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2019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2019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2019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2019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哈爾濱市第六2018-2019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計48分)1.破譯甲骨文是中華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項目。正如學者朱彥民所說:“如果破解了一個甲骨文,就帶活了一大批甲骨文書,也就能讓我們更了解當時的歷史?!钡谱g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時代宗教信仰、社會習慣、鄉(xiāng)風民俗等知識,這恰恰是甲骨文隱藏起來的歷史。這充分說明甲骨文A.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B.反映了殷商時期的宗教信仰C.承載了商代及早期國家的信息D.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2.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國古代,血緣是政治權力與國家產生的根源,當至高無上的神權、政權產生后,又反過來剝離部分成員的血緣關系并減低其作用,促使社會階層的分化。這說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遠的歷史傳統B.血緣與政治秩序建構的對立統一C.血緣關系是等級分化制度的基礎D.家國一體政治架構的社會合理性3.學者楊寧一認為:“總體看來,周天子雖表面上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控制力有限,各諸侯國實際上都是有很大獨立性的政治實體?!边@表明西周政治A.神權與王權相結合B.尚未實現高度集權C.實現了家國一體D.以血緣關系為紐帶4.秦王嬴政讀韓非子的書,感嘆道:“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你認為嬴政發(fā)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A.韓非子認為今勝于昔,“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B.韓非子主張“法不阿貴”“以法為本”

C.韓非子主張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D.韓非子提出“富國以農”,認為耕可得以富,戰(zhàn)可得以貴5.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學者分別描述為:“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請按順序指出它們分別代表哪一流派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6.董仲舒曾經提出三條主張: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學,地方設庠、序,廣泛培養(yǎng)官吏人才;二是責令地方官每年推舉二人給朝廷;三是朝廷對這些人才進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這些主張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體系B.為察舉制的建立提供理論依據C.以“大一統”為根本指導思想D.強調對官僚隊伍進行全面管理7.隋代史官屬于皇帝侍臣,通過忠實履行其職權,記錄皇帝的“動作法度”,使當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顧忌,更使后代皇帝行為舉止有所殷鑒,從而實現其存在的政治意義。這表明隋代史官A.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權的作用B.因侍奉皇帝而影響記載史實的客觀性C.工作認真負責而成為后世史官的典范D.因參與政治管理而淡化歷史記錄職能8.隋唐以前,政府規(guī)定,“兄弟均分”和“子承父分”是標準的財產繼承原則,唐中期以后,在室女、出嫁女、歸宗女對戶絕財產已有一定的繼承權,且在無宗室繼承人的情況下,遺囑繼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繼承人的資格。這種變化反映了A.宗法血緣關系的根深蒂固B.商品經濟沖擊家庭倫理C.國家對財產私有權的保護D.均田制度已經難以為繼9.《朱子語類》云:“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虼嫖串?,則門下繳駁,……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填‘奉行’而已?!边@一分工體現了分權與制衡原則

B.完善中央監(jiān)察機制C.相互牽制影響行政效率

D.分割相權加強皇權10.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農業(yè)文明源遠流長,以下農具開始應用于農業(yè)生產的先后順序是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11.宋代張孝作有詩寫道:“象龍喚不應,竹龍起行雨,聯綿十車輻,伊軋百舟櫓,轉此人法輪、救汝早歲苦。橫江鎖巨石,濺瀑疊城鼓,神機日夜運,甘澤高下普。老農用不知,瞬息了千畝……”。詩中描述的生產工具休現了農業(yè)的基本模式

B.形成了完備的灌溉體系C.推動了水田農業(yè)的發(fā)展

D.改變了農村的產業(yè)結構12.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這樣評價一位哲學家:“他將佛家頓悟之說施用于中國儒學的思想體系內。”黃仁宇意在強調A.董仲舒以“君權神授”發(fā)展儒學B.李翱從“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學C.朱熹以“存天理,滅人欲”提升儒學D.王陽明以“致良知”強調內心修為發(fā)展儒學13.北宋建立以后,“令諸州自今歲受民租及管榷之課,除支度給用外,凡緡帛之類,悉數送往京師”。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轉運使、通判、主簿這樣一套地方朝政管理機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這說明宋代使軍事權集中于皇帝

B.削弱了地方的財政權C.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

D.加強對地方行政控制14.史學家趙儷生將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高度概括為三個拐彎,其中的“第三個拐彎,發(fā)生在公元8世紀之末,綿延至第9、第10世紀。它沖破自然經濟的錮閉,是貨幣交流逐漸增多,商業(yè)、手工業(yè)逐漸發(fā)達的一個轉折點”。這一觀點強調A.經濟政策的延續(xù)性B.經濟發(fā)展具有區(qū)域性C.經濟形態(tài)的突破性D.經濟發(fā)展的活躍性15.二程認為,宇宙是一個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兒女,人人都應該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對萬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動植物,該如何合理地利用它們,“皆所當理會”。這體現了理學A.將個人、社會及宇宙聯系起來B.形成了精密的體系C.用哲學論證三綱五常的合理性D.包含一定的自然觀16.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賓后開辟了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的商業(yè)航線,史稱“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形成了繁榮的“太平洋絲綢之路”。此后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銀至少有半數輸往中國。這對中國的影響是A.促使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B.進一步拉大與西班牙貿易逆差C.促進了明清農業(yè)與江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D.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17.右圖中四個數字分別代表中國古代幾個重要的都城,其中④處所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是A.嬴政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B.宋太祖杯酒釋兵權C.明太祖廢除丞相制D.雍正帝設立軍機處18.《清史稿》記述,清代內閣“沿明舊名,例稱政府”,但“內閣實權,遠不逮明”,“內閣宰輔,名存而已”??滴醯蹠r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A.宰相制度的重建B.六部分掌行政權力C.南書房的制約D.軍機處的設置19.中國古代地方行政機構經歷了秦漢的郡、魏晉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變遷,極不穩(wěn)定,變化較大。這反映出A.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長期存在

B.地方行政監(jiān)察體制日益完善C.地方行政機構權力不斷擴大

D.中央與地方的分權趨于合理20.秦漢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員明顯具有皇帝家仆性質;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規(guī)化、權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揮六部,把家族式統治擴大到整個國家機器。這一過程主要體現了A.中央權力逐步加強

B.國家機構設置合理C.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D.中央官制日漸完善21.從9世紀開始,我國民間印書的風氣漸開,著名詩人白居易等人的詩集,都在揚州、越州刊印。據此,下列相關說法合理的是A.文化興盛推動科舉發(fā)展

B.當時刊印技術應是雕版印刷C.民間印刷技術比官方先進

D.揚州、越州是當時文化中心22.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圖》(右圖)中題道:身世渾如泊海舟,關門累月不梳頭。東籬蝴蝶閑來往,看寫黃花過一夜。刻畫了菊花不肯從俗、傲霜絕俗,表現自己現實生活的悲慘與凄涼。據此可知,該畫作A.注重現實描寫B(tài).講究借物抒情C.追求得意忘形D.體現神形兼?zhèn)?3.16、17世紀西方自然科學興起的時候,中國人的哲學觀、自然觀還停留在簡單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的階段。由此可見造成中國科技落后的因素是A.重人倫、輕自然的文化傳統

B.科舉制度發(fā)展到八股取士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強化

D.政府推行的文化專制政策24.“公安三袁”和“臨川四夢”是明代文學流變中的突出現象。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認為“出自性靈者為真詩”,應當“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則在其四大戲劇中質疑政治權力的意義,同情婦女的社會處境。這反映了明代文學A.出現了對傳統倫理思想的反思B.追求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C.開始宣傳民主自由的啟蒙思想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礎動搖二、非選擇題(25題25分,26題12分,27題15分)25.古代絲綢之路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之一。新世紀以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逐漸引起世界各國的極大關注。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其實是張騫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張騫通西域本身是出于軍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貿易。張騫出使西域擴大了中國絲綢在中亞的影響,引起了更遠地方人們的興趣。羅馬帝國實力強大,對絲綢有強勁需求,羅馬帝國貴族都以穿上絲綢為貴,隨后絲綢價格甚至高過黃金,而漢朝是絲綢惟一來源?!幾愿饎π邸稓v史上中國沒有動力進行絲綢貿易》材料二“近代絲綢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劇,也是否極泰來,走向振興的前奏。從空間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擴大了;從內容看,“西學東漸”是主線,但中國也在開放中艱難發(fā)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義和新疆叛亂后,“絲綢之路”還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fā)展。我們從晚清民初大量的時人旅行記中也可以看到這種情況,駝隊馬幫活動頻繁,都帶有大量的絲綢。海上絲綢之路所達的更是商埠大開,口岸林立?!扔袟l約開埠,后有自開商埠?!獡踅 丁敖z綢之路”: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歷史跨越的重要節(jié)點》材料三“一帶一路”傳承中國歷史文化精髓,秉持“講信修睦、弘義融利、協和萬邦”的理念,致力于再筑東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輝映的盛世?!耙粠б宦贰背h旨在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優(yōu)勢互補,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qū)共同應對全球發(fā)展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推動相關各方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開展廣泛、深入、持久的交流與合作,建設利益共享的全球價值鏈,構建更強勁、更有效、更具親和力的區(qū)域一體化合作大格局,實現人類和平發(fā)展與共同繁榮?!獡栆詫帯⒘忠惴?、鄭永年等《讀懂一帶一路》(1)根據材料一,指出漢代絲綢之路形成的歷史條件,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代絲綢之路的主要特點。(10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絲綢之路”貿易的新特點,并說明“近代絲綢之路”貿易發(fā)展的意義。(12分)(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如何更好地踐行“一帶一路”倡議。(3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注釋:①、②:為店鋪幌子,各書:“孫羊店”、“正店”;③:燈籠上圖為《清明上河圖》(局部)中的情景,結合中國古代史的所學知識,從圖中提取一個細節(jié),指出它所反映的宋代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圖片細節(jié)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27.【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漢武帝元朔五年創(chuàng)建太學。太學的創(chuàng)建,采用了公孫弘制訂的具體方案。公孫弘擬議,第一,建立博士弟子員制度、確定博士為朝廷教授弟子以完善政教的責任;第二,規(guī)定博士官置弟子50人;第三,博士弟子得以免除徭役和賦稅;第四,博士弟子的選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選補,二是由地方官選補;第五,太學管理,一年要進行一次考試;第六,考試成績中上等的太學生可以任官,成績劣次,無法深造以及不能勤奮學習者,令其退學。太學生的數量,漢昭帝時增加到100人,漢宣帝時增加到200人,漢元帝時增加到1000人,漢成帝末年,增加到3000人,王莽時代進一步擴建太學,一次就曾經興造校舍“萬區(qū)”?!幾詮堌M之主編《中國通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1)據材料概括漢武帝所設太學的主要特點。(9分)(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漢武帝所設太學的影響。(6分)

高三歷史答案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CBBCACACDBCD題號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DDCCCACBBAA25題(25分)(1)條件:①西漢建立,張騫通西域,交通條件較好;②中國絲織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