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雪知識與技能了解散文詩的一般特點,能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過程與方法1.在比較中,體味兩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繪中作者寄寓的精神追求。2.理解本文幾個含蘊深刻的語句,進而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和感受魯迅先生的審美情趣、頑強斗志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重點誦讀全文,通過比較兩幅雪景的不同特點來體味蘊含其中的情感。難點理解本文精練、優(yōu)美、內蘊豐富的語言。朗讀法、質疑探究法、對比閱讀法。南方雪景和北方雪景的圖片、課文朗讀磁帶、多媒體課件。2課時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那場大雪嗎?那年的雪下得真大呀,面對那銀白的世界,你的感受怎樣呢?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當時的雪景嗎?……是啊,我們都見過雪景,都曾被它的純潔所陶醉,也被漫天潔白、天地一色的景致所吸引。你們可曾想過:面對同一雪景,不同人物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乞丐感到渺茫;詩人卻會動情;游子會覺寂寞;孩子卻感到快樂。為救國救民而棄醫(yī)從文、以文章作武器而勇斗黑暗的魯迅,面對雪景又是一番什么樣的心情呢?下面讓我們把目光投向課文《雪》,去感悟魯迅先生為我們描寫的“雪”景世界吧。散文詩散文詩是詩的一種,它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它像散文那樣不分行、不押韻,不受字數(shù)、聲韻的限制,可以自由地采用散文的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手段來敘事抒情;它又是詩,有詩的想象、詩的激情和詩的意境;有詩一樣的節(jié)奏感和跳躍性,便于抒發(fā)強烈的思想感情??偫ㄆ饋砜?,它的主要特征是:散體、靈活、濃縮。1.聽課文朗讀磁帶,初步感知課文。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真體會文章中所蘊涵的情感。要求注意停頓,前半部分輕松歡快、抒情優(yōu)美,后半部分激越悲壯。3.讀了課文,你看到了怎樣的兩地雪景?(請同學們試著填空)(讀了________,我看到了雪的________________。示例:讀了南方的雪,我看到了雪的美艷、絢麗、有趣。讀了北方的雪,我看到了雪的激情、獻身、孤獨。)4.讀了這篇文章后,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1.課文題目是雪,作者寫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認為作者更喜歡哪兒的雪?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更喜歡朔方的雪。2.“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雪的什么特點?“隱約著的”說明在春天沒有到的季節(jié)里,已經聞到了春天的氣息;“極壯健”強調了生命力的旺盛。這兩個句子都以比喻的形式來修飾江南的雪,前者說江南的雪是春天的使者,后者說江南的雪洋溢著青春的美麗和活力。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充分表露了作者對江南雪的懷念與喜愛,以及對故鄉(xiāng)的深情懷念與熱烈贊美。3.在這里,作者是怎樣寫“江南的雪”的“滋潤美艷”的?先以兩比喻句點出江南的雪所蘊藏的生機與活力,接著直接描繪江南雪景,寫“花”與“草”,表現(xiàn)了雪景中的生命力;“血紅”“白中隱青”“深黃”“冷綠”,以豐富的色彩渲染了“青春”的氣息。然后,作者從無寫有,借助豐富的想象展開,以虛寫實:“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边@里的虛寫和前面的實寫相映襯,把江南雪的“美艷”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4.作者寫冰封雪凍的朔方的雪,為什么卻從遙遠的“暖國的雨”寫起?作者寫冰封雪凍的朔方的雪,卻從遙遠的“暖國的雨”寫起,而被人視為“單調”的“暖國的雨”本無“幸”與“不幸”的感受,作者偏偏以提問的方式探詢它自己是否“以為不幸”。凡此種種,都足以引起人們的深思、人們的遐想。隨之而來的兩幅雪景正是為了啟迪讀者尋覓答案。5.如何理解“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這一句?這是一種擬人的手法,提出耐人尋味的思索。從全文看,它不能變成“燦爛”的雪花,似乎不幸,但它轉化為蓬勃奮飛的北方雨的“精魂”,又未必是不幸。6.在孩子們塑雪羅漢過程中,成人的參與具有怎樣的意味?在歡樂的兒童天地里,竟有童心未泯的成人參與其中,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7.在作者的描繪中,羅漢并不真像羅漢,“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也未必好看,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呢?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突出江南雪的“潔白”“明艷”和“滋潤”。而這些形象的詞語既融進了作者對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也是在通過孩子們的眼睛去描繪令人欣喜的場景。8.“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偷得胭脂來涂在嘴唇上”。孩子們的舉動說明什么?[來源:]這兩個細節(jié)寫出了孩子們的天真,也使雪塑的羅漢有了生氣。9.塑好的雪羅漢有什么特點?這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形象。它不僅集中地體現(xiàn)了江南雪的“滋潤美艷”,而且和前面的背景描繪相映襯,使意境更加新穎別致、生機盎然、柔媚多姿。10.找出文中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時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說說其表達作用。詞語有“呵”“偷”“涂”“訪問”“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語,刻畫出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的天真活潑以及純潔的心靈,表達真切、傳神、熱鬧、有趣。11.這里寫了雪羅漢的“消釋”,通過雪羅漢的“消釋”,說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盡管雪羅漢“明艷”“潔白”“閃閃地生光”,卻經受不住“晴天”,也經受不住“寒夜”,“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只能“獨自”坐著。這說明童年和青春雖然美麗多姿,卻也有它軟弱、不定、短暫的一面。而這種美好又軟弱的事物常常在毀滅著、流失著。同時,雪羅漢的“消釋”也使得愉悅的情緒變得深沉,便于自然過渡到對朔方的雪的描寫。這就給全文定下了一個于深沉、清醒中見美好和純真的基調。在作者的筆下,南方的雪是“潔白”“明艷”和“滋潤”的,對江南雪的描寫中也透著對故鄉(xiāng)的懷念與熱烈贊美。那么北方的雪景在作者的筆下又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其中,又透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繼續(xù)走進課文,去看看朔方的雪。1.“但是”一詞一轉,旨在突出什么?用“但是”這個轉折詞巧妙地轉到對朔方飛雪的描寫,并表明朔方的飛雪和滋潤美艷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2.“如粉,如沙”寫出了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如粉,如沙”這兩個比喻寫出了朔方的雪又干又細、決不粘連的特點。在這里作者不僅如實地反映了朔方嚴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朔方飛雪并不安于孤獨凄涼的境遇。3.“如包藏火焰的大霧”這一比喻有何表達效果?“如包藏火焰的大霧”這一比喻用來形容朔方的雪在風中飛揚、旋轉、升騰的壯觀景象,表現(xiàn)其旺盛而不可抑制的力量以及不屈的斗爭精神。4.說說“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閃閃”這幾個詞語的表達效果?!盁o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對表現(xiàn)北方雪的精神有什么作用?“無邊”突出“曠野”的“曠”,“凜冽”突出天氣寒冷,前兩個短語突出北方雪花環(huán)境的惡劣;“閃閃”既是對雪花在空中飛舞的情形的描摹,也是對雪花抗爭精神的表現(xiàn),而且契合雪花的特點。這些修飾語充分表現(xiàn)了雪花同嚴寒戰(zhàn)斗的品格,“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是北方雪“旋轉升騰”的舞臺和背景,從空間和氣溫兩個角度襯托朔方的雪無所畏懼、孤獨戰(zhàn)斗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5.文章最后一句話應如何理解?“孤獨”是說“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惟有朔方的雪在不屈地飛舞;“死掉的雨”是說朔方的雪由雨脫胎而來,卻有雨所沒有的精神和意志;“雨的精魂”,是說朔方的雪有著永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文章最后一句是作者面對蓬勃奮飛的朔方之雪而唱出的熱烈、深沉的贊歌。6.魯迅對兩種雪的態(tài)度怎樣?從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眼中,這種美未經琢磨,并不能保持長久。魯迅更為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是魯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正是這種精神最為形象的體現(xiàn)。7.作者將南北雪景對照描寫有何目的?南方的雪與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義?“南方的雪”,它是一種美的象征,但這種美未經磨煉,不能長久地保持;而“朔方的雪”雖然孤獨,不被理解,但卻有一種戰(zhàn)斗的豪情、一種澎湃激昂的斗志,使人聯(lián)想到那艱苦卓絕又令人神往的戰(zhàn)斗。也可以理解為“南方的雪”是作者向往的美好理想,他憎惡把朔方的雪花變得孤獨和冰冷的嚴酷的冬天,他要用戰(zhàn)斗來實現(xiàn)理想。8.聯(lián)系魯迅的生平,探究他為什么會持有這樣的態(tài)度。魯迅之所以要呼喚自然本性的野性與愛,正是為了給人間現(xiàn)實的戰(zhàn)斗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他本質上是一個社會感與歷史感都極強的思想斗士,離開了社會人生的自然美,對于他是沒有意義的。他贊賞自然和自然美,完全著眼于從中發(fā)現(xiàn)社會和發(fā)現(xiàn)自己。9.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來源:學|科|網(wǎng)Z|X|X|K]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贊頌表現(xiàn)出來的: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zhàn)斗中得到升華。10.品味關鍵語句。(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成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薄氨涞摹薄皥杂驳摹睆娬{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贊賞的。(2)“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被表現(xiàn)成死掉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寫“滋潤美艷”的江南的雪和記憶中孩子們塑雪羅漢的情景。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描寫壯美的朔方的雪景,抒發(fā)了反抗黑暗、勇猛奮戰(zhàn)的激情。1.對比描寫,各具特點。如江南之雪與朔方之雪的對比。江南之雪“滋潤美艷之美”,這是一種靜態(tài)之美,陰柔之美;朔方之雪“如粉,如沙”“決不粘連”,隨著旋風蓬勃奮飛,這是一種動態(tài)之美,陽剛之美。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無論是寫江南的雪還是朔方的雪,作者都融入了濃郁的感情。對塑雪羅漢的描寫,滲透了作者的脈脈溫情;而對朔方雪的描寫,則抒發(fā)了作者澎湃的激情,昂揚的斗志,使景與情水乳交融,達到了高度和諧的統(tǒng)一。《雪》魯迅南方雪景圖北方雪景圖對比奮斗的激情《雪》是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散文單元,所選的課文語言優(yōu)美、哲理性強、內涵豐富,很適合誦讀?!堆肥且皇咨⑽脑姡扔猩⑽牡淖杂伸`活,又有詩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讀、適于欣賞。所以,我在教學時采用了以讀為主的方法,以讀為突破口,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力求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啟迪,讀出自然、社會、人生的真諦。7雷電頌知識與技能1.了解戲劇文學的特點。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和象征手法,體會表達效果。過程與方法1.體會課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開的豐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培養(yǎng)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2.品味語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內蘊的深刻的思想內涵。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屈原深切的愛國愛民思想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重點誦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前6個自然段。體會作品的雄偉氣勢和濃厚的抒情意味。難點聯(lián)系背景資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誦讀法、研討探究法。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多媒體課件。1課時每年農歷端午,我們都會劃龍舟、吃粽子,同學們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一風俗習慣嗎?是為了紀念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郭沫若的戲劇《屈原》,走進這位偉大詩人的內心世界。屈原正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呼喚風、雨、電,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郭沫若的《雷電頌》。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一生著述頗豐。1921年8月,出版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集《女神》,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還有歷史劇《屈原》《虎符》《蔡文姬》《武則天》等。1.屈原簡介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戰(zhàn)國時楚國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后遭讒去職,迭遭放逐。至首都郢為秦兵攻破,遂投汨羅江而死。2.寫作背景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推行消極抗戰(zhàn)、積極反共的政策。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后,國民黨政府變本加厲地實行法西斯統(tǒng)治,扼殺言論自由,摧殘進步力量。作家們不得不改用隱晦曲折的形式暴露現(xiàn)實的黑暗,抨擊反動派的倒行逆施。在這種情況下興起了創(chuàng)作歷史劇的熱潮。郭沫若是最杰出的代表。他從抗戰(zhàn)的現(xiàn)實斗爭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聲與時代的責任,從對歷史的回顧中汲取斗爭的力量。1.朗讀《雷電頌》,要求學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語段所使用的語氣、語調、語速,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加一點評論。2.你覺得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跟以往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激情澎湃、氣勢雄渾;全文都是屈原的內心獨白。3.根據(jù)剛剛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語速,設想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讀全文。4.劇情介紹?!肚啡珓》譃椤伴夙灐薄笆苷_”“招魂”“被囚”“雷電頌”五幕。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五幕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五幕的大概情節(jié)如下:第一幕:寫南后派公子子蘭請屈原入宮,屈原正在教導宋玉和嬋娟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第二幕:寫南后以排演屈原的《九歌》為名設計誣陷屈原“淫亂宮廷”,屈原被罷官。第三幕:寫鄉(xiāng)里為屈原招魂,屈原離家出走。第四幕:寫南后當眾戲弄屈原,屈原怒斥張儀,被囚于東皇太一廟。第五幕:第一場寫子蘭帶宋玉探監(jiān),以救屈原為名要挾嬋娟順從,遭到嬋娟的痛罵,衛(wèi)士激于義憤,救出嬋娟,一同去營救屈原。課文的情節(jié)便是從這里開始的。5.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鄭袖為首的楚朝廷奸佞們的尖銳的矛盾沖突,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開端。寫靳尚和鄭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謀毒死屈原。他們的陰謀把他們和屈原的矛盾沖突推到了頂點。以南后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們,對屈原恨之入骨,他們誣陷打擊屈原還不夠,還必欲除之為后快,暴露了他們鏟除政治異己的兇殘和毒辣的本性。第二部分:發(fā)展。寫屈原的內心獨白——“雷電頌”。面對黑暗現(xiàn)實,詩人呼風喚雷,怒斥神祗,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對黑暗世界的強烈的憤懣和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表現(xiàn)了他的忠貞不屈和浩然正氣。第三部分:高潮。寫嬋娟之死。這一部分是戲劇沖突的高潮,表現(xiàn)了光明和黑暗、正義和邪惡誓不兩立的沖突。嬋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興,突出展現(xiàn)了嬋娟的高尚品格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1.與以往的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是屈原的內心獨白。2.《雷電頌》既然是屈原的內心獨白,我們就能夠從這些話中讀出屈原的內心世界。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聽,并說說這里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內心情感。(1)“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這幾句對風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對風的急切的渴盼!風即是改變黑暗的變革力量,對風以及后面的雷、電的呼喚實際也就是對變革現(xiàn)實的偉大力量的呼喚。(2)“發(fā)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一連串的反復,“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開,劈開,劈開!”一個比一個強烈、一個比一個堅決。(3)“火!你在天邊,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地燃燒著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嗎?”這幾句是屈原對光明的狂熱的呼喊,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向往與追求。(4)“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把你這云中君燒毀了吧!你們這些土偶木梗,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深刻地指出了產生社會黑暗的根源,“土偶木?!睂嶋H上就是指世間昏庸腐朽、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當權者和官僚統(tǒng)治集團。表現(xiàn)了作者鞭撻一切污穢、橫掃一切邪惡的頑強戰(zhàn)斗精神,體現(xiàn)了他與黑暗勢力決斗到底的浩然正氣。3.課文運用了象征手法,說說風、雷、電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舉例說說課文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文中屈原借助于謳歌偉大的自然威力,抒發(fā)了對摧毀黑暗的渴望和對這種偉大正義力量的贊美。風、雷、電,這些自然界的景象,在詩人心目中,已經成為一種戰(zhàn)勝黑暗的力量,詩人又把自己的偉大戰(zhàn)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風、轟隆隆的雷和閃耀的電之中。風雷電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開”,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勢力進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對風雷電的歌頌,也是對與黑暗勢力作斗爭的正義力量的歌頌。此外,《雷電頌》還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感情、增強語勢。獨白中屈原滿懷激情地直接和風雷電對話,直接怒斥偶像神靈,這些擬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達出鮮明的愛憎感情。反復、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達感情,使獨白更有氣勢。如:“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發(fā)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鼓動吧,風!咆哮吧,雷!閃耀吧,電!”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潰壩,洶涌奔騰。詩中還有不少反問句、設問句,“你,你東君,你是什么個東君?”“你,你紅著一個面孔,你也害羞嗎?”“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們用來打奴隸的刑具嗎?”等等。這些句子,呼喚指斥,使獨白更增強了戰(zhàn)斗力。4.抒情主人公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風雷電象征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5.總結本文中的人物形象。屈原是正義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視鬼神,鞭撻一切污穢,誓與丑惡的奸佞們戰(zhàn)斗到底。課文對風、對雷、對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xiàn)了他橫掃一切邪惡力量的頑強戰(zhàn)斗精神。他雖然桎梏加身,但是仍然不屈不撓,凜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現(xiàn)了他忠于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屈原的形象是為正義和光明而戰(zhàn)斗的不屈的戰(zhàn)士的形象。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量,表達了對黑暗的憤懣和對光明的禮贊與向往。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來源:學,科,網(wǎng)Z,X,X,K]1.豐富的象征。豐富的象征使詩人將難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達得含蓄、深沉、凝練。例如,“風”“雷”“電”象征變革實現(xiàn)的偉大力量;“洞庭湖”“東?!薄伴L江”象征人民群眾;“無形的長劍”象征堅定的信念;“土偶木?!钡娜合裣笳鳠o德無能、欺民惑眾的統(tǒng)治集團。2.多樣的修辭。運用擬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達了愛憎;運用排比和反復,使句式齊整;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反復、排比手法的運用,充分表達了感情,使文章更有氣勢。如:“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發(fā)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詩中有不少反問句、設問句,如“你,東君,你是個什么東君?”“你,你紅著一個面孔,你也害羞嗎?”“哭,哭有什么用?”等等,這些句子,呼喚指斥,使文章更具有戰(zhàn)斗力。3.奇特的想象。想象瑰麗奇特,閃耀著革命浪漫主義的光輝。詩人進行大膽的藝術構思,展開神奇的想象,上天入地,呼風喚雷,運用夸張、象征的手法,讓屈原和宇宙間偉大的自然力——急風、怒雷、閃電結合在一起,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使他具有毀滅諸神、摧毀一切黑暗的力量。雷電頌郭沫若風、雷、電追求光明土偶木梗的群像憎恨黑暗《雷電頌》是郭沫若所著歷史劇《屈原》中的一個片段,它既是主人公屈原的心靈獨白,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詩,文章通過對風雷電的呼喚表達了主人公對光明的渴望和對黑暗的憎恨。文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事物都有著象征意義,這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學生畢竟是學生,有時他們會局限于自己的認知水平,對于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的理解可能是模糊的。所以我及時給予了有效的引導。8短文兩篇知識與技能1.了解課文內容,貫通理解兩篇短文的主題表達。2.了解神話傳說“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過程與方法1.強化誦讀,體會巴金散文作品音韻的美感。2.品評關鍵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直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表現(xiàn)的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導學生追求積極奮發(fā)、堅韌向上的理想人格。重點理解兩篇短文的精神實質及其時代意義。難點把握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意。誦讀法、討論點撥法。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多媒體課件。1課時無數(shù)人詠嘆過太陽和月亮,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對著這永恒的星球發(fā)出了自己的感嘆。在《日》中,作者顯然在飛蛾撲火、夸父逐日這些意象中寄托著深意;而寒夜里面對如鏡的涼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種別樣的心情。巴金(1904~2005年),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fā)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寫作背景這兩篇文章都寫于抗日戰(zhàn)爭的1942年,前后只有一天之隔。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惜犧牲。作者寫作《日》和《月》,就是為此而發(fā),以飛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熱,象征志士仁人為祖國轟轟烈烈獻身,通過贊美飛蛾,來贊美抗日將士。作品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富于啟迪和鼓舞?!度铡泛汀对隆范际窃谒氖甏跗谕瓿傻模敃r抗戰(zhàn)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和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么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1.播放朗讀磁帶,初步體味兩首散文詩字里行間滲透出來的情感的不同特點?!度铡芳で檠笠?,《月》細膩幽靜。2.學生飽含情感,自由朗讀。3.學生齊讀,整體感知文意,自由發(fā)言作歸結。《日》——追求光和熱,《月》——改變冰冷4.學生回顧、講述“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多媒體顯示)(1)“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山海經》)(2)“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淮南子》)1.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這是為什么?因為這里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征,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表達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2.如何理解“日”“飛蛾”“夸父”“姮娥”等形象的象征意義?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3.人們常說“飛蛾撲火——自尋死路”,飛蛾長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為何作者卻對它大加贊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為什么卻異常地“懷戀”?從飛蛾到夸父,從渺小到偉大,他們都是為了追求光明、為了一種熱量,而寧愿放棄自己的生命。贊美飛蛾、懷戀夸父,實則贊美為追求理想而不惜犧牲一切的大無畏精神。4.在敘述完夸父、飛蛾之后,為什么作者忽然筆鋒一轉,說起了“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因為前面所說的夸父和飛蛾都是做鋪墊,目的是引出后面這句話,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重點,為著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5.如何理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這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正是為了整個世界的光明和熱力,才會有飛蛾、夸父的犧牲行為。他們熱烈追求光和熱的行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整個世界不被黑暗所籠罩。6.“月亮”在這里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么?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這里所表現(xiàn)的意境,能使你聯(lián)想起古詩中的哪些詩句?“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浸入我的身體”“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這種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7.“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前面已經用了很多語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這里才會說出這句話。他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向往和渴求,與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他不是像以往的文學家那樣只是歌頌月亮、贊美月亮。8.“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處為什么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冷光”“死的光”是對當時現(xiàn)實的影射,“姮娥奔月”應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對照兩文可看出);但在結尾處作者用“難道……嗎?或許……”表達了作者對生者的期望——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是作者對那些試圖逃避現(xiàn)實斗爭的人的否定,以此反襯為追求光明犧牲的人的崇高。9.文中三次出現(xiàn)“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請結合兩文和歷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指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不惜犧牲生命的人。10.課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甭?lián)系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因為這里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征,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寫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zhàn)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和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么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11.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也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題有什么深一層的理解?冷和熱是一種極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征才會更加突出明顯,這就是為什么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向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才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聯(lián)系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來源:]12.這里所表現(xiàn)的有關“月”的意境,能使你聯(lián)想起古詩中的哪些詩句?學生交流寫月的古詩文,進行整理歸類。[來源:學.科.網(wǎng)](1)月,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翱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范仲淹《岳陽樓記》)(2)月,撩撥滿腹的愁緒。“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來源:]“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來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3)月,包含著瑰麗的想象?!俺颗d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第1~2自然段):由飛蛾撲火聯(lián)想到夸父逐日,他們都是追求光和熱的。第二層(第3~4自然段):“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第三層(第5自然段):“我”甘愿做人間的飛蛾,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对隆芬部煞譃槿龑樱旱谝粚?第1~2自然段):對月時的心緒,“我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里?!钡诙?第3~5自然段):月光下的感受,月光是死的光。第三層(第6自然段):寫姮娥奔月的傳說,表達心中的愿望理想。1.描寫和抒情相結合,感情含蓄而熱烈。作者對撲火的飛蛾、逐日的夸父、奔月的姮娥都給予熱情洋溢的贊美?!度铡分卦谑惆l(fā)對光和熱的禮贊,也贊美了那些為追求光和熱而犧牲的人,同時直接表達出自己愿為光和熱獻身的決心。《月》重在抒寫對冷的感受,文章借月亮寫出作者獨立月下的冷清憂愁,以及對姮娥奔月的聯(lián)想,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的人格理想。2.語言樸素自然。本文沒有華麗的詞句,也沒有豪言壯語,語言平易近人,用普通的語句和平實的敘寫,表現(xiàn)出誠懇親切的風格。本文觸景生情,而后水到渠成地表達出深邃的哲理。3.運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達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作者以飛蛾、夸父追求光和熱,象征了那些為追求光明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象征那些志士仁人為祖國而慷慨獻身的精神。而姮娥為著自己的理想——為改變月光的冰冷而奔月,姮娥象征著那些平凡而敢于犧牲的戰(zhàn)士,也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象征手法的運用,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說出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使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于啟迪和鼓舞。短文兩篇巴金日月發(fā)光、發(fā)熱冰冷、死光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轟轟烈烈寒冷、寂寞(對光明的強烈追求)(對生者的期望)巴金是我國著名作家,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講授此課我首先介紹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課的寫作背景、寫作時間,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次我通過本文的關鍵詞語來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在文章中有一些關鍵詞語,如“日”“飛蛾”“夸父”“月”“姮娥”等,它們的含義不能僅僅按照本義來理解,而要在通讀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礎上來把握。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人生態(tài)度。在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神話故事,進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白x”和“寫”是兩項最基本的訓練,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可以讓讀音更準確,也可以深入地了解、感受課文,欣賞本文的鏗鏘之美,因此授課中我注意讓學生多讀,在讀中讀準生字、了解內容。9海燕知識與技能1.初步了解作者及課文的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2.領會作品深刻的象征內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過程與方法1.通過反復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品味本文語言激越、奔放強烈的特點。[來源:]2.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對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重點1.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2.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對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難點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誦讀法、討論點撥法、練習法。課文朗讀錄音磁帶、海燕圖片、多媒體課件。2課時詩歌是通過意象來表達情意的,散文詩也是如此。魯迅借江南的雪來表達自己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借北方的雪來表達自己對戰(zhàn)斗人生的渴望。郭沫若用風雷電來象征變革現(xiàn)實的偉大力量,用廟里的“土偶木?!眮硐笳鳠o德無能、欺民惑眾的統(tǒng)治集團。巴金在《日》《月》里,用光和熱來象征對光明和幸福的追求,用撲火的飛蛾、逐日的夸父、奔月的姮娥熱情地謳歌了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獻身的英雄。也正因為如此,詩才有了張力,才有了深邃形象的意境美,才成就了藝術的魅力。那么,高爾基在《海燕》里,又想借海燕的形象告訴我們些什么呢?高爾基(1868~1936年),蘇聯(lián)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導師,被稱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代表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劇本《小市民》等。背景知識《海燕》寫于1901年,當時,歐洲的工業(yè)危機波及俄國,工廠紛紛倒閉,大批工人失業(yè),再加上沙皇統(tǒng)治日趨黑暗,人民群眾無法忍受,反抗情緒日益高漲,革命斗爭蓬勃興起。高爾基1901年2月19日從故鄉(xiāng)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來到彼得堡,參加俄國作家協(xié)會為紀念農奴解放40周年而舉行的特別會議,發(fā)表了抨擊沙皇政府的演說。3月4日,幾千名大學生和工人為抗議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學生送去當兵,在彼得堡喀山廣場舉行示威,遭到殘酷鎮(zhèn)壓,有些人被打死,許多人受了傷。高爾基參加了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極為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鄉(xiāng)后,根據(jù)當時的斗爭形勢和參加示威的感受,寫成了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這篇小說的尾聲部分。1.形象感知,領略海燕風采。教師出示“海燕形象圖課件”,讓學生認識、感受海燕的形象,讓學生對海燕有初步的認識。2.熟悉背景,把握時代脈搏。讓學生知道高爾基為什么要對海燕進行歌頌。3.教師播放課文錄音磁帶。要求:學生不要看書,看屏幕,仔細聆聽,發(fā)揮想象,靜心感受。4.聽了剛才的朗誦,同學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景象?波濤洶涌的大海,暴風雨來臨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飛翔。5.這畫面最使你感動的是什么?海燕那勇敢無畏的雄姿與精神。同時,那些海鷗、海鴨、企鵝等的姿態(tài)與舉止與海燕比,又使人覺得可憐可悲。6.剛才同學們眼前是一幅整體的面畫。然而,它又可以分解成幾幅小的畫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的內容看可分解成幾幅小畫面,它們各說明了什么。全文給我們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畫面,海燕在這三幅典型環(huán)境中活動,其形象逐步完整、鮮明。第一幅,風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第二幅,暴風雨迫近,海燕搏風擊浪,迎接暴風雨的到來;第三幅,暴風雨將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tài)呼喚暴風雨。這三幅場景以時間為序,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逐步展開。1.指定學生朗讀第1~3自然段,要求學生思考:在暴風雨到來前,周圍的環(huán)境怎樣?海燕有什么表現(xiàn)?“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說明一場暴風雨正在孕育。就在這樣特定的環(huán)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烏云和大海之間高傲地飛翔”,表現(xiàn)了海燕勇敢無畏的矯健姿態(tài)。2.作者為什么用黑色的閃電來比喻海燕?又為什么用“高傲”來修飾“飛翔”?這里的“黑色”不是貶義詞,是寫海燕本身的顏色。用“閃電”既可以寫出海燕的矯健姿態(tài),又可以在烏云密布、大海蒼茫的背景上現(xiàn)出一點亮光,使人們在沉悶的空氣中從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說的自以為了不起,而是褒義詞,有意氣風發(fā)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視惡劣環(huán)境的英勇氣概。作者緊扣“高傲地飛翔”,用“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來描寫海燕飛翔時的氣勢,突出了海燕搏擊風云、無所畏懼的性格。在描寫海燕“飛翔”的同時,又著力寫了海燕的叫喊聲,并通過烏云聽出這叫喊聲的含義,從反面襯托了海燕的戰(zhàn)斗力量和勝利信心。而這一切,都說明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追求,同時暗示暴風雨將必然來臨。3.學生輕聲朗讀第1~3自然段,體會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追求。4.指定學生朗讀第4~6自然段。要求學生把描寫海鷗、海鴨、企鵝的詞語畫出來。呻吟、飛竄、恐懼、掩藏;呻吟、嚇壞;膽怯、躲藏。5.這些詞語表現(xiàn)了這三種海鳥怎樣的共性?海鷗、海鴨、企鵝象征了俄國第一次革命前夕膽小的機會主義者和軟弱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為了揭示這個共性,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根據(jù)海鳥的不同特點,讓“恐懼”“嚇壞”“膽怯”三個意義相近的詞反復出現(xiàn),從而對他們害怕革命的丑態(tài)進行漫畫式的勾勒和無情的揭露。6.指定學生朗讀第4~6自然段,要求認清三種海鳥在暴風雨到來之前的丑態(tài)。7.作者為什么在對三種海鳥作了無情的揭露后,又轉換語氣熱情贊揚海燕?這樣寫有兩個作用:一是與開頭呼應,可以讓海鷗、海鴨、企鵝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另一個是承上啟下,原來大海蒼茫一片,這時已經“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變化,畫面也就變化了,這樣很自然地進入了第7自然段。8.指定一位女同學讀第1~3自然段,一位男同學讀第4~6自然段,全班同學從“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起齊讀。要求讀出感情來。上次我們學習了課文前的第一部分,重點是寫海燕對暴風雨來到的渴望,現(xiàn)在學習后兩部分,重點寫暴風雨迫近時海燕的歡樂。1.指定學生讀第7~11自然段,要求思考:環(huán)境起了怎樣的變化?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雷聲轟響、狂風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懸崖上,摔成塵霧和碎末。大海呢,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雷聲,波浪還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2.這一環(huán)境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說明俄國當時白色恐怖嚴重,反動勢力猖獗,革命與反革命的斗爭異常激烈。特別在第8自然段作者在寫狂風與巨浪搏斗時,用了“緊緊”“惡狠狠地”“把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等詞句,進一步說明當時革命與反革命斗爭已經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但是,盡管反動勢力猖狂一時,敏感的精靈——海燕已聽出了它們的“困乏”。這告訴我們革命正在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轉化。3.在這險惡的環(huán)境中,海燕的表現(xiàn)怎樣?海燕不畏強暴,它飛舞著,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它面對猖狂的反動勢力充滿信心地大笑,還大聲號叫,它為暴風雨的迫近而歡樂,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革命是必勝的。4.在險惡的環(huán)境里,海燕如此英勇,絕不是偶然的。學生齊讀第11自然段,思考:海燕,為什么如此敏感,如此英勇?那時馬克思主義已在俄國人民中廣泛傳播,無產階級革命者在險惡環(huán)境中用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觀察斗爭形勢。已經聽出了“雷聲”的“困乏”,已經看出“烏云遮不住太陽”,也就是說,看到歷史的必然規(guī)律是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沙皇政府必將滅亡,人民必定勝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風雨迫近時特別歡樂、無比英勇,表現(xiàn)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作者用了“敏感的精靈”“早就聽出”“深信”等詞語來描寫海燕,不僅使我們從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們從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5.教師讀第12~16自然段。要求學生講一講看到的是怎樣一幅圖景。這是一幅暴風雨就要來臨的圖景,狂風吼叫、雷聲轟響,烏云像火焰,閃電像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戰(zhàn),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并且越戰(zhàn)越勇,終于怒吼了。這一切說明,革命的形勢迅猛發(fā)展,一切反動勢力終于陷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中。這里從“狂風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斗爭的激烈殘酷,又說明了革命發(fā)展的趨勢,預示著舊世界必將被人民摧毀,新紀元必將由人民來開拓。6.學生齊讀第12~16自然段,學生思考:在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樣描寫海燕?作者讓我們先聞其聲,后見其形,最后再聞其聲。這里著重寫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現(xiàn)“暴風雨”,一是說明暴風雨即將來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tài)號召人民迎接暴風雨,敢于斗爭,敢于犧牲。二是表現(xiàn)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即人民對沙皇反動政府的強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強了文章的氣勢,表明人民群眾一旦起來以后,其勢如急風暴雨,銳不可當,從而熱情地歌頌了人民的力量)(板書:叫喊,三個“暴風雨”)。7.指定一學生讀第12~13自然段,全班齊讀第14~16自然段,進一步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8.學生細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本文中正面描寫海燕形象的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作用,具體分析海燕的形象。示例一:“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边@一句從兩方面來寫。一是從形狀、顏色角度寫,既表現(xiàn)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現(xiàn)出一點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從行動角度寫,表現(xiàn)出海燕藐視惡劣環(huán)境的英勇氣概。示例二:第2、3自然段。先承接前面的“飛翔”而來,以瞬息交替的動作,寫海燕的勇敢低飛,又迅疾高翔的矯健雄姿。而后從聲音角度寫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示例三:第9、10自然段。再現(xiàn)前面對海燕的描寫,又用比喻補充完善了海燕的形象。在這里,作者繪形繪聲地描寫了海燕在與海浪與烏云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號叫”,顯示其歡快、豪邁;海燕從“飛翔”到“飛舞”,從“直沖”到“穿過”,從“碰著”到“掠起”更顯出其敏捷、勇猛。示例四:文章的最后3個自然段。這是寫海燕的呼喊,寫它的兩次大聲疾呼,表達了海燕作為報訊者的歡快之情、作為勝利預言家的豪邁情懷。海燕的形象終于隨著暴風雨的漸次迫近而更加鮮明、完整。9.你讀了《海燕》,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啟發(fā)?我們對革命事業(yè)要永遠充滿信心,樹立革命的人生觀;在前進的道路上,要不畏艱險、敢于斗爭、敢于犧牲。10.理解本文深刻的寓義和象征手法的運用。學生回憶在《雷電頌》中所講的象征手法,教師強調:本文的作者也運用了象征手法。即象征是“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11.本文的“大?!薄盀踉啤薄伴W電”等事物各具有怎樣的象征意義呢?海燕象征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暴風雨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fā)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tǒng)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昂zt”“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它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寫海鷗“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呻吟”“嚇壞”,企鵝“膽怯”“躲藏”的驚恐萬狀的丑態(tài),正是為了與海燕“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的對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堅強、樂觀自信的形象,作者對它們進行了無情的鞭撻。烏云、閃電、雷聲、狂風這一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勢力,寫它們的猖狂是為了點明海燕所處的險惡的環(huán)境。12.指名朗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讀出激情雄渾的氣勢。13.請你仿照句子說一段話。例:假如我是(海燕),我將對(海鷗)說(收起你對暴風雨的恐懼吧),因為(生命本身不同尋常,所以不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陽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風雨,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句式:假如我是(),我將對()說(),因為()。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寫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以樂觀的心情和勝利的信心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寫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擊風浪,以必勝的信心迎接暴風雨的到來。第三部分(第12~16自然段):寫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tài)熱情呼喚著暴風雨。[來源:Z.xx.k.Com]1.象征手法的巧妙運用。散文詩運用象征,往往是通篇運用,而不是某個句子的象征意義。比如高爾基的《海燕》,烏云象征沙皇的反動統(tǒng)治;大海象征廣大群眾:海燕象征革命的先驅者;海鷗、海鴨、企鵝則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的人;暴風雨象征推翻沙皇反動政權的革命運動。2.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極大地增強了《海燕》的藝術性,使之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3.寓情于景、借景述懷的藝術方法。作者依據(jù)自己的美學選擇,賦予筆下的自然景觀以各自不同的象征意義,并借助比喻、擬人、對比等藝術手段,使象征主客體之間達到天衣無縫、自然和諧的境地。讀者雖滿眼是對大海暴風雨前的景色描寫,看到的卻分明是一幅革命與反革命殊死較量的戰(zhàn)斗畫圖。海燕高爾基eq\a\vs4\al(革命先驅,↓,海燕:高傲、,勇敢、敏感)eq\a\vs4\al(革命風暴,↓,暴風雨,)eq\a\vs4\al(不革命者,↓,海鷗、海鴨、,企鵝:恐懼)對比象征《海燕》是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作品猶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它屬于過去、屬于未來、屬于全世界。這樣簡介作品背景,講講《海燕》的深遠影響,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之后我讓學生激情朗誦、齊讀,借此領會作品激情洋溢、音韻鏗鏘的特點。修辭手法的運用,極大地增強了《海燕》的藝術性,學生對比喻和擬人很熟悉,但對反復卻缺乏了解,因此讓學生找出并解析,重點了解反復修辭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10組歌(節(jié)選)知識與技能1.了解作者紀伯倫。2.學習借物抒懷的手法,訓練朗誦和品讀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反復誦讀,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領會物體形象。2.品味詩中意味深長的語句,理解蘊涵之中的哲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甘于奉獻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懷。重點在誦讀、品析中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難點深刻理解作者筆下海浪和雨的形象內涵。朗讀法、美點尋蹤法、質疑探究法。課文朗讀磁帶、紀伯倫資料、多媒體課件。1課時同學們,哲理詩作為世界詩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來一直散發(fā)著醉人的芳香,為越來越多的讀者所喜愛。含蓄雋永的哲理性警句,往往會使身處紛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憬悟、奮起。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常被稱作哲理詩人,但他的散文詩的內蘊常常比一般的哲理詩豐富。今天,我們學習的《浪之歌》和《雨之歌》是他《組歌》中的兩首,讓我們靜心于靈氣而個性的浪和雨的絮語中,去感悟一個深邃、美妙的別樣洞天。紀伯倫(1883~1931年),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鄉(xiāng)卜舍里。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后回到祖國,進貝魯特“??爽?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chuàng)辦《真理》雜志,態(tài)度激進。1908年發(fā)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毀,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后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長住,從事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直至逝世。寫作背景紀伯倫是位熱愛祖國、熱愛全人類的藝術家。在生命的最后歲月,他寫下了傳遍阿拉伯的世界的詩篇《朦朧中的祖國》,他謳歌畢生苦戀的祖國:“您在我們的靈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動的心臟?!睈叟c美是紀伯倫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說:“整個地球都是我的祖國,全部人類都是我的鄉(xiāng)親。”他反對愚昧和陳腐;他熱愛自由,祟尚正義,敢于向暴虐的權力、虛偽的圣徒宣戰(zhàn);他不怕被罵作“瘋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隨時代前進的“活尸”;他反對無病呻吟、夸夸其談;主張以“血”寫出人民的心聲。文學與繪畫是紀伯倫藝術生命的雙翼。紀伯倫的前期創(chuàng)作以小說為主,后期創(chuàng)作則以散文詩為主。此外還有詩歌、詩劇、文學評論、書信等?!断戎肥羌o伯倫步入世界文壇的頂峰之作,曾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認真地聽讀課文,邊聽邊想象其展現(xiàn)的畫面,進入情境,體會詩中美好的情韻。2.學生朗讀讀詩是一種高雅的情感體驗活動,當我們在想象中進入詩中的意境,體悟到詩中美好的情韻而又能恰當運用朗讀技巧用聲音加以傳達,這時我們的心靈深處便會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現(xiàn)在,請大家自由選擇組詩《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進行朗讀感受。一讀:重在整體感知詩中形象,注意語音的飽滿與圓潤。二讀:重在體味情感。注意語句順暢,注意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快慢等。三讀:重在進入情境。注意韻腳,注意語氣的輕重抑揚,注意體現(xiàn)散文詩的抒情性。3.散文詩往往借助于具體的形象來傳達詩人的情意,那么,這兩首散文詩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借助豐富的想象,藝術地描繪“浪”和“雨”的生活,借它們來贊頌人類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愛,并借以袒露詩人自我仁愛博大的襟懷,表現(xiàn)出對人生的思考。1.詩中的海浪形象是極為感人的,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得熱烈,愛得深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試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海浪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得熱烈,愛得深沉。具體體現(xiàn)在: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許下忠誠的誓愿;傍晚,她為愛情唱著祈禱的詩篇。漲潮時,她熱情洋溢,緊緊與情人擁抱;退潮了,她難舍難分,依戀地撲到情人的腳下。2.面對海浪這誠摯熾烈的情愛,海岸是怎樣表現(xiàn)的?海岸是異常感激的。把海浪緊緊地抱在懷中,親吻她,還容忍她的任性。3.與海岸連在一起的礁石是如何對待海浪的呢?海浪對礁石的這種態(tài)度是怎樣表現(xiàn)的呢?聯(lián)系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礁石對海浪的態(tài)度是:不同情、不理解,不管她如何向他獻媚、微笑、傾吐心聲,都始終裝聾作啞、置之不理。對礁石的這種態(tài)度,海浪感到傷感、苦惱。她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但是她的戀情并沒有因此而減退,也沒有因此而動搖對愛情的信念,決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這樣消磨歲月。顯示了海浪對愛情的無限忠誠。這也正是詩人對祖國深厚情愛的反映。在這首散文詩中,作者借助海浪與海岸這對熱戀者的形象,曲折表達了他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感和火熱的衷腸。4.雨在文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它具有怎樣的作用?用文中的詞語加以概括。雨在文中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她的作用是滋潤萬物、裝點千山萬河、鑲嵌綠葉大堤、使花草昂頭挺腰綻開笑臉、解除田野難耐的饑渴,還可以啟迪敏感的心扉。5.作者運用了怎樣的手法描寫雨的形成、雨的降落、雨的終止?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雨的形成說成是“從湖中升起的”“大海的嘆息”“天空的淚水”;雨的降落是由于雷聲為他“鳴鑼開道”“是田野的微笑”;雨的終止是由于“彩虹掛青天”。6.文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詩句?說說蘊含著怎樣的道理。自由發(fā)言,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如“我哭,山河卻在歡樂;我掉落下來,花草卻昂起了頭,挺起了腰,綻開了笑臉”;“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等。7.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著循環(huán),在人類世界中,什么意味著循環(huán)?為什么?在人類世界中,愛情意味著一個循環(huán),她誕生生命,傳遞著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8.“塵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边@句話如何理解?“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一句的含義是說生命的誕生過程是艱難的,有時甚至是痛苦的,而生命結束時卻是寂然的,詩人以生命的誕生與死亡作鮮明的對比,表達了對生命過程的看法。9.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個人興趣,自選角度,品析課文的美點。(可以從詩的形象,詩的語言,詩的修辭方式,詩的結構形式,詩的情感,詩的抒情方式等方面進行。)美在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詩人賦予了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xiàn),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得熱烈,愛得深沉,在周而復始的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難分難舍。美在意蘊:意蘊,就是滲透在作品藝術形象中的理性內涵,是讀者能夠體味得到的作品內在的情感、靈魂、風骨、精神及某種人生精義。從《浪之歌》中,我們可以領悟到詩中海浪的愛情的內涵,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愛情,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腹的愛情,這博大的愛情閃耀著母性的光輝——“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因為愛著這世界,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也要守護著這個世界。美在表達:兩首散文詩的表達之美,美在語言的清麗流暢,美在詩中語義的遞進伸展,美在豐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與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貼合,美在比喻、對比、排比、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特別是《雨之歌》中擬人手法的靈活的多方面運用),美在它所營造出的詠嘆調似的浪漫與抒情?!独酥琛罚旱谝徊糠?第1~4自然段):寫海浪是一個熱戀中的女性形象,在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難舍難分。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寫海浪成為一個人間世界的守護者,表達了作者忠貞的報國決心。《雨之歌》: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雨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滋潤萬物,傳遞信息。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寫雨水意味著一個循環(huán),暗示塵世人生也是一個循環(huán)。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寫雨來到了人的世界,而嘆息、淚水和微笑只是人的世界運動過程的各種形式。1.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來表達情感。海浪被詩人賦予了一個浪漫的女性形象,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如她的“任性”、總不能平靜的心胸、晨昏的情感變化、潮水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氯磺化聚乙烯(CSPE)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yè)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氟碳金屬漆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yè)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松香胺行業(yè)市場深度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朗姆酒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研究報告
- 毛織造品消費者需求分析考核試卷
- 智能制造與智慧社區(qū)的融合發(fā)展考核試卷
- 護理查房敗血癥
- 木地板國際貿易術語與合同考核試卷
- 心梗家庭急救護理措施
- 2025年-陜西省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
- 齊魯針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2024年內蒙古聚英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招聘歷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新概念英語第2冊課文(完整版)
- 高數(shù)函數(shù)的極值與最大最小值課件
- 廣東省廣州市廣雅中學2024屆高考英語三模試卷含解析
-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國內外文獻綜述4100字】
- 《金融建模基礎》課件第7章-運用 Python 分析債券
- 2025年日歷日程表含農歷可打印
-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guī)范》
- 與發(fā)包人、監(jiān)理及設計人的配合
-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懷柔區(qū)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