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貞詩歌研究_第1頁
黎貞詩歌研究_第2頁
黎貞詩歌研究_第3頁
黎貞詩歌研究_第4頁
黎貞詩歌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目錄引言 1一、黎貞生平與創(chuàng)作 1(一)黎貞的生平 1(二)黎貞的創(chuàng)作 2二、黎貞詩歌內(nèi)容分析 3(一)思歸詩 3(二)送別酬贈詩 5(三)田園雜興詩 8(四)題詠類詩歌 10(五)紀游詩 12三、黎貞詩歌藝術(shù)特色分析 14(一)語淺情摯,聲律和諧 (二)善于化用,喜用疊詞 16(三)閑適真至,雄直恣肆 18四、總結(jié) 20參考文獻 21致謝 22摘要黎貞是明代一位著名而特殊的詩人,他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的詩歌內(nèi)容與藝術(shù)有著獨特性。黎貞的詩歌,無論是抒情還是寫景抑或是敘事,均飽含著詩人真摯的情感。本文通過各個渠道盡可能多的收集大量關(guān)于黎貞及其詩歌相關(guān)的材料,闡述黎貞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對黎貞詩歌中的思歸詩、送別酬贈詩、田園雜興詩、題詠類詩歌及詠物詩等五種詩類進行內(nèi)容分析,同時將黎貞詩歌分為語淺情摯,聲律和諧、善于化用,喜用疊詞、閑適真至,雄直恣肆等三種藝術(shù)特色進行分析。關(guān)鍵詞:黎貞詩歌藝術(shù)特色AbstractLiZhenwasafamousandspecialpoetoftheMingDynasty.Hisuniquelifeexperiencealsomakeshispoetrycontentandartunique.LiZhenzhong'spoems,whetherlyrical,landscapeornarrative,arefullofthepoet'ssincerefeelings.ThispapercollectsasmanymaterialsaboutLiZhenandherpoemsaspossiblethroughvariouschannels;expoundsherlifeandworks;analyzesherpoemsfromfouraspects:tiredofofficialcareer,lovingTaoQian,missingrelativesandfriends,leaningtoBuddhismandTaoism;dividesherpoemsinto"shallowlanguageandsincerefeelings",beingproficientintemperingwordsandexpressingfeelingsdirectlyThispaperanalyzesthefourartisticfeatures,suchassincerefeeling,simplelanguageandhighnaturalartisticconception.Keywords:LiZhen;poetry;artisticfeatures引言目前為止許多書籍或期刊多偏重于黎貞的詩論研究,對其詩歌內(nèi)容的研究和解讀雖然多少有所涉獵,但都未能更進一步深入地解讀,學者們對其詩歌的關(guān)注也不夠。因此,對黎貞的詩歌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就顯得十分地重要和有價值。黎貞是明代優(yōu)秀的詩人,但他卻一直沒有被世人過多地關(guān)注,其卓著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滿腹的才華更是少有人知,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頗豐,他的詩歌理論和思想情操都深深地影響著后世的文人。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黎貞的人生經(jīng)歷和元末明初詩壇的時代背景,主要對黎貞的詩歌內(nèi)容和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等作了較深入的研究。黎貞生平與創(chuàng)作黎貞的生平黎貞,字彥晦,號陶陶生,晚號秫坡,除秫坡外,又號嶺南狂客、五羊書客等[1],\t"/item/%E9%BB%8E%E8%B4%9E/_blank"廣東\t"/item/%E9%BB%8E%E8%B4%9E/_blank"新會都會村人。生于\t"/item/%E9%BB%8E%E8%B4%9E/_blank"元朝末年,小時隨在外地州府當\t"/item/%E9%BB%8E%E8%B4%9E/_blank"學正的父親讀\t"/item/%E9%BB%8E%E8%B4%9E/_blank"四書五經(jīng),后又師事\t"/item/%E9%BB%8E%E8%B4%9E/_blank"順德孫賁,博通經(jīng)史,寫詩作文亦大有進步。黎貞的父親是元朝的一名官員,所以黎貞的少年時代,因為家庭條件優(yōu)越,一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并且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遼陽寓懷一百韻》中黎貞自己回憶道“憶昔兒童日,深承父母憐。歲荒猶餡肉,冬暖尚裝錦。寫字階前立,斑衣膝下連。趨庭初問禮,騎竹學吹笙。蕭蕭趨蹲姐,雍雍設(shè)豆篷。已諳懷橘義,時上頌椒篇。弱冠親師友,閉窗理簡編?!焙槲浒四?,黎貞以明經(jīng)辟薦入京,照例要到吏部考試才能被委派官職,他很不滿意,稱有足疾不去應(yīng)試,遇見吏部的官員,便發(fā)表議論,滔滔不絕,官員認為他很有學問,挽留他在京商酌禮儀典樂掌故,過了兩個多月才送他出京。他回家后,接到委他做新會縣訓導的任命,他拒絕接受任職,卻在都會村居室前邊筑了一座釣魚臺,日事垂釣,過著半隱半學的生活。洪武十八年,此時的黎貞因解決鄉(xiāng)中的糾紛而受到牽連問罪,“適救鄉(xiāng)之斗,憐不直者,中飛語,戍遼。”對于戍遼的原因,黎貞自己沒有文字記載,而僅僅只是說“予自丑夏,與聶元秀、馬宗善、陳宗毅暨南海劉梓有事于京師,而數(shù)子磊落豁達,皆能齊窮通、一順逆,囂囂然忘形骸于霄壤之間,置榮辱于塵世之外。每遇名山異水,遨游遍覽,舉酒放歌。黎貞的創(chuàng)作黎貞著有《秫坡集》、《古今一覽》、《家禮舉要》、《文翰匯選大成》、《嶺南聲詩鼓吹》等書,但保存并且流傳下來的僅有《秫坡集》和《古今一覽》這兩本書,其它書籍都已佚失[1]。現(xiàn)在流傳的《秫坡先生集》主要是光緒年間重刻的兩個版本,一是《四庫全書總目》稱“秫坡詩稿七卷,附錄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四庫全書存目》中收集的《秫坡先生集》就是這個本子;二是廣東新會縣都會三賢書屋藏版,光緒元年乙亥重刻的本子,現(xiàn)藏于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內(nèi),另外還有同時刊版的《古今一覽》一書,缺《家禮舉要》一書。但是在浙江孫仰曾家藏本的《秫坡先生集》卷七最后有一行“《古今一覽》、《家禮舉要》嗣刻”字樣?!八每獭倍治覀兛梢杂袃煞N理解,一是這兩本書的版本存在,只是稍后刻印;另一種理解就是版本還未找到,一埃找到,再為刻印,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關(guān)于《秫坡先生集》一書,《四庫全書總目》有精煉的概括“秫坡詩稿七卷,附錄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是集初刻于嘉靖庚戌,歲久散佚。國朝康熙丙寅,其后人搜輯重,凡詩、詞、賦三卷,雜文四卷,卷八附以贈言。貞少從孫賁學詩,青集即其所編次。雖所造未深,而風格尚為遒上,惜此本掇拾于殘缺之余,其著華已不梁見矣。而《古今一覽》一書我們可以從區(qū)天民作的《秫坡黎先生古今一覽序》中一窺其貌“聞之善作詩者,五言也,覽之若長城善作畫者,千里也,覽之若尺幅。惜其結(jié)構(gòu)精則覽無竭,裁約則覽無遺,詩畫有之著述亦然。茅自皇古以來,至于今數(shù)千百年矣其中家國之興衰,天下之治亂,用人行政之得失成敗,迭迭如云峰,茫茫若煙海,欲撮其要以紀其事,刪繁就簡,一目了然,非有舉岳之力,包河之量弗及。”黎貞詩歌內(nèi)容分析目前能找到保留黎貞著作最為完整的書籍是《秫坡先生集》,《秫坡先生集》以秫坡詩稿七卷(即詩、詞、賦三卷,雜文四卷)為底本,附以一卷贈言,全書整理成八卷,本章以《秫坡先生集》中收錄的黎貞詩歌作為研究底本,同時通過查閱相關(guān)資料查漏補缺,把黎歌詩歌內(nèi)容大致分為思歸詩、贈酬答謝類詩、田園雜興詩、紀游詩及題詠類詩歌五個部分。思歸詩洪武十八年(1385年),黎貞因仗義排解鄉(xiāng)間糾紛,遭權(quán)貴誣陷,被流放遼陽充服勞役長達十三年。在戍遼期間,他思鄉(xiāng)情切,無時無刻都盼望著與家人團聚,故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思歸之作。思歸類詩歌在黎貞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較大,可分為思親詩和盼歸詩。黎貞的思親詩,或描述自己遠在遼陽,思念故鄉(xiāng)不可回,遙望故鄉(xiāng)不可得的困境,或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牽掛,最具代表性的是《寄諸弟三首》:其一自憐苦相失,漂泊在天涯。萬里長為客,三年不到家。初春逢驛使,知汝上京華。此后長相憶,愁來眼欲花。其二幾載音書絕,鄉(xiāng)關(guān)夢寐多。愁來悲骨肉,老去事干戈。路杳紅塵暗,天長白雁過。無由問慈母,康健近如何。其三平生經(jīng)濟學,半世苦為儒?;∈笐殉踔荆胶討浥f居。塵埃淹歲月,風雪老髭須。安得歸來好,相攜讀父書。從詩名可以看出,這三首詩是黎貞寫給家鄉(xiāng)弟弟的。第一首詩主要描述了詩人被迫戍遼已三年,期間對家中之事一無所知,直到今年初春才從驛使送來的家書中得知弟弟已去了京師,思念頓時涌上心頭,與親人相隔異地的景況使他更加憂愁,此詩言辭樸實,將獨處異鄉(xiāng)的苦悶和思鄉(xiāng)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第二首詩開篇說“幾載音書絕,鄉(xiāng)關(guān)夢寐多”表明了詩人已多年未與家人通信,對家里的一切十分想念,再訴說與親人分離的痛苦,表示若想再相聚可能要等到“事干戈”,然后用“路杳”、“天長”、“白雁過”等詞來描述自己想歸卻不可歸的無奈困境,最后“無由問慈母,康健近如何”寫出了對母親的牽掛,表達了詩人不能在母親跟前盡孝的愧疚之情。第三首詩寫詩人半生“學經(jīng)濟”,“初志”未改,無奈被迫戍遼,直到“髭須老”依然不能歸家,其中心酸不言而喻,最后兩句詩“安得歸來好,相攜讀父書”表達了詩人渴望早日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景,三首詩的內(nèi)容雖然不盡相同,但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那便是思親。再有《夜宿南津》:夾岸叢芳涌翠痕,寒江煙火數(shù)家村。云連野色生離思,風激湍聲入夢魂。時把香醪消永日,愁聞戍鼓報黃昏。緣知老母遙相望,華發(fā)蕭蕭獨倚門。此詩前四句分別從近景到遠景寫南津的環(huán)境:“夾岸叢芳”、“寒江燈火”、“云連野色”,從近到遠,寫出了南津清幽寧靜的景象,但恰是這清幽的環(huán)境引發(fā)了詩人的離愁別緒。詩人宿在此處寂寞難耐,唯有借飲酒消磨時日,每到傍晚時分詩人聽著“戍鼓”的響聲,想象著家中頭發(fā)花白稀疏的老母親獨自倚在門邊向他這個方向遙望的樣子,只覺悲從中來,心痛難忍。還有《憶幼子》:“別后寒梅幾度開,前時驥子尚嬰孩。愿言他日相逢處,莫問客從何處來?!边@首詩表達了黎貞對兒子的思念之情,同時表現(xiàn)了他憂心還家后兒子不認得自己的復雜心情。黎貞的思親詩還有很多,如《思家二首》、《喜得家書》等等,這些詩大多都表達對親人的想念,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無論是在遙遠的邊陲,還是在漫漫的征途,鄉(xiāng)愁家愁總是縈繞在人的心頭。黎貞被發(fā)放遼陽充軍服勞役13年,期間仍苦學苦練,潛心研學,學問大有進益。但他心頭卻苦苦地期盼著一件事,那就是歸家。因此,念土盼歸的主題在黎貞戍遼期間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反復出現(xiàn),《歸夢》、《思歸》、《寄家》、《絕句五首》、《對鏡》、《歸省》等等詩歌,都真實而生動地描寫了他對家鄉(xiāng)的強烈歸屬感?!稓w夢》:“客處獨幽甚,風霜驚歲華。慈顏長在憶,歸夢每還家。后圃橘垂彈,東軒梅欲花。覺來月在屋,撫枕重咨嗟”描述詩人在睡眠中夢見自己與家人團聚,醒來卻一場空的苦悶心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黎貞睡覺都能夢到自己回家,可見黎貞歸家的心是多么的急切。《思歸》:“萬里長城十載寒,歸心日夜憶鄉(xiāng)關(guān)。何時歸到文溪上,自坐魚臺弄釣竿”表達了作者渴望回到家鄉(xiāng),過垂釣文溪上的生活的心情?!秾︾R》:“瀟瀟朔雪灑征衫,身在遼陽憶嶺南。青鏡頻看悲素發(fā),秋風渾欲不勝簪”漫天瀟瀟的大雪灑在身上,酷寒的環(huán)境讓詩人想起了嶺南的溫暖,詩人看著鏡中的一頭白發(fā),只覺得自己已被惡劣的環(huán)境摧殘得老態(tài)橫生,此詩表達了詩人對溫暖嶺南的懷念?!抖猎佈罚骸敖衲陽|征赴遼海……嚴威砭骨寒入神,車摧牛死何紛紛。朔方幽都成肅殺,爭似南國長如春。嗚呼,南國親舍天萬里,早晚乘風賦歸去,不用雪霜寒逼人,四時長在春風里”遼陽苦寒料峭,冷風刺骨,而嶺南四季如春,沒有逼人的寒冷,兩相對比,詩人更覺難耐,但嶺南是遙遠的夢,眼下詩人只能靠思念嶺南的一切來抵御這能摧死牛馬的嚴寒,這是何等的哀傷??!送別酬贈詩關(guān)于黎貞一生的交友情況,現(xiàn)存的資料都沒有記載,所以我們只能從黎貞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研究一二,黎貞的送別酬贈詩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與友人送別,如《送梁彬充貢》、《送戴大使》、《送客二首》等;送友人赴任,如《送潛憲副蒞廣東任》、《送郭糧儲考轉(zhuǎn)遷嶺南》、《送張郎牧廉州》等;酬贈友人,如《贈曾確之官交阯二首》、《贈張彥昭赴闕》、《柬瓊南王仲迪》、《胥江驛柬鄉(xiāng)中親友》、《柬斗峒伍汝梅》等,贈酬答謝類詩在黎貞現(xiàn)存的詩歌中數(shù)量也十分可觀。黎貞交友廣泛,與朋友送別往來頻繁,故寫下了不少送別友人的詩,這些詩或體現(xiàn)別離時的傷感,或表達對對方美好的祝愿,如《送客二首·其一》:綠楊陰下紫騮嘶,忍向江頭送客歸。滿目離情秋色老,幾行征雁向南飛。這首詩系詩人為送別故鄉(xiāng)友人所作,詩歌首句“綠楊陰下紫騮嘶”描寫了詩人送別友人的情景,營造了離別的意境,第二句“忍向江頭送客歸”,“忍”字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詩人不愿看友人遠去卻又害怕錯過友人背影的矛盾心情,表現(xiàn)了詩人的萬分不舍,后兩句用“離情”、“秋色老”、“征雁、“向南飛”等詞渲染了離別時的悲涼氣氛,表達出詩人濃濃的離愁。又如《送梁彬充貢》:進不為釣名,退不為潔身。隨處安所適,秉彝見天真。梁生楚楚弱冠出,泮水游歌富文術(shù)。只今奉檄詣成均,謝策君門期第一。青衫搖曳登官舟,岸花飛送檣燕留。他日歸來如問我,白蘋紅蓼滄江頭。詩歌前四句“進不為釣名,退不為潔身。隨處安所適,秉彝見天真”點明了友人不沽名釣譽,潔身自好,隨遇而安的可貴品質(zhì),“只今奉檄詣成均”交待了友人離開的原因,“謝策君門期第一”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福和期盼?!扒嗌罁u曳登官舟,岸花飛送檣燕留”友人身著青衫登上官船,岸上春風中飛舞的落花在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親切地挽留他,這是何等的神采飛揚,意氣風發(fā),詩人在此時寫下這首送別詩,不見離別愁緒,只含濃濃的歡欣和祝福。從黎貞贈酬答謝類詩歌可以看出,黎貞交往的對象以官僚為主,因此不少送友人赴任的詩應(yīng)運而生,這些詩的內(nèi)容大多都有相似之處,即既道出作者依依不舍的送別之情,也表達對友人外出赴任的祝福,這類詩歌更能體現(xiàn)詩人闊達灑脫的態(tài)度,如《送張郎牧廉州》:畫鹢亭亭綠柳灣,錦袍遙下五云間。六經(jīng)初試平生學,闔郡歡迎五馬官。瑞應(yīng)兩岐春麥秀,光生滄海夜珠還。從知此后相思處,十二樓高月色閑。這首詩是詩人為赴任廉州的友人所作,整首詩給人一種歡快明亮的感受,友人寒窗苦讀,終于有機會為百姓效力,詩人由衷為他高興。“從知此后相思處,十二樓高月色閑”經(jīng)此一別,不知何日再相見,詩人在詩中予以友人以美好的寄托,那便是“此后若是想念,抬頭看明月,那里寄托著我對你的思念”,依依惜別之情溢于言表?!端凸Z儲考轉(zhuǎn)遷嶺南》:會計功優(yōu)考已成,又攜書劍轉(zhuǎn)南溟。謫仙詩興元無敵,孫武才猷是夙明。十載風波頭已白,半生湖海眼猶青。東南財力今多竭,風雨從星賴此行。詩人的友人此次赴任是從繁華的京城轉(zhuǎn)遷到嶺南,心里不免失落,詩人好言勸慰,先以“功優(yōu)”肯定了友人的功績,再以“眼猶青”贊揚了友人經(jīng)歷十年風波信念仍不滅的可貴精神,詩歌的結(ji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的祝福,從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無法釋懷的傷感,黎貞更加愿意用一種積極向上的闊達態(tài)度來寬慰友人。在黎貞的贈酬答謝類詩中,酬贈詩占的比重也不小,最值得一提的是黎貞寫給張彥昭的一首贈詩——《贈張彥昭赴闕》:圣主精勤勵治年,廟廊霖雨渴思賢。綸音直下三千里,裔壤如瞻咫尺天。經(jīng)濟無謀憐我拙,治安長策仗君言。青云圖報趁年少,莫向春山聽杜鵑。詩歌先交代了背景“圣主精勤勵治年,廟廊霖雨渴思賢”,圣上勵精圖治求賢如渴,所以“綸音直下三千里”招募人才,接著詩人先自嘲道“經(jīng)濟無謀憐我拙”,再夸贊好友“治安長策仗君言”勸說他抓住機會,最后勸說好友“青云圖報趁年少”,否則錯過了此次機會,就只能悲傷地“聽杜鵑”了。此詩是黎貞送給好友張彥昭的,詩中贊揚了好友有治國的大才,希望好友在入朝面見陛下時好好表現(xiàn),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拳拳勸導之心令人感動。黎貞的酬贈詩也有一些是應(yīng)酬之作,雖然功利性較強,但也有不少是有感而發(fā),富含真情實感的。如《贈曾確之官交阯二首》:將軍馬上凱歌還,絕域塵清宇宙寬。銅柱山河皆郡縣,雕題人物盡衣冠。均施雨露回枯槁,廣植桑田慰餒寒。聞?wù)f九重深有意,盡將此責付郎官。詩歌先說將軍征戰(zhàn)凱旋歸來,途經(jīng)各郡縣的界樁時,連少數(shù)民族人民都“盡衣冠”歡迎。后說將軍還京后,“均施雨露”讓禾苗“回枯槁”,帶領(lǐng)人民“廣植桑田”使其不再饑餓受冷,最后兩句寫陛下大加贊賞將軍的行為,并將這項福澤百姓的重任托付給他。這首詩道出了將軍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贊揚了將軍愛民如子的高尚情懷,同時表明了陛下對將軍的賞識和看重。詩人寫這首詩,一是為了表達對將軍的欽佩之情,二是為將軍能得到陛下的重用感到高興。黎貞這類送別酬贈詩,或表示對友人的鼓勵和祝福,或抒寫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從這些詩可以看出他對朋友的真誠,可以看出他對友人卓絕才華、高貴品性的贊美。這些詩歌不僅表現(xiàn)了豐富的內(nèi)容,也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情感。(三)田園雜興詩黎貞一生不慕仕途,“達官于我既無分,亦學淵明歸去來”表明了他無心官場以及對田園隱居生活的向往。值得一提的是,黎貞對陶淵明十分地仰慕,他在《龍溪清隱圖為趙小庵題》中是這樣評價陶淵明的:“彭澤潔身者,清風百代師”彭澤即陶淵明,黎貞認為他正氣內(nèi)存、潔身自好堪稱百代典范,評價之高,可見黎貞對陶淵明的尊崇。不但如此,他還將陶淵明奉為知音,“采采東籬菊,燦燦黃金英。折之既盈把,有酒一時傾”東籬、菊花、飲酒,這幾句詩與陶淵明的《飲酒》[4]用詞相近、意蘊相同,可以稱之為《飲酒》[4]的再創(chuàng)造。由此可見,黎貞是真心向往田園生活的,而他本人也確實過了一段不短的田園生活,所以田園雜興詩在黎貞的詩歌里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黎貞的此類詩歌,多以表現(xiàn)自己的歸隱志向、描述田園生活意趣為主。如《龍溪清隱圖為趙小庵題》:長笑宇宙間,寓形復何時。賈傅空太息,宋玉徒傷悲。彭澤潔身者,清風百代師。淮陰功蓋世,不免三族夷。得失既如此,斯人竟何為。小庵樂天老,晦跡龍溪涯。溪邊花木秀,溪上魚蝦肥。釣魚酌春酒,惜花臨清池。登高意更遠,盻柯顏自怡。論心來鮑叔,聽琴有鐘期。不學屠龍術(shù),不學歌采薇。從容處斯世,豈逐浮云移。訥子性嗜酒,陶陶日如癡。遠游感知己,看山傷別離。濡毫作圖畫,聊寫長相思。結(jié)廬此山下,賦我歸來辭。詩歌開頭以一“幸”一“悲”,用“彭澤”與“淮陰”兩相對比,表明了詩人的歸隱之志,“溪邊花木秀,溪上魚蝦肥。釣魚酌春酒,惜花臨清池。登高意更遠,盻柯顏自怡”則表現(xiàn)了詩人舒適愉悅的田園意趣,“論心來鮑叔,聽琴有鐘期”、“不學屠龍術(shù),不學歌采薇”這是多么讓人向往的生活啊?!霸G子性嗜酒,陶陶日如癡”陶陶是指詩人自己,這句詩表現(xiàn)了詩人日日醉心于田園生活,痛快淋漓的心境。又如《水東村》:翠竹三丫路,清流一帶村。林間隱茅屋,深處自桃源。秋風熟禾黍,旭日散雞豚。醉里忘為客,生涯即故園。田園生活是恬靜而美好的,住在風景秀麗、寧靜清幽的林間,春天躬耕勞作,秋天五谷飄香,每天沐浴著陽光喂雞,這樣的生活詩人十分喜歡,以至于“醉里忘為客”,忘記自己是客人,還發(fā)出“生涯即故園”的感嘆。再如《淵明歸莊圖》:富貴不茍得,貧賤亦自榮。俯仰群化中,澹泊乃其情。生理隨分足,去就一毛輕。結(jié)廬虎溪側(cè),南山當前楹。采采東籬菊,燦燦黃金英。折之既盈把,有酒一時傾。陶然太古意,妙契夷齊清。焉知塵世上,奔競?cè)諣I營。詩歌開頭就點出了詩人“富貴不茍得,貧賤亦自榮”的觀點,表明了詩人隨遇而安,不在乎身外之物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認為“結(jié)廬虎溪側(cè)”、“采采東籬菊”、“有酒一時傾”才是人生真諦,無奈世上有太多的人不識田園之趣,只終日圍繞著塵世那些俗事汲汲營營,何等悲哀!從這首詩,我們也可以看出詩人的退隱之志。觀察黎貞的田園雜興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漁釣”這個意象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如“春潮風動濤翻雪,夜浦波澄月在鉤。自有江湖煙景在,執(zhí)鞭富貴亦何求”(《釣臺》)、“眼底桑田隨處變,人間滄海任塵飛。京華知己如相問,便道垂竿老釣磯”(《胡秋厓方伯顧釣臺》)、“釣渭已忘成大業(yè),筑巖終見老遺才。蕭蕭白發(fā)身長健,莫負山翁濁酒杯”(《又贈樵隱》)“那似淞江風景好,一竿長釣水粼粼”(《淞江釣者》)等,據(jù)《后漢書·逸民傳·嚴光傳》記載,“嚴光字子陵,少時曾與光武帝劉秀同游學。劉秀稱帝后,嚴光改名隱遁于漁釣,劉秀派人四處尋找,將其征到京都,授官諫議大夫產(chǎn)光不受,復退隱于富春山?!惫屎笫廊艘浴搬炁_”用作詠隱士的典故。黎貞作詩引用嚴子陵釣臺的典故,是為了突出自己淡泊不仕的情操,這些詩也表現(xiàn)了詩人親近自然,怡然自適的情感。(四)題詠類詩歌題詠類詩歌在黎貞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占的比重并不高,但種類比較多樣,有詠物詩、題畫詩、題建筑詩等等,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詠物詩和題畫詩。詠物詩自古以來都是中國古代詩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黎貞的詠物詩既有詠植物如《墨梅》、《紅梅圖》等,也有詠動物的如《鸕鶿吟》、《白頭鷹》、《恤狗》等。黎貞酷愛梅花,他的詠植物詩大多都是詠梅花,如《紅梅圖》的“最愛西湖萬樹霞,綺羅叢里媚韶華?!痹娙擞谩懊纳厝A”來形容梅花,贊譽梅花華麗的姿態(tài)美好了時光。而“剝盡群芳獨見梅,看花徐步踏莓苔”(《春前一日書》)這句詩更道出了黎貞萬花叢中獨愛梅的情感。黎貞的詠動物詩,大多是歌詠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品格,如《白頭鷹》:不入鶯燕群,層霄足騫舉。江南春色佳,羅綺叢中語。一旦秋風高,吹入塞云去。間關(guān)徒好音,窮途竟誰訴。何不賦歸來,雌雄樂相哺。白頭共遲棲,守此歲寒暮。這首詩既交代了白頭鷹的生活習性“不入鶯燕群,層霄足騫舉”,也描寫了白頭鷹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江南春色佳,羅綺叢中語”,同時還贊頌白頭鷹遇到困難時不離不棄的品格“白頭共遲棲,守此歲寒暮”。表達了作者對白頭鷹的贊賞和喜愛之情。黎貞的詠物詩中,還有一首《恤狗》詩,其內(nèi)容比較特別:“看家狗,憐爾苦,照管主人門與戶。朝朝暮暮防盜來,賊聞狗聲走無路。護得主人金與銀,護得主人命與身。一朝狗病主不恤,卻將賣與屠宰人殷勤奉勸世間人,路逢無義須回首”,這首“恤狗”詩,由憐恤狗的凄慘遭遇再寫到人的無情,從表面上,這是一首諷刺狗主人的詩,但若結(jié)合明代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來看,此詩還有另一種解讀,當時的皇帝朱元璋是農(nóng)民出身,他與士人有著天然的隔閡,始終對士人抱有不信任的態(tài)度,為他所用者如劉基、宋濂等,多被猜忌,不為他所用者如姚潤、王謨等,絕無好結(jié)果,朱元璋為了鞏固政權(quán),也清理了多位從前跟他出生入死幫助他打下江山的官員[3]。結(jié)合明朝初期的政治背景來看這首《恤狗》,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統(tǒng)治下的明王朝,士人的確是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與其在朝為官擔驚受怕,不如歸隱田園,過自由自在的生活[9],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一心歸隱田園的隱逸思想。中國文人自來就有為別人的畫作寫詩作題的傳統(tǒng),其中或表達對所題畫作的贊賞,或發(fā)表一些自己的想法。黎貞的題畫詩,多以詩再現(xiàn)畫中之景,以詩豐富畫中之意,以此達到畫詩相融的境界。如《題云山書屋圖二首》:黃云山下白云居,案有瑤琴架有書。今日客游驚見畫,扁舟遙欲賦歸歟。詩歌先從描繪整體畫面“黃山下”、“白云居”入手,再描繪局部畫面“案有瑤琴”、“架有書”,點出了畫中詩意儒雅的境界,使讀者見詩如見畫。后兩句交待了詩人作此詩的原因,描述了詩人客游見到此畫十分驚艷,迫不及待想要為它題詩的心境。再如《題士女觀書圖》:宮院沉沉日似年,水晶簾卷理遺編。勸君只看班姬傳,莫續(xù)胡笳十八篇。詩歌的前兩句交待了畫的內(nèi)容“宮院沉沉日似年,水晶簾卷理遺編”,然而此題畫詩的詩意不在畫的內(nèi)容,而在于借助畫來表達詩人對畫中人物或事件的看法,抒發(fā)詩人的情懷。詩的后兩句由“勸”字引起,詩人在猜測畫中士女觀何書時生出了勸諭之心,他勸士女要看才女班姬的傳奇故事,不要看充滿悲劇氣息的“胡笳十八篇”,表明了作者希望畫中人奮進向上,不要整日耽于悲傷的心境,從側(cè)面也反映了詩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黎貞的題畫詩還有《古賢圖為譚生廷訓題四首》、《桃梨榴荔四果圖為鄧生士齊題四首》、《題雙門謝生佐山水圖》、《竹圖·為董生匡題》等。(五)紀游詩黎貞生活在元明政權(quán)交疊時期,此時國勢飄搖,社會動蕩,很多詩人寄情山水,渴望過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們追求的是道家返璞歸真的性情和佛家凈心明性的境界。黎貞一生經(jīng)歷坎坷,從黎貞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長期游歷四方,漂泊不定,這使得自然風景成了他創(chuàng)作詩歌的重要題材,紀游詩也成了其詩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他的詩集中,描寫風景的詩句隨處可見,這些詩或是他四處瀏覽風光景物時的所感所想,如《游黃巖寺登雙劍峰石塔觀尾泉》:行到山深處,禪林迤邐開。云從雙劍起,泉自半空來。境別浮屠塔,真空明鏡臺。捫蘿登絕頂,臨眺重徘徊。此詩是詩人游黃巖寺時所作,黃巖寺是江西廬山上的一座佛寺,以黃巖寺為中心,西邊有雙劍峰,東邊有遷鶯谷。詩歌開頭“行到山深處,禪林迤邐開”,一個“行”字,與題目中的“登雙劍峰石塔”相呼應(yīng),詩人走到山的深處,看到禪林沿著山道連綿而開的景象,令他贊嘆不已。頸聯(lián)為我們展現(xiàn)了雙劍峰特有的一幅雄偉壯闊的風景圖:雙劍峰的雙峰直插天際,高聳入云,泉水由上而下傾瀉而來,氣勢磅礴。頷聯(lián)兩句,不僅體現(xiàn)了石塔的高深闊遠,也表達了此刻詩人的心神已脫離軀體的束縛,不受約束地自由馳騁。結(jié)句中寫詩人登上頂峰,想往下眺望卻猶豫不決,表現(xiàn)了詩人既想看現(xiàn)實景象又害怕現(xiàn)實破壞了他對雙劍峰的美好想象的矛盾心情。又如《英德縣》:英德縣前江水流,綠楊陰下系行舟。開篷沽酒動長嘯,洗盡萬斛之窮愁。詩句開篇寫詩人泛舟在英德縣前的江里,接著以“沽酒”、“動長嘯”“洗盡窮愁”等詞語表明了詩人當時明朗豪邁的心境,如此痛快,令人感同身受。再如《訪李謫仙所登蛾眉亭》:牛渚江邊泊彩舟,蛾眉亭上聳吟眸。眼前風景俱奇絕,李白題詩在上頭。這首詩前兩句用“江邊泊彩舟”、“亭上聳吟眸”描繪了峨眉亭奇絕的風景,眼之所見,恍如入畫,如此之景,難怪連李白都要為它題詩。在描寫風景的詩中,也有一些詩是借風景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如《和秋崖九日感興》:重陽抱病強登高,萬壑松風涌翠濤。竹葉一杯聊復爾,菊花兩鬢漫蕭騷。晴光隱隱開塵眼,涼氣森森襲缊袍。自笑年來轉(zhuǎn)疏懶,厭聞車馬競喧囂。此詩是寫詩人登高時所作,詩人以清婉的筆調(diào),從聲、色等角度,展現(xiàn)了自己的所見所感,或?qū)⒆约弘[于其外,或?qū)⒆陨硪踩谌朐姷囊庀笾?,從而使詩歌意境整體渾然一體,給人以閑適之感。詩的結(jié)句寫道:“自笑年來轉(zhuǎn)疏懶,厭聞車馬競喧囂”,說明了詩人厭倦塵世喧囂,也表明了詩人隱居山林,不問俗事的志向。類似的詩歌還有《從戎渡龍江潭》、《遼東春日》等。黎貞多年客游在外,獨自旅行通常艱苦寂寞,所以抒發(fā)愁緒詩成了其紀游詩中常見的一部分,這類詩歌通常表達詩人切身的感受,所以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謁三閭祠二首·其一》:幾家茅屋楚江皋,遺廟丹青俯碧濤。惆悵獨醒人已遠,空馀哀怨寄離騷。詩人乘舟經(jīng)過三閭祠時,看見岸邊的高地上只有零星幾間茅屋,廟宇更是孤獨地矗立在那里,讓人倍感“惆悵”,當詩人在惆悵中回過神來時,廟已經(jīng)離他很遠了,但“哀怨”的情緒卻始終縈繞著他。再如《峽江龍母廟》:松檜如煙夾道涼,輝輝樓閣倚穹蒼。江山今古景長在,南北去來人自忙。一樹秋聲驚客夢,幾腔漁笛弄斜陽。幽懷到此堪消遣,笑指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此詩前四句再現(xiàn)了龍母廟的環(huán)境:松檜長滿路的兩邊遮天成蔭,明亮的樓閣高大雄偉直指天際,古往今來,這里的景色依舊。雖然僅僅是普通的環(huán)境描寫,但已經(jīng)透露出詩人身為過客的復雜心情,接下來,詩人又通過“秋聲驚客夢”、“漁笛弄斜陽”表明此處環(huán)境的舒適祥和,后兩句表現(xiàn)詩人的心境,“幽懷到此堪消遣,笑指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從表面上看,這句詩的意思是詩人身臨此景心中煩悶盡消,直認這里就是他的故鄉(xiāng),但實際上,“他鄉(xiāng)”二字已道出了詩人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他鄉(xiāng)再好亦是他鄉(xiāng),不及故鄉(xiāng)半分,這句詩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詩人的思鄉(xiāng)愁緒。另外,黎貞還有一些詩句更是直抒胸臆,反映自己在旅途的孤獨寂寥,如:“鳳凰山下雪初消,衰草寒煙共寂寥。何處玉人樓獨倚,月明深夜聽吹簫”(《金川謾書》)、“蒲帆破曉到清溪,溪上人家曙色迷。獨有幽禽知我意,野花叢里盡情啼”(《應(yīng)徵北上道經(jīng)清溪驛》)、“椆柳河邊夜雨過,詩懷偏少客懷多。東鄰輕薄諸年少,爭唱高陽出塞歌”(《絕句五首·其四》)黎貞詩歌藝術(shù)特色分析(一)語淺情摯,聲律和諧“語淺情摯”用來評價黎貞的詩歌是再恰當不過的了,特別是黎貞所作的述懷詩及人生感喟詩,這兩種類別的詩歌占了據(jù)黎貞詩歌的一大部分,不過綜覽黎貞整體的詩歌創(chuàng)作,“語淺情摯”這一概括乃是對黎貞詩歌語言表達藝術(shù)的最精確總結(jié)??偠灾柝懺姼枋怯米顦銓嵠胶偷恼Z言表達最真摯深遠的情感。黎貞的詩歌情真意切是有目共賭的,他感傷自身遭遇,思念關(guān)心親友,享受田園生活,這些情感在他的詩中都真切地表達了出來。然而表達這些情感用的語言不是鋪錦列繡、花團錦簇、字字珠玉的,而是用最樸實平和的語言直吐胸懷,情真意切,意味深長。平淡直白是黎貞一以貫之的創(chuàng)作風格,在語言表達上尤為明顯。如《登高感興二首》:其一天地有終始,人心無津涯。浩蕩八極中,妍媸相推排。周孔既云遠,綱常日已乖。擾擾聲利者,吞噬如狼豺。似彼采芝老,清風孰能儕。登高一翹首,潸然傷我懷。其二涇渭久不分,清濁混同流。百戰(zhàn)誅李廣,一言侯千秋。所以曠達者,視此如蜉蝤。有酒且云樂,焉知身后謀。登高一翹首,汍然消我憂。兩首詩都是詩人登高時所作。第一首詩開頭,詩人用二十個字“天地有終始,人心無津涯。浩蕩八極中,妍媸相推排”直白地反映了當時利益至上的社會現(xiàn)象。在當時社會,孔子提倡的君臣之道早已不見,社會善惡不分,黑白不明,詩人焦急無奈,只能憤憤嘆惜道:“周孔既云遠,綱常日已乖”?!皵_擾聲利者,吞噬如狼豺”僅十個字且語意淺顯卻情深無盡,再聯(lián)想到如此混亂黑暗的社會竟沒有一個清風正氣之人來拯救,詩人不禁傷懷流淚,果真是情之所至溢于言表。與第一首詩不同,第二首詩雖然開頭也用“涇渭久不分,清濁混同流”反映當時清濁混流的社會現(xiàn)象,但重點并不在社會,而在表現(xiàn)作者視仕途如蜉蝣的闊達心境,“所以曠達者,視此如蜉蝤”、“有酒且云樂,焉知身后謀”一字一句都平淡直白,卻包含了黎貞最真實的人生態(tài)度,如此表達,恰是“語淺情摯”。再如《宿五老峰下山家》:南來萬里客,此地偶經(jīng)過。雞犬人家少,煙霞古跡多。青山堪隱逸,白發(fā)老耕鋤。每說當年事,春風滿薜蘿。詩歌語言清新閑澹,首句交待了詩歌的背景,詩人是客游經(jīng)過五老峰的,接著寫詩人發(fā)現(xiàn)五老峰人家少但煙霞古跡多,是個隱居的好去處。最后一句“每說當年事,春風滿薜蘿”寫出了作者對于生活在五老峰的美好想象,趣意盎然而又意味深長??偟膩碚f,黎貞的詩歌語言以直白為主,簡約中見真情,平淡處顯才情。黎貞詩歌有精于煉字,聲律和諧的特點,檢索“黎貞詩歌”發(fā)現(xiàn),律詩和絕句占據(jù)了黎貞所有詩作的最多篇幅,總數(shù)309篇,律詩絕句就占了232篇。黎貞的友人也特別推崇黎貞的五言律詩,曾贊美他“五字清真誰敵手”。黎貞詩歌能得到友人的推崇,自然與黎貞極佳的文學功底和謹嚴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有很大關(guān)系。黎貞創(chuàng)作詩歌的首要追求就是音律和諧、聲韻配合,這也是他效法唐宋詩人的表現(xiàn),黎貞作詩煉句苦吟,聲律以和諧配合為美。如《送表弟湯應(yīng)璧北上》:年年送客上瀛洲,今復送君賦遠游。賈誼洛陽初入覲,管寧遼海始歸舟。青云冠蓋皆當?shù)?,白發(fā)山林獨首丘。一別未期何日會,典衣那惜醉江樓。此詩是黎貞為表弟湯應(yīng)璧送別之作。詩歌平起平放,且每行詩內(nèi),句調(diào)也作了精心的安排:“年年——送客——上瀛洲,今復——送君——賦遠游”、“一別——未期——何日會,典衣——那惜——醉江樓”,平仄相互聯(lián)系呼應(yīng),聲律和諧契合詩意,表達了詩人送別表弟時無限不舍之情。又如《哭弟彥器歌·其六》中的“逝水東流不復返,此恨綿綿無盡期”,這句詩是效仿白居易的《長恨歌》而作,《長恨歌》內(nèi)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被改作“逝水東流不復返,此恨綿綿無盡期”,改動后的詩句不僅與標題詩意相符而且聲律更加和諧,充分體現(xiàn)了黎貞精于煉句的非凡功力。再如:“行到山深處,禪林迤邐開。云從雙劍起,泉自半空來”(《游黃巖寺登雙劍峰石塔觀尾泉》)、“湍水急如箭,峽山高入云。久聞猺獠俗,何異犬羊群”(《清遠縣》)等等,念起來聲高聲低,錯落有致,于抑揚頓挫間反復回旋的韻律,用不同的音律表達詩人的情感,充分表現(xiàn)了黎貞詩歌精于煉字,音律和諧的特點。(二)善于化用,喜用疊詞黃庭堅作詩講究“奪胎換骨”,認為:“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边@個論點影響了此后很多的詩人。身處嶺南的黎貞,其詩歌創(chuàng)作顯然也受到此論的影響,他喜歡化用前人詩句入詩,且多為名家名句,黎貞對陶淵明、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的詩句都有所化用。如其《行路難》中寫道:“君不見天上浮云任舒卷,白衣蒼狗須臾變。又不見瞿塘嘈嘈水倒流,奔湍激石能覆舟。人情有時亦如此,紛紛輕薄何足比”顯然是化用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7]”;《秋興》中有一句詩為“八月秋高風氣清”,也是化用了杜甫的“八月秋高風怒號[8]”;再如《望岳》云:“會須直到丈人峰,一覽山河遍寰宇。”則是用了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8]”的意境。黎貞十分喜歡陶淵明的詩歌,在多首詩中都能找到陶詩的影子。如《墨菊二首》其一中寫道:“東籬燦霜菊,悠悠對南山”,此句化用的是陶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4]”;《龍溪清隱圖為趙小庵題》中的“結(jié)廬此山下,賦我歸來辭”則依稀可見陶淵明的“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4]”之意。像這樣化用前人詩句入詩,在黎貞詩歌中還有許多,通過此法,不僅展示了黎貞詩歌創(chuàng)作的深厚功力,同時也使得他的詩歌富含韻味。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用疊詞是很為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疊詞的使用,不僅使詩歌富有音律美,而且能幫助詩人生動形象地狀物形、表物態(tài)。黎貞的詩歌作品中疊詞的使用數(shù)量不少,其中,有狀物之外貌者,如《張守忠新軒成走柬答之》中寫道:“喬木陰陰結(jié)構(gòu)深,留侯百代轉(zhuǎn)于今”,“陰陰”既表現(xiàn)了喬木的高大,又展現(xiàn)了其連綿不斷的特點;“烏帽昂昂紫綺裘,宦情羈況一天秋”(《弟彥昭入覲》)中,“昂昂”描寫了帶上烏帽氣度不凡的樣子;“榆煙寂寂千家曉,柳絮紛紛萬里寒?!保ā逗秤鲅罚┲校凹偶拧北憩F(xiàn)了環(huán)境的寂靜,“紛紛”形容柳絮多而雜亂,接二連三地飄落;《登滕王閣》中的“岸芷汀蘭青苒苒,落霞孤鶩影翩翩”,“苒苒”寫出了蘭花輕柔之態(tài)裊娜之姿,“翩翩”描摹了傍晚時分孤鶩輕快起舞之貌。黎貞詩中的疊詞有形容物之聲音,如《無題二律·其一》云:“簾幕低垂爽氣浮,寒蛩唧唧枕邊秋”,“唧唧”是寒蛩發(fā)出的聲音;《聽鳥》中“青山疊疊水泠泠,只影堪憐萬里行”,“泠泠”是指水擊打石頭發(fā)出的聲音;“須臾澗壑寒,瑟瑟松風響”(《玄譯觀二首·其二》)中的“瑟瑟”是指微風吹動楓葉發(fā)出的聲音。黎貞詩歌中還有一些疊詞是用來表述自己情感的,如“朋儕管鮑知,款款交情備”(《春日途中自壽》)中,“款款”表達了自己對朋友滿含著誠摯的深情;“青衫游子感時變,思親言歸心搖搖。”(《歸省》)“搖搖”表現(xiàn)了自己盼歸的急切情懷;“蕭蕭白發(fā)身長健,莫負山翁濁酒杯?!保ā队仲涢噪[》)“蕭蕭”表現(xiàn)了自己甘于樂于隱逸世外的曠達心境。黎貞詩歌中出現(xiàn)的疊詞還有“瀟瀟”、“悠悠”、“渺渺”、“習習”、“犖犖”、“輝輝”、“蒼蒼”、“杳杳”、“霏霏”等等,其中“瀟瀟”、“霏霏”、“蒼蒼”等疊詞更是反復出現(xiàn),這類疊詞的使用,使得黎貞的詩歌在對景物的描摹和情感的表達上更上一層樓,也成為了他詩歌的一大特色。(三)閑適真至,雄直恣肆用閑適真至一詞來評價黎貞詩歌的主要風格,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黎貞詩歌之“閑適”,突出表現(xiàn)在描寫景物本色及描述田園山水樂趣之上;黎貞詩歌之“真至”主要表現(xiàn)在黎貞論詩主張“詩外有事,詩中有人”,也就是說寫詩要表現(xiàn)自己的真實境況,有什么寫什么,要直吐胸懷,情真意切,不要過于追求神韻,用過多華麗的修飾來掩蓋自己真實的心境??偟膩碚f,“閑婉真至”基本上可以用一個字概況,那就是“實”,“實”即真實、實在,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為自然本色,不事雕琢。黎詩的“實”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點:首先,黎貞詩中多采用原始意象,如《茅屋清隱圖二首》中的“流水河溪幾曲,斜陽古樹三丫”、“綠樹低連老屋,斷橋斜蘸清波”,這兩句詩是詩人隱居茅屋時所作,“河溪”、“古樹”、“老屋”、“斷橋”這些意象都是詩人眼之所見再如實記錄下來的,毫無藻飾,充滿鄉(xiāng)土氣息。又如《胡秋厓方伯顧釣臺》中的“雨過臺階長綠衣,行人駐馬扣柴扉”,詩人用幾近口語的語言描寫雨后釣臺的場景,真切質(zhì)樸,凸顯寫實之美。其次,黎貞對景物的描寫勾勒出樸實的意境之美。如《岳陽樓晚眺》寫道:“斜著烏紗袖半籠,江樓閑倚夕陽中。翠浮鰲背山翻浪,柔拂金絲柳舞風。回雁峰高云路杳,吹簫人去鳳臺空。衡陽回首天空闊,萬里寒煙過斷鴻?!痹娙税淼巧显狸枠?衣冠松散倚在欄桿邊,一派悠閑舒適,身上的疲憊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