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講文言文閱讀_第1頁
第5講文言文閱讀_第2頁
第5講文言文閱讀_第3頁
第5講文言文閱讀_第4頁
第5講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部分文言文閱讀

第5講文言文閱讀

課內文言文閱讀(含比較閱讀)專項訓練

一、孔子語錄

《論語》

【考情盤點】

考查時間考查形式

2006年課內單篇閱讀

1詞匯積累

文言詞匯積累卡

特殊詞語例句意思

用法

說不亦說乎“說”通“悅”愉悅

通假字有十有五“有”通“又”,古人在兩位數(shù)的整

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常常加“有”字

古義:泛指多次,虛數(shù)

三吾日三省吾身

今義:數(shù)詞,三

古今

古義:可以憑借

可以可以為師矣

異義

今義:許可

古義:冷水

水飯疏食飲水

今義:最簡單的氫氧化合物

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溫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動詞,知道,領悟

一詞之者

多義為為人謀而不忠乎動詞,替

可以為師矣動詞,成為

樂回也不改其樂樂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詞類時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活用日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

傳傳不習乎動詞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故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學過的知識

新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新的理解和體會

飯飯疏食飲水名詞作動詞,吃飯

人不知而不慍/不義而富且連詞,表轉折

貴/學而不思/思而不學

虛詞而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連詞,表順承

其不善者而改之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連詞,表遞進

曲肱而枕之連詞,表修飾

2分段訓練

(注:下列文段中加點詞語已在“文言詞匯積累卡”中解釋過,故在分段訓練中不再考

查。)

(-)子曰:“學而町習之,不亦詡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如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學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學而時習之(復習)(2)不亦說乎(語氣詞,嗎)

(3)有期自遠方來(志同道合的人)(4)人不知而不限(生氣,發(fā)怒)

(5)不亦苕乎乎(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2.將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二)曾子曰:“吾目與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僮不習乎?”(《學

而》)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檢查、反?。?/p>

(2))為人課而不用乎(謀劃,出謀劃策)(盡心竭力)

(3)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⑷悻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4.將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

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三十而?(站立,站得住,這里可理解為獨立做事情)

⑵四十而不尊(迷惑,疑惑)

(3)五十而知不@(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六十而耳球(能聽得進不同意見)

(5)不逾矩(越過,超過)

6.將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

不為外物所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時能聽

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時能隨心所欲,而不會逾越規(guī)矩?!?/p>

(四)子曰:“溫故而削斷,..刃師矣(《為政》)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遍故而知新(溫習)

8.將上文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借(這一點)做老

師了?!?/p>

(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學而不思則用(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2)思而不學則陽(疑惑)

10.將上文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疑惑不解。

(六)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

哉,回也!”(《雍也》)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人不攀其憂(能忍受)

12.將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孔子說:“多么有賢德啊,顏回!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

人都不能忍受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么有賢德啊,顏回!”

(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詞,它。這里指學問和事業(yè))(代詞,……的人)(喜歡,愛好)

14.將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八)子曰:“坂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述而》)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曲匹而枕之(胳膊)(2)于我如浮云(對,對于)

16.將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shù)?/p>

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p>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必有我?guī)煱悖ㄓ诖?,意思是“在其中”)?)擇其普者而叢之(好的方面,

優(yōu)點)(學習)

18.將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

(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p>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子在“I上曰(河,河流)

⑵期者如牛夫(流逝)(這,指河水)

⑶不畬晝夜(指休息,停止)

20.將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孔子對著滔滔江水、感慨地說:“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呀!”

(十一)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保ā蹲雍薄罚?/p>

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三軍可奪帥(軍隊的通稱)(2四本不可奪志(普通的人,男子漢)

22.將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是個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p>

(十二)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p>

2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博學而寫志(忠實,堅守)(2)切問而近思(懇切地)

⑶仁在其中矣(仁德)

24.將上文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博覽群書廣泛地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且能多考慮當前的

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⑼整體閱讀]

I

25.學習與思考有什么關系?請結合自身實際加以分析。

學習和思考是辯證關系,只學習不思考,則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如果只思考而不學

習則會疑惑不解,因此二者一定要結合起來。

26.做到孔子教導的“人不知而不慍”,對我們處理好人際關系有何益處?

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做到“人不知而不慍”的益處有:①不怨天尤人,能嚴格要求自己,

約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規(guī)范。②寬容對待別人,能讓人際關系更和諧融

洽。

27.中國古代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今天我們閱讀《論語》仍然獲益匪淺。

請結合文中有關學習態(tài)度方面的語句,談談你獲得的啟示。

示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醒人們學習要有虛心好學的態(tài)度。我們

周圍的人一定有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也一定有有缺點、有錯誤的人。要學習前者的長

處,避免后者的短處。要養(yǎng)成學習別人優(yōu)點、以別人缺點作鑒戒的虛心好學精神。

:昆1比較閱讀]

(2017?預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論語》(節(jié)選)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

君子乎?”(《學而》)

(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三)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p>

(四)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乙】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

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p>

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

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2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溫故而知斷新:新的理解和體會

B.學而不思則因罔:迷惑

C.及魯肅過尋陽過:到

D.但當涉獵涉獵:全面廣泛地閱讀

2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2)蒙辭以軍中多務。

譯文:呂蒙拿軍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

30.請你至少寫出出自以上選文的三個成語。

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煋裆贫鴱膮窍掳⒚墒縿e三日,刮目相看

(待)(寫出“刮目相看”也可)

31.孔子提倡學習要與思考相結合,孫權認為,學習“但當涉獵”。關于學習,你又有怎樣

的體驗?請簡要述說你的觀點及理由。

示例:我的體驗是,既要廣泛涉獵,也要學思結合。對一般文章要廣泛涉獵,才能拓展

知識面,開闊視野;對文化經典要邊讀邊思,認真品味,才能領會其中精要。這樣,才

能做到學有所獲。

二、魚我所欲也

《孟子》

【考情盤點】

考查時間考查形式

2009年課內單篇閱讀

口詞匯積累]

文言詞匯積累卡

特殊

詞語例句意思

用法

辟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通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假得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感激

字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助詞

鄉(xiāng)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

古古義:能夠用來

可以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今今義:能夠

異古義:一種量器

鐘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義今義:計時器具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語氣助詞

詞呼爾而與之給予

多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

義故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為

加萬鐘于我何加焉動詞作名詞,益處

詞類

動詞作名詞,可以獲得生存的手

活用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呼爾而與之連詞,表修飾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連詞,表轉折,卻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萬鐘于我何加焉對于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此之謂

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失其本心

人皆有之代詞,它,指羞惡的本心

之得之則生代詞,它,指“一簞食,一豆羹”

呼爾而與之代詞,他,指行道之人

虛詞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代詞,它,指萬鐘的俸祿

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代詞,它,指接受俸祿的行為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那么

則得之則生就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連詞,表假設,如果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①為了,表目的;②做,接受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采用

分段訓練]

(注:下列文段中加點詞語已在“文言詞匯積累卡”中解釋過,故在分段訓練中不再考

查。)

(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好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政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

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文言詞語。

(1)畬魚而取熊掌(舍棄,放棄)(與“舍”相對,拿)

(2)故事有所不辭(禍患,災難)

(3)如假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4)申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憑借,根據(jù))

(5)基敢所欲有甚于生者(因此)

(6)非姻賢者有是心也(不僅)

⑺賢者能勿彎耳(丟掉)

2.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譯文: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

生的事。

(3)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譯文:死亡也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禍患我不躲

避。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譯文:由此可見,人們所追求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人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文:不只是賢能的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4.“魚”與“熊掌”分別比喻什么?

“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

5.試給第一段劃分層次,并寫出層意。

共分兩層:第一層:“魚,我所欲也”到“舍生而取義者也”,提出舍生取義的論點;

第二層:“生亦我所欲”到最后,論證為何要“舍生取義”。

6.試舉一例,談談你對“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句話的理解。

“義”本就是一種充塞天地之間的正氣,人人都有重“義”的本性,但當面臨人生重大

抉擇時,多數(shù)人做不到,只有賢者能不喪失這種本性。例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生

與義不可兼得時,寧死不降,舍生取義,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二)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解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如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

者得我與?多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

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7.解釋下列文言詞語。

⑴蹶爾而與之(用腳踢)(2)行道之人弗受(不)

(3)乞人不屑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4)萬鐘于我田加焉(有什么益處)

(5)妻妾之奉(侍奉)(6)所識多年者得我與(貧困)

(7)是亦不可以弓乎(停止,放棄)(8)此之謂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8.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D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2)是/亦不可以已乎

9.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譯文: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過去給人家,乞丐(也)

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文:(可是有的人)見了高位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

對我(有)什么益處呢!

(3)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譯文: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4)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這就叫做喪失了他的天性。

10.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為“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損人格。

11.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對比論證。強調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

12.“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颍亨l(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

得我而為之。(如用自己的話答出這個意思也可)

“…&整體閱讀]

13.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不可以同時得到的情況下,一般要舍魚而取熊掌這個生活常理,目

的是什么?

以這個生活常理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義無法同時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生取義”

的結論。

14.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

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

15.本文主要贊揚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贊揚了“舍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或:“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o

16.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寫出與本文觀點一致的兩句詩。

示例:①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

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

于斗爭”的字樣,對此,你是怎樣看待的?

示例:我們每一個個體,由于身體、技能等原因,有著不同的特長與能力,只要為社會

的正義事業(yè)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個好公民。我們不能完全贊同“遇

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這種“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則,對自己,可能是身

體的損害;對家人,是失去親人的悲傷;對國家,則是社會資源的無謂浪費。明知不可為而

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們倡導的見義勇為,應該是“巧為”“智為”。

??…”1比較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見【分段訓練】(一)(二)

【乙】①若夫靄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

不行,橘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

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岳陽樓記》)

18.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C)

A.今為所識窮乏者隼我而為之/既出,得其船

B.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為人謀而不忠乎

C.星進亦憂/號亦不可以已乎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今為宮室之美為々

1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文:不管是否符合禮與義就接受優(yōu)厚的俸祿,這高位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2)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譯文:浮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0.【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什么?【乙】文第③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體體現(xiàn)是什么?

兩文第③段都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

本來就有的羞惡廉恥之心(或“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

天下之樂而樂”);對比。

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考查時間考查形式

2015年課內單篇閱讀

??…■■詞匯積累]

文言詞匯積累卡

特殊

詞語例句意思

用法

通曾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加多

假衡衡于慮“衡”通“橫”,梗塞、不順

字拂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

古義:用這些辦法

所以所以動心忍性

古今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關聯(lián)詞

異義古義:通曉

喻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今義:比喻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起,指被任用

發(fā)

一詞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發(fā)出

多義行拂亂其所為違背

入則無法家拂士通“弼”,輔佐

過人恒過名詞作動詞,犯錯誤

詞苦必先苦其心志使動用法,使一…痛苦

類勞勞其筋骨使動用法,使……勞累

活餓餓其體膚使動用法,使一…挨餓

用空乏空乏其身使動用法,使一…受到窮困之苦

動、忍所以動心忍性使驚動;使……堅韌

征于色介詞,在

發(fā)于聲介詞,在

于舜發(fā)于吠畝之中介詞,從

虛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詞,給

詞生于憂患介詞,表原因,由于,因為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表順承,無義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表并列,無義

其必先苦其心志代詞,他,他的

(注:文段中加點詞語已在“文言詞匯積累卡”中解釋過,故在分段訓練中不再考查。)

(一)舜宏于聯(lián)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

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苛其心志,方其筋骨,緲其體膚,室

乏其身,行物亂其所為,加?前心召性,曾益其所不能0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舜發(fā)于甲國之中(田間、田地)

⑵傅說舉于版筑之間(任用,選拔,這里是被選拔的意思)|(2015?安徽)

(3)管夷吾舉于士(獄官)

(4)百里奚舉于巾(集市)

(5)故天將降大住于星人也(責任,使命)(這)

(6)行拂機其所為(擾亂)

2.用“/”劃出下面句子中該停頓的地方。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舜發(fā)于吠畝之中。

譯文:舜從田間(耕作)之中被任用。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2015?安徽)|,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譯文: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責任落到這個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

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使他深受貧困之苦,讓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3)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用這些來使他內心驚動,性情堅忍,增加他原來所沒有的才干。

4.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談你從文中畫線句子得到的啟發(fā)。

示例:我們在學習中,一定要有頑強的毅力、堅韌的性格,要刻苦學習,奮發(fā)圖強,努

力磨礪自己,增長自己的才干。

(二)人恒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國于聲而后臉。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人怛過然后能改(常常)

(2)咽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困擾,憂愁)(奮起,指有所作為)

(3)低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表現(xiàn),顯露征兆)(臉色,表情)

(4)入則無法家拂士(指國內)(假設連詞,如果)[(2015?瓦而

(5)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指國外)

(6)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這樣以后……)

6.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⑴入/則無法家拂士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7.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恒過然后能改|(2015?安砌,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譯文:(一個)人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心里窘迫,思慮阻塞,然后才知道發(fā)奮,

(一個人的心事)表現(xiàn)在臉上,并在聲音上表達出來,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譯文:(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沒有敵對

國家和外來的憂患,這個國家就時時有滅亡的危險.

(3)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患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能使人萎靡死亡。

8.全文的中心句是: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作者認為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

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用課文中的詞語回答)

9.文章第二段緊承上文從正反兩面加以推論,其中從正面進行推論的是哪句話?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1整體閱讀]

10.文章首先采用了舉例論證(擺事實)的論證方法,得出艱難困苦的生活能夠使人磨礪成才

的結論,然后采用對比論證和類比論證的方法得出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能夠

導致滅亡(答“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亦可)的論點。

11.“舜發(fā)于聯(lián)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

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這句話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舉例論證(或事實論證、擺事實)。闡釋了這些人雖然出身貧賤,但他們在經歷了艱苦磨

煉之后,終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或闡釋了人要成大器,就必須經受磨煉的道理)

12.短文開頭連用六個事例,在內容和表達效果上分別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論證“生于憂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經過磨難和歷練而成)的觀點:運用排

比,同類并舉,增強了文章氣勢,論證更充分。

13.孟子在該段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告訴人們:人要成大器,必須經受磨煉。下面列出

的名言中,與之意思相近的兩項(AD)

A.古人大業(yè)成,皆自憂患始。

B.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D.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綺少偉男。

14.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警示人們要有憂患意識。兩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憂患,死于安

樂”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樣的共鳴?

示例:要有危機意識,不要貪圖享樂;磨難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1比較閱讀]

(2015?蘭州)閱讀下面兩篇選文,回答問題。

【甲】選文見【分段訓練】(一)(二)

【乙】上?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不難?”房玄齡曰:“草昧③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

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日:“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p>

上日:“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享天下,??烛溕?/p>

生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

公慎之?!毙g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p>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味:蒙昧、模糊不定的狀態(tài)。④忽:

不注意,不重視。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⑴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被選拔

(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衡:通“橫”,梗塞,不順

⑶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熟難孰:哪一個

(4)征與吾共家天下安:使安定,管理

16.下列句子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C.莫不/得之于艱難

D.玄齡與吾/共取天下

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通過這些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以增強他的才干。

(2)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

譯文:然而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已經過去了。

18.回答下面的問題。

(1)【甲】文第2段用對比的方式論證了文段的論點。試對此作簡要說明。

先從個人角度正面論證“生于憂患”,再從國家角度反面論證“死于安樂”。(意思對

即可)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與孟子有相似之處,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

他們都認為治理國家要有“憂患意識”。國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難”,才能

使國家基業(yè)穩(wěn)定。

附【乙】文參考譯文:

唐太宗問身邊的大臣:”創(chuàng)業(yè)與保持成就哪個難?”房玄齡回答說:“國家開始創(chuàng)立時,

我們與各地豪強競相起兵較量使他們稱臣,創(chuàng)業(yè)難?。 蔽赫髡f:“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在

艱難的時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時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難啊!”太宗說:“玄齡協(xié)助我

一起取得了天下,歷經百戰(zhàn),九死一生,所以體會到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魏征協(xié)助我一起安定天下,

常常擔心在富貴的時候滋生驕奢,疏忽的時候發(fā)生禍亂,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艱難。但是創(chuàng)

業(yè)的艱難已經過去;保持成就的艱難,正應該和大家謹慎對待?!毙g等人拜了拜說:“陛下

說的這一番話,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啊

四、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考情盤點】

考查時間考查形式

2012年與《鄒忌諷齊王納諫》比較閱讀

-…■■詞匯積累〕

文言詞匯積累卡

特殊

詞語例句意思

用法

通假字褊小惠未編“彳扁”通“遍”,遍及、普遍

古古義:參與

間又何間焉

今今義:隔開不連接

異古義:虛報

加弗敢加也

義今義:增加

古義:即使

雖雖不能察,必以情

今義:雖然

古義: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鄙肉食者鄙

今義: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

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

犧牲犧牲玉帛

今義:為了正義的事業(yè)舍棄生命

古義:案件

獄小大之獄

今義:監(jiān)獄

古義:可以憑借

可以可以一戰(zhàn)

今義:能,行

古義:第二次

再再而衰

今義:事情進行重復,再一次

一詞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多義故逐之所以

福神弗福也名詞用作動詞,賜福,保佑

詞類鼓公將鼓之名詞用作動詞,擊鼓

活用下下視其轍方位名詞作動詞,下車

情必以情名詞用作動詞,(以)實情判斷

其鄉(xiāng)人日代詞,他的,這里指曹劌的

吾視其轍亂他們,指齊軍

何以戰(zhàn)憑、靠

可以一戰(zhàn)憑借

虛必以信按照

詞必以分人把

又何間焉句末語氣詞,呢

懼有伏焉兼詞,于此,在那里

小大之獄助詞,的

公與之乘代詞,代曹劌

……回分段訓練]

(注:下列文段中加點詞語已在“文言詞匯積累卡”中解釋過,故在分段訓練中不再考

查。)

(一)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回焉?”

劌日:“肉食者可,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彳臥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p>

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磺也。”公曰:“小大之然,里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之

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即售有謀之(指位高祿厚的人)

(2)弗敢亨也(個人專有)

(3)對曰(動詞,回答)

(4)必以停(實情)

(5)小信未孚(為人所信服)

(6)雖不能騫(明察)

(7)忠之扈也(類)

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2)小惠未循,民弗從也。

譯文: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也一定以實情判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