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四教學案3(17份)-蘇教版3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四教學案3(17份)-蘇教版3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四教學案3(17份)-蘇教版3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四教學案3(17份)-蘇教版3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四教學案3(17份)-蘇教版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課寡人之于國也(一)作者簡介生平經(jīng)歷孟子(約前—前),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中期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孟子受業(yè)于子思的門人,先秦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五十歲以后,他曾經(jīng)率領弟子先后游說齊、宋、滕、魏等君主,宣傳他的“仁政”理論。六十五歲左右,他回到鄒,專心從事教育和著述,與弟子一起編成《孟子》。主要作品《孟子》,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七篇。該書是記載孟子言行的書,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評價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睹献印沸形臍鈩莅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流傳后世,影響深遠,成為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二)人物軼事不敢休妻的孟子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進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準許我把她休了?!泵夏刚f:“什么原因?”孟子說:“她蹲在地上?!泵夏竼枺骸澳阍趺粗赖??”孟子說:“我親眼看見的?!泵夏刚f:“這是你不講禮儀,不是婦人不講禮儀?!抖Y經(jīng)》上不是這樣說嗎,將要進門的時候,必須先問屋里誰在里面;將要進入廳堂的時候,必須先高聲傳揚,讓里面的人知道;將進屋的時候,必須眼往下看?!抖Y經(jīng)》這樣講,為的是不讓人措手不及,無所防備。而今你到妻子閑居休息的地方去,進屋沒有聲響人家不知道,因而讓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樣子。這是你不講禮儀,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講禮儀?!泵献勇犃嗣夏傅慕虒Ш?,認識到自己錯了,再也不敢講休妻的事了。(一)背景鏈接孟子所處的戰(zhàn)國中期,“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攻爭強,勝者為右”(劉向《戰(zhàn)國策》)。各國諸侯爭城奪地,角逐武力,蠶食鯨吞,征戰(zhàn)不斷;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會混亂,禮制崩壞,世風傾頹,劇烈動蕩。權勢與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視為天道,攻伐凌欺被視為合理,由大國以“力”統(tǒng)一天下的態(tài)勢已經(jīng)初步形成。魏國曾是強國,但在梁惠王統(tǒng)治期間,連遭重創(chuàng),內(nèi)憂外患,以至于都城由安邑遷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孟子被“招賢”來到魏國,梁惠王招賢的目的在于富國強兵,恢復并擴大疆土。所以一見面,梁惠王就迫不及待地向他討教救國治國之策。在此形勢下,孟子開始向梁惠王宣揚他的仁政思想。本文就是孟子在魏國期間與梁惠王的一次談話。(二)常識整理由語錄體散文向專題性論文過渡的文體——對話體對話體是通過一定的情景,模擬二者(通常是兩人)對話內(nèi)容的一種形式。對話體與其他文體不同的特征在于,它體現(xiàn)了對話者的現(xiàn)場性,因此也容易讓讀者如同置身于當時的語境之中,生動而形象?!睹献印肥敲献诱Z錄的集結,但多數(shù)篇章是通過對話體展開論辯的說理散文。對話體這種形式除了承載論辯觀點之外,還有敘事的功能,使文章情節(jié)化、故事化。\\\([學習目標]).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掌握文言句式。.了解孟子善于雄辯、氣勢充沛的風格和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思想。.學習文章結構嚴謹、善用比喻的寫法。一、誦讀課文第~段,完成下面的問題。環(huán)節(jié)一:突破詞句.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寡人之于國也之: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于:介詞,對于()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兇:收成不好,荒年 于:介詞,到()河東兇亦然 然:代詞,這樣()察鄰國之政 政:當權者()鄰國之民不加少 加:副詞,更()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以:介詞,用()填然鼓之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之:襯音助詞,無實義()兵刃既接既:副詞,表示動作完成,已經(jīng),之后()棄甲曳兵而走曳:動詞,拖著 走:動詞,逃跑()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而:連詞,表承接關系()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以:介詞,用,憑,拿 則:連詞,那么()直不百步耳 直:副詞,只是,不過.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古義:黃河北岸的魏地。 今義:越南首都。.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釋義。填然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翻譯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點。()棄甲曳兵而走。譯文:(士兵)拋棄鎧甲,拖著兵器逃跑。(省略句,省略主語“士兵”)()是亦走也。譯文:這也是逃跑啊。(判斷句,“也”表示判斷)環(huán)節(jié)二:把握文意.下列全部屬于梁惠王自認為盡心治國的措施的一項是()①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②移其民于河東③移其粟于河內(nèi)④河東兇亦然⑤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①②⑤.②③④.②④⑤.①③④解析:選①是梁惠王對自己的評價;⑤是梁惠王對現(xiàn)狀的認識。.下列對課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孟子“欲擒故縱”,充分利用梁惠王好戰(zhàn)、爭奪人口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論證啟發(fā)梁惠王。.孟子設喻是向梁惠王說明“移民移粟”的治國方法與鄰國的治國不盡心,是有本質的區(qū)別的,只是措施不當。.孟子設喻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為下面自己提出治國之策做了鋪墊。.孟子散文善用比喻,生動有趣地陳說事理、論辯是非,富有雄辯性和鼓動性。解析:選項,孟子設喻是向梁惠王說明“移民移粟”的治國方法與鄰國的治國不盡心,沒有本質的區(qū)別。二、誦讀課文第段,完成下面的問題。環(huán)節(jié)一:突破詞句.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勝:副詞,盡()斧斤以時入山林 以:介詞,按()王道之始也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勿奪其時 奪:錯過()申之以孝悌之義申:動詞,反復陳說 以:介詞,把()非我也,歲也 歲:名詞,年成()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連詞,則,那么.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釋義。()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同勿,不要()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同斑()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檢,同斂,收斂,積蓄()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同途,道路.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義:可,可以、能夠;以,憑、憑借今義:①表示可能或能夠;②表示許可()然而不王者古義:然,這樣;而,卻今義:表轉折連詞.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釋義。()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生:動詞作名詞,活著的人。喪:動詞的為動用法,為……辦喪事。死:動詞作名詞,死了的人。()五畝之宅,樹之以桑樹:名詞作動詞,種植、栽種。()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作動詞,穿。()謹庠序之教謹: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然而不王者王:名詞作動詞,為王。()王無罪歲罪:名詞作動詞,歸罪、歸咎。.翻譯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點。()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譯文: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鄰國多了。(狀語后置句,狀語“于鄰國”置于形容詞“多”之后,應為“于鄰國多”)()五畝之宅,樹之以桑。譯文:五畝大的宅院,在宅地周圍種上桑樹。(狀語后置句,狀語“以?!敝糜趧釉~“樹”后,應為“以桑樹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譯文: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織的衣服了。(省略句,介詞“以”后省略賓語“之”)()申之以孝悌之義。譯文: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狀語后置句,狀語“以孝悌之義”置于動詞“申”后,應為“以孝悌之義申之”)()未之有也。譯文:從未有過這樣的事。(賓語前置句,賓語“之”置于動詞“有”之前,應為“未有之也”)()非我也,歲也。譯文:不是我的罪過,而是年成不好的緣故。(判斷句,“也”表示判斷)環(huán)節(jié)二:把握文意.下列全部屬于孟子“王道”措施的一項是()①不違農(nóng)時②數(shù)罟不入洿池③養(yǎng)生喪死無憾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⑤五畝之宅,樹之以桑.①②⑤ .②③④.②④⑤ .①②④解析:選③是“王道”的結果;④是揭露社會的不平等。.對第段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孟子提出發(fā)展生產(chǎn)的三條措施,認為發(fā)展生產(chǎn)、百姓安居樂業(yè),才是王道的根本。.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餓莩”的事實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孟子用“刺人而殺之”歸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文章最后一句是說大王不要歸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會來歸順了。解析:選項,害民的應該是統(tǒng)治者的暴政,而非荒年。三、閱讀全文,完成下面的問題。.孟子的仁政思想傳承至今仍顯示出一定的進步性,聯(lián)系現(xiàn)實,討論他的仁政主張可作哪些合理引申。答:參考答案:①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過與自然的交往性互動,使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xiàn)“雙贏”。②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有義,相關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③發(fā)展經(jīng)濟,振興教育。加強道德教育,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使社會、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不斷增強。④實現(xiàn)天下安寧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條件之一。⑤民富才能國強,而民富的前提是休養(yǎng)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財富。一、積累妙用素材·讓文筆更鮮活(一)這樣積累素材話題專輯——\\\(民生).從教材中積累梁惠王聲稱自己“于國盡心焉耳矣”,可實際的情況卻是“狗彘食人食”“涂有餓莩”,而在位者卻歸罪于年成不好。孟子指出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統(tǒng)治者的虐政,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吃飽穿暖、受教育、懂得禮儀,才能得到百姓的擁戴。為此,孟子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不違農(nóng)時”“數(shù)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就是農(nóng)忙時不征調百姓服役,讓百姓及時春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發(fā)展農(nóng)林牧漁。黎民不饑不寒之后,還要“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也就是興辦教育,教化百姓。孟子的王道思想體現(xiàn)了他對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民生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從歷史中積累林則徐不僅是偉大的愛國者、民族英雄,而且也是一個關心民生的人。鴉片戰(zhàn)爭后,他被流放,適逢黃河發(fā)大水,道光皇帝不得已把遣戍途中的他召赴河南治水。他本來就深諳黃河水勢,并有一套制水的辦法。在河南近一年,治好了水患,又被發(fā)配到新疆。夫人因病留在長安,他獨身西行,寫下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到伊犁之后,又興修水利,他當年興修的水利工程至今還發(fā)揮著作用。.從現(xiàn)實中積累海南十大“最美村官”陳林雄,帶領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鎮(zhèn)鹽盡村,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nèi),先后實現(xiàn)了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硬化道路覆蓋,主要的鄉(xiāng)村干道也有了綠化、美化及亮化;成立聯(lián)防隊堅決打擊危害群眾利益不法事件;開展金秋助學,共募得善款萬,圓了位寒門學子的求學夢;響應“強黨建,促增收”活動,要求黨員亮身份、曬承諾,建立起幫扶機制,其間結對幫扶位困難群眾等。鹽盡村由原先的“問題村、落后村”變?yōu)榱爽F(xiàn)在的“和諧村、美麗村”。.從名言中積累()善為國者,愛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 ——劉向()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 ——諸葛亮()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 ——賈誼()應當把人民看作與自己平等的人去愛他們,而不能高高在上地去看他們?!蟹颉ね袪査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xù)不斷的新起點?!暯?二)這樣運用素材\\\([精彩片段])一個大國的崛起,究竟要靠什么?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可謂其崛起之本。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提出了“仁”的學說,孟子在此基礎上更是將其發(fā)展為“仁政”的理論,提出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吃飽穿暖、受教育、懂得禮儀,才能得到百姓的擁戴的理論。自此,歷代盛世王朝都將“愛民”思想奉為治國圭臬。文帝、景帝厲行節(jié)約,與民休息,才有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景象;唐太宗堅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而開創(chuàng)了大唐盛世;新中國成立,更是牢牢把民生抓起,使之成為中華崛起之根本。民強則國強,民生是我們中華崛起之本。[領悟]文段的論點是“民生,可謂崛起之本”,圍繞這一論點,作者在歷史中廣泛尋找論據(jù),運用了孔子、孟子理論學說,并用文景之治、唐太宗發(fā)揚“仁政”使國家富強的例子佐證,較有說服力。\\\([精彩范文])①孟子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個群賢畢至的時代,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一個金戈鐵馬的時代。烽火臺的狼煙,冷兵器的寒光,政治家的野心,文化人的激情,在云遮霧罩、電閃雷鳴、虎嘯猿啼的古老原野上,變幻莫測地演繹著一幕又一幕驚心動魄的歷史活劇。②亂世出英才。孟子從齊魯大地的巍巍青山走向了他的時代。秋風蕭蕭,黃葉亂飛。然而風華正茂的孟子雄心勃勃,氣宇軒昂,熱血沸騰,步履堅定。雖然,他最初的腳步并沒有離開自己的故鄉(xiāng)鄒魯一帶,出道之初也只是聚徒講學,弘揚“仁政”學說,為實現(xiàn)濟時救世、將天下“定于一”的目標而進行輿論和人才的準備。③“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是一個有血性,有抱負的文化青年。面對“民有饑色,野有餓殍”的遍及天下的“虐政”,目睹各國之間不斷升級的“攻伐”,孟子痛心疾首,在人到中年之后,毅然舉起了“王道仁政”的大旗,離開書齋和講壇,開始四處奔走游說,試圖消弭戰(zhàn)爭烽火,改變政治走向,減輕百姓疾苦,“回狂瀾于既倒”,變亂世為治世。④然而,野心勃勃的政治老板們需要的是陰陽家鄒衍的“奇術”,需要的是縱橫家蘇秦的“計謀”。因而,孟子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冷遇甚至歧視。他的政治理想猶如雨后的彩虹,絢爛至極,卻不能變成政治老板們“霸權”旗幟上一縷輕輕的色調。⑤整個戰(zhàn)國,孟子是一個雄獅般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不是像白發(fā)蒼蒼的姜太公那樣,以“愿者上鉤”的悠閑氣度坐等機會的到來,而是以“憂樂天下”的“入世”情懷,懷抱利器苦苦尋覓“識貨”的行家,以推行其“王道仁政”主張,從而指點江山——他不是朝秦暮楚、陰謀暗算的“縱橫家”,挾一己之私,“一怒而諸侯懼”,唯恐天下不亂;也不是胸無大志、只求一己之榮的庸俗“政客”,整天挖空心思,以耍手腕除異己為能事;更不是以光宗耀祖為出發(fā)點的無能鼠輩,為尋求政治靠山,妾婦似地看人臉色,仰人鼻息……⑥孟子總是正氣凜然,傲然不遜——他追求的是“王者之師”,因而首先有“王者之氣”。故“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從不察言觀色、投其所好或屈從遷就,始終不為高官厚祿折腰,永遠堅守“不召之臣”的尊嚴。⑦物換星移,孟子到底失敗了——他的悲劇是戰(zhàn)國的悲劇。⑧既然不能“兼濟天下”,那就“獨善其身”吧。于是,年過花甲,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的孟子,拍拍身上的政治塵土,從游說的崎嶇小道上,步履緩緩、滿臉倦色地回到弟子們早已清掃干凈的書齋,“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時光在戰(zhàn)爭的烽煙中慢慢地逝去,但文化的熱度,思想的彩虹,卻從孟子的書齋里冉冉升空——不久,《孟子》問世了。⑨如果說《論語》溫婉秀潤,談笑風生,娓娓道來,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那么《孟子》則冷峻雄奇,正言疾色,不茍言笑,猶如高山介石,警世有道。⑩文如其人——孟子經(jīng)天緯地的才智學養(yǎng),摧枯拉朽的思想激流,特立獨行的人格力量,不媚世俗的浩然正氣,憂樂天下的儒家情懷,在《孟子》的字里行間匯而聚之,凝成一股強勁的文化熱流,注入儒家文化噴薄的血脈。?孟子的“政治悲劇”,演繹出了儒家文化又一瑰偉、崢嶸的文化景觀,美不勝收;而孟子本人也以“亞圣”的名號和資格,走進了中國的歷史、哲學史和文學史,登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高峰峻岳。?“孟子文章有真性”——這個“真性”,是思想鋒芒、獨特個性和濃郁情感所凝聚而成的大氣韻,是大浪淘沙、驚濤拍岸的大氣勢,是雄視千古、橫掃千軍的大氣魄。?孟子的身后,是一連串熠熠生輝的名字:韓愈、柳宗元、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梁啟超、魯迅……(有刪改)佳作賞析文章敘寫了孟子政治上失敗而文化上成功的一生,高度評價了孟子遠大的抱負,經(jīng)天緯地的學養(yǎng),傲岸的人格,睿智的思想。全文語言灑脫,文采斐然,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更使得文章熠熠生輝。寫作借鑒.學開頭開頭以排比的句式渲染孟子所處的時代特點,形象生動,引人入勝。.學比喻第④段用“雨后的彩虹”“不能變成政治老板們‘霸權’旗幟上一縷輕輕的色調”的比喻,形象地說明孟子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悲哀。.學對比第⑤段把孟子和姜太公等人進行了多方面的比較,說明了作為一個雄獅般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孟子的高尚無私的襟懷。.學引用第⑧段,作者巧妙地引用《孟子》中的句子,形象地表現(xiàn)了孟子的人生理想。.學描寫第⑧段寫政治上失敗的孟子走向書齋的情景,用了“拍拍身上的政治塵土”“從游說的崎嶇小道上,步履緩緩、滿臉倦色地回到弟子們早已清掃干凈的書齋”,把一個灑脫的哲人形象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二、研讀品味經(jīng)典·讓積淀更豐厚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莊子·天地》[翻譯]有了機械,就會產(chǎn)生機巧之事;有了機巧之事,就會產(chǎn)生機巧之心。機巧之心放在胸中,就會破壞純白的品質。不具備純白的品質,就會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會被道所拋棄。[明理知義]中國有句俗話,叫欲速則不達,體現(xiàn)出一種東方式的智慧和哲思。實際上,中國文化里是欣賞慢的,以至于提高效率的科技發(fā)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被稱為“奇技淫巧”。而如今,我們吃飯有方便面、讀書有速成班,連戀愛都忘不了快字當頭:嫌約會時間長,那就整個千人大閱兵,嫌一對一效率低,那就走“人海戰(zhàn)術”。快則快矣,卻似乎有點矯枉過正了。班超投筆從戎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nèi)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①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注]①研:通“硯”,硯臺。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譯文:參考答案: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該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xiāng)立下功勞,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參考譯文: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是徐縣縣令班彪最小的兒子。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固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來掙錢養(yǎng)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該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xiāng)立下功勞,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凡夫俗子怎么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馬懷蘭,山西省昔陽縣人,山西省昔陽縣井溝村主任。在中央電視臺啟動的“尋找最美村官”大型公益活動中,第一期播放的就是馬懷蘭和丈夫周銀柱為村民修公路、帶村民共致富的事跡。在當選井溝村村委會主任前,她和丈夫周銀柱經(jīng)營著一家裝飾公司,年初,馬懷蘭被檢查出患有乳腺癌;同年月,周銀柱也被確診患有腎盂癌。手術后,共同經(jīng)歷病痛,又共同面對死神的二人決定回到周銀柱的老家井溝村休養(yǎng)。家鄉(xiāng)的落后面貌讓夫妻二人很難過,年,他們從修路開始,把自己的積蓄投入到了井溝村的建設改善當中。年,馬懷蘭被村民以全票選舉為井溝村村委會主任,十年間,修馬路、挖水窖、蓋廣場、綠荒山,夫妻倆的努力讓井溝村大變樣,一個個致富項目在井溝村落了根,曾經(jīng)要移民搬遷的貧困村如今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模范村”,村民年收入從人均不足元漲到了元。而曾經(jīng)響當當?shù)姆蚱奁髽I(yè)家卻貼進去多萬元,最后不惜賣掉了自己城里的別墅。在頻頻“貼錢”的同時,兩人還決定用培訓的方式教會村民自己“賺錢”。年,他們出資萬元,注冊了昔陽縣首家企農(nóng)合作社。通過合作社,村里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起來了,還成了遠近聞名的“花燈之鄉(xiāng)”,農(nóng)家樂讓一戶戶“窯洞賓館”紅紅火火。從富裕的城市人到快樂的農(nóng)村人,馬懷蘭夫婦用十年時間給自己變換了一個身份,也給了井溝村一個華麗轉身。[人生教益]金錢充裕不是真正的富足,精神的高尚、胸懷的無私才是人生的富有。一、文言基礎專練.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兇:收成不好,荒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走:逃跑.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檢:同“撿”,拾起.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奪:錯過解析:選“檢”同“斂”,收斂,積蓄。.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則修文德以來之,申之以孝悌之義))\\\{\\(\\\\(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斯天下之民至焉))\\\{\\(\\\\(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河東兇亦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選項的“以”分別是連詞,表目的,來;介詞,把。項的“之”分別是代詞,他;助詞,的。項的“如”分別是動詞,像;連詞,如果。項的“然”都是代詞,這樣。.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不可!直不百步耳.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解析:選項,“頒”同“斑”;項,“涂”同“途”;項,“無”同“勿”。.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解析:選項,“養(yǎng)生”古義是“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是“保養(yǎng)身體”。項,“可以”古義是兩個詞,可,可以;以,憑借。今義:①表示可能或能夠;②表示許可。項,“然而”古義是“這樣卻”,今義是“表轉折連詞”。.下列各句與“無乃爾是過與”句式相同的一項是().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非我也,歲也 .樹之以桑解析:選、兩項均為狀語后置句;項為判斷句;項與“無乃爾是過與”句式相同,均為賓語前置句。.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譯文:()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譯文:()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譯文:參考答案:()鄰國的百姓沒有更少,我的百姓沒有更多,這是為什么呢?()細密的漁網(wǎng)不進入池塘,魚鱉就吃不完。()(只要)大王不歸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會來歸順了。二、閱讀理解專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關題目。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梃②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梁惠王曰:“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有刪改)[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遷都大梁,所以魏國又稱梁國。②梃:木棒。[精讀設計]一、文言詞語.①何以利吾國以:介詞,憑②殺人以梃與刃以:介詞,用.①茍為后義而先利后:意動用法,以……為后;先:意動用法以……為先②寡人恥之恥:意動用法,以……為恥.萬乘之國乘:讀è,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長子死焉焉:兼詞,“于之”.入以事其父兄入:在家里;事:名詞活用為動詞,侍奉二、文言句式.有以異乎?譯文:有什么不同嗎?(固定句式).東敗于齊。譯文:東邊被齊國打敗。(被動句).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不奪不饜 饜:滿足.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修:治理.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撻:打擊.王往而征之 征:討伐解析:選項,修:學習。.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①其無后乎 ②其皆出于此乎.①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②失其所與,不知.①為其像人而用之也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①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 ②具以沛公言報項王解析:選項,①②均為語氣副詞,表推測語氣,大概。項,①連詞,和、同;②動詞,結交、依附。項,①介詞,因為;②介詞,被。項,①連詞,來;②介詞,把。.下面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體現(xiàn)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組是()①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②以刃與政,有以異乎③始作俑者,其無后乎④省刑罰,薄稅斂⑤仁者無敵⑥愿為死者一洗之.①②⑤ .②③⑥.①④⑤ .③④⑥解析:選②是間接體現(xiàn);③是仲尼的話;⑥是梁惠王的話。.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孟子認為,一個國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就危險了,并通過利害分析,進一步勸誡梁惠王只要講仁義就可以了,不必談利益。.孟子詢問梁惠王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饑餓至死。.梁惠王想雪洗魏國的恥辱,向孟子詢問對策,孟子建議梁惠王對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確指出他讓百姓生活在苦難中,必難以抵擋入侵之敵。.孟子面對梁惠王的利國的急切心態(tài),先表明自己施行仁義的觀點,然后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施行仁義的意義,最后指出施行仁義的具體措施。解析:選項,“他讓百姓生活在苦難中,必難以抵擋入侵之敵”說法錯誤,原文是說秦、楚君王的行為,而非梁惠王自身行為。.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譯文:()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譯文:參考答案:()沒有講求仁義卻遺棄自己父母的,也沒有講求仁義卻輕慢自己君王的。()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卻不免做出類似于驅趕野獸去吃人的事情來,那他們作為百姓父母官(的意義)又在哪里呢?參考譯文:孟子謁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而來,將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國家嗎?”孟子回答道:“大王!您為什么一定要說到利呢?只要有仁義就可以了。大王說‘怎樣有利于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和平民說‘怎樣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國家就危險了。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nèi)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nèi)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擁有千輛兵車,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擁有百輛兵車,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義放在后頭而把利放在前頭,那他們不爭奪是不會滿足的。沒有講求仁義卻遺棄自己父母的,也沒有講求仁義卻輕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講仁義就可以了,何必談利呢?”梁惠王說:“我很樂意聽您的指教?!泵献踊卮鹫f:“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么不同嗎?”梁惠王說:“沒有什么不同。”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嗎?”梁惠王回答:“沒有什么不同?!泵献佑谑钦f:“廚房里有肥嫩的肉,馬房里有健壯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無異于驅趕獸類去吃人啊!野獸自相殘食,人尚且厭惡這種行為;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卻不免做出類似于驅趕野獸去吃人的事情來,那他們作為百姓父母官(的意義)又在哪里呢?孔子說:‘開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沒有后嗣了吧!’這不過是因為俑太像活人而用來陪葬罷了。(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饑餓至死呢?”梁惠王說:“我們魏國,以前天下沒有哪個國家比它更強大的了,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傳到我手中,東邊被齊國打敗,我的長子也犧牲在那里;西邊又割給秦國七百里地;南邊又被楚國欺侮。對此我深感恥辱,想要為死難者盡洗此恨,要怎么辦才好呢?”孟子回答道:“百里見方的小國也能夠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對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罰,減輕賦稅,(提倡)深耕細作、勤除雜草,讓年輕人在耕種之余學習孝親、敬兄、忠誠、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長,(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拿起木棍打贏盔甲堅硬、刀槍銳利的秦、楚兩國的軍隊了。他們(秦、楚)常年奪占百姓的農(nóng)時,使百姓不能耕作來奉養(yǎng)父母。父母受凍挨餓,兄弟、妻兒各自逃散。他們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討伐他們,誰能跟大王對抗呢?所以說,有仁德的人天下無敵。”三、語言表達專練.根據(jù)畫線句子的內(nèi)容,再仿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