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山藥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綠色食品山藥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綠色食品山藥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綠色食品山藥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綠色食品山藥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點擊此處添加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

DB36

江西省地方標準

DB36/TXXXX—2018

綠色食品山藥生產技術規(guī)程

Greenfoodtechnicalregulationforcultivatingyam

點擊此處添加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的標識

文稿版次選擇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江西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36TXXX-2018

目??錄

前??言.............................................................................................................................................................Ⅱ

1.范圍...............................................................................................................................錯誤!未定義書簽。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錯誤!未定義書簽。

3.術語和定義...................................................................................................................錯誤!未定義書簽。

4.產地環(huán)境.......................................................................................................................錯誤!未定義書簽。

5.生產關鍵技術...............................................................................................................錯誤!未定義書簽。

6.病蟲害綜合防控.............................................................................................................................................3

7.采收、運輸、貯藏及副產物處理要求.........................................................................................................4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山藥炭疽病、褐斑病、線蟲病病菌基本信息.................錯誤!未定義書簽。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山藥炭疽病、褐斑病、線蟲病病菌田間發(fā)病規(guī)律........錯誤!未定義書簽。

I

DB/36TXXX-2018

II

DB/36TXXX-2018

綠色食品山藥生產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綠色食品山藥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huán)境、整地做畦、品種選擇、種薯處

理、栽培方法、田間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控、采收和貯運等。

本標準適用于江西省綠色食品山藥的生產。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

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技術條件

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NY/T658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

NY/T1055綠色食品產品檢驗規(guī)則

NY/T1056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

NY/T1049-2015綠色食品薯芋類蔬菜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山藥(DioscoreabatatasDecne.)

薯蕷科薯蕷屬,一年生收獲地下塊莖植物,是薯蕷、參薯、褐苞薯蕷等的統(tǒng)稱。俗名

薯蕷、參薯、大薯、淮山、腳板薯等。

3.2山藥段子

山藥塊莖中上部分切成段或塊用作繁殖材料,稱“山藥段子”或“山藥塊”。

3.3零余子

山藥植株的葉腋間產生的腎形或卵圓形氣生塊莖,稱“零余子”。

1

DB/36TXXX-2018

4產地環(huán)境

綠色山藥產地環(huán)境應符合NY/T391的規(guī)定。產地土壤要求耕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

方便,近3~4年未種植薯蕷科作物。

5生產關鍵技術

5.1栽培方法

常用的栽培方法有:開溝栽培、打洞栽培、淺生槽栽培等。依據不同種生長特性因地

制宜,選擇適宜的栽培方式;薯蕷種可打洞栽培和淺生槽栽培,參薯種和褐苞薯蕷種開溝

栽培。設計畦向時要考慮種植地的通透性,南北走向,避免株行間蔭蔽高濕。

5.2整地做畦

根據不同種植方式整地做畦施足基肥。打洞栽培時,栽植地塊需要進行深耕,整地前

每畝施入3000~4000kg的腐熟糞肥;淺生槽栽培時,土壤深翻前每畝施入1000~1500kg的

腐熟農家肥;開溝栽培時,將土層深翻30~35cm,翻地后在種植行處施入腐熟農家有機肥

每畝1000~1500kg,結合開溝起高壟將農家肥覆蓋。

5.3品種選擇

要選擇綜合經濟性狀優(yōu)良、抗病蟲性及抗逆性強、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山藥栽子和

段子的質量標準為:直順,光滑,健壯無病、無損傷;種用零余子的質量標準為:具本品

種典型性狀,個大有光澤,無損傷、無病蟲害。

5.4播種時期

山藥播種可在大棚或搭小拱棚集中育苗,也可直接露地栽培。棚內10cm深土壤溫度

穩(wěn)定在10℃時即可播種,露地栽培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種。

5.5育苗處理

建立無病大棚,繁育無病健康的種苗。播前將用作種苗的山藥塊莖切段,質量約100g。

棚內集中育苗時將切好的山藥段子種皮朝下,挨個緊湊排放,待畦放滿后,朝上的山藥段

子切口用生石灰或草木灰(拌嘧菌酯或多菌靈等廣譜性殺菌劑)撒施均勻。露地栽培時切

口用生石灰或草木灰涂抹并進行適當晾曬。種用零余子的繁殖比例為1:7左右。

5.6合理密植

開溝栽培、打洞栽培時,壟上雙行,壟寬1.8m,壟高35~40cm,株距25~28cm,密度約

為2800株/667m2;淺生槽栽培時,單壟寬1.4m,壟高15~20cm,株距18~20cm,密度約為2500

株/畝;視地力、水源情況適當調整種植密度及畝基本苗數。用零余子作繁殖材料,可按行

2

DB/36TXXX-2018

距50cm,株距8~10cm條播,1m畦寬播兩行;如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可提早播種,等種薯

出苗后可破膜引苗。

5.7田間管理

5.7.1搭架引蔓

出苗長至40cm時應及時搭高“×”號或高“人”號引蔓上架,一般架高2.0m以上。

每株選留1條強壯主蔓,主莖基部側枝需要及時摘除。

5.7.2施肥

肥料使用等按NY/T394-2013準則執(zhí)行。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穩(wěn)氮增磷補鉀添微,

平衡施用。追肥時嚴格控制施氮和施肥總量,在塊莖盛長初期,每畝施入復合肥25~30

kg。山藥生長后期,可用0.3%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追肥。禁止使用硝態(tài)氮肥。

5.7.3合理灌溉

山藥為耐旱作物,定植后苗期基本不澆水,在莖葉旺盛生長后期保持土壤見干不見濕。

但塊莖膨大期是山藥一生中需水最多且是重要的時期。為保證山藥豐產和優(yōu)良外觀品質,

在干旱期要及時澆灌水以確保土壤濕潤;持續(xù)大雨或灌水過后應及時排除積水。

6病蟲害綜合防治

山藥病害綜合防治是山藥綠色生產全程質量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實行以預防為主、綜合

防治的方針。應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tài)平衡為基礎,利用害蟲趨光、趨色、趨化的

生理特性,運用物理防治,合理采取農藝措施,結合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農藥進行綜合防

治。必要時限量使用NY/T393準則中規(guī)定的化學農藥。

6.1山藥病害發(fā)生特征及為害情況

目前山藥上主要的病害有山藥炭疽病、褐斑病、線蟲病等。

6.1.1山藥炭疽病、褐斑病、線蟲病病原菌基本信息

參見附錄A。

6.1.2山藥炭疽病、褐斑病、線蟲病病菌田間發(fā)病規(guī)律

參見附錄B。

6.1.3田間癥狀識別

在山藥生長期進行田間調查,發(fā)現有感(染)病根莖葉時,與山藥各病害的典型癥狀

進行比較(見附錄B),符合典型癥狀的可直接進行癥狀鑒定。

6.2綜合防控

3

DB/36TXXX-2018

6.2.1農業(yè)防治

炭疽病和褐斑?。?/p>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因地制宜合理品種布局,有條件地區(qū)實行水旱輪作,

選用無病蟲種薯。以防為主,對肥、水等栽培條件嚴格管理和控制,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

發(fā)現重病株及時清除,遠離深埋。

線蟲?。?/p>

1、土壤高溫消毒。有條件的地塊,在光照最充分氣溫較高的7至8月份,深翻土壤25―

30厘米,并灌水,然后覆蓋塑料薄膜,使土壤的溫度達到55攝氏度以上,進行高溫殺蟲。

這樣還可以加快土壤有機質的分解,使土壤的肥力不斷提高。視殺蟲效果可重復一次。高

溫消毒后,應配合施用微生物有機肥,增強土壤活力。

2、冬季殺蟲。在土壤上凍之前,及時進行種植溝中的翻土,一個冬天可以殺死部分線

蟲和蟲卵。

6.2.2物理防治

在發(fā)現田間有斷苗后,在清晨撥開斷苗的表土,人工捕殺地老虎幼蟲。春季耕地時人

工撿拾蠐螬加以消滅。

設置殺蟲燈誘殺,每1~2hm2地塊安裝一盞太陽能殺蟲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地老

虎、金龜子、螻蛄等害蟲成蟲。

保護利用田間的絨繭蜂、赤眼蜂、草蛉、食蟲瓢蟲、蜘蛛、蛙類等害蟲天敵。

6.2.3主要病害的化學防治

農藥的使用按NY/T393中允許限量使用的化學農藥,且必須嚴格遵守其施藥濃度、施

藥方法、安全間隔期、用藥次數。防治時要充分考慮各種防治措施對病原菌的影響,交替

使用和合理混用殺蟲、殺菌劑,防止或延緩病原菌產生抗藥性,避免同種農藥在山藥植株

體內的富集。應參照附錄A、B準確診斷病害,在明確其抗藥性的基礎上,配方選藥,避免

亂用藥、用錯藥。

生長期噴藥重在預防,防治山藥炭疽病、褐斑病關鍵是要抓“早”,第1次用藥一定要在

山藥上架后、發(fā)病前施藥。持續(xù)干旱可間隔15天左右,遇雨或連續(xù)3天以上大霧可縮短至5~

7天,全季一般需噴藥3~5次。

炭疽?。嚎捎?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8%苯甲·嘧菌酯懸浮劑、50%咪鮮胺乳油、65%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噴霧。

褐斑?。嚎蛇x用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77%氫氧化銅微粒粉劑、47%加收米+堿性氯化

銅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線蟲病:用阿維菌素乳油防治根結線蟲病;或播種后覆土前將淡紫擬青霉顆粒劑均勻

撒于播種溝內,每畝用5億活芽孢/克淡紫擬青霉顆粒劑1.5公斤。

4

DB/36TXXX-2018

7采收、運輸、貯藏及副產物處理要求

7.1采收

參薯7月下旬開始陸續(xù)采收,但在霜降前后要全部收獲進庫;薯蕷和褐苞薯蕷10月初

開始陸續(xù)采收;零余子應在塊莖采挖前1個月進行采收。即采即運,采挖塊莖時注意避免

損傷薯皮或切斷塊莖,保證塊莖的完整性。采收下來的山藥必須盛裝在清潔的容器中,對

不同生產區(qū)的產品應予以分裝并用標簽區(qū)別標記。產品感觀、安全指標等應符合NY/T1049

-2015的規(guī)定。

7.2包裝

山藥應按綠色食品規(guī)格等級分別包裝,單位重量一致,大小規(guī)格一致,山藥包裝上有

綠色產品標識,包裝應符合NY/T658的規(guī)定。

7.3運輸和貯藏

運輸、貯藏應按NY/T1056的準則執(zhí)行。運輸使用專用運輸工具,裝車前按規(guī)程進行清

洗,保證運輸過程中不污染山藥產品。貯存時應按種薯和鮮食分別貯存,種薯于霜降前后

入窖或貯存于溫度為2~5℃的干燥室內;鮮食山藥存放于陰涼、干燥的庫內,保持氣流均

勻流通。

7.4副產物處理

山藥收獲后地上部莖葉要帶離田間,合理利用。尤其是感病的植株,一定要遠離山藥田

間,妥善處理,嚴禁亂堆亂放、丟棄和污染環(huán)境;也不能堆入其它田塊以防感染病菌。

5

DB/36TXXX-2018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山藥炭疽病、褐斑病、線蟲病病菌基本信息

病害名稱分類地位形態(tài)特性田間癥狀特征

菌落形態(tài)正面灰白色,背面桔黃1、發(fā)病部位:葉片從葉尖或葉緣開

色,正背面均有同心輪紋,菌絲灰白色、始,藤莖染病始于莖基部。

絨毛狀。培養(yǎng)5天后可見桔紅色、粘質2、病斑形狀:葉初為暗綠色水漬狀

山藥炭疽病屬半知菌亞的分生孢子團。小斑點,繼擴大為深褐色圓形大

(Colletotrichum門真菌,薯蕷圓分生孢子盤為圓盤形、褐色、無剛斑,病斑中間為灰褐至灰白色,

gloeosporioides)盤孢屬,病原為毛,直徑70~250μm。分生孢子梗單胞、有輪紋。莖部初為黑色小點,產

膠孢炭疽菌。無色、棍棒形,兩端鈍圓或稍尖,大小生梭形或不定形褐色病斑,病斑

為7.5~17.5μm×2.5~5.0μm。逐漸向上發(fā)展。

分生孢子單胞,內有顆粒物和1~23、落葉:枯死落葉。

個油球,無色、圓桶形或棍棒形大小,4、菌膿:潮濕時病部散生桔黃色、

10~20μm×2.5~5.0μm。輪紋狀粘質小點。

病菌分生孢子盤葉兩面生,聚生或1、發(fā)病部位:從葉片邊緣開始。

散生,初埋生,黑褐色,后突出表皮而2、病斑形狀:初為不明顯的黃白色

山藥褐斑病屬半知菌亞上部呈白色至黃白色;小斑點,擴展后因受葉脈限制發(fā)

(Cylindrosporium門真菌,病原為分生孢子梗長圓柱形,不分枝,直展成多角形至不規(guī)則形。病斑后

dioscoreaeMiyabe薯蕷盤孢菌。或微彎,單胞無色,分生孢子針狀,兩期邊緣變褐微凸,中間淺褐色散

etlto)端較圓或一端較尖,直或稍彎,無色,生黑色小點,嚴重時病斑融合。

具1~3個隔膜。3、落葉:枯死不落葉。

4、菌膿:潮濕時長出許多白色粉末

狀小點,即分生孢子堆。

根結線蟲根結線蟲:雌蟲成熟后交配或孤雌1、發(fā)病部位:地下塊莖。

病原主要為爪生殖繁衍,雌蟲產卵在囊中,卵數高達2、病斑形狀:根結線蟲病呈瘤狀蟲

山藥線蟲病哇根結線蟲和400粒。癭(俗稱水痘),病部黃褐色。

(Dendrobiosis)南方根結線蟲;根腐線蟲:1齡幼蟲及第一次蛻皮有根結、小米粒大小。根腐線蟲

根腐線蟲均在卵內進行,孵化2齡幼蟲再侵入寄病初為淺黃色小點,繼為褐色病

主要為咖啡短主組織內發(fā)育成成蟲。斑,呈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稍凹

體線蟲和穿刺陷,內部呈褐色海綿狀,深度一

短體線蟲。般不超過3毫米。

3、地上部表現:葉色變淡、生長勢

弱。

6

DB/36TXXX-2018

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

山藥炭疽病、褐斑病、線蟲病病菌田間發(fā)病規(guī)律

病害名稱侵染循環(huán)、侵入方式及傳播途徑發(fā)病規(guī)律

1、初侵染源:1、溫度一般在氣溫25~30℃之

病葉、莖及腋芽。間,相對濕度80%時最易發(fā)病且發(fā)病

2、再侵染源:重。

山藥炭疽病初侵染后,分生孢子成熟后遇適宜溫濕2、偏施氮肥或種植郁蔽、通風透

(Colletotrichum條件時,再萌發(fā)再侵染。光不良會加重該病的發(fā)生。

gloeosporioides)3、傳播途徑:3、9月中旬后病情基本停止發(fā)展。

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媒介傳播。

4、侵入方式:

孢子萌發(fā)形成附著胞直接或經氣孔侵

入。

1、初侵染源:1、影響發(fā)病的氣候條件是溫度和

病株和病殘體濕度,適宜發(fā)病溫度為20~2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