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xué)年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教學(xué)案(25份)-人教課標版8_第1頁
2017-2018學(xué)年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教學(xué)案(25份)-人教課標版8_第2頁
2017-2018學(xué)年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教學(xué)案(25份)-人教課標版8_第3頁
2017-2018學(xué)年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教學(xué)案(25份)-人教課標版8_第4頁
2017-2018學(xué)年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教學(xué)案(25份)-人教課標版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對應(yīng)學(xué)生用書[基礎(chǔ)·夯實]一、識記字音.蕃長(á).畜積(ù).惡寒(ù).罪愆(ā).體恤(ù).啜菽(òū).糴貴民饑(í).雩而雨(úù).卜筮(ì)二、通假字.大王荒之同太.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通讻讻,喧擾.楚王后車千乘,非知也通智,聰明.小人錯其在己者通措,廢棄.君子小人之所以相縣者同懸,較大懸殊或差距.星隊、木鳴,國人皆恐通墜,墜落.怪星之黨見通儻,偶然地同現(xiàn),出現(xiàn).是無世而不常有之通嘗,曾經(jīng).人襖則可畏也同妖,怪異的人、事.枯耘失歲通,粗惡不精.田嫁惡 通穢,荒蕪.其說甚爾同邇,近.則日切瑳而不舍也通磋,切磋.則光暉不赫同輝,光輝三、古今異義.地有常數(shù)矣古義:經(jīng)久不變的必然性今義:表示常量的數(shù).本事不理古義:指農(nóng)事今義:指本領(lǐng).勉力不時古義:指人民所服苦役今義:指努力.君子小人之所以相縣者古義:……的原因今義: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風(fēng)雨之不時古義:不按照時節(jié)今義:時時,經(jīng)常.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古義:自然的規(guī)律今義:迷信的人指上天的意志。四、一詞多義.治\\\{\\(\\\\(①治亂天邪安定,②棄而不治研究,③將都縣居治無恒故也治所,)).道\\\{\\(\\\\(①君子道其常遵行,②天有常道矣規(guī)律,③會天大雨,道不通道路,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fēng)尚)).以\\\{\\(\\\\(①禹以治憑借,②以中有足樂者因為,③故君子以為文把)).明\\\{\\(\\\\(①知慮明圣明,②政令不明明確,③在天者莫明于日月明亮,④火尚足以明也照明)).之\\\{\\(\\\\(①夫日月之有蝕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②禮義之不愆兮助詞,賓語前置標志,③物之已至者助詞,定語后置標志,④文王康之代詞,指老百姓,⑤若夫君臣之義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⑥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詞,我,⑦吾欲之南海,何如動詞,到))五、詞類活用(一)名詞活用.名詞作狀語()是以日進也日:一天天地()孰與物畜而制之物:像物一樣.名詞作動詞()君子道其常道:遵行()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王:稱王()雩而雨,何也雨:下雨()風(fēng)雨之不時時:合乎時宜.名詞的使動用法()思物而物之物:使……成為物()楚王后車千乘,非知也后:使……在后面跟隨(二)動詞的使動用法.禹以治,桀以亂治:使……安定太平.孰與騁能而化之化:使……發(fā)生變化(三)形容詞活用.形容詞作名詞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賢:有才有德的人.形容詞作動詞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鹤鸪纾稳菰~的使動用法()彼作矣,文王康之康:使……快樂、安樂()因物而多之多:使……多.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怪之怪:認為……奇怪()大天而思之大:認為……大(四)數(shù)詞作動詞故君子之所以日進與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一:一樣六、文言句式(一)判斷句.治亂非天也(“也”表示判斷).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者也”表示判斷).夫是之謂人祅(語意上的判斷)(二)省略句.禹以(之)治,桀以(之)亂(“以”后省略代詞“之”).則王公不以(之)為寶(“以”后省略代詞“之”).(是)可畏也,而不可怪也(“可”前省略代詞“是”)(三)狀語后置句.在天者莫明于日月(“于日月”作狀語,后置).繁啟、蕃長于春夏(“于春夏”作狀語,后置)(四)賓語前置句.此之謂也(“此”作“謂”的賓語,前置).禮義之不愆兮(“禮義”作“不愆”賓語,前置)(五)定語后置句物之已至者(“已至者”作“物”的定語,后置)[課文·譯注]\(治亂天邪?曰:日月、,社會安定和混亂是由天決定的嗎?回答說:太陽、月亮、)\(星辰、瑞歷,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星星、祥瑞的歷象,這在禹和桀時是相同的;禹憑借它們)\(治,桀以亂,治,使天下安定太平,桀憑借它們使天下混亂,所以說社會安定或)\(亂非天也。,混亂不是天能決定的。)\\\[\\(\\\\(治:第二個是使動用法,使……安定太平,,第一個、三個是形容詞,安定、太平。亂:第一))\\\\\](\\\\(個是使動用法,使……混亂,混亂,第二個是形容詞。邪é:,句末語氣詞。是:指示代詞,這,這些。以:介詞,憑借、依靠。))\(時邪?曰:,社會安定混亂是由時令季節(jié)決定的嗎?回答:農(nóng)作物)\(繁啟、蕃長于春夏,畜積、收藏于秋冬,,在春、夏萌芽、生長,人們在秋、冬將谷物積聚、收藏起來,)\(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這些在禹和桀又是相同的;禹憑借它們使天下安定太平,)\(桀以亂,治亂非時,桀憑借它們使天下混亂,所以社會安定混亂不是時令季節(jié))\(也。地邪?曰:,能決定的。社會安定和混亂是由地決定的嗎?回答說:)\(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又禹、桀,萬物得到土地就生存,失去土地就死亡,這些在禹和桀時又是)\(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相同的;禹憑借它使天下安定,桀憑借它使天下混亂,)\(治亂非地也?!对姟吩唬骸疤熳鞲呱?,,所以社會安定混亂不是由地決定的?!对娊?jīng)》上說:“天造就高大的岐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太王墾辟它。百姓在這里建造房屋,文王使百姓安樂?!?\(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于:介詞,在。作:第一個是“生”,第二個是,“建造房屋”?;模簲U大、推廣,在此為“開辟”。))\\\\\](\\\\(彼:指代百姓??担菏?動用法,使……安樂。))\(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天不因為有人厭惡寒冷就廢止冬季,地不因為有人厭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就廢止廣闊,德行好的君子不因為人格卑下的小人的喧擾就)\(輟行。,廢止德行。)\\\[\\(\\\\(為:讀è,介詞,因為。惡ù:厭惡。輟ò:,中途停止,廢止。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行:德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shù)矣,君子,天有固定不變的規(guī)律,地有固定不變的必然性,君子)\(有常體矣。,有固定不變的法則。)\\\[\\](\\\\(常:固定不變。道、數(shù)ù:,規(guī)律。體:準則或法式。))\(君子道其,君子遵守他)\(常,而小人計其功。,自己的常規(guī),小人卻計較他自己的功利。)\\\[\\(\\\\(道:動詞,取道,推,行。在此為“遵守”。))\\\\\](\\\\(其:代詞,代前面的君子或小人。常:在此作,名詞,固定不變的法則。而:轉(zhuǎn)折連詞,卻。))\(《詩》曰:,《詩經(jīng)》上說:)\(“禮義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只要不違背禮義,何必擔(dān)心別人說長道短呢!”)\\\[\\(\\\\(之:第一個賓,語前置的標))\\\\\](\\\\(志,第二個用在主謂之間。愆:名詞作動詞,犯錯誤,引,申為違背。恤ù:憂慮。言:動詞,談?wù)摚f長道短。))\(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之:賓語前,置的標志。))\(楚王后車千乘,非知也;,楚王外出時隨從的車子有千輛,不是因為他聰明;)\\\[\\(\\\\(后車:侍從,乘坐的車))\\\\\](\\\\(子。乘èɡ: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知:通“智”,聰明。))\(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君子吃豆喝冷水,并不是因為他愚蠢:)\(是節(jié)然也。,這些都是不取決于自己的時勢、命運的制約導(dǎo)致這樣的。)\\\[\\(\\\\(啜菽òū:,吃豆。節(jié):節(jié)))\\\\\](\\\\(制、控制。,然:這樣。))\(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慮明,生于今而,至于思想美好,德行寬厚,智慮賢明,生在今世卻)\(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篤信古道,這些都取決于我們自己了。)\\\[\\(\\\\(若夫ú:至于。修:,美好。明:圣明、賢明。))\\\\\](\\\\(于:在。乎:相當(dāng)于“于”,在。,是:這,這些。其:助詞,無義。))\(故君子敬其在,所以君子慎重地對待那些取決于)\(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自己的事情,卻不羨慕那些取決于天的事情;小人放棄那些)\(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由自己決定的事情,卻指望那些取決于天的事情。)\\\[\\(\\\\(敬:形容詞作動,詞,慎重地對待。))\\\\\](\\\\(其:指示代詞,那些。錯:通“措”,,放棄,廢棄。而:轉(zhuǎn)折連詞,卻。))\(君子敬其在,君子慎重地對待那些取決于)\(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自己的事情,卻不指望那些取決于天的事情,因此一天天地)\(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進步;小人放棄那些取決于自己的事情,卻指望取決于天的事情,)\(是以日退也。,因此一天天地退步。)\\\[\\](\\\\(是以:以是,因為這,因此。,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故君子之所以日,所以君子一天天)\(進與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進步的原因和小人一天天退步的原因,道理是一樣的。君子和小人)\(之所以相縣者,在此耳。,之間的差別大的原因,就在這里。)\(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星星墜落,樹木發(fā)生響聲,人們都很恐懼。說:這是為什么)\(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呢?回答說:沒什么!這些都是自然、陰陽二氣在發(fā)生變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是萬物很少發(fā)生的現(xiàn)象。對這些感到奇怪,是可以的;但是害怕)\(之,非也。,它們,是不對的。)\\\[\\(\\\\(隊:通“墜”,墜落。之:前三個均為用在主謂,之間,后兩個均為代詞,代星墜、木鳴等現(xiàn)象。))\\\\\](\\\\(怪:意動用法,感到奇怪。而:轉(zhuǎn),折連詞。非:形容詞,不正確。))\(夫日月之有蝕,風(fēng)雨,太陽、月亮出現(xiàn)日食月食,風(fēng)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不合時宜,奇怪的星星偶然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沒有哪一個朝代不)\(常有之。,曾出現(xiàn)過。)\\\[\\(\\\\(之:前三個是用在主謂之間。后一個為代詞,代前,面的種種現(xiàn)象。時:名詞作動詞,合時宜。黨ǎɡ:通))\\\\\](\\\\(“儻”,偶然。見à:同“現(xiàn)”,,出現(xiàn)。常:通“嘗”,曾經(jīng)。))\(上明而政平,則,國君圣明并且政治清平,那么)\(是雖并世起,無傷也;上暗,即使這些現(xiàn)象在同一時代一同出現(xiàn),也沒有什么妨害;國君昏暗)\(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并且政治險惡,那么這些現(xiàn)象即使沒有一個發(fā)生,也是沒有)\(益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好處的。星星墜落、樹木發(fā)出聲音,這些都是自然、陰陽二氣在變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是很少發(fā)生的現(xiàn)象。對這些感到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它們,)\(非也。,則不對。)\\\[\\](\\\\(雖:即使。并世起:在同一時,代一起出現(xiàn)。物:事情,現(xiàn)象。))\(物之已至者,人祅則可畏也。,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中,人為造成的反常現(xiàn)象才是可怕的。)\\\[\\](\\\\(之:與“者”構(gòu)成定語后置的標志。與前文的“物之罕至者”用法,相同。祅?。和ā把?,指怪異、邪惡的事或人??桑褐档?。))\(楛耕傷稼,枯耘失歲,,耕作粗惡不精而傷害莊稼,鋤草粗惡不精而失去好收成,)\(政險失民,田嫁惡,糴,政治險惡而失去民心,田地荒蕪而莊稼收成不好,米很貴百姓)\(貴民饑,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謂人祅。,買不起而挨餓,道路上有餓死的人:這些都是人為造成的反?,F(xiàn)象。)\\\[\\(\\\\(楛ǔ:粗惡不精??荩和ā皸?。ì:通“穢”,荒蕪。,惡è:收成不好。糴í:買進糧食。夫ú:句首發(fā)語詞。))\\\\\](\\\\(之:助詞,無實義。,謂é:通“為”,是。))\(政令不明,舉錯不時,本事,政府發(fā)布的法令不明確,措施不合時宜,具有根本意義)\(不理,勉力不時,則牛馬,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管理不好,不顧農(nóng)時讓百姓服勞役,那么牛就會生出馬,)\(相生,六畜作祅:夫是之謂人祅。,馬就會生出牛來,家畜就會出現(xiàn)反常:這些都是人為造成的反?,F(xiàn)象。)\\\[\\](\\\\(錯:通“措”,措施。本事: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勉力:力役,老百姓,所服的勞役。六畜ù:指家畜ù。作:發(fā)生、出現(xiàn)。))\(禮義不修,內(nèi)外無別,男女淫亂,則父子相,禮義不整頓,內(nèi)外沒有分別,男女淫亂,那么父子就會相互)\(疑,上下乖離,寇難并至:夫是,猜疑,君臣上下就會相互背離,外寇內(nèi)亂就會一并到來:這些都是)\(之謂人祅。,人為造成的反?,F(xiàn)象。)\\\[\\](\\\\(修:整治。乖離:背離??埽和?寇,敵人。難à:災(zāi)難,內(nèi)亂。))\(祅是生于亂。三,人為造成的反?,F(xiàn)象是產(chǎn)生于昏亂中。如果上述三類)\(者錯,無安國。,人為造成的反?,F(xiàn)象交錯發(fā)生,就不會有安寧的國家了。)\(其說甚爾,其災(zāi),有關(guān)人為造成的反?,F(xiàn)象,道理很淺近,但它們造成的災(zāi)禍)\(甚慘。可畏也,而不可怪也。,卻十分慘重。這些是可怕的,但不應(yīng)該感到奇怪。)\\\[\\(\\\\(三者:指前,面列舉的))\\\\\](\\\\(三類人為造成的反?,F(xiàn)象。錯:交錯發(fā)生。其:代人為造成的,反?,F(xiàn)象。說ō:解釋說明。爾:通“邇”,淺近,淺顯。))\(傳曰:“萬物之怪,,古代解釋經(jīng)文的書籍上說:“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怪異現(xiàn)象,)\(書不說?!睙o用之辯,不急之察,,經(jīng)書上不作任何解釋說明?!睕]有用處的辯說,不緊要的明察,)\(棄而不治。,應(yīng)該拋棄不去研究。)\\\[\\(\\\\(傳à:古代解釋經(jīng)文的書。怪: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現(xiàn)象。急:緊要、重要。))\\\\\](\\\\(治:學(xué)習(xí)、,研究。))\(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至于君臣之間的道義、父子之間的親情、夫妻之間的區(qū)別,)\(則日切瑳而不舍也。,就應(yīng)該天天切磋研究而不能舍棄了。)\\\[\\](\\\\(瑳:通,“磋”。))\(雩而雨,何也?曰:無何也,,祭神求雨后真的下雨了,為什么呢?回答說:沒什么,)\(猶不雩而雨也。,如同不祭神求雨卻下了雨。)\\\[\\(\\\\(雩ú:祭神求雨。雨ù:名詞作,動詞,下雨。而:前一個是順承,后一))\\\\\](\\\\(個是轉(zhuǎn)折連詞。,猶:好像,如同。))\(日月食而救之,,出現(xiàn)日食月食后采用一些辦法去營救太陽、月亮,)\(天旱而雩,卜筮然后決大事,非以為,出現(xiàn)天旱后就去祭神求雨,占卜算卦后才決定大事,君子不認為這樣做就)\(得求也,以文之也。,能得到祈求的結(jié)果,只不過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文飾自己應(yīng)對的事情。)\\\[\\(\\\\(食:通“蝕”。而:表順承。卜筮ì:古代用龜甲占吉兇叫卜,,用蓍ì草占吉兇叫筮。以文之也:以,介詞,用;文,動詞,))\\\\\(\\\\(文飾,修飾;之,代人們要應(yīng)對的事情;用這樣的方式來文飾自,己應(yīng)對的事情,言外之意就是說,這是人們在解決問題時采用))\\\\\](\\\\(的一個形式,其實,不起任何作用。))\(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所以君子認為這是一種文飾,但百姓卻認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是有一種靈驗。認為是一種文飾就會大吉大利,認為是有一種靈驗)\(則兇也。,就會導(dǎo)致兇險。)\(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生在天上的東西沒有比太陽月亮更明亮的了,生在地上)\(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的東西沒有比水火更明亮的了,生在自然萬物中的東西沒有比)\(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禮義。,珠玉更明亮的了,生在人類社會中的東西沒有比禮義更明亮的了。)\\\[\\](\\\\(明:明亮,耀眼。,于:介詞,比。))\(故日月不高,則,所以如果太陽、月亮不在高空,那么它們的)\(光暉不赫;水火不積,,光輝就不會顯耀;如果水不積聚得深厚廣闊,火不積聚成熊熊大火,)\(則暉潤不博;珠玉不睹乎,那么它們的火光水澤就不會大;如果珠玉的光彩不顯露在外面讓人)\(外,則王公不以為寶;禮義不加,看到,那么天子諸侯就不會把它們當(dāng)作寶貝;如果國家不)\(于國家,則功名不白。,施行禮義,那么功業(yè)、名聲就不會顯著。)\\\[\\(\\\\(赫:顯赫,耀眼。乎:,于,在。以為:把))\\\\\](\\\\(……當(dāng)作。于:介,詞,到。白:顯著。))\(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所以人的命運取決于天,國家的命運取決于)\(禮。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禮。統(tǒng)治人民的君主尊重禮和有才德的賢人就能成就王業(yè),重視)\(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quán)謀、,法度、關(guān)愛人民就能稱霸諸侯,貪利多詐就會陷入危險,玩弄權(quán)術(shù)、)\(傾覆、幽險而亡矣。,傾軋陷害臣民、陰暗險惡就會滅亡。)\\\[\\(\\\\(隆:尊崇,尊重。而:均,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王àɡ:名詞,作動詞,稱王。))\(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認為天偉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當(dāng)成物一樣畜養(yǎng)并且)\(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控制它呢!順從天而歌頌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天的規(guī)律而)\(用之!,利用它呢!)\\\[\\(\\\\(大:意動用法,認為……大。物:名詞作狀語,像物一樣。,而:均為遞進關(guān)聯(lián)詞。之:均代指天。孰與:表抉擇,))\\\\\](\\\\(傾向肯定后一種,可譯成“哪里比得上”。制:,前一個為“控制”,后一個為“掌握”。命:規(guī)律。))\(望時,盼望有利的時令)\(而待之,孰與應(yīng)時而使之!因物,而等待它,哪里比得上順應(yīng)眼下的時令而使用它呢!依靠萬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使它自然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才干來使萬物產(chǎn)生符合)\(化之!思物而物之,孰,需要的變化呢!想得到萬物、想使它成為自己的物,哪里)\(與理物而勿失之也!,比得上治理好萬物而不失去它們呢!)\\\[\\(\\\\(因:依靠。多:使動,用法,使……增多。))\\\\\](\\\\(騁能:施展才能?;菏箘佑梅?,使……,發(fā)生變化。物:使動用法,使……變成物。))\(愿于物之,希望了解萬物產(chǎn))\(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生的原因,哪里比得上掌握萬物長成的原因呢!所以放棄人的努力)\(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而思慕天,就違背了萬物的實情。)\\\[\\](\\\\(于:取,獲得;了解。有:擁有,,掌握。所以:……的原因。))對應(yīng)學(xué)生用書.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評析]認為天偉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當(dāng)成物來畜養(yǎng)而控制它呢!順從天而歌頌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規(guī)律而利用它呢!文中荀子首先指出,人類社會的治亂與自然界的變化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lián)系,大自然有自己的運行規(guī)律,人應(yīng)該“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荀子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之”“騁能而化之”,人應(yīng)該在了解、掌握天的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運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駕馭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萬物都能更好地生長并能為人類服務(wù)。.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quán)謀、傾覆、幽險而亡矣。[評析]統(tǒng)治人民的君主,尊崇禮和尊重有才德的賢人就能成就王業(yè),重視法度、關(guān)愛人民就能稱霸諸侯,貪利多詐就會陷入危險,玩弄權(quán)術(shù)、傾扎陷害臣民、陰暗險惡就會滅亡。作為儒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荀子繼承了孔子“為國以禮”和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張君主要禮賢下士,讓百姓懂得禮儀教化,“愛民”如子,這樣才有一個賢臣治國、百姓識禮而成就霸業(yè)與王道的好局面,百姓才不會爾虞我詐,社會自然安定有序。同時,荀子從“人性惡”的角度出發(fā),也認為“法治”是社會走向安定太平的重要手段,治理國家要禮法并重,這種思想為他的學(xué)生韓非子的法治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chǔ),也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政治體制。.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shù)矣,君子有常體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計其功。[評析]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都要遵守一定的準則?!疤煨薪。右宰詮姴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弊匀唤缍家裱欢ㄒ?guī)律,作為人要想成為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也該遵循禮義。[問題]選文第段荀子以自問自答的形式,以大量的事例充分證明了什么觀點?[明確]充分證明了天地四時對人世間的安定和混亂沒有決定作用。[問題]選文第段最后引用《詩經(jīng)》語,回答了什么問題?[明確]回答了做人應(yīng)按什么準則行事這一問題。[問題]選文第段通過君子與小人的對比,說明了什么道理?[明確]要慎重地對待取決于自己的事情,不放棄自己的努力。[問題]選文第段通過分析星墜、木鳴這些怪異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與人世間的安定與混亂的關(guān)系,闡明了什么道理?[明確]闡明了人們對天地四時的種種怪異現(xiàn)象不應(yīng)該害怕的道理。[問題]選文第段用“人祅則可畏也”回答了什么問題?[明確]回答了既然天地四時的種種怪異現(xiàn)象并不可怕,那么由人事導(dǎo)致的反?,F(xiàn)象才是最可怕的這一問題。[問題]選文第段,剖析祭神求雨等迷信活動的實質(zhì)說明了什么?[明確]說明天地自然的發(fā)展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不破除迷信是兇險的。[問題]通過本文的學(xué)習(xí),你認為人應(yīng)當(dāng)在哪些方面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明確]從大的方面說,人類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應(yīng)充分認識其固有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治理國家應(yīng)以禮義規(guī)范人的行為,避免人的失誤導(dǎo)致混亂。從小的方面說,治理家庭應(yīng)注重倫理道德的修養(yǎng);個人的工作學(xué)習(xí),應(yīng)相信自我,努力奮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動打造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對應(yīng)學(xué)生用書一、基礎(chǔ)知識.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輟冬(ò)啜菽(ū)楛耕(ǔ).稼穡(ā)乖離(ɡā)切瑳(ō).雩而雨(ú)卜筮(ū)光暉(ī).尊賢而王(àɡ)物畜(ù)傾覆(ù)解析:項,輟:ò;項,稼:à;項,筮:ì。答案:.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風(fēng)雨之不時,物之已至者))\\\{\\(\\\\(祅是生于亂,生于今而志乎古))\\\{\\(\\\\(怪之,可也,萬物之怪,書不說))\\\{\\(\\\\(本事不理,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解析:.助詞,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定語后置的標志。.介詞,從;介詞,在。.對……感到奇怪;奇怪的現(xiàn)象。.均為“治理”。答案:.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字均為通假字的一組是()\\\{\\(\\\\(①君子有常體矣,②是無世而不常有之))\\\{\\(\\\\(①三者錯,無安國,②小人錯其在己者))\\\{\\(\\\\(①楚王后車千乘,非知也,②德行厚,知慮明))\\\{\\(\\\\(①其說甚爾,其災(zāi)甚慘,②萬物之怪,書不說))解析:項,①無通假,②通“嘗”,曾經(jīng);項,①無通假,②通“措”,放棄;項,均通“智”,智慧,聰明;項,均無通假。答案:.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本事不理.風(fēng)雨之不時.地有常數(shù)矣.志意修,德行厚,知慮明解析:.“本事”,古義為“農(nóng)事”,今義為“本領(lǐng)”。.“不時”,古義為“不按時節(jié)”,今義為“時時、常?!薄?“常數(shù)”,古義為“經(jīng)久不變的必然性”,今義為“表示常量的數(shù)”。.“德行”,古今義相同。答案:.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因物而多之.是以日進也.君子道其常.文王康之.大王而思之解析:例句中“多”為“使……多”。.“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道”名詞作動詞,“遵行”。.“康”使動用法,“使……快樂”,和例句相同。.“大”意動用法,“認為……大”。答案:二、閱讀理解(一)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禮義。故日月不高,則光暉不赫;水火不積,則暉潤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則王公不以為寶;禮義不加于國家,則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quán)謀、傾覆、幽險而亡矣。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yīng)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則光暉不赫(顯耀).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隆重).大天而思之(思慕).孰與應(yīng)時而使之(哪里)解析:項中“隆”為“尊重”之意。答案:.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人者莫明于禮義))\\\{\\(\\\\(國之命在禮,大天而思之))\\\{\\(\\\\(重法愛民而霸,從天而頌之))\\\{\\(\\\\(則光暉不赫,于其身也,則恥師焉))解析:.“于”均為介詞,“比”。.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指天。.表順承,“就”;表遞進,“并且”。.表因果,“那么”;表轉(zhuǎn)折,“卻”。答案:.下列關(guān)于選文內(nèi)容分析錯誤的一項是().荀子認為推崇禮制,尊重賢人,就可以統(tǒng)治天下;重視法制,愛護人民,就可以稱霸。.“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這句話是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決定的,國家的命運取決于怎樣對待禮制。.選文中,荀子談治理國家的幾個原則時,特別強調(diào)了禮義,這是與孔孟思想一脈相承的。.選文使用排比,鋪陳渲染,使文章節(jié)奏鮮明,又氣勢磅礴,既層層遞進,又絲絲入扣。解析:項“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決定的”錯誤。原文中說人的命運取決于他以何種態(tài)度對待自然。答案:.用“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一句作結(jié)尾說明了什么?答:答案:充分說明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課外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yīng)之以治則吉,應(yīng)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修道而不忒,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兇。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yǎng)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兇。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準確的是().天行有常(常規(guī)).強本而節(jié)用(農(nóng)業(yè)).修道而不忒(道德).寒暑未薄而疾(迫近)解析:項中“道”意為“規(guī)律”。答案:.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的解說正確的是()\\\{\\(\\\\(①強本而節(jié)用,②而殃禍與治世異))\\\{\\(\\\\(③應(yīng)之以治則吉,④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解析:①句中“而”表并列,“并且”。②句中“而”表轉(zhuǎn)折,“但是”。③句中“以”介詞,“用”。④句中“以”連詞,“用來”。答案:.下面對本文段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在本文段中,作者指出了自然規(guī)律的客觀性,人的社會現(xiàn)象和自然現(xiàn)象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這與“天人合一”的儒家、道家傳統(tǒng)觀念背道而馳。.人在認識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行為要服從并改造客觀的自然規(guī)律,這是人們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客觀性的又一種表述。.作者從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規(guī)律性出發(fā),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觀點。.在本文中,荀子明確地把人與自然分開,同時又強調(diào)人能改變自然、影響自然的思想。解析:項“改造”錯,荀子主張遵循自然規(guī)律。答案:.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譯文:()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譯文:答案:()大自然的運行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不會因為堯統(tǒng)治天下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桀統(tǒng)治天下就消亡。()(亂世)所遇到的天時和太平時期相同,但是遭到的災(zāi)禍卻與太平時期大不相同,這不能埋怨天,事物的規(guī)律就是這樣的。參考譯文:大自然的運行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不會因為堯統(tǒng)治天下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桀統(tǒng)治天下就消亡。用正確的治理措施適應(yīng)大自然的規(guī)律事情就辦得好,用錯誤的治理措施對待大自然的規(guī)律事情就會辦糟。加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又節(jié)約開支,那么天不可能使人貧窮;生活資料充足而又能適應(yīng)天時變化進行生產(chǎn)活動,那么天也不可能使人困頓;遵循規(guī)律去做而又不出差錯,那么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禍。所以水旱災(zāi)害不可能使人受饑挨餓,寒暑變化不可能使人生病,自然界反常的現(xiàn)象不可能使人遭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荒廢而又開支浪費,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富裕;生活資料不足而又不勤于生產(chǎn)活動,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健康;違背事物規(guī)律而胡亂行動,那么天就不能使人得到好結(jié)果。因此水旱災(zāi)害還沒有來到就發(fā)生饑荒,嚴寒酷暑還沒有逼近就發(fā)生疫病,自然界反?,F(xiàn)象還沒有出現(xiàn)就發(fā)生禍害。(亂世)所遇到的天時和太平時期相同,但是遭到的災(zāi)禍卻與太平時期大不相同,這不能埋怨天,事物的規(guī)律就是這樣的。對應(yīng)學(xué)生用書一、《荀子》導(dǎo)讀[原文]見善,修然①必以自存②也;見不善,愀然③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④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dāng)者,吾師也;是我而當(dāng)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亂,而惡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諂諛者親,諫諍⑤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雖欲無滅亡,得乎哉?《詩》曰⑥:“噏噏⑦呰呰⑧,亦孔⑨之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贝酥^也。[注釋]①修然:整飭的樣子。②存:省問。③愀(ǎ)然:憂懼的樣子。④菑(ī):通“災(zāi)”,害。⑤諍:《集解》作“爭”,據(jù)世德堂本改。⑥引詩見《詩·小雅·小旻》。⑦噏噏(ī):同“吸吸”,吸取。⑧呰呰(ǐ):通“訾訾”,詆毀。⑨孔:甚,很。[譯文]看到善良的行為,一定一絲不茍地拿它來對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為,一定心懷恐懼地拿它來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堅定不移地愛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被害似的痛恨自己。所以指責(zé)我而指責(zé)得恰當(dāng)?shù)娜?,就是我的老師;贊同我而贊同得恰?dāng)?shù)娜耍褪俏业呐笥?;阿諛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賊人。君子尊崇老師、親近朋友,而極端憎恨那些賊人;愛好善良的品行永不滿足,受到勸告就能警惕,那么即使不想進步,可能嗎?小人則與此相反,自己極其昏亂,卻還憎恨別人對自己的責(zé)備;自己極其無能,卻要別人說自己賢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為像禽獸,卻又恨別人指出其罪惡;對阿諛奉承自己的就親近,對規(guī)勸自己改正錯誤的就疏遠,把善良正直的話當(dāng)作對自己的譏笑,把極端忠誠的行為看成是對自己的戕害,這樣的人即使想不滅亡,可能嗎?《詩經(jīng)》上說:“亂加吸取亂詆毀,實在令人很可悲。謀劃本來很完美,偏偏把它都違背;謀劃本來并不好,反而拿來都依照。”就是說的這種小人。[評析]本篇論述了一系列修養(yǎng)身心,即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之術(shù),而其根本的一點在于遵循禮義。二、名家點評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學(xué)宗師荀子最為著名,也最為后世儒家所詬病的,就是他的性惡說。他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fā)生爭執(zhí),因此提出人性本惡,須要通過后天學(xué)習(xí),由圣王及禮法教化來化性起偽,改掉惡行惡言,最終達善。這便是他的“性惡論”?;浇讨杏小霸铩币徽f,其學(xué)術(shù)起點就是——人性本惡。凡人,生下即為帶罪而來。若想獲得往生天堂,此生就必須不停自修、懺悔、完善,一點點去除身上沉重的罪業(yè)。而早于耶穌三個世紀,荀子就已響亮地提出了這一思想?!盾髯印ば詯骸分姓f:“圣人之所以同于眾,其不異于眾者,性也;所以異而過眾者,偽也。”能行,能止,能為,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