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天津市2024屆高考語文考前押題密卷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3小題。(7-12每小題共3分,共18分;13-14題每小題3分,15題2分,共26分)(甲)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泵癫蛔愣芍握撸怨偶敖?,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鄙袝r,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①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十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②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擬者并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竊為陛下惜之?。ü?jié)選自《漢書·食貨志》)(乙)嵩山之東,河汝之間,蚤生而晚殺,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種而五獲。中年畝二石,一夫為粟二百石。今也倉廩虛而民無積,農(nóng)夫以鬻子者,上無術(shù)以均之也。故先王使農(nóng)、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則田墾,奸巧不生。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奸巧不生則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粟也者,民之所歸也;粟也者,財之所歸也;粟也者,地之所歸也。粟多則天下之物盡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徒成都,叁徙成國,舜非嚴(yán)刑罰重禁令,而民歸之矣,去者必害,從者必利也。先王者善為民除害興利,故天下之民歸之。所謂興利者,利農(nóng)亭也;所謂除害者,禁害農(nóng)事也。農(nóng)事勝則入粟多,入粟多則國富,國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雖變俗易習(xí)、驅(qū)眾移民,至于殺之,而民不惡也。此務(wù)粟之功也。(節(jié)選自《管子·治國》)注:①娥:zhí,細致。②罷:通“?!保7?。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則物力必屈屈:虧損,匱乏B.遠方之能擬者并舉而爭起矣擬:模仿C.而直為此廩廩也廩廩:恐懼的樣子D.蚤生而晚殺殺:凋落【答案】B【解析】選項B中,“遠方之能擬者并舉而爭起矣”中的“擬”應(yīng)解釋為“匹敵、比得上”,而不是“模仿”。因此B項不正確。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未之嘗聞句讀之不知B國胡以相恤方其系燕父子以組C.四種而五獲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D.—夫為粟二百石吾屬今為之虜矣
【答案】C【解析】A項中“未之嘗聞”和“句讀之不知”的“之”都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無實義。B項中“國胡以相恤”的“以”是介詞,表方式或手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的“以”也是介詞,表方式或手段。C項中“四種而五獲”的“而”是連詞,表并列,“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的“而”是連詞,表轉(zhuǎn)折。D項中“一夫為粟二百石”的“為”是動詞,表示“有”,“吾屬今為之虜矣”的“為”是介詞,表被動。因此,相同的一項是B。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B.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C.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D.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
【答案】A【解析】根據(jù)文意和句子結(jié)構(gòu),“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應(yīng)該斷為“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應(yīng)該斷為“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因此最合理的斷句是A。10.下列出白《漢書·食貨志》的六句,都屬于作者贊同的觀點或做法的一組是()①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②漢之力漢,幾四十年矣。③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④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⑤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⑥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答案】D【解析】①“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是作者贊同的觀點。②“漢之力漢,幾四十年矣”是對漢代建國以來的時間的敘述,并非作者贊同的觀點。③“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是描述當(dāng)時的情況,并非作者贊同的觀點。④“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是對當(dāng)時情況的描述,并非作者贊同的觀點。⑤“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是作者贊同的觀點。⑥“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是作者贊同的觀點。因此,都屬于作者贊同的觀點或做法的一組是D。1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中,作者分析了當(dāng)時國家的局勢和漢代建國以來不同時期的政策,提出國家應(yīng)加強積貯的觀點。B.甲文中,作者從應(yīng)對自然災(zāi)害和戰(zhàn)爭兩個方面入手,談國家不積貯的危害,從而有力地支撐了中心論點“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C.乙文認為“興利”是采取有利于農(nóng)業(yè)的措施,“除害”則是禁止不利于農(nóng)業(yè)的措施,“興利除害”才能使百姓歸附。D.兩篇文章都以駁論為主,采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在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從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發(fā)展國家的建議?!敬鸢浮緾【解析】A項錯誤,甲文中并未分析“漢代建國以來不同時期的政策”。B項錯誤,甲文并未從“應(yīng)對自然災(zāi)害和戰(zhàn)爭兩個方面入手”,而是從國家整體的角度談積貯的重要性。C項正確,乙文確實提出了“興利除害”才能使百姓歸附的觀點。D項錯誤,兩篇文章雖然都采用了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但不僅僅是以駁論為主,也有立論的成分。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3)故先王使農(nóng)、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敬鸢浮浚?)生產(chǎn)的人很少,而浪費的人很多,天下的財產(chǎn)怎能不枯竭呢?。?)心懷敵人,使遠方的人歸附,有什么召喚不會到來呢?。?)所以先王讓農(nóng)、士、商、工四個階層的人互相交換工作,全年的利益就不會相互侵犯?!窘馕觥浚?)這句話中,“生之者”指的是生產(chǎn)的人,“靡之者”指的是浪費的人,“天下財產(chǎn)”指的是國家的財產(chǎn),“蹶”在這里的意思是枯竭。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生產(chǎn)的人少,而浪費的人多,那么國家的財產(chǎn)就會因此而枯竭。(2)這句話中,“懷敵”指的是心懷敵人,即有戒備之心,“附遠”指的是使遠方的人歸附,“招”在這里的意思是召喚。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心懷敵人,同時又能使遠方的人歸附,那么無論什么召喚都會響應(yīng)。(3)這句話中,“先王”指的是古代的君主,“農(nóng)、士、商、工”指的是四個社會階層,即農(nóng)民、士兵、商人和工人,“交能易作”指的是互相交換工作,“終歲之利”指的是全年的利益,“無道相過”指的是不會相互侵犯。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古代的君主讓四個社會階層的人互相交換工作,這樣全年的利益就不會相互侵犯。13.結(jié)合兩段選文概括“積貯”的重要措施及意義?!敬鸢浮恐匾胧涸黾蛹Z食和其他物資的儲備,即“積貯”。意義:有了充足的積貯,可以應(yīng)對自然災(zāi)害和戰(zhàn)爭等緊急情況,保障國家的穩(wěn)定和人民的安定生活,同時也是國家富強和社會安定的基礎(chǔ)?!窘馕觥績啥芜x文都強調(diào)了積貯的重要性。在《漢書·食貨志》中,作者通過對比古代和當(dāng)時的情況,指出了當(dāng)時社會存在的問題,即生產(chǎn)的人少,浪費的人多,導(dǎo)致國家財產(chǎn)枯竭,人民生活困苦。因此,作者提出應(yīng)該加強積貯,以應(yīng)對可能出現(xiàn)的自然災(zāi)害和戰(zhàn)爭等緊急情況。在《管子·治國》中,作者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國家應(yīng)該有充足的積貯,這樣才能使國家富強,社會安定。因此,結(jié)合兩段選文,我們可以看出,積貯是一項重要的措施,它不僅可以應(yīng)對緊急情況,保障國家的穩(wěn)定和人民的安定生活,同時也是國家富強和社會安定的基礎(chǔ)。天津市2024屆高考語文臨考押題卷1閱讀文言文,完成各題。管仲相威公①,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敢叛。管仲死,豎刁、易牙②開方用,威公薨于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兇③,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④。彼威公何人也?顧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dāng)是時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嗚呼!仲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威公處幾年矣,亦知威公之為人矣乎?威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威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數(shù)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過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習(xí)文公之余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亂涂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復(fù)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shù)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吾觀史鰌,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后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fù)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選自北宋·蘇轍《管仲論》)管仲有疾,桓公往問之,曰:“仲父病矣,將何以教寡人?”管仲對曰:“愿君之遠易牙、豎刁、常之巫、衛(wèi)公子啟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猶尚可疑耶?”對曰:“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豎刁自宮以近寡人,猶尚可疑耶?”對曰:“人之情不愛其身也。其身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白曰:“常之巫審于死生,能去苛病,猶尚可疑耶?”對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將以上無不為也!”公又曰:“衛(wèi)公子啟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歸哭,猶尚可疑耶?”對曰:“人之情非不愛其父也。其父之忍,又何有于君?”公曰:“諾?!惫苤偎溃M逐之;食不甘,宮不治,苛病起,朝不肅。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過乎!”于是皆復(fù)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從中出曰:“公將以某日薨?!币籽?、豎刁、常之巫相與作亂,塞宮門,筑高墻,不通人,矯以公令。公求飲不得。衛(wèi)公子啟方以書社四十下衛(wèi),公聞亂,慨然嘆,涕出,曰:“嗟乎!圣人所見豈不遠哉!”(選自明·馮夢龍《智囊》)注釋:①威公:即齊桓公,這里改“桓”為“威”,是宋人為避宋欽宗趙桓名諱的緣故。②豎刁、易牙、開方:齊桓公寵幸的三個近臣。管仲死后,這三個人共同專權(quán)?;腹篮螅T子爭位,豎刁與易牙等殺害群臣,立公子無虧,太子昭奔宋,齊國因此發(fā)生內(nèi)亂。③四兇:舊傳共工(古代的世族官)、罐兜(人名)、三苗(古族名)、鯀(人名)為堯時的四兇。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禍蔓延,訖簡公 訖:及,到B.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 縶:拖累C.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 慊:滿足D.常之巫審于死生 審:明察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威公聲不絕于耳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B.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泉涓涓而始流C.因威公之問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D.其子之忍,又何有于君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B.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C.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D.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10.下列六句分編四組,全都體現(xiàn)管仲智慧的是()①霸諸侯,攘夷狄 ②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 ③不過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④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⑤管仲死,盡逐之 ⑥圣人所見豈不遠哉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1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蘇轍認為齊國的安定強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鮑叔。齊國的禍亂,不是由于豎刁、易牙、開方,而是齊桓公。B.易牙、豎刁等四人在被召回的第二年便共同謀劃了叛亂,齊桓公最終死在了在他們的囚禁中,桓公死后,五位公子爭搶君位,此禍蔓延,直到齊簡公,齊國無一年安寧。C.在齊桓公的要求下,知人論世的管仲便清楚明白地分析出易牙、豎刁等四人的不同弊病,但繼而由于齊桓公缺少明智的判斷,對管仲的話進行了懷疑,召回了他們。D.蘇轍的史論以管仲死而齊國亂為例,意在論證舉賢任能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養(yǎng)選拔接班人的重要性。馮夢龍的人物傳記以管仲的遺計寫管仲之智。【答案】7.B8.B9.C10.A11.D【解析】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縶:束縛。句意:管仲以為自己的遺言就可束縛桓公嗎?故選B。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于”,介詞,在/介詞,對于。二者不同。句意:桓公是個音樂不停歇于耳。/對于自己就以從師為恥。B.“而”,連詞,表修飾。二者相同。句意:這三人就馬上回家取出舊官帽,彈去灰塵,相互慶賀。/泉水緩緩流動。C.“因”,介詞,趁著/連詞,于是,就。二者不同。句意:如果他乘著齊桓公詢問時。/項羽當(dāng)天就留劉邦同他飲酒。D.“其”,代詞,他/代詞,指代《離騷》。二者不同。句意:他對自己孩子都這么忍心,對您又能有什么呢?/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故選B。9.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齊國不怕有這三人,而是怕沒有管仲。有管仲在,那這三人只是普通人罷了。若不是這樣,天下難道缺跟這三人一樣的人嗎?“三子”為一個詞,“三個人”的意思,不可斷開,排除AD;“……者,……”表判斷,“者”后斷句,排除B。故選C。10.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人物進行評價探究的能力。②的意思是“我想管仲將推薦天下最賢能的人來作答”,只是“我”的推測,不能體現(xiàn)管仲的智慧。④的意思是“那管仲,憑什么可以死掉呢”,根據(jù)前后可知,是說管仲沒有推選出賢明的人來,不能體現(xiàn)管仲的智慧。⑤的意思是“管仲死了,桓公把那幾人全都趕走了”,寫的是桓公,不能體現(xiàn)管仲的智慧。故選A。1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齊國的禍亂……而是齊桓公”錯,原文為“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應(yīng)是“管仲”。B.“易牙、豎刁等四人在被召回的第二年便共同謀劃了叛亂”錯,原文為“易牙、豎刁、常之巫相與作亂”,是易牙、豎刁、常之巫一起叛亂。C.“清楚明白地分析出”錯,根據(jù)原文可知,管仲只是就桓公的問話進行了回答,并沒有清楚明白地分析出易牙、豎刁等四人的不同弊病。故選D。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是其心以為數(shù)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3分)(2)易牙、豎刁、常之巫相與作亂,塞宮門,筑高墻,不通人,矯以公令。(4分)【答案】(1)這是(因為)他心中認為這幾個人都不能托以國家重任。而且預(yù)料自己將死。這部書實在是荒誕,不值得相信。(2)易牙、豎刀、常之巫一同作亂,堵塞了宮門,筑起了高墻,不讓人通行,假稱這是桓公的命令?!窘馕觥勘绢}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托”,托付;“逆”,預(yù)料;“誕謾”,荒誕。(2)“相與”,一起;“通”,使動用法,讓……通過;“矯”,假稱。13.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蘇轍和馮夢龍對管仲評價的不同之處。(3分)【答案】蘇轍片面否定了管仲對齊國強盛的貢獻,將使齊國強盛的貢獻歸功于鮑叔;蘇轍肯定管仲有才能,但認為齊國的衰落是管仲未盡職盡責(zé)。馮夢龍認為管仲是目光長遠、能辯忠奸的智者,在臨死之時委托國家大事。齊國的禍亂是由于齊桓公缺少明智的判斷,齊國的禍亂?!窘馕觥勘绢}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原文“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fù)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可知:蘇轍片面否定了管仲對齊國強盛的貢獻,將使齊國強盛的貢獻歸功于鮑叔;蘇轍肯定管仲有才能,但認為齊國的衰落是管仲未盡職盡責(zé)。根據(jù)原文“嗟乎!圣人所見豈不遠哉”“愿君之遠易牙、豎刁、常之巫、衛(wèi)公子啟方”“管仲死,盡逐之;食不甘,宮不治,苛病起,朝不肅。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過乎!’于是皆復(fù)召而反”可知:馮夢龍認為管仲是目光長遠、能辯忠奸的智者,在臨死之時委托國家大事。齊國的禍亂是由于齊桓公缺少明智的判斷。參考譯文管仲作丞相輔佐桓公,稱霸于諸侯,排斥打擊夷、狄等異族,終其一生都使齊國富強,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豎刁、易牙、開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宮廷內(nèi)亂,五位公子爭搶君位,此禍蔓延,直到齊簡公,齊國無一年安寧。功業(yè)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禍亂的發(fā)生,不是發(fā)作于作亂之時,也必有其根源而預(yù)兆。因此,齊國的安定強盛,我不說是由于管仲,而說是由于鮑叔。至于齊國的禍亂,我不說是由于豎刁、易牙、開方,而說是由于管仲。為什么呢?豎刁、易牙、開方三人本就是亂國者,但重用他們的是齊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兇,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殺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頭看來,使桓公重用這三個人的是管仲??!管仲病危時,桓公詢問丞相的人選。此時,我想管仲將推薦天下最賢能的人來作答,但他的話不過是“豎刁、易牙、開方三個人,不講人情,不能親近”罷了。唉,管仲以為桓公果然能夠不用這三個人嗎?管仲和桓公相處多年了,該知道他的為人了吧?;腹莻€音樂不停歇于耳,美色不離開眼的人。如無此三人,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他開始不重用他們,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沒了,這三人就馬上回家取出舊官帽,彈去灰塵,相互慶賀。管仲以為自己的遺言就可束縛桓公嗎?齊國不怕有這三人,而是怕沒有管仲。有管仲在,那這三人只是普通人罷了。若不是這樣,天下難道缺跟這三人一樣的人嗎?即使桓公僥幸而聽了管仲的話,殺了這三個人,但其余的這類人,管仲能一個也不剩地除掉他們嗎?唉!管仲是不懂得從根本上著眼的人??!如果他乘著齊桓公詢問時,推薦天下賢人來代替自己,那么管仲雖死,齊國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不提他們也可以啊!五霸中沒有比齊桓公、晉文公再強的了。晉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齊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趕不上管仲。晉靈公暴虐,不如齊孝公寬厚??蓵x文公死后,諸侯不敢背叛晉國。晉國承襲文公的余威,還能在一百年里充當(dāng)盟主。為什么呢?因為它的君主雖不賢明,但是還有老成練達的大臣存在?;腹篮螅R國一敗涂地,這沒有什么疑惑??!他僅依靠一個管仲,管仲卻死了。天下并非無賢人,確實是有賢臣而沒有明君?;腹谑罆r,就說天下再沒有管仲這樣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書里有記載他將死時論及鮑叔牙、賓胥無的為人,并列出他們各自的短處。這是他心中認為這幾個人都不能托以國家重任。而且預(yù)料自己將死。這部書實在是荒誕,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鰌,因為活著不能薦用蘧伯玉和斥退彌子瑕,為此有身后勸諫之事。蕭何臨死,推薦曹參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來應(yīng)該如此??!國家因一個人而興盛,一個人而滅亡。賢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憂慮國家的衰敗。因此必須再推選出賢明的人來,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憑什么可以死掉呢?(選自北宋·蘇轍《管仲論》)管仲有病?;腹ヌ酵f:“仲父您的病很重了。對寡人將有何教誨?”管仲回答說:“希望您疏遠易牙、豎刁、常之巫、衛(wèi)公子啟方?!被腹f:“易牙不惜煮了他的兒子來讓我快活,都還可以懷疑嗎?”管仲回答說:“人之常情,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他對自己孩子都這么忍心,對您又能有什么呢?”桓公又說:“豎刁自己鬮割了自己來服侍我,都還可以懷疑嗎?”管仲回答說:“人之常情,沒有不愛惜自己身體的,對自己身體這么忍心,對于您又將有什么呢?”桓公又說:“常之巫明察生死,能消除鬼祟之病,都還可以懷疑嗎?”管仲回答說:“死生是命中注定的,鬼祟之病是精神失守引起的。您不聽任天命、守住自己的根本,而依靠常之巫,他將借此什么事都要做出來了?!被腹终f:“衛(wèi)公子啟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親死了都不敢回去哭喪,都還可以懷疑嗎?”管仲回答說:“人之常情,沒有不愛自己父親的,對父親這么忍心,對您又將能有什么呢?”桓公說:“好的?!惫苤偎懒?,桓公把那幾人全都趕走了,吃飯不香,宮中不安定,鬼病又起,朝政混亂。過了三年,桓公說:“仲父不也錯嗎?誰說仲父的話全部能采用!”就重新把那些人全都召回來。第二年桓公生病了,常之巫從宮內(nèi)出來,說:“君主將在某日去世?!币籽?、豎刀、常之巫一同作亂,堵塞了宮門,筑起了高墻,不讓人通行,假稱這是桓公的命令。衛(wèi)公子啟方帶著四十社的土地和人口投降了衛(wèi)國。”桓公慨然興嘆,流淚說:“唉!圣人預(yù)見到的,豈不是很長遠嗎!”(選自明·馮夢龍《智囊》)天津市2024屆高考語文臨考押題卷2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陳時政疏【唐】馬周貞觀①十一年,侍御史馬周上疏陳時政曰:臣歷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漢氏之有天下,傳祚相繼,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猶四五百年,皆為積德累業(yè),恩結(jié)于人心。今陛下雖以大功定天下,而積德日淺,固當(dāng)崇禹、湯、文、武之道,廣施德化,使恩有余地,為子孫立萬代之基。豈欲但令政教無失,以持當(dāng)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雖因人設(shè)教,寬猛隨時,而大要以節(jié)儉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務(wù)。故其下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長而禍亂不作也。今百姓承喪亂之后,比于隋時,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絕。遠者往來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無休時。陛下雖每有恩詔令其減省而有司作既不廢自然須人徒行文書役之如故臣每訪問四五年來百姓頗有怨嗟之言以陛下不存養(yǎng)之。昔唐堯茅茨②土階,夏禹惡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復(fù)可行于今。漢文帝惜百金之費,輟露臺之役,集上書囊以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錦繡纂組③妨害女工,特詔除之,所以百姓安樂。后至孝武帝,雖窮奢極侈,而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時代差近,事跡可見。今京師及益州諸處營造供奉器物,并諸王妃主服飾,議者皆不以為儉。臣聞昧旦丕顯,后世猶怠,作法于理,其弊猶亂。陛下少處民間,知百姓辛苦,前代成敗,目所親見,尚猶如此,而皇太子生長深宮,不更外事,即萬歲之后,固圣慮所當(dāng)憂也。臣竊尋往代以來成敗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為盜賊,其國無不即滅,人主雖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當(dāng)修之于可修之時,若事變一起,而后悔之,則無益也。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蓄積多少,惟在百姓苦樂。但貯積者固是國之常事,要當(dāng)人有余力而后收之。若人勞而強斂之,竟以資寇,積之無益也。然儉以息人,貞觀之初,陛下已躬為之,故今行之不難也。為之一日,則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勞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國被水旱之災(zāi),邊方有風(fēng)塵之警,狂狡因之竊發(fā),則有不可測之事,非徒圣躬旰食晏寢而已。若以陛下之圣明,誠欲勵精為政,不煩遠求上古之術(shù),但及貞觀之初,則天下幸甚?!咀⑨尅竣儇懹^,唐太宗李世民統(tǒng)治時期的年號。②茨,屋頂。③纂組,讀音為zuǎnzǔ,意思為赤色綬帶,亦泛指精美的織錦。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傳祚相繼 祚:福分,這里指帝位B.所幸夫人衣不曳地 幸:幸運C.不更外事 更:經(jīng)歷D.倘中國被水旱之災(zāi) 被:遭受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且自古明王圣主雖因人設(shè)教 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B.至景帝以錦繡纂組妨害女工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C.而承文景遺德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D.式歌且舞矣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陛下雖每有恩/詔令其減省/而有司作既不廢/自然須人/徒行文書/役之如故/臣每訪問/四五年來/百姓頗有怨嗟之/言以陛下不存養(yǎng)之B.陛下雖每有恩/詔令其減省/而有司作既不廢/自然須人徒行文書/役之如故/臣每訪問/四五年來/百姓頗有怨嗟之言/以陛下不存養(yǎng)之C.陛下雖每有恩詔/令其減省/而有司作既不廢/自然須人/徒行文書/役之如故/臣每訪問/四五年來/百姓頗有怨嗟之言/以陛下不存養(yǎng)之D.陛下雖每有恩詔/令其減省/而有司作既不廢/自然須人徒行文書/役之如故/臣每訪問/四五年來/百姓頗有怨嗟之/言以陛下不存養(yǎng)之10.下列六句分編四組,都屬于作者陳時政之弊的一項是()①供官徭役,道路相繼 ②兄去弟還,首尾不絕③春秋冬夏,略無休時 ④議者皆不以為儉⑤黎庶怨叛,聚為盜賊 ⑥式歌且舞矣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1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〢.作者針對當(dāng)時社會存在的問題,見微知著,引經(jīng)據(jù)典,規(guī)勸唐太宗要“節(jié)儉于身,恩加于人”。B.作者認為,雖然唐太宗有仁德,曾多次下令減輕徭役,但官府的文書下達后,有些地方并未落實到位,因此百姓服役的狀況并沒有改善。C.作者認為唐太宗了解民生疾苦和前代興衰,尚且無法制止皇室生活奢靡,如果將來太子登基,那么可能會動搖唐王朝的基業(yè)。D.文章與魏征《諫太宗十思疏》都是寫給唐太宗的奏折,但前者語氣更加委婉,用語更為自然,幾乎不假駢儷?!敬鸢浮?.B8.D9.C10.B11.C【解析】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的能力。B.“幸:幸運”錯誤?!靶摇保瑢櫺?;句意:他寵愛的慎夫人的衣裙不得拖到地上。故選B。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文實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個“因”,介詞,根據(jù);句意:而且,自古帝王雖然都根據(jù)當(dāng)時的局勢。第二個“因”,介詞,用;句意:又用豐厚的禮物賄賂掌權(quán)的靳尚。B.第一個“以”,動詞,認為;句意:漢景帝認為織錦刺繡會妨礙女工。第二個“以”,介詞,憑借;句意: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C.第一個“而”,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句意:但還是繼承了文帝、景帝的遺德。第二個“而”,連詞,表承接;句意: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并加強自我約束。D.第一個“且”,連詞,又、并;句意:大家就會載歌并載舞。第二個“且”,連詞,又、并;句意:大石方正又堅厚,可以千年都不變。故選D。9.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陛下雖然仁德,每每下令減輕徭役??墒?,有些部門按計劃,還是需要不斷征派百姓去服下斷征派百姓去服勞役。官府減輕勞役的文書不斷下達,可是,百姓服役的征程依然如故。我常常去訪問民間疾苦,這四五年來,老百姓之中已有很多抱怨之辭了,他們認為陛下不體恤愛撫百姓?!岸髟t”,固定詞語,帝王降恩的詔書,“恩詔”作“有”的賓語,之間不能斷開,排除AB;“怨嗟”作“言”的定語,“怨嗟之言”為偏正短語作“有”的賓語,不可斷開,排除D。故選C。10.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⑤“黎庶怨叛,聚為盜賊”是往代以來成敗之事;⑥“式歌且舞矣”是推行節(jié)儉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的好處。排除這兩項。故選B。1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C.“如果將來太子登基,那么可能會動搖唐王朝的基業(yè)”錯誤。作者認為太子生長在宮中,不知民間疾苦,陛下將來去世后,確實應(yīng)當(dāng)憂慮,“可能會動搖唐王朝的基業(yè)”無中生有夸大其詞。故選C。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昔唐堯茅茨土階,夏禹惡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復(fù)可行于今。(4分)(2)若人勞而強斂之,竟以資寇,積之無益也。(4分)【答案】(1)過去,唐堯用茅草蓋屋頂,以泥土砌臺階,夏禹穿粗劣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這些節(jié)儉的美德,我知道已不可能在當(dāng)今推行。(2)如果百姓勞苦卻仍強行征斂,最后還是幫助了賊寇,積聚財物并沒什么好處?!窘馕觥勘绢}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茅茨”“土階”“惡衣”“菲食”,均為名詞活用為動詞;“行”,推行;(2)“強斂”,強行征斂;“竟”,最終;“資”,幫助;“益”,好處。13.馬周認為唐太宗應(yīng)該怎樣做才能使國家安定、百姓安居?請結(jié)合文章第四段簡要概括。(3分)【答案】①在能夠治理的時候及時改進政治教化。②在保障百姓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征收錢糧貯積財物。③注重節(jié)儉,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解析】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凡修政教,當(dāng)修之于可修之時,若事變一起,而后悔之,則無益也”可知,在能夠治理的時候及時改進政治教化。由“但貯積者固是國之常事,要當(dāng)人有余力而后收之”可知,在保障百姓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征收錢糧貯積財物。由“然儉以息人,貞觀之初,陛下已躬為之,故今行之不難也。為之一日,則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可知,注重節(jié)儉,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參考譯文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周上疏說:我歷觀史書,發(fā)現(xiàn)從夏、商、周到漢代,朝代不斷交接更替,時間長的朝代可以延續(xù)八百多年,短的也有四五百年,這些朝代都是積善積德,以恩德贏得民心?,F(xiàn)在,陛下雖然以大功平定了天下,但是積累恩德的時間還很短,因此,應(yīng)當(dāng)推崇大禹、商湯、文王、武王之道,廣布道德教化,使德有余,為后世子孫創(chuàng)下穩(wěn)固的基業(yè)。怎么可以認為只要當(dāng)今的政治沒有過失,保住今日的江山,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呢?而且,自古帝王雖然都根據(jù)當(dāng)時的局勢,制定或?qū)捇驀?yán)的具體政策,但節(jié)儉、施恩卻是歷代政治的根本。只有這樣,百姓才會愛戴君王如同愛戴自己的父母,仰慕君王如同仰慕日月,尊敬君王如同尊敬神明,畏懼君王如同畏懼雷霆。這才是國家長治久安、沒有動亂的原因?,F(xiàn)在處于天下大亂之后,百姓人口相當(dāng)于隋朝的十分之一。然而,如今徭役仍然很多,一個家庭里面兄長才回到家,弟弟又不得不離開了,并且往來征程幾千里,一年四季,沒有休止。陛下雖然仁德,每每下令減輕徭役。可是,有些部門按計劃,還是需要不斷征派百姓去去服勞役。官府減輕勞役的文書不斷下達,可是,百姓服役的征程依然如故。我常常去訪問民間疾苦,這四五年來,老百姓之中已有很多抱怨之辭了,他們認為陛下不體恤愛撫百姓。過去,唐堯讓官吏住在茅草屋中,大禹以飲食豐美為惡。這些節(jié)儉的美德,我知道已不可能在當(dāng)今推行。漢文帝顧惜百萬資金,停止修建露臺,他收集大臣們上書用的布囊來做大殿的帷幕,他寵愛的慎夫人的衣裙不得拖到地上。漢景帝認為織錦刺繡會妨礙女工,于是下令解散,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安居樂業(yè)。漢武帝時,他雖然窮奢極欲,但還是繼承了文帝、景帝的遺德,所以民心沒有動搖。如果漢高祖之后就是武帝即位,那么漢代的江山必定不會保全。這些情況離當(dāng)今較近,事情還清楚可見?,F(xiàn)在,京城和益州等地制造供奉的器物,諸王妃嬪公主的服飾也極其精美,民間的輿論都認為這太奢侈。臣聽說勤奮早起而功業(yè)盛大顯赫的君主,后代還會因循懈??;制定合乎常理的法令,久而久之還會出現(xiàn)弊端產(chǎn)生混亂。陛下年少時,生長在民間,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成敗,也看在眼里,治理國家還尚且這樣做,而太子生長在宮中,不知民間疾苦,陛下將來去世后,確實應(yīng)當(dāng)憂慮啊。我私下考察自古以來國家成敗的事,發(fā)現(xiàn)只要百姓心生怨恨造反,聚集成為盜賊,國家沒有不滅亡的。君王即使悔過,也沒有能重新安定的。凡是改進政治教化,應(yīng)當(dāng)在能夠治理的時候進行。如果發(fā)生變故才開始悔過,就沒有用了。自古以來,國家的興亡不在積蓄了多少財富,而是在于百姓的苦樂。貯積錢糧財物本是國家的常事,總得等百姓衣食有余然后再去征收。如果百姓勞苦卻仍強行征斂,最后還是幫助了賊寇,積聚財物并沒什么好處。不過,推行節(jié)儉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在貞觀初年,陛下已經(jīng)親自實行過,所以如今實行起來也不會困難。只要實行一天,天下都會知道,大家就會載歌載舞。如果百姓已經(jīng)勞苦,還不停役使,一旦中國受水旱之災(zāi),邊境有戰(zhàn)亂警報,狂悖狡黠的人就會乘機作亂,就將有不可預(yù)測的事情發(fā)生,不僅僅是使圣上晚進餐遲睡覺而已。如果以陛下之圣明,真要勵精圖治,不用遠求上古的辦法,只要做到像貞觀初年那樣,那么天下就很幸運了。天津市2024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模擬卷7三、(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樗散生傳【明】宋濂樗散生者,錢塘人,李氏名诇,字孟言。少受學(xué)越人楊君廉夫,負氣尚節(jié),善為詩。賣藥金陵市中,名其室曰樗亭,而自號為樗散生。市人病者趨其門,買藥無不與,所與必善,人人談樗散生美不置口?;騿栭松⑸骸敖袢四辉笧椴模写缈涑?,有尺夸尋,惟恐人不己知,才不即用,又恐不得大任以為戚。今生乃以‘樗散’自名,樗不才木也,生豈無才者耶?何其嗜好與人不同也?所惡乎樗者,以其無用也。今生修善藥以活痰疾者,有功于民甚博,何為以自污哉?”樗散生曰:“吾計之熟矣。名之美者,吾豈不欲居之?然茍無實以稱之,則名只足為禍。吾茍自以為可用,彼將以有用者求我,我或不足如其所求,則為妄人矣。吾今自以為樗,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何損于我乎?世之受禍深者,求名太切者也。夫名,虛器也,得之未必有益于身,而與我競者,齦龂然欲奪之,不亦危乎?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務(wù)乎名也。且吾之食者醫(yī),醫(yī)之書易知,醫(yī)之技易學(xué),吾誠盡吾心焉。疑于心者不敢強施于人薄于用者不敢厚責(zé)其報雖有不中庶可以無愧矣。吾誠肯自負吾才而享多廣之祿不若乎人?然吏胥操法而迫吾側(cè),民庶持牒而聒吾前,吾心欲平之而力不暇,欲施吾才而勢有不能,則吾心之愧無時而釋矣。豈若守易能之技,居無用之名以自適哉!”于是問者謝之,咸稱樗散生為知道者。余聞于建安黃仁云。史官曰:樗散生之傳不虛矣。生豈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貴乎食焉而無愧。吾觀世之有愧者多矣,生豈無見者乎?孔子強漆雕開仕,開自以為未信而不愿為,孔子悅之。樗散生豈學(xué)漆雕開者耶?然則謂生為知道,豈不然耶?或謂生慕樗以不才而壽。彼莊生寓言,生蓋不取云?!炬溄印炕葑又^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涂,匠人不顧?!鼻f子曰:“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有刪改)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人談樗散生美不置口置:釋放B.然茍無實以稱之稱:符合C.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務(wù)乎名也務(wù):追求D.立之涂,匠人不顧涂:同“途”,道路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何為以樗自污哉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B.得之未必有益于身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C.民庶持牒而聒吾前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D.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3分)A.疑于心者不敢強施/于人薄于用者不敢厚責(zé)其報/雖有不中/庶可以無愧矣B.疑于心者不敢強施/于人薄于用者不敢厚責(zé)/其報雖有不中/庶可以無愧矣C.疑于心者不敢強施于人/薄于用者不敢厚責(zé)/其報雖有不中/庶可以無愧矣D.疑于心者不敢強施于人/薄于用者不敢厚責(zé)其報/雖有不中/庶可以無愧矣10.下列句子分編為四組,其中全都表現(xiàn)樗散生具有有用于世品格的一組是()(3分)①少受學(xué)越人楊君廉夫,負氣尚節(jié)②而我足用者固存,何損于我乎③而與我競者,齦龂然欲奪之④且吾之食者醫(yī),醫(yī)之書易知,醫(yī)之技易學(xué),吾誠盡吾心焉⑤豈若守易能之技,居無用之名以自適哉⑥或謂生慕樗以不才而壽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1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分)A.李诇自號“樗散生”,是在金陵市中賣藥的一個普通百姓,他負氣尚節(jié),能寫詩,善制良藥,能救治病患。B.《樗散生傳》第三段表面上是對問者的回答,其實是李诇的內(nèi)心獨白,是以議論的方式進行心理描寫。C.《樗散生傳》的尾段,以漆雕開婉拒孔子要求他去做官一事,贊賞了李诇“食焉而無愧”的君子之道。D.莊子認為“樗”因無用而免受傷害;李诇自號“樗散生”是用莊子的寓言自警,無才則無人與己競爭。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惟恐人不己知,才不即用,又恐不得大任以為戚。(2)豈若守易能之技,居無用之名以自適哉!13.結(jié)合文言材料,用自己的話談一談李诇以“樗散生”自號的原因。(3分)【答案】7.A8.C9.D10.B11.D12.(1)惟恐別人不了解自己,才能不能被馬上使用,又怕不能被委以重任而悲傷。(2)哪里比得上從事易于掌握的醫(yī)術(shù),擁有無用的名聲而使自己滿足呢!13.①惟恐居美名而名不副實;②于己無損,可以免去與人爭名而產(chǎn)生的危險;③賣藥救治病患問心無愧;④免去做官之苦?!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置:放棄,棄置。不置口:不住口。句意:人人談到樗散生都贊不絕口。B.句意:然而如果沒有實際才能來與它相符。C.句意:我因此心態(tài)平和而不敢追求名聲。D.句意:生長在道路旁。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介詞,用;連詞,表修飾。句意:為什么要用‘樗散’的稱號來污辱自己呢?/得志以后就放縱自己,傲慢地對待一切人。B.介詞,對;介詞,比。句意:得到未必對自己有好處。/致使承擔(dān)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nóng)夫還多。C.都是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句意:百姓拿著訴狀在我前面吵擾。/項王握著劍把直起腰來,問道:“來客是干什么?”D.代詞,它的;代詞,其中。句意:它的樹干卻疙里疙瘩,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在亂石中間選其中一兩處敲打它。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內(nèi)心有懷疑的病不敢勉強給人治療,對病情作用不大的不敢多收酬勞,即使有不能治愈,大概可以沒有愧疚了。“強施于人”是狀語后置句,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厚貴其報”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D。【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說的是樗散生的師從與品格。③是樗散生揣度爭名者的形貌。⑥是有的人揣摩樗散生的心理。排除有①③⑥的選項。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李诇自號‘樗散生’是用莊子的寓言自警,無才則無人與己競爭”錯誤,由原文“或謂生慕樗以不才而壽。彼莊生寓言,生蓋不取云”可知,與原文意思不符。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己知”,賓語前置,應(yīng)為“不知己”;“用”,被使用;“戚”,悲傷。(2)“若”,比得上;“居”,擁有;“自適”,使自己滿足?!?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原文“名之美者,吾豈不欲居之?然茍無實以稱之,則名只足為禍”可知,惟恐居美名而名不副實;②由原文“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何損于我乎……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務(wù)乎名也”可知,于己無損,可以免去與人爭名而產(chǎn)生的危險;③由原文“且吾之食者醫(yī),醫(yī)之書易知,醫(yī)之技易學(xué),吾誠盡吾心焉”可知,賣藥救治病患問心無愧;④由原文“然吏胥操法而迫吾側(cè),民庶持牒而聒吾前,吾心欲平之而力不暇,欲施吾才而勢有不能,則吾心之愧無時而釋矣”可知,免去做官之苦。參考譯文:樗散生傳【明】宋濂樗散生,錢塘人,姓李名诇(音xiòng),字孟言。年輕時師從紹興人楊廉夫(維楨),憑恃意氣,崇尚擊節(jié),擅長寫詩。在金陵市中賣藥為生,他把居室取名“樗亭”,而自稱為“樗散生”。金陵市里患病的人到他家買藥,沒有不有所施與的,所施與的必定是良藥,人人談到樗散生都贊不絕口。有人問樗散生:“現(xiàn)在的人沒有誰不想成為有用之材,有一寸就夸耀有一尺,有一尺就夸耀有一尋(八尺為一尋),惟恐別人不了解自己,才能不能被馬上使用,又怕不能被委以重任而悲傷。如今你竟然以‘樗散’自命,樗木,是無用之木,你難道是沒有才能的人嗎?為什么你的嗜好和別人不相同呢?所厭惡的樗木,是因為它沒有用處啊。如今你制作良藥使患病的人活下來,對百姓的功勞非常大,為什么要用‘樗散’的稱號來污辱自己呢?”樗散生說:“我考慮這已是深思熟慮了。美好的名聲,我難道不想擁有嗎?然而如果沒有實際才能來與它相符,那么‘名’只足以是一種禍害。我如果自認為是可用的,那將拿有用的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我,我或許不足以和所要求的一樣,那么我就是無知狂妄的人了。我現(xiàn)在自己認為是“樗木”,我不必擔(dān)心我的可用之處,然而我的可用之處本來就存在,這對我有什么損害呢?世上受禍害嚴(yán)重的,是追求名聲太急切。名聲,是有名無實的東西,得到未必對自己有好處,那些和我競爭的人,爭論不休想奪取好名聲,不也危險嗎?我因此心態(tài)平和而不敢追求名聲。況且我以買藥為生,醫(yī)藥的書容易讀懂,治病的方法容易掌握,我確實盡心盡力了。內(nèi)心有懷疑的病不敢勉強給人治療,對病情作用不大的不敢多收酬勞,即使有不能治愈,大概可以沒有愧疚了。我確實愿意憑我的才學(xué)而安享升斗的俸祿,難道我的才能都不如別人嗎?但是小吏們在我旁邊操持著律法,百姓拿著訴狀在我前面吵擾,我內(nèi)心想使事態(tài)平息,卻沒有閑暇的精力,想施展我的才能,情勢卻不允許,我內(nèi)心的愧疚無法釋懷。哪里比得上從事易于掌握的醫(yī)術(shù),擁有無用的名聲而使自己滿足呢!”于是問的人辭謝他,都說樗散生是明白道理的人。我是從建安(建德)府的黃仁云那里聽說的。史官說:樗散生的傳聞不假啊。樗散生難道果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嗎?君子之道,可貴之處在于謀生要問心無愧。我看世上有愧于心的人很多啊,樗散生難道沒有看見嗎?孔子讓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自認為對做官這件事還沒有信心而不愿做,孔子對此很高興。樗散生難道是效仿漆雕開的嗎?既然這樣,那么說樗散生是明白道理的人,難道不對嗎?有人說他是羨慕樗木因為不才而長壽。那是莊子的寓言,樗散生大概不會取用?!炬溄印炕葑佑謱ηf子說:“我有棵大樹,人們都叫它‘樗’。它的樹干卻疙里疙瘩,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樹枝彎彎扭扭,也不適應(yīng)圓規(guī)和角尺取材的需要。雖然生長在道路旁,木匠連看也不看?!鼻f子說:“如今你有這么大一棵樹,卻擔(dān)憂它沒有什么用處,怎么不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樹旁,優(yōu)游自在地躺臥于樹下。大樹不會遭到刀斧砍伐,也沒有什么東西會去傷害它。雖然沒有派上什么用場,可是哪里又會有什么困苦呢?”天津市2024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模擬卷8三、(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天工開物序【明】宋應(yīng)星天覆地載,物數(shù)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事物而既萬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識之,其與幾何?萬事萬物之中,其無益生人與有益者,各載其半;世有聰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鮮經(jīng)而侈談莒鼎畫工好圖鬼魅而惡犬馬;即鄭僑、晉華,豈足為烈哉?幸生圣明極盛之世,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宦商衡游薊北。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若為士而生東晉之初,南宋之季,其視燕、秦、晉、豫方物,已成夷產(chǎn);從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肅慎之矢(肅慎是殷、周時期在黑龍江流域的一個部落,曾進貢箭給周成王,以示臣服)也?且夫王孫帝子,生長深宮,御廚玉粒正香,而欲觀耒耜;尚宮錦衣方剪,而想象機絲。當(dāng)斯時也,披圖一觀,如獲重寶矣!年來著書一種,名曰《天工開物卷》。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乏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而寫之,豈有當(dāng)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誠意動天,心靈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長可取,必勤勤懇懇而契合焉。昨歲《畫音歸正》,繇先生而授梓;茲有后命,復(fù)取此卷而繼起為之,其亦夙緣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觀象》《樂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臨梓刪去。丐大業(yè)文人棄擲案頭!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guān)也。時崇禎丁丑孟夏月,奉新宋應(yīng)星書于家食之問堂。材料二:乃粒宋子曰:上古神農(nóng)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號兩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不然,神農(nóng)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豈有隱焉?而紛紛嘉種,必待后稷詳明,其故何也?紈褲之子,以赭衣視笠蓑;經(jīng)生之家,以農(nóng)夫為詬詈。晨炊晚餉,知其味而忘其源者眾矣!夫先農(nóng)而系之以神,豈人力之所為哉?凡谷無定名。百谷,指成數(shù)言。五谷,則麻、菽、麥、稷、黍,獨遺稻者,以著書圣賢起自西北也。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來、牟、黍、稷居什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餌、膏、饌之中,而猶系之谷者,從其朔也。(節(jié)選自《天工開物·上篇第一乃?!罚?.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即鄭僑、晉華,豈足為烈哉
烈:功業(yè)顯赫B.披圖一觀,如獲重寶矣
披:翻開C.其亦夙緣之所召哉
夙:舊有的D.而猶系之谷者,從其朔也
朔:北方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何殊肅慎之矢也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B.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guān)也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C.五谷,則麻、菽、麥、稷、黍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D.以著書圣賢起自西北也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3分)A.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鮮經(jīng)/而侈談莒鼎畫工/好圖鬼魅/而惡犬馬B.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鮮經(jīng)而侈談/莒鼎畫工/好圖鬼魅而惡犬馬C.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鮮經(jīng)/而侈談莒鼎/畫工好圖鬼魅/而惡犬馬D.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鮮經(jīng)而侈談/莒鼎畫工好/圖鬼魅而惡犬馬10.下列關(guān)于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天覆地載”語出《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薄肚f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敝柑斓仞B(yǎng)育,包容萬物。反映了天圓地方的蓋天說思想。B.“季”有“最終”之意,“季父”指父親的兄長,項伯是項羽的伯父;“季”也可指“一個朝代的末了”,“南宋之季”即“南宋末年”。C.“崇禎丁丑孟夏月”,“崇禎丁丑”采取年號干支兼用法紀(jì)年,“孟”指四季中的首月,“孟夏”即為夏季第一個月。D.“陳思之館”指陳思王曹植的客舍;“授梓”指印書;“紈褲”指富家子弟;赭衣,古代罪人穿的赤色衣服,指代罪人。1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分)A.作者認為要了解世上的萬物,一般都要通過別人的講述或自己親眼見到才能實現(xiàn),而《天工開物》則為人們了解事物開辟了新的途徑。B.作者指出本書是以“貴五谷而賤金玉”的次序編寫,且本書討論的盡是與功名進取毫無關(guān)系的事物,表達了作者對科舉制度的不滿。C.《天工開物卷》原有《觀象》《樂律》二卷,作者后來覺得這兩卷學(xué)問太深奧,自己研究得也不夠深入,于是毅然將這兩卷書稿刪掉了。D.“乃?!贝讣Z食,作者把《乃?!贩旁谌珪谝痪?,體現(xiàn)了“民以食為天”的思想;儒生把“農(nóng)夫”當(dāng)作辱罵別人的代稱,作者對此持批評態(tài)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世有聰明博物者,稠人推焉。(2)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而寫之,豈有當(dāng)哉?(3)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13.用自己的話談一談《天工開物》成書的目的是什么?在成書過程中,作者克服了哪些困難?(4分)【答案】7.D8.D9.C10.B11.B12.(1)世上聰明通曉眾物的人,眾人推崇他。(2)只好憑借自己粗淺的見聞、心中的記憶寫出來,怎會完全恰當(dāng)呢/難道會很妥當(dāng)嗎?(3)人不能自己生長,而要靠五谷養(yǎng)活。13.目的:作者認為要了解世上的萬物,一般都要通過別人的講述或自己親眼見到才能實現(xiàn),而《天工開物》則用寫文章、繪圖(書本)這樣的方式為人們了解事物開辟了新的途徑。克服的困難:①家中貧困,想購買一些奇巧的東西用于考證,卻缺乏錢財。②想要召集嗜好相同的朋友,討論物品的真?zhèn)危瑓s沒有招待的館舍?!窘馕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能力。D.“朔:北方”錯誤?!八贰保?,初;句意:依然將它們歸入五谷之中,只不過是沿用了古代的說法罷了。故選D。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什么/為什么;句意:和古代得到肅慎國進貢的弓矢,又有什么不同呢?/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獸,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這是為什么呢?B.介詞,對/介詞,被;句意:因為這書和求取功名,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xué)習(xí)了,不受時俗的拘束。C.副詞,用于加強判斷/連詞,于是,就;句意:“五谷”是指麻、菽、麥、稷、黍。/德行怎么樣,就可以稱王呢?D.都是連詞,因為;句意:這是因為著書的先賢是西北人的緣故。/臣下因為供奉贍養(yǎng)祖母的事無人承擔(dān),辭謝不接受任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3903.6-2024鞋類整鞋試驗方法防滑性能
- 客戶答謝會致辭(15篇)
- 感恩父母演講稿(19篇)
- 堅持新發(fā)展說課
- 當(dāng)幸福來敲門觀后感集合15篇
- 初級會計實務(wù)-初級會計《初級會計實務(wù)》模擬試卷93
- 智研咨詢發(fā)布-2024年中國智能物聯(lián)網(wǎng)(AIOT)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行業(yè)政策及需求規(guī)模預(yù)測報告
- 2025年有機肥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駕駛員勞務(wù)派遣合同協(xié)議書3篇
- 應(yīng)急預(yù)案的知識普及
- 2023-2024年員工三級安全培訓(xùn)考試題及參考答案(綜合題)
- 招標(biāo)采購基礎(chǔ)知識培訓(xùn)
- 五年級口算題卡每天100題帶答案
- 2025屆新高考英語復(fù)習(xí)閱讀理解說明文解題策略
- 《社區(qū)康復(fù)》課件-第一章 總論
- 上海中考英語考綱詞匯
- 【工商管理專業(yè)畢業(yè)綜合訓(xùn)練報告2600字(論文)】
- 2024年全國初中數(shù)學(xué)聯(lián)合競賽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biāo)準(zhǔn)
- 《幼兒園健康》課件精1
- 22S803 圓形鋼筋混凝土蓄水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