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魏縣第五中學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河北省魏縣第五中學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河北省魏縣第五中學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河北省魏縣第五中學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河北省魏縣第五中學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魏縣第五中學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三省六部制的敘述,正確的是①體現(xiàn)了君主制中的三權分立②加強了皇權,削弱了相權③它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走向衰落④這一制度對隋唐以后影響深遠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2.在14世紀歐洲的鼠疫期間,“由于宗教在血腥的死亡面前顯得那樣蒼白無力,一種新的懷疑論開始興起……”人們需要找到新的教義來對這些苦難做出解釋.當時這種情況A.動搖了基督教的統(tǒng)治地位 B.促進了思想領域的變革C.推動了歐洲的信仰自由 D.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3.杰斐遜認為,當法國國王接受了《人權宣言》之后,法國人得到了他們通過一場革命所能得到的大部分東西,多余的暴力已不再必要。在此,他指出了《人權宣言》之后法國革命A.不斷推進的必要性 B.持續(xù)發(fā)展的可能性C.過于激進的局限性 D.崇尚理性的進步性4.“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下列史書與之相符的是A. B.C. D.5.某同學課堂演講提綱只寫了幾個地名,據此推測該同學演講的主題可能是A.紅軍長征 B.敵后抗日 C.國共合作 D.北伐戰(zhàn)爭6.美國商品涌進了中國的各大城市和眾多中小城市,甚至在農村集市上也可見到美國貨。上海的永安、新新、先施等大公司,美貨占其全部貨物的80%。1946年,在天津市場上美貨所占比重是59.16%。這種狀況A.激化了列強在中國的競爭B.直接導致中國的貨幣貶值C.使中國民族工業(yè)陷入了困境D.強化了中美戰(zhàn)時同盟關系7.五四運動被稱為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現(xiàn)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國?!靶隆钡闹饕憩F(xiàn)是A.弘揚科學和民主成為五四的精神核心B.激發(fā)人們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C.知識分子發(fā)揮著移風易俗的重要作用D.愛國主義與宣傳馬克思主義逐步結合8.有學者對歐洲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評論道:“科學的探討與實證,代替了過去神學的教條與武斷:民約論及法律觀念也替代了君權。從此以后,一般平民嘗試用選票決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边@場運動是A.智者運動B.文藝復興C.宗教改革D.啟蒙運動9.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確立資產階級立憲政體的國家,并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使政體逐步完善,例如187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投票法案》,將口頭表決改為秘密投票。這部法案表明英國A.擴大選民投票范圍B.確立人民主權地位C.保護選民投票自由D.實現(xiàn)全民普選制度10.“夷夏之辨”在春秋時期曾經是諸侯爭霸的輿論利器,而在戰(zhàn)國晚期秦與六國的殊死較量中已經完全被遺棄了,諸侯國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擊。這種變化表明A.華夏與蠻夷之間文化沖突消失 B.天下一統(tǒng)的整體觀念正式形成C.禮樂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潰 D.趨向統(tǒng)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備11.哥倫布《航海日志》:“兩位隆下(指國王和王后)決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國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作為直接史料,該日志可用于研究當時A.印度人的政治制度、風俗習慣 B.葡萄牙王室對航海活動的支持C.東非人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 D.歐洲人遠洋航行的技術與條件12.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企業(yè)利潤全部上繳國家,開支則由國家財政下?lián)堋?983年1月,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施行“利改稅”,企業(yè)上繳55%的企業(yè)所得稅,剩下的45%根據企業(yè)的不同情況,在國家與企業(yè)之間分成。這表明當時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B.按勞分配原則得到貫徹C.開始試行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 D.企業(yè)經營自主權有所加強13.1955年8月,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后在華沙)舉行,至1970年會談共進行了136次。中方代表是駐波蘭大使王炳南,美方代表是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約翰遜,雙方就彼此關注的問題進行接觸和交換意見。中美大使級談判A.反映國際形勢逐步緩和B.標志中國外交政策改變C.體現(xiàn)中國外交的靈活性D.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礎14.據如表可推知當時A.企業(yè)經營管理機制亟待改善 B.個體小農經濟開始逐步解體C.傳統(tǒng)手工棉紡織業(yè)瀕臨絕境 D.新式工業(yè)在經濟中居于主導15.理學把自然、人生、社會融為一體,在溶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學家在建立體系時,大多經歷了“泛濫釋老,返諸《六經》而后得”的過程。這反映出,理學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B.是儒學發(fā)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頭D.具有包容創(chuàng)新精神16.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城市的工人、群眾紛紛舉行了集會游行,《北京大學學生周刊》《新青年》等雜志紛紛出版“勞動節(jié)紀念專號”,發(fā)表了李大釗、陳獨秀的《五一運動史》《勞動者底覺悟》等文章,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這種現(xiàn)象表明A.中國工人運動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B.推進中國民主革命發(fā)展的社會條件逐漸成熟C.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D.中國工人階級已經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17.在奧古斯都時代(公元前31-公元前14年),羅馬統(tǒng)治者給予若干法學家公開解答法律的特權,他們的意見一致時,便發(fā)生法律效力;縱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責令裁判官尊重他們的意見參酌判案。這表明A.法學家是為統(tǒng)治者效勞的工具B.法學家的意見能影響司法判決C.法學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統(tǒng)治者D.法治是羅馬統(tǒng)治者的治國傳統(tǒng)18.1929年蘇聯(lián)進口機械設備在當年進口中所占比重為30.1%,1937年機器進口的比重僅占蘇聯(lián)需求量的0.9%。這一變化的出現(xiàn)主要在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工業(yè)化方針的實施C.經濟大危機的影響 D.貿易保護主義盛行19.有學者認為,國家政權總是力圖壟斷和控制盡可能多的工業(yè)生產部門。不只是皇室和貴族所消費的各種工業(yè)品由官府經營、雇匠制造,一些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yè)如鹽、鐵等,政府也壟斷著生產和流通的去向。這是中國古代經濟制度與西方中世紀經濟制度諸多不同的一個方面。中國古代經濟制度的上述特征體現(xiàn)出中國古代社會A.經濟領域壟斷組織的發(fā)達 B.中央政權(集權)制度的強大C.官營手工作坊水平的高超 D.封建制度的不斷衰落20.雅典公民“凡不歸派、不競爭而中立者,法律予以嚴厲懲罰,并去其公民權”最能說明雅典政治中A.城邦反對無原則中立B.城邦鼓勵派別競爭C.法律不保護公民權利D.民主有時限制自由21.據記載,江南制造總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區(qū)農業(yè)勞動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這一現(xiàn)象可以理解為A.民用企業(yè)利潤豐厚,工人福利待遇較好B.官方重視軍事工業(yè),工人收入相對較高C.招募的工人多來自西方國家,收入自然較高D.民族資本家為籠絡工人,提供相對豐厚的報酬22.某小組為制作“過渡時期大事記”展板搜集了部分資料。其中適合列入展板的是A.和平解放西藏 B.實施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C.高舉三面紅旗 D.提出初級階段的理論23.漢朝的重要商品名號往往提示地名,如紡織領域形成“魯縞”、“齊紈”、“蜀錦”等著名品牌,這反映A.區(qū)域生產優(yōu)勢形成 B.地方品牌商品密集出現(xiàn)C.區(qū)域經濟分工明顯 D.絲織品的生產技術高超24.從工業(yè)化的角度來看,世界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主要反映了19世紀中期的俄國A.農奴的悲慘生活 B.工業(yè)發(fā)展的落后C.農奴制度的落后 D.內河航運的落后25.明朝萬歷年間,由于田不賦用,皇帝派親信宦官充當?shù)胤健柏敹愄嘏蓡T”,宦官用增稅、濫稅的方式大肆搜刮銀兩,致使蘇州爆發(fā)了大規(guī)??椆し吹V監(jiān)稅使暴動。從側面反映了A.明朝宦官掌控國家朝政 B.蘇州市民階層發(fā)展壯大C.明朝地方制度發(fā)生異變 D.蘇州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26.在早期羅馬法中,婚姻關系分為夫權婚姻和自由婚姻,只有夫權婚姻的效力為法律所承認。但到了查士丁尼時期,夫權婚姻已完全被自由婚姻所取代,并且喪失了法律上的合法性基礎。該變化表明A.萬民法蘊含天賦人權理念 B.羅馬法發(fā)展使婦女地位得到改善C.羅馬法注重維護平民利益 D.習慣法具有濃厚的形式主義色彩27.唐太宗時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舉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舉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開元年間27位宰相中有科舉出身者多達18人,高級官員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進士。這反映出唐朝A.國家權力在地方的滲透 B.皇權專制體制迅速強化C.官僚集團的精英化趨勢 D.科舉成為做官唯一途徑2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聽信讒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絕。店主說:“商君定有法律,誰讓沒有憑證的旅客住宿,誰就要連坐?!睙o處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處死。這個“作法自斃”的故事,說明秦國A.變法深入人心B.法治代替人治C.變法違背民意D.變法最終失敗29.先秦思孟學派主張“天道人道,實-一以貫之”;西漢董仲舒提出“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貴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宋朝二程倡導“有道有理,天人也,更不分別”。以上觀點A.表明儒學不斷吸納其它學派 B.側重強調對天道和自然的敬畏\C.主張?zhí)斓琅c人道的統(tǒng)一相通 D.體現(xiàn)天人關系的重心不斷變化30.16世紀至17世紀早期,歐洲許多國家物價飛漲,出現(xiàn)了所謂的“價格革命”。我國史學界大多認為價格革命是新大陸金銀的流人所致;后來有研究者認為社會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據此可知,關于歐洲“價格革命"原因的認識A.只能有一種正確合理的觀點 B.隨著研究的深入而趨于全面C.缺少權威人士支持均不合理 D.后期的研究比主流觀點可信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1)根據材料,概括《十九條》所設計憲政制度的突出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政府發(fā)布《十九條》的歷史背景,及其在中國憲政史上的積極影響。32.武漢作為中國的中部重鎮(zhèn),見證了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1904年商部開始勸辦商會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設立商會24個。工商業(yè)者在擁護政府“振興工商”政策的同時,強烈反對政府的害商行為,要求“速開國會”、分享政權。商會參與了收回利權抵制美貨、地方自治、國會請愿等維護自身利益的民主運動,還出面維護公共利益,促進社會教育變革?!幾酝醮豪住缎梁ジ锩跋ξ錆h工商業(yè)的早期現(xiàn)代化》材料二在近代中國的大變局中,武漢成為世界聚焦的大都市。1926年底,革命浪潮從珠江席卷到長江中游。轟動世界的大革命在這里進入高潮,繼而大革命在這里徹底失敗,繼而土地革命又從這里開始?!幾蕴镒佑濉段錆h曾是赤都》(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湖北商會建立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轟動世界的大革命”能夠在武漢進入“高潮”的歷史條件。33.歐洲文明基本元素歐洲文明是獨特的,我們的目的是從中找出歐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這些元素如何重新組合,從古舊中形塑出新的樣貌材料一“歐洲文明之源”隨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埃及文明和地中海東部城市的發(fā)展,其他成熟思想也會形成西方文明的基礎,很多要素成為西方文明出現(xiàn)時的特征材料二“歐洲,是個混合體”古典時期到中世紀,歐洲文明發(fā)端之初一些看似天差地遠的元素組合在一起,造就了歐洲文明,構成歐洲文明的混合體延續(xù)了一千年左右,但組成元素之間并不調和材料三“邁向近代歐洲”時至十五、十六世紀,這個混合體開始分崩離析,在形塑歐洲文明這件事情上,歐洲各地區(qū)的重要性并不均等——摘自《極簡歐洲史》引言問題(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東方文明元素“成為西方文明出現(xiàn)時的特征”?(2)據材料二列舉歐洲文明發(fā)端之初的三大組成元素。(3)據材料三分別例舉相關國家的重要貢獻。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據所學,三省六部制,把相權一分為三,加強了皇權,削弱了相權;同時這一制度也對隋唐以后影響深遠,故②④,B項正確;三權分立是民主原則之一,不符合中國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排除①;三省六部并不涉及中央集權,排除③;因此可排除ACD項。2、B【解析】

依據材料“14世紀”“人們需要找到新的教義來對這些苦難做出解釋”來看,天主教會的以神為中心的思想受到沖擊,新的思想應運而出,表明思想領域出現(xiàn)了變革。B正確;文藝復興動搖基督教的統(tǒng)治地位,A排除;材料未涉及信仰自由,C排除;16世紀初,馬丁·路德開始揭開宗教改革的序幕,D排除。故選B。3、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法國國王接受《人權宣言》后,這場革命并未終止,社會長期動蕩,而杰斐遜認為“多余的暴力已不再必要”,指出了《人權宣言》之后法國革命過于激進的局限性,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不符合“多余的暴力已不再必要”的表述,排除;杰斐遜沒有強調法國革命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容,排除;D選項也與“多余的暴力”的表述不符,排除。故選C。4、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信息“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指的是漢代司馬遷的《史記》,故A正確;《資治通鑒》的作者是北宋的司馬光,《史通》是唐代劉知幾著作的中國首部系統(tǒng)性的史學理論專著,《文史通義》是清代學者章學誠創(chuàng)作的一部史學理論作品,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D錯誤。5、A【解析】

紅軍長征作為偉大的戰(zhàn)略轉移,涉及到著名地點較多,故由材料“提綱只寫了幾個地名”,可推測該同學演講的主題可能是紅軍長征,故A符合題意;敵后抗日涉及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對敵斗爭,涉及面廣,故敵后抗日不只是幾個地名,故B不符合題意;北伐戰(zhàn)爭是國共合作的以推翻北洋軍閥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的軍事行動,涉及面廣,故CD不符合題意。故選A。6、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抗日戰(zhàn)爭結束以后,美國向中國傾銷大量商品,甚至達到獨占中國市場的局面,這是美國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重要表現(xiàn),也是造成中國民族工業(yè)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故答案為C項??箲?zhàn)結束后,歐洲列強及日本基本無力和美國抗衡,排除A項;當時直接導致中國貨幣貶值的是國民政府政策,排除B項;當時二戰(zhàn)已經結束,中美雖然還屬于反法西斯同盟,但已不是戰(zhàn)時同盟關系,排除D項?!军c睛】抗戰(zhàn)勝利后,蔣介石為取得美國援助發(fā)動內戰(zhàn),不惜大肆出賣國家主權。194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美國取得了在華的政治、經濟等特權。美國商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排擠國貨。7、D【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所以材料中“五四運動被稱為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現(xiàn)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國”中“新”的主要表現(xiàn)是社會主義的救國理論,即愛國主義與宣傳馬克思主義逐步結合,D正確;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排除A;選項B中“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不屬于新文明,排除;選項C中的移風易俗不屬于材料內容,與材料無關,排除。8、D【解析】

根據“代替了過去神學的教條與武斷”“民約論及法律觀念也替代了君權”等信息可知這場運動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崇尚理性,反對君主專制,構建資產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與材料“一般平民嘗試用選票決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這一信息主旨也是相符的,故D正確;ABC三項的運動中并沒有涉及到反對君主專制,“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這些主張,故排除。9、C【解析】

題干“口頭表決改為秘密投票”,選民更能真實表達自己的意愿,選民的投票自由權得到切實保護。故答案為C項。A項,題干只能反映出投票方式的改變,并沒有擴大選民的投票范圍,排除;B項,題干與人民主權地位無關,排除;D項,題干體現(xiàn)不出實行全民普選,排除。10、D【解析】

題干體現(xiàn)“夷夏之辨”由利器逐漸被遺棄,表明不同民族間的界限越來越小,趨向統(tǒng)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備。故答案為D項;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11、D【解析】

哥倫布《航海日志》反映出哥倫布是在國王和王后(西班牙)的支持下進行的航?;顒?,該日志可用于研究當時歐洲人遠洋航行的技術與條件,故選D;哥倫布并沒有到達印度,排除A;西班牙王室支持哥倫布航海活動,排除B;哥倫布到達美洲,該日志不能用于研究當時東非人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排除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哥倫布《航海日志》”,聯(lián)系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分析解答。12、D【解析】

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企業(yè)利潤全部上繳國家,開支則由國家財政下?lián)?。隨著改革開放的啟動,國家著手進行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施行“利改稅”,擴大了企業(yè)財權,較好地處理了企業(yè)與國家的關系,故選D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是在1984年,排除A項;按勞分配是分配個人消費品的社會主義原則,排除B項;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是在1993年之后,排除C項。故選D。13、C【解析】

中美大使級會談由駐波蘭大使王炳南和美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約翰遜負責,在兩大陣營對峙的背景下,這說明了中國外交的靈活性,故C項正確;此時的國際形勢既緊張又緩和,故A項錯誤;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沒有改變,故B項錯誤;1972年中美關系正?;癁橹忻澜ń坏於嘶A,故D項錯誤。14、A【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情況的理解和認識。依據表格內容可知,近代企業(yè)的創(chuàng)辦人都是清朝政府的官員,以政代企,管理機制上亟需改善,故A項說法正確;從表中看不出個體小農經濟開始解體的信息,故B項說法錯誤,排除;表格中體現(xiàn)不了傳統(tǒng)手工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情況,故C項說法不合題意,排除;表中未將各種經濟成分進行比較,所以看不出居于主導的地位,故D項不合題意,排除。15、D【解析】

從材料中的“泛濫釋老,返諸《六經》而后得”等信息來看,說明理學在形成過程中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具有包容創(chuàng)新精神。故答案為D項。理學是對儒學的繼承和發(fā)展,不是植根于佛道思想,排除A項;理學是儒學在新形勢下的發(fā)展進步,不是倒退,排除B項;C項說法夸張,不符合史實,排除。16、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涉及的這些活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喚醒了工人的覺悟,從而推進了中國民主革命發(fā)展的社會條件逐漸成熟,故B正確;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工人運動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中國工人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故AD錯誤;材料不能體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成為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故C錯誤。17、B【解析】

從材料來看,羅馬的法學家地位很高,不僅參與法律的制定,也對司法過程進行干預,故B項正確;A項錯誤,從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出維護君主專制的內容;C項錯誤,羅馬的最高統(tǒng)治者是皇帝,法學家的權力是他們賦予的;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法治的傳統(tǒng),故D項排除。18、B【解析】

材料表明蘇聯(lián)機器進口的比重由30.1%變?yōu)?.9%,說明蘇聯(lián)經濟建設所需的機器設備由部分進口到已基本自給,這是蘇聯(liá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下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結果,B項正確;斯大林上臺之后新經濟政策逐漸被取消,排除A;蘇聯(lián)是計劃經濟體制,因此不會受到經濟危機影響,排除C;進口比重占需求量的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產能力的提升,而非貿易保護主義,排除D。19、B【解析】

材料信息“國家政權總是力圖壟斷和控制盡可能多的工業(yè)生產部門”體現(xiàn)了中央權力對工業(yè)生產部門的控制,這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權的強大,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壟斷組織,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官營手工作坊的水平,故C項錯誤;材料和封建制度的衰落無關,故D項錯誤。20、D【解析】

材料提及在雅典對中立者嚴懲,可見其民主有時限制了自由,D正確。A項中的“無原則的中立”無法體現(xiàn),排除。B項是表象,排除。C項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排除。故選D。21、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題干材料,比較、分析,并作出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關鍵信息“江南制造局”可知,本題實際上考查學關于洋務運動的知識。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軍工企業(yè),由此判斷選B。考點: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洋務運動22、A【解析】

“過渡時期”就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具有新舊社會交替時期的特征。和平解放西藏是1951年,符合過渡時期的內容,答案為A;B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不符合題意,排除;1958年產生了“三面紅旗”即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不符合“過渡時期”,C錯誤;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最早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排除D。23、A【解析】

重要商品提示地名,說明不同地區(qū)有各自的生產優(yōu)勢,A正確;B中“密集”不符合史實,排除;題干列舉的都是紡織業(yè),不存在區(qū)域經濟分工,排除C;紡織品不等同于絲織品,排除D。24、B【解析】

由《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可以看出,此時俄國的內河航運依然靠風力和人力。從工業(yè)化的角度來看,19世紀中期的俄國工業(yè)發(fā)展依然落后,故B正確;農奴的悲慘生活、農奴制度的落后、內河航運的落后不符合“從工業(yè)化的角度來看”,故ACD錯誤。25、B【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大規(guī)??椆⑴c暴動,側面反映出當時蘇州工商業(yè)發(fā)達,市民階層隊伍壯大,因此B選項正確;僅依據材料信息不能得出A選項,排除;C選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選項不是材料側面體現(xiàn)的內容,排除。故選B。26、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自由婚姻取代夫權婚姻,體現(xiàn)了羅馬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體現(xiàn)出其男女平等觀念,這也表明羅馬法的發(fā)展使婦女地位得到改善,故B項正確;題干信息不能體現(xiàn)萬民法中是否具有天賦人權理念,排除A項;僅從題干中羅馬夫權婚姻變化不能說明羅馬法注重維護平民利益,排除C項;查士丁尼時期羅馬屬于成文法階段,且題干并未強調習慣法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B。27、C【解析】

據材料“玄宗開元年間27位宰相中有科舉出身者多達18人,高級官員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進士”可知,體現(xiàn)的是官僚集團的精英化趨勢,C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國家權力在地方的滲透,A錯誤;皇權專制體制迅速強化不是材料主旨,B錯誤;唐朝時期做官的途徑還有恩蔭做官,故D說法錯誤。28、A【解析】試題分析:B不對,古代“法治”與近代法治有本質區(qū)別,實質是維護君主專制即人治;C不對,變法符合時代潮流;D不對,變法最終成功。根據題干“商君定有法律,誰讓沒有憑證的旅客住宿,誰就要連坐”可知變法深入人心。選擇A正確。點睛:中外歷史上改革的共同啟示1.從改革的背景來看,雖然歷次改革所處的時代、國度和具體內容不同,但從實質上來看,均體現(xiàn)出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改革就是不斷地調整生產關系,使之及時地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2.從改革的進程來看,任何一場改革都會涉及社會經濟關系的重新組合和各階級利益的重新調整,因此改革必然會遭到舊勢力和舊觀念的抵制,這就決定了改革的復雜性。3.從改革的結果來看,改革有成有敗。而其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是改革是否順應歷史潮流和遵循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改革成敗與否主要不是看改革者的個人命運而是看改革的措施是否貫徹下去。29、C【解析】

從先秦、西漢到宋朝,儒家學者始終強調天道和人道的統(tǒng)一,選項C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儒家和其他學派的融合,排除A;選項B未體現(xiàn)出儒家對人道的強調,排除;題干中儒家在不同時期都強調應當天人并重,并未突出天人重心的變換,排除D。30、B【解析】

本題以歐洲“價格革命”的原因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史學界對歐洲“價格革命”出現(xiàn)的原因這一問題認識的不斷發(fā)展,從外部條件到內部條件,思考視角不斷拓展而趨于全面,B項正確;“只能有一種”表述太絕對,排除A項;“均不合理”也表述過于絕對了,排除C項;后期的研究并不一定比主流觀點可信,排除D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特點:實行虛君體制;實行責任內閣制;實行三權分立。(2)背景:《欽定憲法大綱》激起朝野的普遍不滿;武昌起義爆發(fā),各省紛紛獨立;立憲派和部分官員的推動;清政府意圖化解統(tǒng)治危機。積極影響:《十九條》初步確立了有關憲法的制定、修改、頒布和地位的制度,使憲法具有了形式上的根本法意義?!妒艞l》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相比《欽定憲法大綱》有關規(guī)定是一大進步?!窘馕觥?/p>

(1)據材料“皇帝之權,以憲法所規(guī)定者為限”“皇位繼承順序,于憲法規(guī)定之”可知,體現(xiàn)了憲法對皇權的制約,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實行虛君體制;據材料“總理大臣受國會彈劾時,非國會解散,即內閣辭職”“國際條約,非徑國會決議,不得締結”等信息可知,體現(xiàn)了實行責任內閣制和三權分立的特征。(2)背景,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8年8月27日,中國晚清政府頒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刪去了限制君權的有關條款,充分體現(xiàn)了“大權統(tǒng)于朝廷”的立法旨意,激起朝野的普遍不滿;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武漢三鎮(zhèn)獨立,各省紛紛響應,清政府統(tǒng)治面臨著空前的危機,清政府意圖化解統(tǒng)治危機而立憲派和部分官的推動下所做的努力。積極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是清政府為了挽救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