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_第1頁
中國古典園林_第2頁
中國古典園林_第3頁
中國古典園林_第4頁
中國古典園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六章

中國古典園林中國園林發(fā)展中國古典園林實例分析北海避暑山莊清漪園寄暢園留園拙政園明清皇家園林的造園特點江南私家園林主要設(shè)計原則和手法東西方園林之比較中國園林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一、以畋獵娛樂為主的苑囿——秦漢以前二、山水園的奠基時期——魏晉、南北朝三、宮苑竟奢,私家崛起——隋唐五代四、造園活動普及與堆山疊石的高潮——宋遼金元五、中國古典園林的最后興盛——明清一、以畋獵娛樂為主的苑囿——秦漢以前從游牧文明進入農(nóng)業(yè)文明之后,商代晚期已出現(xiàn)了供天子畋獵的“囿”?!妒酚洝ひ蟊炯o》:“(紂)好酒淫樂,……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在今河北鉅鹿縣東北70里處)苑臺,多取野獸飛鳥置其中?!笨梢姡缙谠粪蟮男螒B(tài)極其簡單,僅以大面積圈圍的天然山林,放養(yǎng)禽鳥野獸,供狩獵行樂之用。苑中唯一的人工建筑是“臺”,供眺望、游息、望云物氣祥之用。至西周,苑又稱“囿”,有專門的官吏“囿人”“掌囿游之獸禁,牧百獸。”(《周禮地官》)戰(zhàn)國銅器上的園林形象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園林中已經(jīng)有了成組的風景,其中既有土山林木又有池沼或臺,象征著中國式的自然山水園林已經(jīng)萌芽,園林的組成要素初步具備。先民們還創(chuàng)造出幻想式的、神話式的山水。即從上古至秦漢時期逐步形成的昆命、蓬萊兩個神話系統(tǒng)。當?shù)弁鯇で蟛坏较删硶r,便將原是人所創(chuàng)造的仙境搬回人間。秦漢時期出現(xiàn)了以宮室建筑為主的宮苑,漢武帝擴建秦上林苑,引渭水作長池,在建章宮造太液池,并在池中筑蓬萊、方丈、瀛洲三山以象征神山仙境。一池(太液池)三山(蓬萊、方丈、瀛洲)中國園林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一、以畋獵娛樂為主的苑囿——秦漢以前二、山水園的奠基時期——魏晉、南北朝三、宮苑竟奢,私家崛起——隋唐五代

四、造園活動普及與堆山疊石的高潮——宋遼金元

五、中國古典園林的最后興盛——明清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東漢以后,社會持續(xù)動蕩,政權(quán)屢度易姓,士族階層深感枯榮無常、貴賤聚變,于是消極頹廢的思想發(fā)展起來,清談、放浪、隱逸之風大盛。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園林發(fā)展中的轉(zhuǎn)折點,佛教的傳人及老莊哲學的流行,使園林轉(zhuǎn)向崇尚自然,士大夫醉心于林壑丘林之美,返璞歸真,寄情山水。從山水景物中啟發(fā)詩意,尋求哲理。山水詩、田園詩在此時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對自然美的發(fā)掘與追術(shù),成為造園藝術(shù)的推動力。魏晉以后的園林,已不再是東漢那種侈大豪華、游射觀獵的游樂園,而是陶冶性靈的詩情園、哲理園。西晉時已出現(xiàn)山水詩和游記。當初,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只是用山水形象來談玄論道。到了東晉,例如在陶淵明的筆下,自然景物的描繪已是用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園林創(chuàng)作上,則追求再現(xiàn)山水,有若自然。蘭亭修禊圖北朝孝子石棺雕刻中的園林中國園林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一、以畋獵娛樂為主的苑囿——秦漢以前二、山水園的奠基時期——魏晉、南北朝三、宮苑竟奢,私家崛起——隋唐五代

四、造園活動普及與堆山疊石的高潮——宋遼金元

五、中國古典園林的最后興盛——明清故宮藏《宮苑圖》唐宋時期園林達到成熟階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園林或參與造園工作,將詩與畫觀念融入園林的布局與造景中,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地主階級的詩意化生活追求。隋唐屏風上的園林形象隋唐時期,新興的庶族文士,承襲了魏晉以來文人優(yōu)游山水的風尚,仍然廣置田地、建造園池,如同以前的一些巨大莊園一樣;而一些財力較小的官吏文人,則著意經(jīng)營宅旁園地,在較小的空間內(nèi)運籌自然山水之趣,從而為文人園林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這個時期,既有巨大的山莊墅園,也有小規(guī)模的山居園墅;既有城市中的大型邸園,也有城郊的田園型墅園。陜西臨潼華清池帝王苑囿與離宮的興起隋煬帝在東都洛陽西北宮城內(nèi),以九州池為中心建內(nèi)苑。在城西辟西苑。唐長安東內(nèi)苑、西內(nèi)苑、南苑(芙蓉苑,在曲江池南)、及東內(nèi)興慶宮。臨潼化清池、麟游的九成宮。陜西臨潼華清池——唐海棠湯遺址陜西臨潼華清池遺址陜西臨潼華清池遺址華清池陜西臨潼華清池遺址故宮藏《宮苑圖》唐三彩住宅模型(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唐代私園,如牛僧孺洛陽宅園盡有歸仁坊一坊之地,約400余畝(《洛陽名園記》);李德裕的洛陽平泉莊周圍40余里;白居易以“小園”自居的洛陽履道坊園,也在10畝左右。不過,隨著私園的普及化,小型園林已受到更多人的歡迎,小池也特別受到寵愛。園主們借小池寄情賞性,以小喻大,在方圓數(shù)丈的小池中追求江湖煙水之趣,“牽狹鏡兮數(shù)尋,泛芥舟而已沉,雖有慚于溟渤,亦足瑩乎心神”(李世民《小池賦》),反映了當時的一種普遍心態(tài);求小池不得,則退而在庭院中用盆作更小的池——“盆池”,“鑿破蒼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鏡里,明月落階前”(杜牧《盆池詩》),韓愈也有詠盆池的詩五首,可見盆池在唐時相當流行。流風所及,宋代文士也多有小池、盆地之好。唐三彩住宅模型(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唐王維《輞川別業(yè)圖》(傳)盛中唐時的山莊別業(yè),可以以王維的輞川別業(yè)和白居易的廬山草堂為代表。《新唐書》卷202《王維傳》:“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碧仆蹙S《輞川別業(yè)圖》(傳)盛唐詩人、畫家王維在藍田縣天然勝區(qū),利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點綴,經(jīng)營了輞川別業(yè),形成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詩情畫意的自然園林。中唐詩人白居易游廬山,見香爐峰下云山泉石勝絕,因置草堂,建筑樸素,不施朱漆粉刷。草堂旁,四時佳景,收之不盡。這些園林創(chuàng)作反映了唐代自然園林式別業(yè)山居,是在充分認識自然美的基礎(chǔ)上,運用藝術(shù)和技術(shù)手段來造景、借景而構(gòu)成優(yōu)美的園林境域。中國園林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一、以畋獵娛樂為主的苑囿——秦漢以前二、山水園的奠基時期——魏晉、南北朝三、宮苑竟奢,私家崛起——隋唐五代四、造園活動普及與堆山疊石的高潮——宋遼金元

五、中國古典園林的最后興盛——明清宋代,造園藝術(shù)進一步向地方城市、社會各階層延伸發(fā)展。雖然宋代在文學、建筑、園林諸方面失去了唐代恢宏博大的氣勢,但園林藝術(shù)能更廣泛普及,在風格上也趨于精巧細致。皇家園林除內(nèi)城延福宮、艮岳外,附郭尚有四處御苑:南郭南薰門外的玉津園;西郭新鄭門外的金明池及瓊林苑;北部上郭封丘門外瑞圣園;東郭新宋門外宜春苑。四苑均靠近城門,完成于宋代初期。其中以瓊林苑中的金明池較為知名。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畫《金明池圖》,描繪了金明池全景和水戲奪標的場面。金明池原是皇帝檢閱水軍的地方,類似于漢武帝的昆明池,以后水軍操演變?yōu)辇堉蹔Z標競賽,每年三月、四月許士庶游賞。池中“五殿”許“伎藝人作場,勾肆羅列左右”;池東岸是士民觀奪標處,沿東墻皆設(shè)酒食店舍;西岸比較安靜,許捕魚。因此,金明池具有一些公共園林的性質(zhì)。宋畫《金明池奪標圖》宋畫《金明池奪標圖》(局部)宋畫《金明池奪標圖》局部

在各地的風景建筑中,以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三者最為知名,三座樓閣均倚城起樓,憑高凌江,利于遠眺開闊壯麗的山川景色。宋畫《滕王閣圖》明安正文《岳陽樓圖》明安正文《黃鶴樓圖》粉彩滕王閣山水紋暖鍋(乾隆,故宮博物院藏)滕王閣因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而名益著。韓愈說:“江南多臨眺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新修滕王閣記》)。歷史上,滕王閣興廢28次。今已重建。《西江志》(康熙59年刊本)滕王閣圖滕王閣宋畫《水閣乘涼圖》艮岳

北宋末,徽宗于東京建“艮岳”,中有萬歲山。宋哲宗元符三年,有茅山道士劉混康進言:“東京東北隅也,葉堪輿,倘形勢加以少高,當有多男之詳?!蓖暾禄兆诩次唬阍隰尬粻I建園林,已而果有多男之應。園名“艮岳”,又組織“花石綱”,從江南搜羅奇花異石,用運糧綱船運至汴京。北宋以后,大量用石疊山形成風氣,并且造就了一批專業(yè)匠人,吳興的“山匠”,就是專業(yè)的假山工人。周密《吳興園林記》曰:“前世疊石為山,未見顯著者。至宣和,艮岳始興大役,連艫輦至,不遺余力。其大峰特秀者,不特封侯,或賜金帶,且各為圖譜。然工人特出于吳興,謂之‘山匠’,或亦朱勔遺風?!睂τ谄媸膼酆茫未娜四筒粊営谔迫?。蘇東坡嗜石,家中有“雪浪”、“仇池”二石,又有“小九華”者,略具九華山形象。大書家米芾對奇石所訂的“瘦皺漏透”的評鑒標準,久為后人沿用。在宋代士夫、文人的這種審美情趣下,產(chǎn)生了第一部品賞山石的專著《云林石譜》。云林石譜4卷——萬歷1年刊本宋畫《水閣圖》頁南宋定都杭州,擅西湖山水之美,園林也很發(fā)達。清波門外有聚景園、嘉會門外有玉津園、錢湖門外有屏山園、錢塘門外有玉壺園、新門外有富景園、葛嶺有集芳園、孤山有延祥園等。劉松年《四景山水圖》劉松年《四景山水圖》宋趙伯駒漢宮圖頁中國園林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一、以畋獵娛樂為主的苑囿——秦漢以前二、山水園的奠基時期——魏晉、南北朝三、宮苑竟奢,私家崛起——隋唐五代四、造園活動普及與堆山疊石的高潮——宋遼金元五、中國古典園林的最后興盛——明清

明清兩朝開國后都有一段時間的社會安定、經(jīng)濟文化較為繁榮的局面。

這個時期的造園活動出現(xiàn)過兩次高潮:

一是明代中晚期南北兩京和江南一帶私家園林的繁榮;

二是清代初中期北京帝苑和揚州、江南一帶私家園林的再度興盛。其他如山岳風景區(qū)、名勝風景區(qū)、城郊風景點等也有一些發(fā)展。北京中南海,瀛臺清代園林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清初的恢復期、乾隆和嘉慶時代的鼎盛期、道光以后的衰頹期。清代前期經(jīng)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的治理,經(jīng)濟秩序基本穩(wěn)定,生產(chǎn)發(fā)展,人口增殖,社會財富有了一定的積累,陸續(xù)開始了園林建設(shè)。此時主要是整頓了南苑及西苑,初步建筑了暢春園、圓明園及熱河避暑山莊。清初的園林皆反映出簡約質(zhì)樸的藝術(shù)特色,建筑多用小青瓦,亂石墻,不施彩繪。乾隆、嘉慶近百年間,國家財力達于極盛,園林建設(shè)亦取得輝煌成就。此時除進一步改造西苑以外,還集中財力經(jīng)營西郊園林及熱河避暑山莊。圓明園內(nèi)新增景點四十八處,并新建長春園及綺春園,通過歐洲天主教傳教士引進了西歐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筑,建于長春園的西北區(qū)。此時還整治了北京西郊水系,建造了清漪園這座大型的離宮苑囿,即為今日頤和園的前身。并對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進行了擴建,形成西郊三山五園的宮苑格局。乾隆時期繼續(xù)擴建熱河避暑山莊,增加景點三十六處及周圍的寺廟群,形成塞外的一處政治中心。與此同時,私家園林亦日趨成熟,基本上形成了北京、江南、珠江三角洲三個中心,尤以揚州瘦西湖私家園林最為著名。道光以后,國勢急轉(zhuǎn)直下,清廷已無力進行大規(guī)模的苑囿建設(shè),僅光緒時重修了頤和園(清漪園)而已。私家園林的欣賞趣味大變,以造園、設(shè)景為主的景觀園林向生活化園林轉(zhuǎn)變,雖然私園數(shù)量仍然不少,但佳作日稀。清代北京西郊園林分布圖三山五園是指北京西北部的皇家園林群。興建于清康熙時期,興盛于乾隆時期。有關(guān)三山五園的具體所指,目前比較通行的說法是,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頤和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tǒng)稱五園。有關(guān)三山五園第二種說法認為,五園的范圍不包括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而是另指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者合稱圓明園)和暢春園、西花園(兩者合稱暢春園)這五座園林,因此“三山五園”實際上包括八座園林。第三種說法則將暢春園排除在外,認為圓明三園及圓明園附屬的另外兩座園林——春和苑(乾隆后期拆分為淑春園、鳴鶴園、朗潤園,在今北京大學校園內(nèi))和熙春園(咸豐朝拆分為熙春園和近春園,在今清華大學校園內(nèi))才是“五園”,這種說法的理由是五園及三山都是供皇帝游幸的,而暢春園為皇太后居住的園林,不應包括在內(nèi)。現(xiàn)狀圓明園:已被開辟為圓明園遺址公園頤和園:作為公園開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chǎn)香山:作為公園開放玉泉山:被中央軍委圈占為別墅區(qū),禁止參觀暢春園:遺址現(xiàn)為北京大學新校區(qū)和宿舍區(qū)。尚有恩佑寺和恩慕寺兩處磚石山門。清代寺觀園林

此類園林是附屬在佛教寺廟或道教宮觀內(nèi)的小園林。清代寺觀園林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建為附園,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北京大覺寺的舍利塔院等皆是山水園的模式,承德普寧寺后部的佛國世界為象征式園林,承德殊象寺后部利用地形堆疊的大假山以象征五臺勝境亦為此意。另一種是寺觀園林與庭院結(jié)合,如北京白云觀后院云集山房周圍庭院,北京臥佛寺的西院,北京潭柘寺戒壇院等。還有一種是寺觀園林化,將寺觀建筑與園林融匯為一,特別是名勝風景區(qū)的寺觀莫不如此,如四川灌縣青城山古常道觀、峨眉山伏虎寺、甘肅天水玉泉觀、云南昆明太和宮等。北京碧云寺水泉院拉薩羅布林卡宮殿內(nèi)景清代造園藝術(shù)對兄弟民族亦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如回族的住宅中多另辟一園林式庭院,養(yǎng)花種樹,改善居住環(huán)境。在乾隆年間,西藏地方政府仿照漢族離宮模式在拉薩西郊開始建造羅布林卡,作為達賴喇嘛夏天居住的離宮。這是一座藏族風格的園林建筑。它的特點是沒有人工堆疊的山水地形,也沒有回環(huán)往復的廊閣劃分出的大小不同的空間環(huán)境,而更多的是布置古樹參天的林地與廣場、藏式宮殿、方整的水池等,環(huán)境幽靜而開闊。這種園林環(huán)境反映出藏族累代在大草原自由放牧,與天地為伴、與牛羊為伍的一種純樸而開放的思想情趣。清代私家園林

清代貴族、官僚、地主、富商的私家園林多集中在物資豐裕、文化發(fā)達的城市和近郊,不僅數(shù)量上大大超過明代,而且逐漸顯露出造園藝術(shù)的地方特色,形成北方、江南、嶺南三大體系。北方私家園林以北京最為集中,盛時城內(nèi)有一定規(guī)模的宅園達一百五十處之多,著名的有恭王府萃錦園、半畝園等;城外多集中在西郊海淀一帶,著名的有一畝園、蔚秀園、淑春園、熙春園、翰林花園等,多為水景園。成王府花園跨虹亭在清初的康熙、乾隆時代,江南私家園林多集中在交通發(fā)達、經(jīng)濟繁盛的揚州地區(qū),乾隆以后蘇州轉(zhuǎn)盛,無錫、松江、南京、杭州等地亦不少。如揚州瘦西湖沿岸的二十四景(實際一景即為一園),揚州城內(nèi)的小盤谷、片石山房、何園、個園,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無錫的寄暢園等,都是著名的園林。嶺南園林現(xiàn)在實例不多,以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番禺余蔭山房為代表。此外,福建、臺灣的一些宅園亦屬嶺南體系。因氣候炎熱,嶺南園林建筑需考慮自然通風,其通透開敞程度更勝于江南宅園。同時受西方規(guī)整式園林的影響,水體與裝修多為幾何式。建筑密度高。疊山多用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鑲,即所謂“塑石”技法,形態(tài)自由多變。清代私家宅園達到了宋、明以來的最高水平,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首先是園林規(guī)劃由住宅與園林分置逐漸向結(jié)合方向發(fā)展。在宅園內(nèi)不僅可欣賞山林景色,而且可住可游,大量生活內(nèi)容引入園內(nèi),提高了園林的生活享受功能。由此引發(fā)園內(nèi)建筑類型及數(shù)量增多,密度增高,與宋、明以來的自然野趣欣賞性園林大為不同。其次,由于宅園盛行地區(qū)人口眾多、用地昂貴,宅園必須在較少的空間用地條件下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景物,因此在劃分景區(qū)或造景方面產(chǎn)生很多曲折、細膩的手法。如蘇州留園的入口建筑序列,網(wǎng)師園的環(huán)池建筑布置,都在空間上不斷追求變化,開合、收放、明暗、大小等方面交替運用,逐層轉(zhuǎn)換,以達到豐富景觀的效果。再是,清代宅園疊山中應用自然奔放的小崗平坡式的土山較少,多喜用大量疊石壘造空靈、剔透、雄奇、多變的石假山,并出現(xiàn)有關(guān)石山的疊造理論及流派,這方面以戈裕良所造的蘇州環(huán)秀山莊假山的藝術(shù)成就最為明顯。這時期的宅園藝術(shù)中也大量引入相關(guān)的藝術(shù)手段,巧妙地處理花街鋪地、嵌貼壁飾、門窗裝修、屋面翼角、家具陳設(shè)、聯(lián)匾字畫、橋廊小品、花臺石凳等項的藝術(shù)形式,為充分表達造園意匠開辟了更廣泛的途徑。當然,此時期由于物質(zhì)享受要求深入園林創(chuàng)作之中,造成園林建筑過多,空間郁閉擁塞,裝飾繁華過度,形式主義地疊山壘石,不注意植物資源開發(fā),不重視植物造景。這些缺點與不良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園林意境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升華。明、清時期,一部分從事園林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文士,同工匠出身的造園家會合成一股新的推動力量,激發(fā)了造園事業(yè)向更高層次發(fā)展。不少文人出來著書立說,特別是在人文薈萃的江南一帶。如明代《長物志》的作者文震亨、《園治》的作者計成和清代《一家言》的作者李笠翁。《長物志》和《一家言》并非造園學的專著,但用了較大篇幅闡述了園林中室廬、花木、水石等諸多方面的經(jīng)驗之說。明清時期,造園理論、技法之總結(jié),造園家與工匠輩出。《園冶》“興造論”第一句說:“世之興造,專主鳩匠,獨不聞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諺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薄秷@冶》有兩句話貫于全書,是造園經(jīng)驗的精辟論斷?!扒捎谝蚪瑁隗w宜”,“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借者,園雖別內(nèi)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睔w納出“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借景是我國古代造園的慣用手法,《園冶》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半m由人作,宛自天開”,表達了造園的所要達到的意境。明崇禎四年,計成將自己造園心得寫成《園冶》?!秷@冶》共三卷,卷一分“興造論”和“園說”兩篇?!芭d造論”是一篇導言,主要表述了作者“三分匠,七分主人”和“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造園思想。計成,生于明萬歷十年(1582年),字無否(fǒu),號否(pǐ)道人,吳江縣人,中年定居潤州(今鎮(zhèn)江)。自幼學畫,工山水,兼工詩。他曾為武進吳又予疊石造園,又為儀征汪士衡營造花園住宅,頗得時人好評。明崇禎四年(1631)年),他將自己造園心得寫成《園冶》?!秷@冶》共三卷,卷一分“興造論”和“園說”兩篇?!芭d造論”是一篇導言,主要表述了作者“三分匠,七分主人”和“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造園思想?!皥@說”是本卷的主體,分為相地、立基、屋宇、裝折等四部分。卷二專論欄桿。卷三分為門窗、墻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等六大部分。全書插圖235幅。由于《園冶》的明刻本,得到阮大鋮的幫助,阮為該書作序,現(xiàn)存的《園冶》版本也出自阮氏。阮為魏忠賢的忠實爪牙,故《園冶》自成書后的三百年時間里,一直不為人所重。清代,該書未曾再刻、流傳?!秷@冶》后傳入日本,以《奪天工》的譯本在造園界流傳。

明文震亨《長物志》清李漁《李笠翁一家言》(《閑情偶寄》)清代的張璉、張然父子為造園名家,尤以疊石著稱。張璉,字南垣,松江華亭人,后遷嘉興,活動于江南諸郡,是明末清初江南第一疊山名手。張然,南垣第二子,康熙時入京師,供奉內(nèi)廷長達28年,主持建造南海瀛臺、玉泉山靜明園、暢春園等御園工程。其后代在京師傳襲祖業(yè),直至清末,號稱“山子張”。李漁《閑情偶寄》中的“尺幅窗圖式”與“梅窗”《閑情偶寄》中的匾聯(lián)潭柘寺猗玕亭內(nèi)流杯渠三山五園歷史北京西北郊區(qū)泉水豐富,風景秀麗,早在金朝便已在西山地區(qū)建立了名為“八大水院”的八處離宮。明時在此營建了多處帶有園林的寺廟和私家園林,最著名的是外戚李偉的清華園(清代改建為暢春園,與現(xiàn)存的清華園同名異地)和米萬鐘的勺園(在今北京大學校園內(nèi))。但明朝時期由于西北存在蒙古邊患,沒有在北京西郊修建皇家園林。清朝入關(guān)后,由于滿族游獵文化影響,其皇帝不喜久居宮城,多在宮外尋找風景優(yōu)美之處居住。順治帝常居于南苑和皇城的西苑。康熙帝即位初期,于1680年(康熙十九年)將玉泉山南麓改為行宮,命名為“澄心園”,并在香山寺旁建行宮。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在清華園廢址上修建了暢春園,成為北京西郊第一處常年居住的離宮。在暢春園周圍為各皇子和寵臣的賜園,著名的有圓明園、自得園、水村園等。1709年,康熙帝將圓明園賜予皇四子胤禎,即后來的清世宗雍正帝。1725年(雍正三年),雍正帝將圓明園升為離宮,開始大規(guī)模擴建,將其面積由300畝擴大至約3000畝,并命名了“圓明園二十八景”。乾隆帝即位后,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園林興建。他首先在1737年(乾隆二年)將圓明園二十八景擴建為四十景,隨后在1745年(乾隆十年)在其東邊修建長春園。同年在香山修建靜宜園,建成二十八景。1749年(乾隆十四年),為向其母祝壽,在甕山(改名萬壽山)興建清漪園,至1764年建成。同一時期對太后居住的暢春園進行大修,在其西部增建西花園,為皇子讀書居住之所。1750年(乾隆十五年)擴建玉泉山靜明園(1692年由澄心園改名),將玉泉山全部圈占,并修建了靜明園十六景,1759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