安娜卡列尼娜之列文形象分析_第1頁
安娜卡列尼娜之列文形象分析_第2頁
安娜卡列尼娜之列文形象分析_第3頁
安娜卡列尼娜之列文形象分析_第4頁
安娜卡列尼娜之列文形象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娜卡列尼娜》列文形象分析161122班閔珍琪20121003194摘要:《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文學巨匠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作品,小說以安娜逃離刻板婚姻對愛情的熱烈追求最終悲劇收場與列文尋求人生的解答獲得溫馨婚姻生活與人生徹悟兩條主線形成獨特拱形結構。因個人喜好僅就列文這條線索就其所經歷的愛情得失、生死體悟、人生思考進行解讀分析。關鍵詞:列文個人宗教歷代以愛情為主題的西方小說中,《安娜卡列尼娜》無疑是其中佼佼者,一是因為安娜的悲劇與列文最終的新生兩個故事交叉對照著,其實極為清晰的論述了一個道理:僅以愛情本身作為幸福全部意義的愛情只會耗盡雙方精力走向覆滅,唯有精神上的相通與扶持才能獲得真正平和而淡然的幸福。第二個原因則是,列夫托爾斯泰描繪了當時俄國廣闊的生活圖景,對于每一個角色都予以極為客觀而寬容的評價。以自身為原型所創(chuàng)造了列文這一形象,探索了農民社會的問題以與更深層次的關于生死、人生要義的終極問題。下文中我將僅就此對托爾斯泰對列文這一人物的塑造與其思想發(fā)展變化的解讀談談自己的感悟。一、人物形象概述作為一個三十二歲在莫斯科郊外擁有一定土地的富有青年,他不定期會到莫斯科來看望老朋友和異父同母的哥哥柯茲尼雪夫,他與柯茲尼雪夫在許多觀念上有分歧,這在后文中會提與。而在此之外,他還有一個好賭博的親生哥哥尼古拉。第五部的20節(jié),為全文中唯一擁有小標題的一節(jié),它以“死”作為標題,記述了尼古拉的死亡。而這對列文有極其重大的影響,由此他對死亡的恐懼轉向對生的思索。而列文故事的主線,一方面是向其好友奧勃朗斯基弟妹吉娣的結合,另一部分則是其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理解思索與把握。他與吉娣的結合并非一蹴而就,經歷了一些波折。而他與農民相處的仁厚體恤使得他與農民建立良好關系,并最終經由農民對他的人生思索有了徹底的啟發(fā)。二、列文思想分析(一)列文個人主義的思想傾向讀來最開始讓我覺得列文的想法觀點開始明晰的是第三部分第三節(jié),列文與來鄉(xiāng)下度假的哥哥柯茲尼雪夫的爭論。他們雙方對于鄉(xiāng)村的理解有著根本性差異。“對于列文來說,鄉(xiāng)村是他生活和勞動的地方,這里有快樂也有悲傷。對柯茲尼雪夫來說,鄉(xiāng)村既是工作之余休息消遣的地方,又是凈化讀詩腐敗墮落影響的消毒劑?!薄?】因為兩者對鄉(xiāng)村態(tài)度的根本差別,在爭論鄉(xiāng)村問題上,列文總是略輸哥哥一籌。柯茲尼雪夫因為遠離鄉(xiāng)村生活,對農民和鄉(xiāng)村生活會有刻板印象。而列文作為老百姓的一員,他實際生活于此而有種種復雜情感,無法找到明晰立場輕易說明的區(qū)別。這一段讓我覺得現(xiàn)在對于農村問題像柯茲尼雪夫如此夸夸其談的人何其多啊,要么是貧窮落后,要么是田園休憩的自在,這兩種刻板印象何從被打破?我也不例外,父輩在鄉(xiāng)村生活長大,或許有講述,但并非真正理解。小時候曾在池塘抓蝌蚪釣龍蝦,跟在大人后面歪歪斜斜的插秧,現(xiàn)在看起來有趣的游戲,卻是鄉(xiāng)村小伙伴生存的根本。真正的理解并非居高臨上的擺出同農民親切交談的姿態(tài),而是做他們所做的事,過他們的生活,看到他們的勤勞與忍耐,也看到他們的自私與愚昧。慚愧的,很多時候我也是那個夸夸其談者。我認同實干勝于空談,并日益強烈的感到這一點,但同樣讓我羞愧的是,我常常浮于空想,像列文這般投身于鄉(xiāng)村生活的實在太少了。對于轉型中的中國而言,城鎮(zhèn)化日益發(fā)展,但對于空巢化、勞動力缺失的鄉(xiāng)村而言,真正能有想法有建設力的改革實在很少。但或許自梁漱溟一派的鄉(xiāng)建思潮仍在,如今能有諸如“碧山計劃”類似的鄉(xiāng)村建設,也許會是鄉(xiāng)村問題解決之道的一種。列文與哥哥這場爭論的第二層分歧在于,哥哥熱衷于自治會,他認為“一個民族,只有能夠體會和重視他們制度中的重要以與優(yōu)越之處,才會有光明的前途,才是有歷史地位的民族。”列文則認為“凡事如果有不是為了個人利益,想要維持長久是不可能的”【2】。地方自治會對于他只是負擔。兩種說法其實都有道理,如果以前,我會認同柯茲尼雪夫,但現(xiàn)在我會覺得,因捍衛(wèi)自己切身利益而起的戰(zhàn)斗才是有效的,就如同我認同法律而非道德才是捍衛(wèi)人基本權利的工具一樣。這種觀念一直存在,在第六部列文等待吉娣分娩,為打發(fā)時間與奧博朗斯基一同去卡辛選舉會的過程中也體現(xiàn)這一點,列文始終與選舉會的喧鬧氣氛格格不入,但他在繞出會場后與地主談論農村改革問題反而很盡興。列文并不關注政治上的種種空談,他更傾向于對他的領土,他的責任范圍內的事物盡他的一份心力。這是他進行農場改革的重要原因與動力。而他的思想自個人主義的想法的進一步發(fā)展,則與他同吉娣的結婚生子從而對生死問題的思考,他對農場改革與農民對話這兩方面的不斷深入而得以完成。(二)列文的愛情婚姻觀念列文在小說中第一次出現(xiàn),便是從郊外前往莫斯科向吉娣求婚,這也是小說主線之一。列文與安娜的愛情有相同之處,都是為了擺脫某種束縛,安娜是冰冷的丈夫與枷鎖般的婚姻,而列文是獨身的孤獨。除此之外,他們對于愛情同樣勇敢,都明晰而直接的傳達了愛意。但他們卻有不同的結局,列文在愛情與婚姻中獲得了自我的成熟,而安娜卻從愛情禁錮中掙扎得遍體鱗傷。最初一開始脫離了他所熟悉和主導的鄉(xiāng)村生活,他在莫斯科的社交圈里多少顯得有些孤傲和格格不入,吉娣對伏倫斯基的好感更是如此讓他胡思亂想自怨自艾。但另一方面,從莫斯科回來后“為了使自己更心安理得,他決心今后要勞動得更多,生活得更儉樸?!薄?】而開始了他獨立充實與自省的鄉(xiāng)村生活。我認為小說第二部結尾吉娣到國外溫泉療養(yǎng)院遇到瓦倫加小姐,對她的感情經歷了從崇拜到幻滅的過程。瓦倫加小姐更多象征的是一種一心侍奉上帝的禁欲式形象,吉娣企圖在瓦倫加身上找到“什么事最重要,為什么能安然處之和自尊自愛的答案”【4】,但最后她因學習關愛他人而導致他人家庭糾紛后,她同瓦倫加爆發(fā)爭吵?!盀榱俗寗e人感謝我,讓上帝贊揚我,讓自己贊揚自己,為了欺騙別人。我以后再也不這么干了!就算壞一點,也不至于虛偽,不至于欺騙大家”。【5】她意識到現(xiàn)實生活并非能按照理想的神愛世人般完滿實現(xiàn),于是她回歸到個人生活,并以此為前提與列文再遇并締結姻緣。在奧博朗斯基家吉娣與列文互訴衷腸,列文誠實的將日記交給吉娣,告知他非處子之身的事實,吉娣由震驚轉向接受。文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分也是這一部分,看的時候禁不住微笑。他們確定彼此心意直到結婚,列文都一直處于懵懂狀態(tài),甚至因為襯衫問題差點在婚禮上遲到。而吉娣則顯得理智包容的多。從列文和吉娣身上我讀懂托爾斯泰所想表達的愛情觀: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上的結合,應以兩者生活信念的一致和精神生活的接近以與彼此的坦誠信任為前提。在婚禮上,“列文越來越覺得,他關于結婚的一切想法,他關于安排生活的理想,都是很幼稚的,都是他至今不理解的,而且現(xiàn)在更加不理解了,雖然他正在親身參與這件事”【6】。托爾斯泰大概同我一樣覺得,雖然在追求愛情時,男人看上去是主動的那方,但在婚姻中他們的決斷力也許遠遠不如女性。列文無論在婚禮上,還是結婚后的一段時間都表現(xiàn)的迷迷糊糊。但吉娣卻清楚她對未來生活所應做的選擇。關于蜜月,“她知道他們的家將安在鄉(xiāng)下,她不愿到他們將來不準備長期生活的外國去,而要到他們安家的地方去”?!?】在婚后她也迅速的接過列文家管家阿加菲婭的活計,盡管她從來沒管過卻對于家務活有一種天然的熟稔。家庭的一切都盡在她的掌握之中。這一點同樣體現(xiàn)在列文親生哥哥尼古拉的死的問題上。列文在哥哥病情加重時就開始感到難受不斷離開病房又回到病房,因為他無法單獨待著。而“她毫不懷疑她應該幫助他,也毫不懷疑她能夠幫助他。她立刻動手。那些瑣碎的事情她丈夫一想到就害怕,卻立刻吸引了她的注意”【8】吉娣的存在對于列文生活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她的懷孕使得他繼關于死亡問題的思索轉向關于生的問題的思考。而他的思索開始更加深入。列文關于生死和人生終極命題這一部分的思索在第八部得到集中體現(xiàn),而在之前漫長的敘述中其實一直有鋪墊。列文同他人意見的種種分歧與不同,他在農場改革問題上不斷與教授專家的探討、與兩位哥哥就這一問題的爭論都體現(xiàn)這一點。而在尼古拉去世和吉娣分娩后,他開始意識到“他所謂信仰不僅是無知,而且是一種缺乏知識的胡思亂想”【9】。這一問題終究將他引領至一個新的高度。他在其他人關于哲學的思索中尋找不到答案,“當他在精神、意志、自由、本質這些含義不清的名詞上兜圈子,存心落入哲學家或者他自己所設下的文字陷阱時,他似乎有所領悟。但只要拋棄認為的思想,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回到他一向感到滿意的習慣的思路上來,這種空中樓閣立刻就像紙屋一樣坍塌了?!薄?0】他靠向宗教的原因有些牽強,開始只是因為周圍的正派人士都信奉宗教。而他同農夫費爾多的談話卻使他有了一番思考“不應為我們所理解、所迷戀、所追求的東西或者,而應該為那種莫名其妙的東西,為了靈魂,為了上帝”【11】,他思索的結論是“我的思想不能為我找到答案,因為它達不到這個水平。答案是生活本身給我的……但這種知識我不是用什么方式取得的,它是天賦的,就像每個人都是天賦的一樣?!绷形淖罱K認為這些問題憑自身無法找到答案,而對于善、對于一切道德準則的認知是天賦的,是上帝所賜予的,宗教的教義是對人所達不到的真理的侍奉與解釋,而教會則是對這些的聯(lián)接。而關于上帝或許仍有一些不清晰的地方,他只需知道,人終須以善為唯一行事的準則就足夠了,這已經足夠是新的開始。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我對于列爾斯泰對于這一部分的處理并不滿意。一個章節(jié)來回答這些復雜的關于人生終極奧義的問題略顯單薄。與其說托爾斯泰最終用宗教來作為一切的回答,毋寧說他是默認善是宇宙中唯一公認并啟示人類賴以生存和信仰的唯一答案。宗教在托爾斯泰看來只是善的一種執(zhí)行者約束者,是善的一種具象化體現(xiàn)。這些思索其實略顯倉促,但就全書而言,已達到托爾斯泰的目的,人生存于世上,必然經歷這一番思索脫胎換骨一次,方才能有對各種瑣事和對人生的重新認識和關鍵把握。這一所得或許無法用言談明晰的描述,但卻能給人生以深刻而清晰的烙印,標記著這一段生命在整個歷程中的不同航向??偨Y關于列文這一人物的思想其實還有一部分很有意思的關于俄國農村改革的問題,但因為篇幅原因暫且不收入,僅在此略提一點。列文困惑的是現(xiàn)代化技術在農場無法推行,農民們拒絕新事物而恪守古老的手藝,生產率無法提高。因此他提出將土地租賃給農民自負盈虧,其實與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有些相像,但農民又缺乏足夠的資產進行這樣的勞作。種種問題,列文其實并未給出最終的解決答案,卻并不讓人感到遺憾。他對農民的全然信任,與堅持不懈的努力嘗試,都讓人堅信這個問題終有解決的一天。其實除列文外,《安娜卡列尼娜》中仍有許多形象飽滿的人物,她們有閃光之處,也無法避免的有缺點。只是以個人偏好而言,相較于安娜對于愛情飛蛾撲火般的自我覆滅而言,我更欣賞列文對內的自我探索,對外對農奴的不斷思考。他同樣不成熟,對于婚姻對于小孩子還很懵懂,對于社交也不擅長,但正因為這些特質他在我看來那么淳樸可愛。托爾斯泰對于筆下的每個人都有父親般的慈愛寬容,我同樣喜歡卡列寧,他對于原則的堅守,對安娜的忍讓讓我對他感到心疼,他生氣,但最后道德的約束讓他選擇放下和原諒。他的冰冷并非是冷漠和沒有風度,他只是習慣教條,無從遵從內心的去表達自己的感情。對《安娜》的閱讀使我感覺到,所謂經典,并非是那些人人認為應該讀卻最終束之高閣的東西,它所討論的或許是你所困惑的,同樣它也并非完美,或許它給不了終極答案,但卻能使你在朝向終極走去的路上更近一步。參考文獻:[1]《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爾斯泰,上海譯文出版社,P233[2]《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爾斯泰,上海譯文出版社,P277[3]《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爾斯泰,上海譯文出版社,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