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拾谷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_第1頁
云南拾谷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_第2頁
云南拾谷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_第3頁
云南拾谷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_第4頁
云南拾谷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GEPAGE11云南省景谷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留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的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第Ⅰ卷(選擇題)本卷共3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題2分,總分70分。)1.距今約1萬年,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下列屬于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是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藍田人遺址 D.龍山文化2.商周時期最主要的手工業(yè)生產部門是A.絲織業(yè) B.青銅鑄造業(yè) C.冶鐵業(yè) D.煮鹽業(yè)3.西周初年,商紂王兒子武庚的叛亂被平定后,商族的公社組織并未被拆散,仍由原來的公社首領來統(tǒng)率,宗族組織和他們的風俗、習慣等均被保留下來,但他們要聽從周王國的法令。西周的這一做法A.沿襲了商朝的統(tǒng)治方法 B.有利于穩(wěn)定西周的統(tǒng)治C.埋下了商族復國的隱患 D.消退了各部落間的沖突4.據文獻記載,禹死后,“啟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啟位,啟殺之”,又有“有氏不服,啟伐之,大戰(zhàn)于甘”。這說明A.父子相傳已成王位繼承的定制B.當時中國政治制度發(fā)生了變革C.夏啟通過斗爭手段獲得了王位D.大禹禪讓于啟引發(fā)了社會動蕩5.商周時期,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國人”的看法,國人也可以通過輿論來干預朝政。這表明商周時期A.具有原始民主遺存B.貴族與平民存在沖突C.君主專制不斷弱化D.公民的政治素養(yǎng)較高6.考古學家在考察西周時期長江流域楚文化時發(fā)覺,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存在一樣的禮樂文化因素,如青銅禮樂器、相像的墓葬制度,以及基本相同的文字系統(tǒng)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完全相同B.分封制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干脆限制C.分封制推動了文化的溝通與認同D.西周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7.考古發(fā)覺是了解史前社會的主要證據,下列一組圖片是黃河流域某遺址發(fā)掘出的文物,通過這些文物,我們可以推斷這一地區(qū)的原始人類①過定居生活②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③與良渚文化時間相近④有了原始農業(yè)和手工業(y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8.后人依據神話傳聞繪制了大禹治水像(如圖),通過圖片能得到印證的歷史信息是A.大禹治水,多次過家門而不入B.大禹用疏導法將洪水引入大海C.大禹建立夏朝,早期國家產生D.耒耜是當時重要的生產工具9.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主題正確的是A.中華文明的演進B.生產工具的進步C.耕作技術的發(fā)展D.古代紋飾的演進10.在殷墟甲骨文發(fā)覺以前,人們只能從有限的文獻記載中知道歷史上有個商王朝,而且這些文獻無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發(fā)覺,將大量的商人親自書寫、契刻的文字呈現在學者面前,使商史與傳聞時代分別而進入歷史時代。這說明A.故事傳聞具有肯定的史料價值 B.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于商朝C.商朝最早奠定了國家的基本形態(tài) D.甲骨文的發(fā)覺使商朝歷史成為信史11.秦統(tǒng)一后,“廢封建,立郡縣”,確立專制集權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始終持續(xù)到明清?!胺滞踝拥?,以為屏藩”,是歷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緣分封長期存在說明A.周代制度受到歷代政權推崇 B.血緣分封是中心集權的基礎C.分王子弟是皇權的一種體現 D.分封制有利于政權長期穩(wěn)定12.《禮記·王制》規(guī)定:大諸侯國設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諸侯國也設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國君任命,小諸侯國設有兩卿,都由國君任命。據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蘊含著中心集權的因素 B.保證了周天子的專制統(tǒng)治C.宗法血緣色調極其淡薄 D.有效限制了地方諸侯權力13.郭沫若認為:東周列國社會制度的變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達到質變的階段。能說明的史實是A.春秋諸侯爭霸 B.鐵器和牛耕的運用C.戰(zhàn)國初,各國紛紛變法,廢除奴隸制 D.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14.春秋時期(前770—前476)的294年,打了1211次戰(zhàn)役,超過110個政治體被滅亡,戰(zhàn)國時期(前475—前221)的254年,打了468次戰(zhàn)役,戰(zhàn)役的規(guī)模和時間顯著上升,戰(zhàn)役往往可持續(xù)數年,參戰(zhàn)人數可高達50萬。《孟子梁惠王》中說:“天下惡乎定?”“定于一”。這種現象說明①諸侯混戰(zhàn)割據客觀上為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②兼并斗爭隨著時間推移更加殘酷和猛烈③從春秋到戰(zhàn)國戰(zhàn)亂局面得到肯定的緩解④孟子的觀點是當時民眾愿望的一種反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5.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點是16.如圖為左家塘楚墓出土的對龍對鳳文經錦,從圖中可以看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裝飾藝術風格較商周更開放,動物紋樣往往頭部寫實,而身體經過簡化,有的干脆與藤蔓結為一體,有的動物體與植物體共生,形式豐富美麗、多樣化。這種變更說明A.社會思潮的活躍推動觀念變更 B.地理環(huán)境會造成藝術風格不同C.藝術創(chuàng)作受外來文化因素影響 D.社會轉型會引起藝術風格變更17.下圖是有關中國古代農業(yè)生產方式示意圖,推斷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寫的是A.自給自足 B.土地私有 C.男耕女織 D.鐵犁牛耕18.西周時期的青銅銘文多為頌揚先祖、祝福家族昌盛之類的套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具有深厚的地域性,很多還記載了監(jiān)制者的官職名號、工長名與工匠名,有的量器還記載了容量、重量和運用地點。這一變更主要反映了A.生產技術的進步B.宗法觀念的消亡C.集權政治的趨向 D.禮樂制度的完善19.下列關于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和兼并斗爭的評價,正確的有①爭霸斗爭給社會帶來了種種災難②在爭霸過程中,有些諸侯國被殲滅了,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有利于國家走向統(tǒng)一③在爭霸過程中,很多國家都以改革加強了自身力氣為目的④華夏族和其他各族頻繁接觸,促進了民族交融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有人把春秋戰(zhàn)國各種思想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中心集權的法制派”“提倡節(jié)儉與互愛互利的反戰(zhàn)派”“擁有無限憐憫心與愛心的禮儀派”。下列正確對應描述的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21.春秋時期,建立國儲糧制度的齊國對魯國發(fā)動了商戰(zhàn),連續(xù)多年大量進口魯國的絲織品,魯國民眾基本放棄了其他生產。然后齊國阻斷其糧食進口通道,迫使其屈服,這說明A.農業(yè)具有戰(zhàn)略價值B.商戰(zhàn)確定爭霸成效C.自然經濟保障國家平安D.貿易斗爭有損國際秩序22.春秋中期以前,工商食官。春秋中期以后,私營手工業(yè)者和商人大量出現,他們或“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或“負任擔荷,服牛輅馬,以周四方,料多少,計貴賤,以其全部,易其所無”。這種變更A.鞏固官營工商業(yè)的統(tǒng)治地位 B.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C.促進了小農經濟形態(tài)的形成 D.變更了士農工商的次序23.在《左傳》《國語》等文獻記載中,楚人引用《詩經》的例子很多。其中,楚莊王引用《詩經》數量之多,尤為引人注目。這主要反映了A.國家統(tǒng)一的發(fā)展趨勢B.周制在楚國得到有效執(zhí)行C.楚國文化具有先進性 D.儒家思想在楚國受到重視24.先秦諸子中,孔子主見憑借人倫道德、內在修行、外在教化來治理國家;韓非子主見以刑罰威懾、外在管制來治理國家。這說明二者的思想A.內容完全對立 B.具有共同目的C.脫離社會實際 D.強調君主作用25.《商君書》曰:“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出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奔磳傩盏拿值怯浻谡陌婕希鹣瘸霈F編戶齊民制度。這一制度造成的影響是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轉向親緣 B.減弱貴族勢力增加國家的人口限制C.便利新興地主兼并土地隱匿人口 D.擴大士階層與農夫的身份等級差異26.27.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進入文明社會的時間較早,考古工作者在中國發(fā)覺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城址也有數十處。在我國古代早期國家出現的突出標記是①金屬器具的運用②貧富分化的產生③文字的出現④城市的出現⑤禮制的初步形成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28.中國古代有“禹鑄九鼎”的傳聞,考古工作者在屬于夏王朝的偃師二里頭遺址中也發(fā)掘了不少銅渣、陶范殘片和銅鏃、銅錐等。這表明夏王朝已進入了A.舊石器時代B.新石器時代C.青銅時代D.鐵器時代29.“帝”本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就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辭“貞咸賓于帝”,商晚期,人王開始稱帝,如帝甲、文武帝、帝乙、帝辛,王名加“帝”從實質上反映了A.商朝晚期神權政治的色調起先淡化B.伴隨社會變更商朝晚期王權的加強C.奴隸社會后期的政治制度發(fā)生劇變D.此時社會經濟模式發(fā)生了根本變更30.下列是《史記》中有關西周重要諸侯國受封狀況的記載,其中屬于同一類受封對象的是①衛(wèi)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為衛(wèi)君,居河、淇間故商墟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③召公奭與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于北燕④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紂,乃復求舜后……封之于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1.有觀點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實質上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聯盟的貴族去統(tǒng)治被折服的其他部落。這一觀點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擴大西周統(tǒng)治范圍B.推動了行政管理模式的進步C.形成了強大的家族凝合力D.淡化了世襲血緣貴族的統(tǒng)治32.孔子主見對鬼神敬而遠之,把探討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視天人關系,認為“道”是凌駕于天人之上的天地萬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兩人不同的天人觀A.是不同時代背景的反映B.折射出兩種不同的人生追求C.是繼承與背離傳統(tǒng)文化的結果D.孰優(yōu)孰劣非常明顯33.戰(zhàn)國時期有思想家主見:“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反敝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而不知別親疏?!币陨现饕?4.語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習式語言風格”?!傲暿秸Z言風格”的顯明特色之一就是擅長引用經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道私者亂,道法者治”,“治大國若烹小鮮”,“尚賢者,政之本也”,這些古文分別體現了哪個學派的主見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35.傳聞堯舜時代的“誹謗之木”,柱上那一條彎鉤,便利百姓“上書”,原來立于“大路交衢”,在謗木上數落“王惡”,誹謗官府,均不得治罪。漢代重樹誹謗木轉立于皇宮門前,“以表王者納諫”,后更以石代木,雕龍飾物,改稱華表,威嚴凜凜。從“謗木”到“華表”的演化A.說明白先秦時期專制王權尚未形成B.體現了儒家思想在古代長期居于主導地位C.說明白古代專制皇權不斷得到加強D.體現了從先秦到秦漢時期政治轉型的完成第II卷(非選擇題)本卷包括2個大題,共計30分??忌罁筮M行作答。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題,總分30分。)3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二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擁護)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孟子·盡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盾髯印ね踔啤凡牧纤娜鍖W經典《論語》中的五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鄰”“禮之用,和為貴”,具有顯明的人文性。(1)四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分)(2)材料一中孔子認為治理國家最關鍵的一條是什么?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孔子認為要達到這一目的,統(tǒng)治者應怎么做?(4分)(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觀點?依據這一觀點,孟子認為統(tǒng)治者應當怎樣做?(4分)(4)《論語》中的五句話體現了怎樣的人文理念?(2分)3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抖Y記·表記》材料二己巳王卜,貞歲商受(豐收)年?王占曰:吉。東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甲骨卜辭《粹》材料三下圖為西周早期青銅文物召卣及銘文拓片,銘文記載了周王將畢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賞賜給召的史實。(1)依據材料一,說明殷商在統(tǒng)治思想上有何特點?(4分)(2)對于探討商代歷史來說,材料一、二中歷史價值較高的是哪一則?為什么?(6分)(3)依據材料三中銘文,說明西周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2分)(4)依據三則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6分)

參考答案D2.B3.B4.B5.A6.C7.C8.D9.A10.D11.C12.A13.C14.B15.C16.D17.D18.C19.D20.D21.A22.B23.A24.B25.B26.【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信息“‘資料’是基礎”以及“‘技術’和‘方法’是手段”,運用DNA解碼技術可以探究人類祖先的由來。故選B項。27【答案】C【解析】早期國家出現的標記一般認為是出現了公共權力,有了階級壓迫,出現貧富分化,城市的出現即體現了這一點,有了統(tǒng)治階級;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階段的標記之一;此外,金屬器具的運用、禮制的初步形成等也是國家出現的表現。因此①②③④⑤都正確。故選C項。28.【答案】C【解析】依據常識可知,鼎是古代權力的象征,是青銅鑄造;“銅渣”“銅鏃”“銅錐”也是青銅制品,故C項正確。舊石器時代以運用打制石器為主要標記;新石器時代以運用磨制石器為主要標記;鐵器時代以能夠冶鐵和制造鐵器為主要標記,故A、B、D三項解除。29.【答案】B【解析】依據“‘帝’本指天神而非人王”“商晚期,人王起先稱帝,如帝甲、文武帝、帝乙、帝辛”,表明商代統(tǒng)治者借助于神、上帝或天給世俗的政治權力加上一層神奇的光環(huán),來強化政治權力的合法性和神圣性,故B項正確;A項與材料思想相違反,解除;C、D兩項材料無法體現,解除。30.【答案】C【解析】西周實行分封制,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異姓諸侯國的狀況則不盡相同,其中既有功臣、姻親,也有原來的附屬國。①③屬于對同姓(姬姓)貴族的分封;②屬于對功臣的分封;④屬于對先代帝王后代的分封,故選①③組合,故解除A、B、D三項,選C項。31.【答案】A【解析】材料中“西周的分封制實質上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聯盟的貴族去統(tǒng)治被折服的其他部落”從統(tǒng)治范圍擴大的角度說明分封制對西周的影響,故A項正確;B項行政管理沒有體現;C項屬于宗法制;D項淡化不符合題意。32.【答案】B【解析】由材料“把探討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中心位置”體現了孔子主動入世的看法,依據材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體現了老子“無為而治”的觀點。因此材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追求,故B項正確??鬃优c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時期,故A項錯誤;材料中未體現“繼承與背離傳統(tǒng)文化”,故C項錯誤;材料陳述了孔子和老子不同的天人觀,但并未對二者的天人觀進行比較,故D項錯誤。33.【答案】D【解析】墨家主見愛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愛惜別人猶如愛惜自己,彼此之間相親相愛,不受等級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從題干“非命”“上同”“不知別親疏”等可知,反映的是墨家“非命”“尚同”“兼愛”的思想主見,故D符合題意。A是儒家學派的政治追求,B是道家的精神境界,C是法家學派的政治訴求,故ABC不符合題意。34.【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體現了儒家“仁”、“德”的思想,“道私者亂,道法者治”體現了法家的法治思想,“治大國若烹小鮮”體現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尚賢者,政之本也”體現了墨家“尚賢”思想,因此A選項正確。其他選項不符合上述分析,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35.【答案】D【解析】“誹謗之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