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合金首飾 鉑、鈀含量的測定 氯鉑酸銨重量法和丁二酮肟重量法_第1頁
鉑合金首飾 鉑、鈀含量的測定 氯鉑酸銨重量法和丁二酮肟重量法_第2頁
鉑合金首飾 鉑、鈀含量的測定 氯鉑酸銨重量法和丁二酮肟重量法_第3頁
鉑合金首飾 鉑、鈀含量的測定 氯鉑酸銨重量法和丁二酮肟重量法_第4頁
鉑合金首飾 鉑、鈀含量的測定 氯鉑酸銨重量法和丁二酮肟重量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39.060

CCSY8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19720—XXXX

代替GB/T19720-2005

首飾和貴金屬鉑含量的測定氯化銨重量

Jewelleryandpreciousmetals—Determinationofplatinum—Gravimetryusing

ammoniumchloride

(ISO11210:2023,MOD)

(征求意見稿)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GB/T19720—XXXX

首飾和貴金屬鉑含量的測定氯化銨重量法

1范圍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重量法測定鉑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鉑含量范圍為50.0‰~999.0‰的鉑首飾及其合金。

本文件是測定GB11887中規(guī)定的鉑合金首飾純度所使用的仲裁方法。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1887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guī)定及命名方法

ISO11596首飾和貴金屬貴金屬及其合金的取樣(Jewelleryandpreciousmetals—Samplingof

preciousmetalsandpreciousmetalalloys)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海綿鉑platinumsponge

氯鉑酸銨沉淀煅燒后得到的鉑。

4原理

樣品用王水溶解。用氯化銨沉淀鉑。六氯鉑酸二銨沉淀煅燒后轉化為金屬鉑。稱重。

若樣品中含有銀,以氯化銀的形式進行分離。

將海綿鉑重新溶解,測定海綿鉑中共沉淀的合金元素含量??墒褂秒姼旭詈系入x子體光譜儀

(ICP-OES)進行測定并校正。

5試劑材料

除非另有說明,在分析過程中僅使用確認為分析純的試劑和蒸餾水或相當純度的水。

5.1鹽酸:質量分數為36%~38%。

5.2硝酸:質量分數為65%~68%。

5.3氯化銨(NH4Cl)。

5.4稀鹽酸(1+1):鹽酸(5.1)和水按體積比配制。

5.5王水(3+1):鹽酸(5.1)和硝酸(5.2)銨體積比配制,現配現用。

5.6飽和氯化銨溶液:將氯化銨(5.3)與水混合,直至氯化銨不再溶解,靜置一夜。

5.7還原性氣體,如氫氣或氫氣/氮氣混合物。

1

GB/T19720—XXXX

5.8惰性氣體,如二氧化碳或氮氣。

6儀器設備

6.1常用實驗室儀器。

6.2還原裝置:見圖C.1。

6.3瓷坩堝:體積為20mL至45mL。

6.4ICP-OES:能夠測定痕量元素。

6.5馬弗爐:溫度至少可達900℃。

6.6定量濾紙:孔徑不大于3μm。

6.7分析天平:分度值為0.01mg。

7取樣

取樣程序按ISO11596的規(guī)定執(zhí)行。

8試驗步驟

警示:試驗時應采取適當的安全、健康和環(huán)保措施。

8.1預分析

若樣品成分未知,應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初步分析,以確定樣品的大致成分,例如X射線熒光光譜

儀。

注:對于含有特定元素(如鎢、硅、鈦)的復雜合金,樣品很難溶解。可以采用以下步驟確保樣品完全溶解。

8.2不含銀樣品的準備

將樣品壓片,厚度不超過0.5mm,至少稱取兩份質量約為250mg~1000mg的鉑合金樣品,精確至0.01

mg,轉移至150mL玻璃燒杯中。加入20mL王水(5.5),蓋上表面皿,緩慢加熱至樣品溶解。冷卻。

也可在一定壓力下的密閉容器中溶解樣品。此時,可適當增加王水(5.5)體積以便于樣品溶解。

8.3含銀樣品的準備

8.3.1將樣品壓片,厚度不超過0.5mm,至少稱取兩份質量約為250mg~1000mg的鉑合金樣品,精

確至0.01mg,轉移至150mL玻璃燒杯中。加入10mL硝酸(5.2),蓋上表面皿,70℃~80℃下加熱

20min。然后加入30mL鹽酸(5.1),得到不溶性的氯化銀沉淀。繼續(xù)加熱至溶液濃縮至20mL。避

光環(huán)境下靜置12h。

8.3.2將上清液過濾至250mL容量瓶中,沉淀保留在原燒杯中。若氯化銀沉淀呈黃色,加入1mL~2mL

稀鹽酸(5.4),煮沸1min~2min,過濾上清液,重復上述操作,直至沉淀變成白色。再用水洗滌沉淀。

8.4氯化銨沉淀鉑

8.4.1將8.2中的溶液或8.3中的濾液,蒸發(fā)至近干(殘渣不變干),加熱溫度不超過100℃。然后

加入2ml稀鹽酸(5.4)繼續(xù)蒸發(fā)至近干,如此反復至少3次。如果溫度過高,鉑被還原為Pt(二價)

或Pt(一價),需加0.1mL硝酸(5.2)進行氧化。

8.4.2最后一次蒸發(fā)至近干后,加入1mL稀鹽酸(5.4)和4mL水溶解鉑鹽。在(85±10)℃的溫度

2

GB/T19720—XXXX

下,向溶液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溶液(5.6),每7mg的鉑中加入約1mL的飽和氯化銨溶液(5.6)。加入的

氯化銨溶液應過量。

若加入的飽和氯化銨體積過大,為便于過濾,可加入氯化銨晶體。每50mg的鉑中大約加入1g氯化

銨(5.3),然后加水溶解(1g氯化銨(5.3)至少加入3mL水)并加熱。

8.4.3鉑以黃色的(NH4)2[PtCl6]的形式沉淀出來。繼續(xù)保持(85±10)℃溫度加熱,將(NH4)2[PtCl6]

沉淀溶液蒸發(fā)至近干。冷卻,邊攪拌邊加入足夠的水,溶解殘留的氯化銨晶體。

在一定量鈀存在的情況下,可能發(fā)生鉑和鈀的共沉淀。在加入氯化銨之前,先加入丁二酮肟可以除

去鈀。也可以對海綿鉑進行分析后扣除鈀含量。

8.4.4立即用濾紙(6.6)過濾(NH4)2[PtCl6]沉淀,濾紙預先用氯化銨溶液(5.6)潤濕,濾液過濾

至容量瓶中,沉淀用氯化銨溶液(5.6)徹底洗滌。也可在較高溫度下直接過濾(NH4)2[PtCl6]沉淀,

而不用蒸發(fā)至近干,但是應使用真空系統(tǒng)。

注:不使用真空系統(tǒng)可能使得過濾時間會過長,導致殘留在溶液中的氯化銨結晶。

8.4.5如果需要濃縮過濾液或減少氯化銨,可以通過溫和加熱蒸發(fā)過濾液(溶液可能起泡和濺射),然

后加入王水(5.5)直至溶液變得清澈。使用ICP-OES(6.4)測定濾液中殘留的鉑。濾液中的鉑含量不應

超過初始樣品質量的0.5%。否則,應重新試驗。

8.4.6另取一張濾紙(6.6)擦拭燒杯和表面皿。將帶有沉淀物的濾紙轉移至預先在900℃下恒重的瓷

坩堝(6.3)中。在可以調節(jié)溫度的加熱板上或加熱爐中小心地烘干坩堝。先在50℃~70℃下干燥,

隨后逐漸加熱至340℃,剩余的氯化銨消失。將濾紙(6.6)和(NH4)2[PtCl6]殘留物在不燃燒的情況

下,在500℃~600℃下灰化(至少30min)。最后,在馬弗爐(6.5)中在900℃下煅燒1h~3h。

注:氯化銨在340℃下分解。

8.4.7燃燒過程中可能會吸收大量氧氣??梢酝ㄟ^在還原氣體(5.7)下使用附錄C中的設備進行煅燒來

避免氧化。然后在惰性氣體(5.8)或還原氣體(5.7)下冷卻。不使用還原氣體(5.7)可能會導致存在大量

的氧化物。此時,部分氧化的鉑應在還原氣體(5.7)的條件下可以通過加熱還原成金屬態(tài)。

8.4.8將煅燒后盛有海綿鉑的坩堝置于干燥器中冷卻,然后稱取坩堝與海綿鉑的總質量。坩堝與海綿

鉑的總質量減去坩堝的質量,得到海綿鉑的質量。

8.4.9用20mL王水(5.5)溶解海綿鉑。使用ICP-OES(6.4)測量共沉淀的元素。

注:如果溶液中仍存在不溶物,可以使用堿熔法溶解,然后用ICP-OES或其他方法測定共沉淀元素。

9計算與結果表示

9.1計算

如果最終質量僅包含鉑,那么鉑含量,WPt,以質量千分數(‰)來表示,按式(1)計算:

?3+?23

???=×10·····························································(1)

?1

式中:

m1:——樣品的質量,單位為毫克(mg);

m2:——濾液中鉑的質量,單位為毫克(mg);

m3:——海綿鉑的最終質量,單位為毫克(mg)。

計算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后一位。

如果最后稱量的質量還含有其它元素,那么鉑含量WPt,以質量千分數(‰)來表示,按式(2)計

算:

3

GB/T19720—XXXX

?3+?2???3

???=×10·························································(2)

?1

式中:

mx——海綿鉑中其它元素的總質量,單位為毫克(mg)。

計算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后一位。

9.2重復性

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應小于鉑含量的3.0‰。如果偏差大于該值,應重新試驗。

10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樣品的識別信息:包括樣品來源、接收日期和形狀;

——取樣步驟;

——使用的標準;

——樣品的鉑含量,用質量千分數表示,包括單個樣品的值及平均值;

——如有必要,應指出與本文件所規(guī)定的方法的差異;

——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異常情況;

——試驗日期;

——完成分析的實驗室簽章;

——實驗室負責人及操作人員的簽名。

4

GB/T19720—XXXX

A

A

附錄A

(資料性)

本文件章條編號與ISO11210:2023章條編號對照

本文件章條編號與ISO11210:2023章條編號對照見表A.1。

表A.1本文件章條編號與ISO11210:2023章條編號對照

本文件章條編號對應的ISO11210:2023章條編號

11

22

33

44

5.15.1

5.25.3

5.35.5

5.45.2

5.55.4

5.65.6

5.75.7

5.85.8

66

77

8.18.1

8.28.2

8.3.1,8.3.28.3

8.4.1~8.4.98.4

9.19.1

9.29.2

1010

附錄A-

附錄B-

附錄C附錄A

-參考目錄

5

GB/T19720—XXXX

B

B

附錄B

(資料性)

本文件與ISO11210:2023的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

本文件與ISO11210:2023的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見表B.1。

表B.1本文件與ISO11210:2023的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

本文件的章條編號技術性差異原因

刪除了對999‰以上的鉑含量測定的方

1符合標準范圍的編寫要求

法描述

1用GB11887代替了ISO9202引用我國國家標準,便于標準的執(zhí)行

將含鈀的樣品沉淀處理方式以正文的形

8.4.3符合我國標準的編寫要求

式標識。

將海綿鉑的質量計算以正文的形式給

8.4.8符合我國標準的編寫要求

出。

9.1增加了結果小數位數的規(guī)定增加可操作性,便于標準執(zhí)行。

6

GB/T19720—XXXX

C

C

附錄C

(資料性)

還原裝置示例

圖C.1中給出了還原裝置的示例。

標引序號說明:

1——坩堝;

2——氣焰;

a——氣流。

圖C.1還原裝置

7

GB/T19720—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9720—2005《鉑合金首飾鉑、鈀含量的測定氯鉑酸銨重量法和丁二酮肟重量法》。

本文件與GB/T19720—2005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增加了鉑含量的適用范圍,刪除了鈀的測定范圍(見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海綿鉑的術語和定義(見3.1);

——修改了方法原理描述(見第4章,2005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試驗中使用的試劑材料(見第5章,2005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儀器設備(見第6章,2005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樣品的預分析過程(見8.1);

——修改了稱樣量范圍(見8.2,2005年版的6.1.1.1);

——修改了含銀樣品的溶解方法(見8.3,2005年版的6.1.1.2);

——修改了使用的氯化銨溶液的體積(見8.4.2,2005年版的6.1.2);

——增加了使用氯化銨晶體代替飽和氯化銨溶液的方法(見8.4.2);

——增加了含鈀樣品的操作步驟(見8.4.3);

——增加了真空系統(tǒng)的過濾方法(見8.4.4);

——增加了微量鉑的測試要求(見8.4.5);

——增加了使用還原裝置進行煅燒的過程(見8.4.7);

——刪除了氯化亞錫比色法測定微量鉑的方法(見2005年版的6.1.4);

——刪除了鈀的測定方法及結果計算(見2005年版的6.2和7.2);

——修改了鉑含量的計算方法及重復性要求(見第9章,2005年版的7.1)。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1210:2023《首飾和貴金屬鉑含量的測定氯化銨重量法》。

本文件與ISO11210:2023相比,在結構上有較多調整,附錄A中列出了本文件與ISO11210:2023的

章條編號變化對照一覽表。

本文件與ISO11210:2023相比存在技術性差異,這些差異涉及的條款已通過在其外側頁邊空白位置

的垂直單線(|)進行了標示,附錄B中給出了相應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的一覽表。

本文件的附錄A、B為資料性附錄。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提出。

本文件由全國首飾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56)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本文件于2005首次發(fā)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I

GB/T19720—XXXX

首飾和貴金屬鉑含量的測定氯化銨重量法

1范圍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重量法測定鉑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鉑含量范圍為50.0‰~999.0‰的鉑首飾及其合金。

本文件是測定GB11887中規(guī)定的鉑合金首飾純度所使用的仲裁方法。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1887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guī)定及命名方法

ISO11596首飾和貴金屬貴金屬及其合金的取樣(Jewelleryandpreciousmetals—Samplingof

preciousmetalsandpreciousmetalalloys)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海綿鉑platinumsponge

氯鉑酸銨沉淀煅燒后得到的鉑。

4原理

樣品用王水溶解。用氯化銨沉淀鉑。六氯鉑酸二銨沉淀煅燒后轉化為金屬鉑。稱重。

若樣品中含有銀,以氯化銀的形式進行分離。

將海綿鉑重新溶解,測定海綿鉑中共沉淀的合金元素含量??墒褂秒姼旭詈系入x子體光譜儀

(ICP-OES)進行測定并校正。

5試劑材料

除非另有說明,在分析過程中僅使用確認為分析純的試劑和蒸餾水或相當純度的水。

5.1鹽酸:質量分數為36%~38%。

5.2硝酸:質量分數為65%~68%。

5.3氯化銨(NH4Cl)。

5.4稀鹽酸(1+1):鹽酸(5.1)和水按體積比配制。

5.5王水(3+1):鹽酸(5.1)和硝酸(5.2)銨體積比配制,現配現用。

5.6飽和氯化銨溶液:將氯化銨(5.3)與水混合,直至氯化銨不再溶解,靜置一夜。

5.7還原性氣體,如氫氣或氫氣/氮氣混合物。

1

GB/T19720—XXXX

5.8惰性氣體,如二氧化碳或氮氣。

6儀器設備

6.1常用實驗室儀器。

6.2還原裝置:見圖C.1。

6.3瓷坩堝:體積為20mL至45mL。

6.4ICP-OES:能夠測定痕量元素。

6.5馬弗爐:溫度至少可達900℃。

6.6定量濾紙:孔徑不大于3μm。

6.7分析天平:分度值為0.01mg。

7取樣

取樣程序按ISO11596的規(guī)定執(zhí)行。

8試驗步驟

警示:試驗時應采取適當的安全、健康和環(huán)保措施。

8.1預分析

若樣品成分未知,應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初步分析,以確定樣品的大致成分,例如X射線熒光光譜

儀。

注:對于含有特定元素(如鎢、硅、鈦)的復雜合金,樣品很難溶解。可以采用以下步驟確保樣品完全溶解。

8.2不含銀樣品的準備

將樣品壓片,厚度不超過0.5mm,至少稱取兩份質量約為250mg~1000mg的鉑合金樣品,精確至0.01

mg,轉移至150mL玻璃燒杯中。加入20mL王水(5.5),蓋上表面皿,緩慢加熱至樣品溶解。冷卻。

也可在一定壓力下的密閉容器中溶解樣品。此時,可適當增加王水(5.5)體積以便于樣品溶解。

8.3含銀樣品的準備

8.3.1將樣品壓片,厚度不超過0.5mm,至少稱取兩份質量約為250mg~1000mg的鉑合金樣品,精

確至0.01mg,轉移至150mL玻璃燒杯中。加入10mL硝酸(5.2),蓋上表面皿,70℃~80℃下加熱

20min。然后加入30mL鹽酸(5.1),得到不溶性的氯化銀沉淀。繼續(xù)加熱至溶液濃縮至20mL。避

光環(huán)境下靜置12h。

8.3.2將上清液過濾至250mL容量瓶中,沉淀保留在原燒杯中。若氯化銀沉淀呈黃色,加入1mL~2mL

稀鹽酸(5.4),煮沸1min~2min,過濾上清液,重復上述操作,直至沉淀變成白色。再用水洗滌沉淀。

8.4氯化銨沉淀鉑

8.4.1將8.2中的溶液或8.3中的濾液,蒸發(fā)至近干(殘渣不變干),加熱溫度不超過100℃。然后

加入2ml稀鹽酸(5.4)繼續(xù)蒸發(fā)至近干,如此反復至少3次。如果溫度過高,鉑被還原為Pt(二價)

或Pt(一價),需加0.1mL硝酸(5.2)進行氧化。

8.4.2最后一次蒸發(fā)至近干后,加入1mL稀鹽酸(5.4)和4mL水溶解鉑鹽。在(85±10)℃的溫度

2

GB/T19720—XXXX

下,向溶液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溶液(5.6),每7mg的鉑中加入約1mL的飽和氯化銨溶液(5.6)。加入的

氯化銨溶液應過量。

若加入的飽和氯化銨體積過大,為便于過濾,可加入氯化銨晶體。每50mg的鉑中大約加入1g氯化

銨(5.3),然后加水溶解(1g氯化銨(5.3)至少加入3mL水)并加熱。

8.4.3鉑以黃色的(NH4)2[PtCl6]的形式沉淀出來。繼續(xù)保持(85±10)℃溫度加熱,將(NH4)2[PtCl6]

沉淀溶液蒸發(fā)至近干。冷卻,邊攪拌邊加入足夠的水,溶解殘留的氯化銨晶體。

在一定量鈀存在的情況下,可能發(fā)生鉑和鈀的共沉淀。在加入氯化銨之前,先加入丁二酮肟可以除

去鈀。也可以對海綿鉑進行分析后扣除鈀含量。

8.4.4立即用濾紙(6.6)過濾(NH4)2[PtCl6]沉淀,濾紙預先用氯化銨溶液(5.6)潤濕,濾液過濾

至容量瓶中,沉淀用氯化銨溶液(5.6)徹底洗滌。也可在較高溫度下直接過濾(NH4)2[PtCl6]沉淀,

而不用蒸發(fā)至近干,但是應使用真空系統(tǒng)。

注:不使用真空系統(tǒng)可能使得過濾時間會過長,導致殘留在溶液中的氯化銨結晶。

8.4.5如果需要濃縮過濾液或減少氯化銨,可以通過溫和加熱蒸發(fā)過濾液(溶液可能起泡和濺射),然

后加入王水(5.5)直至溶液變得清澈。使用ICP-OES(6.4)測定濾液中殘留的鉑。濾液中的鉑含量不應

超過初始樣品質量的0.5%。否則,應重新試驗。

8.4.6另取一張濾紙(6.6)擦拭燒杯和表面皿。將帶有沉淀物的濾紙轉移至預先在900℃下恒重的瓷

坩堝(6.3)中。在可以調節(jié)溫度的加熱板上或加熱爐中小心地烘干坩堝。先在50℃~70℃下干燥,

隨后逐漸加熱至340℃,剩余的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