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一初高銜接素養(yǎng)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一初高銜接素養(yǎng)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一初高銜接素養(yǎng)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一初高銜接素養(yǎng)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一初高銜接素養(yǎng)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海區(qū)2022年高一級初高中銜接學習素養(yǎng)測試

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

1.西周周恭王三年,一個叫矩伯的人為覲見天子,向裘衛(wèi)先后索取了價值八十朋(貝的單

位)和二十期的禮物,作為交換,矩伯分兩次付給了裘衛(wèi)十三田(1300畝)的土地。據此

可知,當時()

A.貝只是專供貴族使用B.作為貨幣的貝價值大

C.分封制度已開始瓦解D.土地買賣現象很普遍

K答案2B

K解析D

根據材料可知,西周周恭王三年,為覲見天子,矩伯以大量的土地與裘衛(wèi)換取價值八十朋

(貝的單位)和二十期的禮物。據此可知,當時作為貨幣的貝價值很大,B項正確;材料

無法體現貝只是專供貴族使用,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分封制度,且僅憑材料無法說明分

封制度已開始瓦解,排除C項;材料只能說明存在土地買賣的現象,但無法體現土地買賣

現象很普遍,排除D項。故選B項。

2.編年體史書《春秋》以一年中的平衡點一一“春分秋分”時節(jié)取名,將歷史上的人和事

放在平衡點上論得失,不受私人情感影響偏頗一方。由此可知,《春秋》()

A.關注自然節(jié)律變化B.彰顯作者主觀色彩

C.秉持客觀中正理念D.開創(chuàng)史書紀傳體例

K答案1c

K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一年中的平衡點“春分秋分”取名,要將歷史上的人和事放在平衡

點上論得失,不受私人情感影響,不偏頗一方,體現出《春秋》秉持客觀中正理念,c項

正確;材料并未強調《春秋》關注自然節(jié)律變化,排除A項;彰顯作者主觀色彩與“不受

私人情感影響"不符,排除B項;《春秋》是編年體史書,開創(chuàng)史書紀傳體例的是西漢時期

司馬遷編著的《史記》,排除D項。故選C項。

3.古代帝王去世后,朝廷會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則,專門對立室奉祀的帝王追

尊名號,如漢高祖、唐太宗、宋高宗等。此類對帝王追尊的稱呼屬于()

A.廟號B.年號C.謚號D.帝號

K答案UA

K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廟號是古代帝王去世后,政府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則,為

其立室奉祀而追尊的稱呼,A項正確;年號為帝王在世時用的稱號,排除B項;謚號是根

據帝王的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并不一定“祖有功,而宗有德”,排除C項;帝號包括謚

號、年號和尊號等,并非專為“祖有功,而宗有德”建立的稱呼,排除D項。故選A項。

4.天干地支源于上古人民對太陽和月亮運行周期的描繪,也融入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農業(yè)生

產經驗。在我國歷朝歷代的文獻資料中,干支紀年法的使用從未間斷。這說明干支紀年法

()

A.代表天文學最高成就B.保證了農業(yè)生產穩(wěn)定

C.凝聚著中華文明精華D.是中國傳統(tǒng)唯一歷法

K答案Uc

K解析工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天干地支源于上古人民對太陽和月亮運行周期的描繪,也融入

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農業(yè)生產經驗,凝聚著中華文明精華,在我國歷朝歷代的文獻資料中,

干支紀年法的使用從未間斷,c項正確;沒有比對,不能說明干支紀年法代表天文學最高

成就,排除A項;僅憑干支紀年法,無法保證農業(yè)生產穩(wěn)定,排除B項;中國古代傳統(tǒng)歷

法包括夏歷、太初歷、大明歷等多種歷法,而干支紀年法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方法,中

國古代紀年方法還有年號紀年等方法,排除D項。故選C項。

5.2022年,湖北戰(zhàn)國秦墓出土楚國抄本《孔子曰》竹簡。該竹簡內容為孔子言論,部分

內容可與今本《論語》對讀,少量內容散見于《禮記》《孟子》等傳世古籍中。據此可知,

《孔子日》竹簡()

A.內容真?zhèn)螣o需考辨B.史料類型屬于圖像史料

C.價值高于傳世文獻D.能與《論語》相互印證

K答案HD

K解析》

《孔子日》竹簡是考古史料?,其中中記載了孔子的言論,部分內容可與《論語》對讀,這

意味著其能與《論語》相互印證,D項正確;《孔子曰》竹簡是楚國的抄本,屬于考古出土

的文獻資料,其真?zhèn)我残枰嬉?,排除A項;史料類型是文獻史料,排除B項;由于《孔

子曰》竹簡是抄本,其依然屬于文獻史料,因此其價值并一定高于傳世文獻,排除C項。

故選D項。

6.唐朝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造型成為兼容多種文化的復合體。這一時期的飛天形態(tài)各異,身

體表現的各民族舞蹈風格,以及伎樂飛天手中的各民族樂器,彰顯獨具特色的中華藝術

美。這些飛天造型折射出唐朝()

A.文化輻射廣泛B.民族政策開明

C.邊疆經濟繁榮D.政治制度先進

R答案』B

K解析D

敦煌壁畫融合了多種民族的舞蹈、器樂風格,體現了唐朝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下各民族的交

融,B項正確;文化輻射范圍強調的是文化的輸出,排除A項;飛天造型并不能體現出經濟

和政治發(fā)展程度,排除C、D項。故選B項。

7.關于宋太祖趙匡胤之死,不同史籍有不同記載。根據如表,能被認定為歷史事實的是

()

史籍歷史記載

(北宋)文

瑩太祖向趙光義囑托事宜后便就寢,宮人還能聽到太祖鼾聲。宋太祖鼾聲在

《續(xù)湘山野五鼓天時消失,太祖去世。趙光義在太祖靈前接受繼位遺詔。

錄》

(南宋)李

太祖召趙光義進宮囑托事宜。宮人遠看趙光義不時離開座位好像有避讓:

行為。不久,太祖用柱斧戳地,大聲與晉王說話。次日太祖去世,后來晉

《續(xù)資治通

王趙光義繼位。

鑒長編》

A.太祖去世前趙光義未入宮B.趙光義蓄意謀殺宋太祖

C.趙光義與太祖發(fā)生了爭執(zhí)D.趙光義最終成為繼位者

K答案DD

K解析』

通過閱讀表格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部史籍中關于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的記載雖然有

所不同,但“趙光義在太祖靈前接受繼位遺詔”和“后來晉王趙光義繼位”的說法,可以

認定趙光義最終成為繼位者是歷史事實,D項正確;兩則史料都體現出太祖去世前趙光義

曾經入宮,排除A項;材料不足以說明趙光義蓄意謀殺了宋太祖,排除B項;趙光義與太

祖發(fā)生了爭執(zhí)只在李素的文章中有體現,不能認定其為歷史事實,排除C項。故選D項。

8.據《明史》記載,明初學校興盛,極少有人不被納入教育之列。即使在下邑邊荒,山區(qū)

海涯也都設有學校。這反映了明朝()

A.重視文化治國B.傳播先進思想

C.實現教育轉型D.推行科舉取士

K答案》A

K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明初統(tǒng)治者重視文化治國,大辦學校,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

整的教育體系,A項正確;明朝辦學校的目的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不是傳播先進思想,也沒

有實現教育轉型,排除B、C項;材料未涉及科舉取士,排除D項。故選A項。

9.如圖分別代表清朝中晚期東、中、西部戰(zhàn)爭及人口的統(tǒng)計數據。這表明當時()

人2

口000

1500

(0(10

萬1

)

東部中部西部地區(qū)東部中部西部地區(qū)

圖1中國東.中.西部戰(zhàn)爭數早統(tǒng)計圖2中國東.中.西部地區(qū)人口統(tǒng)計

A.東部人口不受環(huán)境影響B(tài).戰(zhàn)爭多發(fā)地人口密度大

C.西部人口增長較為明顯D.人口增長基于社會穩(wěn)定

K答案』D

K解析】

通過觀察圖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中晚期東西部的戰(zhàn)爭較多,相應地區(qū)人口相對少

于中部地區(qū),表明當時人口增長基于社會穩(wěn)定,D項正確;東部人口不受環(huán)境影響的說法

絕對,排除A項;戰(zhàn)爭多發(fā)地人口密度大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B項;西部人口增長較

為明顯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10.流行詞匯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如表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同時期的部分流行詞匯,其中

1912—1927年的流行詞匯是()

時期流行詞匯

1840—1911年師夷長技、改良、立憲

1912—1927年

1928—1949年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

A.中體西用B.扶清滅洋

C.民主科學D.和平建國

K答案Wc

K解析1

通過觀察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2—1927年,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民主科學成

為了流行詞匯,C項正確;中體西用是19世紀后期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排除A項;扶清

滅洋是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排除B項;和平建國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流行詞匯,排除D

項。故選C項。

11.如圖是1935年發(fā)表于《人言周刊》的抗戰(zhàn)漫畫《對內與對外》,該漫畫描繪的是一

二?九運動期間,反動軍警用鳴槍警告和泗水鎮(zhèn)壓北平愛國學生,但等到日本軍一來,紛

紛落荒而逃的場景。該漫畫旨在()

A.諷刺國民政府對日妥協政策B.揭露日本侵略者吞并華北陰謀

C.反映中華民族意識不斷覺醒D.說明國共兩黨合作條件不成熟

K答案DA

K解析]

根據材料漫畫”《對內與對外》”中的信息可知,反動軍警對待一二?九運動中的愛國學

生用的是鎮(zhèn)壓手段,但等到侵華日軍一來,便紛紛落荒而逃。這反映了漫畫旨在諷刺國民

政府對日妥協政策,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日本侵略者吞并華北陰謀,排除B項;材料無

法體現中華民族意識不斷覺醒,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國共兩黨合作問題,排除D項。故

選A項。

12.如圖為1990年上海第一家鄉(xiāng)鎮(zhèn)股份制企業(yè)一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增發(fā)的股票。該股

票可以佐證當時中國()

A.全行業(yè)公私合營的高潮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C.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

R答案2D

K解析U

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0年,上海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增發(fā)股票,壯大股份制,可

以用來佐證當時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D項正確;全行業(yè)公私合營高潮的出

現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排除A項;1990年,黨和政府尚未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的目標,排除B項;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行股票不能說明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排除C

項。故選D項。

13.古代雅典公民日常在公民大會、法庭和公眾集會上圍繞公共政策等問題展開辯論,此

時辯論文化的繁榮、修辭術的興盛,成為西方獨特現象。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B.民主制度推動文化發(fā)展

C.所有居民享有政治權利D.文化繁榮催生政治制度

R答案wB

K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繁榮推動了雅典文化的繁榮發(fā)展,B項正確;材料涉及文

化繁榮,與法律體系無關,排除A項;婦女、外邦人沒有政治權利,排除C項;D項因果

倒置,排除D項。故選B項。

14.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帶,如表為番茄傳播歷程。據此可知()

1523年由墨西哥傳到西班牙、葡萄牙

1550年前后傳到意大利

1575年作為觀賞植物,傳到英國和中歐各國

17世紀傳入菲律賓,后傳到具他亞洲國家

18世紀中葉開始作食用栽培

A.新航路開辟推動物種傳播B.文藝復興促進思想解放

C.殖民擴張助推歐洲移民潮D.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

K答案1A

K解析1

通過觀察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起源于南美洲的番茄,在16世紀以后,逐漸傳到西班

牙、葡萄牙、菲律賓等歐亞國家,反映出新航路開辟推動了物種傳播,A項正確;文藝復

興促進思想解放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殖民擴張助推歐洲移民潮,排

除C項;番茄的傳播路徑與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15.從1791年到1852年,法國產生了七部憲法、兩部憲章和一部憲法補充條款。法國政

治哲學家托克維爾曾諷刺道,法國60年里制定了九部或十部“永久性”憲法。據此可知,

此時法國()

A.等級森嚴B.實現平等

C.政局動蕩D.法制完善

K答案》c

K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法國享有“憲法試驗場”之稱。從1789年到1870年的81年間制定過11

部憲法,這在世界各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可知法國走向共和非常艱難,反映了法國政

局動蕩,C項正確;三級會議體現等級森嚴,排除A項;法國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

等,排除B項;代議制在完善之中,排除D項。故選C項。

16.如圖為世界棉花種植者、制造商和消費者之間不同時期的空間分布示意圖。世界棉花

生產、消費中心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注:圖中“0”代表棉花生產、消費中心)

A.工業(yè)革命的開展B.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C.文藝復興的影響I).新航路開辟的推動

K答案DD

K解析》

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世紀以后,世界棉花生產、消費中心由分散走向集

中,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D項正確;自英國開始的

工業(yè)革命,并非歐洲成為世界棉花生產、消費中心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項;直到20世紀

初,世界市場才最終形成,排除B項;世界棉花生產、消費中心的變化的主要原因并非文

藝復興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

17.1867年底,《泰晤士報》注意到日本各藩走向聯合的趨勢:“日本的消息顯示派兵活

動已經開始了,這種派兵活動與長州藩達成了協議?!边@預示著日本政局可能發(fā)生的變化

是()

A.幕府統(tǒng)治開始B.軍國主義猖獗

C.軍閥割據混戰(zhàn)D.天皇重掌政權

K答案UD

K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7年底,日本各藩走向聯合,長州等地發(fā)動武裝倒幕運動,提出

“奉還大政”,日本政局出現的變化是天皇重掌政權,D項正確;幕府統(tǒng)治開始于12世紀

末,排除A項;軍國主義猖獗是日本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的特征,排除B項;19世紀后

期,日本并未出現軍閥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排除C項。故選D項。

18.1917年后,蘇俄把俄國皇家瓷器廠收歸國有。此時該廠每一件瓷器上都印有口號、格

言等,諸如鐮刀、錘子、工人、農具、工廠機器、紅色五角星等元素作為瓷器裝飾。據此

可知,蘇俄()

A.輸出了革命文化B.宣傳了革命勝利

C.打破了外交孤立D.發(fā)展了藝術產業(yè)

K答案1B

K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后,國有瓷器廠生產的每一件瓷器,都印有與十月革命相關的

元素,反映出蘇俄宣傳了革命勝利,B項正確;材料并未說明蘇俄“輸出”了革命文化,

排除A項;僅有瓷器裝飾的內容不能說明蘇俄打破了外交孤立,排除C項;僅通過瓷器裝

飾一項,不能說明蘇俄發(fā)展了藝術產業(yè),排除D項。故選B項。

19.如圖是不同作者關于馬歇爾計劃的不同認識。據此可知()

《華爾街的援助》(蘇聯畫家)荷蘭政府在1949年刊印的海報

A.美國侵犯西歐國家主權B.漫畫最具史料研究價值

C.作者立場影響歷史解釋D.荷蘭政府的認識較全面

K答案』c

K解析』

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畫家突出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控制受援國的政治

經濟,荷蘭政府強調馬歇爾計劃對恢復西歐經濟的積極作用,兩種不同認識反映出作者立

場影響歷史解釋,C項正確;美國侵犯西歐國家主權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

項;漫畫“最”具史料研究價值的說法太絕對,排除B項;荷蘭政府的認識并不全面,排

除D項。故選C項。

20.2022年6月29日.國務院發(fā)布《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

案》,明確南沙要與港澳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包括建設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綜合服務基

地、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等。此方案說明了()

A.西方國家的經濟優(yōu)勢消失B.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

C.新的世界經濟格局已形成D.世界經濟主導權發(fā)生轉移

K答案》B

K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今中國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明確提出粵港澳全面合作,建立面向

世界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發(fā)展綜合服務和國際航運物流等,說明了中國在順應經濟全

球化潮流,B項正確;材料不足以說明西方國家的經濟優(yōu)勢已消失,排除A項;新的世界

經濟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排除C項;世界經濟主導權發(fā)生轉移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D

項。故選B項。

二、非選擇題

21.探究歷史人物,要將其置于歷史長河中加以認識與理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唐畫家顧閔中《韓熙載夜宴圖》,現存宋摹本,此局部畫面描繪了南唐高官韓熙載

(北海人,今山東省青州市)開宴行樂、眾人聆聽琵琶彈奏的情形。

材料二《宣和畫譜》記載:(南唐)后主李煜想重用韓熙載,又聽聞其行為荒誕,

于是命畫家顧閔中夜至其府第,暗地觀察當夜宴會場景,再憑借記憶以圖繪方式呈告后

主。

一一摘編自單國強《顧閔中韓熙載夜宴圖卷》

材料三韓熙載的朋友徐鉉為他撰寫墓志。墓志本為歌頌志主而作,何況出自親近友

人之手,徐鉉雖也贊賞他的才藝,更批評他縱逸放誕,不循法度,名重于世,與名相終隔

一間。

一一摘編自陳尚君《〈夜宴圖〉內外的韓熙載》

(1)從材料一中提取一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所反映的歷史現象。

(2)根據材料二,指出《韓熙載夜宴圖》的創(chuàng)作目的。并結合時代背景,分析韓熙載晚年

展現生活荒誕形象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指出徐鉉對韓熙載進行評價的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評價歷史人

物時應注意的問題。

K答案》(1)信息:韓熙載等高官醉心享樂?,F象:五代十國政治黑暗,官吏內心空虛無

奈。

(2)創(chuàng)作目:諷刺官場不正之風,希望君臣居安思危,勵精圖治。原因:君主專制制度

下,官員遭到君主猜忌。

(3)原則:經世致用問題:綜合時代背景,運用唯物史觀,辯證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

件。

K解析U

(1)現象: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材料一中“南唐高官韓熙載開宴行樂、眾人聆聽琵琶彈奏

的情形”可知,其反映的歷史信息為,韓熙載等高官醉心享樂?,F象:綜合所學知識和材

料信息可知,其所反映的歷史現象為,五代十國政治黑暗,官吏內心空虛無奈。

(2)創(chuàng)作目的:根據材料二中“觀察當夜宴會場景,再憑借記憶以圖繪方式呈告后主”可

知,《韓熙載夜宴圖》的創(chuàng)作目的為,揭露官場不正之風,希望君臣居安思危,勵精圖治。

原因:綜合材料信息和時代背景可知,韓熙載晚年生活荒誕的原因在于,君主專制統(tǒng)治之

下,高官受到君主猜忌。

(3)原則:根據材料三中“贊賞他才藝,更批評他縱逸放誕,不循法度,名重于世,與

名相終隔一間”可知,徐鉉對韓熙載評價的原則在于經世致用。問題:綜合材料及相關問

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評價歷史人物時應注意運用唯物史觀,結合時代背景,綜合分

析、辯證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22.胡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生活中應用最廣、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香料。圍繞小小胡椒,一

部紛繁的全球貿易史就此展開,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經濟史,又是一部血淚史。閱讀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99年7月10日上午,達?伽馬的船隊返航葡葡牙首都里斯本,大批胡椒

從海上到達的消息到處風傳。里斯本的胡椒價格當天下午即下跌一半,胡椒商紛紛宣告破

產.據研究,葡萄牙胡椒貿易的利潤高達150%?!拔鞣堑狞S金,加上亞洲的胡椒和香料,

實際上到1506年已構成葡萄牙國家收入的一半以上,組成了‘帝國經濟的基礎'”。

一一摘編自田汝康《鄭和海外航行與胡椒運銷》

材料二胡椒的流通見證了大航海時代帝國的崛起與世界貿易的發(fā)展。葡萄牙人在15

世紀末成為最早航至印度的歐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間,他們一直企圖控制胡椒貿易,但

未能如愿。17、18世紀,荷蘭人和英國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權,黑胡椒的歷史和這兩家罪惡

的殖民主義性質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及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密不可分。荷蘭人將鴉片當作印

度馬拉巴爾海岸生產胡椒的貨款,也催生了罪惡的鴉片貿易。所以伏爾泰說,自1500年

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沒有“未被血染紅的”。

一一摘編自工美》瑪喬麗?謝弗《胡椒的全球史:財富、冒險與殖民》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大批胡椒從海上到達”的社會條件及其對葡萄牙

的影響。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胡椒貿易全球化”的影響。

K答案』(1)條件:新航路的開辟。影響:促使里斯本的胡椒價格迅速下跌,胡椒商紛紛

破產;胡椒貿易的高額利潤,奠定了葡萄牙帝國經濟的基礎,促進了葡萄牙帝國的崛起。

(2)影響: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推動了世界市場和全球貿易的發(fā)展:胡椒貿易伴隨著

殖民擴張和掠奪,催生了罪惡的鴉片貿易,打斷了被掠奪地區(qū)原有的社會發(fā)展進程,給當地

人民帶來巨大災難;胡椒貿易的豐厚利潤,加速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

的發(fā)展。

K解析工

K小問1詳析』

條件:根據材料一“1499年7月10日上午,達?伽馬的船隊返航葡葡牙首都里斯本,大

批胡椒從海上到達的消息到處風傳……”,并結合所學可知,“大批胡椒從海上到達”的

社會條件是新航路的開辟。影響:根據材料一“……里斯本的胡椒價格當天下午即下跌一

半,胡椒商紛紛宣告破產……”,可得出,促使里斯本的胡椒價格迅速下跌,胡椒商紛紛

破產;根據材料一”……西非的黃金,加上亞洲的胡椒和香料,實際上到1506年已構成葡

萄牙國家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