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布中地理?綣儲1象句提相
第一章
1.(1)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
(2)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類地行
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遠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帶是位
于火星和木星之間。
(3)地球是太陽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干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
唯一有生物,
其原因是①穩(wěn)定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太陽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大小行星各行其
道,互不干擾;
②地球自身的條件:日地距離適中(有適宜的溫度),質量和體積適宜
(有大氣層),有液態(tài)水(有原始的海洋)
2.(1)太陽主要成分是氫和氫,太陽能量的來源是:核聚變反應。
太陽輻射能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太陽輻射能豐富區(qū):青藏高原區(qū),西北內
陸,典型城市拉薩,
太陽輻射能貧乏區(qū):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陽活動最主要的類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別出現(xiàn)在太陽大氣層的光球層
和色球層,活動周期為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主要有:①影響地球氣候:黑子的數(shù)量變化與降
水的年際變化有相關性、②擾亂地球電離層,無線電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擾地
球磁場,產生磁暴和兩極的極光。
3.(1)對比自轉公轉
方向周期角速度線速度
自西向一個恒星除兩極點
規(guī)律: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
自東日外,
緯60°的線速度是赤道線速度
轉南順北一個太陽都是15°/
的1/2
逆日小時
大約1°/
自西向一個恒星大約30km/s
公天。
左年
轉規(guī)律:近日點(L月初)較怏,遠日點(1月
逆時針回歸年
初)較慢
(2)晨昏線:晝夜半球的分界線。
在此線上太陽高度是Q度。在太陽直射點上正午太陽高度是烈度。
晨昏線的判斷方法: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所經過的晨昏線
部分為晨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進入夜半球所經過的晨昏線部分為
昏線。
晨昏線的六個特點:①晨昏線平分地球,是過地心的大圓。②晨昏線平面與太
陽光線垂直,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③晨線與赤道相交的點所在的經線為6
點,昏線與赤道相交的點所在的經線為18點。④晨昏線的移動方向為自東向
西,速度為15°/小時。⑤晨昏線只有在兩分日時才和經線重合。⑥晨昏線在
二至日時跟極圈相切。
(3)時間計算:東加西減。(加減)地方時:經度每相差1度,時間
相差4min。
時區(qū):為了統(tǒng)一標準,國際上把經度每隔15°劃分為一個時區(qū),全球劃分為
24個時區(qū)。
區(qū)時:各時區(qū)的都已本區(qū)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qū)使用的時刻,相鄰時區(qū)
相差1小時。
(4)地轉偏向力的規(guī)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方偏,赤道不偏。
(5)黃赤交角為23°26;地軸與黃道平面的交角為66°34,。黃赤交角
變大,熱帶和寒帶范圍擴大,溫帶范圍縮??;黃赤交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范圍
擴小,溫帶范圍擴大。
(6)地方時和區(qū)時的計算
①地方時的計算: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鐘/度X經度差(若所求的
地點位于已知地點的東方,選用“+”號,若所求地位于已知地地方時的西方,
則選用“一”號,即東加西減)
已知甲地經度,推算時區(qū)。甲地時區(qū)=甲地經度:15(若所得余數(shù)小于7.5,則
所得整數(shù)為所在時區(qū)號數(shù);若所得余數(shù)大于7.5,則所在時區(qū)號數(shù)為所得整數(shù)
加1)
②區(qū)時的計算:所求區(qū)時=已知區(qū)時土時區(qū)差(所求時區(qū)在已知時區(qū)以東,用
“+”號;所求時區(qū)在已知時區(qū)以西,用“一”號。)
注意:①計算結果大于24時,則日期增加1日,時間取計算結果減24。
②計算結果是負數(shù),則日期減1日,時間取計算結果加24。
③日期和國際日期變更線
向東(一般指從東十二時區(qū)到西十二時區(qū))經過國際日期界線減去一天,向西
(一般指從西十二時區(qū)到東十二時區(qū))經過國際日期界線加一天,時刻不變。
從地方時。時的自然日界線順自轉方向往東到180°經線為新的一天,往西到
180°經線是舊的一天。新的一天占全球比例=180°經線地方時:24
(7)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原因: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轉和自轉(自轉或公轉)運動。
節(jié)時間(前直射點位對應
移動方向
氣后)置點
春宜月2L日赤道向北D
分
夏色月絲日北回歸線向南A
(8)正午太陽高度的變
至
化秋2月生日赤道向南B
分
冬12月22南回歸線向北C
至日
緯度變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化
季節(jié)變夏半年正午太陽高度較大,冬半年較?。ū卑肭颍?/p>
化
具體變春、秋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化分日
夏至日北回歸線與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南半球達
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與其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北半球達
最小值
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有2次直射,赤道在春、秋分日達最大值
(9)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相反)
夏半年(3.21-1.晝夜長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
9.23)2.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xiàn)極晝
冬半年(9.23-1.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
3.21)2.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xiàn)極夜
春分日與秋分全球晝夜等長:各12小時
日
赤道全年晝夜等分
第二章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與特點
1.地球的圈層結構:從地心向地表依次為地核、03691215
地幔和地殼。
2.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⑴地殼:厚度不均勻(平均厚度17Km,大陸地殼
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殼厚度5-6Km),由各
類巖石組成。
⑵地幔: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地下2900Km深處)之間;地幔上部存在一個由可
塑性物質組成,稱軟流層,
是巖漿重要發(fā)源地。
巖石圈是由軟流層以上的地幔與地殼構成的。
⑶地核:2900Km以下至地心。
3.地震波的分類:
(1)縱波(P):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液、氣態(tài)傳播
(2)橫波(S):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巖石圈的組成與物質循環(huán)
1.巖漿巖的形成:地幔中的巖漿上升或噴出、冷凝形成侵入巖(花崗巖)或噴
出巖(玄武巖)。噴出巖的氣孔構造明顯(巖漿噴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氣體溢出
后形成的)。
2.沉積巖的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經過風化作用、侵蝕、搬運、堆積和固結成
巖作用形成沉積巖。沉積巖的兩個特征:巖層(層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遺
體和遺跡),分別被稱為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
3.變質巖的形成:巖石在高溫高壓下發(fā)生的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例:石灰?guī)r
是沉積巖,經過變質作用形成大理巖)。
4.巖石圈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三大類巖石可以相互轉化,組成地殼的物質處于不
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①地球內部的巖漿上升、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②各
類巖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積巖。③各類巖石在變質作用下都能形成變質
巖。④各類巖石在地下深處重熔再生成巖漿,回到地球內部。
5.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判讀:(1)判讀巖漿和巖漿巖,巖漿巖只能由巖漿直接冷卻
凝固而成,即只有一個箭頭指向巖漿巖。(2)巖漿是巖石轉化的起點,也是三
大類巖石轉化的起點,也是三大類巖石的歸宿,即有三個箭頭指向。(3)巖石
均可經外力作用形成沉積巖,巖石均可經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三大巖石均可
重熔再生形成巖漿。
(4)三大巖石中,只有沉積巖含有化石和具有層理結構,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
成的。
內、外力作用的成因、類型和表現(xiàn)
內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
地質構造潘縮斷層
背斜向斜
戒―卜告層一船向卜秋小屋一船向下巖層是否受力破裂;
判巖層新老關中間老,兩翼新中間新,兩翼心日日.木ML業(yè)匚友U由右口W曰
斷
*圖示
萬
去■得林珈貂■雁虎山區(qū)徵戒帝叁曲或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
構侵蝕后地貌常形成山嶺
常形成谷地或盆東非大裂谷。斷層一側上升的
造
地(頂部因受張(槽部因受擠巖塊,常成為塊狀山地或高
地力,裂隙發(fā)育,壓,巖層緊+fh.力n他Ji、店山、尖山一S
形成
女,類鞋疆來港表現(xiàn)形式
,、泗
碑褊麻陵施融界
01力作地球內剖唯好榔神斷月曜耐儲米植作1水
]現(xiàn)名;輸必
月造,搦由、天然造;礦產開哪偷墉,加谷發(fā)育;x:適宜
夕、力作太陽能氣埋碘、1W、搬運水源聚設固,水鹿
用結成巖于平坦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
外力
形成的地貌形態(tài)分布地區(qū)
作用
風化使地表巖石被破壞,碎屑物殘留在地表,普遍(例:花崗巖的球狀風化)
作用形成風化殼(注:土壤是在風化殼基礎上
演變而來的)
風風力吹蝕和磨蝕,形成戈壁、風蝕洼地、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例:雅丹
力風蝕柱、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地貌)
侵
蝕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形谷,使?jié)駶?、半濕潤地區(qū)(例:長江
侵
流坡面破碎,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tài)。“紅三峽、黃土高原地表的千溝萬
侵他
水色沙漠”、“石漠化”壑、瀑布)
蝕
侵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可溶性巖石(石灰?guī)r)分布地
作洛
蝕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嶇,地表水易區(qū)(例:桂林山水、路南石
用包
滲漏。林、瑤琳仙境)
冰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蝕平原、冰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qū)
)\\蝕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國芬蘭)等(例:挪威峽灣、中歐―東歐
侵平原)
蝕
冰雜亂堆積,形成冰堿地貌
川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qū)
沉
積
沉流形成沖積扇(出山口)、三顆粒大比重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積水角洲(河口)、沖積平原大的先沉黃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作沉(中下游)積,顆粒小
用積比重小的后
風形成沙丘(靜止沙丘、移動沙沉積干旱內陸與鄰近地區(qū)(例:塔
力丘)和沙漠邊緣的黃土堆積克拉瑪干沙漠、黃土高原的黃
沉±)
積
低層大氣組成與作用:大氣的垂直分層:
作用(對生命活動和自然環(huán)特點與人類的關系
組成
境)
干主要氮生物體內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對流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與人類關系最
潔成分分層遞減;空氣對流運為密切
空動顯著;天氣現(xiàn)象
氧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氣復雜多變
co光合作用基本原料,調節(jié)地表平流氣溫隨高度增加而
微量2溫度層迅速上升;大氣水
利于飛行
成分吸收紫外線,“地球生物的保平運動為主;能見
03
護傘”度高
水汽高層對無線電通信
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有若干電離層
雜質大氣有重要作用
大氣的受熱過程:
1.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一一大氣還大地
2.(1)太陽輻射是地球大氣的
射向宇宙空間射向宇宙空間
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O氽大氣上界
大氣輻射
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
吸
收
最主要、直接的熱源。大
氣地
逆面
(2)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輻輻
射射
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
短波輻射二>長波輻射
吸收紅外線
與大氣的保溫作用有關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成因
白天多云時氣溫比晴天低多云時云層反射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
夜晚多云時氣溫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時大氣逆輻射強,地面散失熱量少
人造煙霧的防凍效果可增強大氣逆輻射,提高地面溫度
晚秋或寒秋,霜凍出現(xiàn)在
晴朗夜晚,大氣逆輻射低,氣溫低,易出現(xiàn)霜凍
晴朗夜晚
與霧等天氣現(xiàn)象
與“十霧九晴”
熱力環(huán)流
1.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與原因:近地面空氣的受熱低用高o低
或受冷一>引起氣流的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一°
>導致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的差異一>大氣的水平運冷卻口受熱仁]冷卻
//////〃/////////〃///〃////
動(風)一>大氣的垂直、水平運動構成地區(qū)間的
熱力環(huán)流
氣體受熱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壓,地面低壓;氣體冷卻下沉,地面高壓,高
空低壓。高低壓之間形成了熱力環(huán)流。
★注意:①同一水平面,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②同一地點,海拔越高氣壓越
低。③同一地點,近地面為高壓則高空為低壓。④等壓面上凸為高壓,下凹
為低壓。⑤近地面氣溫高,則氣壓低(熱低壓);氣溫低,則氣壓高(冷高
壓)。
2.風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氣的水平運動。
高空大氣風向是地轉偏向力和水平氣壓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最終與
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大氣風向是摩擦力、地轉偏向力和水平氣壓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結果,
風向最終與等壓線斜交。
注意:(1)地轉偏向力只影響風向,不影響風速;(2)水平氣壓梯度力和摩擦
力既影響風速,又影響風向。風向是指風的來向,即風從哪個方向來,就以此
來命名風向。如:從西邊吹來的風,稱之為西風。
3.判斷氣壓系統(tǒng)
(1)高壓中心:等壓線閉合,數(shù)值中高周低;(2)低壓中心:等壓線閉合,
數(shù)值中低周高
4.風力大小(取決于水平氣壓梯度力)
(1)同一等壓線圖: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
大,相反越小;
(2)相鄰兩條等壓線數(shù)之差相等:比例尺越
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相反??;
(3)相鄰兩條等壓線數(shù)之差越大,水平氣壓梯
度力越大,風力越大,相反小。
5.風向的判讀:
(1)確定高低壓中心;(2)畫出與等壓線垂直
的水平氣壓梯度力;(3)確定南北半球;(4)按
“南左北右''的規(guī)律畫出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成30°—45°角的風向。
全球氣壓帶風帶
1.大氣環(huán)流:使高低緯度之間海路分布之間的水分和熱量得到交換,調整了全
球的水熱分布。
2.三圈環(huán)流所對應的地面氣壓帶風帶:
全球共有1個氣壓帶,2個風帶。
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瓣
北緯90冬至日
萬
內也66。W"
低氣壓帶
做周
0高氣壓單
期性
—-風向
季節(jié):工太陽直舟點住五
66°34'
移南緯90。
動。北半球,大致是夏季(7
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
海陸分布(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對氣壓帶的影響
(1)北半球:氣壓帶呈怏狀分布
亞洲大陸北太平洋北大西洋被切斷的氣壓帶
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阿留申低冰島低壓副極地低氣壓帶
月亞高壓)壓
七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夏威夷高亞速爾高副熱帶高氣壓帶
月壓壓
(2)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積占絕對優(yōu)勢,氣壓帶呈帶狀分布。
東亞季風、南亞季風對比:
項東亞季風南亞季風
目
季夏季冬季夏季冬季
節(jié)
風東南風西北風西南風東北風
向
性溫暖濕寒冷干燥溫暖濕潤寒冷干燥
質潤
源北太平蒙古、西伯印度洋蒙古、西伯利亞
地洋利亞
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冬
因(夏季)季)
比冬季風強于夏季風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較
分我國東部、朝鮮半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和我國西南
布島、日本
鋒面系統(tǒng)的分類與天氣:
比較項目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氣團勢力暖氣團被迫抬升暖氣團主動爬升冷暖氣團勢力相當
冷氣團主導想暖氣團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
移動方向冷暖氣團相遇
移動移動
蜜、
鋒面剖面才
示意圖
鋒面符號
氣團位置冷氣團在鋒下,暖氣團在鋒上(因冷氣團密度大,暖氣團密度?。?/p>
鋒后鋒前鋒后
降水分布
都在鋒面下冷氣團一側
過境暖氣團控制,溫暖晴冷氣團控制,低溫晴
、八
刖朗朗
天
過境陰天下雨、刮風、降云層加厚,連續(xù)性降
氣降雨強度小,持續(xù)時
時溫水
特間長
冷氣團控制,氣溫下
征過境暖控制,氣溫升高,
降,氣壓上升,天氣
后氣壓下降,雨過天晴
轉晴
夏初,長江中下游地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
我國典型區(qū)的梅雨天;冬半
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或華南地區(qū):春暖多
的鋒面天年,貴陽多陰雨、冷
沙塵暴天氣;冬季爆晴,春寒雨起
氣濕天氣,昆明溫暖如
發(fā)的寒潮
春
氣旋與反氣旋
類別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
氣壓狀況中心低,四周高中心高,四周低
飛rr(廠
11
Ii
垂直氣流示意圖T巾▼1
(以北半球為例)
一一▼▼
1
近地面氣流狀況
(以北半球為例)噬
L-prtooo
天氣狀況多云雨天氣多晴朗干燥天氣
①夏季:七八月長江流域的伏旱;②
我國天氣典型實例夏秋之交我國東南翳嘴風秋季:我國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③
冬季:我國北方干冷的天氣
水循環(huán)
1.認識水循環(huán)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名稱。
海陸間循環(huán)的各環(huán)節(jié)蒸發(fā)、凝結、水氣輸送、降水、下滲、徑流(地表、地
下)
2.水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
聯(lián)系各圈層,進行水分的聯(lián)系,同時進行物質遷徙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過程
延續(xù)。使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不斷得到更新,并能持續(xù)利用。水循環(huán)還能
塑造地表形態(tài)。
3.河流補給類型判讀
東北地區(qū)東部季風區(qū)(華北地區(qū))西北、青藏地區(qū)西南喀斯特地區(qū)
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與降水降水補給為主冰川融水補給為主降水補
給
(受氣溫影響較大)
4.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開源措施:科學建立蓄水工程(時間);跨流域調水(空間);合理開采地下水;
海水淡化
節(jié)流措施:科學用水,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價;加
強宣傳,提高節(jié)水意識
洋流與其地理意義:
1.世界洋流名稱與分布規(guī)律:
2.根據等溫線的彎曲判斷洋流的性質:
(1)判斷半球。地球上溫度都是由赤道向兩極遞減;(2)判斷洋流方向。凸
向即為流向;(3)判斷洋流性質。等溫線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區(qū)域的為暖流(凸
低為暖),反之為寒流(凸高為寒)。
3.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①對全球的影響:調節(jié)全球熱量分布。
②對流經海區(qū)沿岸氣候的影響:
a.暖流(比流經地區(qū)溫度高)增溫、增濕作用,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b.寒流(比流經地區(qū)溫度低)有降溫、減濕作用,如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秘魯沿岸荒
漠的形成。
③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形成漁場
代表漁場洋流名稱
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日本暖流
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灣暖流
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南下冷水
秘魯漁場秘魯沿岸的上升補償流
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擴大了污染范圍,加快了凈化速度
⑤對海運的影響: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霧;洋流從北極地區(qū)攜帶冰山南下,對航
運不利;順流航行,省時省油;逆流航行,費時費油。
第三章
氣候
1.判斷氣候類型的方法
第一步:以最高氣溫出現(xiàn)的月份確定所屬半球,如果7、8月份氣溫最高,為
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氣溫最高,為南半球。
第二步:以最冷月均溫確定所屬溫度帶:最冷月均溫在15℃以上者,該地位于
熱帶;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者,該地位于亞熱帶或者屬于溫帶海洋性氣
候;最冷月均溫在。℃以下者為溫帶氣候或寒帶氣候。
第三步:根據降水特點判斷具體的氣候類型。年雨型一一終年降水多且季節(jié)分
配均勻——熱帶雨林氣候(>2000mm)溫帶海洋性氣候(700mm左右,冬
雨稍多)
氣候的成因:
氣
醫(yī)
曼
奧
孟
T
移
動
(
夏
向
芟
、
向
南
氣候的分布規(guī))
律
氣候類型2分布規(guī)律2成因2氣候特征2
熱帶雨林氣候2南北緯10°之間。赤道低氣壓帶控制2全年高溫多雨2
熱帶草原氣候/南北緯10°一回歸線赤道低壓、信風帶全年高溫,干濕季交替,
4J
之間(雨林兩側)P交替2年降水量41000則,最高
熱"月少于4.00mjnP
帶2
熱帶季風氣候2南北緯10°一回歸線氣壓帶風帶移動及全年高溫,麴厥季,降
大陸東岸(印度半島中海域由性質差異。水15OO-2QO.Omm,最高月
南半島)24。。曬.以上2
熱帶沙漠氣候2南北回歸線一30°大副熱帶高氣壓帶全年炎熱干燥Q
陸內部、西岸2或信風帶控制2
亞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部秦嶺一淮河海限蟻J性質差異Q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
亞d以南。少雨2
熱]地中海氣候2南北緯30°—40°大副熱帶高壓帶和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
帶3陸西岸Q西風帶交替2干燥。
溫,溫帶季風氣候。我國東部秦嶺一淮河海加&力性質差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
帶2以北2多雨2
溫帶海洋氣候。南北緯40。一60。大全年受西風帶控制"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全
陸西岸。年濕潤/
不同氣候對應的自然帶:
大艇岸大陋部加東岸規(guī)西岸大陋部大麻岸
好90°哪
------------濾與候
百庾丁----------------
普飄候
70°70°700
60°亞就針葉健60°疇大班馥
蹄落葉溫帶海洋
跚郴性熊溫帶u50°
瞬草就溫帶任季風戢
40°------------葉林帶40°-------------陸性氣候
地中海G候
亞麟常綠油髓毓
亞熱帶季風
跚■林帶亞麟常35°
30。----------解郴30°-7領
熱帶沙漠q候
25°
2W執(zhí)帶李雨林帶2到6---------------------7熱帶季殖候
螂草就熱帶草原鐳
10°-----------憚-------------------10°
螂雨楙熱帶雨林,候
00[00[
no
第四章
地理環(huán)境地域分異規(guī)律
分異規(guī)律影響因形成基分布規(guī)律主要分布地區(qū)
素礎
由赤道到熱量太陽輻東西延伸,南北更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
兩極的地射替
域分異
從沿海到水分海陸分南北延伸,東西更亞歐大陸中緯度從沿海向
內陸的地布替內陸
域分異
垂直地域水熱狀海拔高山地垂直自然帶珠穆朗瑪峰垂直自然帶
分異況度
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判讀方法:
判斷內容判斷方法
南北半球同一自然帶分布的高度:陽坡一側高。(北半球南坡為陽坡,南
半球反之)
山體所處的熱基帶與當?shù)厮阶匀粠嗤桓鶕鶐Q確定熱量帶
量帶
垂直自然帶從山麓到山頂?shù)母媾c山體所在地區(qū)自然帶從低緯向高緯的水
的分布順序平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
自然帶數(shù)量的山體所在的緯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數(shù)量
多少越多,一般陽坡多于陰坡;
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①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與環(huán)境總體特征是協(xié)調一致的;
②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③不同區(qū)域之間也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區(qū)域的變化會影響到其他區(qū)域。
高中地理必修2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人口與地理環(huán)境
知識整合★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與地區(qū)分布
ZZ――
人口增長模局—局—“高一低一高”模式“低一低一低”模
式低”模式式
原始型人口傳統(tǒng)型人口傳統(tǒng)型(過(現(xiàn)代型)
增長模式增長模式渡型)
特出生率高高高低
死亡率高低高低
點自然增長低高較低低
率
人均壽命短繼續(xù)延長有所延長進一步延長
人口增長極為緩慢快速增長增長速度減零增長或負增長
緩
分布熱帶原始森林非洲東部的坦中國、古巴德、法、英、意、
深處的土著居桑尼亞、肯尼等發(fā)展中國瑞典等發(fā)達國家
民亞等眾多發(fā)展家
中國家
★不同國家的人口問題:
發(fā)展中國家發(fā)達國家
人口問題出生率高、自然增長快,0~14歲少年兒人口增長緩慢和人口老齡
童比重過大化嚴重
①人均資源減少、就業(yè)困難、人民生活勞動力不足,社會贍
貧困、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養(yǎng)費用上升,政府財政壓
帶來的影
②造成國家財富減少,人民生活貧困,力最大,社會需求不旺以
響
不利于人口素質的提高,影響未來發(fā)展與青壯年負擔過重等社會
③人口增長過快,加大資源、環(huán)境、就問題。
業(yè)等各方面的壓力。
對策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鼓勵生育、推遲退休、接
納移民
★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人口流動是批人口在短期內離開原居地后又返回的現(xiàn)象,如外出旅游、度假、
開會等;人口遷移是指人們變更定居地的空間流動行為。它們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有沒有“永久性”或“長期性”變更定居地。
★人口遷移的概念與分類
①國際遷移:是指一個國家的居民進入另一個國家定居的現(xiàn)象;②國內遷移:
是指一個國家內部的居民從一個行政區(qū)進入另一個行政區(qū)定居的現(xiàn)象。由于社
會發(fā)展的大趨勢是城市化和勞動力由第一產業(yè)向第二、三產業(yè)轉移,因而,由
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是發(fā)達國家歷史上和發(fā)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
類型。
★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
①自然生態(tài)因素:氣候、土壤、水和礦產資源、自然災害等等
②經濟因素: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經濟發(fā)展、城市化、區(qū)域開發(fā)、大
型工程建設等)是引起人口遷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經濟落后地區(qū)遷出率高,而
發(fā)達地區(qū)遷入率較高。
③政治因素:國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戰(zhàn)爭(戰(zhàn)爭難民)等
④社會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種族民族等。
主要表現(xiàn):①政治性的國際人口遷移急劇增加②國際人口遷移的流向發(fā)生很大
變化③新興城市出現(xiàn)而引發(fā)的人口不斷涌入。④旅游業(yè)等新興產業(yè)的發(fā)展,造
成的人口的遷移。
★世界和我國人口遷移的現(xiàn)狀
①世界人口遷移的現(xiàn)狀:由發(fā)展中國家遷移到發(fā)達國家、從貧窮落后國家到富
裕國家;從人口稠密國家到人口稀少的國家。
②我國人口遷移的現(xiàn)狀:總體表現(xiàn)為從農村到城市和工礦區(qū)、從內地到沿海地
區(qū)、從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流向發(fā)達地區(qū)。主要人口流出省區(qū)是四川、安徽、湖
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區(qū)是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等。原
因:以務工和經商為主,多為自發(fā)性遷移。
人口遷入的原因:①經濟發(fā)達②勞力短缺③較好生活條件④較多的就業(yè)機會
⑤較好的教育、醫(yī)療條件
人口遷出的原因:①人口增長快勞力過剩②經濟發(fā)展慢③生活條件差④環(huán)境
惡化
對遷出地:①緩解當?shù)氐娜说孛?,加強與外界的交流與聯(lián)系;
②利于提高經濟收入,保護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
③造成人才外流等
對遷入地:①促進資源開發(fā)和經濟發(fā)展。②加劇遷入地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等
問題
★人口流動
1、人口流動的強度主要取決于: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
3、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是人口移動的兩種基本形式。
4、我國的人口流動: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謀求發(fā)展,特別是涌向沿海
各大中城市,形成“民工流
5、流動人口增長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
6、人口流動的作用:(1)增強社會活力。
⑵在一定程度上對交通、城市以與社會經濟秩序等造成壓力,并帶來社會治安
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人口移動的動因和效應
1、人口移動的動因:人口遷移是各種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⑴最主要原因是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水平等差別。
⑵遷出地與遷入地之間的距離、國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對人口遷移產生重要
影響。
2、人口移動的效應:
⑴對環(huán)境產生多種影響。
⑵對社會經濟產生深刻影響:促進種族、民族的融合和經濟、文化的交流。
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為主體的國家,明顯地改變了世界人口分布。
②促進了經濟發(fā)展。
③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融合與發(fā)展。
④促進了人種基因的交流。
★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衡量指標:人口密度。但兩個密度相同的地區(qū),人口分布格局卻不
盡相同。
2、世界人口分布狀況: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影響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環(huán)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氣候、水資源和土壤、礦產
資源等。
2、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包括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生產活動方式、交通運輸條件以
與文化教育狀況等。其中,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最為顯著。
3、政治文化因素:有時甚至可在較短時間內改變人口分布狀況。此外,宗教信
仰、文化習俗、科技發(fā)展水平、政府的人口與發(fā)展政策以與歷史因素等,也都
對人口分布產生影響。
★我國的人口分布
1、我國人口分布的原因與特點
⑴原因:由于各地資源環(huán)境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國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⑵特點:①最顯著的特點是:東部地區(qū)人口多,西部地區(qū)人口少;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區(qū)人口多,內陸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區(qū)人口少;
③經濟發(fā)達和交通便利的地區(qū)人口多,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的地區(qū)人口少;
④漢族居民集中的地區(qū)人口多,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人口少。
★環(huán)境承載力中的人口規(guī)模不等于人口合理容量。
1、①環(huán)境承載力是指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前提下,環(huán)境資源所能容
納的人口規(guī)模和經濟規(guī)模的大小。環(huán)境承載力中的人口規(guī)模,是指特定地區(qū)的
資源與環(huán)境,在維持最低生存標準的情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數(shù)量,是個
警戒值。
②人口合理容量則是指在環(huán)境承載力范圍之內,有效和持續(xù)地利用資源、環(huán)境
并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一個地區(qū)所能容納的人口數(shù)量。最適宜人口數(shù)
量
2、影響環(huán)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資源豐富程度②科技水平③經濟發(fā)達程度④人
口受教育水平與消費水平⑤技術水平⑥資源基礎⑦環(huán)境變化趨勢等有關。
3、環(huán)境人口容量的特性
⑴具有不確定性,它不是一個具體明確的數(shù)值,而是一個取值范圍或估計值。
⑵在一定歷史階段,生活消費水平變化不大,環(huán)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對確定的。
4.我國的人口合理容量:根據我國的地理國情,我們堅定的實施“控制人人口
數(shù)量,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國策,使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環(huán)境保護相協(xié)
調。
第二單元城市與地理環(huán)境
★城市的起源與發(fā)展
1、城市的起源: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世界城市發(fā)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18世紀產業(yè)革命以前,城市數(shù)量少,規(guī)模較小,功能較單一,多以政治職能
為主,城市和鄉(xiāng)村相對獨立。
⑵產業(yè)革命以后,城市數(shù)量增加,規(guī)模擴大,功能擴展,城市成為區(qū)域經濟的
中心,城鄉(xiāng)差距逐漸擴大。
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城市發(fā)展迅速,出現(xiàn)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帶與專業(yè)化
城市。
★城市化與其特點
1、概念:一般指農業(yè)人口轉化為非農業(yè)人口,農村地區(qū)轉化為城市地區(qū),農
業(yè)活動轉化為非農業(yè)活動的過程。
2、城市化主要表現(xiàn):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
數(shù)量增加與城市用地規(guī)模擴大。
3、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標志:通常為城市人口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日出作文600字7篇
- 護理工作總結15篇
- 《寒冷的冬天》教案
- 工傷簡單辭職報告(集錦7篇)
- 網絡編程協(xié)議課程設計
- 2018年全國兩會學習解讀
- 消費電子行業(yè)專題報告:創(chuàng)新驅動需求復蘇 業(yè)績與估值有望修復
- 兒童看護服務合同(2篇)
- 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城郊鄉(xiāng)第六職業(yè)中學高二地理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
- 煤炭經營場地出租合同范本
- 簡約中國風水墨山水工作總結通用PPT模板
- 腳手架計算書-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句子的成分》定稿課件
- 清華大學《大學物理》習題庫試題及答案09磁學習題
- 目標成本限額指標
- 礦山測量課程設計
- 最易懂的杰普遜航圖學習課件
- 高速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計算書(Word)
- 加油機拆卸安裝方案
- 國畫美術興趣小組活動記錄(共9頁)
- 環(huán)境隱患排查治理檔案臺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