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預習學案(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1/06/wKhkFma7bbyAa8w-AAIPt2Rj9Z0304.jpg)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預習學案(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1/06/wKhkFma7bbyAa8w-AAIPt2Rj9Z03042.jpg)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預習學案(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1/06/wKhkFma7bbyAa8w-AAIPt2Rj9Z03043.jpg)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預習學案(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1/06/wKhkFma7bbyAa8w-AAIPt2Rj9Z03044.jpg)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預習學案(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1/06/wKhkFma7bbyAa8w-AAIPt2Rj9Z030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三單元\o"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構成的奧秘預習學案課題1《分子和原子》預習學案【知識清單】分子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系分子原子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質體積小、質量小;不斷運動;有間隙聯系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區(qū)別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瘜W反應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訓練試題】一、選擇題1.微粒構成物質,千差萬別的物質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下列關于微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微粒有大小 B.微粒有質量 C.微粒間有間隔 D.微粒不運動2.下列關于分子和原子兩種粒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物質可能由分子構成,也可能由原子構成 B.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不斷運動,原子靜止不動 D.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變化3.珍愛生命,遠離毒品。輯毒犬通過嗅覺尋找毒品的原因是()A.分子質量很小 B.分子體積很小 C.分子之間有間隔 D.分子在不斷運動4.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粒子是()A.碳原子 B.氧分子 C.碳原子和氧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5.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下列現象,正確的是()A.廚房中的報警器能檢測到燃氣泄漏,是由于分子在不斷運動 B.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由于分子受熱變大 C.水降溫會結冰,是因為結冰時水分子靜止不動 D.將糖塊研磨成粉狀,說明分子變小了6.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 B.H2O2 C.H2CO3 D.SO27.真空包裝食品進入高原地區(qū),包裝袋往往會鼓起,這是因為包裝袋內的氣體分子()A.質量增大 B.間隔增大 C.體積增大 D.個數增多8.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下列有關分子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碘受熱升華——碘分子的體積變大 B.冰水混合物屬于純凈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構成 C.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D.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氣——分子是可分的9.對如表現象或事實的解釋錯誤的是()選項現象或事實解釋A氣體熱脹冷縮分子可變大可變小B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不停運動C氣體易被壓縮分子間的間隔大D1個水分子質量約為3×10﹣26kg分子很小A.A B.B C.C D.D10.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qū)別是()A.分子的質量大,原子的質量小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可以構成物質,原子不能構成物質11.對下列實驗現象進行的解釋,錯誤的是()ABCD實驗現象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的分子圖象酚酞溶液變紅糖水的體積小于糖和水的體積之和水不容易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解釋分子是真實存在的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分子間有間隙分子大小不同A.A B.B C.C D.D1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氣成分,其中一項實驗是加熱紅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氣,該反應的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氧化汞分解過程中,原子的個數沒有發(fā)生改變 B.氧化汞分解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沒有發(fā)生改變 C.氧化汞、汞、氧氣都是純凈物 D.氧化汞、汞、氧氣都由分子構成13.下列事實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的是()A.花香四溢 B.雪花飛舞 C.浪花拍岸 D.白云悠悠14.下列各圖中〇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15.下列事實,不適合用“微粒間有空隙”的性質來解釋的是()A.一定體積的氣體加壓后體積變小 B.一定量的水結冰后體積變大 C.室外的電線在冬天變短夏天變長 D.1L大豆與1L黃沙混合總體積小于2L16.如圖是電解水時水分子分解過程示意圖:關于對該圖理解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 B.這是一個分解反應 C.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17.下面詩句中,有關分子、原子運動的是()A.有麝自來香,不用大風揚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C.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D.白玉為堂金作馬18.對下列事實的解釋中,不合理的是()A.通過氣味辨別氮氣和氨氣:分子是運動的,不同分子的性質不同 B.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壓強增大,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 C.鐵路鋼軌間留縫隙:夏季氣溫高原子體積膨脹 D.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大19.微觀示意圖能夠清楚地揭示物質變化的本質。下列變化中,能夠表示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分子的是()A.壓縮空氣 B.氫氣燃燒 C.石墨轉化為金剛石 D.蒸發(fā)水20.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一般認為,水有三種基本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茖W家發(fā)現,當水被加熱到40~60℃之間時,它的導熱性、折射率、導電性、表面張力等屬性會發(fā)生改變,液態(tài)水或許存在第二種狀態(tài)。下列有關“第二狀態(tài)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分子之間有間隔 C.它的分子不再運動 D.冰和第二狀態(tài)水為不同物質21.下列對混合物、純凈物的理解中,錯誤的是()A.混合物中各成分之間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 C.氧氣與液氧的化學性質是一樣的 D.純凈物具有固定的組成和性質22.一定條件下,水在密閉容器里的冷卻過程中,溫度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時刻的存在狀態(tài),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A.水分子間的間隔:③>② B.水分子的運動速率:②>① C.狀態(tài)③的水分子靜止不動 D.①→②發(fā)生了化學變化二、填空題23.在下面(1)~(5)事實后面的括號內,選擇填寫有關分子基本特征的序號.A.分子很小B.分子間有間隔C.分子在不斷運動著(1)將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體積小于100mL.(2)濕衣服曬一段時間會變干.(3)在很遠的地方可以聞到花的香味.(4)可以將大量氧氣壓縮到鋼瓶中.(5)一滴水里的水分子個數由10億人數,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3萬年才能數完.24.如圖是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1)甲、乙兩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從微觀結構分析,該變化的特點是.(2)甲、乙兩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寫出該變化的文字表達式,反應類型為,從微觀結構分析,該變化后物質的化學性質(填“發(fā)生了”或“未發(fā)生”)改變,原因.25.如圖所示,表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微觀示意圖,試回答:(1)該反應的類型屬于反應;(2)在反應中氫氣分子變成,氧氣分子變成,它們相互結合形成新的分子是;(3)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氣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因此在這個反應中,發(fā)生變化的粒子是。三、多選題(多選)26.如圖是制取乙醇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共有四種分子 B.反應物中只有一種物質是氧化物 C.反應前后催化劑的性質不變 D.保持水的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四、實驗題27.如圖所示,將滴有酚酞溶液的濾紙放在試管中,試管口塞上一團脫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變紅色)(1)用儀器A吸取濃氨水,滴在脫脂棉上(10~15滴)A的名稱是。(2)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這說明了。(3)某同學做此實驗時,發(fā)現濾紙條上沒有變色,而試管中所塞的脫脂棉卻變成了紅色。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錯誤操作可能是兩種試劑順序滴加反了,這一實驗還說明,兩種試劑中具有揮發(fā)性。28.如圖所示,某同學在玻璃管兩端分別放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花團,發(fā)現C處產生的白煙較多。查閱相關資料可知:濃氨水能揮發(fā)出氨氣,濃鹽酸能揮發(fā)出氯化氫氣體,二者接觸反應會產生白煙(氯化銨固體)。由上述實驗現象可得出以下結論:(1)從宏觀角度:濃氨水的揮發(fā)性比濃鹽酸的揮發(fā)性。(2)從微觀角度:分子種類不同,分子的運動速率,氯化氫分子的運動速率氨分子的運動速率。(3)若將如圖所示裝置置于熱水中,白煙產生的位置在(填“A”“B”或“C”)處附近,出現白煙現象比上述實驗(填“快”或“慢”),原因是。五、解答題29.如圖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氣,下瓶盛的是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當抽出玻璃片后,會觀察到紅棕色氣體逐漸擴散到上瓶,同時下瓶顏色逐漸,最后,上、下兩瓶顏色.此現象說明.當兩瓶氣體混合后微粒(填“繼續(xù)”或“停止”)運動.30.我們可以從多角度認識空氣。小青和同學們一起完成了氫氣燃燒的實驗并繪制了該反映的微觀示意圖。請你和她討論下列問題:(1)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2)圖中方框內表示純凈物的是(填字母序號)。(3)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改變的粒子是,不發(fā)生改變的粒子是。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1.微粒構成物質,千差萬別的物質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下列關于微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微粒有大小 B.微粒有質量 C.微粒間有間隔 D.微粒不運動【分析】根據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質量和體積都很?。晃⒘Vg有間隔;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微粒性質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構成物質的微粒盡管質量小、體積小,但是也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微粒之間存在著間隔;微粒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著。故選:D?!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微粒的基本性質及利用微粒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2.下列關于分子和原子兩種粒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物質可能由分子構成,也可能由原子構成 B.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不斷運動,原子靜止不動 D.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變化【分析】根據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和原子的關系、分子的基本性質、原子的基本性質等,進行分析判斷?!窘獯稹拷猓篈、分子、原子均是構成物質的粒子,物質可能由分子構成,也可能由原子構成,故選項說法正確。B、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故選項說法正確。C、分子在不斷運動,原子也在不斷運動,故選項說法錯誤。D、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變化,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和原子的關系、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3.珍愛生命,遠離毒品。輯毒犬通過嗅覺尋找毒品的原因是()A.分子質量很小 B.分子體積很小 C.分子之間有間隔 D.分子在不斷運動【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輯毒犬通過嗅覺尋找毒品,是因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緝毒犬聞到毒品氣味。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4.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粒子是()A.碳原子 B.氧分子 C.碳原子和氧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5.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下列現象,正確的是()A.廚房中的報警器能檢測到燃氣泄漏,是由于分子在不斷運動 B.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由于分子受熱變大 C.水降溫會結冰,是因為結冰時水分子靜止不動 D.將糖塊研磨成粉狀,說明分子變小了【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窘獯稹拷猓篈、廚房中的報警器能檢測到燃氣泄漏,是因為燃氣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報警器能檢測到燃氣泄漏,故選項解釋正確。B、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選項解釋錯誤。C、分子總是在不斷地運動的,水降溫會結冰,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了改變,故選項解釋錯誤。D、糖塊是宏觀的物質,將糖塊研磨成粉狀,不能說明分子很小,故選項解釋錯誤。故選:A?!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6.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 B.H2O2 C.H2CO3 D.SO2【分析】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空氣中含有氧氣,含有氧分子的物質為氧氣或空氣;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據此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故選項正確。B、過氧化氫是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選項錯誤。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構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選項錯誤。D、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選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方面的知識,掌握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7.真空包裝食品進入高原地區(qū),包裝袋往往會鼓起,這是因為包裝袋內的氣體分子()A.質量增大 B.間隔增大 C.體積增大 D.個數增多【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环肿又g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解:真空包裝食品進入高原地區(qū),包裝袋往往會鼓起,是因為壓強減小,分子間得間隔變大。故選:B?!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8.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下列有關分子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碘受熱升華——碘分子的體積變大 B.冰水混合物屬于純凈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構成 C.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D.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氣——分子是可分的【分析】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構成物質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體積和質量都很?、谖⒘Vg存在間隔③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運用這些特征我們可以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窘獯稹拷猓篈.碘受熱升華——碘分子之間的間隙變大,不是分子的體積變大,故A錯誤符合題意;B.冰水混合物是由液態(tài)水和固態(tài)水組成的,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屬于純凈物,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所以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氣,說明分子是可分的,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熟練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9.對如表現象或事實的解釋錯誤的是()選項現象或事實解釋A氣體熱脹冷縮分子可變大可變小B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不停運動C氣體易被壓縮分子間的間隔大D1個水分子質量約為3×10﹣26kg分子很小A.A B.B C.C D.D【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环肿又g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解:A、氣體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隨著溫度的改變而改變,但分子大小不變,故選項解釋錯誤。B、墻內開花墻外香,是因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花香,故選項解釋正確。C、氣體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壓強增大,分子間間隔變小,故選項解釋正確。D、1個水分子質量約為3×10﹣26kg,說明分子很小,故選項解釋正確。故選:A?!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10.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qū)別是()A.分子的質量大,原子的質量小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可以構成物質,原子不能構成物質【分析】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較大小,有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有的物質是由原子構成,它們都能構成物質,分子、原子之間都有空隙,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qū)別是在化學變化中是否能夠在分?!窘獯稹拷猓篈、分子和分子的大小不同,原子和原子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分子和原子的大小不同,不能作為它們的本質區(qū)別,故選項不符合題意;B、分子在化學反應中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這是二者的本質區(qū)別,故選項不符合題意;C、分子在化學反應中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這是二者的本質區(qū)別,故選項符合題意;D、金屬、稀有氣體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水、二氧化碳、氧氣等都是由分子構成的,所以它們都能直接構成物質,故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性質、本質區(qū)別等,題目較易。11.對下列實驗現象進行的解釋,錯誤的是()ABCD實驗現象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的分子圖象酚酞溶液變紅糖水的體積小于糖和水的體積之和水不容易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解釋分子是真實存在的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分子間有間隙分子大小不同A.A B.B C.C D.D【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逐項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解:A、“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分子圖象”,說明分子是真實存在的,故解釋正確;B、酚酞溶液變紅,是因為氨分子運動到了酚酞溶液之中,說明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故解釋正確;C、兩種物質混合以后總體積會小于二者的體積之和,這是由于構成它們的分子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混合后兩種分子之間相互滲透的緣故,故解釋正確;D、水不容易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是由于液體分子之間間隔較小,氣體分子之間間隔較大;故解釋錯誤。故選:D?!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1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氣成分,其中一項實驗是加熱紅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氣,該反應的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氧化汞分解過程中,原子的個數沒有發(fā)生改變 B.氧化汞分解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沒有發(fā)生改變 C.氧化汞、汞、氧氣都是純凈物 D.氧化汞、汞、氧氣都由分子構成【分析】根據微粒的變化,分析分子、原子的變化,根據微粒的構成,分析物質的類別;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窘獯稹拷猓篈、由微粒的變化可知,氧化汞分解過程中,原子的個數沒有發(fā)生改變,說法正確;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氧化汞分解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沒有發(fā)生改變,說法正確;C、氧化汞、汞、氧氣都是純凈物,說法正確;D、汞是由原子構成的,說法不正確。故選:D?!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和原子的關系及其物質的分類方面的知識,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結合圖示進行解題。13.下列事實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的是()A.花香四溢 B.雪花飛舞 C.浪花拍岸 D.白云悠悠【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环肿又g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窘獯稹拷猓篈、花香四溢,能聞到花的香味,是因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花香,故選項正確。B、雪花飛舞,雪花是宏觀的物質,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故選項錯誤。C、浪花拍岸,浪花是宏觀的物質,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故選項錯誤。D、白云悠悠,白云是宏觀的物質,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故選項錯誤。故選:A?!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14.下列各圖中〇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分析】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又分為單質和化合物。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圖A表示純凈物中的化合物,圖B表示一種單質和兩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圖C表示純凈物中的單質,圖D表示純凈物中的單質?!窘獯稹拷猓篈、圖A表示純凈物中的化合物,故選項錯誤;B、圖B表示一種單質和兩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故選項正確;C、圖C表示純凈物中的單質,故選項錯誤;D、圖D表示純凈物中的單質,故選項錯誤;故選:B?!军c評】本考點考查了物質的分類和微觀圖示的辨別等,要加強記憶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夠區(qū)分應用。本考點的基礎性比較強,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15.下列事實,不適合用“微粒間有空隙”的性質來解釋的是()A.一定體積的氣體加壓后體積變小 B.一定量的水結冰后體積變大 C.室外的電線在冬天變短夏天變長 D.1L大豆與1L黃沙混合總體積小于2L【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解:A、一定體積的氣體加壓后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隔變小,故選項錯誤。B、一定量的水結冰后體積變大,是因為溫度降低,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了改變,故選項錯誤。C、室外的電線在冬天變短夏天變長,是因為冬季氣溫低,原子之間的間隔比夏季小,電線此時比夏季短;夏季氣溫高,原子之間的間隔比夏季大,夏天變長;故選項錯誤。D、1L大豆與1L黃沙混合總體積小于2L,大豆、黃沙是宏觀的物質,不能說明分子間有間隔,故選項正確。故選:D?!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16.如圖是電解水時水分子分解過程示意圖:關于對該圖理解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 B.這是一個分解反應 C.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析】可以根據圖中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由圖中可知,分子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在化學變化前后沒有改變,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在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原子的個數都不會發(fā)生改變,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解答】解:A、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故正確。B、由電解水的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了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故正確。C、水是純凈物不可能含有氫分子與氧分子,水分子中含有氫氧兩種原子,故錯誤。D、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故正確。故選:C?!军c評】此類題是中考的熱點題型,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充分理解圖中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17.下面詩句中,有關分子、原子運動的是()A.有麝自來香,不用大風揚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C.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D.白玉為堂金作馬【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环肿又g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進行分析判斷?!窘獯稹拷猓篈、有麝自來香,能聞到香味,是因為麝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故選項正確。B、蓮花是大量微粒的集合體,是宏觀的物質,它們的運動不能代表分子或原子的運動,故選項錯誤。C、春蠶是大量分子或原子的集合體,是宏觀的物質,它們的運動不能代表分子或原子的運動,故選項錯誤。D、白玉和黃金是大量微粒的集合體,是宏觀的物質,它們的運動不能代表分子或原子的運動,故選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18.對下列事實的解釋中,不合理的是()A.通過氣味辨別氮氣和氨氣:分子是運動的,不同分子的性質不同 B.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壓強增大,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 C.鐵路鋼軌間留縫隙:夏季氣溫高原子體積膨脹 D.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大【分析】根據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微粒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窘獯稹拷猓篈、通過氣味辨別氮氣和氨氣,能聞到氣味,是因為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聞到不同的氣味,說明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B、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選項解釋正確。C、鐵路鋼軌間留縫隙,是因為夏季氣溫高,原子間的間隔變大,故選項解釋錯誤。D、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故選項解釋正確。故選:C?!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微粒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微粒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19.微觀示意圖能夠清楚地揭示物質變化的本質。下列變化中,能夠表示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分子的是()A.壓縮空氣 B.氫氣燃燒 C.石墨轉化為金剛石 D.蒸發(fā)水【分析】根據微觀示意圖中微粒的變化分析?!窘獯稹拷猓篈、由微觀示意圖看出,壓縮空氣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故A錯誤;B、由微觀示意圖看出,氫氣燃燒是氫分子和氧分子先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水分子,故B正確;C、由微觀示意圖看出,石墨轉化為金剛石是原子的排列方式發(fā)生變化,故C錯誤;D、由微觀示意圖看出,蒸發(fā)水是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故D錯誤;故選:B?!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在物理變化、化學變化中分子和原子的關系,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結合圖示進行解題。20.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一般認為,水有三種基本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茖W家發(fā)現,當水被加熱到40~60℃之間時,它的導熱性、折射率、導電性、表面張力等屬性會發(fā)生改變,液態(tài)水或許存在第二種狀態(tài)。下列有關“第二狀態(tài)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分子之間有間隔 C.它的分子不再運動 D.冰和第二狀態(tài)水為不同物質【分析】根據題意,當水被加熱到40~60℃之間時,它的導熱性、折射率、導電性、表面張力等屬性會發(fā)生改變,液態(tài)水或許存在第二種狀態(tài),進行分析判斷?!窘獯稹拷猓篈、第二狀態(tài)水是由水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B、第二狀態(tài)水的分子之間存在著間隔,故選項說法正確。C、所有狀態(tài)下,分子總是在不斷地運動的,故選項說法錯誤。D、冰和第二狀態(tài)水均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但水的存在狀態(tài)不同,冰和第二狀態(tài)水為同種物質,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第二狀態(tài)水”的含義、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方法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21.下列對混合物、純凈物的理解中,錯誤的是()A.混合物中各成分之間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 C.氧氣與液氧的化學性質是一樣的 D.純凈物具有固定的組成和性質【分析】A、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混合在一起組成的物質;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由一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由不同分子構成,屬于混合物;C、根據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分子性質不同;D、根據純凈物的特點考慮?!窘獯稹拷猓篈、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混合在一起組成的物質,混合物中各成分之間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故A說法錯誤;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由一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由不同分子構成,屬于混合物,故B說法正確;C、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分子性質不同,氧氣與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構成的,化學性質是一樣的,故C說法正確;D、純凈物具有固定的組成和性質,故D說法正確。故選:A?!军c評】解答本題關鍵是熟悉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qū)別和聯系。22.一定條件下,水在密閉容器里的冷卻過程中,溫度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時刻的存在狀態(tài),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A.水分子間的間隔:③>② B.水分子的運動速率:②>① C.狀態(tài)③的水分子靜止不動 D.①→②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分析】分子、原子和離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它們很小,之間有間隔,總是不斷運動的。微觀粒子之間有一定間隔,溫度越高,間隔越大,溫度越低,間隔越小。微觀粒子總是不斷運動的,溫度越高,運動的越快,溫度越低,運動的越慢?!窘獯稹拷猓河蓤D像可知,①表示水蒸氣,②表示水,③表示冰。A、②是水的液態(tài),③是水的固態(tài),液態(tài)時的分子間隔小于固態(tài)時的分子間隔,②<③,說法正確;B、①時的溫度高于②時的溫度,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因此水分子的運動速率:①>②,說法錯誤;C、分子是不斷運動,狀態(tài)③的水分子不是靜止不動,說法錯誤;D、①→②發(fā)生了物理變化,說法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了解分子的性質是解題的關鍵。二、填空題23.在下面(1)~(5)事實后面的括號內,選擇填寫有關分子基本特征的序號.A.分子很小B.分子間有間隔C.分子在不斷運動著(1)將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體積小于100mLB.(2)濕衣服曬一段時間會變干C.(3)在很遠的地方可以聞到花的香味C.(4)可以將大量氧氣壓縮到鋼瓶中B.(5)一滴水里的水分子個數由10億人數,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3萬年才能數完A.【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將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體積小于100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分子之間的間隔.(2)濕衣服曬一段時間會變干,是因為水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運動到空氣中間去了.(3)在很遠的地方可以聞到花的香味,是因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花香.(4)可以將大量氧氣壓縮到鋼瓶中,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隔變小,氣體的體積減小.(5)一滴水里的水分子個數由10億人數,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3萬年才能數完,說明分子很?。蚀鸢笧椋海?)B;(2)C;(3)C;(4)B;(5)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24.如圖是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1)甲、乙兩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乙;從微觀結構分析,該變化的特點是分子沒有變化,分子間隔變大.(2)甲、乙兩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甲;寫出該變化的文字表達式水氫氣+氧氣,反應類型為分解反應,從微觀結構分析,該變化后物質的化學性質發(fā)生了(填“發(fā)生了”或“未發(fā)生”)改變,原因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分析】觀察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根據微粒的變化,分析變化的特征,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根據變化的特點,判斷反應的類型等.【解答】解:(1)從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乙中水分子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2)從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屬于化學變化,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水氫氣+氧氣,該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了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由于化學變化中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改變,故物質的化學性質也發(fā)生了改變.答案:(1)乙,分子沒有變化,分子間隔變大;(2)甲,水氫氣+氧氣,分解反應,發(fā)生了,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點評】理解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qū)別,能從粒子改變的角度來判斷物質發(fā)生的變化.25.如圖所示,表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微觀示意圖,試回答:(1)該反應的類型屬于化合反應;(2)在反應中氫氣分子變成氫原子,氧氣分子變成氧原子,它們相互結合形成新的分子是水分子;(3)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氫分子,氧氣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因此在這個反應中,發(fā)生變化的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分析】(1)根據反應的特點分析反應的類型;(2)觀察氫氣和氧氣反應的示意圖,根據微粒的變化分析分子、原子的變化等;(3)根據分子的定義和微粒的變化分析回答。【解答】解:(1)由氫氣和氧氣的反應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由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2)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在反應中氫氣分子變成氫原子,氧氣分子變成氧原子,它們相互結合形成新的分子是水分子;(3)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氫分子,氧氣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因此在這個反應中,發(fā)生變化的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故答案為:(1)化合;(2)氫原子,氧原子,水分子;(3)氫分子,氧原子,氫分子和氧分子?!军c評】本題考查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能根據微觀示意圖分析反應類型及化學反應的微觀信息,能夠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及知識運用能力。三、多選題(多選)26.如圖是制取乙醇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共有四種分子 B.反應物中只有一種物質是氧化物 C.反應前后催化劑的性質不變 D.保持水的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分析】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確定該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化學式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從而進行解答?!窘獯稹拷猓簱D可以看出,該反應是C2H4+H2OC2H6O。A.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反應前后共有三種分子,選項說法錯誤;B.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中只有水屬于氧化物,選項說法正確;C.由催化劑的概念可知,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不變,物理性質可能改變,選項說法錯誤;D.保持水的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即水分子,該選項正確。故選:BD?!军c評】本題考查了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圖示結合物質間的反應進行。四、實驗題27.如圖所示,將滴有酚酞溶液的濾紙放在試管中,試管口塞上一團脫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變紅色)(1)用儀器A吸取濃氨水,滴在脫脂棉上(10~15滴)A的名稱是膠頭滴管。(2)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濾紙上的酚酞試液由試管口向管底逐漸變紅,這說明了分子在不斷運動。(3)某同學做此實驗時,發(fā)現濾紙條上沒有變色,而試管中所塞的脫脂棉卻變成了紅色。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錯誤操作可能是兩種試劑順序滴加反了,這一實驗還說明,兩種試劑中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痉治觥课⒂^粒子是不斷運動的,顯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窘獯稹拷猓海?)膠頭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體,故A是膠頭滴管;(2)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氨分子不斷運動,當運動到濾紙條上的酚酞試液處時,氨氣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故現象是濾紙上的酚酞試液由試管口向管底逐漸變紅;這說明了分子是不停運動的;(3)發(fā)現濾紙條上沒有變色,而試管中所塞的脫脂棉卻變成了紅色。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錯誤操作可能是兩種試劑順序滴加反了,這一實驗還說明,兩種試劑中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故答案為:(1)膠頭滴管。(2)濾紙上的酚酞試液由試管口向管底逐漸變紅;分子在不斷運動。(3)濃氨水?!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28.如圖所示,某同學在玻璃管兩端分別放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花團,發(fā)現C處產生的白煙較多。查閱相關資料可知:濃氨水能揮發(fā)出氨氣,濃鹽酸能揮發(fā)出氯化氫氣體,二者接觸反應會產生白煙(氯化銨固體)。由上述實驗現象可得出以下結論:(1)從宏觀角度:濃氨水的揮發(fā)性比濃鹽酸的揮發(fā)性強。(2)從微觀角度:分子種類不同,分子的運動速率不同,氯化氫分子的運動速率小于氨分子的運動速率。(3)若將如圖所示裝置置于熱水中,白煙產生的位置在C(填“A”“B”或“C”)處附近,出現白煙現象比上述實驗快(填“快”或“慢”),原因是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痉治觥浚?)根據在玻璃管兩端分別放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花團,發(fā)現C處產生的白煙較多進行分析。(2)根據分子種類不同,分子的運動速率不同,C處產生的白煙較多進行分析。(3)根據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進行分析?!窘獯稹拷猓海?)在玻璃管兩端分別放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花團,發(fā)現C處產生的白煙較多,從宏觀角度:濃氨水的揮發(fā)性比濃鹽酸的揮發(fā)性強。(2)從微觀角度:分子種類不同,分子的運動速率不同,C處產生的白煙較多,則氯化氫分子的運動速率小于氨分子的運動速率。(3)若將如圖所示裝置置于熱水中,白煙產生的位置在C處附近,出現白煙現象比上述實驗快,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故答案為:(1)強。(2)不同;小于。(3)C;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五、解答題29.如圖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氣,下瓶盛的是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當抽出玻璃片后,會觀察到紅棕色氣體逐漸擴散到上瓶,同時下瓶顏色逐漸變淺,最后,上、下兩瓶顏色相同.此現象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當兩瓶氣體混合后微粒繼續(xù)(填“繼續(xù)”或“停止”)運動.【分析】可以根據微觀粒子總是不斷運動的觀點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為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空氣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運動,最后兩瓶中的氣體顏色趨于一致.故填:變淺;相同;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繼續(xù).【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分子總是不斷運動的內容.30.我們可以從多角度認識空氣。小青和同學們一起完成了氫氣燃燒的實驗并繪制了該反映的微觀示意圖。請你和她討論下列問題:(1)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每一個氫分子分解成2個氫原子,每一個氧分子分解成2個氧原子,每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水分子。(2)圖中方框內表示純凈物的是C(填字母序號)。(3)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改變的粒子是分子,不發(fā)生改變的粒子是原子?!痉治觥扛鶕⒘5淖兓治龇肿?、原子的變化,化學反應的實質;根據物質的構成分析物質的類別等?!窘獯稹拷猓海?)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每一個氫分子分解成2個氫原子,每一個氧分子分解成2個氧原子,每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水分子。(2)C圖中方框內的物質是由同種分子構成的,表示的是純凈物。(3)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改變的粒子是分子,不發(fā)生改變的粒子是原子。故答案為:(1)每一個氫分子分解成2個氫原子,每一個氧分子分解成2個氧原子,每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水分子。(2)C;(3)分子,原子。【點評】解答本題要充分理解圖中提供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確定物質的種類,也才能正確的判斷物質的化學式和其它的結論。課題2《原子結構》預習學案【知識清單】1、原子的構成(1)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質子原子核正核內質子數質子原子核正核內質子數(帶電)最外層上有2個電子282+12(帶電)最外層上有2個電子282+12原子(不帶電)電)中子原子核原子(不帶電)電)中子原子核電子負電子負(帶電)第一電子層(帶電)第一電子層(2)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決定元素種類質子數(核電荷數)(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三決定決定元素化學性質最外層電子數(4)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決定原子的質量原子核說明: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層電子數為2)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其化學性質有可能相似(He,Ne均為穩(wěn)定結構)【訓練試題】一.選擇題(共18小題)1.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中子 B.質子 C.電子 D.質子和電子2.原子的構成示意圖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原子是實心球體 B.質子、中子、電子均勻分布在原子中 C.質子與電子質量相等 D.整個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表示陰離子的是()A. B. C. D.4.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進行了實驗.在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3)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下列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錯誤的是()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帶正電 C.α粒子的質量很小 D.電子帶負電5.原子雖小,但也有一定的質量,它的質量主要決定于()A.質子數 B.核外電子數 C.質子數和中子數 D.中子數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B.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D.原子中不存在帶電粒子,故原子不帶電7.下列有關原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B.原子可以構成分子,也可以構成物質 C.原子中不存在帶電粒子,故原子不顯電性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核都是由質子、中子構成的 C.溫度計內汞柱液面上升說明汞原子體積變大 D.原子呈電中性是因為原子中質子數與中子數相等9.制造北斗三號衛(wèi)星使用了鈦合金材料,鈦原子的質子數為22,相對原子質量為48,則鈦原子的中子數為()A.22 B.48 C.70 D.2610.已知某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5,原子核中有16個中子,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A.15 B.16 C.31 D.4611.下列關于Mg、Mg2+兩種粒子的判斷中不正確的是()A.核電荷數相同 B.質量幾乎相等 C.中子數相同 D.核外電子數相同12.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根據實驗,不能獲得的結論是()A.金原子核帶正電 B.金原子核外電子帶負電 C.金原子核體積很小 D.金原子核的質量比α粒子大得多13.核污染水里含高達64種核放射性元素,氚是其中放射性元素之一。氚原子含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下面示意圖能正確表示氚原子結構的是()A.A B.B C.C D.D14.下列物質由離子構成的是()A.氧氣 B.汞 C.氯化鈉 D.水15.某粒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若x=17,則該粒子符號為Cl﹣ B.若x=18,則該粒子是原子 C.若x=19,則該粒子是陽離子 D.若x=20,則該粒子是由一個原子得到兩個電子而形成16.鋅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嚴重缺鋅有可能造成兒童少年發(fā)育遲緩。已知鋅的質子數為30,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65。下列有關鋅原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中子數為35 B.相對原子質量為65 C.核外電子數為65 D.原子序數為3017.最近,“鎘大米”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據了解,含鎘的大米對人的肝腎損害比較大。鎘(Cd)原子的核電荷數為48,中子數為6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鎘原子的質子數為48 B.鎘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2g C.鎘原子呈電中性 D.鎘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4818.如圖為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氯原子的質子數為17 B.氯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易失電子 C.氯原子的第二層電子數為8 D.氯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二.填空題(共3小題)19.如圖為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m=13,則該粒子所對應的元素符號為。(2)若m=17,n=8,則該粒子是(填序號)。①原子②陽離子③陰離子(3)若該粒子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且?guī)蓚€單位的負電荷,則該粒子的化學符號為。(4)若該粒子是原子,且化學性質與氮元素的原子化學性質相似,則m=。20.(1)寫出下列化學符號。鈉離子;鋁離子;2個鎂離子;2個硫離子。(2)說出下列符號中“2”的意義。2Fe2+:前面的“2”表示,右上角的“2”表示。21.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條件的微粒填空:①能直接構成物質的粒子的是②能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③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④帶正電荷的是⑤帶負電荷的是⑥不顯電性的是⑦構成原子核的粒子是⑧構成分子的粒子是⑨質量最小的粒子是⑩氫原子中不含有的是.三.解答題(共4小題)22.偉大的科學家費曼說:“假如只允許把人類的科學史壓縮成一句話,它就會是一切東西都是由原子構成”。人類在探索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歷史長河中,充滿了智慧。(1)1803年,近代化學之父,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道爾頓原子論”:一切物質都由原子構成,原子很小、呈圓球狀、不可再分…但由于受當時實驗條件限制,道爾頓無法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1811年,意大利化學家阿伏加德羅提出;有些物質也是由分子構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1897年,湯姆森通過實驗發(fā)現了,進一步發(fā)展了原子、分子論。湯姆森主要是糾正了“道爾頓原子論”中的觀點。1911年,盧瑟福又通過實驗,推測原子是由構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現代原子結構理論。(2)a粒子散射實驗的結果證明了。(填字母)A.證明了質子的存在B.證明了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C.證明了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上D.說明原子中的電子只能在某些不連續(xù)的軌道上運動(3)為了幫助人們理解原子的結構,很多科學家都運用了原子結構模型的方法,下列關于模型的說法錯誤的是。(選填序號)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C.湯姆森建立的模型認為電子像行星繞太陽運行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4)正電子、負質子都屬于反粒子,它們與普通的電子、質子的質量與電量均相等,而電性相反,科學家設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反物質。請你推測反氫原子的結構:①反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②反氫原子失去一個反電子后所形成的離子符號。23.如圖中A~D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有種元素的粒子,其中與D化學性質相似的粒子。24.如圖中A、B分別是某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A是某陰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則x可能是下列中的(填字母序號)a.8b.10c.11d.12(2)若B表示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則y=.(3)若A中x=12,則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25.根據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1)E粒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X=.(2)如圖A、B、C、D四種粒子共表示種元素,元素的種類決定于.(3)D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元素的化學性質決定于.(4)由B元素和D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5)上述結構示意圖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是.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8小題)1.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中子 B.質子 C.電子 D.質子和電子【分析】根據已有的原子核的構成進行分析解答,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原子核中都含有,據此解答?!窘獯稹拷猓涸雍耸怯少|子和中子構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氫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質子。故選:B?!军c評】掌握原子核的構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2.原子的構成示意圖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原子是實心球體 B.質子、中子、電子均勻分布在原子中 C.質子與電子質量相等 D.整個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根據原子的結構進行分析解答。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運動的,且質量很小,可忽略不計。【解答】解:A、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故A錯誤;B、質子、中子、電子不是均勻分布在原子中,故B錯誤;C、質子與電子質量不相等,故C錯誤;D、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原子構成,注重基礎,學習中應注意對原子構成的理解和一些規(guī)律知識的掌握和運用。3.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表示陰離子的是()A. B. C. D.【分析】根據當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當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當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進行解答.【解答】解:A、根據粒子結構示意圖,可知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0,為原子;故A不符合題意;B、由圖示可知:核電荷數=質子數=11>核外電子數=10,為陽離子;故B不符合題意;C、根據粒子結構示意圖,可知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6,為原子;故C不符合題意;D、由圖示可知:核電荷數=質子數=17<核外電子數=18,為陰離子;故D符合題意;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核電荷數、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的關系辨別微粒種類方法的理解與掌握,并能靈活應用的能力.4.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進行了實驗.在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3)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下列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錯誤的是()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帶正電 C.α粒子的質量很小 D.電子帶負電【分析】根據(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金原子中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實心球體;(2)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核內有帶正電的微粒;(3)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金原子核體積很小,質量大;進行分析解答本題.【解答】解:根據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金原子中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實心球體;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核內有帶正電的微粒;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金原子核體積很小,質量大;由此可知:A、原子核體積很小,正確;B、原子核帶正電,正確;C、α粒子的質量很小,正確;D、不能說明電子帶負電,錯誤;故選:D?!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原子的構成的實驗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將知識靈活應用于解題當中.5.原子雖小,但也有一定的質量,它的質量主要決定于()A.質子數 B.核外電子數 C.質子數和中子數 D.中子數【分析】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解: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中含有質子和中子,即原子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原子的質子數和中子數。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原子構成,記住原子的結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B.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D.原子中不存在帶電粒子,故原子不帶電【分析】根據已有的原子的構成和原子中各微粒間的關系分析解答.【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正確;B、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例如鐵,正確;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正確;D、原子中核內質子所帶的正電荷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相等,故原子不帶電,錯誤;故選:D?!军c評】掌握原子的構成和微粒間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7.下列有關原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B.原子可以構成分子,也可以構成物質 C.原子中不存在帶電粒子,故原子不顯電性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分析】A、根據原子的結構進行解答;B、根據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進行解答;C、根據原子中微粒帶電情況進行解答;D、根據原子的構成進行解答?!窘獯稹拷猓篈、原子不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例如氫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A錯誤;B、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例如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而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故B正確;C、原子中的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故C錯誤;D、原子可以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故D錯誤。故選:B?!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與原子的關系、原子的構成等即可正確解答本題。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核都是由質子、中子構成的 C.溫度計內汞柱液面上升說明汞原子體積變大 D.原子呈電中性是因為原子中質子數與中子數相等【分析】根據已有的原子的構成的知識,以及粒子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即可?!窘獯稹拷猓篈、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確;B、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氫原子核沒有中子,錯誤;C、溫度計內汞柱液面上升說明汞原子間隔變大,不是體積變大,錯誤;D、原子呈電中性是因為原子中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相等,電性相反,錯誤。故選:A?!军c評】本題難度較小,解答關鍵是熟悉原子的構成,原子的性質。9.制造北斗三號衛(wèi)星使用了鈦合金材料,鈦原子的質子數為22,相對原子質量為48,則鈦原子的中子數為()A.22 B.48 C.70 D.26【分析】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進行解答?!窘獯稹拷猓阂阎佋拥馁|子數為22,相對原子質量為48,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可知,鈦原子的中子數為48﹣22=26。故選:D?!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明確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即可順利解答。10.已知某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5,原子核中有16個中子,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A.15 B.16 C.31 D.46【分析】根據結合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進行分析解答?!窘獯稹拷猓耗吃拥暮穗姾蓴禐?5,原子核中有16個中子;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15,核內有16個中子,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5+16=31。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1.下列關于Mg、Mg2+兩種粒子的判斷中不正確的是()A.核電荷數相同 B.質量幾乎相等 C.中子數相同 D.核外電子數相同【分析】根據Mg2+和Mg兩種粒子可以看出它們都是鎂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據此解答?!窘獯稹拷猓篈、Mg、Mg2+兩種粒子的質子數相同,故核電荷數相同,正確;B、鎂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鎂離子,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故質量幾乎相等,正確;C、鎂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鎂離子,中子數不變,二者的中子數相等,正確;D、鎂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鎂離子,二者的核外電子數不相同,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12.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根據實驗,不能獲得的結論是()A.金原子核帶正電 B.金原子核外電子帶負電 C.金原子核體積很小 D.金原子核的質量比α粒子大得多【分析】根據該實驗的三種現象來分析: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甚至有極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每一種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窘獯稹拷猓篈、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又因為α粒子帶正電,所以遇到了帶正電的微粒才改變了方向,說明了金原子核帶正電,故A說法正確;B、該實驗的三種現象根本不能說明核外電子所帶電荷情況,故B說法錯誤;C、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說明原子核的體積很小,原子核外空間很大,故C說法正確;D、有極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說明遇到了質量很大的東西,即原子核質量很大,故D說法正確。故選:B?!军c評】通過回答本題知道了原子中,原子核的體積很小,但質量很大,帶正電荷,核外電子的質量很小。13.核污染水里含高達64種核放射性元素,氚是其中放射性元素之一。氚原子含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下面示意圖能正確表示氚原子結構的是()A.A B.B C.C D.D【分析】根據氚是氫的一種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進行分析判斷?!窘獯稹拷猓弘笆菤涞囊环N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其原子核外電子數為1。即氚原子中核內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2,核外電子數為1,能正確表示氚原子結構的是A。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氚原子的構成、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4.下列物質由離子構成的是()A.氧氣 B.汞 C.氯化鈉 D.水【分析】根據金屬、大多數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等由原子構成;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氣態(tài)的非金屬單質和一般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氫氣、水等;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鈉,進行分析判斷即可?!窘獯稹拷猓篈、氧氣屬于氣態(tài)非金屬單質,是由氧分子構成的,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B、汞屬于金屬單質,是由汞原子直接構成的,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C、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D、水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方面的知識,對物質進行分類與對號入座、掌握常見物質的粒子構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5.某粒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若x=17,則該粒子符號為Cl﹣ B.若x=18,則該粒子是原子 C.若x=19,則該粒子是陽離子 D.若x=20,則該粒子是由一個原子得到兩個電子而形成【分析】根據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據此進行分析解答?!窘獯稹拷猓篈、質子數=17,核外電子數=18,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帶1個單位負電荷的氯離子,其離子符號為Cl﹣,故選項說法正確。B、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8,為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C、質子數=19,核外電子數=18,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故選項說法正確。D、質子數=20,核外電子數=18,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該粒子是由一個原子失去兩個電子而形成的,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對粒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意義的理解,明確粒子中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系是正確解題的關鍵。16.鋅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嚴重缺鋅有可能造成兒童少年發(fā)育遲緩。已知鋅的質子數為30,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65。下列有關鋅原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中子數為35 B.相對原子質量為65 C.核外電子數為65 D.原子序數為30【分析】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由題意鋅的質子數為30,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65,則中子數=65﹣30=35,故選項說法正確。B、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65,則相對原子質量為65,故選項說法正確。C、因為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由題意鋅的質子數為30,則核外電子數為30,故選項說法錯誤。D、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由題意鋅的質子數為30,則原子序數為30,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并靈活運用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17.最近,“鎘大米”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據了解,含鎘的大米對人的肝腎損害比較大。鎘(Cd)原子的核電荷數為48,中子數為6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鎘原子的質子數為48 B.鎘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2g C.鎘原子呈電中性 D.鎘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48【分析】根據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窘獯稹拷猓篈、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由題意鎘(Cd)原子的核電荷數為48,故其核內質子數為48,故選項說法正確。B、相對原子質量單位為“1”,常省略不寫,故選項說法錯誤。C、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由題意鎘(Cd)的原子的核電荷數為48,故鎘(Cd)原子核外電子數為48,電量相等,電性相反,鎘原子呈電中性,故選項說法正確。D、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由題意鎘(Cd)的原子的核電荷數為48,故鎘(Cd)原子核外電子數為48,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并靈活運用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18.如圖為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氯原子的質子數為17 B.氯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易失電子 C.氯原子的第二層電子數為8 D.氯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分析】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數字表示核內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層上的電子數,離圓圈最遠的弧線表示最外層。若最外層電子數≥4,在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若最外層電子數<4,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窘獯稹拷猓篈.由氯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氯原子的核內有17個質子,選項說法正確。B.由氯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氯原子的最外層有7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選項說法錯誤。C.由氯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氯原子的第二層電子數為8,選項說法正確。D.弧線表示電子層,由氯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氯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军c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意義的理解,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是正確解題的關鍵。二.填空題(共3小題)19.如圖為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m=13,則該粒子所對應的元素符號為Al。(2)若m=17,n=8,則該粒子是③(填序號)。①原子②陽離子③陰離子(3)若該粒子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且?guī)蓚€單位的負電荷,則該粒子的化學符號為S2﹣。(4)若該粒子是原子,且化學性質與氮元素的原子化學性質相似,則m=15?!痉治觥浚?)根據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等于原子序數確定元素的符號;(2)根據該粒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回答本題;(3)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說明得了2個電子進行分析;(4)根據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化學性質相似考慮?!窘獯稹拷猓海?)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等于原子序數,若m=13,質子數是13,屬于鋁元素,元素符號是:Al;(2)若m=17,n=8,說明核外有18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合作開發(fā)合同
- 五年級上冊數學聽評課記錄《3.4 找因數》(6)-北師大版
- 生態(tài)林業(yè)與環(huán)境治理的關系研究
- 2025年度廣告創(chuàng)意策劃與品牌建設合同
- 煙草行業(yè)客戶關系管理的大數據視角
- 校園內勞動教育活動的實施策略與效果評估
- 商務星球版地理七年級下冊8.1《日本》聽課評課記錄
- 電商平臺中的多級庫存管理與優(yōu)化研究
- 2025年度文化產業(yè)貸款合同標的詳細約定
-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模式1:圖形認識初步》聽評課記錄
- 山東省濟南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附答案
- 2025 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試題:作文試題及范文
- 短視頻運營績效考核表KPI-企業(yè)管理
- 【譯林】九下英語單詞默寫表
- 15J403-1-樓梯欄桿欄板(一)
- QC課題提高金剛砂地面施工一次合格率
- 呼吸科護理管理制度
- TCI 331-2024 工業(yè)污染源產排污核算系數制定通則
- 浙江省(面試)公務員考試試題及答案指導(2025年)
- 2024年發(fā)電廠交接班管理制度(二篇)
- 《數學課程標準》義務教育2022年修訂版(原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