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行知學校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行知學校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行知學校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行知學校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行知學校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行知學校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最高法院和低級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職守,得終身任職?!边@一規(guī)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實現(xiàn)“三權分立”C.防止高級司法人員流失 D.鼓勵法官忠于職守2.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和會的開幕式上,作為東道主的法國總統(tǒng)發(fā)表了如下演說:“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國就出生在這個大廳(凡爾賽宮)里。由于它生于不義,自當死于恥辱!”材料中“生于不義”是指A.普法戰(zhàn)爭 B.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C.普奧戰(zhàn)爭 D.參加反法聯(lián)盟干涉法國3.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常言“我非相,乃攝也?!贝搜訟.言不由衷 B.謙虛矜持 C.符合實際 D.擅權邀功4.明代陶宗儀《輟耕錄·貴由赤》:“貴由赤者,快行是也。每歲一試之,以腳力便捷者膺上賞……在大都,則自河西務起程;若上都,則自泥河兒起程。越三時,走一百八十里……先至者賜銀一餅,馀者賜段匹有差?!睂Σ牧戏治稣_的是A.朝廷組織,活動彰顯民族習俗 B.經濟發(fā)展,市民生活豐富多彩C.文人作品,內容夸張不足為信 D.西學東漸,介紹古馬拉松運動5.1908年,上?!秷D畫日報》上刊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鄉(xiāng)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學校任教,把電燈當作鬼火,嚇得徹夜未眠;講解新教材的課文時牽強附會地把孟德斯鳩當作曹操(字孟德)。從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為國際大都市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傳入中國C.啟蒙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國的私塾教育6.《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規(guī)定:“在合眾國境內受合眾國管轄的任何地方,奴隸制和強制勞役都不得存在,但作為對于依法判罪的人的懲罰除外”。該修正案出臺時間應不早于:A.18世紀晚期B.19世紀初期C.19世紀中期D.20世紀初期7.14世紀中期,一場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在歐洲肆虐,短短的數(shù)年間,奪走了2500萬條人命,約等于歐洲當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們發(fā)現(xiàn)篤信基督并沒有使他們擺脫厄運。相反,在親眼目睹自己的妻兒,兄弟、姐妹、朋友接連去世的不幸事實之后,他們似乎突然頓悟:天下根本沒有什么神靈保佑,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不久后,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這說明()A.歷史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B.歷史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干預呈現(xiàn)一定的無序性C.偶然因素對歷史起到了加速或者減緩的作用D.偶然因素決定了歷史發(fā)展的進程8.西晉杜育的《茶賦》是我國第一篇以茶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某班興趣小組以此為題材對茶的起源問題進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種意見,其中最合理的是A.因為文學作品具有史料價值,所以可以據(jù)此確定茶起源于晉代B.文學作品雖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但不能據(jù)此確定茶起源于晉代C.傳說遠古時期神農氏發(fā)現(xiàn)了茶,可據(jù)此確定茶起源于神農氏時期D.唐代《茶經》是中國第一部關于茶專著,據(jù)此確定茶起源于唐代9.《論十大關系》集中體現(xiàn)了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進行的有益探索。下列項中,關于《論十大關系》的說法有誤的是A.提出要更多的發(fā)展農業(yè)、輕工業(yè)B.討論的是經濟問題而非國家政治生活問題C.標志著毛澤東開始形成一個初步的比較系統(tǒng)的思路D.事實上提出了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問題10.1938年初,當國民黨軍向黃河以南大撤退、日軍繼續(xù)向中國腹地進軍時,八路軍采取“敵進我進”的策略,發(fā)動游擊戰(zhàn),占領廣大農村,形成犬牙交錯的戰(zhàn)爭形態(tài)。八路軍的這一戰(zhàn)略()A.推動了抗日戰(zhàn)爭轉人相持階段 B.迫使日軍放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C.說明敵后戰(zhàn)場成為抗日主戰(zhàn)場 D.表明游擊戰(zhàn)成為抗戰(zhàn)的主要作戰(zhàn)方式11.商業(yè)廣告是促銷的重要手段。據(jù)史料記載:中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廣告起始于鴉片戰(zhàn)爭后,民國初年得到顯著的發(fā)展,1953年后開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現(xiàn)。材料中廣告業(yè)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經濟困難,物資匱乏B.產品的平均分配C.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D.國家實行計劃經濟12.夏商西周時,營建王城先置宗廟、立社壇,宮城中東西并列有宗廟與宮殿,國之大事均在宗廟和社壇中進行。東周時,諸侯國營建都城則將宮殿置于宮城中央,宗廟遷出宮城。這一變化反映出A.國家由分裂到統(tǒng)一 B.各諸侯國尊奉王室C.集權體制逐步確立 D.禮樂制度更為成熟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不論是尋求富國強兵,還是挽救統(tǒng)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結果是如愿以償,抑或是事與愿違,改革都是改革者應對時局訴求的回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昔同治初年,德相畢士麻克語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yè),講求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原,其在此乎?”嗚呼,今雖不幸而言中矣,懲前毖后,亡羊補牢,有天下之責者,尚可以知所從也?!簡⒊墩撟兎ú恢驹Α凡牧隙?895年“公車上書”事件標志著維新派正式形成。他們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國建立立憲政治?!熬c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主張在中國實現(xiàn)三權分立,擬訂憲法,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的富強指日可待……——張豈之《中國文明十五講》材料三論者曰:中國之當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無操之過蹙;失于急激,以自貽蹉跌之憂乎?辯曰:中國之言改革,三十年于茲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舊布新,兩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茍不務除舊而言布新,其勢必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簡⒊段煨缯冇洝凡牧纤奈煨缇S新,雖時日極短,現(xiàn)效極少,而實二十世紀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也?!簡⒊犊涤袨閭鳌罚?)依據(jù)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學習西方的特點有何不同。(2)依據(jù)材料二分析維新派在制度設計上有何創(chuàng)新。又有哪些保留?(3)材料三中關于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爭論,論者和辯者的主要觀點各是什么?(4)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戊戌變法“實二十世紀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的理由。14.(2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學東漸這個名目隨民國四年(1915)上海商務印書館將容閎的英文回憶錄的中文節(jié)譯本,該題《西學東漸記》,開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學”已是特稱判斷,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歐洲科學工藝各科學問。其實中國與歐洲的文明互動,在物質層面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典時代,在精神層面至遲已于北朝隋唐出現(xiàn)。……世界文明從來是互動的。既有西學東漸當然也有東學西漸?!薄炀S錚《再讀近代史》材料二為獲取資源與市場,工業(yè)文明的先導國家以槍炮打開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國家的大門,迫使一切后進民族走上工業(yè)化之路。近代中國,為實現(xiàn)民族的平等和國家的發(fā)展,進入了由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的轉型期,百年動蕩,內憂外患,血流成河。隨著人類社會的轉型,近代中國人們的生活和思想觀念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犊沙掷m(xù)發(fā)展與文明轉型》材料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的進程從19世紀五、六十年代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主要經歷了被動開放、經濟起步、政體變革、思想解放四個時期。這是一種社會質變,即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發(fā)生了整體性的變革?!悋鴳c《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研究》緒論問題:(1)用“東學西漸”的具體事例說明中國古代經濟、文化對歐洲的影響。(2)根據(jù)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分析“西學東漸”的歷程和階段性特點。(3)你是如何看待“西學東漸”與中國近代社會轉型?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法官終身任職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司法獨立,實現(xiàn)“三權分立”,B正確;法官終身任職并不能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排除A;低級法院的法官也是終身任職,因此C中防止高級司法人員流失表述錯誤,排除;終身任職是制度規(guī)定,和法官忠于職守無關,排除D。2、A【解析】

依據(jù)材料“1919年1月18日”“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國就出生在這個大廳”并結合德國的統(tǒng)一可知,這指的是德國在1871年通過普法戰(zhàn)爭,戰(zhàn)勝法國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A正確;一戰(zhàn)發(fā)生在1914-1918年,時間不符,B錯誤;普奧戰(zhàn)爭發(fā)生于1866年,時間不符,C錯誤;反法聯(lián)盟是在1793年到1815,時間不符,D錯誤。故選A。3、C【解析】

內閣不是法定一級的中樞機構,與宰相不同,因此張居正的言論符合內閣制度,C正確;張居正的說明符合實際,A、B、D的描述不準確,排除。4、A【解析】

每年在上都、大都一帶進行的長距離賽跑“貴由赤”,參賽者“膺上賞”,得“賜銀一餅”等,體現(xiàn)了元政府組織“貴由赤”,彰顯蒙古民族習俗,A項正確;定期在大都和上都一帶進行賽跑,獲勝者得“上賞”和“賜銀”,不是商品經濟發(fā)展和市民生活“豐富”的體現(xiàn),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運用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夸張”手法,C項錯誤;“走一百八十里”與馬拉松42.19公里的賽程不符,D項錯誤。5、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物質生活的變遷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并不是突出上海市國際大都市,排除A;材料提到“電燈”,說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故選B;材料將孟德斯鳩當作曹操,說明啟蒙思想在中國沒有廣泛傳播,排除C;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國的私塾教育的信息,排除D??键c: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物質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的變遷的表現(xiàn)6、C【解析】結合所學,美國1787年憲法頒布時間為18世紀后期,所以《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不可能遲于18世紀后期,故排除A;由“在合眾國境內受合眾國管轄的任何地方,奴隸制和強制勞役都不得存在”,體現(xiàn)了19世紀中期南北戰(zhàn)爭廢除黑人奴隸制內容,故排除BD,選C。7、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4世紀中期的瘟疫促使人們開始懷疑神的存在,客觀上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由此可以的付,偶然因素能對歷史起到加速或者減緩的作用,C正確;ABD說法均不正確,且與材料主旨不符。8、B【解析】

《茶賦》屬于文學作品,文學作品不能作為信史提供絕對可靠的歷史信息,但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B項正確;文學作品不能作為信史(即記載準確的歷史),但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具有一定史料價值。A項錯誤;傳說不可以作為信史,需要有其他有力材料的佐證,因此無法僅根據(jù)神農氏的傳說確定茶的起源。C項錯誤;《茶賦》是以茶為主題的作品,出現(xiàn)在西晉,比唐代《茶經》更早?!恫杞洝凡荒艽_定在唐朝以前是否已經出現(xiàn)茶,只能確定茶至少在唐朝時已出現(xiàn)。D項錯誤。9、B【解析】

《論十大關系》討論的問題不僅有經濟問題,還包括國家政治生活、外交等問題,B符合題意,故選B;ACD都是關于《論十大關系》的正確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10、A【解析】

八路軍采取的措施在日軍背后開辟了廣大的敵后抗日根據(jù)地,有利于遲滯日軍的行動和進攻,從而推動了抗日戰(zhàn)爭轉入相持階段,故選A項;打破日軍意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是淞滬會戰(zhàn),排除B項;八路軍此時的戰(zhàn)略并不能說明敵后戰(zhàn)場成為抗日主戰(zhàn)場,更不能說明游擊戰(zhàn)成為抗日的主要作戰(zhàn)方式,排除CD項。故選A。11、D【解析】

試題分析:“熱衷產品直銷”和“政府取締”都有違史實,故排除B、C兩項;A項雖符合史實,但從鴉片戰(zhàn)爭至1953年,中國同樣“經濟困難,物資匱乏”,但廣告業(yè)沒有消失,說明A項不最主要原因。實際上,廣告業(yè)消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1953年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經濟,在生產、資源分配、產品消費各方面,都由政府統(tǒng)一計劃?!皬团d”的原因1978年末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國家實行政企分開,企業(yè)自主權擴大,變成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故D正確??键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確立?!驹斀狻?2、C【解析】

依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東周時期都城營建突出了國君宮殿的地位,彰顯了國君的權威,反映出集權體制的逐步確立,因此C選項正確;這一變化不能反映統(tǒng)一的趨勢,A選項錯誤;東周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B選項錯誤;東周是禮樂制度的崩潰時期,D選項錯誤。故選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中國:購買和使用工業(yè)產品和軍需品,日本:學習政治制度和教育。(2)創(chuàng)新:實行立憲政治(君主立憲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權力和地位。(3)論者:變法策略過于激進;辯者:制度變革不徹底。(4)變法的目的是“救亡圖存”,具有強烈的愛國性;變法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符合歷史發(fā)展潮流;變法是近代中國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窘馕觥浚?)本問要求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即中國人注重工業(yè)產品和軍需品,“討論學業(yè),講求官制”即日本主張學習政治制度和教育。(2)依據(jù)材料的內容“建立立立憲政治”“主張在中國實現(xiàn)三權分立”可知(3)論者的觀點是“無操之過蹙,失于急激,”即改革過激,辯者的主要觀點“勢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與新政之中”即改革的不徹底性(4)本問是戊戌變法的時代意義,即具有愛國性、進步性和思想啟蒙的作用。本題考查的是戊戌變法,有一定難度,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和語言能力。14、(1)漢唐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綢、造紙、等工藝技術源源不斷運往西方;蒙古的西征和阿拉伯人將中國的三大發(fā)明(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傳到歐洲,促進了歐洲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18世紀末以來,“東學西進”使得西歐各國借鑒中國的科舉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試制度,促進社會發(fā)展。中國的儒學也通過傳教士傳入歐洲,對歐洲文明發(fā)展產生一定影響等。(2)“西學東漸”分為兩個階段,即明末清初,以西方傳教士傳播西方的格物致知等科學技術;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近代“西學東漸”表現(xiàn)為,由器物技術層面到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層面的變化,中國人明顯地表現(xiàn)出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的過程。(3)答案l:能對材料進行抽象提煉,并能結合材料從一個或多個角度展開深入分析。如抽象視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