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B/36/wKhkFmbB72mATUo9AAJRqRh9vAY255.jpg)
![《大學之道》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B/36/wKhkFmbB72mATUo9AAJRqRh9vAY2552.jpg)
![《大學之道》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B/36/wKhkFmbB72mATUo9AAJRqRh9vAY2553.jpg)
![《大學之道》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B/36/wKhkFmbB72mATUo9AAJRqRh9vAY2554.jpg)
![《大學之道》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B/36/wKhkFmbB72mATUo9AAJRqRh9vAY255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思考:為何高校熱衷于把“止于至善”作為校訓?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稁熣f》大學章句序朱熹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洞髮W之道》《大學之道》出自《禮記》,是《禮記》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抖Y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相傳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抖Y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宋代以前,《大學》一直從屬于《禮記》。朱熹將《大學》從《禮記》中抽取出來,為《大學》《中庸》做章句,為《論語》《孟子》做集注,把它們編在一起,做《四書章句集注》,經(jīng)此,《大學》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并被確立“四書之首"的地位。是"三禮"之一、"五經(jīng)"之一,"十三經(jīng)"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后,《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jīng)",宋代以后,位居"三禮"之首。《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yǎng),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叭Y”:一指祭祀天、地、宗廟之禮;二指《儀禮》《周禮》《禮記》儒家經(jīng)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十三經(jīng):儒家的十三部經(jīng)書。《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戴圣,西漢官員、學者,西漢今文經(jīng)學“小戴學”的開創(chuàng)者。生卒年不詳,字次君,世稱小戴,西漢梁國人。戴圣一生以學習儒家經(jīng)典為主,與叔父戴德俱學《禮》于后蒼,二人合稱為“大小戴”宣帝時立為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編成《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大學》只有兩千一百多字,課文節(jié)選的兩段是開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為總綱,意義重大,后世學者常用“三綱八目”來概括?!叭V八目”①“綱”的本意是提網(wǎng)的總繩,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②“目”是網(wǎng)眼,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③二者的關系是綱比目大,目從屬于綱。觀看《朗讀者》薛其坤老師朗讀視頻聽讀,標注讀音自讀,疏通文意細讀,理解內(nèi)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①道:宗旨,根本原則。②明:動詞,彰明。③明德:美好的德行。④親民:親近愛撫民眾。一說“親”當作“新”,“新民”即使天下人去舊立新,去惡向善。⑤止:至,達到大學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使自己達到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此三者,大學之綱領也。——朱熹提網(wǎng)的總繩。事物的關鍵部分:大~?!I。~目?!?提綱;?概要)。中國從唐代起轉(zhuǎn)運大批貨物所行的辦法:一~(把貨物分批運行,每批車輛船隻的計數(shù)編號)。花石~。生辰~。生物學分類的一種類別(生物學把同一門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徵和親緣關係再分成若干羣,每一羣爲“一綱”,“綱”以下再分爲“目”)。統(tǒng)治者認爲維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爲規(guī)範:~紀?!#ā叭V”、“五?!钡暮喎Q,是一種封建道德)。朝(cháo)~(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應遵守的法紀)。“三綱”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這三者之間是一個循序漸進、有始有終的過程。它們構(gòu)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個體到群體的完整社會體系,表達了儒家一貫倡導的以教化為手段、以德政為目的的施政主張。第一句開宗明義,提出“三綱”,準確地揭示了儒學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學》的主旨。①所謂“明明德”,指不斷地彰明人內(nèi)在的光明的德行,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這是求知和修身,側(cè)重于“內(nèi)圣”。②所謂“親民”,指做到求知和修身的方法。怎樣才能達到“明明德”,就要做到親民,推己及人,側(cè)重于“外王”。③所謂“止于至善”指“終身行之”,不達到最理想的境界不停止,這是一個無限完善的過程,是最終追求?!皟?nèi)圣外王”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皟?nèi)圣外王”指的是在修身立德的過程中,達到內(nèi)心圣人的境界,同時在執(zhí)政治國的過程中,實踐王道。這一概念強調(diào)個人修養(yǎng)與社會治理的緊密結(jié)合,認為只有內(nèi)心修養(yǎng)達到圣人境界的統(tǒng)治者,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與繁榮。由于這個說法和儒家理念相符合,于是就被儒家借用,并逐漸形成了儒家哲學的主題——內(nèi)圣外王之道?!皟?nèi)圣”就是修身養(yǎng)德,要求人要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外王”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皟?nèi)圣外王”的統(tǒng)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知①止②而后有定③,定而后能靜④,靜而后能安⑤,安而后能慮⑥,慮而后能得⑦。①知:知道②止:達到的“至善”境界③定:志向堅定不移④靜:心不妄動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志向堅定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慮精詳,思慮精詳才能處事合宜。⑤安:性情安和⑥慮:思慮精祥⑦得:處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①所:......的道理②近:接近每個東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都有開始有結(jié)束。明白了先后次序、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大學的宗旨)了。如何能做到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綱目標步驟止定靜安慮得本末終始先后讀第一段,你明白了那些道理講了什么道理?要知道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知止”到“能得”,“知止”是開端,“能得”是結(jié)果。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終,要知道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人要有目標。有了“止”目標后,才會“定、靜、安、慮、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會隨波逐流、碌碌無為、虛度此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之:代詞,代指弘揚品德的人治:治理齊:使...整齊有序修:修養(yǎng)其身:自身的品性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整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整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正:使...端正誠:使...真誠致:獲得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要先讓自己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獲取知識。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對外物之理充分認識獲得知識的辦法,在與探究事物的真理。充分認識了的外物之后就能對外物之充分認識,充分認識到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庶人:平民百姓壹是:一律;一概修身:修養(yǎng)品性本:根本上自國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第二段重點寫了“八目”,包括哪些內(nèi)容?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鞍四俊敝g是什么關系?方法(步驟)根本、關鍵目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是致知的基礎,致知是格物的目的;二者緊密聯(lián)系,層層遞進?!靶奚怼笔恰洞髮W》中對個人修養(yǎng)的最高要求。它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而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個步驟。所以它處在“八目”的中樞地位?!褒R家”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治國”“平天下”是“齊家”的延伸?!爸螄教煜隆笔侨寮彝庥弥赖淖罡吣繕?,同時也是道德主體修為的最高境界?!鞍四俊敝g是由大至小的條件關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關系。(逐一遞進的關系)
“三綱”“八目”之間的關系明明德內(nèi)修外治親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綱八目具體步驟指導思想止于至善分析本文的論證特點①論證結(jié)構(gòu)嚴謹,條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綱”,然后提出實現(xiàn)“三綱”的具體步驟,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致性。②運用排比、頂真的修辭手法手法,文章氣勢更強。意義聯(lián)系更加緊密,論證力強。③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增強了語勢。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修辭手法:頂針(頂真、聯(lián)珠、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粵式中炒爐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碘乙烷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閥門氣驅(qū)動裝置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超柔短毛絨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賴氨匹林腸溶膠囊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耳掛式電腦耳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毛毛球圍巾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干涉型濾光膜片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外墻內(nèi)保溫復合板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中型運油車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GB/T 36196-2018蛋鴿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規(guī)程
- GB/T 12618-1990開口型扁圓頭抽芯鉚釘
- GB/T 12006.2-2009塑料聚酰胺第2部分:含水量測定
- GA/T 458-2021居民身份證質(zhì)量要求
- 入職的通知書
- 礦區(qū)水工環(huán)地質(zhì)工作
- 中國結(jié)英文介紹
- 全口義齒的制作課件
- 人教版2023年初中道法八年級下冊知識點匯總(思維導圖)
- 中國古典文獻學 第四章課件
- 徐金桂行政法講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