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課時規(guī)范練5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課時規(guī)范練5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課時規(guī)范練5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課時規(guī)范練5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課時規(guī)范練5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時規(guī)范練5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一、選擇題1.(2024四川綿陽三模)鴉片斗爭期間,英軍駐浙江舟山部隊發(fā)生瘟疫。林則徐說英軍因“定海陰濕”“病死甚多”,主見乘勢攻擊;而另一官員琦善則上奏說:“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頭目較少,現(xiàn)已安穩(wěn)無恙?!睂Υ苏f明合理的是()A.天朝上國觀念確定政治決策B.林則徐的報道較為客觀C.政治立場不同影響事實推斷D.英軍刻意掩蓋瘟疫真相2.(2024廣東深圳二模)1841年,英軍對廣州發(fā)動進攻,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三元里廣闊民眾義憤填膺,擊退來犯英軍。周邊百余村的團練手持戈矛犁鋤,“將方、圓兩炮臺四面圍住,各處設伏”,使得英軍“潛避兩炮臺中,不敢出入”。三元里抗英說明()A.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小生產(chǎn)者存在固有階級局限C.戰(zhàn)斗的意志是確定斗爭成敗的關鍵D.民眾團結抗爭勇于反擊侵略3.(2024山東日照一模)鴉片斗爭爆發(fā)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認這場沖突是一場“斗爭”,而更傾向于是一場“邊釁”,官方文書中也把英國人看作是“丑類”“匪類”“強盜”“賊寇”“叛賊”。這表明清政府()A.相識不到近代斗爭的殘酷B.對殖民者的本質相識不清C.觀念嚴峻滯后于世界發(fā)展D.無力應對國家平安的危機4.額爾金對法國公使葛羅說:“我們能帶走的只是一些珍寶,這座漂亮的園子我們帶不走。我們英國有的東西,別的國家可以沒有;但是英國沒有的東西,別的國家也不能有。”額爾金的話最能體現(xiàn)英國的()A.斗爭目的 B.斗爭經(jīng)過C.斗爭結果 D.斗爭性質5.(2024山西運城二模)1894年黃海大戰(zhàn)開戰(zhàn)之初,雙方的力氣對比如下:名稱火炮/門魚雷放射管/架總排水量/噸總兵力/人平均航速/節(jié)北洋水師19555632100212610.2日本聯(lián)合艦隊26856840840391614.5這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A.日本綜合國力的強大B.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敗C.中日經(jīng)濟水平的差異D.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6.1895年8月,日軍以強大兵力進攻臺灣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軍和義軍與日軍綻開肉搏戰(zhàn),擊斃日本號稱最精銳的近衛(wèi)師團一千余人,此役日軍死亡人數(shù)超過甲午中日斗爭。這體現(xiàn)出()A.清政府出賣人民抗日活動B.甲午斗爭中日軍傷亡很大C.臺灣軍民英勇的抗日精神D.全國人民反對割地議和7.(2024廣西柳州二模)有學者總結甲午斗爭中國存在七誤:一誤于戰(zhàn)前對朝鮮問題始終遲疑不決;二誤于日軍侵朝時無備戰(zhàn)決心;三誤于平壤戰(zhàn)役的用人不當;四誤于國境線上的倉促布防;五誤于大連旅順快速陷落;六誤于北洋艦隊困守威海;七誤于不敢堅持長期抗敵。該學者旨在()A.指出結束專制政體的必要性B.強調改革是重振國威的關鍵C.強調清政府腐朽是戰(zhàn)敗主因D.突出中國軍備遠遠落后日本8.(2024江西九校聯(lián)合考試)《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鐵路設施大大破壞了傳統(tǒng)的運輸體系。兩條老的南北干線——大運輸河和從漢口到北京的陸路——在與鐵路的競爭中失敗,成千上萬的船夫、車夫、客棧店主和商人失業(yè)。隨著南來的貢米運輸在1900年變成現(xiàn)金支付,大運輸河差不多就成為了明日黃花。這種現(xiàn)象()A.體現(xiàn)清政府淪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工具B.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C.揭示了義和團盲目排外的深層緣由D.表明民族沖突起先上升為主要沖突9.(2024山東青島二模)《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變》中有一幅漫畫,這反映了當時()留意,店員們,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A.帝國主義列強合謀門戶開放B.列強既合謀出兵又各謀私利C.帝國主義列強合謀折服中國D.列強扶植清政府作為代理人10.(2024江西景德鎮(zhèn)三模)孫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國人的脾氣,被帝國主義者相識清晰了些。知道一味的強硬手段,還不濟事;必需用些柔軟方法,才能將愛和平講禮貌的中國人壓伏得住?!辈牧媳砻?)A.庚子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B.孫中山主見“以和為貴”的外交理念C.《辛丑條約》禁止中國人民反帝斗爭D.義和團運動顯示了中國人民宏大力氣11.(2024山西陽泉一模)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載漪,倡率諸王貝勒輕信拳匪,妄言主戰(zhàn),致肇釁端,罪實難辭。降調輔國公載瀾,伴同載勛妄出違約告示,咎亦應得,著革去爵職?!边@可以用來說明()A.漢人督撫起先駕馭清政府實權B.立憲派愿望落空轉入革命陣營C.清朝中心集權統(tǒng)治受到了沖擊D.清政府已經(jīng)成為“洋人的朝廷”12.(2024山東濰坊一模)1903年出版的《蒙學初級修身教科書》中有:“群蜂結巢,既成,會議曰:如有伐我巢而殘我同種者,共刺之。人之有國,猶蜂之有巢。爾學生當知愛國,當知愛同種?!贝宋?)A.宣揚優(yōu)勝劣汰理論B.蘊含著民主革命的思想C.體現(xiàn)民族危機深重D.表達對同等自由的追求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鴉片斗爭無疑是全部中國人心中的痛,雖然這場斗爭沒有八國聯(lián)軍帶來的記憶那么深刻,也沒有甲午斗爭所造成的嚴峻后果,但是,作為簽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同等條約”的一場斗爭,鴉片斗爭的意義無疑非常重大,許多國人都認為清朝無論做什么都無法避開英吉利強盜的來襲,但是當我們翻開史料一看,就會發(fā)覺整個過程中雙方的戰(zhàn)意其實都不高,斗爭完全是可以避開的。——摘編自《清朝能在禁絕鴉片的同時避開斗爭嗎?》材料二《申報》在1894年7月11日發(fā)表了一篇《戰(zhàn)必勝說》的文章,“況今者日人于天時地利人和一無所得,我中國則守戰(zhàn)和三者俱可操縱自如而又萬眾同仇,義形于色,雖當政者老成持重似不愿輕啟兵端而民間談及日人輒裂眥咬牙,大有欲得而甘心之意,尚何有所畏忌而讓日人以爭先戰(zhàn)。”——摘編自《甲午中日斗爭——中日國運之戰(zhàn)》(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為什么說“鴉片斗爭無疑是全部中國人心中的痛”?(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戰(zhàn)必勝說》認為中國必勝的緣由,并分析中日這場斗爭對國運的影響。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為歷史事務的義和團義和團大多數(shù)是本地人,在反教和排外活動中,他們不愿冒險遠離家鄉(xiāng)。1900年初,狀況尤其如此,當時義和團的行動主要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毀教堂(通常是放火)和搶掠教民的家產(chǎn)。然而,從5月份起先,這種模式發(fā)生了變更,義和團運動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大規(guī)模地開展起來,義和團的行動由單純的反教演化為廣泛的排外。作為歷史經(jīng)驗的義和團曾目睹天津義和團怪異舉止的管鶴描述道:“有閉目緩行者;有目不轉睛、端步前行者;有數(shù)人扶持一人者;有兩人掖一人且斜步如酒醉者;有持大刀亂舞、行人躲避不及者;有數(shù)人持槍刀、魚貫而行者……紛紛擾擾,無復人狀?!弊鳛闅v史解讀的義和團1924年,陳獨秀在《向導》雜志上刊文指出:“義和團誠然不免頑舊迷信而且野蠻,然而全世界(中國當然也在其內(nèi))都還在頑舊迷信野蠻的狀態(tài)中,何能獨責義和團,更何能獨責含有民族抗拒運動意義的義和團!與其憎惡當年排外的義和團之野蠻,我們寧憎惡現(xiàn)在媚外的軍閥、官僚、奸商、高校教授、新聞記者之文明!”——以上材料均據(jù)[美]柯文《歷史三調:作為事務、經(jīng)驗和神話的義和團》整理依據(jù)材料,圍繞歷史探討中史料運用應堅持的原則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學問進行闡釋。(要求:論題顯明,論據(jù)結合材料并運用合理)答案與解析課時規(guī)范練5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1.C面對英軍入侵,林則徐主見堅決反抗,琦善主見停戰(zhàn)和談,兩人的政治立場干脆影響其對英軍瘟疫的奏報,故選C項;天朝上國觀念影響政治決策,“確定”說法過于肯定,解除A項;林則徐與琦善的奏報都有肯定的主觀性,無法推斷誰的報道更為客觀,解除B項;林則徐與琦善都是清政府官員,無法得出英軍是否掩蓋瘟疫的真實傷亡狀況,解除D項。2.D材料“廣闊民眾義憤填膺,擊退來犯英軍”體現(xiàn)出民眾團結抗擊外來侵略,故選D項;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記是1842年《南京條約》等不同等條約的簽訂,解除A項;材料反映出民眾的抗爭精神,與農(nóng)夫階級的局限性無關,解除B項;戰(zhàn)斗的意志影響斗爭成敗,實力才是取勝的關鍵,解除C項。3.C依據(jù)材料“邊釁”“丑類”“匪類”“強盜”“賊寇”“叛賊”等關鍵詞可知清政府仍舊存在“天朝上國”的觀念,以傳統(tǒng)華夷理念對待近代外交關系,觀念嚴峻滯后于世界發(fā)展,故選C項。4.D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其次次鴉片斗爭的目的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故A項錯誤;依據(jù)材料“我們能帶走的只是一些珍寶,這座漂亮的園子我們帶不走”可知,為此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而此時斗爭已近尾聲,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不出斗爭的結果,故C項錯誤;依據(jù)材料“我們能帶走的只是一些珍寶”“英國有的東西,別的國家可以沒有”“英國沒有的東西,別的國家也不能有”,都突出反映了斗爭的侵略性,故D項正確。5.D圖中表格展示了中日海軍力氣,肯定程度上反映了雙方的軍事實力的對比,故選D項;材料僅反映了日本海軍的軍事力氣,沒有反映出日本的綜合國力狀況,解除A項;材料反映了中國的海軍軍事力氣,不能反映清朝政治制度是否腐敗,解除B項;表格僅體現(xiàn)了黃海大戰(zhàn)前中日雙方海軍實力對比,無法體現(xiàn)中日經(jīng)濟水平的差異,解除C項。6.C材料沒有體現(xiàn)清政府出賣人民抗日活動,故A項錯誤;甲午中日斗爭日軍傷亡很大與材料中“此役日軍死亡人數(shù)超過甲午中日斗爭”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臺灣黑旗軍和義軍抗拒日軍侵略臺灣,賜予日軍沉重打擊,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臺灣人民抗擊日軍,沒有體現(xiàn)全國人民反對割地議和,故D項錯誤。7.C“始終遲疑不決”“無備戰(zhàn)決心”“用人不當”“不敢堅持長期抗敵”等都與清政府的腐朽統(tǒng)治親密相關,腐朽的政治統(tǒng)治是甲午斗爭中國戰(zhàn)敗的主要緣由,故選C項;題干分析了甲午斗爭中國戰(zhàn)敗的主要緣由,并沒有指出要結束君主專制政體,解除A項;甲午中日斗爭清政府戰(zhàn)敗,表明洋務派發(fā)起的洋務運動走向失敗,改革不再是重振國威的關鍵,解除B項;題干中提及甲午斗爭中中國存在失誤,但這并不意味著當時中國的軍備遠遠落后于日本,解除D項。8.C依據(jù)題干可知,大運輸河和從漢口到北京的陸路運輸難以與外國鐵路競爭,致使沿線城市的百姓失業(yè)較多,生活衰敗,增加了民眾的反帝心情,特殊是助長了義和團盲目排外心情,故選C項;清政府淪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后,解除A項;外國資本輸出不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解除B項;題干不能反映當時民族沖突上升為主要沖突,解除D項。9.B依據(jù)漫畫中“留意,店員們,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其反映了各國確定武力折服清政府,但又各懷鬼胎,各謀私利,故選B項;1899年,美國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國政府提出在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貿(mào)易機會均等的照會,并非“列強合謀”,解除A項;材料除了反映列強合謀折服中國,還體現(xiàn)出列強之間各懷異心,C項不能精確體現(xiàn)材料的意思,解除;依據(jù)漫畫“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列強合謀折服清政府,并非“扶植清政府”,解除D項。10.D義和團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他們不得不變更一味鎮(zhèn)壓的方式,這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宏大力氣,故選D項;從材料中體現(xiàn)不出庚子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解除A項;材料反映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方式的轉變,無法體現(xiàn)孫中山的外交思想,解除B項;“必需用些柔軟方法,才能將愛和平講禮貌的中國人壓伏得住”是指扶植清政府,這不是條約的內(nèi)容,解除C項。11.D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政府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與反帝斗爭的官員,已經(jīng)成為“洋人的朝廷”,故選D項;材料沒有涉及漢人督撫,解除A項;“皇族內(nèi)閣”組建后,立憲派愿望落空,轉入革命陣營,解除B項;中心集權涉及中心與地方的關系,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C項。12.C1901年,清政府與侵略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標記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與材料中“1903年出版”“學生當知愛國,當知愛同種”相符,故選C項。13.參考答案(1)說明:鴉片斗爭使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各種主權起先遭到嚴峻破壞;中國漸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2)緣由:日本天時地利人和一無所得;清政府守戰(zhàn)和操縱自如,萬眾同仇。影響: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促使中華民族日漸覺醒,刺激了西方列強競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促進了日本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走向了瘋狂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14.參考答案示例論題:歷史探討應留意史料的“多樣性”原則。闡述:多樣性的史料才能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真實”。材料中供應了義和團運動三個不同角度的史料:“作為歷史事務的義和團”是探討者敘述的史料,簡要介紹了義和團運動的發(fā)展狀況;“作為歷史經(jī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