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同步練習-第四章 地貌檢測卷_第1頁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同步練習-第四章 地貌檢測卷_第2頁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同步練習-第四章 地貌檢測卷_第3頁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同步練習-第四章 地貌檢測卷_第4頁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同步練習-第四章 地貌檢測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

第四章地貌

(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

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凝固瀑布”是由溫泉區(qū)富含碳酸氫鈣的地下熱水溢出地面形成的。下圖

為“凝固瀑布”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兩題。

1.“凝固瀑布”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流水化學侵蝕B.流水化學沉積

C.風力堆積D.冰川侵蝕

2.“凝固瀑布”形成的物質基礎是()

A.地表河流發(fā)育B.氣候高溫多雨

C.可溶性巖石D.地勢落差小

黃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黃河入??谘匕兜貐^(qū),包括山東省東營、濱州的全

部和濰坊、德州、淄博、煙臺的部分地區(qū)。下圖示意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tài)經濟

區(qū)范圍和黃河三角洲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黃河二角洲高效生態(tài)經濟區(qū)

3.三角洲與沖積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態(tài),對沖積扇、三角洲分布位置

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沖積扇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

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或入湖處

③沖積扇位于河流出山口處

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地區(qū)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4.近年來,由于入海泥沙減少,黃河三角洲增長速度明顯減緩。黃河入海泥沙減

少的原因不包括()

A.黃土高原加強了水土保持工作

B.黃河中游水利樞紐的建設

C.黃河入海水量減少,輸沙能力減弱

D.黃河入海口的位置變化

多寶沙山(位置見圖1,景觀見圖2)位于都昌縣多寶鄉(xiāng),是江南最大的沙山。

鄱陽湖畔沙山很多,南北綿延數(shù)十千米,面積達三萬六千多畝。多寶沙山黃燦燦

的“沙灘”與隔河相望的蔥綠廬山形成兩條獨具此處水道特色的色帶,十分壯觀。

讀圖,完成下面三題。

丘陵

圖2

5.多寶沙山所在的位置是()

A.流水侵蝕形成的河流凹岸

B.流水堆積形成的河流凹岸

C.流水侵蝕形成的河流凸岸

D.流水堆積形成的河流凸岸

6.與多寶沙山的成因相似的是()

A.新月形沙丘B(yǎng).河漫灘

C."V”形谷D.沙灘

7.該沙山的沙源直接來自()

A.東部海岸海灘B.廬山疏松的土壤

C.附近沙洲和河漫灘D.我國西北沙漠

雅丹地貌是干旱區(qū)常見地貌之一。下圖是柴達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

景觀圖。該地貌的組成巖石主要來自湖底沉積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

改道,湖水匯入而形成“水上雅丹”。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8.形成該地貌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流水侵蝕B.冰川侵蝕

C.風力堆積D.風力侵蝕

9.推測“水上雅丹”的演化順序()

A.①一②->③一④B.④-*②一①一③

C.①一②—④-③D.②④一③一①

影響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下

圖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導外力作用類型。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蒙古高原黃土高原

裸巖荒漠b?風力堆積.黃土堀

風力蝴沙丘|流水侵蝕小土溝谷

華北平原

d/河口三角洲------------

Y沖積扇

io.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①a表示風力侵蝕作用②b表示風力搬運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蝕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運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在c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地理現(xiàn)象有()

①沙塵暴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金字塔形沙丘在許多沙漠中都是最大的風成地貌,其形態(tài)特殊,穩(wěn)定少動,分

布廣泛。通過分析與實驗模擬,某同學發(fā)現(xiàn)金字塔形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的基礎

上,受其他風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個棱面的星狀沙丘。下圖為祁連山北側

的甘肅敦煌鳴沙山上金字塔形沙丘形成模式圖(箭頭代表盛行風向)o結合所學

知識,完成下面兩題。

③④

12,與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形沙丘的形成條件最大的不同在于()

A.沙源更豐富B.風力更強

C.體積更大D.三組或三組以上風向

13.模式圖中,金字塔形沙丘的形成順序應該是()

A.①一②一④一③B.②一④一①一③

C.②一①一③一④D.①一③一④一②

雅丹是指干旱地區(qū)的湖積平原和沖積平原經風化、流水沖蝕和風蝕作用,形

成的土墩和溝槽。下圖為甘肅敦煌雅丹地貌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題。

14.據(jù)材料推測,雅丹地貌發(fā)育的先后順序為()

①縱向溝槽切割,形成塔狀或柱狀雅丹體

②地殼運動使平坦的地表開始抬升

③雅丹體坍塌成殘丘,大部分地表成為戈壁面

④流水和風力侵蝕,溝槽加寬加深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下面四幅地貌景觀圖片是某旅游愛好者在世界不同地點拍攝的。讀圖,完成

下面三題。

15.甲、乙、丙、丁四種地貌中,屬于風蝕地貌的是()

A.甲B.乙C.丙D.T

16.四種地貌中,由堆積作用形成的是()

A.甲B.乙C.丙D.T

17.下列有關四幅圖片拍攝地的推測,正確的是()

A.甲可能拍攝于我國新疆B.乙可能拍攝于哈薩克斯坦

C.丙可能拍攝于我國青藏高原D.丁可能拍攝于英國

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比例尺為1:100000),該地西部距大西洋較近。

讀圖,完成下面三題。

18.現(xiàn)擬在甲村和乙村之間修建一條公路,a、b、c、d四條備選線路中,合理的是

)

A.aB.b

C.cD.d

19.與乙村相比,甲村()

A.位于迎風坡,降水多

B.位于陽坡,光照充足

C.位于背風坡,降水少

D.位于陰坡,光照不足

20.乙村和圖中最高點的相對高度可能為()

A.240米B.280米

C.370米D.420米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大題,共50分。)

21.某地理課題組為完成“喀斯特地貌發(fā)育機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設想,據(jù)此

回答問題。(10分)

設想一氣候是我國南北方喀斯特地貌發(fā)育差異的主導因素。為論證這一

設想,課題組在我國三個石灰?guī)r(主要成分是CaC03)分布區(qū)采樣,獲取如下數(shù)據(jù):

降水時年降水年平均氣年溶蝕率

地區(qū)

間分配量/mm溫/℃/(mm/年)

廣西中部相對均勻1500~200020~220.12^0.3

湖北三峽中等1000~120012?150.06

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

設想二植被、坡度對地下喀斯特地貌發(fā)育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課題組根據(jù)

植被覆蓋率、坡度與地下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程度的相關數(shù)據(jù)畫出了如下坐標圖:

植被覆蓋率坡度

發(fā)育程度發(fā)育程度

⑴分析年降水量、年平均氣溫與年溶蝕率之間的內在關系。(2分)

(2)為什么在我國北方的深厚石灰?guī)r分布區(qū)沒有形成像桂林那樣的“山水”景

觀?(4分)

(3)分析植被覆蓋率與地下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程度關系曲線的形成原因。補充坡度

與地下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程度的關系曲線。(4分)

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常見、最活躍的外力作用,它貫穿于河流地

貌的形成全過程。流水不斷以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塑造形態(tài)各異的河流地貌。

材料二圖1示意湄公河流域及甲、乙兩處河谷形態(tài)。

材料三河口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規(guī)模,主要取決于河流攜帶泥沙的數(shù)量、

入海口附近地勢以及海浪侵蝕速度。圖2示意黃河三角洲面積1976—2004年的

變化趨勢。

黃河三角洲面積走勢分析

面積/km?

3100

3000

2900

2800

27(X)

2600

25畜^^靖甲0裨£時間(年)

圖2

(1)比較甲、乙兩處河谷形態(tài)差異并分析原因。(4分)

⑵說出丙處地貌名稱及形成過程。(3分)

⑶根據(jù)材料三分析1990年到2003年黃河三角洲面積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原因。

(6分)

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下圖為黃河流域的地貌景觀圖O

110°E120°E

0城市

口沖積扇

山地丘陵

由低洼地

A■黃河水系

材料二下圖是黃土高原的形成過程示意圖。

(1)材料一圖中甲處地貌成因是作用。新月形沙丘兩翼的延伸方向為

(上/下)風向。(2分)

(2)材料一圖中乙處為流水作用形成的沖積扇地貌。推測乙處從A到B,地表堆積

的顆粒物粒徑逐漸變(粗/細),這體現(xiàn)流水堆積的性。該地貌

與丙處地貌共同的地貌景觀特征是,兩處地貌形成的過程相

似。(3分)

⑶簡述風沙對沙坡頭段鐵路的危害。(3分)

(4)請結合材料二,描述黃土高原地貌的形成過程。(8分)

24.讀我國某地區(qū)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⑴指出圖中白水河的流向。(2分)

⑵簡述圖示地區(qū)地形、地勢的基本特征。(3分)

⑶依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說明甲、乙兩村所處位置的相同點(最少三點)。(3分)

(4)某學校兩組同學進行登山比賽,以A為起點,分別沿B、C線路攀登龍山和虎

山。有些同學提出質疑,感覺不夠公平合理,試說明這些同學質疑的理由。(3分)

答案全解全析

1.B由材料中“富含碳酸氫鈣的地下熱水溢出地面形成的”可知,“凝固瀑布”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流

水的化學沉積作用,故B選項正確。

2.C“凝固瀑布”形成的物質基礎是可溶性巖石,只有具有可溶性巖石,才能使得地下熱水中富含碳酸氫

鈣,富含碳酸氫鈣的地下熱水溢出地面后才會發(fā)生化學沉積作用形成固體碳酸鈣,故C選項正確。

3.C沖積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時,由于流速迅速下降,河流所攜帶的物質大量沉積而成。而三角洲是由于河

流入?;蛉牒?,水流速度下降,河流所攜帶的泥沙堆積而成,故C選項正確。

4.D黃河入海泥沙減少,與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加強、黃河中游水利樞紐(主要是小浪底水利樞紐)的

建設、黃河入海水量減少都有關系,而與黃河入海口的位置變化沒有多大關系,D選項正確。

5.D多寶沙山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河流凸岸一側泥沙易沉積,沙源豐富,讀圖可知多寶沙山位于流水堆積

形成的河流凸岸,D選項正確。

6.A多寶沙山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與新月形沙丘的成因相似,A選項正確;河漫灘由流水堆積作用形

成;“V”形谷由流水侵蝕作用形成;沙灘由海浪堆積作用形成,故B、C、D選項均錯誤。

7.C讀圖分析,鄱陽湖位于江西,水土流失較嚴重,泥沙隨河流注入鄱陽湖并大量沉積,枯水期(冬季)鄱陽

湖水位下降,附近沙洲和河漫灘出露。冬季,該地盛行東北風,風力大,裸露的泥沙被東北風搬離地面,受地

形、植被阻擋,風力減弱,攜帶的泥沙沉積形成多寶沙山,C選項正確。

8.D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而“水上雅丹”是在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匯入而

形成的,因此形成該地貌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是風力侵蝕,故選Do“水上雅丹”和流水侵蝕、冰川侵蝕及

風力堆積關系較小,故A、B、C均錯誤。

9.B分析材料可知,“水上雅丹”的演化過程是這樣的:先是湖泊水逐漸減少,最后干涸,湖底沉積物被風

力侵蝕形成雅丹地貌;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匯入形成“水上雅丹”。因此形成的順序為④一②一①一③,

故選B。

10.A圖中a表示干旱地區(qū)的風力侵蝕作用,形成裸巖荒漠,①正確;b表示風力搬運作用,②正確;c表示流

水搬運作用,流水將泥沙搬運到河流下游地勢平坦地區(qū),③錯誤;d表示流水堆積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或沖

積扇,④錯誤。故選A。

11.B圖中c為流水搬運,選項中只有②③和流水作用有關,在流水搬運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

沙塵暴與風力作用有關,土地荒漠化與氣候干旱有關,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2.D由材料“金字塔形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的基礎上,受其他風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個棱面的星狀

沙丘”可知I,與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形沙丘的形成條件最大的不同在于受三組或三組以上風向的影響,

故本題答案為D。

13.B根據(jù)材料可知,金字塔形沙丘是由新月形沙丘改造而成的,所以最開始應該為新月形沙丘的形態(tài),即

②;隨著其他風向的改造,其棱面逐漸增加,出現(xiàn)④①,最后形成③。所以本題答案為B。

14.C據(jù)材料可知,雅丹地貌發(fā)育過程先是形成湖積平原和沖積平原,后地殼運動使平坦的地表開始抬升;

再經風化、流水沖蝕和風蝕作用,形成土墩和溝槽,溝槽加寬加深;之后縱向溝槽切割,形成塔狀或柱狀雅丹

體;最后雅丹體坍塌成殘丘,大部分地表成為戈壁面。C選項正確。

15.A讀圖分析,甲為風蝕地貌,乙為海蝕地貌,丙為喀斯特地貌,丁為風力堆積地貌,A選項正確。

16.D結合上題的分析可知,甲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乙由海浪侵蝕作用形成;丙是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丁

是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故D選項正確。

17.A甲為風蝕地貌,可能分布在我國新疆,A選項正確;乙為海蝕地貌,而哈薩克斯坦是內陸國,B選項錯誤;

丙為石林,屬喀斯特地貌,在我國主要分布于云貴地區(qū),C選項錯誤;丁為沙丘,屬風力堆積地貌,多分布在干

旱地區(qū),英國氣候濕潤,D選項錯誤。

18.B山區(qū)修路的原則是盡量少穿越等高線。a、b、c、d四條備選線路中,b線路穿過的等高線最少,線路

較短,且沿平行于等高線方向走線,地勢起伏小,路線平坦,最為合理,B選項正確。

19.C根據(jù)文字信息和圖示信息,只知道該地西部距大西洋較近。不能確定南北半球,所以也不能確定甲、

乙兩村位于陽坡還是陰坡,B、D錯誤;據(jù)圖中盛行風的方向可知,甲村位于背風坡,降水少,C正確,A錯誤。

故選C

20.B讀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50米,乙村的海拔范圍為150^200米,圖中最高點是東北部的山峰,山峰的

海拔范圍為450^500米,可算出兩地的相對高度為250~350米,B選項正確。

21.答案(1)年降水量、年平均氣溫與年溶蝕率呈正相關。(2分)

(2)①我國北方熱量條件較差,降水較少;(1分)②北方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機酸含量較南方低;(2

分)③我國北方石灰?guī)r分布區(qū)的流水溶蝕、沉積作用都比南方弱。(1分)

(3)植被覆蓋率高,涵養(yǎng)水源能力強,從而促進了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發(fā)育;(1分)同時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

質也有利于石灰?guī)r的溶蝕。(1分)

繪圖如下:(2分)

坡度

發(fā)育程度

解析(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從廣西中部到湖北三峽,再到河北西北部,年降水量逐漸減小,年平均氣溫

逐漸降低,石灰?guī)r的年溶蝕率大體也呈降低趨勢,說明年降水量、年平均氣溫與石灰?guī)r的年溶蝕率呈正相關。

(2)從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形成條件的差異方面分析即可。(3)本題有一定難度。判斷分析時一定要結合設想

二左圖中所體現(xiàn)出的信息:植被覆蓋率高一地下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程度高。植被覆蓋率高,涵養(yǎng)水源能力強,

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質多,利于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發(fā)育??λ固氐孛驳陌l(fā)育與地表水、地下水的豐富程

度有很大的關系。設想二右圖所示為坡度與地下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程度的關系,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地

表水、地下水就越少,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程度就越低,由此就可以補充坡度與地下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程度的關系

曲線。

22.答案(1)甲處河谷深而窄,呈“V”形;(1分)乙處河谷淺而寬,呈槽形。(1分)

原因:甲處河流流經高山峽谷,落差大,流速快,下蝕作用強;(1分)乙處地勢平坦,流速慢,下蝕作用減弱,

側蝕作用加強。(1分)

(2)名稱:河口三角洲。(1分)

形成過程:河流攜帶泥沙至河口;(1分)河口地區(qū)地勢平坦,受海水頂托,流速減慢,泥沙大量堆積,形成

河口三角洲。(1分)

(3)變化趨勢:三角洲面積整體呈減少趨勢。(2分)

原因: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水土流失減少,三角洲泥沙來源減少;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攔泥蓄水,減

少三角洲泥沙來源;海水侵蝕速度加快。(任答2點得4分)

解析(1)圖1顯示,甲處位于河流上游,該處為高山峽谷,水流速度快,河流下蝕強烈,河谷呈深而窄的“V”

形。乙處位于河流中游,下蝕減弱,側蝕增強,河谷呈寬而淺的槽形。(2)丙處位于河流入??谔帲蛟撎幍?/p>

勢平坦,水流速度緩慢,泥沙大量堆積,形成河口三角洲。(3)根據(jù)圖2中信息可知,1990年到2003年黃河三

角洲面積整體呈減少趨勢。其與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減輕、中上游修建水庫導致的三角洲泥沙來源減少有關;

同時,海水侵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23.答案(1)風力堆積(1分)下(1分)

⑵細(1分)分選(1分)呈扇形(或三角形)(1分)

(3)風沙侵蝕路基和鐵軌;(1分)風沙堆積掩埋路基和軌道燈;(1分)風沙損壞通信、信號燈設備。(1分)

(4)地面風從戈壁沙漠地帶卷起顆粒物,一部分顆粒物由地面風直接搬運;(2分)另一部分被吹上高空由西風

激流搬運。(2分)在現(xiàn)今的黃土高原地區(qū),由于風力減弱(或秦嶺和太行山的阻隔),開始降塵,顆粒物最終堆

積形成黃土高原。(2分)東南季風帶來的降雨,對黃土進行侵蝕,形成了今天黃土高原一些地區(qū)千溝萬壑的

景象。(2分)

解析(1)由材料一圖示可知,甲處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