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小學下美術教學評價問題的研究_第1頁
新課標小學下美術教學評價問題的研究_第2頁
新課標小學下美術教學評價問題的研究_第3頁
新課標小學下美術教學評價問題的研究_第4頁
新課標小學下美術教學評價問題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問題的研究摘要:近期,筆者閱讀了相關針對“美術教學評價”的文獻,其中關于“新課標”下的小學美術教學評價文獻卻是寥寥40篇?!睹佬g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提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改進教師學習,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存在問題,在新課程標準下美術教學中將存在哪些新的變化,通過了解并開展有效地美術教學評價,對提高美術教師課堂教學尤其重要。依據(jù)目前所參閱的文獻,筆者將主要從傳統(tǒng)美術教學評價的誤區(qū)、新課標下美術教學的價值取向變化、美術教學的遵循原則、美術教學的評價策略四個方面進行綜述。關鍵詞:美術教學價值評價教學評價一、傳統(tǒng)美術教學評價的誤區(qū)楊夏婧從評價結果、主體、態(tài)度、內容四方面,闡述傳統(tǒng)美術評價存在的問題,其表現(xiàn)為:重視終結性的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評價主體單一,忽視合作性評價在教學中的運用;評價態(tài)度主觀,忽視以學生為中心的自我評價;美術教學評價內容過于重視技藝,忽視審美及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的評價。楊夏婧.楊夏婧.人人都是藝術家:小學美術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分析[J].文教資料,2011,(24).蔡建良、呂建榮等從評價形式上,認為傳統(tǒng)美術教學評價存在五大問題:一是評價以技能評價為惟一標準;二是只重結果,不重過程;三是只有教師評價,沒有學生評價;四是只有作業(yè)評價,沒有相關的美術活動評價;五是評價過于簡單、草率、不著邊際。蔡建良.蔡建良.美術教學評價要實現(xiàn)“四大”轉變[J].教育科研論壇,2008,(04).二、新課標下美術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對美術課程內容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從過去的學科中心轉為現(xiàn)在的學習中心,教材不再是系統(tǒng)的學科內容呈現(xiàn),而是一種學習資源和提示促進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產(chǎn)生。(一)國內美術教育價值的取向問題國內主要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認為應重視美術知識和技術的學習,另一種認為應注重兒童個性和素質的培養(yǎng)。在我國著名美學家宗白華認為至少主要有三種價值:形式的價值,就主觀感受而言,即“美的價值”;二是描像的價值,就客觀而言,即“真的價值”,就主觀感受而言為“生命的價值”;三是啟示的價值,啟示宇宙人生這意義之最深境界,就主觀感受而言乃“心靈的價值”,心靈深度的感受。在強調美術工具價值的同時,宗白華著重強調美術教育的文化價值。我國美術教育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價值取向主要有兩種:一是實用主義取,向以應試教育觀點審視美術教育的實用性,認為美術是輔助性學科,將美術科定位為非考試科目、副科,只是作為主課的一種調節(jié),供學生娛樂身心而已。二是狹隘主義傾向,把美術定位為“美術技藝”,將其等同于“繪畫”、“畫畫”,認為美術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畫畫,學會創(chuàng)作,美術教學活動停留于分解、組合、套用等內容技法的教學表層,忽視美術的內在人文性、塑造性及對學生精神情感的熏陶,喪失美術的藝術生命力。從基礎美術教育的應然出發(fā),以上這兩種價值取向均存在問題。正如日本和光大學教授藤澤典明所說,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理解美術知識和掌握相關技能的“美術修養(yǎng)”的人,更不是造就畫家、雕刻家和圖案設計師,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具有全面協(xié)調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二)國外美術教育價值的取向問題國外從世界范圍看,主要存在兩種教育觀:一種是工具論;另一種是本質論;工具論以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和英國美術教育家里德為代表,其思想基礎是法國哲學家羅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和美國教育家杜威的“進步主義”教育觀。工具論強調美術教學應建立在兒童的興趣與自然天性上,主張通過美術教學促進兒童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如里德就認為兒童生來具有藝術潛質,并表現(xiàn)為八個不同的類型,教師應根據(jù)兒童的類型進行教學,以尊重和發(fā)展兒童的個性羅恩菲德則將創(chuàng)造力推崇至上,主張教師應避免對兒童的干涉,要為兒童提供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鼓勵兒童以異于他人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感情,從而樹立表現(xiàn)自我的信息。本質論則以美國美術教育家艾斯納和內格爾為代表,其思想淵源是布魯納的課程結構思想。本質論則主張以課程為中心,努力實現(xiàn)美術自身的價值。如艾斯納認為美術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美術教育的結果,他強調美術技能的學習及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并以此將課程劃分為美學、美術批評、美術創(chuàng)作三個部分內格爾進一步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發(fā)展出了更具實踐性和完整性的教學觀。以上兩種價值觀瑕瑜互見、各有顯旨。如果片面強調某一觀點排斥另一觀點,勢必會導致美術教育的局限性。只有將兩種價值觀有機價、學生互評、家校共同體評價制度等多種評價方式進行。楊慧玲,楊春玲.楊慧玲,楊春玲.發(fā)揮評價功能促進教學發(fā)展——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小學教學參考,2006,(Z6).秦國劍指出,應用開放的眼觀來看待評價,一是用靈活的方法實施評價,采用對話式、評語式、全員參與式三種方式進行評價;二是用動態(tài)的思維延伸評價,注意從關注個體、挖掘情感、著重全面三個方面實施評價。王偉認為美術教學評價應注意在語言上的思考和探究,提出準確的評價是教學有效推進的前提;有效的指導性評價是教學走向深刻的保證;賞識的評價是教學步入成功的催化劑。如何讓賞識性的評價語言推動學習效果。實踐告訴我們美術教學給予學生的鼓勵贊美等賞識性語言必須具備豐富、幽默的語言特點;這種評價語言必須由衷的情感投入賞識性的評價語言如能結合教師的“期望”,即“期待效應”,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潛力更容易得到開發(fā);評價語言不僅可以用口頭的形式表達,還可以用書面形式進行。王偉.王偉.有效指導走向深刻——對美術教學評價語言的思考與探索[J].江蘇教育,2005,(02).五、問題與展望關于美術教學評價的諸種研究,美術教學評價不同于其他學科,如何正確的運用美術教學評價體系,處理好評價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如定性與定量的關系、過程與結果的關系、縱向與橫向的關系,對美術教學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美術教學評價隨在思想上都有所意識,避免單一化、重知識、技能,提倡了各類新的評價策略,但是仍感覺比較流于口頭形式,在操作方法上的可行性不強,缺乏一套具體的指導方法。根據(jù)加德納教授所提出的智能結構定義及分類,智能不是某一種能力或圍繞某一種能力的幾種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對獨立相互平等的八種智能,它包括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理智能、肢體—動覺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如何設計一種評價方式能適應這八種智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美術評價體系在小學階段應注重創(chuàng)造性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相應的評價體系就不能以單一的模式評價,僅以口頭、打分的評價,如何更有效地保持學生的興趣,適合低年級兒童的評價方式值得探究。參考文獻:[1]李紅勇.淺談小學美術教學評價的幾點體會[J].新課程(教研版),2009,(01):37-38.

[2]何紹武.美術教學評價初探[J].中小學管理,2006,(S2):89-90.

[3]呂建榮.走出評價誤區(qū)講究評價策略——課程標準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初探[J].吉林教育,2010,(10):72.

[4]邱志友.新課程標準下初探小學美術教學評價[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09):84.

[5]秦國劍.淺析新課標指引下的小學美術教學評價觀[J].學苑教育,2010,(10):56.

[6]楊慧玲.楊春玲.發(fā)揮評價功能促進教學發(fā)展——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小學教學參考,2006,(Z6):89-90.

[7]蔡建良.美術教學評價要實現(xiàn)“四大”轉變[J].教育科研論壇,2008,(04):14.[8]蔡建良.\o"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探索相似度116%"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探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01):56-57.

[9]范瑩瑩.小學美術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2):173-174.

[10]周慧.小學美術教學評價新探[J].中國美術教育,2000,(06):21-23.[11]楊夏婧.人人都是藝術家:小學美術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分析[J].文教資料,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