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南匯中學(xué)2016-2017學(xué)年高二語文上冊12月月考試題_第1頁
上海市南匯中學(xué)2016-2017學(xué)年高二語文上冊12月月考試題_第2頁
上海市南匯中學(xué)2016-2017學(xué)年高二語文上冊12月月考試題_第3頁
上海市南匯中學(xué)2016-2017學(xué)年高二語文上冊12月月考試題_第4頁
上海市南匯中學(xué)2016-2017學(xué)年高二語文上冊12月月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上海南匯中學(xué)2016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12月月考高二語文一閱讀60分閱讀下文,完成1-5題(13分)美和美的東西蔣孔陽①什么是美?這個問題看似十分簡單,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詩、一曲音樂,我們覺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們都會用審美的眼光,來說他們美不美。但是如果認真追問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們卻往往會瞠目結(jié)舌,不知所答。

②在對美進行追問的過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東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東西當(dāng)成美。這是因為我們和現(xiàn)實發(fā)生審美關(guān)系的時候,差不多總是先碰到具體的美的東西,然后再將美的東西概括出來美的概念來。

③古希臘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談?wù)撁赖膶V?。其中蘇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個問題:“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東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馬、一只漂亮的湯罐等等,來回答“什么是美”。蘇格拉底堅決反對這一回答,說他所要探討的,不是“什么東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拔覇柕氖敲辣旧?,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為美”。蘇格拉底與希庇阿斯探討了許久,最后不得不感嘆的說:“美是難得?!?/p>

④這個討論在美學(xué)史上具有重要價值:他要我們透過美的現(xiàn)象去探討美的本質(zhì),從千千萬萬美的東西中,去尋找美的普遍規(guī)律。關(guān)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為普遍規(guī)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質(zhì),而不是蕓蕓總總的美的現(xiàn)象的美的東西.把美的東西當(dāng)成美,會造成許多困難。

⑤首先,任何美的東西都只能說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說明其他都東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說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說明漂亮的母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東西千千萬萬,但它們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說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紅樓夢》與《儒林外史》或是唐詩的美,也是各異其趣袀不相同。美是從各種各樣的東西當(dāng)中所總結(jié)出來的普遍規(guī)律,它從現(xiàn)象上升到本質(zhì),它能說明任何美的東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東西。

⑥其次,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隨著人們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guān)系的變化而變化,當(dāng)美的東西與人處在某種關(guān)系當(dāng)中,它是美的;處在另外的關(guān)系當(dāng)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種美。例如兩湖,當(dāng)晴光瀲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時候,條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當(dāng)時杜甫寫到:“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边@時的美可以說是美的。可是當(dāng)杜甫寫道:“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表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這時的雨,你又能說是你、美的嗎?因此任何美的東西的美,都順著它與人凡人關(guān)系而變化,我們很難把美的東西永遠當(dāng)成是美的。

⑦第三,美的東西是漫無邊際的,是自相矛盾的。從自然到社會,從物質(zhì)到精神,從生活到藝術(shù),無不有美的東西存在,在這樣眾多的美的東西中,你要把美說成是一種東西,當(dāng)然不可能。同一種東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東西,它們卻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東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⑧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種物質(zhì)屬性,本來不是一種“東西”,我們又怎么能夠把美等同于美的東西呢?談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談到色,它有紅黃藍清濁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質(zhì)因素構(gòu)成的,它們都表現(xiàn)為某種物質(zhì)的東西。但是,美卻不然,你能說美是有哪些物質(zhì)的因素構(gòu)成的呢?你只能說,美必須有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但它又不僅僅只是某種固定的物質(zhì)條件。例如美必須和味、色、聲發(fā)生聯(lián)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聲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聲外之聲。這樣,你又怎么能夠用某種固定的東西,固定的味、色、聲,來說明美呢?

⑨美不是美的東西,它是什么呢?我們說它是構(gòu)成美的東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質(zhì)和普遍規(guī)律。在第⑦段橫線處填上合適的關(guān)聯(lián)詞(2分)第③段中提到蘇格拉底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從美的本質(zhì)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從美和一定物質(zhì)條件的關(guān)系看,人的嗓音好,歌聲不一定就美。

C.梅花的美麗與桃花的美麗雖不相同,但都包含著美的規(guī)律。

D.在欣賞詩詞時,不能用詞的婉約美去衡量詞的豪放美。

4.指出畫線部分“味外之味”的兩個“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

5.一群大學(xué)生探險進入一處原始森林,對所見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贊嘆。幾小時后,他們迷路了。夜幕降臨……他們對周圍的景物開始感到恐懼。請從美與人的關(guān)系的角度,結(jié)合文中的原理,對這種現(xiàn)象作簡要分析。(4分)

閱讀答案:

1.不僅僅而且2.A

4.前一個“味”是指美的物質(zhì)構(gòu)成因素和物質(zhì)條件。后一個“味”是指構(gòu)成美的東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質(zhì)和普遍規(guī)律。

5.這個事例說明,(1)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可以隨著人們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guān)系的變化而變化。當(dāng)一群學(xué)生帶著放松的心情看待景物的時候,景物具有原始美。但是當(dāng)他們迷路而夜幕降臨,現(xiàn)實的審美關(guān)系發(fā)生了變化,原始美在他們眼里變成了恐懼的東西,不再美麗。(2)美也是自相矛盾的。同樣一種東西,可以是美的,可以是不美的,關(guān)鍵在于人對具體事物的認識閱讀下文,完成6-10題(13分)復(fù)活的麥子羅春會①所有的莊稼都是春種秋收,只有麥子,卻是秋播,夏收。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秘密?我并不想探尋究竟,只想它真是莊稼里的另類。

②人的死亡是一種永恒,而植物的死亡卻是新生。就像麥子,它把自己快樂地埋葬在土地里。深秋,麥田里的芊芊新苗,是麥子重新開始走向生命的一個過程。這過程是殘酷的,它的殘酷是必須經(jīng)過一個冬天的寒冷。春來,新生的麥苗是土地上最美麗的孩子:蔥綠的、歡鬧的、熱烈的麥苗緊緊擁抱著大地。春風(fēng)飄過,麥苗成了麥子,像母親一樣懷孕了。直挺挺的麥稈上長著一個個飽滿得像孕婦一樣的肚子里包裹著一個個有無數(shù)麥子的麥穗。走過麥田,那些與風(fēng)親吻的麥子,那些與空氣擁抱的麥子,那些與自然親密相愛的麥子快樂地跳著集體舞,它們是在為自己的新生而舞??伤鼈儚臎]想過,自己在整個生命過程里所經(jīng)歷的從埋葬、復(fù)活再歷寒冷以至成熟最后割殺都是為了被人類吞噬。但麥子從沒有向誰傾訴,似乎這就是它必然的歸宿,這就是麥子的思想。麥子的思想很簡單,人的思想很復(fù)雜。可我不知道是麥子主宰人,還是人在把握麥子。

③看著顆粒飽滿的麥子,我總把它想象成一個母親,只有母親的肚子里才可以孕育一個孩子,沒有母親,就沒有人的生命。麥子的存在為生命提供可以享用的食品,只有麥子不斷地復(fù)活,才有人的不斷延續(xù)。我是吃麥子長大的北方人,我每天都要嚼食麥子做成的食物,沒有麥子,我不知道自己還喜歡用什么來填飽腸胃。我常常想,是麥子在掌控著我的生命。麥子的死亡,是為了滿足我的生命;麥子復(fù)活,我的生命才復(fù)活。

④親愛的麥子!

⑤可我卻已經(jīng)遠遠地離開了麥子!某些時候我甚至有些厭棄麥子,感覺到它的瑣碎和細微。麥子在滋潤我的腸胃的時候,我卻用自己的腸胃消化麥子的生命??甥溩硬⒉怀鹨曃遥^續(xù)復(fù)活,繼續(xù)以自己來養(yǎng)活我,營養(yǎng)我,讓我活下去。他還為我的眼睛鋪展一卷龐大的風(fēng)景,秋天——冬天——春天——夏天,然后慷慨地走近我的腸胃里,被我毫不客氣地消滅掉。

⑥我為自己的思想慚愧!甚至不能為麥子唱一支歌!

⑦冬天的冷在殘酷著麥子的生命,這或許是麥子復(fù)活必需的條件。我忘記時間、空間和地域,是不是對麥子的復(fù)活是一種無情的冷漠?因為我已經(jīng)十多年沒有走進麥田,當(dāng)我遠遠地看著麥田那些稠密洶涌的麥浪時,覺得它們就像長期勞作在土地上的農(nóng)民。但我從沒有想到過它們和農(nóng)民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我在生活的過程中十分體恤農(nóng)民的艱辛,我并不鄙視土地上的農(nóng)民,我以一個醫(yī)者的視角探視他們的生命,我還以學(xué)者的心態(tài)俯視他們的人情。許多時候我只能以自己僅有的力量關(guān)心他們,即使一點點能力。但我不是哲人,我確信自己無能力下確切的論語,無法!我只能以自己的情感去體味。

⑧但我不得不承認是麥子的復(fù)活養(yǎng)育著我的生命,也在滋潤著我的情感和良知。就像農(nóng)民,沒有農(nóng)民和麥子,我將會饑餓,將會因為饑餓而死去。

⑨一位哲人說:麥子是上帝在人間的化身,是來拯救人類的。可現(xiàn)在麥子一定很累了。很累的麥子會不會變老呢?麥子老了,誰來哺育我們枯竭的心靈呢?麥子還能不斷復(fù)活嗎?

⑩我的視線又轉(zhuǎn)回到那一片在春風(fēng)里搖曳著同一姿容的麥子,它們在春光中平鋪成燦爛的笑容,似乎在回答我剛才的疑惑。

(選自《散文百家》,有刪改)

6.簡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賞析第②段畫線的表達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全文看,麥子的復(fù)活在作者眼中有哪些特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對本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麥子毫無怨言,人卻會鄙棄厭棄養(yǎng)育我們的麥子。B.作者十分體恤農(nóng)民的艱辛,卻也無法去報答他們。C.麥子有著犧牲精神,并在人類的思想中得到復(fù)活。D.麥子與農(nóng)民有著必然聯(lián)系,且都值得我們?nèi)プ鹁?。人的思想和麥子的思想的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將二者對舉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價值取向?(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6.將麥子與其他莊稼作對比,暗示了麥子的不平凡:它的生命必將經(jīng)歷嚴冬的洗禮;為下文點出主題“復(fù)活”作鋪墊。(2分)

7.通過表現(xiàn)麥子與春風(fēng)親吻,與空氣擁抱,生動地體現(xiàn)了麥子為新生而歡悅的熱烈景象。(2分)

8.(1)麥子與其他植物復(fù)活的季節(jié)不同,為秋天播種,夏季收成,其復(fù)活過程更為殘酷,(1分)(2)麥子以不斷的復(fù)活來延續(xù)人類的生命,(1分)9.(1)麥子的思想很簡單,雖然整個生命歷程都是為了被吞噬,但還是要不斷通過復(fù)活來獲得新生。人的思想很復(fù)雜,明明對延續(xù)自己生命的麥子充滿感激,還要去考慮究竟是誰在主宰誰,甚至?xí)憩F(xiàn)出厭棄;人把麥子當(dāng)成哺育生命的依靠,只關(guān)心失去麥子哺育的后果。(3分)(2)在二者的鮮明對比中,表現(xiàn)出作者希望人們能如麥子般在奉獻中找到生命的意義,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默寫。(任選5句,多選以前五句為準,共5分)(1)念去去,千里煙波,。(2),斷橋頭賣魚人散。(3)鳥雀呼晴,。(4),水波不興。(5)觀水有術(shù),。(6),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7)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暮靄沉沉楚天闊(2)落花水香茅舍晚(3)侵曉窺檐語(4)清風(fēng)徐來(5)必觀其瀾今宵酒醒何處(7)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題。(6分)【中呂】·懷古張可久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①。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注釋】①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指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這首曲的曲牌是()(1分)A.天凈沙B.壽陽曲C.山坡羊D.賣花聲對這首曲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A.開頭用四面楚歌、火燒赤壁、投筆從戎三個典故,寄寓了作者對時事的看法。B.最后一句以景作結(jié),寓情于景,一興一衰,一樂一哀,間接抒發(fā)無限感慨。C.這首曲子詠史用典,寄托歷史興衰、民生疾苦之感嘆,給予勞苦大眾深切的同情。D.整首曲子典雅工巧,含蓄雋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發(fā)無限感慨于不發(fā)感慨中。從語言特色的角度賞析畫線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D13.C14.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飽滿、愛憎分明(2分),最后的“嘆”字,一是嘆國家遭難,二是嘆百姓遭殃,三是嘆讀書人無可奈何,含義豐富,耐人尋味(2分)(五)閱讀下文,完成15-19題(13分)①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抑^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雹诒焙H粼唬骸熬懿豢梢哉Z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倉乎?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本文選自《莊子·篇》(1分)解釋加點字(4分)秋水時至()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乃知爾丑()人卒九州()翻譯句子:(5分)(1)‘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抑^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分析本文的說理特色。(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時:按時,按季節(jié);殆:危險;丑:鄙陋,低劣;卒:通“萃”,聚集(1)‘聽到了許多道理,就認為沒有誰趕得上自己’,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2)自己還在思忖會被別人看小了,又憑什么能自滿呢?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gòu)成本篇的主體。這個長長的對話根據(jù)所問所答的內(nèi)容,又可分成七個片斷,至“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個片斷,寫河神的小卻自以為大,對比海神的大卻自以為小,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僅供參考)。【譯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yǎng)極高的人的恥笑?!?/p>

海神說:“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wù)摯蠛#且驗槭艿缴羁臻g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wù)摫鶅觯且驗槭艿缴顣r間的限制;鄉(xiāng)曲之土,不可能跟他們談?wù)摯蟮?,是因為教養(yǎng)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wù)摯蟮懒?。天下的水面,沒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干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shù)量來計算。可是我從不曾因此而自滿,自認為從天地那里承受到形體并且從陰和陽那里稟承到元氣,我存在于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哪里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于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內(nèi),不就像細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糧倉里嗎?號稱事物的數(shù)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于九州,糧食在這里生長,舟車在這里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一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xù)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于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wù)撍@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閱讀下文,完成20-23題(10分)畏壘亭記(歸有光)①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吳淞江之旁。蓋圖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見矣。土薄而俗澆,縣人爭棄之。②予妻之家在焉,予獨愛其宅中閑靚,壬寅之歲,讀書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壘石為山;山有亭,登之,隱隱見吳淞江環(huán)繞而東,風(fēng)帆時過于荒墟樹杪之間;華亭九峰,青龍鎮(zhèn)古剎、浮屠,皆直其前。亭舊無名,予始名之曰“畏壘”。③《莊子》稱,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①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②仁者遠之。臃腫③之與居,鞅掌④之為使。三年,畏壘大熟。畏壘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⑤。④而予居于此,竟日閉戶。二三子或有自遠而至者,相與謳吟于荊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畝,值歲大旱,用牛挽車,晝夜灌水,頗以得谷。釀酒數(shù)石,寒風(fēng)慘栗,木葉黃落;呼兒酌酒,登亭而嘯,忻忻然。誰為遠我而去我者乎?誰與吾居而吾使者乎?誰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壘亭記》?!咀⑨尅竣佼嬋唬郝斆鞯臉幼?。②絜然:清潔的樣子。③臃腫:無知的樣子。④鞅掌:為公事忙碌的樣子。⑤尸:神像;社:土神;祀、稷:祭祀。19.對于安亭,人“棄”我“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0.第③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分)21.對“二三子或有自遠而至者,相與謳吟于荊棘之中?!币痪淅斫庹_的一項是()(2分)A.兩三個孩子有的從遠方回來,相互跟隨歌詠在長滿荊棘的荒野中。B.間或有從遠道而來的兩三位好友,相互跟隨歌詠在長滿荊棘的荒野中。C.兩三個孩子有的從遠方回來,一起在荊棘叢中謳歌吟詠其樂融融。D.間或有從遠道而來的兩三位好友,一起在荊棘叢中謳歌吟詠其樂融融。簡析第④段畫線句的特點及表達的情思。(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9.安亭土地貧瘠、民風(fēng)不淳別人離去,而我愛這里的閑靜,便于讀書;愛這里清池古木、江流風(fēng)帆、九峰古剎的美景。20.承接上文交代取名“畏壘亭”的出處(或緣由);(1分)為下文表達自己留居安亭自得其樂的心境作鋪墊。(1分)21.(2分)D22.(3分)運用排比修辭構(gòu)成整句,以強烈地語氣;(1分)表達豐收后的快意和滿足;(1分)對志同道合者的召喚。(1分)譯文:從昆山城乘船航行七十里,就是安亭,安亭位于吳淞江畔。史志一類的圖書中有安亭江的記載,現(xiàn)在已見不到了。這兒土地貧瘠,民風(fēng)不淳,縣里人棄之唯恐不及。我妻子的娘家住在這里,我唯獨喜愛她家宅院的閑靜,嘉靖二十一年,在這里讀書。住宅的西邊有砌成古老花紋的清水池,有用石塊壘疊起來的山;山上建有一座亭子,登上亭子,隱約見到吳淞江環(huán)繞著向東流去,乘風(fēng)揚帆的船只在荒村樹梢之間穿過;華亭的九峰,青龍鎮(zhèn)的古寺、佛塔,都正當(dāng)亭子面前。亭子原來沒有名稱,我開始命名為“畏壘亭”。《莊子》一書說,庚桑楚學(xué)得老子的學(xué)說,住到畏壘山上。他的部眾中聰明的智者離開了他,他的妻妾中圣潔的仁者疏遠了他。只有那些粗笨的人同他住在一起,忙碌地為他辦事。三年之后,畏壘地區(qū)獲得大豐收。畏壘的老百姓,迎神賽會,大肆祭祀和慶祝。我住在這里,成天關(guān)著門。間或有從遠道而來的兩三位好友,大家一起在荊棘叢中謳歌吟詠。我妻子治理田產(chǎn)四十畝,正碰上大旱之年,用牛套車拉水,日夜不停的澆灌,終獲很好的收成。釀下幾石酒,每當(dāng)寒風(fēng)凜冽,黃葉飄落之際;叫兒輩們倒酒,登畏壘亭而長嘯,怡然自得其樂。試問,有誰疏遠我、離我而去嗎?有誰同我相處聽我使喚的嗎?有誰想為我而迎種賽會祭祝的嗎?便作這篇《畏壘亭記》。二寫作40分閱讀下面一則材料,按要求作文。父親帶兒子爬山,到達山頂后,父親指著山下說:“看,那里多美!”兒子說:“既然這樣,還爬上來做什么?”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緦忣}】試題分析:這是一則材料作文,可以從多個角度立意,首先從父親的角度可以立意為“從高遠之處,才能看得更清楚,感悟更深刻”或“要懂得觀察身邊的美”;從“孩子”的角度可以立意為“凡是辯證一思考,就能有全新的認識”或“要明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景物的角度可以立意為“美,無處不在”或“要懂得展現(xiàn)自己的美”?!痉段馁p析】不登山,怎知風(fēng)光如許

爸爸說山下很美,兒子問“既然如此,那還爬上來干嗎?”他不明白山下有景上山看的道理,山上山下視角不同風(fēng)光各異,不上山頂,又怎知山下風(fēng)光原來如許?荀子也說過登高可以博見的道理,不上山頂不能開闊視野,不上山頂便“不識廬山真面目”,不上山頂,便不能領(lǐng)略一覽無余的美,也不能體味身臨其境的快意。要知山下風(fēng)光,登山勢在必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