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3單元《工具與技術(shù)》測試卷附答案【完整版】_第1頁
新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3單元《工具與技術(shù)》測試卷附答案【完整版】_第2頁
新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3單元《工具與技術(shù)》測試卷附答案【完整版】_第3頁
新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3單元《工具與技術(shù)》測試卷附答案【完整版】_第4頁
新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3單元《工具與技術(shù)》測試卷附答案【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3單元《工具與技術(shù)》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0題,共20分)1.下列關于印刷術(shù)不斷發(fā)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活字印刷→雕版印刷B.人工拓印→用蒸汽做動力的機器印刷C.大型印刷機→家庭打印機2.用測力計分別沿A、B斜面拉同一物體到相同高度(A、B兩個斜面的光滑程度一樣),測力計的讀數(shù)(

)。A.一樣大B.在A面拉動時讀數(shù)大C.在B面拉動時讀數(shù)大3.印刷術(shù)帶來了記錄信息和傳播信息的變革,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活字印刷術(shù)一般分為四個步驟,其先后順序為(

)。(1)檢字(2)拓?。?)刷墨(4)晾制A.(1)(2)(3)(4)B.(1)(3)(2)(4)C.(3)(1)(2)(4)D.(1)(3)(4)(2)4.小王觀察著螺絲釘上的螺紋,如圖所示,螺絲釘?shù)穆菁y運用的是斜面原理,同樣粗細的螺絲釘,螺紋越緊密。擰起來(

)A.越省力B.既不省力也不費力C.越費力5.騎自行車上陡坡時,有經(jīng)驗的同學會沿S形路結(jié)騎行,這樣做是為了(

)。A.縮短上坡過程中所走的路程B.減少上坡過程中所用的力C.縮短上坡過程中所用的時間D.增加上坡過程中所用的力6.經(jīng)過不懈努力,終于聽到電鈴清脆的聲音。小科非常激動,就想和廣州的表弟分享一下他的實驗過程,最佳、最快捷的信息交流傳播方式是(

)。A.快遞書面文字說明B.語音解說C.視頻直播D.電子郵件文字說明7.剪刀使用過程中的靈活特點體現(xiàn)在(

)。A.可塑性B.組合性C.耐久性8.客戶想給長期坐在辦公桌前、少走動的親人送個禮物,作為設計師的你,你覺得以下哪個禮物最合適?(

)A.跑步機B.定時運動提醒手表C.鋼筆D.防輻射服9.我們利用斜面是為了(

)A.省力B.省距離C.沒有任何效果10.學習了“工具與技術(shù)”,4位同學分別說了4句話,其中錯誤的是(

)。A.隨著新技術(shù)的產(chǎn)生,人們在不斷發(fā)明新的工具B.雖然古人只能用易腐爛的木頭制作車輪,但同樣表明古人很有智慧C.使用工具,有些可以省力,但也有一些會費力D.“模擬活字印刷”活動中,“用手抄寫一首古詩”比“活字印刷一首古詩”用時更少,說明活字印刷不屬于技術(shù)的進步二.填空題(共10題,共46分)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

)。2.快遞已經(jīng)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活動。3.口語交流的常用形式有(

)﹑(

)﹑(

),書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

)﹑(

)﹑(

)。4.對技術(shù)和工具的測試方法可以是(

)測試和(

)測試。5.使用定滑輪的優(yōu)點是可以(

)的方向,缺點是(

),使用動滑輪的優(yōu)點是可以(

),缺點是不能(

)的方向,滑輪組合理利用了定滑輪和動滑輪兩種滑輪的優(yōu)點,既能(

),又能改變用力的方向。6.杠桿可以省力或省距離,還可以(

)和(

)。7.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zhuǎn)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

);像塔吊的吊鉤上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

)。8.用木棍(

)取出的核桃仁雖然慢,但相對較完整一些。9.小偉騎自行車去外婆家,車輪飛快地轉(zhuǎn)動著,這時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屬于(

);突然前面躥出一個人,他馬上急剎車,這時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屬于(

)。10.杠桿和斜面都是一種(

)。三.判斷題(共10題,共20分)1.裁縫師傅使用裁縫剪刀裁剪布料時,這把剪刀一定是一種省力的杠桿類工具。(

)2.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沒有關系。(

)3.使用工具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安全,防止手被砸傷或壓傷。(

)4.旗桿頂部的滑輪屬于定滑輪。(

)5.我們用腳踢足球,實際上是身體里的杠桿在起作用。(

)6.組合多項技術(shù)是工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例如剪刀,它具有斜面和杠桿的結(jié)構(gòu)。(

)7.印刷術(shù)與工具、技術(shù)的發(fā)展互相促進。(

)8.手寫字體規(guī)范方正,便于認讀。(

)9.工具可以不斷改進,但技術(shù)不可以。(

)10.不同形狀的剪刀都具有同樣的功能。(

)四.連線題(共1題,共5分)1.把下列物品和應用的簡單機械原理用線連起來。

輪軸

杠桿螺絲刀

鑷子

水龍頭

剪刀

扳手五.簡答題(共5題,共20分)1.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工具。(至少五個)2.請列舉兩種生物是如何傳遞信息的。3.讀圖題任務目標是否完成任務是否需要人為施加力沿斜坡滾落石頭是否搭斜坡運水是否從圖表張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和小方在推磨,由于磨桿比較短,他們感覺非常吃力,怎樣才能比較輕松呢?請你替他們想個辦法吧!你的方法:(

)5.結(jié)合本課探究的過程,說說你對“工具”和“技術(shù)”的看法?六.綜合題(共2題,共12分)1.通過實驗小科發(fā)現(xiàn):把一個物體搬到同一高度時,通過斜面能省力。但斜面的坡度有大有小,不同坡度的斜面省力情況相同嗎?圍繞著這個問題,小科搭建了兩個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準備用一個重物和彈簧測力計繼續(xù)實驗探究,在實驗之前請你為小科設計一張“不同坡度的斜面省力情況”記錄表。2.小科和媽媽兩個人玩蹺蹺板(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小題:(1)跳跳板運用的簡單機械原理是(

)。A.輪軸

B.斜面

C.杠桿(2)如果把媽媽的位置看成是阻力點、哪么小明的位置是(

)。A.支點

B.用力點

C.阻力點(3)現(xiàn)在蹺蹺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小科想要把蹺蹺板壓下去,應該讓(

)。A.媽媽離支點更近些

B.小明離支點更近些

C.媽媽離支點更遠些(4)如果媽媽的重量是小明的兩倍、媽媽坐的位置離支點的距離是30厘米,小明坐的位置離支點的距離至少為多少時才能把蹺蹺板壓下去(

)。A.30厘米

B.60厘米

C.90厘米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2.C3.B4.A5.B6.C7.B8.B9.A10.D二.填空題1.技術(shù)2.物流3.描述;討論;辯論;圖表;海報;圖畫4.模擬;實際5.改變力;不能省力;能省力;不改變力;省力6.傳遞力;改變用力方向7.定滑輪;動滑輪8.碾壓9.滾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10.簡單機械三.判斷題1.×2.×3.√4.√5.√6.√7.√8.×9.×10.×四.連線題1.五.簡答題1.剪刀、錘子、老虎鉗、錐子、針、釘子等。2.小狗撒尿(向其它狗宣示自己的領地)、昆蟲的性外激素分泌(吸引異性)3.利用斜面滑道從上往下搬運物體十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