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黑龍江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黑龍江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黑龍江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黑龍江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鐵鋒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馬,輕任新節(jié),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茍得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其誰能當之?《周書》曰:“民,善之則畜也,不善則讎也。”有讎而眾,不若無有。今世之人主,多欲眾之,而不知善,此多其讎也。古之君民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問于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驟戰(zhàn)而驟勝”武侯曰:“驟戰(zhàn)而驟勝,國家之福也,其獨以亡,何故?”對曰:“驟戰(zhàn)則民罷,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睎|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guī)。莊公曰:“善?!币詾樵旄覆贿^也,使之鉤百而返。顏闔入見,莊公曰:“子遇東野稷乎?”對曰:“然,臣遇之。其馬必敗?!鼻f公曰:“將何?。俊鄙夙?,東野之馬敗而至。莊公召顏闔而問之曰:“子何以知其敗也?”顏闔對曰:“夫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guī),造父之御,無以過焉。鄉(xiāng)臣遇之,猶求其馬,臣是以知其敗也?!保ü?jié)選自《呂氏春秋·適威》)材料二: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強國之政脅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為貴矣。季孫問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彼疂釀t魚困,令苛則民亂,城峭則必崩,岸竦則必陀。故夫治國譬若張琴,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故曰:急轡銜者,非千里之御也。子貢問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馬?!弊迂曉唬骸昂纹湮芬玻俊笨鬃釉唬骸胺蛲ㄟ_之國皆人也,以道導之,則吾畜也;不以道導之,則吾讎也。若何而毋畏?”(節(jié)選自《說苑·政理》)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民日夜祈A用B而不可C得D茍E得為上F用G民H之I走之也J若決積水K于千仞之溪。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多其讎也”中的“多”,與“孔子師郯子”(《師說》)中的“師”用法不一樣。B.“鄉(xiāng)臣遇之”與“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過秦論》)中的“鄉(xiāng)”都表示時間。C.王者,文中指施行仁政治國的君主,行仁政的主張在《齊桓晉文之事》中也有體現(xiàn)。D.偃,文中描述草,意為倒下、倒伏,與成語“偃武修文”中的“偃”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先王對待百姓,就像駕馭良馬,讓它載運輕物,手持馬鞭節(jié)制;而當今的國君則不然,欲望繁多,對待百姓的方式也不恰當。B.魏武侯向李克詢問吳國為何會滅亡,李克認為原因在于吳國屢戰(zhàn)屢勝——屢戰(zhàn)讓百姓疲憊,屢勝讓國君驕縱,最終導致亡國。C.東野稷在莊公面前表演自己的駕車技術,莊公稱賞,認為其技藝造父也不能超過,顏闔卻預言其馬必敗,他的話后來果然得到應驗。D.季孫請教孔子“誅殺無道,親近有道”是否可行,孔子先是反對誅殺,接著指出施政者為善會感染百姓,并以風和草為喻具體闡述。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2)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故曰:急轡銜者,非千里之御也。14.材料一使用東野稷御車馬之事,材料二引用孔子關于御馬的言論,這兩則素材分別論證了什么觀點?請簡要概括。黑龍江省伊春市鐵力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材料一: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童髻入學,才氣奔放,與所善張靈縱酒放懷。諸生或笑之,慨然曰:“閉戶經(jīng)年,取解元如反掌耳?!焙胫挝煳纾e鄉(xiāng)試第一。主考洗馬梁儲還朝,攜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與嘆贊,梁儲遂招寅往還門下。儲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錢。己未會試,敏政為考官,同舍生徐經(jīng),以幣交敏政家人,為給事華昶所參,語連寅,俱下狹,掠問無狀,競坐乞文事,論發(fā)浙藩為吏。不就,放浪遠游祝融、匡廬、天臺、武夷,觀海于東南,浮洞庭、彭蠡,歸筑室桃花塢,與客日飲其中。嘗緣故去其妻,自傷放廢,無所建立,譬諸梧枝旅霜,茍延何為?復感激曰:“丈夫雖不成名,要當慷慨,何乃效楚囚?!保ü?jié)選自《明史擬稿》)材料二:唐寅父德廣,賈業(yè)而士行,將用子畏起家,致舉業(yè),歸教子畏,子畏不得違父旨。德廣常語人,此兒必成名,殆難成家乎?父沒,子畏猶落落。一日,余謂之曰:“子欲成先志,當且事時業(yè);若必從己愿,便可褫幞,燒科策。今徒籍名泮廬,目不接其冊子,則取舍奈何?”子畏曰:“諾。明年當大比,吾試捐一年力為之,若勿售,一擲之耳。”即戶絕交往,亦不覓時輩講習,取前所治毛氏詩,與所謂四書者,翻討擬議,祗求合時義。戊午,試應天府,錄為第一人。己未,往會試,時傍郡有富子,亦已舉于鄉(xiāng),師慕子畏,載與俱北。既入試,二場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與主司有私,并連子畏。詔馳敕禮鬧,令此主司不得閱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詔獄,逮主司出,同訊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復辯,與同罰,黜掾于浙藩,歸而不往?;騽裆儋H,異時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競不行。放浪形跡,翩翩遠游。扁舟獨邁祝融、匡廬、天臺、武夷,觀海于東南,浮洞庭、彭蠡。歸,將復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舊緒。(節(jié)選自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銘》)8.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將復踏A四B方C得疾D久E少F愈G稍治H舊緒。9.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解元,科舉考試中鄉(xiāng)試第一名。會元是會試第一名,狀元是殿試第一名。B.“儲奉使”與“方欲發(fā)使送武等”(《蘇武傳》)兩句中的“使”意思不同。C.“致舉業(yè)”與“以致天下之士”(《過秦論》)兩句中的“致”意思相同。D.“殆難成家乎”與成語“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兩句中的“殆”意思不同。10.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寅從小就有才氣而且很自信,他在鄉(xiāng)試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其文章深受主考官梁儲的贊賞,之后又被梁儲招為門生。B.唐寅因妻子去世而放浪傷懷,以經(jīng)霜的梧桐自喻,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了意義,之后便獨自四處游玩,又到了東南一帶觀海。C.唐寅的父親雖然從事商業(yè),但具有士大夫的操行,他想讓唐寅走科舉仕途以興盛家業(yè),但,他直到死都沒能完成這一心愿。D.唐寅聽了祝允明的話后,閉門讀書,謝絕與人交往,他不找賢人請教討論,只是反復研討琢磨之前學過的毛氏詩和四書。11.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復感激曰:“丈夫雖不成名,要當慷慨,何乃效楚囚?!弊g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年當大比,吾試捐一年力為之,若勿售,一擲之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請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簡要概括唐寅被貶的前因后果。(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qū)兆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唐駿者,江蘇常州人也,天資穎悟,少年時,求學于常州七中,每試必拔萃。1978年,以高第入常州中學,既就學,見己未能出人右,故焚膏繼晷。1980年,應高考,得以受業(yè)于北郵。卒業(yè),負笈東瀛。既獲碩士,復攻博士,其間之美利堅,因故遲歸,求博士文憑未果。于是再走美利堅。會微軟招賢納士,遂投之。居三年,擢為經(jīng)理。2002年,微軟欲圖中國市場,募經(jīng)理。駿請纓,微軟許之。時國人皆慕微軟之名,聞駿來,豪杰云集。駿營滬上,行事常能出人意表,一時無往不利。國人皆膺服,駿由此名重一時。后因故返美總部,恐人易之,遂自稱博士。座中一人驚曰:“仆亦嘗游東瀛名古屋,殆同師授業(yè)也,得無同門乎?盍擇吉日共赴師門哉?”駿大窘,未置可否。2004年,盛大公司欲上市美利堅,利駿聲望,重金往聘。駿乃見陳天橋,數(shù)語曰:“今國人皆貴名望文憑,名至,則利必景從。公其助我!”天橋聽之。駿遂自詡加州理工博士、名古屋博士。同業(yè)者皆不疑也,逐星捧月,久之,駿名加海內(nèi)。2007年,常州中學百年華誕,駿斥資百萬,時人盛譽之。2008年,陳發(fā)樹董事新華都,遇唐駿,甚異之,遂固請,駿始首鼠,發(fā)樹啖以厚利,駿竟許之。于是棄盛大而從新華都,為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駿以虛銜偽名耀威中國,獲利巨萬,遂為打工輩之翹楚,眾人因上尊號“打工皇帝”。駿聲名益噪,所過處人皆翹首爭望。方舟子揭其偽。駿曰雖然眾皆信我亦英雄也哉不以為恥然舟子窮詰不舍。駿皆語焉不詳。其后爭訟不已。2012年,駿蒞北京大學演講,語及此事,遂謝聽眾,且曰:“勿我效也!”其意款誠,人皆悲之。2013年,駿謝新華都,任港澳資訊掌門,人或說之曰:“此難為也!”駿甚不以為意,遂勵精圖治,以圖振興之。人或是以多之。10、文中加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眾皆信A我B亦英雄也哉C不以為恥D然E舟子窮F詰G不舍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間之美利堅”和“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兩句中的“之”字意思不同。B.“恐人易之”和“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兩句中的“易”字意思相同。C.“盍擇吉日共赴師門哉”和“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兩句中的“盍”字意思相同。D.“語及此事,遂謝聽眾”和“往昔初陽歲,謝時家來貴門”兩句中的“謝”字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駿中學時期一度不甚優(yōu)秀,但發(fā)憤努力,高考取得優(yōu)異成績。B.唐駿在微軟中國區(qū)經(jīng)理任上成果優(yōu)異,除借助微軟名氣之外,自身獨到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C.在微軟總部時,他自稱博士,同事因為知道他的底細才懷疑他,便他并未辯解。D.唐駿最終就假學歷一事道歉,人們都感嘆不已。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今國人皆貴名望文憑,名至,則利必景從。公其助我!”(2)甚異之,遂固請,駿始首鼠,發(fā)樹啖以厚利,駿竟許之。14.試概括唐駿在微軟中國區(qū)任上名重一時的自身條件有哪些。(3分)黑龍江省綏化市哈爾濱師范大學青岡實驗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材料一:贈司徒魯郡顏公,諱真卿,事唐為太子太師,與其從父兄杲卿,皆有大節(jié)以死。至今雖小夫婦人,皆知公之為烈也。初,公以忤楊國忠斥為平原太守,策安祿山必反,為之備。祿山既舉兵,與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賊之不能直窺潼關,以公與杲卿撓其勢也。天寶之際,久不見兵,祿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動,公獨以區(qū)區(qū)平原,遂折其鋒。四方聞之,爭奮而起,唐卒以振者,公為之倡也。(節(jié)選自曾鞏《撫州顏魯公祠堂記》,有刪改)材料二:代宗崩,真卿為禮儀使。盧杞專權,忌之。會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上從之。初見希烈,欲宣詔旨,希烈養(yǎng)子千余人露刃爭前迫真卿,將食其肉。諸將叢繞謾罵,舉刃以擬之,真卿不動。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眾令退,館真卿而禮之。希烈大宴逆黨,召真卿坐,使觀倡優(yōu)斥默朝政為戲,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時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謂希烈曰:“聞太師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號,而太師至,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師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聞顏杲卿無?是吾兄也。祿山反首舉義兵及被害詬罵不絕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師,守吾兄之節(jié),死而后己,豈受汝輩誘脅耶!”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顏”,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遺其將辛景臻、安華至真卿所,積柴庭中,沃之以油,且傳逆詞曰:“不能屈節(jié),當自燒。”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興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閹奴與景臻等殺真卿。先曰:“有敕?!闭媲浒?,奴曰:“宜賜卿死?!闭媲湓唬骸袄铣紵o狀,罪當死,然不知使人何日從長安來?”奴曰:“從大梁來?!闭媲淞R曰:“乃逆賊耳,何敕耶!”遂縊殺之,年七十七。(節(jié)選自《舊唐書·顏真卿傳》,有刪改)9.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祿山A反B首C舉義兵D及E被害F詬G罵H不絕I于口。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區(qū)區(qū)”,小小的,與《陳情表》中的“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中的“區(qū)區(qū)”意思相同。B.“目”,看著,與《蘭亭集序》中的“所以游目騁懷”的“目”的意思不相同。C.“遺”,派遣,與《項脊軒志》中的“瞻顧遺跡”中的“遺”意思不同。D.“是”這,與《歸去來兮辭》中的“覺今是而昨非”中的“是”意思不相同。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顏真卿預計安祿山會造反,早作了準備,并聯(lián)合顏杲卿牽制了安祿山的進攻力量,對大唐中興有重要意義。B.盧杞建議皇上派顏真卿去招安李希烈,其實是出于對顏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殺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顏真卿。C.顏真卿根據(jù)閹奴的回答,斷定他的真實身份是叛賊,所謂“皇命”亦無中生有,朝廷并沒有想要賜死自己。D.表達方式上,材料一夾敘夾議,材料二重在敘事,兩則材料均彰顯了顏真卿的遠見卓識及對國家的忠誠。1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4分)(2)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眾令退,館真卿而禮之。(4分)13.顏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現(xiàn)?請根據(jù)文意簡要概括。(3分)黑龍江省肇東市第四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20分)。材料一: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保ā墩撜Z·泰伯》)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注】哉?人焉廋哉?”(《論語·為政》)材料二:開元三年,左拾遺張九齡上書曰:夫元元之眾,莫不懸命于縣令,宅生于刺史,此其尤親于人者也。是以親人之任,宜得賢才;用人之道,宜重其選。又古之選用賢良,取其稱職,或遙聞而辟召,或一見而任之。是以士修素行,不圖僥幸。今天下未必理于上古,而事務日倍于前,誠為不正其本而設巧于末。所謂末者,吏部條章,動盈千萬,刀筆之吏,辨析毫厘,節(jié)制搶攘,溺于文墨。胥徒之猾,又緣隙而起。臣以為始造簿書,以備人之遺忘耳,今反求精于案牘,不急于人才,亦何異遺劍中流,而刻舟以記?去之彌遠,可為傷心。又天下雖廣朝廷雖眾而士之名賢誠可知也。若使毀稱相亂,聽受不明,事將已矣,無復可說。如知其賢能,各有品第,每一官闕,而不以次用之,則是知而不為,焉用彼相?借如諸司清要之職,當用第一之人,及其要官闕時,或以下等叨進,以故時議無高無下,唯論得與不得,自然清議不立,名節(jié)不修,上善則守志而后時,中人則躁求而易操。其故何哉?朝廷若以令名進人,士子亦以修名獲利,而利之所出,眾則趨焉。已而名利不出于清修,所趨多歸于人事。其小者茍求取得,一變而至阿私;其大者許以分義,再變而成朋黨;斯并教化漸潰,使之必然。故于用人之際,不可不第其高下;若高下有次,不可謬干。夫士必刻意修飾,思齊日眾,刑政自清。此皆興衰之大端,安可不察也?(節(jié)選自《通典·卷十七·選舉五》)【注】廋:隱藏。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又天下A雖廣B朝廷C雖眾D而士之E名賢F誠可知G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刀筆之吏,指主管文書的官吏,后特指主管訴訟的官吏。使用時有時會帶有貶義。B.案牘,公事文書。該詞與劉禹錫《陋室銘》“無案牘之勞形”的“案牘”意思相同。C.知,知道,懂得,與荀子《勸學》“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知”意思不同。D.“朝廷若以令名進人”與《孔雀東南飛并序》“便言多令才”的“令”字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為政》篇講述了選拔人才的方法,那就是觀察這個人的言行、由來經(jīng)歷,了解他的安心情況。B.張九齡認為古代選拔人才的標準,主要是看他是否和他的職位相稱,而且賢士非常重視自己的品行,不會只求一時的僥幸。C.張九齡認為官府創(chuàng)作簿書的初衷,是為了防止官員在使用時忘記其中的內(nèi)容,而不是舍本逐末,只追求公文精辟。D.張九齡認為選拔人才一定要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如果社會上形成了憑借人情關系獲得官位的邪氣,那么就會引發(fā)叛亂。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是以親人之任,宜得賢才;用人之道,宜重其選。亦何異遺劍中流,而刻舟以記?14.材料一《論語·泰伯》與材料二最后一段都提到了選拔人才的標準,它們有哪些異同?請簡要概括。(3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普高聯(lián)誼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天寶中,皇祖下詔,征就金馬,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置于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人無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東山。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遂就從祖陳留采訪大使彥允,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箓于齊州紫極宮。將東歸蓬萊,仍羽人駕丹丘耳。陽冰試弦歌于當涂,心非所好,公遐不棄我,扁舟而相歡。臨當掛冠,公又疾殛。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余為序。論《關雎》之義,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辭,終慚杜預。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節(jié)選自李陽冰《草堂集序》)材料二: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車,太真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辭焉?”遽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供奉李白,立進《清平調(diào)詞》三章,白欣然承詔旨。由若宿酲未解,因授筆賦之。龜年以歌辭進,上命梨園弟子略約調(diào)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之。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諸學士。會高力士終以脫靴為深恥。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辭,力士曰:“始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太真妃因驚曰:“何翰林學士能欲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碧驽H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節(jié)選自樂史《李翰林別集序》)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李龜年以歌A擅B一時之名C手捧D檀板E押F眾樂前G將H欲歌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歸,指使回去,與《蘇武傳》中“盡歸漢使路充國等”的“歸”用法相同。B.就,指擔任,與《〈論語〉十二章》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相同。C.會,指恰逢,與《孔雀東南飛》中“于今無會因”的“會”意思不同。D.顧,指看待,與《屈原列傳》中“使于齊,顧反”的“顧”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玄宗曾征召李白到宮中,并用隆重的禮節(jié)招待他,把他安置在金鑾殿,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向他征詢治國方略,暗中讓他撰寫詔書。B.李陽冰在當涂任職,李白欣然前往,與李陽冰同舟歡游,后來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書稿給李陽冰,讓他作序。C.唐玄宗和楊貴妃夜賞牡丹,讓李龜年請李白創(chuàng)作歌詞,李白于是痛飲美酒,趁著醉意一揮而就,創(chuàng)作三首《清平調(diào)詞》。D.高力士曾為李白脫靴,并深以為恥,他聽到楊貴妃吟誦李白的詩作,就向楊貴妃進讒言,指出李白用趙飛燕來指稱楊貴妃,是在諷刺她。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4分)(2)太真妃頗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4分)14.兩則材料都敘述了李白的事跡,材料一敘事簡略,材料二敘事詳細,這樣敘事各有何好處?請簡要說明。(3分)答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鐵鋒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題【答案】10.DGJ11.D12.A13.(1)用忠誠和守信引導百姓,致力為民除害,想著為百姓帶來福祉(思考著為民造福)。(2)大弦拉得太緊,小弦就會繃斷。所以說:拉緊韁繩和銜勒的人,不是驅(qū)馳千里的馭手。14.①東野稷御車馬之事:國君應該善待百姓(國君應該愛惜民力;國君對待百姓不可嚴苛);②孔子的言論:治民者應該用正道引導百姓(治民者應該用仁政教化百姓)?!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百姓日夜祈求被任用卻不能夠被任用,如果能夠被君主任用,百姓為君主奔走,就像積水從千仞高的溪流決口中沖出來?!懊瘛弊髦髡Z,“祈”作謂語,“用而不可得”作賓語,中間不斷開,應在賓語后D處斷開;“茍”意為如果,是關聯(lián)詞,連接后邊的句子,E處不斷開;“上用”為主謂結構,中間不斷開,其后G處斷開;“民”作主語,“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走之”為動賓結構,中間不斷開,句末語氣詞“也”后J處斷句。故選DGJ?!?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岸唷?,使動用法,使……增多;/“師”,意動用法,以……為師。句意:這只能使仇人增多啊。/孔子以郯子為師。B.正確?!班l(xiāng)”通“向”,先前。句意:先前我遇到他;/(陳涉)也比不上先前(九國)的武將謀臣。C.正確。D.錯誤。意思不同?!百任湫尬摹敝械摹百取币鉃椤巴V埂?。句意:風從草上吹過,草就跟著倒伏了。/停止武事,振興文教。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而當今的國君則不然,欲望繁多”錯誤。原文“今世之人主,多欲眾之”意為“現(xiàn)在世上的君主,大都想使自己百姓眾多”。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導”,引導;“務”,致力,專力從事;“致”,帶來。(2)“急”,拉得緊;“御”,馭手、駕車人;“非……也”,否定判斷句?!?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結合原文“夫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guī),造父之御,無以過焉。鄉(xiāng)臣遇之,猶求其馬,臣是以知其敗也”可知,東野稷對他的馬要求過于嚴苛,最終累壞了馬,以此事例,來論證“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馬,輕任新節(jié),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即國君對待百姓不可嚴苛。子貢問孔子怎樣治理百姓,孔子說:“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馬?!币馑际恰皟?nèi)心危懼如同用腐朽的韁繩駕馭奔馬一樣”,由此道出“夫通達之國皆人也,以道導之,則吾畜也;不以道導之,則吾讎也。若何而毋畏”,可見原文引用孔子關于御馬的言論,目的是論證治民者應該用正道引導百姓的觀點。參考譯文:材料一:古代圣王役使自己的百姓,就像駕馭好馬一樣,讓馬拉著輕載,手里拿著馬鞭,馬無法亂跑,所以能達到千里遠的地方。善于役使自己百姓的人也是這樣。百姓日夜祈求被任用卻不能夠被任用,如果能夠被君主任用,百姓為君主奔走,就像積水從千仞高的溪流決口中沖出來,誰又能阻擋得住呢?《周書》上說:“百姓,善待他們,他們就喜愛君主,不善待他們,他們就成為君主的仇人。”有很多仇人,還不如沒有好。現(xiàn)在世上的君主,大都想使自己百姓眾多,卻不知道善待百姓,這只能使仇人增多啊。古代當君主的人,用仁道和正義治理百姓,用惠愛和利益使百姓安定,用忠誠和守信引導百姓,致力為民除害,思考著為民造福。魏武侯當中山君的時候,向李克問道:“吳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說:“是因為屢戰(zhàn)屢勝?!蔽浜钫f:“屢戰(zhàn)屢勝,這是國家的福分,它卻偏偏因此滅亡,是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說:“屢次作戰(zhàn),百姓就疲憊,屢次勝利,君主就驕傲。用驕傲的君主役使疲憊的百姓,這樣國家卻不滅亡的,天下太少了?!睎|野稷在衛(wèi)莊公面前表演自己駕馭車馬的技術,前進后退都合乎墨線畫出的直線,左轉(zhuǎn)右轉(zhuǎn)都合乎圓規(guī)畫出的圓。衛(wèi)莊公說:“好?!闭J為造父也不能超過他,讓他的馬繞一百個圈再回來。顏闔來謁見衛(wèi)莊公,衛(wèi)莊公說:“你遇到東野稷了嗎?”顏闔回答說:“是的,我遇到了他。他的馬一定要累壞?!毙l(wèi)莊公說:“怎么會累壞呢?”過了一會兒,東野稷的馬累壞回來了。衛(wèi)莊公召來顏闔問他說:“你怎么知道他的馬要累壞呢?”顏闔回答說:“前進后退都合乎墨線畫出的直線,左轉(zhuǎn)右轉(zhuǎn)都合乎圓規(guī)畫出的圓,造父駕車的技術都無法超過他了。先前我遇到他,他還在不??燎笞约旱鸟R,我因此知道他的馬要累壞?!保ü?jié)選自《呂氏春秋·適威》)材料二:行仁政的君主的政治用仁德教化百姓,圖霸業(yè)的君主的政治用武力威懾百姓,走強橫之路的國家的政治用刑罰脅迫百姓。這三種政治各有施行的場合,但以仁德教化百姓最為可貴。季孫向孔子問道:“如果誅殺不守道義的人以親近有道義的人,怎么樣?”孔子說:“你處理政事,怎么能用誅殺的手段呢?你想要行善,百姓也會跟著變好的。君子的德行好比風,百姓的德行好比草,風從草上吹過,草就跟著倒伏了?!彼鞚釀t魚無法生存,政令苛刻百姓就會動亂,城墻太陡峭就會崩塌,河岸太直聳就會塌陷。因此治理國家,就好比給琴安上琴弦,大弦拉得太緊,小弦就會繃斷。所以說:拉緊韁繩和銜勒的人,不是驅(qū)馳千里的馭手。子貢向孔子詢問治理百姓的事,孔子說:“內(nèi)心危懼如同用腐朽的韁繩駕馭奔馬一樣?!弊迂晢枺骸盀槭裁匆菢雍ε履??”孔子說:“那四通八達的國都到處都是人,按正確的方法引導他們,他們就順從我(一譯為“他們就好像自己馴養(yǎng)的馬一樣溫順”);不按正確的方法引導他們,他們就是我的仇敵。怎能不害怕呢?”(節(jié)選自《說苑·政理》)黑龍江省伊春市鐵力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8.CDG(原文標點為:將復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舊緒。)(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9.C(B項,前者是“出使”,后者是“使者”。C項,前者是“求取”,后者是“招致,招引”。D項,前者是“大概”,后者是“危險”。)10.B(“之后便獨自四處游玩,又到了東南一帶觀?!卞e,文中提及唐寅四處游玩,到東南觀海,是因其受會試舞弊案的影響被貶,沒有就任之后的做法,不是其妻子去世后的做法,文中只是說唐寅妻子去世后,他很頹廢,沒有過多的介紹。)11.(1)(唐寅)又感奮激發(fā)地說,“大丈夫即使不成就功名,也應當志氣昂揚,怎能效仿楚囚呢?!保ā案屑ぁ薄翱犊薄昂文恕备?分,句意1分)(2)明年就是鄉(xiāng)試之年,我試著舍棄一年的時間來做這事,如果沒有中舉,我就全部扔掉它們。(“捐”“售”“一”各1分,句意1分)12.①因受同舍生徐經(jīng)賄賂程敏政的家人之事的牽連而入獄;②因其曾求程敏政的文章而被判定有罪,貶謫浙藩;③貶謫后,沒有就任,隨后放浪形骸,四處游玩。(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給分)文言文參考譯文:材料一: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幼年入學,才氣奔放,與交好的朋友張靈縱情飲酒暢抒胸懷。有的讀書人譏笑他們,唐寅慷慨激昂地說:“只要閉門讀書一年,考取解元易如反掌。”弘治戊午年,唐寅考取了鄉(xiāng)試第一名。主考洗馬梁儲回到朝廷,把唐寅的文章帶給詹事程敏政看,兩人一起感嘆稱贊,于是梁儲招納唐寅為門生。梁儲奉命出使,唐寅求程敏政的詩文為他餞行。己未會試,程敏政作為主考官,同鄉(xiāng)的考生徐經(jīng),用錢賄賂程敏政的家人,被給事華昶彈劾,牽連到唐寅,他們一起被送入監(jiān)牢,拷問沒有找到證據(jù),最后因求詩文一事,判處唐寅發(fā)配到浙藩為役吏。唐寅沒有上任,放浪形骸,遠游祝融、匡廬、天臺、武夷等地,到東南觀大海,又乘船游洞庭、彭蠡,歸來后在桃花塢建了一座房子,與朋友每天在其中暢飲。曾經(jīng)因為妻子去世,唐寅放浪傷懷,不再想在功名上有所建樹,以梧桐樹打了一層嚴霜為喻,常自問茍延殘喘還有什么作為呢?(唐寅)又感奮激發(fā)地說,“大丈夫即使不成就功名,也應當志氣昂揚,怎能效仿楚囚呢?!辈牧隙禾埔母赣H唐德廣,從事商業(yè)卻有士大夫的操行,想依靠唐子畏興盛家業(yè),求取科舉,回家教導唐子畏,唐子畏無法違逆父親的意思。唐德廣常常對人說,這孩子一定能成就美名,大概真的難以成就家業(yè)嗎?一直到他父親去世,唐子畏仍是落魄無成。一天,我對他說:“你要想成就你父親的遺愿,應當姑且從事當前的事業(yè)(指科舉);如果一定要順從自己的心愿,就可脫去官帽,燒掉那些科舉書籍?,F(xiàn)在白白地留名于學宮,眼睛不看那些書冊,你究竟打算怎么辦呢?”唐子畏說;“好。明年就是鄉(xiāng)試之年,我試著舍棄一年的時間來做這事,如果沒有中舉,我就全部扔掉它們?!庇谑撬途o閉家門,謝絕與人交往,也不尋找當時賢人來請教討論,只是找來先前學習過的毛詩和所說的“四書”,反復研討琢磨,只求合乎時文之意、戊午年,他前往參加鄉(xiāng)試,被錄取為第一名。己未年,前往參加會試,當時鄰郡有一個富家子,也已經(jīng)通過鄉(xiāng)試,他仰慕唐子畏,同車一起參加會試。參加會試,二場之后,有人與富家子有仇,到朝廷控告,揭發(fā)他與主考官有勾結,并牽連到唐子畏。皇帝下詔,很快傳到禮部主持的考場,命令被揭發(fā)的主考官不得閱卷,緊急捉拿富家子和唐子畏并把他們關在詔獄,等到主司被捕,一同被朝廷審訊,富家子已經(jīng)認罪,唐子畏也不再辯駁,與他一同受罰,被貶到浙藩,唐子畏沒有赴職而是回了家。有人勸他只是稍微貶謫,將來還會有任命的機會。唐子畏大笑,最后也沒有赴任。放任自我,到遠方游玩。駕一葉扁舟,獨自登游祝融、匡廬、天臺、武夷諸山,到東南一帶觀海,泛游洞庭、彭蠡。中間回歸故里,后又想漂泊四方,但是卻生了病,很久才稍微有好轉(zhuǎn),這使他稍稍回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中。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qū)兆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10、BCD11、B(輕視/交換,變換)12、C(同行只是猜測)13、(1)“現(xiàn)在人們都看重名望和文憑,名聲(名望)到了,那么利益就會像影子一樣緊隨而來。您一定(千萬)要幫助我!”(2)陳發(fā)樹認為唐駿很不一般,于是堅持邀請他,唐駿開始有些猶豫不決,陳發(fā)樹就用重金來利誘,唐駿最終答應了他。14、(1)專業(yè)基礎雄厚:北郵畢業(yè),且留學。(2)有豐富的從業(yè)經(jīng)驗:曾在微軟工作,并被提拔為經(jīng)理(3)行事不拘常規(guī):做事常能出人意料。黑龍江省綏化市哈爾濱師范大學青岡實驗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9.BDF10.A11.D“兩則材料均彰顯了顏真卿的遠見卓識及對國家的忠誠”錯誤,材料二主要表現(xiàn)顏真卿的剛烈及對國家的忠誠,沒有表現(xiàn)其遠見卓識。12.(1)顏真卿是全國信服的人,派他去告諭李希烈,可以不勞煩軍隊(動用武力)。(“信”,信服;“顏真卿四方所信”,判斷句;“諭”,曉諭,告諭;“勞”,使勞煩,動用武力。)(2)李希烈急忙用身體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遮擋他,揮手命令眾人退下,將顏真卿安置在館舍,禮貌地對待他。(“遽”,急忙;“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麾”,揮手,指揮;“館”,安置在館舍,安排住宿;“禮”,禮貌地對待,以禮相待。)13.①與反賊安祿山英勇斗爭。②面對李希烈(閹奴與景臻)等人的威逼,他大義凜然,蹈死不顧。③李希烈使其觀看藝人褻瀆朝廷政事取樂,他怒斥希烈,捍衛(wèi)朝廷的尊嚴。參考譯文:材料一:被追贈為司徒的魯郡顏公,名真卿,在唐朝為太子太師,和他的堂兄杲卿,都為保持崇高的節(jié)氣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顏公的忠烈。當初,顏公因為觸犯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他預計安祿山必反,為這事做了準備。安祿山叛亂后,他和常山太守顏杲卿攻打賊軍的后方,賊軍之所以不能長驅(qū)直入潼關,就是因為顏公與杲卿阻擋了他們的勢頭。天寶年間,多年沒有戰(zhàn)爭了。安祿山謀反后,天下人無不感到震驚。唯獨顏公憑小小的平原郡,削弱了敵軍的鋒芒。四面八方聽到這個消息,爭先恐后地奮起響應。唐朝最終能夠振興,就是顏公首先發(fā)起的。材料二:?唐代宗去世,顏真卿任禮儀使。盧杞獨攬大權,忌恨他。正趕上李希烈叛變攻占汝州,盧杞就提議說:“顏真卿是全國信服的人,派他去告渝李希烈,可以不勞煩軍隊(動用武力)?!被噬贤饬恕n佌媲鋭傄姷嚼钕A?,想宣講詔書旨意,李希烈的干兒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搶著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許多將領層層圍住,隨口辱罵,往他的身上揮刀比劃,顏真卿毫不畏懼。李希烈急忙用身體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遮擋他,揮手命令眾人退下,將顏真卿安置在館舍,禮貌地對待他。李希烈大擺宴席犒勞他的爪牙,請顏真卿赴宴,讓他看藝人指責、褻瀆朝廷政事取樂,顏真卿發(fā)怒說:“大人是臣下,怎么讓這些人做這種事呢?”整理衣裳起身離席。當時叛變唐朝的朱滔、王武俊等人也在酒宴就座,他們看著顏真卿對李希烈說:“我們久聞太師大名和仁德,大人想稱帝,太師就來了,豈非上天封為正統(tǒng)?如想任命宰相,誰能比得上太師?”顏真卿態(tài)度嚴肅地駁斥他們說:“這是什么宰相!諸位聽說顏杲卿沒有?他是我哥哥。安祿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殺害的時候,口里不停地罵賊。我現(xiàn)年將近八十,官做到太師,到死我都要保持我哥哥的氣節(jié),怎會接受你們的威脅利誘呢!”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顏真卿,派十名兵士看守,在庭院挖了一丈見方的坑,揚言“活埋顏真卿”,顏真卿神情坦然不在乎。李希烈派他的將領辛景臻、安華到顏真卿住處,在庭院中堆柴,澆上油,就傳達命令說:“不愿投降,就自己燒死?!鳖佌婕淳屯鹄锾辆罢榈燃泵r住他。興元元年(784)八月三日,就派宦官和辛景臻等人殺顏真卿,他們先通報說:“有圣旨?!鳖佌媲涔虬?,宦官說:“應該賜你死。”顏真卿說:“老臣無禮,罪該處死,但不知使臣哪天從長安來的?”宦官說:“從大梁來的?!鳖佌媲淞R道:“那是叛賊,稱什么圣旨!”他們就把他勒死了,享年七十七歲。參考譯文:

材料一:

被追贈為司徒的魯郡顏公,名真卿,在唐朝為太子太師,和他的堂兄杲卿,都為保持崇高的節(jié)氣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顏公的忠烈。當初,顏公因為觸犯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他預計安祿山必反,為這事做了準備。安祿山叛亂后,他和常山太守顏杲卿攻打賊軍的后方,賊軍之所以不能長驅(qū)直入潼關,就是因為顏公與杲卿阻擋了他們的勢頭。天寶年間,多年沒有戰(zhàn)爭了。安祿山謀反后,天下人無不感到震驚。唯獨顏公憑小小的平原郡,削弱了敵軍的鋒芒。四面八方聽到這個消息,爭先恐后地奮起響應。唐朝最終能夠振興,就是顏公首先發(fā)起的。材料二:

唐代宗去世,顏真卿任禮儀使。盧杞獨攬大權,忌恨他,正趕上李希烈叛變攻占汝州,盧杞就提議說:“顏真卿是全國信服的人,派他招降他們,可以不動用軍隊。”皇上同意了。顏真卿剛見到李希烈,想宣講詔書旨意,李希烈的干兒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搶著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許多將領層層圍住,隨口辱罵,往他的身上揮刀比劃,顏真卿毫不畏懼。李希烈急忙用身體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遮擋他,揮手命令眾人退下,將顏真卿安置在館舍,禮貌地對待他。李希烈大擺宴席犒勞他的爪牙,請顏真卿赴宴,讓他看藝人指責、褻瀆朝廷政事取樂,顏真卿發(fā)怒說:“大人是臣下,怎么讓這些人做這種事呢?”整理衣裳起身離席。當時叛變唐朝的朱滔、王武俊等人也在酒宴就座,他們看著顏真卿對李希烈說:“我們久聞太師大名和仁德,大人想稱帝,太師就來了,豈非上天封為正統(tǒng)?如想任命宰相,誰能比得上太師?”顏真卿態(tài)度嚴肅地駁斥他們說:“這是什么宰相!諸位聽說顏杲卿沒有?他是我哥哥。安祿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殺害的時候,口里不停地罵賊。我現(xiàn)年齡將近八十,官做到太師,到死我都要保持我哥哥的氣節(jié),怎會接受你們的威脅利誘呢!”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顏真卿,派十名兵士看守,在庭院挖了一丈見方的坑,揚言“活埋顏真卿”,顏真卿神情坦然不在乎。李希烈派他的將領辛景臻、安華到顏真卿住處,在庭院中堆柴,澆上油,就傳達命令說:“不愿投降,就自己燒死?!鳖佌媲渚屯鹄锾辆罢榈燃泵r住他。興元元年(784)八月三日,就派宦官和辛景臻等人殺顏真卿,他們先通報說:“有圣旨。”顏真卿跪拜,宦官說:“應該賜你死?!鳖佌媲湔f:“老臣無禮,罪該處死,但不知使臣哪天從長安來的?”宦官說:“從大梁來的。”顏真卿罵道:“那是叛賊,稱什么圣旨!”他們就把他勒死了,享年七十七歲。黑龍江省肇東市第四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答案】10.BDF11.D12.D13.(1)因此,那些親近百姓的官員的任用,應該選擇品德高尚的人;任用人才的方法,應該重視它的選拔環(huán)節(jié)。(2)這和不小心把劍丟在了河中央,卻把記號刻在船上有什么區(qū)別呢?14.相同點:品德高,有才能。不同點:《論語》強調(diào)不能有驕傲心態(tài),不能心胸狹窄。材料二最后一段強調(diào)根據(jù)品德、才能分出等級,嚴格按照次序任用。(意思對即可)【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再說天下雖然廣闊,朝廷的官員雖然眾多,但是士人中品德高尚的人,也的確是可以察知的?!皬V”是“天下”的謂語,故在B處斷開;“朝廷雖眾”與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是主謂結構,故在D處斷開;剩下的句子分為主語和謂語兩部分,主語“士之名賢”是一個名詞性短語,“誠可知也”為后半句的謂語,故在F處斷開。故在BDF三處斷句。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B.正確。句意:現(xiàn)在卻反過來追求各種公文的精辟。/沒有繁忙的公務催勞傷神。C.正確。知道,懂得。/通“智”,智慧。句意:但是如果知道了被選拔的人的品德、才華。/那么他就會變得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D.錯誤。均是美好的意思。句意:朝廷如果按照美好的名聲來進用人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那么就會引發(fā)叛亂”錯誤,結合原文“其小者茍求取得,一變而至阿私;其大者許以分義,再變而成朋黨;斯并教化漸潰,使之必然”可知,這從小的方面說是無原則地求取官職,這一變動會導致偏私不公;從大的方面說是允許選用官員時可以講究情分,第二次變動導致朋黨產(chǎn)生;這些變動連同教化一起在社會上傳播,使不正風氣出現(xiàn)就成為一種必然。“就會引發(fā)叛亂”于文無據(jù)。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親人”,親近百姓的官員;“宜”,應該;“道”,方法。(2)“何異”,和……有什么區(qū)別;“中流”,河中央;“記”,記號。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結合原文“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又天下雖廣,朝廷雖眾,而士之名賢誠,可知也”可知,相同點是品德高,有才能。結合原文“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可知,《論語》強調(diào)不能有驕傲心態(tài),不能心胸狹窄。結合原文“故于用人之際,不可不第其高下;若高下有次,不可謬干。夫士必刻意修飾,思齊日眾,刑政自清”可知,材料二最后一段強調(diào)根據(jù)品德、才能分出等級,嚴格按照次序任用。參考譯文:材料一:

孔子說:“(一個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和品德,如果驕傲自大而又吝嗇小氣,那么他的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孔子說:“(了解一個人),要觀察他的所作所為,觀察他的由來經(jīng)歷,觀察他的安心情況,(人的真面目)難道還能隱藏嗎?難道還能隱藏嗎?”材料二:

開元三年,左拾遺張九齡上書說:

天下眾多的百姓,沒有一個不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縣令、刺史的,這是需要官員特別關心愛護百姓的緣故。因此,那些親近百姓的官員的任用,應該選擇品德高尚的人;任用人才的方法,應該重視它的選拔環(huán)節(jié)。

再說古代選拔品德高尚的人的標準,主要是看他是否和他的職位相稱,有的人遠遠地聽說了他的名聲,就征召過來;有的人只見過一面,就會授予他官職。這是因為士人重視自己平時的品德修養(yǎng),并沒有想著靠僥幸取巧獲得官職。當今天下并沒有像上古時代那樣治理得井井有條,但是各種各樣的事情和公務與以前相比是日益倍增,的確是因為沒有端正它的根本,而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上巧設名目。那些細枝末節(jié)指的就是吏部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動不動就成千上萬,那些代筆的小吏,從中辨析毫厘的差別,控制著制造紛亂的分寸,沉溺于文墨之中。奸猾的胥吏,又會趁著制度的縫隙為非作歹。我認為最開始創(chuàng)作簿書,是為了防止人們遺忘罷了,現(xiàn)在卻反過來追求各種公文的精辟,而不是把尋求人才當作最緊要的事,這和不小心把劍丟在了河中央,卻把記號刻在船上有什么區(qū)別呢?這與創(chuàng)作簿書的初衷相距太遠了,真是讓人為此感到心痛。

再說天下雖然廣闊,朝廷的官員雖然眾多,但是士人中品德高尚的人,也的確是可以察知的。假如道德敗壞的人與品德高尚的人互相雜亂,選拔的標準又不能分明,事情又快要結束了,也就不用再說什么了。但是如果知道了被選拔的人的品德、才華,而且還評出了他們各自的等級,每有一個官職空缺,卻又不能按照次序任用他們,那么就是知道可用而不用了,那還要宰相做什么用呢?假若各個部門位高祿厚的官職,應當任用第一等的人,等到這個職位有了空缺時,或許會用一個下等的人來忝居此位,因此當時的議論就無法對人的品德才能評出高低了,只會去議論是獲得官職還是沒有獲得官職了,由此自然而然公正的社會輿論就不會成立,名聲氣節(jié)人們就不會再去遵循,品德特別高尚的人就會堅守自己的志向等待后來的機會,而一般人就會因急于求取官職而改變自己的節(jié)操。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朝廷如果按照美好的名聲來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