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方案 3-4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方案 3-4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方案 3-4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方案 3-4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方案 3-4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講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Ⅱ)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Ⅱ)知識點一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一、拉馬克進化學說1.內容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是生物不斷進化的主要原因2.意義否定了③________,奠定了科學生物進化論的基礎3.對拉馬克的評價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的科學家,是生物進化論的創(chuàng)始人二、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1.內容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和⑦________2.意義(1)使生物學第一次擺脫了神學的束縛,走上了科學的軌道(2)科學地解釋了⑧________的原因,以及生命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性、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的原因3.提出標志《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4.局限性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三、達爾文以后進化理論的發(fā)展1.遺傳和變異的研究已經從性狀水平深入到⑨________2.自然選擇作用的研究已經從以個體為單位發(fā)展到以eq\o(○,\s\up1(10))________為基本單位想一想:(1)什么叫自然選擇?(2)生存斗爭的內容包括哪些,其結果有何意義?知識點二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一、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1.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eq\b\lc\{\rc\(\a\vs4\al\co1(種群:生活在一定區(qū)域的?的全部個體,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a\vs4\al(基因,頻率)\b\lc\{\rc\(\a\vs4\al\co1(概念: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的比率,調查方法:抽樣調查))))2.生物進化的原材料eq\b\lc\{\rc\}(\a\vs4\al\co1(突變:包括?和?,?))可遺傳變異3.生物進化的方向由?________決定。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二、隔離與物種的形成1.物種: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物種簡稱?________2.隔離3.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eq\o(○,\s\up1(26))________的形成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議一議:為什么個體不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而是種群?知識點三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一、共同進化1.概念不同eq\o(○,\s\up1(27))________之間及eq\o(○,\s\up1(28))________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2.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選擇和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影響二、生物多樣性1.層次eq\o(○,\s\up1(29))________多樣性、eq\o(○,\s\up1(30))________多樣性、eq\o(○,\s\up1(31))________多樣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進化3.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jù):eq\o(○,\s\up1(32))________思一思:物種的形成一定要經過地理隔離嗎?,判一判1.過度繁殖是選擇的基礎;生存斗爭是選擇的手段;適者生存是選擇的結果()。2.種群基因庫是不斷變化的()。3.只有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才能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4.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定向改變()。5.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進化的標志是基因頻率的改變()。6.自然選擇的直接選擇對象是個體的基因型,本質是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7.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選擇而共同進化,但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只能單向選擇,不能共同進化()。觀察比較——擬態(tài):進化的杰作仔細觀察圖A、圖B,在大自然中你能分的清晰嗎?圖A圖B擬態(tài):擬態(tài)和偽裝是生物的保護性適應。小黃蜂(A)和無毒食蚜蠅(B)的顏色和體型很相似,捕食者會同時避開這兩種昆蟲。自我校對:①用進廢退②獲得性遺傳③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④過度繁殖⑤生存斗爭⑥遺傳和變異⑦適者生存⑧生物進化⑨基因水平eq\o(○,\s\up1(10))種群?同種生物?全部等位基因?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可育后代?種?自由交流?不同eq\o(○,\s\up1(21))相互交配eq\o(○,\s\up1(22))可育后代eq\o(○,\s\up1(23))同一eq\o(○,\s\up1(24))地理上eq\o(○,\s\up1(25))種群eq\o(○,\s\up1(26))生殖隔離eq\o(○,\s\up1(27))物種eq\o(○,\s\up1(28))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eq\o(○,\s\up1(29))基因eq\o(○,\s\up1(30))物種eq\o(○,\s\up1(31))生態(tài)系統(tǒng)eq\o(○,\s\up1(32))化石想一想:(1)達爾文把生物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它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xiàn)的。(2)①生存斗爭包括: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的斗爭、種內斗爭和種間斗爭三個方面。②生存斗爭的結果對某些個體的生存不利,但對整個物種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動生物的進化。議一議:種群在繁衍過程中,個體有新老交替,基因卻代代相傳,因此研究生物進化,僅研究個體是否與環(huán)境相適應是不夠的,還必須研究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思一思:不一定。通常情況下,物種的形成需經地理隔離,最后產生生殖隔離。但在特殊情況下,不需地理隔離也能產生生殖隔離,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如人工誘導多倍體的形成,可不經過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判一判:1.√2.√3.×4.×5.√6.×7.×提示5.是生殖隔離。6.是表現(xiàn)型。自然選擇學說與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eq\x(\a\vs4\al(高考地位:5年16考)\b\lc\\rc\(\a\vs4\al\co1(\a\vs4\al(海南卷、北京卷、江蘇卷,海南卷……))))一、進化論的觀點比較1.自然選擇學說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3.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與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比較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基本觀點①遺傳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內因;②過度繁殖為自然選擇提供更多的選擇材料,加劇了生存斗爭;①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②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續(xù)表基本觀點③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④生存斗爭是自然選擇的過程,是生物進化的動力;⑤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⑥自然選擇過程是一個長期、緩慢、連續(xù)的過程③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⑤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不同點沒有闡明遺傳變異的本質以及自然選擇的作用機理 ,著重研究生物個體進化從分子水平上闡明了自然選擇對遺傳變異的作用機理,強調群體進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共同點都能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樣性、適應性(1)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實質——基因頻率的改變,從分子水平上闡述,而自然選擇學說從性狀水平解釋進化。(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強調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變異是不定向的eq\o(→,\s\up7(經自然選擇))不利變異被淘汰,有利變異逐漸積累→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eq\o(→,\s\up7(導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緩慢進化。變異不定向與自然選擇定向性的關系(如下圖)。二、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比較及計算1.比較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公式某基因頻率=該基因的數(shù)目/該基因與其等位基因的總數(shù)×100%某基因型頻率=該基因型的個體數(shù)/總個體數(shù)×100%外延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型頻率改變,基因頻率不一定改變2.計算規(guī)律(1)已知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設有N個個體的種群,AA、Aa、aa的個體數(shù)分別為n1、n2、n3,A、a的基因頻率分別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用PAA、PAa、Paa表示,則:PA=eq\f(2n1+n2,2N)=eq\b\lc\(\rc\)(\a\vs4\al\co1(\f(n1,N)+\f(1,2)×\f(n2,N)))=PAA+eq\f(1,2)PAaPa=eq\f(2n3+n2,2N)=eq\b\lc\(\rc\)(\a\vs4\al\co1(\f(n3,N)+\f(1,2)×\f(n2,N)))=Paa+eq\f(1,2)PAa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結論:①在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1,而各種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②某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eq\f(1,2)雜合子的頻率。(2)已知基因頻率計算基因型頻率:設某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p,a的基因頻率為q,則AA的基因型頻率為p2,aa的基因型頻率為q2,Aa的基因型頻率為2pq。注意上述計算方法只適用于理想條件下?!镎n標高考試題對本專題的考查,經常以基因頻率的變化與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關系等為載體進行命題,或者是結合實際生產生活進行考查?!镜淅?】(·海南單科,23)關于現(xiàn)代生物進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的自發(fā)突變率雖然很低,但對進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種群的基因頻率可能改變,也可能不變D.同一群落中的種群相互影響,因此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群落解析本題考查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知識。基因的自發(fā)突變率雖然很低,但在整個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對生物進化極其重要,A正確;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形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B正確;當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由于選擇作用,與該環(huán)境有關的性狀的基因頻率可能改變,而與該環(huán)境無關的性狀的基因頻率可能不改變,C正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D錯誤。答案D【典例2】(·石家莊市部分學校聯(lián)考)據(jù)調查,某小學學生中基因型及比例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則在該群體中B和b的基因頻率分別為()A.6%、8%B.8%、92%C.78%、92%D.92%、8%解析假設被調查的總人數(shù)為100個,由于B和b這對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故基因總數(shù)為150個,而B和b基因的個數(shù)分別為42.32×2+7.36+46=138,7.36+0.32×2+4=12,故B的基因頻率為eq\f(138,150)×100%=92%,b的基因頻率為eq\f(12,150)×100%=8%。答案D物種形成、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eq\x(\a\vs4\al(高考地位:5年11考)\b\lc\\rc\(\a\vs4\al\co1(\a\vs4\al(北京卷、江蘇卷、海南卷,重慶卷、海南卷……))))一、物種形成1.物種形成的三種典型模式(1)漸變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島上13種地雀的形成。(2)驟變式——主要是通過異源多倍體的染色體變異的方式形成新物種,一出現(xiàn)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離(基因頻率改變)。此種方式多見于植物。(3)人工創(chuàng)造新物種——通過植物體細胞雜交(如番茄——馬鈴薯)、多倍體遠緣雜交(如甘藍——蘿卜)、多倍體育種(如八倍體小黑麥)等方式也可以創(chuàng)造新物種。2.新物種形成的標志——生殖隔離生殖隔離eq\b\lc\{\rc\(\a\vs4\al\co1(受精前隔離\b\lc\{\rc\(\a\vs4\al\co1(生態(tài)隔離,季節(jié)隔離,行為隔離,機械形態(tài)隔離,配子隔離)),受精后隔離\b\lc\{\rc\(\a\vs4\al\co1(雜種不活,雜種不育,雜種敗育))))新物種形成不一定經過地理隔離,但不管哪種方式都需要達到生殖隔離。判斷兩種生物是否為同一物種的方法:若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為可育后代,則屬同一物種。不能進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為不可育后代(如馬與驢交配所生的“騾”不可育)就為不同物種。二、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1.共同進化類型共同進化類型包含類型舉例不同物種之間互利共生豆科植物與根瘤菌捕食獵豹和斑馬寄生黏液病毒和兔子競爭作物與雜草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生物影響環(huán)境、環(huán)境影響生物地球最早是無氧環(huán)境→厭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現(xiàn)→空氣中有了氧氣→出現(xiàn)好氧生物2.生物多樣性各層次間的關系本考點往往與進化理論觀點、生物多樣性綜合起來命題,采分點是物種形成與生物的共同進化,選擇題居多?!镜淅?】(·上海單科,(八))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問題。(1)現(xiàn)代綜合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材料一某種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萬年之后,此種蛾中的一部分當感受到蝙蝠的超聲波時,便會運用復雜的飛行模式,逃脫危險,其身體也發(fā)生了一些其他改變。當人工使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交配后,產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體生活于水中,成體可生活于水中或陸地的動物。由于劇烈的地質變化,使某種蛙生活的水體分開,蛙被隔離為兩個種群。千百萬年之后,這兩個種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據(jù)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這兩則材料中發(fā)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A.適應輻射B.地理隔離C.生存競爭D.生殖隔離(3)在材料一中,蛾復雜飛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的結果。(4)在材料二中,若發(fā)生劇烈地質變化后,其中一個蛙種群生活的水體逐漸干涸,種群中個體數(shù)減少,導致該種群的________變小。下表為V基因在種群A和B中的基因型個體數(shù)。基因型A種群/個B種群/個V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5)計算Va在A種群中的頻率________。(6)就V基因而言,比較A種群和B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并利用表中數(shù)據(jù)陳述判斷依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2)材料一說明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交配不能產生后代,所以二者產生了生殖隔離,材料二中兩個種群不能自然交配也產生了生殖隔離;(3)蛾復雜飛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選擇或適者生存的結果;(4)種群的基因庫由種群中全部個體的基因構成,所以種群中個體數(shù)的減少,會使種群的基因庫變??;(5)A種群中Va的基因頻率為:eq\f(200+50×2+100,600×2)×100%=33%;(6)因為A種群中的基因型為5種,B種群的基因型為4種,A種群的基因型多于B種群,所以A種群的遺傳多樣性高于B種群。答案(1)種群(2)D(3)自然選擇/適者生存(4)基因庫(5)33%(6)A種群的遺傳多樣性高于B種群。因為A種群的基因型為5種,B種群為4種(或A種群基因型多于B種群)【訓練】(·江蘇三校聯(lián)考)如圖A、B、C表示3個自然條件有差異的地區(qū),地區(qū)間的黑線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離,A地區(qū)的某些個體由于某些機會開始分布到B、C地區(qū),并逐漸形成兩個新物種,③中的甲、乙、丙分別表示3個種群。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上述過程說明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B.甲、乙兩個種群的基因庫存在較大差異,不能進行基因交流C.乙、丙兩個種群存在地理隔離,但兩種群的基因頻率相同D.甲、丙種群存在生殖隔離,兩個種群基因庫組成完全不同解析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甲、乙兩個種群的個體為不同物種,不同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因此兩個種群的基因庫存在較大差異,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乙、丙兩個種群存在地理隔離,且兩種群的基因頻率不一定相同;甲、丙種群存在生殖隔離,但兩個種群的部分基因庫組成可能相同。答案B規(guī)避3個易錯點易錯點1誤以為環(huán)境的改變會使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點撥達爾文認為變異是不定向的,但環(huán)境對變異的選擇是定向的,雖然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也會改變,但這個變異是原來就有的,而不是環(huán)境改變后產生的。易錯點2將“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混淆,分辨不清點撥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區(qū)別內容物種形成生物進化標志生殖隔離出現(xiàn)基因頻率改變變化后的生物與原生物的關系新物種形成,生殖隔離,質變生物進化,基因頻率定向改變,量變二者聯(lián)系①只有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產生了明顯差異,出現(xiàn)生殖隔離才形成新物種;②進化不一定產生新物種,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易錯點3種群和物種的內涵與外延界定不清點撥①物種是自然狀態(tài)下能夠自由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個物種可能在不同地點和時間形成不同的種群。②種群是同一種生物、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形成的一個群體。種群“小”,不同種群間有地理隔離;物種“大”,不同物種間有生殖隔離。③判斷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種,如果來歷不明,形態(tài)結構相似,可靠依據(jù)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離。若存在生殖隔離,則不是同一物種。糾錯演練下列關于物種和種群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一個物種可以形成多個種群,一個種群中只能含有一個物種B.若物種乙是由物種甲進化來的,則物種乙和物種甲之間一定發(fā)生了生殖隔離C.突變、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D.若種群1與種群2的基因頻率都發(fā)生了改變,則這兩個種群都在進化解析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能決定進化方向(定向改變種群基因頻率)的只有自然選擇,C項錯誤。答案C生物進化理論的綜合應用1.(·江蘇單體,5)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的種間競爭是一種選擇過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依據(jù)C.外來物種入侵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變的可遺傳性阻礙生物進化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具有競爭關系的生物之間進行著相互選擇,A正確;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證據(jù)是古生物學證據(jù),是以化石為依據(jù)的,B正確;外來物種入侵會改變當?shù)厣锏纳鏅C會,進而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確;突變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不正確。答案D2.(·北京理綜,3)金合歡蟻生活在金合歡樹上,以金合歡樹的花蜜等為食,同時也保護金合歡樹免受其他植食動物的傷害。如果去除金合歡蟻,則金合歡樹的生長減緩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論是()。A.金合歡蟻從金合歡樹獲得能量B.金合歡蟻為自己驅逐競爭者C.金合歡蟻為金合歡樹驅逐競爭者D.金合歡蟻和金合歡樹共同(協(xié)同)進化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群落中種間關系的相關知識。由題意知,金合歡蟻以金合歡樹的花蜜等為食,說明金合歡蟻從金合歡樹獲得能量,A正確;金合歡蟻可通過驅逐其他植食動物為自己驅逐競爭者,B正確;植食動物與金合歡樹不屬于競爭關系,C錯誤;金合歡蟻與金合歡樹之間存在的相互依存關系是兩者共同進化的結果,D正確。答案C3.(·山東理綜,2)下列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是()。A.物種的形成可以不經過隔離B.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有利變異的保存C.基因突變產生的有利變異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D.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解析新物種的形成必須要經過隔離,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因此A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因此B錯誤;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而不是基因突變產生的有利變異所決定,因此C錯誤;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因此D正確。答案D基因頻率及其計算4.(·全國Ⅱ,4)已知某環(huán)境條件下某種動物的AA和Aa個體全部存活,aa個體在出生前會全部死亡?,F(xiàn)有該動物的一個大群體,只有AA、Aa兩種基因型,其比例為1∶2。假設每對親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為單胎。在上述環(huán)境條件下,理論上該群體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B.1∶2C.2∶1D.3∶1解析在該群體中AA=eq\f(1,3),Aa=eq\f(2,3),則配子A=eq\f(2,3),a=eq\f(1,3),則子代中AA=eq\f(4,9),Aa=eq\f(4,9),aa=eq\f(1,9)(死亡)。則子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1∶1。答案A考向借鑒——他山之石5.(·上海單科,(二))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全球抗藥性雜草的發(fā)生呈上升趨勢。(1)目前全球已有188種雜草中的324個生物類型對19類化學除草劑產生了抗藥性。所謂”生物類型“是指________。A.品種多樣性B.物種多樣性C.遺傳多樣性D.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2)抗藥性雜草生物類型數(shù)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氣候變化B.化肥使用C.耕作措施變化D.除草劑使用(3)研究證實,雜草解毒能力增強是雜草對除草劑產生抗性的主要機制之一。從種群水平分析,這是因為________。A.種群內的基因突變加快B.種群內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化C.種群內形成了生殖隔離D.種群內的基因突變朝著抗藥性發(fā)展(4)相對于抗藥性雜草生物類型來說,對除草劑敏感的為敏感性生物類型,那么在原來沒有除草劑使用的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抗藥性生物類型個體數(shù)量與敏感性生物類型個體數(shù)量的關系是________。A.無敏感性個體B.抗藥性個體多于敏感性個體C.無抗藥性個體D.敏感性個體多于抗藥性個體(5)抗藥性雜草已成為農業(yè)生產的嚴重威脅。下述幾種策略中,可有效延緩抗藥性雜草發(fā)生的是________(多選)。A.機械除草B.除草劑交替使用C.人工除草D.提高除草劑使用頻率解析本題考查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1)由題中信息可知,這里的“生物類型”是指具有不同遺傳多樣性的生物。(2)~(5)由于除草劑的選擇作用,使抗除草劑基因頻率增加,從而使抗藥性雜草類型數(shù)量增加;在沒有使用過除草劑的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有抗藥性的個體數(shù)量較少;欲清除抗藥性雜草,可通過機械除草、人工除草和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除草劑等方法實現(xiàn)。答案(1)C(2)D(3)B(4)D(5)A、B、C(時間:45分鐘)A級基礎演練1.(新題快遞)500萬年以前,人類和黑猩猩還是一家,人類經過基因代謝(即獲得新基因,拋棄舊基因)而與黑猩猩區(qū)分開。關于基因代謝的說法,不符合生物進化事實的是()。A.基因代謝為自然選擇提供了原材料B.人類的基因代謝速率比其他哺乳類快C.500萬年來黑猩猩沒有發(fā)生基因代謝D.人類基因組中,腦基因組的基因代謝速率最快解析500萬年來黑猩猩的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黑猩猩一定會發(fā)生基因代謝。答案C2.如圖為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①是生物的突變和基因重組B.②是自然選擇C.③是自然選擇學說D.④是物種多樣性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①);突變和自然選擇(②)導致了基因頻率的改變;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③);生物的多樣性包含三個層次: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④)。答案C3.(·武漢5月,5)下列關于基因及基因型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A.突變既可能改變基因的結構,又可能改變基因的數(shù)量或排列順序B.自然選擇通過選擇不同表現(xiàn)型的個體,使基因頻率定向改變C.S型肺炎雙球菌的基因位于擬核的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D.基因型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比雌配子的數(shù)量多解析突變可以分為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其中基因突變可改變基因的結構,染色體變異可能改變基因的數(shù)量或排序,A正確;自然選擇通過選擇相應表現(xiàn)型的個體使基因頻率定向改變,B正確;S型肺炎雙球菌是細菌,無染色體,C錯誤;基因型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數(shù)遠大于雌配子數(shù),但雌雄配子種類及比例一致,D正確。答案C4.(·遼寧大連雙基測試,21)圖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選擇對種群的三種作用類型,其中最易產生新物種的是()。A.甲B.乙C.丙D.甲、乙解析兩種群存在明顯的不同方向的變異傾向,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易產生新物種。答案C5.生物多樣性是共同進化的結果。下列事實不屬于共同進化的是()。A.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溫升高B.隨著光合生物的出現(xiàn),大氣中有了氧氣,為好氧生物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馬和獵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D.4億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陸生植物,隨后出現(xiàn)了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解析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溫升高,這屬于環(huán)境污染,不屬于共同進化。其他三個選項都體現(xiàn)了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選擇屬于共同進化。答案A6.(·衡陽聯(lián)考一)如圖表示某種小鼠的進化過程,X、Y、Z表示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小鼠原種與小鼠新種不是同一物種B.X表示基因突變,為進化提供原材料C.Y表示自然選擇,使該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決定了進化的方向D.Z表示隔離,能阻斷種群間基因的交流,導致新物種產生解析小鼠原種和小鼠新種之間產生了生殖隔離,是兩個不同的物種;X表示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它們?yōu)樯镞M化提供原材料。答案B7.(·西安質檢)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和進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B.蜂鳥細長的喙與倒掛金鐘的筒狀花萼是它們長期共同進化形成的相互適應的特征C.細菌在接觸青霉素后會突變產生抗藥性,在青霉素的選擇作用下,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下來D.自然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解析新物種形成的一般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故A正確;共同進化是指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故B正確;細菌的抗藥性突變在接觸青霉素以前已經發(fā)生,青霉素只是起到了定向選擇的作用,故C錯誤;自然選擇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故D正確。答案C8.(·南京四校聯(lián)考)在調查某小麥種群時發(fā)現(xiàn)抗銹病(T)對易感染(t)為顯性,在自然情況下該小麥種群可以自由傳粉,據(jù)統(tǒng)計TT為20%,Tt為60%,tt為20%,該小麥種群突然大面積感染銹病,致使易感染小麥在開花之前全部死亡。計算該小麥種群在感染銹病之前與感染銹病之后基因T的頻率分別是多少()。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解析感染銹病前,T的基因頻率=20%+eq\f(1,2)×60%=50%;感染銹病后,TT與Tt的比例為20%∶60%=1∶3,因此T的基因頻率=eq\f(1,4)+eq\f(1,2)×eq\f(3,4)=62.5%。答案B9.(·吉林一模)在一個海島中,一種海龜中有的腳趾是連趾(ww),有的腳趾是分趾(Ww、WW),連趾便于劃水,游泳能力強,分趾游泳能力較弱。若開始時,w和W的基因頻率各為0.5,當島上食物不足時,連趾的海龜更容易從海中得到食物。若干萬年后,基因頻率變化為W為0.2,w為0.8。(1)該種群中所有海龜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________,基因頻率變化后,從理論上計算,分趾海龜中雜合子占整個種群的比例為________。(2)該種群中海龜有多種多樣的類型,其中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于________,但由于變異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產生了進化的原材料,進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決定的。(3)海龜是否發(fā)生了進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4)這種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產生了新的物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種群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該海島中海龜?shù)幕蝾l率變化后,從理論上計算,分趾海龜中雜合子占整個種群的比例為2×0.2×0.8=32%。(2)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其中可遺傳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只是產生了進化的原材料,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海龜?shù)念愋陀泻芏喾N,但沒有新的基因產生,故其中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于基因重組。(3)(4)海龜?shù)姆N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可認為海龜發(fā)生了進化,但未與原物種個體產生生殖隔離,故不能認為形成了新的物種。答案(1)基因庫32%(2)基因重組自然選擇(3)發(fā)生了進化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化(4)沒有產生新的物種。只是種群基因頻率改變,并沒有產生生殖隔離10.(·湖北荊州中學三模,29)圖1顯示了某種甲蟲的兩個種群基因庫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種群中每只甲蟲都有相應的基因型,A和a這對等位基因沒有顯隱性關系,共同決定甲蟲的體色,甲蟲體色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如圖2所示。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種群1中出現(xiàn)了基因型為A′A的甲蟲,A′基因最可能的來源是________。A′A個體的出現(xiàn)將會使種群1的________發(fā)生改變,導致生物進化。(2)由圖1可知,種群1和種群2(選填“是”或“不是”)________同一物種。(3)根據(jù)圖1兩個種群中不同體色的甲蟲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測種群2中具有基因型________的個體更能適應環(huán)境,基因A和a在該種群中出現(xiàn)的比例發(fā)生變化是________的結果。(4)圖2中的甲蟲具有多種體色體現(xiàn)了生物的________多樣性。解析(1)新基因的產生最可能的來源是基因突變;新基因的出現(xiàn)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導致生物進化。(2)種群1和種群2之間發(fā)生基因交流,沒有形成生殖隔離,是同一物種。(3)從圖1中可以看出,種群2中灰色個體生存的數(shù)目多,說明aa的個體更能適應環(huán)境,基因頻率的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4)甲蟲體色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生物的基因多樣性。答案(1)基因突變基因頻率(2)是(3)aa自然選擇(4)基因B級智能提升11.(·南京四校聯(lián)考)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據(jù)《蘭州晨報》報道,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選出了兩個家族的25匹普氏野馬,將其放歸到保護區(qū)中。有人預計,數(shù)年后這些野馬將發(fā)展成為一個野生種群。根據(jù)以上材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馬的基因突變頻率將不斷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馬有助于增強保護區(qū)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C.野外的普氏野馬在自然選擇的壓力下,種群中某些基因的頻率可能會發(fā)生變化D.野外的普氏野馬與圈養(yǎng)的普氏野馬因環(huán)境不同而產生了生殖隔離解析基因突變是在某些誘變因素的誘發(fā)下發(fā)生的,不能確定野外的普氏野馬的基因突變頻率將不斷增加;放歸普氏野馬,增加了生物的種類,保護區(qū)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增強;在自然選擇的情況下,不適應環(huán)境的普氏野馬被淘汰,導致某些基因的頻率發(fā)生改變;根據(jù)題干信息不能判斷野外的普氏野馬與圈養(yǎng)的普氏野馬之間發(fā)生了生殖隔離。答案C12.(·遼寧大連雙基測試,28)如表是某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某對等位基因的基因頻率變化情況,由這些數(shù)據(jù)不能得出的結論是()。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頻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頻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由于種群基因頻率改變,該生物發(fā)生了進化B.a基因控制的性狀可能適應新環(huán)境C.1970年,該種群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18%D.基因頻率的改變是通過環(huán)境對生物個體的選擇實現(xiàn)的解析由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A的基因頻率不斷減少,a的基因頻率不斷增加,由于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可判斷該生物發(fā)生了進化;由于a基因頻率不斷增加,則a基因控制的隱性性狀可能適應新環(huán)境;1970年A的基因頻率為0.10,a的基因頻率為0.90,若按平衡定律計算,得出Aa的基因頻率為2×0.10×0.90=0.18,如果不遵循平衡定律就不是0.18;基因頻率的改變是通過環(huán)境對生物個體性狀的選擇實現(xiàn)的。答案C13.(·杭州名校模考)如圖是我國黃河兩岸a、b、c、d4個物種及其演化關系的模型,請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物種最終進化為b、c兩個物種,經歷了從地理隔離到生殖隔離的過程B.b遷到黃河南岸后,不與c物種進化為同一物種,內因是種群的基因庫不同C.c物種的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化,則該物種一定在進化D.欲判斷d與b是否為同一物種,只需看b與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解析由圖可知,物種a經過地理隔離,最終形成不同的物種b、c,產生了生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