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題_第1頁
浙江省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題_第2頁
浙江省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題_第3頁
浙江省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題_第4頁
浙江省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A9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

化學試題

考生須知:

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時,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寫相應數

字;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

選擇題部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其中120題每小題2分,2125題

每小題3分,共55分)

1.下列物質溶于水促進水的電離且使溶液顯酸性的是

A.KHSO3B.AlChC.NaHSO4D.H2so4

【答案】B

【解析】

+-

【詳解】A.KHSO3中HSO,既有電離HSOJH+SO!,又有水解HSO;+HQOH+H2SO3,電

離大于水解,溶液呈酸性,電離產生H+抑制水的電離,A錯誤;

+

B.AlCb中AF+水解A13++3H。A1(OH)3+3H,促進水的電離,產生H+使溶液呈酸性,B正確;

C.NaHSCU完全電離NaHSC)4=Na++H++SO:,產生的H+抑制水的電離,使溶液呈酸性,C錯誤;

D.H2s04完全電離,產生的H+抑制水的電離,使溶液呈酸性,D錯誤;

答案選B。

2.下列關于化學反應方向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水結冰的過程不能自發(fā)進行的原因是燧減的過程,改變條件也不可能自發(fā)進行

B.一定條件下,使用催化劑可以使非自發(fā)反應變成自發(fā)反應

C.反應NH3(g)+HCl(g)=NH4Cl(s)在低溫下能自發(fā)進行,說明該反應的AH<0

D.能自發(fā)進行的反應一定能迅速發(fā)生

【答案】C

【解析】

【詳解】A.水結冰的過程不能自發(fā)進行的原因是燧減的過程,改變條件可能自發(fā)進行如降溫,A項錯

誤;

B.一定條件下,使用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但不能改變反應的A8和AS,不能使非自發(fā)反應變成自

發(fā)反應,B項錯誤;

C.反應NH3(g)+HCl(g尸NH4cl(s)的AS<0,該反應在低溫下能自發(fā)進行,說明該反應的△“<(),C項正

確;

D.化學反應的自發(fā)進行與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無關,D項錯誤;

答案選C。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活化分子間所發(fā)生的碰撞即為有效碰撞

B.能夠發(fā)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叫活化能

C.增大反應物濃度,可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從而使反應速率增大

D.升高溫度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是因為增加了反應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數

【答案】D

【解析】

【詳解】A.活化分子間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的碰撞為有效碰撞,故錯誤;

B.能夠發(fā)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多出其他反應物分子的那部分能量稱為活化能,故錯

誤;

C.增大反應物濃度,可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數目,活化分子的百分數不變,故錯誤;

D,升高溫度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是因為增大了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百分數,故正確。

答案為:D。

4.如圖所示實驗操作或裝置正確的是

A.氫氧化鈉溶液滴定鹽B.中和熱的測定實C.比較碳酸、硅酸酸性強D.制備氫氧化鐵膠

酸驗弱體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詳解】A.氫氧化鈉溶液應裝入堿式滴定管中,圖中為酸式滴定管,故錯誤;

B.未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反應可能不充分,測得的中和熱可能有誤差,故錯誤;

C.氯化氫有揮發(fā)性,無法證明碳酸的酸性強于硅酸,故錯誤;

D.將飽和三氯化鐵滴入沸水中,繼續(xù)煮沸至溶液變?yōu)榧t褐色,制得氫氧化鐵膠體,故正確。

答案為:Do

5.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水電離出c(OH-)=1.0xlO-Umol/L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常溫下,c(H+)=c(OH-)的溶液一定是純水

C.常溫下,pH相同的兩份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也相同

D.水的離子積常數只適用于純水和稀的電解質水溶液

【答案】D

【解析】

【詳解】A.常溫下,水電離出c(OH-)=1.0xl0Timol/L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堿性溶液,都抑

制了水的電離,A錯誤;

B.常溫下,醋酸鍍溶液呈中性,c(H+)=c(OH),B錯誤;

C.常溫下,pH相同的兩份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不一定相同,如醋酸鈉溶液顯堿性,與一定濃度的堿溶液

的pH值可能相同,醋酸鈉促進了水的電離,堿抑制了水的電離,C錯誤;

D.水的離子積常數只適用于純水和稀的電解質水溶液,D正確;

故選D。

6.下列過程或現(xiàn)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酸溶液遇紫色石蕊試劑變紅

B.可用濃氨水和氫氧化鈉固體快速制取氨氣

C.C0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NaHCCh溶液中的溶解度

D.工業(yè)合成氨,反應條件選擇500℃高溫

【答案】D

【解析】

【詳解】A.石蕊溶液中的電離平衡表示如下:HInIiT+H+,分子態(tài)HIn顯紅色,而酸根離子歷.

顯藍色,當體系中H+的濃度大時,平衡左移,以分子態(tài)形式居多時,顯紅色;當體系中ar的濃度大

時,平衡右移,以離子態(tài)形式居多時,顯藍色,故A錯誤;

B.NH3+H2O.?NH3.H2O-NH:+OH,將濃氨水加入氫氧化鈉固體中,溶液中的-濃度增大及

溫度升高均使平衡逆向移動,故C錯誤;

C.C02溶于水存在平衡:CO2+H2O.H2CO3H++HCO],在NaHCCh溶液中,HCO]濃度大,

使得平衡逆向移動,CO2溶解度小,故C錯誤

D.合成氨反應為放熱反應,采用5CXTC的溫度,不利于平衡向正方向移動,主要是考慮催化劑的活性和

反應速率,與平衡移動無關,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D正確;

故選D。

7.下列有關物質的用途或現(xiàn)象與鹽的水解無關的是

A.用TiCL加大量水,同時加熱,所得的TiCh?xH20經焙燒可制得TiCh

B.游泳館常用可溶性銅鹽作游泳池水的消毒劑

C.實驗室中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試劑瓶中

D.氯化鏤溶液可做金屬焊接中的除銹劑

【答案】B

【解析】

【詳解】A.TiCL在加熱的條件下遇水水解可得TiO2?xH2O,TiC^xHO經焙燒可制得TiCh,與水解有

關,故A不符合題意;

B.游泳館常用可溶性銅鹽作游泳池水的消毒劑,是銅離子可以抑制細菌增長,與水解無關,故B符合題

忌;

c.NH4F能水解生成HF,HF能腐蝕玻璃,所以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試劑瓶中,故C不符合題意;

D.氯化鏤是強酸弱堿鹽,由于水解,溶液顯酸性,所以可做金屬焊接中的除銹劑,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用純凈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圖中各段時間間隔相同,下列說

法不正確的是

A.tl~t2段收集的C02最多,化學反應速率最快

V-V

B.用CO2表示12r3段的反應速率為v=32L/min

I3-I2

C.t4收集到的氣體體積不再增加說明碳酸鈣消耗完全

D.從圖象中可以推測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答案】C

【解析】

【詳解】A.圖中各段時間間隔相同,由圖可知tl~t2段縱坐標差值最大,貝hl~t2段收集的C02最多,化學

反應速率最快,A正確;

B.12r3段AV(C02)是V3V2,At是13t2,故用CO2表示的速率為v==^L/min,B正確;

[3“2

c.t4收集到的氣體體積不再增加可能是碳酸鈣消耗完全,也可能是鹽酸消耗完全,C錯誤;

D.隨反應進行,氫離子濃度降低,反應速率應該降低,但ti~t2段化學反應速率比o~ti段大,說明反應為

放熱反應,D正確;

答案選C。

9.在一個絕熱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可逆反應2A(g)+B(g).?3C(g)+D(s):①A、B、C、D在容器中

共存;②2V正(A)=3v正(C);③體系的氣體密度不再改變;④體系的壓強不再改變;⑤AH不再改變。一定可

以作為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標志的是

A.①②③⑤B.②④⑤C.③④D.③

【答案】C

【解析】

【詳解】①該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物不能全部轉化為生成物,無法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錯

誤;

②兩者均是正反應速率,當2V正(A)=3v正(C)時,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無法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狀態(tài),故錯誤;

③反應前后混合氣體的質量不相等,體積不變,當體系的氣體密度不再改變,說明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

態(tài),故正確;

④反應前后氣體系數和相等,但該反應在絕熱裝置中進行,反應伴隨著熱效應,壓強受溫度影響,當體系

的壓強不變,說明反應體系的溫度不再變化,說明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正確;

⑤AH不受反應進行的程度影響,只跟方程式有關,當不再改變,不能說明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錯

誤。

答案為:C?

10.下列有關化學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潤洗酸式滴定管時應從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裝的酸溶液,傾斜著轉動滴定管,使液體潤濕其

內壁,再從上口倒出,重復2~3次

B.中和熱測定實驗中測量反應混合液的溫度時要隨時讀取溫度,記錄下最高溫度

C.探究溫度對Na2s2O3溶液與H2s04反應速率的影響時,若先將兩種溶液混合并計時,再用水浴加熱至設

定溫度,導致所測反應速率偏低

D.將pH試紙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在pH試紙的中部,與標準比色卡比較測定溶液pH

【答案】A

【解析】

【詳解】A.潤洗酸式滴定管時應從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裝的酸溶液,傾斜著轉動滴定管,使液

體潤濕其內壁,再打開玻璃活塞,從下口放出,重復2~3次,A項錯誤;

B.為減少熱量的損失、減小實驗誤差,中和熱測定實驗中測量反應混合液的溫度時要隨時讀取溫度,記

錄下最高溫度,B項正確;

C.探究溫度對Na2s2O3溶液與H2SO4反應速率的影響時,若先將兩種溶液混合并計時,再用水浴加熱至

設定溫度,由于開始一段時間溫度偏低,導致所測反應速率偏低,C項正確;

D.用pH試紙測溶液pH的操作為:將pH試紙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在pH試紙的中部,

與標準比色卡比較測定溶液pH,D項正確;

答案選A。

H.I-可以作為H2O2分解的催化劑,催化機理是:

i.H2O2+I=H2O+10;

分解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使用催化劑能降低反應活化能,改變反應歷程

B.反應速率與『的濃度無關

C.反應ii為H2O2+IO=a0+。27+1一,反應i和ii均為放熱過程

D.該反應中反應物的總鍵能大于生成物的總鍵能

【答案】A

【解析】

【詳解】A.由圖可知,加入催化劑后,降低了活化能,改變了反應歷程,故A正確;

B.I-參與了反應,所以反應速率與『的濃度有關,故B錯誤;

C.由圖可知,反應i是吸熱反應,反應ii是放熱反應,故C錯誤;

D.由圖可知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反應物總鍵能小于生成物的總鍵能,故D錯誤;

故選Ao

12.下列說法與相關方程式書寫均正確是

A.NaHCCh溶于水會水解:HCO;+H2O,氐。++8;

B.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中0.5molN2與過量H2充分反應,測得放出熱量akJ:N2(g)+3H2(g)T*2NH3(g)

AH=-2akJ-moli(a>0)

+

C.HC1O溶液顯酸性:HC1O+H2OC1O-+H3O

3

1

D.硫的燃燒熱AH=315kJ-moli,硫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S(g)+yO2(g)=SO3(g)AH=-31SkJ-mol

【答案】C

【解析】

【詳解】A.HCO;+H2OH3O++CO)是碳酸氫根離子電離方程式,而NaHCCh溶于水會水解的離子

方程式為:HCO;+H2O,OH+H2CO3,A錯誤;

B.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故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中0.5molN2與過量H2充分反應,測得放出熱

量akJ,則lmolN2完全反應時放出的熱量大于2akJ,故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3(g)AH<-

2akJ-moli(a>0),B錯誤;

C.己知HC1O是一元弱酸,故HC1O溶液顯酸性的電離方程式為:HCIO+H2O.'CIO-+H3O+,C正確;

D.硫完全燃燒生成S02而不是SO3,故硫的燃燒熱AH=315kJ-moli,硫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S(g)+O2(g)

1

=SO2(g)AH=-315kJmol,D錯誤;

故答案為:Co

13.25C時,四種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常數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化學式H2CO3CH3COOHHC1O

Kai=4.5xl0-7

電離平衡4.0x10-

1.75x10-5

Ka2=4.7xl0-

常數8

11

A.鹽酸的導電能力一定比醋酸溶液強

B.次氯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02可發(fā)生反應2cleT+CO2+H2O=CO;-+2HC1O

C.體積相同、等pH的CH3coOH、HC10溶液與NaOH溶液中和時兩者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HC10更

D.用CH3co0H標準液滴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選擇甲基橙作指示劑,會導致所測c(NaOH)偏小

【答案】C

【解析】

【詳解】A.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除了電解質本身的電離情況外還與溶液中離子濃度有關,故A錯誤;

B.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次氯酸的酸性強于碳酸氫根離子,因此次氯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02可發(fā)生反應

CIO+C02+H2O-HCO3+HC1O,故B錯誤;

C.根據表中數據可知醋酸的酸性強于次氯酸,因此等pH的兩種酸,次氯酸濃度大,等體積、等濃度的兩

種酸HC1O消耗NaOH更多,故C正確;

D.醋酸鈉為強堿弱酸鹽,溶液呈堿性,因此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時要使指示劑變色則醋酸的消耗體積偏

大,導致計算的氫氧化鈉濃度偏大,故D錯誤;

故選C?

14.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

A.1.0L1.0mol-LA1C13溶液中陽離子的數目大于NA

+4

B.pH=4的醋酸溶液IL,n(H)<10^NA

C.100g質量分數為46%的C2H50H水溶液中含有NA個氧原子

D.1LPH=1的H2s。4溶液中含有H+的數目為0.2NA

【答案】A

【解析】

+

【詳解】A.AlCb溶液中人產+3凡0.A1(OH)3+3H,陽離子增多,故陽離子的數目大于NA,故正

確;

+4

B.pH=4的醋酸溶液IL,n(H)=10-NA,故錯誤;

C.100g質量分數為46%的C2H50H水溶液中,溶劑水含有氧原子,故氧原子數目大于NA,故錯誤;

D.lLpH=l的H2s04溶液中,n(H+)=0.1moL故H+的數目為O.INA,故錯誤。

答案為:A。

15.類比法是化學上研究物質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類比結果正確的是

A.碳酸鈣的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也為吸熱反應

B.AF+和S2-混合可以產生氫氧化鋁沉淀和硫化氫氣體,則Fe3+和S2-混合可以產生氫氧化鐵沉淀和硫化氫

氣體

C,稀硫酸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完全中和生成Imol水放熱57.3kJ,稀硫酸和氫氧化鋼溶液完全中和生成

Imol水也放熱57.3kJ

D,將A1CL溶液蒸干灼燒后得到AI2O3,則將FeCb溶液蒸干灼燒后得到FezCh固體

【答案】D

【解析】

【詳解】A.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為放熱反應,A錯誤;

B.Fe3+和S2混合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Fe2+和S,S?過量時還會生成FeS沉淀,B錯誤;

C.稀硫酸和氫氧化鋼反應除了生成水還會生成硫酸領沉淀,生成硫酸釧放熱,則兩者完全中和生成Imol

水放熱大于57.3kJ,C錯誤;

D.將FeCb溶液蒸干灼燒,F(xiàn)eCb先水解生成Fe(OH)3,Fe(OH)3再受熱分解生成FezCh,D正確;

故選D。

16.如圖所示為NH4cl的熱循環(huán)過程,結合數據計算可得AH6(kJ-moli)為

A.-2332B.+248C.+876D.-1704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圖示①;N2(g)+2H2(g)+gcL(g)=NH4Cl⑸AH】=-314kJ/mol

13

②NH3(g)=—N2(g)+—H2(g)AH2=+46kJ/mol

③/凡修尸H+(g)AH3=+1533kJ/mol

@|ci2(g)=Cl(g)AH4=-243kJ/mol

⑤NH4cl(s)=NH:(g)+Cl(g)AH5=+682kJ/mol

根據蓋斯定律③+④①②⑤得

+

NH:(g)=NH3(g)+H(g)AH6=AH3+AH4-AH,-AH2-AH5=+876kJ/mol,故選C。

17.已知2so2(g)+02(g).?2so3(g)AH<0,T℃時體積相同的甲、乙、丙三個容器中,甲容器絕熱恒

容,充入6moiSCh和3moiCh,乙容器恒溫恒容,充入6moiSCh,丙容器恒溫恒壓,充入6moiSCh,充分反

應達到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中SCh的體積分數大于丙

B.轉化率:a甲(SO2)+a乙(S03)>1

C.乙和丙中的SCh的生成速率:v乙Vv丙

D.甲和丙中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K甲〉K丙

【答案】A

【解析】

【詳解】A.該反應正反應氣體分子數減小,乙容器恒溫恒容,充入6moiSCh,丙容器恒溫恒壓,充入

6molSO3,丙相當于在乙達到平衡后增大體積、減小壓強,平衡逆向移動,故達到平衡時乙中S03的體積

分數大于丙,A項正確;

B.若甲容器和乙容器都為恒溫恒容容器,則兩者達到平衡時互為完全全等的等效平衡,a甲(S02)+a乙

(S03)=l,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甲容器為絕熱恒容容器,甲容器平衡時溫度升高,在恒溫恒容容器

的基礎上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S02的轉化率減小,故a甲(SO2)+a乙(S03)<1,B項錯誤;

C.該反應的正反應氣體分子數減小,乙容器恒溫恒容,充入6moiSO3,丙容器恒溫恒壓,充入

6molSO3,建立平衡的過程中和平衡時乙容器中壓強大于丙容器中壓強,故乙和丙中的SO2的生成速率:v

乙〉丫丙,C項錯誤;

D.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甲為絕熱恒容容器從正反應開始建立平衡,丙為恒溫恒壓容器,故平衡

時甲容器的溫度高于丙容器,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常數減小,故甲和丙中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KV<K

丙,D項錯誤;

答案選A。

18.25℃時,相同體積和pH的CH3coONa、NaCN兩種鹽溶液,分別加水稀釋,溶液pH的變化與所加水

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已知:K(CH3C00H)>K(HCN)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曲線NaY代表的是NaCN溶液

B.上述兩種鹽原溶液中水的電離度大小是NaCN>CH3COONa

C.上述兩種鹽原溶液中存在:c(CH3COOH)+c(CH3COO)=c(HCN)+c(CN)

D.在OZmoLUNaX溶液中加入等體積O.lmoLLi的鹽酸,所得混合液中存在c(H+)+c(HX)=c(OH)+c(Cl)

【答案】D

【解析】

【詳解】A.因為K(CH3COOH)>K(HCN),則CH3coONa水解程度更小,堿性更弱,所以pH相等的CH3COONa

溶液和NaCN溶液,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CH3coONa>NaCN,故加水稀釋相同的體積,NaCN的pH變化

大,故曲線NaX代表的是NaCN溶液、曲線NaY代表的是CH3coONa溶液,A錯誤;

B.初始兩者的pH相同,則兩者對水的電離的促進程度是相同的,則兩種鹽原溶液中水的電離度程度相同,

NaCN=CH3COONa,B錯誤;

+

C.CH3coONa溶液中由物料守恒可知,c(CH3COOH)+c(CH3COO)=c(Na),NaCN溶液中由物料守恒可

知,c(HCN)+c(CN-)=c(Na+),由于醋酸根離子和CN-水解程度不同,則相同體積和pH的CH3coONa、

NaCN兩種鹽溶液的濃度不同,鈉離子濃度不同,則c(CH3COOH)+c(CH3coO?c(HCN)+c(CN-),C錯

誤;

D.在0.2molLNaX溶液中加入等體積O.lmolL的鹽酸,所得混合液溶質為等物質的量的NaX、NaCl、

HX,由電荷守恒可知c(H+)+c(Na+)=c(OH)+c(Cr)+c(x],由物料守恒可知

c(Na+)=c(HX)+c(X),故存在c(H+)+c(HX)=c(OH)+c(Cl),D正確;

故選AD?

19.已知顏色深淺(I)與有色物質濃度(c)和觀察深度(L)的乘積成正比,在注射器中存在Nth與N2O4的混

合物,氣體呈棕色,現(xiàn)將注射器的針筒慢慢往外拉,保持溫度不變,此時混合物的顏色為

A,從視線1方向觀察,氣體顏色變深

B.從視線2方向觀察,氣體顏色變深

C從視線1方向觀察,氣體顏色沒有變化

D,從視線2方向觀察,氣體顏色變淺

【答案】B

【解析】

【詳解】A.將注射器的針筒慢慢往外拉,體積變化為主,從視線1方向觀察,有色物質二氧化氮濃度(c)

減小,觀察深度(L)不變,二氧化氮的濃度(c)和觀察深度(L)的乘積減小,氣體顏色變淺,故A錯誤;

B.將注射器的針筒慢慢往外拉,體積增大,壓強減小,平衡逆向移動,二氧化氮物質的量增大,從視線

2方向觀察,單位面積上二氧化氮的物質的量增加,氣體顏色變深,故B正確;

C.將注射器的針筒慢慢往外拉,體積變化為主,從視線1方向觀察,有色物質二氧化氮濃度(c)減小,觀

察深度(L)不變,二氧化氮的濃度(c)和觀察深度(L)的乘積減小,氣體顏色變淺,故C錯誤;

D.將注射器的針筒慢慢往外拉,體積增大,壓強減小,平衡逆向移動,二氧化氮物質的量增大,從視線

2方向觀察,單位面積上二氧化氮的物質的量增加,氣體顏色變深,故D錯誤;

選B。

20.溫度為T°C時,向體積不等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均充入Imol氣體X,發(fā)生反應:X(g),-Y(g)+Z(g)

AH,反應相同時間,測得各容器中X的轉化率與容器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對應X的平衡轉化率大于40%

B.b、c兩點V2:V3=5:9

C.d點有ViE=va

D.正反應速率v(b)=v(a)

【答案】B

【解析】

【分析】四點所對應容器容積不同,容積越小,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塊,建立平衡時間越大,即先達到平

衡狀態(tài),所以a、b容器已經達到平衡,d容器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據此分析作答。

【詳解】A.a點已平衡,所以再充入一定量的X,相當于恒容容器中,增大壓強,平衡左移,X的轉化率

減小,故A錯誤;

X(g)Y(g)+Z(g)

起始(mol)100

B.根據發(fā)生反應:X(g).AY(g)+Z(g),b點X轉化率為50%,

轉化(mol)0.50.50.5

平衡(mol)0.50.50.5

x(g)Y(g)+Z(g)

1j,一、,起始(mol)100

c點X轉化率為60%,....八溫度不變,平衡常數不變,所以有

轉化(zmol)0.60.60.6'

平衡(mol)0.40.60.6

0.60.60.50.5

-----x----------x-----

VVVV

3。43=2。52,所以V2:V3=5:9,故B正確;

¥《

C.由圖可知,d容器未平衡,則vdv逆,故C錯誤;

D.b與d組分相同,但容積不等,各組分濃度不同,所以速率不等,故D錯誤;

故答案選B。

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5℃時,lOmol/L的NaOH溶液的pH=15

B.25C時,pH=10的CH3coONa溶液濃度大于pH=9的CH3coONa溶液濃度的10倍

C.25℃時,NaX和HX以物質的量之比1: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pH=7,此時溶液中c(X-):c(HX)¥l:2

D.25℃時,一定濃度的醋酸加水稀釋,)的比值和“CH3c。°)的比值均增大

c(CH3coOH)c(H)

【答案】B

【解析】

【詳解】A.一般情況下,pH的范圍為0~14,故錯誤;

B.25℃時,pH=10的CH3coONa溶液稀釋10倍,促進水解,c(OH)濃度減小不到原來的,,故pH=10

的CH3coONa溶液大于pH=9的CH3coONa溶液濃度的10倍,故正確;

C.25℃時,NaX和HX以物質的量之比1: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pH=7,根據電荷守恒:c(Na+尸c(X)根

據物料守恒:3c(Na+)=c(X-)+c(HX),聯(lián)立可得c(X-):c(HX)=l:2,故錯誤;

c(CH3coe))C(CHCOO)c(H+)K

D.25℃時,3a,加水稀釋,Ka值不變,C(H+)減小,比值

+

C(CH3COOH)C(CH3COOH)C(H)c(H+)

增大;在同一個溶液中,離子的濃度之比等于離子的數目之比,加水稀釋,促進醋酸的電離,在醋酸中電離出醋

酸根離子和氫離子數目相等,但是由于醋酸的稀釋,水的電離程度增大,水中要電離出氫離子,故

c(CHf。。一)比值減小,故錯誤。

答案為:B。

22.已知CO(g)+H2O(g)jCO2(g)+H2(g)411=41.1口皿011是目前催化制氫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七時,

將一定量CO與H2。充入恒容密閉的容器中,由實驗數據計算得到v止?x(CO)和v逆?x(Jh)的關系可用如

圖表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溫度升高到某一溫度時,再次達到平衡時相應點分別為E、B

B.Kp為以分壓表示的平衡常數,分壓=總壓x物質的量分數,則該反應的Kp約0.074

C.若改變的條件是增大壓強,再次達到平衡時相應點與改變條件前相同

D.若改變的條件是使用催化劑,再次達到平衡時相應點與改變條件前不同

【答案】C

【解析】

【詳解】A.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則A、F點錯誤,溫度升高平衡逆向

移動,x(CO)增大,x(H2)減小,則D、C點錯誤,故B、E點正確,所以當溫度升高到某一溫度時,反應重

新達到平衡,相應的分別為:E、B,A正確;

B.x(CO)起始為0.20,且設其物質的量為0.20mol,則H2O為0.80mol,反應平衡后H2的物質的量分數

X(H2)=0.08,x(CO)=0.12,反應前后總物質的量不變,則CO的物質的量為0.12moL轉化了0.08moL

可列出三段式:

反應前后總壓強不變,可得降=x0嘰0Q74,B正確;

C.若改變的條件是增大壓強,各物質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再次達到平衡時所需時間變短,相應點

與改變條件前不相同,C錯誤;

D.若改變的條件是使用催化劑,反應速率加快,再次達到平衡時所需時間變短,相應點與改變條件前不

相同,D正確;

故選C。

23.一定條件下CO與NO反應可實現(xiàn)汽車尾氣凈化,所涉及的三段反應歷程及各物質的相對能量如圖所

示(TS代表過渡態(tài),IM表示反應過程中的復雜中間產物,每段歷程的反應物相對總能量定義為0)。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A.由反應歷程圖可判斷過渡態(tài)的相對能量:TS1>TS2>TS3

B.采用對反應③選擇性高的催化劑可以避免尾氣中出現(xiàn)N2O

C.反應歷程中反應②決定尾氣轉化的快慢

1

D.2N0(g)+2C0(g).?N2(g)+2co2(g)AH=-62l.gkJmol

【答案】D

【解析】

【詳解】A.圖中可知三個過渡態(tài)的能量分別為298.4kJ/mol、130.0kJ/mol、248.3kJ/mol,故過渡態(tài)的相

對能量:TS1>TS3>TS2,A錯誤;

B.采用對反應③選擇性高的催化劑不代表反應②的產物N2O會完全消耗,無法避免尾氣中不出現(xiàn)N2O,

B錯誤;

C.由圖可知,反應①的活化能最高,298.4kJ/mol42.6kJ/mol=255.8kJ/mol,反應②、③的活化能分別

為108.4kJ/mol、226.1kJ/moL活化能越高反應速率越慢,慢反應決定整個反應的速率,故反應①決定尾

氣轉化的快慢,C錯誤;

D.整個反應分為三個基元反應階段:

N=N

I.NO(g)+NO(g)=/\(g)AH=+199.2kJ/mol

oo

N=N

II./\(g)+CO(g)=CO(g)+NO(g)AH=513.5kJ/mol

oo22

III.CO(g)+CO2(g)+N2O(g)=N2(g)+2CO2(g)△H=307.6kJ/mol

根據蓋斯定律I+II+m得2co(g)+2NO(g)=2CO2(g)+N2(g)AH=()kJ/mol=621.9kJ/mol,D正

確;

故選D。

24.檸檬酸三鈉(Na3A)是一種常用食品添加劑。用0.01mol/L鹽酸滴定10mL0.01mol/L的檸檬酸三鈉溶液,

測得溶液電導率與滴加鹽酸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檸檬酸H3A屬于三元弱酸,25℃其電離平衡常

數的pKa=-IgKa,pKal=3.14,pKa2=4.77,pKa3=6.39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代表正鹽溶液,C(H+)的數量級為109

B.b點溶液顯堿性

C.相同濃度的H+與Na+電導率相差不大

23

D.曲線上任意一點滿足:c(Cl-)+C(H3A)+C(H2A-)+C(HA-)+C(A-)=O.Olmol/L

【答案】D

【解析】

【詳解】A.檸檬酸的pKa3=6.39,檸檬酸三鈉的K.=10一'61,a點為檸檬酸三鈉溶液,

-48+92

c(OH-)=7Khlx0.01?IO,c(H)?IO-,c(H+)的數量級為101。,故A錯誤;

B.b點為檸檬酸二鈉和NaCl的混合溶液,A?.的電離平衡常數Ka3=lC)639,A?一的水解常數

K1

^=-^=--y=10-9-23,A?-的電離大于水解,溶液顯酸性,故B錯誤;

K.21°

C.H+比Na+導電能力強很多,因為在水中H+移動最快,故C錯誤;

23

D.曲線上的任意一點都滿足物料守恒原則,所以c(C1)+C(H3A)+C(H2A-)+C(HA-)+C(A-)=O.Olmol/L,

故D正確;

故選D。

25.下列實驗探究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實驗探究方案探究目的

甲、乙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lOmLO.Olmol/LFeCb溶液,向甲試管中加入反應物濃度對水解平

A

少量FeCb晶體,觀察溶液顏色變化衡的影響

比較A10]和CO;結

B向NaHCCh溶液中加入NaAlCh溶液,觀察現(xiàn)象

合H+的能力

向滴有酚酰的Na2cCh溶液中,加入少量BaCb固體,觀察溶液顏色變驗證Na2cCh溶液中存

C

化在水解平衡

用pH計測量相同濃度NaClO溶液與CH3COONa的pH,比較兩溶液的比較次氯酸和醋酸酸

D

pH大小性強弱

A.AB.BC.CD.D

【答案】A

3++

【詳解】A.Fe+3H2O^,F(xiàn)e(OH)3+3H,加入甲試管中加入少量FeCb晶體,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可以判斷平衡移動方向,但缺少對照實驗,故A錯誤;

B.向NaHCCh溶液中加入NaAlCh溶液,觀察現(xiàn)象,產生白色沉淀這說明A1O2比CO:結合H+的能力

強,故B正確;

C.領離子將碳酸根離子沉淀,碳酸鈉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則平衡逆向移動,溶液堿性減弱,滴有酚猷

的溶液紅色變淺,故c正確;

D.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是越弱越水解,同濃度次氯酸鈉與醋酸鈉pH值比較次氯酸鈉大,次氯酸根離子水解程

度大,說明次氨酸酸性更弱,故D正確;

故選Ao

非選擇題部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5分)

26.按要求填空:

(1)電解液態(tài)水制備lmolO2(g),電解反應的AH=+572kJ-moli。請寫出表示氫氣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2)有機物M經過太陽光光照可轉化成N,轉化過程為:/AH=+88.6kJmol1。23

MN

則M、N相比,較穩(wěn)定的是(填"M”或"N”),此反應逆反應活化能Ej^aklmoli,則正反應活

化能為(填含a的代數式)kJ-mo『;

(3)LCnCh溶液可通過調節(jié)pH改變顏色,原因___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4)已知H3P02是一種一元酸,寫出它的正鹽水解的離子方程式0

【答案】(1)H2(g)+yO2(g)=H2O(1)AH=-286kJmoli

(2)①.M②.88.6+a

(3)CnO;+H2O、2CrOj+2H+

(4)H2PO"+H2OH3PO2+OH-

【解析】

【小問1詳解】

電解液態(tài)水制備lmolO2(g),電解反應的AH=+572kJ-moli,即有熱化學方程式:2H2。⑴=2H2(g)+C)2(g)AH

=+572kJ/moL故表示氫氣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g)+102(g)=H2O(1)AH=-286kJ-moli,故答案

為:H2(g)+102(g)=H20(l)AH=-286^-0011;

【小問2詳解】

有機物M經過太陽光光照可轉化成N,轉化過程為:AH=+88.6kJmol1,說明

MN

M具有的總能量比N多,能量越高物質越不穩(wěn)定,故則M、N相比,較穩(wěn)定的是N,根據反應熱等于正反

應的活化能減去逆反應的活化能,即88.6kJ/mol=E正E逆,此反應逆反應活化能Eis=akJ-moli,則正反應活

化能為E正=(a+88.6)kJ/mol,故答案為:N;(a+88.6);

【小問3詳解】

已知KzCnCh溶液中存在:CnO:(橙紅色)+H2O,2CrO『(黃色)+2H+,故可通過調節(jié)pH改變溶液顏

-

色,故答案為:Cr2O;+H20.-2CrO;+2H+;

【小問4詳解】

+

已知H3PCh是一種一元弱酸,即其電離方程式為:H3PChH2PO;+H,它的正鹽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H2PO;+H2OH3PO2+OH,故答案為:H2PO;+H2OH3PO2+OH0

27.研究碳、氮及其化合物氣體的相關反應對治理大氣污染、建設生態(tài)文明具有重要意義。請根據化學反

應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I.在一定條件下焦炭可以還原NO2,反應為:2NO2(g)+2C(s).-N2(g)+2C02(g)o

(1)已知:一定條件下,由最穩(wěn)定的單質生成Imol純物質的熱效應,稱為該物質的生成焰(AH)。

物質

N2(g)co2(g)NO2(g)

生成焰

0-393.5+33.2

(AH)/kJmoli

1

則2NCh(g)+2C(s)=N2(g)+2CO2(g)AH=kJmol,提高NO2平衡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出兩種即可)。

(2)在恒溫條件下,ImolNCh和足量C發(fā)生該反應,測得平衡時NCh和C02的物質的量濃度與平衡總壓

的關系如圖所不(不考慮2NC>2.,N2O4):

①關于該反應,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劑可進一步提高原料的平衡轉化率

B.從平衡混合氣體中分離出CCh,逆反應速率先減小后增大

C.恒容下平衡后再加入少量NCh氣體,平衡正向移動,NCh的轉化率增大

D.恒壓下平衡后,通入稀有氣體平衡不移動

②a、b兩點的反應速率關系為v(a)v(b)(填"<"或"=");a、c兩點的濃度平衡常數關系:

Kc(a)Kc?(填“<”、">"或"=");a、b、c三點中NO2的轉化率最高的是(填“a"、“b”或

“c”)點。

③計算C點時該反應的壓強平衡常數Kp=(Kp是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分壓=總壓X物

質的量分數)。

II.治理汽車尾氣中NO和CO污染的一種方法是將其轉化為無害的CO2和N2,反應如下:2NO(g)+2CO(g)

,"N2(g)+2CO2(g)c一定溫度下將2moiNO、ImolCO充入1L固定容積的容器中,反應過程中各物質

濃度變化如圖所示。若保持溫度不變,20min時再向容器中迅速充入CO、N2各。.6moL

(3)請在圖中畫出第20min~30min圖中三種物質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并標注氣體名稱。

【答案】27.①.853.4②.減小壓強、降低溫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小問1詳解】

①N2(g)+2O2(g)=2NO2(g)AH-+33.24加0產

4

②C(s)+O2(g)=CO2(g)A7/=-393.5kJ?

根據蓋斯定律,2NO2(g)+2C(s).、N2(g)+2CO2(g)AH=?X20=853.4kJ-moPo

要提高NCh平衡轉化率,則平衡應該正向移動,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減小壓強或者降低溫度。

【小問2詳解】

①A.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改變平衡,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劑不能提高原料的平衡轉化率,A錯

誤;

B.從平衡混合氣體中分離出CO2,生成物濃度減小,逆反應速率減慢,分離出二氧化碳,反應正向移

動,生成物濃度逐漸增大,逆反應速率也逐漸增大,所以逆反應速率先減小后增大,B正確;

C.恒容下平衡后再加入少量N02氣體,雖然平衡正向移動,但是N02的轉化率減小,C錯誤;

D.恒壓下平衡后,通入稀有氣體,容器體積增大,相當于擴大體積減小壓強的情況,平衡正向移動,D

錯誤;

故選Bo

②根據圖像可以看出壓強a<b,所以a、b兩點的反應速率關系為v(a)<v(b);由于溫度不變,a、c兩點的濃

度平衡常數不變,關系為Kc(a)=Kc?;由于反應是氣體系數增大的反應,壓強增大,平衡會逆向移動,壓強

a<b<c,所以a、b、c三點中NCh的轉化率最高的是a點。

③根據圖像可以看出c點的壓強為20Mpa,平衡時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即平衡時二

氧化氮的物質的量與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相等,假設平衡時二氧化碳物質的量為2x根據三段式進行計

算:

2x=l-2x,解得x=0.25mol,所以平衡時二氧化氮的物質的量為0.5mol,氮氣的物質的量為0.25mol,

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0.5mol。壓強平衡常數

0.25mole0.5mol

20MPax-----------x20MPax-----------

2

Kp(N2)xP(CO2)1.25molI1.25mol

2=4MPao

P—P(NO2)0.5molV

20MPax1.25molJ

【小問3詳解】

根據圖像可以得到,15min反應達到平衡,此時N2濃度為0.2mol/L,CO2濃度為0.4mol/L.CO濃度為0.6

0.2mol/Lx(0.4mol/L)2

mol/L,NO濃度為1.6mol/L,平衡常數K=mol/L若保持溫度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