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基本省情省況_第1頁
:山東基本省情省況_第2頁
:山東基本省情省況_第3頁
:山東基本省情省況_第4頁
:山東基本省情省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全:山東基本省情省況PAGEPAGE1幾乎最全:山東基本省情省況(1)山東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與氣候

山東省是中國東部沿海的一個重要省份,位于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交界,南與安徽、江蘇省毗鄰。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相對,環(huán)抱著渤海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東省成為沿黃河經濟帶與環(huán)渤海經濟區(qū)的交匯點、華北地區(qū)和華東地區(qū)的結合部,在全國經濟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東省在北緯34度25分至38度23分、東經114度36分至112度43分之間,東西最長約700公里,南北最寬420公里,陸地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十九位。

山東省的地勢,中部為隆起的山地,東部和南部為和緩起伏的丘陵區(qū),北部和西北部為平坦的黃河沖積平原,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東省的最高點是位于中部的泰山,海拔1545米;最低處是位于東北部的黃河三角洲,海拔2米至10米。山東省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平原、盆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63%;山地、丘陵約占34%;河流、湖泊約占3%。

山東省境內河湖交錯,水網密布,干流長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條。被譽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自西南向東北斜穿山東境域,流程610多公里,從渤海灣入海。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長山東半島三面環(huán)海,大陸海岸線北自無棣縣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繡針河口,全長3121公里,占全國大陸海岸線的六分之一,僅次廣東省,全國第二。沿海灘涂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300平方公里,兩項共16300平方公里,為全省陸地面積的10.6%,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大有可為,因此是名符其實的海洋大省。自北向南依次有濱州、東營、濰坊、煙臺、威海、青島、日照共七個濱海地級市。廟島群島屹立在渤海海峽,是黃海與渤海的分界處,扼海峽咽喉,是拱衛(wèi)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門戶。山東海岸大都由地殼斷裂上升或海積作用形成,黃河入??谔幍陌毒€由黃河攜帶的泥沙沖擊而成,此地多灘涂,成三角至嵐山頭,以曲折的巖岸位置,間雜沙質海灘岸線。

全省近海海域17萬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近海海域中,散布著299個島嶼,總面積147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廟島群島中的南長山島,面積12

山東主要的山脈有泰山、蒙山、嶗山、魯山、沂山、徂徠山、昆崳山、九頂山、艾山、牙山、大澤山、孟良崮等。山東省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氣溫11度—14度,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950毫米,無霜期沿海地區(qū)180天以上,內陸地區(qū)(2)山東的土地、植物、動物、水利與礦產資源

山東省簡稱魯,位于黃河下游,太行山以東,黃海、渤海之濱,省會濟南。轄濟南、青島等17地級市,章丘等31縣級市和61縣。面積15萬平方千米,總人口9079。沿海有島嶼290多個。地形以平原丘經濟中心。隋初,山東各州縣遍置糧倉,戶口占全國總戶數的21%。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每年要將山東幾百萬石粟米漕運至關中。開元年間,"海內富實,米斗之價錢十三,青、齊間斗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到了唐后期,雖經戰(zhàn)亂,但山東農業(yè)生產仍在發(fā)展,"田疇大辟,庫倉充積"。宋金元時期,山東地區(qū)承受的封建剝削尤重,并不斷遭受外來的侵擾和野蠻統(tǒng)治,經濟處于滯退狀態(tài)。元代山東有38萬戶,126萬人,與金代相比,戶減約75%,人口減約87%。明初,"多是無人之地",統(tǒng)治者不得不采取獎勵人民墾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時,山東耕地面積達到7240萬余畝,為北宋時期的2.4倍,居全國第三位。清康熙年間又增至9000余萬畝,這大概是鴉片戰(zhàn)爭以前山東耕地的最高數字。山東的冶鐵業(yè)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齊國已使用鐵制農具。西漢時,武帝在全國設置鐵官48處,山東就有18處。唐朝的兗州是礦冶中心,萊蕪有鐵冶13處、銅冶18處。北宋時萊蕪鐵冶規(guī)模更加擴大,與江蘇利國監(jiān)同為京東兩大鐵冶中心。明朝初年,山東年產鐵315萬余斤,居全國第三位。山東的其他礦產也很豐富,宋時登、萊二州產金,元豐年間登州、萊州的黃金產量占全國的90%。明初,濟南、青州、萊州三府歲采鉛32萬余斤。清朝山東煤礦已大量開采,最著名的是嶧縣煤礦,乾嘉時期,北運京師、奉天,動輒數百萬石。山東的紡織手工業(yè)舉世聞名,戰(zhàn)國時期,齊國即號稱"冠帶衣履天下"。臨淄、定陶、亢父(今濟寧)是漢代三大紡織中心。所產紡織品數量多、質量好,源源不斷地通過"絲綢之路"輸往西域等地。因此,當時山東地區(qū)是"絲綢之路"的主要源頭之一。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紡織品。宋代在青州設立織錦院,專門織造高級紡織品。宋神宗時,在山東"和買"絹帛,每年達30萬匹左右。明清時期,濟南、濟寧、臨清等城市都有較發(fā)達的紡織手工業(yè),有的地方還出現(xiàn)了帶有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工場。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東經濟也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掠奪,近代山東經濟形成畸形發(fā)展的局面。近代山東農村,封建土地所有制仍然頑固地保存著,土地集中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在封建勢力盤剝下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又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洋貨在山東的傾銷,使大量手工業(yè)者和小商販破產失業(yè)。農民日趨貧困,自然經濟逐漸瓦解。隨著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產生和發(fā)展,山東也出現(xiàn)了近代工業(yè)。在濟南有從事軍工生產的機器局;在棗莊、淄川、平度等地有煤、鉛、金等礦業(yè)生產;在煙臺有張裕釀酒公司、繅絲廠、蛋粉廠等輕工業(y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及戰(zhàn)后初期,歐美帝國主義忙于戰(zhàn)爭,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山東民族工業(yè)曾一度得到發(fā)展。至20世紀30年代,達到建國前的最高水平。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山東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占區(qū)。侵略者力圖使侵占區(qū)經濟殖民地化,成為日本經濟的附庸。他們重點掠奪山東的"二白二黑",即食鹽、棉花和煤、鐵。對戰(zhàn)火余存的工業(yè),他們采取"軍事管理"、"中日合辦"等手段加以奪取,迫使大部分民營工業(yè)陷于絕境。在農村他們強占土地,征調勞工,對抗日根據地實行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據1945年12月的不完全統(tǒng)計(缺當時未解放地區(qū)、魯中、魯南新解放區(qū)、部隊機關的數字),八年抗戰(zhàn)期間的損失,死亡668143人,抓壯丁393259人,掠走牲畜10797921頭、糧食2356972斤、農具2542844件,燒毀房屋1151186間。山東地區(qū)小麥等11種作物耕種面積1941年比戰(zhàn)前減少16%,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煙草均減產50%以上,農業(yè)遭到極大破壞。農村手工業(yè)進一步衰落。整個經濟瀕于崩潰??谷諔?zhàn)爭勝利后,四大家族官僚買辦壟斷資產階級,搶占山東地區(qū)鐵路沿線的主要城市和部分農村,打著"接收"敵偽財產的旗號,壟斷了山東地區(qū)的主要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商業(yè)、金融業(yè)。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山東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經濟已全面崩潰,留下了一個破爛攤子??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chuàng)建了山東解放區(qū)。隨著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得以發(fā)展壯大。此外,解放區(qū)還建立了自己的財稅金融貿易機構,發(fā)行解放區(qū)貨幣,進行了排擠敵偽貨幣的斗爭,開展輸入輸出貿易,繁榮解放區(qū)市場。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壯大,為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山東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這里曾產生過許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在學術思想方面,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莊子、鄭玄、仲長統(tǒng)等;在政治軍事方面,有管仲、晏嬰、司馬穰苴、孫武、吳起、孫臏、諸葛亮、戚繼光等,在歷史學方面,有左丘明、華嶠、崔鴻、馬等;在文學方面,有東方朔、孔融、王粲、徐干、左思、鮑照、劉勰、王禹、李清照、辛棄疾、張養(yǎng)浩、馮惟敏、李開先、李攀龍、蒲松齡、孔尚任、王士等;在藝術方面有王羲之、顏真卿、李成、張擇端、高鳳翰等;在科學技術方面,有魯班、甘德、劉洪、何承天、王樸、勝之、賈思勰、王楨、燕肅等;在醫(yī)學方面,有扁鵲、淳于意、王叔和等。他們的思想、理論、智慧和學術成就,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山東人民富有革命歷史傳統(tǒng)。春秋末期,就以有跖為首的奴隸起義,"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山東人民以無數次的武裝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統(tǒng)治。著名的有新莽末年的赤眉大起義,東漢末年青州黃巾起義,隋末王薄領導的長白山起義及竇建德、孟海公、杜伏威、劉黑闥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很快在全國范圍內卷起農民革命的風暴。唐末黃巢大起義,推翻了唐王朝的統(tǒng)治。北宋末年有宋江農民起義。明代有唐賽兒、徐鴻儒起義。清中葉以前有于七、王倫等人領導的起義。近代則有幅軍起義和捻軍的斗爭,并且是義和團運動的發(fā)源地。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山東人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以后,山東成立了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小組,并于1921年由王盡美、鄧恩銘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為全國建黨最早的省份之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山東人民在陽谷、高唐、博興、益都、日照、蒼山、昆崳山等地舉行武裝暴動,反對新舊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壓迫剝削,支援革命戰(zhàn)爭??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山東人民先后發(fā)動了冀魯邊、魯西北、天福山、黑鐵山、牛頭鎮(zhèn)、徂徠山、泰西、魯南、湖西等抗日武裝起義,創(chuàng)建了膠東、渤海、濱海、魯中、魯南五個解放區(qū),至1945年5月下旬,人民武裝力量已發(fā)展到213000人,民兵410000人,在八年抗戰(zhàn)中共殲滅日偽軍439000多人。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山東人民又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發(fā)動了魯南、萊蕪、孟良崮、濰縣、濟南等著名戰(zhàn)役,截至1948年11月,山東軍民在解放戰(zhàn)爭中共作戰(zhàn)10970次,殲敵569574人。終于在1949年6月,解放了山東全境。

山東半島城市群迅速崛起。半島城市群8市(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以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為主體的膠東半島制造業(yè)基地建設正式啟動。

山東省現(xiàn)轄17個市地,139個縣、市、區(qū)。其中地級市17個,縣級市33個、市轄區(qū)45個、縣61個。山東省的省會為濟南市,位于山東省中部,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泉水眾多,又稱為"泉城"。位于山東省半島東部的青島市為全國計劃單列市,是著名的海濱旅游城市,山東省對外開放的"龍頭"。山東,最初作為一個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qū),至金代設置山東東、西二路,"山東"始作為政區(qū)名稱。清初設置山東省,"山東"才成為本省的專名。山東地區(qū)在西周、春秋時期,屬齊、魯、曹、滕及衛(wèi)國的一部分。因此,后來山東省簡稱魯,或稱齊魯。秦統(tǒng)一后,在山東分置齊、瑯琊、東海、東、薛等郡。西漢初有十郡六國。武帝以后,分屬青、兗、徐、豫四州,至東漢、三國,大體略同。西晉初山東分屬青、徐、兗、豫(統(tǒng)魯郡)、冀(統(tǒng)平原、樂陵)五州。永嘉以后,先后為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東晉、劉宋、北魏、東魏、北齊、北周所據有。隋統(tǒng)一后,分屬青、徐、兗、豫四州。唐代,河、濟以南屬河南道,以北屬河北道。北宋時山東分隸京東東路、京東西路及河北路。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路、山東西路,設山東東路統(tǒng)軍司,治益都。元朝分置燕南河北道、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及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直隸中書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東行中書省,治青州。1377年,移治濟南,又改置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直到清代,始將山東政區(qū)的名稱定為"山東省"。

清末,山東省有濟南、東昌、泰安、兗州、沂州、曹州、登州、萊州、青州、武定10府,濟寧、臨清、膠州3個直隸州,共轄8個散州96個縣。中華民國初期,劃分為濟南、濟寧、膠東、東臨4道,屬縣107個。1928年廢道,各縣直屬省。1937年10月,日軍侵占山東,國民黨省政府流亡。1938年7月,中共蘇魯豫皖邊省委發(fā)出關于恢復縣、區(qū)、鄉(xiāng)政權的指示,到年底有12個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山東分局將山東劃分為3個區(qū)和2個特區(qū):膠濟路南、隴海路北、津浦路東為一區(qū),津浦路西為二區(qū),膠東為三區(qū),湖西、清河為特區(qū)。1940年8月,山東省戰(zhàn)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成立,下轄16個專員公署,88個縣。1943年9月,山東省戰(zhàn)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改名為山東省行政委員會,下設5個主任公署及濱海直屬專員公署,共轄18個專署和92個縣級政權。1945年8月,山東省行政委員會改為山東省政府,下設5個行政公署,共轄21個專署、119個縣。1949年3月,山東省政府改稱山東省人民政府,下轄14個市(包括濟南、青島、徐州、濰坊4個省轄市)、140個縣、2個辦事處、2個特區(qū)。1950年,將原來的16個專區(qū)合并為滕縣、臨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濰、膠州、萊陽、文登11個專區(qū)。

1952年,平原省撤銷,所屬聊城、菏澤、湖西3個專區(qū)29個縣劃歸山東。原河北省臨清、館陶、恩城、夏津、武城5個縣劃歸山東。而將山東的東光、吳橋、寧津、慶云、鹽山、南皮6個縣劃歸河北;徐州市、新海連市及豐、沛、華山、銅北、贛榆、邳、東海8個縣劃歸江蘇。1953年6月,滕縣專區(qū)更名為濟寧專區(qū)。7月,撤銷湖西專區(qū)和沂水專區(qū),將其所屬縣市分別劃歸濟寧、菏澤和臨沂專區(qū)。1954年12月,撤銷淄博工礦區(qū),設立淄博市。1958年,萊陽專區(qū)更名為煙臺專區(qū)。1960年,撤銷嶧縣,設立棗莊市。1963年,河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1964年,范縣劃歸河南。1965年,館陶劃歸河北,河北省的寧津縣、慶云縣劃歸山東。1967年,專區(qū)更名為地區(qū),全省共轄德州、惠民、昌濰、煙臺、臨沂、泰安、濟寧、菏澤、聊城9個地區(qū),濟南、青島、淄博、棗莊4個省轄市,5個縣級市,107個縣。1981年5月,昌濰地區(qū)更名為濰坊地區(qū)。1982年11月,設立省轄東營市。1983年,撤銷煙臺地區(qū)、濰坊地區(qū)、濟寧地區(qū),設立地專級煙臺市、濰坊市、濟寧市。1985年,撤銷泰安地區(qū),設立地專級泰安市。1987年,威海市升為地專級市。1989年日照市升為地專級市。1992年,惠民地區(qū)更名為濱州地區(qū),萊蕪市升為地專級市。1994年,撤銷臨沂地區(qū)、德州地區(qū),設立地專級臨沂市、德州市。1997年,撤銷聊城地區(qū),設立地專級聊城市。

至1998年底,全省劃分為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15個省轄市,濱州、菏澤2個地區(qū);139個縣級行政單位,其中45個市轄區(qū)、33個市、61個縣。2000年,濱州由地區(qū)改為市,至此,山東省最后一個地區(qū)改市,全省17個地區(qū)亦全部成為省轄市。(5)地貌氣候

山東境內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huán)列其間的地形大勢。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45米,為全省最高點。黃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為全省陸地最低處。境內地貌復雜,大體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臺地、盆地、山前平原、黃河沖積扇、黃河平原、黃河三角洲等9個基本地貌類型。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15.5%,丘陵占13.2%,平原占55%;河流湖泊占1.1%。

魯中南山地丘陵區(qū),主要包括臨沂、棗莊、濟南和泰安市大部、淄博市南部、濰坊市西南部。中間高,邊緣低,泰山、魯山、沂山、蒙山的主峰均在海拔千米以上,構成該區(qū)脊部。脊部兩側,海拔500~600米,屬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構成的丘陵。丘陵外緣是山麓堆積平原,主要分布在膠濟鐵路沿線和微山湖東一帶,海拔40~70米,地表傾斜平坦,土層深厚,蘊水豐富。歷來為省內旱、澇保收的高產區(qū)。該區(qū)河流均源于山丘嶺表,呈輻射狀向四周分流,形成眾多寬窄不等的河谷地帶。區(qū)內石灰?guī)r分布廣泛,喀斯特地貌發(fā)育,地下裂隙溶洞水受阻后一部分涌現(xiàn)地表,形成諸多泉群,著名的有:濟南趵突泉群、黑虎泉群、珍珠泉群、五龍?zhí)度?,章丘明水泉群,萊蕪郭娘泉群,新泰樓德泉群,蒙陰柳溝泉群,泗水泉林泉群,滕州螞蟻泉群等。

膠東丘陵區(qū),主要包括煙臺市、威海市、青島市所轄地區(qū),為山東半島的主體部分。該區(qū)山丘基本由火成巖組成,除少數山峰海拔在700米以上,大部分為海拔200~300米的波狀丘陵。坡緩谷寬,土層較厚,加之三面環(huán)海,氣候溫和濕潤,自然條件優(yōu)越。丘陵之間為地塹斷陷平原帶,主要有萊陽盆地、桃村盆地等。丘陵外緣,散布著沿海平原,寬度自數公里至10余公里不等,其中以蓬萊、龍口、萊州濱海平原面積最大,為膠東重要農作區(qū)之一。

在半島中北部,自西向東分布著大澤山、艾山、牙山、昆崳山、偉德山等較大高山,它們成為半島南北水系的分水嶺,河流多由此發(fā)源,向南北分流。半島南部有嶗山,主峰海拔1133米,是著名的風景區(qū)。

膠萊平原,介于魯中山丘區(qū)與膠東丘陵區(qū)之間。主要包括濰坊市大部與青島市北部。系濰河、大沽河、膠萊河沖積而成。海拔多在50米左右。土層深厚,農耕發(fā)達。

魯西南-魯西北平原由黃河泛濫沖積而成,是華北平原的組成部分。位于運河湖帶以西,膠濟鐵路以北,東與膠萊平原相接,包括菏澤、聊城、德州、濱州四個市地的全部,濟寧市大部,泰安市一部,形成一個半圓形環(huán)抱著魯中南山地丘陵。面積約52100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34%。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自西南向東北微傾,比降1/6000~1/10000。由于黃河多次決口、改道和沉積,地表形成一系列高差不大的河道高地和河間洼地,彼此重迭,縱橫交錯。

現(xiàn)代黃河三角洲呈扇形狀,以利津以下的寧海為頂端,東南至小清河河口,西北到徒駭河入海處,前緣部分突出伸入渤海灣與萊州灣之中。面積5000多平方公里。往常黃河每年向河口地區(qū)輸送泥沙約12億噸,使三角洲每年向海延伸約2(6)主要山脈

山東境內主要山脈,集中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qū)和膠東丘陵區(qū)。屬魯中南山丘區(qū)者,主要由片麻巖、花崗片麻巖組成;屬膠東丘陵區(qū)者,由花崗巖組成。絕對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積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嶗山、魯山、沂山、徂徠山、昆崳山、艾山、牙山、大澤山等。泰山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安城北,海拔1545米,是省內第一高峰。泰山為斷塊山體,異峰突起,氣勢磅礴,以景色秀麗、名勝古跡眾多而著稱于世,被推為"五岳"之首。1987年,泰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蒙山位于泰沂山脈南部,主峰龜蒙頂海拔1155米,為省內第二高峰。蒙山周圍約200余公里,峰連跳,層巒迭翠,為省內著名風景區(qū)之一。

沂山位于沂水縣與臨朐縣交界處,主峰玉皇頂海拔1032米,周圍屹立著29座不同姿態(tài)的奇峰。

魯山橫亙于淄博市博山區(qū)與沂源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108米。

嶗山位于青島市東部黃海之濱,主峰海拔1133米。峭峰陡壁,谷壑縱橫,主峰東部和南部,逕直入海,形成許多海灣岬角。向西逶迤跌宕,深入青島市區(qū),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嶗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古跡薈萃,是著名的旅游避暑勝地,也是歷史上道教名山之一。

(7)河流與湖泊

山東水系比較發(fā)達,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干流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條,其中在山東入海的有300多條。這些河流分屬于淮河流域、黃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膠東水系。

黃河自東明縣入境,斜貫魯西北平原,在墾利縣注入渤海,境內長度617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23億立方米,豐水年量多達870多億立方米。全年來沙量平均10.6億噸,河道平均每年淤高約0.1米,河床較背河地面一般高出6~7米,有些地段竟達十幾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自1855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口,改走現(xiàn)行河道以來,至1946年,在山東境內決溢137次,給沿黃地區(qū)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解放后,山東人民培修黃河堤防1200余公里,修建了東平湖水庫,南、北展寬區(qū)滯洪工程,北舍堤滯洪區(qū)等較大分洪、滯洪工程,并利用黃河水沙資源,放淤改土,淤背固堤。使千年害河改變了面貌。

沂河為省內第二大河,發(fā)源于魯山南麓,向南流經沂源、沂水、沂南、蘭山、河東、蒼山、郯城等縣區(qū),進入江蘇境內。山東境內河道長287.5公里,年徑流量35.1億立方米。沭河,發(fā)源于沂山南麓,向南經沂水、莒縣、莒南、河東、臨沭、郯城,入江蘇境。山東境內河道長273公里,年徑流量17.3億立方米。沂、沭兩河位于夏季暴雨中心,支流眾多,洪水量大,下游河道寬淺,常發(fā)生洪澇災害。解放后開挖了新沂河、新沭河,修建了江風口分洪閘和武河行洪道,完成了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使這兩條歷史上的害河變?yōu)槔印?/p>

小清河源于玉符河和濟南諸泉,向東北獨流入海,全長233公里,是省內重要的排洪和航運河道。

湖泊集中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qū)與魯西南平原之間的魯西湖帶。以濟寧為中心,分為兩大湖群,以南為南四湖,以北為北五湖。

南四湖包括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微山湖,四湖相連,南北長150公里,東西寬5~30公里,總面積1375平方公里,為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南四湖容納魯、蘇、豫、皖四省八地區(qū)的匯水,入湖河流40多條,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加之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兼有航運、灌溉、防洪、排澇、養(yǎng)殖之利。1958年攔湖建起大壩,將南四湖分為上、下兩級。上級湖包括南陽湖、獨山湖和昭陽湖大部,水位在34.5米高程時,可蓄水11.4億立方米;下級湖包括微山湖和昭陽湖一小部分,水位在32.5米高程時,可蓄水7.78億立方米。

(8)海岸與海域山東半島三面環(huán)海,大陸海岸線北自無棣縣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的繡針河口,全長3121公里,占全國大陸海岸線的六分之一,僅次于廣東省。沿海灘涂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300平方公里,兩項共16300平方公里,為全省陸地面積的10.6%,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大有可為。

海岸類型自大口河河口至萊州灣東岸虎頭崖一帶為泥沙平原岸,灘面緩平,潮間帶6~10公里,灘涂面積約200多萬畝,為山東沿海泥質灘涂的集中分布地。其中小清河口以北為泥灘,以東為砂泥灘。自虎頭崖至膠州灣南的棋子灣為山地基巖港灣式海岸。岸線曲折,陸水相交處多懸崖峭壁,為我國著名基巖港灣區(qū)之一。沿岸有眾多的天然港灣,自北而南主要港灣有:龍口灣、芝罘灣、威海灣、榮成灣、桑溝灣、石島灣、張家埠灣、五壘島灣、乳山灣、丁字灣、嶗山灣、膠州灣等。省內重要海港碼頭,絕大部分集中于這一岸段上。自棋子灣至繡針河口,屬低緩夷平岸。岸線平直,但也有少數港灣。

全省近海海域17萬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近海海域中,散布著299個島嶼,總面積147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廟島群島中的南長山島,面積12(9)土壤類型及其分布

據山東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統(tǒng)計,全省土壤總面積為1211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7.03%。

棕壤,面積170.62萬公頃,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4.09%。主要分布在膠東半島和沭河以東丘陵地區(qū)。陡坡多是林、牧用地,緩坡處適宜種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褐土,主要分布于魯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間盆地和河谷平原。面積177.51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14.66%。這類土地地勢低緩,呈中性或微堿性,保水保肥,土壤生產性能較好,適應性寬,是全省最好的一種土壤類型,也是旱、澇保收的高產區(qū),歷來為糧食、棉花、烤煙、蔬菜等作物的重要產地。

潮土,集中分布在魯西北黃泛平原區(qū),在山丘地區(qū)的河谷平原、濱湖洼地也有零星分布。面積466.58萬公頃,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8.53%。潮土質地適中,潛水埋藏淺,呈中性或微堿性,生產性能良好,適宜性強。黃泛平原地表坦蕩,土層深厚,光、熱、水資源豐富,因而省內潮土類土地增產潛力很大。

砂姜黑土,約有53.6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4%。主要分布在膠萊平原、濱湖和魯南低洼地帶,是洼地長期積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豐富,適宜種植小麥、大豆、高粱等作物。

鹽堿土,約47.60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1%,主要分布在魯西北平原低洼地帶和濱海平原。土壤含鹽量多在0.4%以上,最高可達1.5%,嚴重影響作物生長發(fā)育。但內陸黃泛平原的鹽堿地,只是表層含鹽量較高,經過治理,可以改造為良田。

水稻土,面積很小,僅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1%,約17.27萬公頃。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洼地、臨郯蒼湖沼平原和沿黃澇洼地帶。多系解放后改種水稻而形成的新水稻土。(10)氣候山東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14℃,由東北沿海向西南內陸遞增,膠東半島、黃河三角洲年均在12℃以下,魯西南在14℃以上。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由零下4℃遞增到1℃,最熱月7月由24℃遞增到27℃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在零下11~20℃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6~43℃。

全年無霜期也由東北沿海向西南遞增,魯北和膠東一般為180天,魯西南地區(qū)可達220天。各地大于10℃的積溫,一般在3800~4600℃,可以滿足農作物一年二作的熱量要求。全省光照時數年均2290~289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2~65%,較南鄰的江蘇省和安徽省高出三、四百個小時。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魯南魯東,一般在800~900毫米以上;魯西北和黃河三角洲則在600毫米以下。降水季節(jié)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6、7、8三個月,易形成澇災。9~11月份降水一般100~200毫米,12~2月降水僅15~50毫米,3(11)自然資源土地資源全省土地總面積1570.53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767.43萬公頃,林地面積128.59萬公頃,牧地面積4.57萬公頃,未利用土地面積16.27萬公頃,水域面積169.79萬公頃。山東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較高,在今后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應注意合理安排土地利用類型結構,保護土地資源。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275.4億立方米,地下淡水總補給量168.3億立方米,扣除重復部分后,全省平均天然水資源總量為379.5億立方米。黃河是山東主要客水水源,多年平均入境徑流量為436.7億立方米。從全省看,山東水資源比較貧乏,每人平均占有僅52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占有量2770立方米的18.8%,為全世界人均占有10795立方米的3.6%;全省每畝耕地占有349立方米,為全國畝均占有量1827立方米的19.1%。保護水源,節(jié)約用水,是山東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可忽視的問題。現(xiàn)狀可供水量,在50%保證率情況下為192.24億立方米(地表水78.44億立方米,地下水58.8億立方米,引黃55億立方米);在75%保證率情況下為171.38億立方米(地表水64億立方米,地下水52億立方米,引黃55億立方米)。

野生動植物資源山東有陸棲野生脊椎動物450種,占全國種數的21%。其中獸類55種,鳥類362種,兩棲動物8種,爬行動物25種。陸棲無脊椎動物特別是昆蟲,種類繁多,居全國同類物種之首。

山東境內屬于國家一、二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1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文昌魚、中華鱘、角、短尾信天翁、斑嘴鵜鶘、褐鰹鳥、白鸛、黑鸛、白、朱、丹頂鶴、白枕鶴、白鶴、白頭鶴、白尾海雕、游隼等16種。

山東境內有各種植物3100余種,其中野生經濟植物645種。按其經濟價值和用途可分為7類(各類中的某些種有重復):(1)淀粉糖類植物約有78種。均含有較豐富的淀粉或糖類物質,可供釀造、制糖、制膠、入藥及作為工業(yè)原料等多種用途。(2)脂肪油類植物約有156種。榛子、山核桃、山胡椒、漆樹等的種子含油率是15~50%??晒┦秤没蚬I(yè)用。(3)纖維類植物約有134種。其中,羅布麻、山麻、胡枝子、南蛇藤、白花草木棲等,出麻率高、纖維細長、拉力強,可作紡織和制高級紙的原料。其它植物也是制繩、造紙或編織的優(yōu)質原料。(4)芳香類植物約有65種,其中分布面廣、產量大、含揮發(fā)油的有崖椒、香薷、菖蒲、野薄荷等。(5)鞣質植物約有84種。其中分布廣、含鞣質率高的有麻櫟、柞櫟、三椏繡線菊等。這些植物是栲膠的重要原料。(6)藥用植物。省內已收購利用的植物性中藥材有300多種,80%以上集中分布于山區(qū)和丘陵地帶。著名中藥材有北沙參、瓜簍、金銀花、香附子、桔梗、酸棗仁、丹參、白首烏、紫草、全蝎、蟾酥等。(7)土農藥類植物約有40余種。主要有貓兒眼、楓楊、臭椿、南蛇滕、苦楝、菖蒲、半夏、草烏、地錦、霞草、瞿麥、千屈菜、百部等。

山東沿海棲息和洄游的魚類達200多種,近半數有經濟價值,主要經濟魚類約40種。底棲魚類主要有小黃魚、帶魚、黃姑魚、白姑魚、叫姑魚、鱈魚、紅頭魚、鯧魚、鲆、鰈、鯛、鰩、鰻、鳙、鯊等;中、上層魚類主要有青魚(鯡)、鮐、鲅、鰳等。黃河口處有半咸水性的梭魚、銀魚。黃海南部有暖水性洄游魚類大黃魚。洄游性魚類每年大體經過基本相同的路線到達山東海域產卵,有的途經山東海域,形成許多優(yōu)良漁場,主要有青海、石島、萊州灣、煙威、海州灣、連青石等漁場,總面積達17萬平方公里。淺海灘涂貝類百種以上,經濟價值較高的有20多種,主要有泥蚶、文蛤、毛蚶、牡蠣、貽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