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理論與實踐“政治體也猶如人體那樣,自從它一誕生起就開始在死亡了,它本身之內就包含著使它自己滅亡的原因。〞
盧梭:?社會契約論?〔第112頁〕第一節(jié)俄國革命的歷史文化視角諸種文明的會聚與碰撞東正教傳統(tǒng)斯拉夫派與西方派民粹主義村社精神專制與改革一、諸種文明的會聚與碰撞“東歐——諸種文明的會聚地帶〞,而俄羅斯正占據了這一地區(qū)的主體局部:它的西北方是以諾曼—拉丁文化為主體的所謂“西方文化〞居主導地位的地區(qū);西南方是“東方化了的希臘文明〞——拜占庭文化的中心地帶,南方是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各草原、山地民族所構成的伊斯蘭文化邊緣地帶;而東方,那么受到以蒙古—韃靼為中介的亞洲文化的強大影響。相對于所有這些周邊文化而言,俄羅斯文化與歷史的形成具有明顯的“后興旺〞特點。這與東歐平原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是密切相關的。文明是最大的“我們〞,是與所有“他者〞之間的區(qū)別性標志。從靜態(tài)來看,俄羅斯千年以來所形成的獨特文明形態(tài),交雜著西方式的理性主義與東方式的內省傳統(tǒng)和神秘主義。從動態(tài)來看,這種接合部的文明始終以“慢一拍〞的節(jié)奏,追隨著近代西方文明向前推移。1912年的俄國幅員二、東正教傳統(tǒng)三、西方派與斯拉夫派四、民粹主義五、村社精神俄國農村是一個公社的世界〔在俄語中米爾——村社和世界是同一個詞〕,農民那么是米爾公社社員,米爾實行土地公有、定期重分,有勞動組合和共耕地,并且實行“征稅對社不對戶,貧戶所欠富戶補〞的連環(huán)保制度,具有村會選舉和村社審判等“小共同體〞的自治功能,甚至住宅都必須建在一起。米爾成員對村社的義務要超過對國家的義務。共同體給每個人安排了不容競爭也不可改變的位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束縛——保護〞功能的統(tǒng)一,由此形成了一種“俄國式的集體主義傳統(tǒng)〞,既對抗國家主義也壓制個人主義。村社傳統(tǒng)對俄國社會文化有極大的影響,使之形成了深層的歷史積淀:首先,村社的平均意識、輕商抑商傳統(tǒng)與“不與私有化共謀〞的民族理念,“寧可全部土地歸沙皇,只要不歸地主〞的村社觀念更直接產生了“好沙皇〞情懷。俄國人常以鄙視的態(tài)度看待經商者,認為那只不過是“貪婪的猶太人的營生〞,在民族認同中有普遍的仇富心理和反西方傳統(tǒng),他們認為,富人都是惡棍,財富是腐蝕人類靈魂的東西,從心底里向往一種貧窮和樸實無華的社會模式。在民族性格中,村社生活使俄國人重視鄰里關系的和諧,這使俄國人成了一個重感情的民族。因此俄國人性格外向,浪漫有余理性缺乏,處事行為中浪漫有余、理性缺乏、缺乏妥協精神和持久耐力,總是力求用快捷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容易導致群眾性歇斯底里運動。村社的集體觀念導致的抽象的人民崇拜、體驗苦難、底層意識和土地崇拜,對抽象人的“愛〞和具體人的“恨〞是并行不悖的,在精神共性中獨立個人是不和諧的原子,“愛〞大多數和“恨〞個人是可以自然轉換的,由此又導出了從宗法角度對西方民主自由的鄙視,民粹派的一句名言是:“自由的概念只與集體有關,個人對集體來說是沒有自由的,對個人說,自由就是對集體的服從,只有把個人溶于集體中才能獲得最大的自由。〞在東西兩大文明夾擊下造就的獨特的民族訴求和強國訴求,決定了它的“民族身份識別性〞較為突出,有強烈的彌賽亞〔救世性〕情結。總之,在村社里,平均與剝削、“民主〞與專制、權利與義務取得了美妙的協調,同時又表達了斯拉夫傳統(tǒng),因此在俄國根深蒂固。俄國農村是一個公社的世界。村社是實行土地公有、私人耕作、定期重分、強制聚居的小共同體。俄國農民同時具有領主、村社與國家三個主子。農奴制、農村公社、中央集權專制主義三位一體,加上以東正教為核心的意識形態(tài),構成前近代俄國的總框架?!惨弧潮说靡皇赖男坌谋说么蟮鄣母母锓_了俄羅斯通往西方的窗口。以此為起點,俄國走上了以趕超西方先進國家為主要特點,以追求軍事強國地位為直接目標的現代化之路?!捕?、專制王權與“開明專制〞俄國資本主義發(fā)生的最大特點,是資本主義因素奇特地與農奴制幾乎同步形成與開展。俄國專制王權試圖引進并實行歐洲的開明專制主義思想。六、專制與改革彼得大帝:1672-1725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三〕、變動與沖突的世紀18世紀末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開明專制改革和19世紀初亞歷山大一世的貴族自由主義改革說明,西方文化對俄國的滲透逐漸影響到意識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的解放農奴制改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俄國農民獲得了人身解放,成為享有權利的公民;贖買份地在實際上結束了封建生產關系;地主土地所有制雖然被保存下來,但其性質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已具有一般資產階級私有制的特征。資本主義經濟的開展和社會結構的重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運動的活潑,必然要求對滯后的政治結構進行相應調整。專制制度在邁出了從封建農奴制國家向資本主義國家演變的關鍵一步之后,不得不繼續(xù)按照資產階級的法制精神,在地方管理和自治、司法制度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陸續(xù)把資產階級國家因素引入俄國社會政治生活。1860—1870年代的改革因其不徹底性而引起革命派別的劇烈反對。沙皇政府對不同政見的壓制和排斥促使革命者采取極端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亞歷山大二世被刺后,沙皇政權的政治方針從“政府自由主義〞轉向反動,拒絕實行任何改革,俄國政治生活陷于停滯。到1890年代,俄國經濟中出現了“經濟高漲〞局面。這是自1861年改革以來俄國經濟發(fā)生質變、社會轉型加速所帶來的結果。與此同時,俄國社會的結構性矛盾更加鋒利,農奴制和等級關系的剩余與逐漸成長的階級關系并存;宗法制的農民經濟和地主土地所有制與資本主義市場關系并存;貴族在國家機關中的支配作用及地主所有者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機構的數量優(yōu)勢與資產階級自由主義運動的立憲要求并存。相對于1890年代以來的工業(yè)開展而言,俄國仍是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國家。農民的土地問題以及政治領域的權力分配問題是俄國社會政治的核心問題。19世紀末以來的嚴重社會和政治危機就是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的。沙皇政權不能適應由于俄國經濟開展和社會結構變動所提出的變革政治結構的要求。隨著資產階級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它同沙皇政權的矛盾也逐漸開展。工業(yè)高漲年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知識分子,成為追求政治變革的俄國自由主義運動新的力量來源。自由主義反對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加強了對政權的壓力,發(fā)出了“準備向官僚專制制度公開挑戰(zhàn)的呼聲。〞彼得·斯托雷平〔1862—1911〕:曾任內政大臣〔1904--1905〕和大臣會議主席〔1906--1911〕。斯托雷平改革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治療了俄國農業(yè)中耕地交錯、地塊分散的“村社病〞。改革中突破村社束縛而進行的大規(guī)模土地整理,無論對于俄國的農村資產階級,還是對生產力的開展及提高勞動生產率都有積極意義。就中短期經濟效率而言,不公正競爭的經濟畢竟比既不公平又無競爭的經濟強。改革7年間〔至一戰(zhàn)前〕造就了俄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奇跡。在一戰(zhàn)前的數年,俄羅斯帝國的糧食產量超過了阿根廷、加拿大和美國的總和;1913年的俄國糧食生產率在整個蘇聯農業(yè)集體化期間都未能再次到達;1913年的全俄糧食人均產量甚至整個斯大林時代都未能超過。1913年前后的俄國,經濟繁榮在斯托雷平改革的推動下到達了革命前的頂點,社會結構變革在以斯托雷平的方式〔也就是不公正的方式〕向現代化方向推進。俄國社會出現了如下深層變化:經濟相對繁榮了,但社會不公正卻日益突出。不公正的“改革〞與反改革的平均主義要求都在積累,而“公平競爭〞、公正改革的要求和自由主義的社會影響卻在消失。但同時,一種重建共同體權威的“人民專制〞心理正在形成,來自社會底層的民眾對抗此起彼伏??傮w而言,改革與專制伴隨著俄國現代化歷程的始終。這也是俄國1917年革命發(fā)生的長期歷史根源。1905年革命后,沙皇政權被迫進行改革使俄國政治結構有所調整,經濟開展比較迅速,社會思想和意識也在發(fā)生變化,現代化進程顯著加快。但是,改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舊有的結構性矛盾,相反,隨著經濟和社會開展的加快,反而促發(fā)了矛盾、沖突與危機。一個因現代化進程引起的矛盾特別鋒利的社會,比一個明顯停滯的社會更易推動革命形勢的開展。傳統(tǒng)維系社會穩(wěn)定的紐帶,全部被割斷。農民認為與地主所訂各項合同至此全部無效。地主的產業(yè)被他們擅自“各取所需〞地分割。即不受公社管制之獨立小自耕農的產業(yè)也無可幸免。俄國在1917年,近于霍布斯所說,國體解散,全民恢復到初民之初之絕對自由和無政府狀態(tài)。雖說實際并無“所有人和所有人作戰(zhàn)〞的狀態(tài),但群眾各行其是,不聽約束。在很多情形之下,群眾之激進,尚超過布爾什維克之意料。在這種情形之下,環(huán)境所需要的不是寬大溫和的政治家,而是“巨靈〞,一個帶全能性且具有經濟性格的現代政府。〔黃仁宇:P417,425〕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第二節(jié)革命歷程:從理想到變異一、對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探討1、關于帝國主義時代1917年,列寧寫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暗蹏髁x是過渡的資本主義,或者更確切些說,是垂死的資本主義。〞2、社會主義“一國勝利說〞相對落后國家可以超越資本主義興旺階段進入社會主義。
馬、恩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理論1、社會主義首先在資本主義興旺的英法德三國同時取得勝利。2、只有在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先進國家的帶動和幫助下,不興旺國家才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并且不一定非經過資本主義的充分開展。3、殖民地國家可以在歐美先進國家革命勝利之后,在先進國家的幫助下,不必經過資本主義的獨立開展階段,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1915年,列寧寫了?論歐洲聯邦口號?。提出“經濟政治開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guī)律。由此就應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或者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俄國革命與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論述的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沒有關系,俄國是后發(fā)資本主義國家,1861年剛剛起步,進入20世紀還在慢慢爬坡,仍然是歐洲最落后的國家,所有的工業(yè)指標都遠遠落后于西歐諸國,興旺資本主義的經濟特征和資產階級的突出地位還沒有顯現出來,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纏繞在其中,1900年俄國的工業(yè)生產只占全世界工業(yè)產值的5%,和資本主義最高階段不沾邊,與最后的、寄生的、腐朽的資本主義更不靠譜,資本主義在俄國尚未結出文明之果,這時的俄國與其說是受資本主義最高階段之苦,不如說是受資本主義不興旺之苦。列寧創(chuàng)造了與馬克思不同的革命前提。馬恩認為建設社會主義需要高度開展的經濟和文化,需要高度的文明,這是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高一個層次的前提,而列寧把這個邏輯順序倒過來了,稱馬克思說的是世界歷史開展的一般規(guī)律,絲毫不排斥在開展的形式和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俄國就不是像經典馬克思主義那樣,先在資本主義的范圍內建立起物質根底,然后使上層建筑與之適應,而是恰恰相反,先用革命手段取得政權,然后開展經濟趕上別國。這個在理論上叫“逆向操作〞。列寧說:“我們?yōu)槭裁床荒苁紫仍谖覈鴦?chuàng)造這種文明的前提,如驅逐地主、驅逐資本家,然后開始走向新的文明呢?〞但是后來列寧在1918年5月成認說,“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最完備的物資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入口,從這一級上升到叫做社會主義的那一級,沒有任何中間級〞,“從物資、經濟、生產意義上來講,我們還沒有走上社會主義的‘入口’〞。普列漢諾夫在1918年寫的?在祖國的一年?一文中說,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內容納不下現代高度開展的生產力時,資本主義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讓位給社會主義,但是對俄國來說那么是遙遠的事。這頭一句話就是從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抄下來的,換作普列漢諾夫通俗的語言說,就是“在俄國磨成社會主義面粉的小麥還沒有長出來〞。二、建設社會主義的最初探索
列寧同志清掃地球匈牙利經濟學家薩穆利:戰(zhàn)時共產主義的根本原那么:①最大限度地擴大國家所有制和國家的直接權力;②勞動力的強制分配,即勞動的“軍事化〞③經濟活動〔生產、貿易、分配〕的高度集中管理④經濟生活的“實物話〞,商品及貨幣關系的廢除,全體居民參加消費合作社〔統(tǒng)一的分配機關〕。這些特征構成了集中的指令性方案經濟的模式。糧食稅額取決于農戶的土地數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財產狀況。對貧苦農戶給予優(yōu)待。所有農戶在繳納糧食后可以自由處理剩余糧食。1921年春天以前是“直接和徹底摧毀舊社會經濟制度而代之以新社會經濟制度〞;1921年春天以后那么是“不摧毀舊的社會經濟結構—商業(yè)、小經濟、小企業(yè)、資本主義,而是活潑商業(yè)、小企業(yè)、資本主義,審慎地逐漸地掌握它們,或者說,只是隨著它們活潑的程度能夠使他們受到國家的調節(jié)〞?!斑@是一種改進主義式的方法。〞〔列寧〕三、蘇聯的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在政治、組織和思想上取得對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斗爭勝利之后,斯大林便按照自己的設想領導蘇聯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根據斯大林的主張,蘇共確定了蘇聯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方針,提出蘇聯工業(yè)化將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走優(yōu)先開展重工業(yè)的道路,而不走西方從輕工業(yè)開始實現工業(yè)化的漫長道路。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第一個五年方案〔1928-1933〕建立社會主義大工業(yè),優(yōu)先開展重工業(yè),迅速建設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為社會主義奠定更強大的物質根底——“創(chuàng)立一種不僅能把全部工業(yè)而且能把運輸業(yè)和農業(yè)都按社會主義原那么進行改造和改組的工業(yè)。〞1932年底,斯大林宣稱,蘇聯已經提前9個月完成了第一個五年方案。對于它的主要成績,斯大林這樣總結道:由于工業(yè)產值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增加到了70%,蘇聯已經由一個農業(yè)國變成一個工業(yè)國;由于消滅了工商業(yè)部門的資本主義成分,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已經成為工業(yè)中的唯一形式;由于擊潰了富農階級,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也成為農業(yè)中穩(wěn)固的經濟根底;消滅了失業(yè)現象,在絕大多數企業(yè)實行7小時工作制;社會主義在國民經濟的一切部門都取得了勝利,消滅了人剝削人的現象。邁向富足!經過兩個五年方案,完成了工業(yè)化的蘇聯不僅在經濟根底上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在階級結構方面也發(fā)生了巨變。蘇聯宣稱,剝削階級被消滅了,留下的只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以及知識分子。斯大林總結說,“人剝削人的現象已經確立而成為我們蘇聯社會不可動搖的根底。〞在工業(yè)化的過程中,為了解決工業(yè)化所需資金和糧食收購危機等問題,同時也為了完成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蘇聯從1928年開始了全盤集體化運動。集體經濟有三種形式:即生產資料、社會生產和生產效勞全部公有化的農業(yè)公社;土地使用、主要生產資料、耕畜和經營建筑物實行公有,住宅、宅旁園地、家庭副業(yè)和牲畜歸各農戶私有的勞動組合;共同使用土地,共同進行田間勞動,生產工具仍屬個人,畜牧業(yè)由各家自己經營的共耕社。到1937年,集體化的農戶占總農戶的比例到達93%,集體農莊播種的土地占總耕地面積的99.1%。至此,蘇聯農業(yè)全盤集體化的任務根本完成。這意味著蘇聯的最后一個剝削階級—富農被消滅了。農業(yè)集體化的嚴重后果千百萬農民的苦難與死亡。農業(yè)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產量大幅度下降。行政命令體制的最終確立和長期維持,扼殺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嚴重損害了工農關系,為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失敗埋下了禍根。四、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在完成了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根底上,蘇聯于1936年宣布建成社會主義。同年11月,斯大林在?關于蘇聯憲法草案?的報告中宣稱,“社會主義體系在國民經濟一切部門中的完全勝利,現在已經是事實了。〞1936年蘇聯憲法的公布,標志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在偉大的斯大林領導下——奔向共產主義!“管轄你們的王必這樣行,他必派你們的兒子為他趕車、跟馬、奔波在車前;又派他們作千夫長、五十夫長,為他耕種田地,收割莊稼,打造軍器和車上的器械;必取你們的女兒為他制作香膏、作飯烤餅。也必取你們最好的田地、葡萄園、橄欖園、賜給他的臣仆;你們的糧食和葡萄園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給他的太監(jiān)和臣仆。又必取你們的仆人和婢女、健壯的少年人供他的差役。你們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們也必作他的仆人。〞——?舊約·撒母耳記上?,第八章第1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蒸汽甲烷重整藍氫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寵物蔓越莓補充劑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可調節(jié)軌道燈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核電用金屬管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可見光波段高光譜成像(HSI)設備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玻璃煙斗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魚雷泵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I型陽極氧化服務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農村買房子合同范本
- 工程汽車租賃合同范本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 期末綜合卷(含答案)
- 2025年初級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全國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鉗工基本知識》課件
- DB63T 2357-2024 ?;烦簝薨踩芾硪?guī)范
- 2022-2023學年五年級數學春季開學摸底考(四)蘇教版
- 【螞蟻保】2024中國商業(yè)醫(yī)療險發(fā)展研究藍皮書
- 授信審批部工作計劃及思路
- 財務管理學(第10版)課件 第3章 財務分析
- 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
- 小學升初中六年級數學考試試卷含答案(達標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