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學文本資源利用的有效性_第1頁
論教學文本資源利用的有效性_第2頁
論教學文本資源利用的有效性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教學文本資源利用的有效性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4年版)強調(diào):“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

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應從學生的人生建構、知識建構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來處理文本。教材,即教學文本,是教學的憑借,是師生合作交流的平臺,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范文就是個例子,它應該是詞匯、語法、修辭、邏輯、文章體式與技法、文學形象與結構等一般規(guī)律的例證。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利用好這些例子,需要教師有自覺地“用教材教”的意識和智慧。

二、從《在烈日和暴雨下》課例說起

前不久,再次觀看到揚州大學師范學院中文系教師王乃森老師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課堂教學實錄,感觸頗多。眾所周知,教師、學生、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三大組成要素,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是師生活動的中介。教師的職責在于引領學生用好教材、掌握知識、練就本領。王乃森老師的這節(jié)示范課,通過“教學文本”這個范例,教會學生如何在閱讀和寫作實踐中學會并應用所學知識,在教學中真正踐行了“用教材教”的理念。由于王老師的課堂教學實錄較長,筆者對其教學設計僅作簡要概述。

首先,教師出示一個例子:請大家來猜個謎語,看看描寫的是什么?出示謎面:“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學生猜出了是“風”后,教師總結:這首詩寫出了在風的作用下,其他事物(花、浪、竹子)的特有情狀,以表現(xiàn)出風的存在,這種方法叫“間接描寫”。

第二步,教師根據(jù)概括出來的知識點,把課文作為一個范例,在閱讀文本中來加以理解,引導學生明白文本就是采用間接描寫的方法,寫出了老北京天氣的炎熱,來表現(xiàn)祥子拉車的艱辛。

第三步,在范文示例的基礎上再推進一步,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新的教學情境:請同學們用間接描寫的方法寫一段話,來表現(xiàn)冬天的早晨看不見的、摸不著的寒冷。

第四步,教師以學過的課文《夜走陵關峽》為例,讓學生領悟間接描寫的方法不只是用來表現(xiàn)景物,還可以用來表現(xiàn)人,指導學生們在今后的寫作當中也應自覺地、恰當?shù)剡\用。

教學文本就是個例子。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利用好這些“例子”,是需要教師有自覺地“用教材教”的意識和智慧。我們來看一下王乃森老師的這節(jié)課,他采用示例教學法,展示的是一個演繹式的課堂教學結構。首先,王老師用猜謎的方式引出對間接描寫方法的概括,既有趣,又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接著,根據(jù)概括出來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加以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是對課文的閱讀,又是對知識點的第一次遷移;然后,在范文示例的基礎上再推進一步,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新的教學情境,從課本跳到課外,從閱讀跳到寫作,讓學生在言語實踐中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最后老師還加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為新知識的運用展開了廣闊的新天地。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王老師就是把教學文本處理成一個例子,“舉一隅而以三隅反”,讓學生在理解陳述性知識的基礎上,學會知識遷移,從而提升言語運用能力。

王乃森老師這節(jié)示范課的教學過程,完整清晰,集中體現(xiàn)了教師通過文本范例來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理念,教學的成功得力于教師對教材的鉆研和駕馭能力,體現(xiàn)了教師利用程序性知識培養(yǎng)學生遷移能力的理念和技能,更體現(xiàn)了教師與文本有效對話的能力。

三、理念提升:“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

中國教育史上的先人是偉大的,他們在幾千年前就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著名論述。然而,我們在傳承這些至理名言的同時,卻不斷重復著與此相悖的悲劇性歷史。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往往把復雜的教育活動簡化為教書,似乎把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是全部教育的真諦。這種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于是,照本宣科、“滿堂灌”、“填鴨”就成了主宰學校講臺的生動寫照。把學生的大腦當成可以容裝無限知識的倉庫;老師的任務則是用無限的知識去填充這個倉庫;衡量一個教師水平的高低是看他在單位時間內(nèi)向?qū)W生的大腦里填充了多少知識;評價一個學生的優(yōu)劣則是看他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掌握了多少知識,這種教學觀,力圖揭示其把“知識量”作為教學的出發(fā)和歸宿的實質(zhì)。這樣的教學,即是以課本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目的的教學,忽視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在對教學文本的理解和處理上,教師是在“教教材”。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課堂上老師在灌輸書本上現(xiàn)成的知識,學生只要死記硬背課本上已有的現(xiàn)成的結論即可,長此下去,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怎能提升?

其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用“課程標準”取代“教學大綱”,實際上就隱含著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這不僅僅是一個名稱的改變問題,它表明教育導向的重大轉變,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和諧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教學文本只是為了達到課程標準而使用的教學材料,不是課程的全部,更不能把課程實施窄化為教書,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還應是教材的開發(fā)者。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的性質(zhì)等同于樣品,熟悉了樣品,也就可以理解同類的貨色?!痹谌~圣陶的語文教學論里,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是怎樣讀、怎樣寫的“方法”。怎樣讀、怎樣寫,當然首先是知識,得“心知其故”。然而在葉圣陶看來,知識是隨著技能走的,而技能又是隨著“文選”練的。從語文課程內(nèi)容研制的角度講,怎樣讀、怎樣寫的“知識”,是溶解在“選文”里的,它需要學習者在閱讀的經(jīng)驗和揣摩中去發(fā)現(xiàn),它有待于生成和提煉。在葉圣陶看來,離開了特定的選文,“知識”也就無從生成,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知識不能憑空得到,習慣不能憑空養(yǎng)成,必須有所憑借。那憑借就是國文教本。國文教本中排列著一篇篇的文章,使學生試著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師給予幫助;從這里,學生得到了閱讀的知識(即方法)。學生試著去揣摩它們,意念要怎樣的結構和表達才正確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師幫助;從這里,學生得到了寫作的知識(即方法)?!庇纱丝芍虒W文本,是學生演練讀寫技能的場地和器材,是學生讀寫實踐的憑借和扶手,是學生讀寫時可以仿照的模本。

閱讀教材所選的課文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言語作品,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正是讓學生通過這些作品熟悉并掌握閱讀的規(guī)律。一篇優(yōu)秀的課文,應該是用字造句、結段謀篇的典范,應是語法、邏輯、修辭以及各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完美結合的整體。選文,是完美體現(xiàn)語言規(guī)律和言語經(jīng)驗的范例。課文又是教與學的憑借。從教的方面來看,它是設計閱讀訓練的憑借,是教師引導學生熟悉并掌握閱讀規(guī)律的憑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審美教育、情感熏陶的憑借。從學的方面來看,它是學生學習閱讀知識、掌握閱讀規(guī)律、歷練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品質(zhì)的憑借,同時,也是提高覺悟、陶冶情操最直接、最有效的憑借。

語文教師作為一個獨立的、有經(jīng)驗的讀者,在與教科書對話時,要有生成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和感悟的意識和能力,才能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教學活動,這就需要明確樹立“用教材教”的理念。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一種傳授讀法的意識,要為學生設計一個操作歷練的平臺,以使學生由篇達類,經(jīng)過閱讀理解和言語實踐的訓練,掌握開啟閱讀智慧、提高言語實踐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鑰匙。

四、結語

“文本”與“人本”的關系,即教材與學生的關系。教學文本具有多元性和多向度的特點,而學生的需要和可能則具有定向性。按照新的課程觀念,就是要從學生的人生建構、知識建構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來處理文本。教材,它是教學的憑借,是師生合作交流的平臺。因此,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要考慮到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由于語文教科書大多以選文為主體,也就是說,課程目標與內(nèi)容都要以一篇篇并不具有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的選文為載體,如何從這些選文中剝離和延展出合理法、合度量而又具有一定系統(tǒng)性的內(nèi)容,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需要廣大語文教師確立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材觀。

參考文獻:

[1]葉至善等.葉圣陶集(第十六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4年版)[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

[4]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