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明達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湖南省長沙市明達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湖南省長沙市明達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湖南省長沙市明達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湖南省長沙市明達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新高考歷史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他是十八世紀自由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倡導者,被譽為“思想之王”,在當時眾多的思想家中,他是公認的領袖和導師。他著有重要的歷史著作,他說:“我寫歷史更多地是寫一個偉大的時代,而不是一個偉大的國王?!边@位思想家主張A.法律不能違背人的理性 B.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C.人類平等,發(fā)展人的個性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據1918年1月3日《真理報》報道,在蘇俄全國境內,農民都在“自發(fā)地進行易貨貿易”,“維亞特卡?。óa糧?。┖脱帕_斯拉夫爾?。Z食消費?。┲g甚至還簽訂了易貨貿易合同”,維亞特卡省用20萬普特黑麥來交換雅羅斯拉夫爾省的布匹和煙草。這說明當時蘇俄A.新經濟政策得到了普遍擁護B.余糧收集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C.政府提倡計劃與市場相結合D.政府政策受到了不同程度地抵制3.1917年7月,俄國臨時政府下令向德軍發(fā)起進攻,結果俄軍損失慘重。同年9月,俄軍最高總司令科爾尼洛夫發(fā)動反政府叛亂,派兵進逼彼得格勒。在布爾什維克黨的組織下,幾萬名工人武裝起來保衛(wèi)首都并最終瓦解了叛亂軍隊。這些歷史事件產生的共同結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蘇維埃政府B.使臨時政府統(tǒng)治日益陷入孤立C.結束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D.革命由和平奪權轉向暴力奪權4.鴉片戰(zhàn)爭后,以魏源為代表的敏銳的思想家們一面批判為“天朝”依舊作論證的宋學和對國計民生無用的漢學,一面揭起了新學風的旗幟,他們用新奇的目光審視外域世界,寫成了一部部介紹外域史地、風土人情的著作,如蕭令裕的《記英吉利》、林則徐的《四洲志》等。這種現(xiàn)象()A.反映國人學習西方的迫切要求 B.直接引發(fā)了中國近代化運動C.沖擊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觀念 D.揭露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5.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時說,過去的時間我們曾經是敵人,今天我們有巨大的分歧。使我們走到一起的,是我們有超過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所說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指A.結束朝鮮半島的分裂 B.中美兩國發(fā)展的需要C.對付來自蘇聯(lián)的威脅 D.改善國際環(huán)境的需要6.梁啟超說:“我國蚩蚩四億之眾,數千年受制于民賊政體之下,如盲魚生長黑壑,不知天地間有□□二字。”省略的兩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權 C.西學 D.科學7.據《管子》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宮,不仕與耕者近門,工賈近市”;考古資料也顯示,洛陽東周故城內還有大量農業(yè)用地。這說明當時A.城市嚴格依據職業(yè)規(guī)劃布局 B.農業(yè)仍是城市重要經濟部門C.出現(xiàn)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雛形 D.城市職能以工商業(yè)經濟為主8.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有人評價說“殺了一個王,逐了一個王,請了一個王”。下列有關這種說法對應正確的是A.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 B.查理一世、威廉三世、詹姆士二世C.詹姆士二世、查理一世、威廉三世 D.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喬治一世9.近代史學術界對李鴻章的評價可謂爭議頗多,研究資料也是種類繁多。下列材料中有助于接近歷史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是A.長篇歷史小說《李鴻章》 B.《評李鴻章的反動言論》C.關于李鴻章的史學論著 D.李鴻章的奏折和書信影印件10.有學者說“在樹立法國的國際威望方面,《人權宣言》所起的作用勝過了法國軍隊所打的一切勝仗?!痹撚^點強調《人權宣言》A.克服了英國《權利法案》的局限性B.超越了美國《獨立宣言》C.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D.極大地推動了民主思想的傳播11.演講是時代的見證。下表的演講內容反映出當時的主流思潮是A.理性主義 B.浪漫主義 C.自由主義 D.社會主義12.12世紀的歐洲史學家對歷史的敘述和闡釋,開始聚焦于一個家族、民族或王國自身的發(fā)展歷程,而不再從宗教的視角強行用教義建構歷史。這從本質上說明了A.神權統(tǒng)治的瓦解 B.史料來源的多樣性 C.宮廷文化的盛行 D.歷史觀趨于世俗化13.甲午戰(zhàn)后,列強在中國獲得了大量礦產資源開采權,而日本在這場瓜分中國市場的爭奪中幾乎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直到1899年方才開始有機會染指中國內陸的礦產資源。這是因為A.列強眼紅日本的巨額戰(zhàn)爭收益B.日本開礦技術沒有優(yōu)勢C.甲午戰(zhàn)爭激起中國的民族憤恨D.中國內陸礦產十分有限14.20世紀70年代,英國制造業(yè)的勞動生產率年增長速度只有1,6%,在西方七個工業(yè)大國中排行最末。但從1980年到1988年,英國制造業(yè)的勞動生產率年增長速度猛增至5.2%,而同期美國為4%,加拿大為3.6%,意大利為3.5%,日本為3.1%,法國為3.1%,德國僅為2.2%。導致這一變化的重要原因是A.歐洲經濟一體化向縱深發(fā)展B.國有企業(yè)私有化改革的推進C.撒切爾政府加強對經濟干預D.福利國家制度逐步建立完善15.在歷史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歷史現(xiàn)象”與“歷史結論”的區(qū)別問題?!皻v史結論”是在對歷史現(xiàn)象的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基礎上形成的結論。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A.在1932年的美國總統(tǒng)選舉中,胡佛在四面楚歌聲中下臺B.羅斯福新政國家干預經濟新模式對資本主義產生深遠影響C.孫中山提倡的三民主義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D.為實現(xiàn)工業(yè)化,中國人民以飽滿熱情投身于國家建設當中16.在19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只發(fā)生在單個國家,到了19世紀后半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時有發(fā)生,這主要是因為:A.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矛盾的發(fā)展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C.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確立 D.列強之間國際貿易沖突加劇17.1908年,上海《圖畫日報》上刊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鄉(xiāng)下私塾先生前往上海城里的新式學堂任教,把電燈當作鬼火,嚇得徹夜未眠;講解新教材的課文時牽強附會地把孟德斯鳩當作曹操(字孟德)。從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為西化的大都市 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傳入中國C.啟蒙思想在中國得到傳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國的私塾教育18.假如讓你寫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國際局勢的專稿,下列屬于這個時期的“關鍵詞”是A.雅爾塔會議 B.杜魯門主義 C.歐洲共同體 D.古巴導彈危機19.宋代書院非常重視歷史教育。朱熹認為學生應該“多讀經史,博通古今”才能有可能有為于時,有補千世;陸九淵則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漢書·食貨志》《周官·考工記》。據此可知,二人在教學理念方面的相同之處是A.經世致用 B.修身明理 C.鑒戒資政 D.知行合一20.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tǒng)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在當時最有可能A.受到資本家真誠歡迎 B.得到工人的普遍認可C.獲得國會的大多支持 D.遭到少數農民的反對21.1978年以來的中國歷史,有的學者以1992年為界將其劃分為兩個階段(甲),有的學者以2001年為界將其劃分為兩個階段(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都是從經濟改革的角度進行劃分B.都是從對外開放的角度進行劃分C.甲以開始變革所有制形式為標志D.乙意指中國與世界市場全面接軌22.下圖為新中國成立后,熱河省建平縣、山東省沂南縣人民政府發(fā)給農民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圖片。這些土地房產所有證的獲得,是通過()A.土地改革 B.加入農業(yè)互助組C.加入人民公社 D.家庭聯(lián)產承包土地23.鴉片戰(zhàn)爭后《海國圖志》和《瀛環(huán)志略》的內容是介紹:()A.西方各國政治制度 B.西方歷史地理知識C.西方兵器制造知識 D.西方先進科學技術24.《魏書?食貨志》載:“初,百姓咸以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計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內安之?!辈牧现械摹笆隆笔侵副蔽赫瓵.遷都洛陽 B.整頓吏治 C.推行均田制 D.革除舊俗25.《論語》記載,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又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這反映出詩A.匯集了孔子的思想精華 B.體現(xiàn)了貴族階層的旨趣C.蘊含了全面的教育思想 D.承載了社會教化的功能26.明代內閣大學士通過“票擬”“面對”“密揭”等形式參與中樞決策,因而閣權在國家權力體制運作機制中體現(xiàn)了一定的決策權,當這種決策權取得皇權的支持后,就可以影響甚至左右政局的發(fā)展。這說明明代內閣A.完善了中樞機構 B.掌握著行政大權C.削弱了皇帝集權 D.服務于君主專制27.1980年,步鑫生接任瀕臨破產的浙江海鹽襯衫總廠廠長,采取“聯(lián)產計酬制”的做法,按照完成定額好壞對工人進行考核,實行實超實獎,實欠實賠,超產得獎不封頂,欠產扣賠不保底,使企業(yè)面貌煥然一新。他這一做法A.為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提供了借鑒B.引入市場化管理沖擊了企業(yè)僵化的局面C.貫徹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精神D.旨在建立產權清晰、權責分明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28.大數據分析為歷史認識提供了新的方法。圖為1700年以來中國、美國、西歐、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線圖。其中與西歐相符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9.15世紀時梵蒂岡一個圖書管理員說:“過去稀有而索價上百金幣的書籍,現(xiàn)在只要二十金幣,不論古今,罕有人類發(fā)明之重要堪與媲美。”這里說的“發(fā)明”是指A.造紙技術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裝訂書籍30.1599年,荷蘭國會在公告中明確地把羅馬法比作各國的共同法。1609年,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也曾在一次演講中宣稱:“我們非常尊重(羅馬)民法典,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般的學識,而且對與外國的條約事項也是必不可少的,它用萬民法的方式同外國進行交往?!边@說明羅馬法A.奠定了近代西方各國法律的基礎B.確立了歐洲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C.為解決外交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D.成為了歐洲各國通用的法律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54年2月蘇美、英、法提議召開國際會議解決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3月開始的奠邊府戰(zhàn)役在中國幫助下最終取得勝利,但戰(zhàn)爭隨時有復雜化國際化的危險,美國提出了“聯(lián)合行動”的倡議,著手籌建東南亞條約組織。在美國看來,“如果能這樣做,我們就將以強大而團結的姿態(tài)進入會場,從而有望令共產黨人在會上作出讓步”。周恩來在赴日內瓦會議前向印度駐華大使指出:“擺在亞洲國家和人民面前的問題,是它們如何能夠自救”,而自救的辦法便是“要團結友好,反對侵略,不參加軍事侵略性的集團”,這樣,“美國的陰謀就不能得逞”。中國代表團的任務是要在會上“加強外交和國際活動,以破壞美國的封鎖禁運、擴軍備戰(zhàn)的政策,以促進回際緊張局勢的緩和”,并要盡一切努力達成某些協(xié)議,“以利于打開經過大國協(xié)商解決國際爭端的道路”?!幾岳畹せ邸度諆韧邥h上中國解決印支問題再探討》(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日內瓦會議召開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的外交策略并分析外交活動的意義。32.戰(zhàn)國時期,選賢任能是思想家們關注的焦點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慢賢者亡,古今一也。(荀子)立君而尊賢,是賢與君爭,其亂甚于無君。(慎子)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徳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墨子)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兩人對“賢”的不同態(tài)度,并說明他們目的上的相同之處。(2)結合商鞅變法,說明材料二反映的選賢任能主張有何意義。33.比較法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文獻史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編篡概況案例:雍正二年(1724年)八月十七日清《起居注》由起居注官記錄當朝皇帝每日除私生活以外的言行,交總辦記錄官逐條查核,按月裝訂成冊歸檔,一經定稿,不再更改。“坦懷接物,無猜無疑,飲食起居,不加防范,生死利害,聽之于命?!鼻濉秾嶄洝沸禄实蹫橄瘸实劬幋邸皩嶄洝?。由親信大臣或大學士領銜主持編寫。修撰時參閱《起居注》等各種文檔,新皇帝親自考察,如有不滿發(fā)回重寫。“坦懷接物,無猜無疑,飲食起居,不加防范,此生利害,聽之于命?!敝赋觥镀鹁幼ⅰ泛汀秾嶄洝穼Π咐涗浀牟煌?,比較兩種文獻的史料價值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由材料“思想之王”和“公認的領袖和導師”,符合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定位,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伏爾泰的觀點,故選D;A是孟德斯鳩的觀點,排除;B是黑格爾的觀點,排除;C是盧梭的觀點,排除。2、D【解析】

本題考查蘇俄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材料反映1918年蘇俄境內,存在農民和某些省份“自發(fā)進行易貨貿易"的現(xiàn)象,與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規(guī)定不符,故D項正確;新經濟政策是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的經濟政策.故A項錯誤;材料主旨反映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提倡的余糧收集制和取消自由貿易等原則受到人們不同程度的抵制,B項只提到余糧收集制未達到預期目的,比較片面,故錯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原則是取消自由貿易,而非提倡計劃與市場相結合,故C項錯誤。3、B【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進攻德軍失敗、科爾尼洛夫叛亂、布爾什維克領導人民瓦解叛亂這些信息都說明臨時政府已經無力應對局勢陷入危機之中。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工兵代表蘇維?!笔窃?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與材料時間不符;C選項錯誤,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結束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不是這些事件產生的共同結果;D選項錯誤,革命由和平奪權轉向暴力奪權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不是這些事件產生的共同結果。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4、C【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了解西方,通過著書立作介紹西方,開辟了“睜眼看世界”的新天地,這種開天辟地的思想正是近代開放意識的覺醒,對傳統(tǒng)思想觀念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開眼看世界”,不能反映國人學習西方的迫切要求;B選項中“直接”的表述錯誤,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與材料信息不符;D選項錯誤,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5、B【解析】

從題中關鍵信息“我們走到一起的,是我們有超過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結合所學知識是中美兩國發(fā)展的需要,故選B;朝鮮半島至今也沒有結束分裂,A錯誤;20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面臨著相同的困境,雙方都想謀求好的發(fā)展,與尼克松“共同利益”不符,C錯誤;尼克松訪華,改善中美關系,并不是改善國際環(huán)境,D錯誤。6、B【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民主改革相關知識的把握。根據題干材料“民賊政體”,可知省略的應是與君主專制相對立的政體,那便是民主,且這正是梁啟超作為資產階級維新派所倡導的,所以B符合題意。而A明顯不符合題意。西學不屬于政體,科學也與政體無關。綜上,本題選B.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維新變法·改革內容7、C【解析】

據材料可知,官員住在王宮附近,非官員和耕地的人住在城門附近,從事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住在市場附近,這與后來坊市制度類似,故C選項正確;A項“嚴格”說法片面,故A選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強調農業(yè)的主導性,故B選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體現(xiàn)城市職能,故D選項錯誤。8、A【解析】

依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可知,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實行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激化了社會矛盾,最后被送上斷頭臺;1685年詹姆士二世繼位,他推行反動政策,實行血腥報復,被議會和荷蘭執(zhí)政威廉發(fā)動光榮革命趕跑;光榮革命后,英國議會邀請威廉執(zhí)政英國,稱威廉三世。因此一一對應了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A正確;BC兩項對應順序不符合題意,排除;喬治一世擔任國王時,資產階級革命已經結束,D錯誤。故選A。9、D【解析】

第一手史料是當事人留下的日記或者手稿等,李鴻章的奏折和書信影印件屬于當事人留下東西,應該是第一手史料,D正確;A、B和C均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10、D【解析】

試題分析:《人權宣言》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綱領性文件。宣布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天賦不可剝奪的人權,肯定了言論、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闡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權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具有歷史性和世界性的意義。D正確??键c: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人權宣言》【詳解】11、C【解析】

試題分析:理性主義是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思想核心,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浪漫主抒發(fā)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與材料意思不符,故B項錯誤;據材料“自由貿易制度加速了社會革命。先生們,也只有在這種革命意義上我才贊成自由貿易”、“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隸們,同你們的國慶節(jié)有什么相干”和“難道女人不是人嗎?”可知屬于自由主義,故C項正確;美國兩則材料不屬于社會主義,故D項錯誤??键c: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工業(yè)革命·自由主義【詳解】12、D【解析】

歐洲12世紀正是市民階層、城市、大學興起時期,同時期等級君主制也即將興起,意味著世俗社會不斷發(fā)展,沖擊宗教觀念,而歷史的敘述和闡釋恰恰說明這種世俗化趨勢,即歷史觀趨于世俗化,D正確;12世紀的歐洲處于中世紀,神權統(tǒng)治并未瓦解,排除A;題干反映的是史學研究關注方向的轉變,與史料來源無關,排除B;家族、民族與宮廷文化無關,排除C。13、C【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以判斷出日本在甲午戰(zhàn)爭中后攫取大量的侵略權益,激起了民族憤怒,C項說法正確。A項說法不符合材料信息“直到1899年方才開始有機會染指中國內陸的礦產資源”,可以排除。B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可以排除。14、B【解析】

依據材料中“1980年到1988年”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79年,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執(zhí)政。她放棄凱恩斯主義,改行貨幣主義政策,推出一系列經濟改革政策,調整經濟運行機制。撒切爾政府實行的國有企業(yè)私有化改革,讓市場成為經濟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是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意大利、德國和法國都是歐共體國家,但同期它們經濟增速放緩,所以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不是造成此時英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C選項錯誤,撒切爾政府減少了對經濟的干預;D選項錯誤,二戰(zhàn)后英國的福利國家制度影響了經濟發(fā)展速度,撒切爾政府主導削減社會福利。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5、B【解析】

歷史結論是歷史觀點的一種體現(xiàn),由歷史解釋得出歷史結論。B項是對羅斯福新政開創(chuàng)的模式的影響作出的結論,故B正確;A和C都屬于歷史的現(xiàn)象,排除;D屬于歷史事件的原因分析,不屬于歷史結論,排除D。故選B。16、C【解析】

1929—1933年由美國爆發(fā)的經濟危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是緣于各國的經濟聯(lián)系日益密切,日益形成一個整體有關,故C項正確;A項是經濟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排除;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之后,排除B;列強之間國際貿易沖突加劇是經濟危機后帶來的影響,排除D。故C。17、A【解析】

從材料中可以看到上海有新式學堂、電燈、啟蒙思想等,反映出上海已成為西化的大都市,A正確;電燈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而啟蒙思想不是,排除B項;材料并不只涉及到啟蒙思想,還有西方的物質文明,排除C項;“取代”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18、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能力,A發(fā)生在1945年,B出現(xiàn)在1947年,CD兩項出現(xiàn)在1960年,所以只有B項符合題中設置的時間背景1947—1948年的要求。考點:美蘇“冷戰(zhàn)”點評:識記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層次中的最低端,歷史事件、時間、事件內容的考查是高考歷史試題中的常見題,主要涉及對教材中知識點的識記,在平時的學習中必須加強時間、事件、事件內容方面的記憶。19、A【解析】

“多讀經史,博通古今”“有為于時,有補千世”與“閱讀《漢書·食貨志》《周官·考工記》”都強調的是所學要與現(xiàn)實問題相結合,要經世致用,故A項符合題意;材料中二者都沒有談到修身明理這個方面,排除B項;材料強調經世致用,而非鑒戒資政,排除C項;D項是王陽明的主張,不符合朱熹,故排除D項。20、B【解析】

根據羅斯福新政的措施內容可知,新政以暫時犧牲資本家的一些利益保障工人利益,包括擴大就業(yè)和社會保障,對當時生活貧困的工人來講,必然受到歡迎,但引起了資本家的不滿,故選B,排除A;國會的代表主要是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者,排除C;新政在農業(yè)上的措施主要以保護農民的利益為主,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因此農民應該支持,排除D。21、D【解析】

依據材料“1992年為界將其劃分為兩個階段”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指的是1992年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材料“以2001年為界將其劃分為兩個階段”指的是中國與世界市場全面接軌。故答案為D項。A項乙階段不涉及經濟改革,排除;B項甲階段未涉及對外開放,排除;C項新中國一直主張實行公有制,排除。22、A【解析】試題解析:1950年至1952年,在中央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下,在新解放區(qū)進行了土地改革。通過改革,使農民獲得了土地,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B項是三大改造時期;C項是1958年;D項是新時期。故選A23、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海國圖志》和《瀛環(huán)志略》的內容是介紹西方歷史地理知識,故選B;ACD不符合題意,排除。24、C【解析】

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詳解】試題分析:本題關鍵在于釋讀材料,“《魏書?食貨志》”反映了北魏時期的經濟情況;“豪富”和“土地兼并者”不愿意這一措施實行;這一措施實行后,“計省昔十有余倍”國家賦稅收入增加了十幾倍。從經濟情況、打擊土地兼并、增加國家賦稅收入這三條標準,綜合判斷為北魏孝文帝改革時的經濟措施——推行均田制。故選C項。25、D【解析】

根據材料“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表達;“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的意思是學《詩經》,往近了說就是能孝順父母幫助父母,往遠了說就是侍奉君主報效國家。可見詩承載了社會教化的功能,故選D;說詩匯集了孔子的思想精華,材料沒有反映,A錯誤;材料不能斷定B正確,排除;C說法絕對,排除。26、D【解析】

據材料“因而閣權在國家權力體制運作機制中體現(xiàn)了一定的決策權,當這種決策權取得皇權的支持后,就可以影響甚至左右政局的發(fā)展”并結合所學可知,內閣是君主專制的產物,內閣的權力來源于皇帝,D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內閣參與中樞決策的形式,而不是完善了中樞機構,A錯誤;據所學可知,掌握行政大權的是皇帝,B違背史實;內閣是君主專制的產物,內閣的權力來源于皇帝,C與題意不符?!军c睛】內閣是皇權專制的產物,是皇帝的咨詢機構。27、B【解析】

改革開放初期,步鑫生解放思想,大膽在海鹽襯衫總廠進行企業(yè)改革,創(chuàng)品牌、闖路子,努力搞活經營,嚴格內部管理,打破“大鍋飯”“鐵飯碗”,激發(fā)了職工的積極性,B項符合題意;步鑫生采取“聯(lián)產計酬制”的做法,是借鑒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做法,A項不符合題意;《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是1984年通過的,故C項不符合題意;建立產權清晰、權責分明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是1992年以后國企改革的目標,D項不符合題意。28、A【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工業(yè)革命開始后,西歐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球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此后呈現(xiàn)下降趨勢,①符合西歐,故A項正確;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后,經濟迅速發(fā)展,20世紀初成為頭號經濟大國,②符合美國,故B項排除;1820年左右,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首位,鴉片戰(zhàn)爭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后呈現(xiàn)上升趨勢,③代表中國,故C項排除;印度與中國類似,但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低于中國,④代表印度,故D項排除。29、C【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材料“上百金幣的書籍,現(xiàn)在只要二十金幣”反映出書籍的價格下降,與價格下降有關的是造紙術和印刷術,而15世紀時活字印刷術傳入歐洲,對其造成的影響是最大的,故C項正確,排除B項;造紙術于8世紀時傳到歐洲,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項??键c: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科技成就·活字印刷術【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30、A【解析】

由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法被比作歐洲各國的共同法,不僅為歐洲各國提供了一般的法律原則與做法,也為各國處理外交事務提供了借鑒,表明羅馬法對西方各國影響深遠,奠定了近代西方各國法律的基礎,故答案為A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羅馬法確立了歐洲的行為規(guī)范,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外交糾紛,C項僅是對材料中“與外國的條約事項”的解讀,排除;D項說法過于絕對,且不符合史實,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背景:兩極格局下兩大陣營對峙,亞洲出現(xiàn)“熱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基本結束;越南取得奠邊府戰(zhàn)役勝利;美國插手東南亞。(2)策略:團結亞洲各國,分化美國陣營;堅持大國協(xié)商。意義:有利于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和平解決;打亂了美國從朝鮮、臺灣、印度支那三條戰(zhàn)線威脅新中國的戰(zhàn)略部署;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譽?!窘馕觥?/p>

(1)由材料“1954年2月”,,結合所學,當時兩極格局下兩大陣營對峙,亞洲出現(xiàn)“熱戰(zhàn)”;,結合所學,1953年,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簽字,朝鮮戰(zhàn)爭基本結束;由材料“奠邊府戰(zhàn)役在中國幫助下最終取得勝利”,可得出越南取得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