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一天煤耗指標正平衡、反平衡學一下_第1頁
算了一天煤耗指標正平衡、反平衡學一下_第2頁
算了一天煤耗指標正平衡、反平衡學一下_第3頁
算了一天煤耗指標正平衡、反平衡學一下_第4頁
算了一天煤耗指標正平衡、反平衡學一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要說簡單,其實也挺簡單,電廠煤耗就是燃煤電廠每發(fā)單位千瓦時的電(俗稱一度電),消耗了多少克煤,單位用克/千瓦時。

而且,這里的煤是指標準煤即低位發(fā)熱量為7000千卡/千克的煤,折算到統(tǒng)一的基準以便于比較。我們要注意煤耗的幾個概念及區(qū)別:1.1發(fā)電煤耗與供電煤耗發(fā)電煤耗是總的煤耗(Grossvalue)。因為電廠本身也有廠用電,扣除了廠用電率,則是對外的供電煤耗,為凈值(Netvalue)。兩者的關系:供電煤耗=發(fā)電煤耗/(1-廠用電率)。取決于煤電廠的類型(如煤粉爐與循環(huán)流化床)和給水泵(電動泵、汽動泵)等,廠用電率可能在3~10%左右,那么發(fā)電煤耗與供電煤耗在數值上有可能相差不少,比如10~20克/千瓦時。如果只說電廠煤耗,而不告訴你到底是發(fā)電煤耗還是供電煤耗(故意的也罷,無意的也罷),這個數值就沒有意義。本文為了精簡篇幅,如果沒有特別說明,煤耗都特指和默認為供電煤耗。1.2設計煤耗與實際煤耗設計煤耗是在設計煤種(發(fā)熱量,水分,灰分等等),設計工況(出力,主汽溫度、壓力、排汽背壓等等)下的煤耗。實際煤耗當然是在實際煤種(發(fā)熱量,水分,灰分等等),實際工況(出力,主汽溫度、壓力、排汽背壓等等)下的煤耗。可以想象,實際條件與設計條件差別的項目很多,差別的量會很大,實際的數值與設計的數值會有較大差別。比說煤質的影響、負荷率的影響、排汽背壓的影響會很大。有的廠就折算回設計條件。那么這個折算過程就成了不確定的因素。1.3實時煤耗與平均煤耗理論上,電廠燃煤了,發(fā)電了,都會有煤耗,如果我們取得計算時間足夠短,并且技術上也能實現,就是實時煤耗。有的電廠至少在顯示上給出了實時的煤耗。作為統(tǒng)計數值,我們取一天,一個月,一個季度,或者一年為統(tǒng)計時段,就是這一時段的平均煤耗。我們可以想象,在一個時間段里,變化的因素非常多,煤耗的數值變化較大。如果拿一個短時段的平均值與一個長時段的平均值相比,那是不可比的。即便同一電廠都以年平均煤耗來說,因負荷率等條件不同,也會有較大區(qū)別。1.4單臺機組、單個電廠煤耗與多個電廠平均煤耗單個電廠也許有若干臺煤電機組,甚至有亞臨界、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并存。如果說這個電廠的煤耗,就得加權平均。對于某個集團公司甚至大到全國,什么機組都有,也得加權平均?;仡欉^去,隨著小機組的退役、300兆瓦和600兆瓦級機組的改造,660兆瓦和1000兆瓦新機組的投運,各集團和全國的平均煤耗逐年下降,這是容易理解的。2006-2010年期間,全國煤電機組的供電煤耗從370克/千瓦時降到330克/千瓦時,2013年降到321克/千瓦時,2014年為318克/千瓦時。按照《煤電節(jié)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到2020年,現役燃煤發(fā)電機組改造后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時,其中現役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除空冷機組外)改造后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時。2電廠煤耗的計算計算的方法不外乎分為兩種,正平衡是宏觀的,反平衡是微觀的。2.1正平衡法:就是計算用了多少煤,發(fā)了多少電。輸出的電量好說,而輸入的熱值(煤量x低位發(fā)熱量)卻不那么好說。煤的低位發(fā)熱量需取樣,做試驗,不可能實時獲得。所以,只能以某一批次的煤取樣的結果作代表。輸入的煤量卻是人們可能存疑的地方,這與計量的地方和手段有關,還有的人認為煤倉間的儲煤量會對計量帶來不確定性。2.2反平衡法:分解成各大部件的效率來計算。把電廠當成是鍋爐、汽機、管道系統(tǒng)的串聯,則:電廠凈效率=鍋爐效率x汽機效率x管道效率x(1-廠用電率),其中汽機效率=3600/汽機熱耗,汽機熱耗單位用kj/kWh,管道效率在計算中通常取0.99,影響不大。換算成煤耗:供電煤耗=3600/(電廠凈效率x7x4.1866)。計算要注意效率的單位是用了%還是小數點,如果用了%為單位還得除以100。性能驗收試驗當然有標準,鍋爐性能按照ASMEPTC4.1,汽輪機按照ASME

PTC6-2004,而且也是允許按規(guī)定進行條件偏差的修正的,只是手不要抖或都得不太大。只不過,性能驗收試驗完成后,有哪個電廠平時還用反平衡法去計算供電煤耗?在超臨界發(fā)展的初期,的確有一些機組未能到達設計指標,例如可參閱《我國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實際投運水平評述》,作者張建中,發(fā)表在《電力建設》2009年4月。也正因此,有的600MW級超臨界機組才投運幾年就要做汽機通流改造。如果有人說電廠煤耗改善了,我更愿意從微觀看到底是哪些方面有了提高。3影響煤耗的主要因素3.1煤電廠的類型A.按燃燒方式分有:循環(huán)流化床(CFB)與煤粉爐(包括π型爐和塔式爐,W火焰爐)。CFB應針對劣質煤,煤耗相對要差些。B.按照排汽冷卻方式分有:濕冷機組與空冷機組(包括直接空冷與間接空冷)。取決于廠址條件,濕冷機組的排汽背壓通常在4.9kPa~11.8kPa,南方也有6kPa~11.8kPa;間接空冷通常在13~28kPa,直接空冷在15~35kPa左右。因此,不同類型的機組,以及同一機組在不同背壓下煤耗相差很大。C.按照電廠參數分有:亞臨界,超臨界,超超臨界電廠。亞臨界(16.7MPa/538/538)、超臨界(24.2MPa/566/566)的參數比較固定(少數超臨界的參數略有不同),超超臨界再細分的話有普通超超(25~26.25MPa/600/600),和先進超超或叫高參數超超(28MPa/600/620),中間過渡還有再熱溫度610度的。所以,盡管都叫超超臨界,煤耗差別也會有2克千瓦時左右的差別。D.按照再熱次數分有:一次再熱和二次再熱(雙再熱)。如按二次再熱31MPa/600/620/620的方案,二次再熱超超臨界與一次再熱普通超超臨界煤耗大致相差8~9克/千瓦時左右。E.純凝發(fā)電機組與供熱機組按熱電用途分有:純凝發(fā)電機組與供熱機組。供熱機組(熱電聯供)因為利用了低溫熱能,其煤耗會比純凝機組好得多,可以輕易地做到200克/千瓦時以下。所以,千萬不要直接比較兩種不同的機組。3.2影響煤耗變化的主要因素對于一臺運行機組的煤耗因素不少,這里講兩個主要的因素。A季節(jié)變化主要是環(huán)境溫度變化引起排汽背壓的變化,使得汽輪機熱耗變化,對鍋爐效率影響不大。所以,無論濕冷還是空冷機組,夏季和冬季工況的煤耗相差挺大。例如,1000兆瓦超超臨界電廠的煤耗,高低背壓工況下可能相差17克/千瓦時(濕冷機組)、26克/千瓦時(空冷機組)。B負荷變化負荷變化對鍋爐效率的影響相對不那么大。例如,1000兆瓦超超臨界煙煤鍋爐效率,100%負荷時為93.9%,75%負荷時為94.9%,50%負荷時為95.5%,即部分負荷甚至還稍好。主要的影響是在于汽機熱耗。例如,1000兆瓦普通超超臨界汽機熱耗,100%汽機驗收工況(THA)時為7370千焦/千瓦時,75%THA時為7500千焦/千瓦時,50%THA時為7820千焦/千瓦時,40%THA時為8110千焦/千瓦時。熱耗的劃分大致是負荷降到75%時,超超臨界機組成了超臨界機組,50%負荷時成了亞臨界機組。下圖為早期660/1000兆瓦機組熱耗與負荷的關系曲線。

目前,煤電機組的年利用小時數普遍下降,創(chuàng)歷史低位。如果按照4500小時估算,平均負荷利用率為51%左右(出力系數不會高)。即眾多的煤電機組煤耗的年平均值不會樂觀。所以千萬別告訴我,亞臨界運行狀態(tài)下能達到超臨界或超超臨界機組的煤耗水平。下圖為早期各種機組供電煤耗與負荷的關系曲線,引自《燃煤發(fā)電機組負荷率影響供電煤耗的研究》,作者劉福國等,發(fā)表在《電站系統(tǒng)工程》2008年7月??梢郧宄刂镭撀事实挠绊懯呛艽蟮?。4我國目前煤耗水平與行動計劃由三部委與2014年9月印發(fā)的《煤電節(jié)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代表了官方認可的目前煤耗水平和對新建機組的要求。先看截止2014年底煤電機組的構成(中國電力可靠性年報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