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2_第1頁
山東省青島市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2_第2頁
山東省青島市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2_第3頁
山東省青島市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2_第4頁
山東省青島市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青島市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填涂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中華傳統(tǒng)美德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當前,認真踐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深入挖掘和闡發(fā)其中的思想道德資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們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應當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這里談談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為而不爭”的思想。為而不爭,是蘊含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中的可貴思想,若究其淵源,這一思想可以追溯至《老子》?!独献印纷詈笠徽抡f:“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這里說的“不爭”,以“為”作前提。為而不爭,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所謂的“為”是“為人”“與人”,即有利他人、給予他人;第二層則是該書二十二章所言四個“不自”,即“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說,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爭”損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這才叫做“為而不爭”。孔子也主張“君子無所爭”,只是講法略異于老子,說的是“矜而不爭”,也就是說,不爭的前提是“矜”。同一個“矜”字,老子作“夸飾、尊大”用,主張“不自矜”,孔子則作“莊敬持己”用,雖講法各異,但皆從嚴格律己出發(fā)。唯其如此,也就有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弘揚先賢思想,孟子才會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往今來,為而不爭的思想若春雨潤物,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然而近些年來,這樣的思想被一些人漸漸淡忘了,許多人對無序競爭、損人利己之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更有甚者,為了謀求一己私利,竟然踐踏道德底線,損害國家、民族利益,弄虛作假,傷天害理,長此以往,勢必導致民族道德素質下降。凝聚人心、扶正風氣,這是中國學人數千年一以貫之的社會責任意識。北宋張載執(zhí)著追求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早成曠世箴言,不脛而走。清代學者顧炎武著《日知錄》,用整整一卷篇幅集中探討歷代社會的人心風俗問題,發(fā)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的吶喊。近世學人據以歸納,遂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時代強音融入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之中。見賢思齊,亡羊補牢,當前學人似有必要多講講“為而不爭”的道理,多談談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的可貴思想。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經過較長一段時期努力,定然能使中華傳統(tǒng)美德深入人心。(摘編自陳祖武《談談“循序漸進”與“為而不爭”》,有刪改)材料二:大千世界,熙熙攘攘,爭或不爭,都是自己的選擇。爭,既要念著自己,還要防著別人,必然摻雜許多不必要的情緒,心就安不下來。不爭,如果是徹底不作為,那么心安就沒有了支柱,即便暫時心安,也無法長久。那么,該怎樣“不爭”呢?古人說“為而不爭”,意指處世之道是站在更高的層面,凡事可為,而不去爭。我的理解就是不管別人是否要和你爭,把你當對手,你自己都先放下,不把別人當對手,而是沉浸、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按照做人做事的內在規(guī)律去辦,不求誰來認可,但求盡心盡力。在放下內心紛擾、屏蔽外界負面影響、保持內心平靜的同時,要把應該做的事做好,成功了自然高興,不成功也不必太沮喪,相信自己,相信堅持,這樣心就安穩(wěn)許多。所以,“不爭”不是“躺平”放任,而是指為而不爭,自己要有所作為。如果把“不爭”視作隨波逐流或放棄,做事的標準降了,干勁減了,精氣神沒了,甚至把“不爭”作為偷懶和放縱的理由,都是對“不爭”的錯誤理解。不爭,是不刻意地跟別人爭,但不是不跟自己比。楊絳先生曾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頗有同感。對別人的爭,我們不必在意,做人做事保持非功利心,但要有自我認定,要有內在的價值追求。與其與他人爭,攪得心煩氣躁,不如做好自己,不斷進步。如果想做到為而不爭,那么不妨下決心遠離一些熱鬧的消遣,保持一些對應酬的疏離,讓自己擁有更多獨處的時間,提升自我。如此,心會獲得安定和自在,讀書、學習、工作、生活會更舒心和踏實,幸福指數自然也會上升。為而不爭還可以起到“過濾”的作用,把盯住自己的對手剔除,把真心幫助自己的朋友和伙伴留下來。如此,靜下心來,可以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點實事。在喧囂里,為而不爭尤為難得,它是寬容處世的姿態(tài),是良好修養(yǎng)和人生智慧;“為”是超越過去的自己,只要盡全力努力過,即使沒有成功,也沒有遺憾。(摘自陳啟銀《為而不爭心自安》)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于蘊含著豐富思想道德資源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B.《老子》最后一章提及“為而不爭”,孔子主張“君子無所爭”,這里說的“不爭”,前提條件相同。C.不管別人是否要和自己爭,一個人只要自己先放下,不把別人當對手,就會得到安穩(wěn)的人生。D.為而不爭,可以擁有更多獨處的時間,可以提高幸福指數,也可以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奮斗。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一項是()A.材料一從當前不良社會風氣寫起,在指出危害的基礎上,闡釋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的“為而不爭”思想。B.材料一運用張載、顧炎武等古代學人的事例,證明中國學人一直將“為而不爭”作為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社會責任。C.材料二第二段從正、反兩個方面,對“為而不爭”進行了多角度解讀,使其內涵更加豐富,有助于讀者深入理解。D.對“為而不爭”的理解,材料一側重分析《老子》書中的思想,材料二則側重談作者的主觀解讀。3.下列不符合材料一中“為而不爭”思想的一項是()A.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清·車萬育《增廣賢文》)B.不與人爭得失,唯求己有才能。(某網友)C.勇者無懼,我們應該有一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某網友)D.水利萬物而不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道德經》)4.材料一和材料二對“為而不爭”內涵的具體闡釋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5.老子的籍貫歷來爭議頗多,尤以安徽省渦陽縣和河南省鹿邑縣爭議較大。2022年1月1日,河南省鹽洛高速鹿邑收費站更名為“老子故里”站,引發(fā)兩地網友新一輪“名人故里”之爭。請結合材料,給兩地網友寫一段話勸說其停止爭論。不寫稱呼。(二)現代文閱讀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讀韓愈梁衡①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寫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讀韓愈其人是從讀韓愈其文開始的,但由文而讀其人卻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韓公祠,祠依山臨水而建,氣勢雄偉。祠后有山曰韓山,祠前有水名韓江,當地人說此皆因韓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韓愈一介書生,怎么會在這天涯海角霸得一方山水,享千秋之祀呢?②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唐憲宗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迎佛骨活動,就是將據稱是佛祖的一塊朽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勞民傷財,一場鬧劇。韓愈憤而上《諫迎佛骨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凜然大氣和獻身精神。但是,韓愈越是肝腦涂地陳利害表忠心,憲宗就越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地方小官。③韓愈這一貶,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為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其心情之壞、心境之冷可想而知。他在過藍關時給前來看他的侄孫寫了那首著名的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④但是,當他到了潮州后,發(fā)現當地的情況比他的心境還要壞。由于地處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習極多極重。農耕方式原始,鄉(xiāng)村學校不興,有錢人養(yǎng)奴成風。見此情景韓愈大吃一驚,同為大唐圣土,同為大唐子民,何忍遺此一隅,視而不救呢?他覺得自己的知識、能力還能為地方百姓做點事,覺得比起百姓之苦,自己的這點冤、這點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連續(xù)干了四件事。一是驅除鱷魚,大除其害。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用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后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甚至還“以正音為潮人誨”。當其獲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難能可貴了。⑤一個人為文不說空話,為官不說假話,為政務求實績,這在封建時代難能可貴。應該說韓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舉儒家旗幟,是個封建傳統(tǒng)思想道德的維護者。傳統(tǒng)這個東西有兩面性:當它面對革命新潮時,表現出一副可憎的頑固面孔;而當它面對逆流邪說時,又表現出撼山易撼傳統(tǒng)難的威嚴。韓愈也是這樣,他一方面反對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對當時最尖銳的兩個社會問題,即藩鎮(zhèn)割據和佛道泛濫,深惡痛絕,堅決抨擊。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其英雄氣概不亞于關云長單刀赴會。他出身小戶,考進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進士,考官時又三次碰壁,烏紗帽得來不易。按說他該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貶又繼續(xù)盡其所能為民辦事。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以國為任,以民為本,不違心,不費時,不浪費生命。他又倡導古文運動,他要求“文以載道”“陳言務去”,開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駢文這個重形式求華麗的節(jié)外之枝,而直承秦漢。他既立業(yè)又立言,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⑥當我手倚韓祠石欄、遠眺滾滾韓江時,我就想,憲宗佞佛,滿朝文武,只有韓愈敢出來說話。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上書直諫呢?如果在韓愈被貶時又有人出來為之抗爭呢?歷史會怎樣改寫?韓愈到來之前潮州買賣人口、教育荒廢等四個問題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馬燈似的換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職超過八個月的也大有人在,為什么沒有誰去解決呢?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解決了這些問題,歷史又將怎樣寫?但是沒有,什么都沒有。歷史終于等來了一個衰朽的書生,他長須弓背,雙手托著一封奏折,一步一顫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單人瘦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⑦面對人生的逆境,韓愈既見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腳踏實地,盡力去為。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顯,只是奉獻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三名,韓愈之后,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一百七十二名,這是他大開教育之功。所以韓祠中有詩曰:“文章隨代起,煙瘴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一個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歷史絕不會陪你哭泣,而它只認你的貢獻。悲壯二字,無壯便無以言悲。這宏偉的韓公祠,還有這韓山韓水,不是紀念韓愈的冤屈,而是紀念他的功績。⑧李淵父子雖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沒有聽說哪山哪河易姓為李,倒是韓愈一個罪臣,在海邊一塊蠻夷之地施政八月,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這是人民對辦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紀念。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于是,我心中也漸漸泛起這樣的四句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首段由潮州的山水人文都姓“韓”而設疑,引發(fā)對韓愈“霸得一方山水”的思考。B.“韓愈也是這樣”指出韓愈既有反對革命新潮的頑固,也有對逆流邪說的堅決抨擊。C.“歷史絕不會陪你哭泣,而它只認你貢獻”一句,回應開篇時的疑問,警示深刻。D.尾段借“山河易姓”點明李淵父子雖得天下,但不為百姓做實事,沒有得到百姓認可。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③段以李白、柳永作比較來突出韓愈仕途所受打擊之大,襯托其精神的偉大。B.第⑥段借助豐富的想象力,連用多個假設,凸顯出韓愈人品與貢獻的難能可貴。C.第⑥段尾句通過動作和肖像描寫,形象地表現了韓愈從政路上默默無聞的孤寂。D.第⑦段引用韓祠中的詩,意在贊美韓愈大開教育之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8.作者在文中引用了韓愈寫給侄孫的詩,請簡述其在全文中的作用。9.文章結尾說“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請結合全文加以理解。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文本一:曹彬,字國華,彬始生周歲,父母以百玩之具羅于席,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須取一印,他無所視,人皆異之。五年,使吳越,致命訖即還。私覿注之禮,一無所受。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至于數四,彬猶不受。既而曰:“吾終拒之,是近名也?!彼焓芏鹿?,悉上送官。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嘗造門,群居燕會,亦所罕預,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陽召歸,謂曰:“我疇昔常親汝,汝何故疏我?”彬頓首謝曰:“臣為周室近親,復忝內職,靖恭守位,猶恐獲過,安敢妄有結交?”七年,將伐李煜。長圍中,彬每緩師,冀煜歸服。城垂克,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余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敝T將許諾。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與百余人詣軍門請罪,彬慰安之,待以賓禮,請煜入宮治裝,彬以數騎待宮門外。左右密謂彬曰:“煜入或不測,奈何?”彬笑曰:“煜素懦無斷,必不能自引決。”煜之君臣,卒賴保全。初,彬之總師也,太祖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备睅浥嗣李A以為賀。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事,吾何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也?”彬曰:“太原未平爾。”及還,獻俘。太祖謂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元未下,姑少待之?!奔嚷劥苏Z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節(jié)選自《宋史·曹彬列傳》)文本二:七年,帝遣知制誥李穆諭江南主李煜入朝,李煜不從。帝乃命曹彬等將兵十萬以伐之。彬等入辭,帝誡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鼻乙詣κ诒?,曰:“副將而下,不用命者斬之。”八年二月,曹彬等連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學士徐鉉求緩師。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帝曰:“爾謂父子為兩家可乎?”鉉不能對。九年正月,曹彬俘李煜還汴。(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平江南》)【注】覿(dí):相見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B.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C.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D.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俎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食物用的禮器,也泛指各種禮器。B.頓首,最隆重的九拜之禮,因頭觸地時間較長,所以叫頓首。C.忝,謙辭,表示辱沒他人,自己有愧,常用詞如“忝列門墻”。D.知制誥,古代官名,唐宋兩朝專掌內命,典司詔誥的官吏的官職名。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曹彬出使吳越,既堅持原則拒絕借公務謀取私利,為人處事也講究變通,收下禮品后如數上交。B.在宮門外等候李煜回宮整理行裝時,部下提醒曹彬李煜可能會有陰謀,曹彬不認為李煜還有叛亂決心。C.曹彬認為自己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計,才能打敗李煜,況且太原還沒有平定,自己不會被封為宰相。D.太祖嚴詞拒絕了徐鉉暫緩進兵的請求,認為李煜即使能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宋朝,也不能不入朝臣服。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至于數四,彬猶不受。(2)余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14.為了實現太祖“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的戰(zhàn)略主張,曹彬在討伐李煜時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金詞,完成小題。江城子蔡珪王溫季自北都歸,過余三河【注】,坐中賦此。鵲聲迎客到庭除。問誰歟?故人車。千里歸來,塵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飯,馬青芻。東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與子花間,隨分倒金壺。歸報東垣詩社友,曾念我,醉狂無?【注】三河:在今河北,詞人在此任主簿,本詞作于此間。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塵色半征裙”一句中的“半”字,形象地說明灰塵之多,主客相見之不易。B.上片寫待客之酒宴,雖只寫款待仆人與馬匹,也可看出主客之間深摯的情誼。C.下片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幅仲春圖:杏樹匝匝,杏花如雪,一湖春水映入眼簾。D.末尾三句寫希望故人歸家后問一下家鄉(xiāng)的朋友是否因為思念自己而酒醉輕狂。16.本詞中,作者的情感可謂跌宕起伏,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賈誼《過秦論》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陳涉起兵攻秦時天下人的反應。(2)柳永《望海潮》中描繪了杭州西湖國泰民安的圖景,其中從聲音的角度進行描寫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鷓鴣”常出現在古詩詞中,辛棄疾曾用這一意象營造一種悲傷的氣氛,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故鄉(xiāng)在珠江口獅子河畔,那里有蓮花山。山上湖泊和潭中種著各種荷花。每年夏季,各種荷花頂著驕陽,爭相競馥。沒有玫瑰的妖艷,沒有金菊的清高,沒有臘梅的剛烈,荷花有的是從容不迫的泰然,貧賤不移的氣度。雍容華貴的牡丹只可用于觀賞,而優(yōu)雅的荷花還可以入藥,(①)。蓮藕、蓮葉、蓮花、蓮蕊等都是人們喜愛的藥膳食品;蓮子粥、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小吃更是舉不勝舉。人們常說“菊殘猶有傲霜枝”,可他們忽視了菊花種植過程中病蟲害較多的現實。荷花雖然植根于淤泥中,(②),成熟蓮子果皮的氣孔道縮得很小,其特殊的組織結構甚至可保證蓮子埋在地層中千百年而不致?lián)p壞。荷花,并不只有觀賞的價值?!昂伞迸c“和”“合”諧音,“蓮”與“聯(lián)”“連”諧音,荷花可以成為和平、和諧、合作、團結等的象征。故鄉(xiāng)的荷花使我能堅持自己的信仰,不浮躁,不急躁。每當想起荷花湖上一片片翠綠欲滴的荷葉,一朵朵潔凈無瑕的荷花,我就會聯(lián)想到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聯(lián)想到高潔的品質,聯(lián)想到人與人之間真誠友好的關系。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嗎?18.下列各句中的引號,與文中畫橫線處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