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四文言文閱讀高考語文
(課標Ⅲ專用)第1頁十一、(課標全國Ⅱ,4—7,19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李揆,字端卿,隴西成紀人,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少聰敏好學,善屬文。開元末,舉進士,獻書闕
下,詔中書試文章,擢拜右拾遺。乾元初,兼禮部侍郎。揆嘗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實,徒峻其堤防,索
其書策,深昧求賢之意也。其試進士文章,曰:“大國選士,但務得才,經(jīng)籍在此,請恣尋檢。”由是
數(shù)月之間,美聲上聞。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大用。時京師多盜賊,有通衢殺人置溝中者,李輔國方
恣橫,上請選羽林騎士五百人以備巡檢。揆上疏曰:“昔西漢以南北軍相統(tǒng)攝,故周勃因南軍入北軍,遂安劉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區(qū)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變,將何
以制之?”遂制罷羽林之請。揆在相位,決事獻替,雖甚博辨,性銳于名利,深為物議所非。又其兄
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同列呂讠垔,地望雖懸,政事在揆之右,罷相,自賓客為荊南節(jié)度,
聲問甚美。懼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讠垔管內(nèi)構(gòu)求讠垔過失。讠垔密疏自陳,乃貶揆萊州長史同
正員。揆既黜官,數(shù)日,其兄改授為司門員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晉
卿累薦元載為重官。揆自恃門望,以載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
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陛d銜恨頗深。及載登相位,因揆當徙職,遂奏為試秘書監(jiān),江淮養(yǎng)疾。
既無祿俸,家復貧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給。萍寄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
徙者,蓋十余州焉。元載以罪誅,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為盧杞所惡。德宗在
山南,令充入蕃會盟使,加左仆射。行至鳳州,以疾卒,興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節(jié)選自《舊唐書·李揆傳》)第2頁1.對以下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3分)
()A.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代:世世B.少聰敏好學,善屬文屬:撰寫C.深昧求賢之意也昧:冒犯D.經(jīng)籍在此,請恣尋檢恣:任意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一組是(3分)
()①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②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大用③遂制罷羽林之請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為試秘書監(jiān),江淮養(yǎng)疾⑥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第3頁3.以下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學,入仕后美名上聞。他出身顯貴人家,聰明靈敏,好學上進,開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張考查進士務必選拔有真實才能人,受到廣泛好評。B.李揆有遠見卓識,上疏得到認可。當初京城治安混亂,盜賊殺人,李輔國請求選羽林軍以備巡
視。李揆引西漢舊事說明,如羽林警夜則難以應付突然之變。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們非議。他在相位時,論及大事頭頭是道,卻熱衷追名逐利。他嫉妒
呂讠垔地位超出自己,密令捏造呂過失,最終反而自食其果。D.李揆與元載交惡,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門望高貴,鄙薄元載出身寒微,元懷恨在心。元登相
位后,對他報復,致使他全家衣食無著,在各州飄泊十多年。4.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當代漢語。(10分)(1)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2)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余州焉。第4頁十一、1.答案
C昧:違反。2.答案
A④⑤表現(xiàn)了李揆罷相后,仕途遭遇坎坷,不屬于“深受朝廷器重”,據(jù)此排除含有④
⑤選項。3.答案
C據(jù)原文“同列呂讠垔,地望雖懸,政事在揆之右,罷相,自賓客為荊南節(jié)度,聲問甚
美。懼其重入”可知,選項中“他嫉妒呂讠垔地位超出自己”表述錯誤。4.答案(1)他哥哥當初本有聲望,卻停留在閑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薦。(譯出大意
給2分;“時名”“滯”“引進”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2)當?shù)刂菘らL官稍有輕慢,就又遷居,所以他搬遷地方,大約有十多個州。(譯出大意給2分;
“薄”“遷徙”“蓋”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解析(1)滯:停留,停滯。引進:推薦。(2)稍薄:稍有輕慢。遷徙:搬遷。者:地方。第5頁[參考譯文]李揆,字端卿,是隴西成紀人,而在鄭州定居,世代是仕宦之家。他年少時聰明好學,擅長寫文章。
開元末年,他考中進士,上書朝廷?;实巯铝钪袝】荚囁o采文章,提拔任命為右拾遺。乾
元初年,兼任禮部侍郎。李揆曾經(jīng)因為主管部門科舉錄用士人時,大多不考查實際能力,只是在
考試時嚴加防范。搜查考生們夾帶書冊,大大違反了求取賢才本意。他在審閱進士文章時,
(對判卷貢士)說:“大國選拔官員,只求得到賢才,經(jīng)典書籍都在這里,請你們隨意查閱?!睆?/p>
此,幾個月之內(nèi),美名傳到皇帝那里。從此以后他深受恩寵禮遇,于是得到重用。當初京城盜賊
很多,有些人在大街上殺了人把尸首扔在水溝中。李輔國這時正專橫跋扈,奏請選派五百名羽林騎
兵作為巡查之用。李揆上疏說:“從前西漢用南北軍相互統(tǒng)領,所以周勃派南軍進入北軍,終于
安定了劉氏天下。本朝設置南北衙門,文武區(qū)分,方便相互監(jiān)視。如今用羽林軍取代金吾兵警衛(wèi)
巡夜,突然發(fā)生非常變故,將怎樣阻止?”皇帝于是下詔否定了李輔國選取羽林兵請求。李揆
擔任丞相,決斷政事直言進諫。即使見識十分廣博、言辭動聽,但生性熱衷追求名利,深受輿論
訓斥。加上他哥哥(李皆)當初本有聲望,卻一直擔任閑散官職,一直不被李揆舉薦進用。第6頁同僚呂讠垔,地位聲望雖與李揆相差懸殊,但處理政事才能卻在李揆之上,被免去宰相后,由賓
客出任荊南節(jié)度使,名聲非常好。李揆擔心他會重新入朝拜相,于是暗中指使本部門官吏到呂讠
垔管轄區(qū)域內(nèi)搜求他過失。呂讠垔暗地里上疏為自己陳情,皇帝于是貶李揆為萊州長史同正
員。李揆被貶官之后,過了幾天,他哥哥改授為司門員外郎。過了多年,李揆遇赦被移任為歙州
刺史。當初,李揆掌握政權,侍中苗晉卿屢次推薦元載擔任要職。李揆自恃門第和名望,因為元
載出身寒微,內(nèi)心很看不起他,拒不接納,反而對苗晉卿說:“出身高貴人不被任用,獐頭鼠目標
人卻來求官?!痹d深懷怨恨。等到元載登上相位,趁著李揆應該遷官之機,于是上奏任命他為
試秘書監(jiān),到江淮一帶養(yǎng)病。這之后,沒有俸祿,家境又陷入窮困,妻兒百口,靠乞討為生。他漂泊
各郡,長達十五六年。假如當?shù)卮淌飞杂休p慢,就又遷居,所以他搬遷地方,大約有十多個州。
元載因罪被誅后,朝廷任命李揆為睦州刺史,(以后)召入朝拜任國子祭酒、禮部尚書,受到盧杞
憎恨。德宗在山南,命令李揆充任入吐蕃會盟使,加授左仆射。出發(fā)抵達鳳州,因病逝世,時為興
元元年四月,終年七十四歲。第7頁十二、(課標全國Ⅰ,4—7,19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
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饑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础⑿?、和饑,移江南糧十萬
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
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
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nèi)。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于屯田、馬
政、邊備、守御,數(shù)條上廉價。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
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
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
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
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jīng)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
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
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于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
鎮(zhèn),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jié),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節(jié)選自《明史·馬文升傳》)第8頁1.對以下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3分)
()A.登景泰二年進士登:升職B.錄功進左副都御史錄:記載C.振鞏昌、臨洮饑民振:救助D.勒石紀之而還勒:銘刻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諫皇上修身愛民內(nèi)容一組是(3分)
()①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②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③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④文升請命所司振恤⑤減膳撤樂,修德省愆⑥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zhuǎn).③④⑤第9頁3.以下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歷任多項職務。功業(yè)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是處理受災民眾善后問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賊寇。B.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勇于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得到采納;又能夠嚴格考查部屬,曾
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對他大肆威脅和污蔑。C.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邊備等職責勇于進言。在代吏部
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D.馬文升文武全才,聲名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為人重
氣節(jié),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故鄉(xiāng)。4.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當代漢語。(10分)(1)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2)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第10頁十二、1.答案
A登:考中。2.答案
B②為側(cè)面表現(xiàn)馬文升恪盡職守;③是對太子勸導;④表現(xiàn)馬文升憂民之情。方法點撥解答篩選文中信息題,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利用排除法,找出答案。3.答案
D“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故鄉(xiāng)”不正確。原文最終一句話意為“大盜到
鈞州,因為馬文升家在這里,舍之而去”。命題分析這類題普通以“選非”形式考查,常見設誤方式有:曲解詞義、夸大其詞、以偏
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混同因果、時序錯位(時間次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
等。4.答案(1)在朝廷官員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誠心誠意任用他,諸位大臣沒有些人敢望其項背。(2)在家閑居,無事從不到州城去。說到當初政事,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解析(1)耆碩:年高德劭。推心:誠心誠意。(2)輒:總是。顰蹙:皺著眉頭。第11頁方法技巧文言句子翻譯,最基本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
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致一致詞語則“組詞”;對地名、人名等專有名詞要“保
留”;對古漢語中同義重復詞語能夠“省略”其中一個,有些無須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
虛詞也能夠“省略”。[參考譯文]馬文升,字負圖,外貌漂亮出眾,多力氣。考中景泰二年進士,授官御史。先后巡視山西、湖廣,剛
直不阿品格很顯著。成化初年,召為南京大理卿。平定滿四之亂,記功晉升左副都御史。救助
鞏昌、臨洮饑民,安撫流亡百姓,政績很顯著。這期間于黑水口擊敗賊寇,又于湯羊嶺擊敗賊寇,
刻石記功而還。晉升右都御史,總管漕運?;?、徐、和發(fā)生饑荒,調(diào)撥十萬石江南糧食,五萬
兩鹽價銀救助百姓。孝宗即位,召拜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馬文升上書議論十五件事,都經(jīng)討
論而施行?;实墼诮逄锔?教坊用雜戲進獻。馬文升嚴正地說:“新天子應該知道農(nóng)事艱難,
要這些干什么?”皇帝馬上責令撤去。第二年,馬文升擔任兵部尚書,像以前一樣提督團營。天
下太平已經(jīng)很久了,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時在邊塞窺伺。馬文升嚴格查核眾將校,罷免貪婪懦
弱者三十余人。奸邪之人非常怨恨,夜里拿著弓箭在馬文升門前窺伺,有人寫誹謗文書射入
東長安門內(nèi)。馬文升擔任兵部尚書十三年,盡心軍務,對于屯田、馬政、邊備、守御,屢次分條第12頁上奏利于治國、合乎時宜提議。只要有利于國家事,應該說,即使不屬于自己職分,也
言無不盡。曾經(jīng)認為太子年滿四歲,應該早日教誨,請求選擇醇厚慎重年高德重熟知書史人,
撫養(yǎng)扶持,全部言語行動都用正道來教誨。山東長久干旱,浙江及南畿發(fā)生水災,馬文升請求
命令相關部門賑救撫恤,訓練士兵以防范意外。皇帝都認真地采納。馬文升在朝廷官員中最是
年高德劭,皇帝也誠心誠意任用他,諸位大臣沒有些人敢望其項背。吏部尚書屠滽被罷免,倪岳代
替屠滽,倪岳逝世后,用馬文升代替。南京、鳳陽狂風暴雨毀壞房屋,拔起樹木,馬文升請求皇帝
降低膳食,撤去音樂,培養(yǎng)仁德降低過失,駕臨御前講席,杜絕游宴,停頓不緊急事情,停頓額外
織造,賑濟饑民,搜捕盜賊。很快,又上奏吏部職掌十件事?;实鄱及劜杉{。正德年間,朝政已
經(jīng)轉(zhuǎn)移由宦官把持,馬文升年老,接連上疏請求離職,皇帝同意了。馬文升在家閑居,無事從不到
州城去。說到當初政事,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正德五年逝世,享年八十五歲。馬文升有文武之
才,長于隨機應變,朝廷主要決議往往等他決斷。功勞在邊防重鎮(zhèn),外國都聽到他威名。尤其
重視氣節(jié),為人品行方正,正道直行。逝世后過了一年,大盜到鈞州,因為馬文升家在這里,舍之而
離去。第13頁一、(天津,8—13,2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6題。王充者,會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嘗從軍有功,封會稽陽亭。一歲倉卒國絕,因家焉,以農(nóng)桑為
業(yè)。世祖勇任氣,卒咸不揆于人。歲兇,橫道傷殺,怨仇眾多。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祖父汎舉
家擔載,就安會稽,留錢唐縣,以賈販為事。生子二人,長曰蒙,少曰誦,誦即充父。祖世任氣,至
蒙、誦滋甚,故蒙、誦在錢唐,勇勢凌人。末復與豪家丁伯等結(jié)怨,舉家徙處上虞。建武三年,充生。為小兒,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儕倫好掩雀、捕蟬、戲錢、林熙,充獨不愿。
誦奇之。六歲教書,恭愿仁順,禮敬具備,矜莊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嘗笞,母未嘗非,閭里未嘗
讓。八歲出于書館,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丑得鞭。充書日進,又無過失。手
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經(jīng)明德就,謝師而專門,援筆而眾奇。所讀文書,亦
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其論說始若詭于眾,極聽其終,眾乃
是之。以筆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為利害見將。常言人長,希言
人短。能釋人之大過,亦悲夫人之細非。好自周,不愿自彰,勉以行操為基,恥以材能為名。眾會
乎坐,不問不言;賜見君將,不及不對。見污傷,不愿自明;位不進,亦不懷恨。貧無一畝庇身,志佚
于王公;賤無斗石之秩,意若食萬鐘。得官不欣,失位不恨。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B組自主命題·省(區(qū)、市)卷題組第14頁淫讀古文,甘聞異言。世書俗說,多所不安,幽處獨居,考論實虛。充為人清重,游必擇友,不好茍交。所友位雖微卑,年雖幼稚,行茍離俗,必與之友。好杰友雅徒,不
泛結(jié)俗材。俗材因其微過,蜚條陷之,然終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論衡·自紀篇》,有刪節(jié))1.對以下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3分)
()A.歲兇,橫道傷殺兇:兇險B.閭里未嘗讓讓:責備C.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諷:背誦D.游必擇友,不好茍交茍:草率,隨便第15頁2.以下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使用方法,相同一組是(3分)
()A.
B.
C.
D.
第16頁3.以下句子分編為四組,其中全都表現(xiàn)王充美好品德一組是(3分)
()①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②禮敬具備,矜莊寂寥③以筆著文,亦如此焉④賤無斗石之秩,意若食萬鐘⑤幽處獨居,考論實虛⑥行茍離俗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第17頁4.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最合理一項是(3分)
()A.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第18頁5.以下對原文了解與分析,不恰當一項是(3分)
()A.王充極少說他人短處,而愿意說他人優(yōu)點。他為人清高自重,被人誣陷,也不加辯白。B.王充幼年時恭順仁厚,未曾受父母責備鞭打。他追求好名聲,喜歡結(jié)交出色高雅朋友。C.王充做官不計較俸祿多少和官位高低,國君和將領召見時他考慮不周到就不對答。D.文章從生活、讀書、做官等多方面來寫王充為人處世,多采取對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鮮
明,又言簡意賅,富有節(jié)奏感。6.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當代漢語。(8分)(1)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3分)(2)其論說始若詭于眾,極聽其終,眾乃是之。(3分)(3)淫讀古文,甘聞異言。(2分)第19頁一、1.答案
A兇:鬧災荒。2.答案
CA.兼詞,在那里;形容詞詞尾,……樣子。B.介詞,因為;介詞,把。C.都是連詞,表轉(zhuǎn)
折。D.代詞,他;疑問副詞,莫非。3.答案
A③句說王充文章觀點新奇,與眾不一樣。⑤句寫王充生活方式和治學態(tài)度、風
格。⑥句寫是他人。4.答案
C依據(jù)語句對稱特點,可確定C項正確。原文標點為:“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
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5.答案
B“他追求好名聲”錯,原文說他“不好徼名于世”。6.答案(1)恰好趕上社會動蕩,(他祖父)擔心被仇人抓住。(2)他論說初聽似乎與大家看法相違反,但聽到最終,大家就會認為他觀點是正確。(3)沉迷于閱讀古文,樂于聽聞不一樣言論。解析(1)會:恰好,適逢。為……所:被動句。(2)詭:違反、違反。是:意動使用方法,認為……正確。(3)淫:沉溺。甘:樂于。第20頁疑難突破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需要翻譯助詞能夠刪掉,省
略內(nèi)容要依據(jù)上下文補充,這么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確定句子賦分點,翻譯時
確保賦分點落實,如此題中“會”“詭”“淫”“甘”等實詞,同時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現(xiàn)
象,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還要注意翻譯完后一定要對句子進行整理,使句意通
順。[參考譯文]王充,會稽郡上虞縣人,字仲任。祖上曾從軍立有軍功,被分封在會稽郡陽亭。才一年因變亂而
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戶,以種地養(yǎng)蠶為業(yè)。曾祖父王勇好意氣用事,結(jié)果跟很
多人都合不來。災荒年頭,攔路殺傷過路人,所以仇人眾多。恰好趕上社會動蕩,他祖父擔心
被仇人抓住,于是祖父王汎領著全家肩挑車載家當,準備到會稽郡去安家,但中途在錢唐縣留了
下來,以經(jīng)商為業(yè)。祖父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誦,王誦就是王充父親。王家祖祖
輩輩好講義氣,到了王蒙、王誦就更厲害了,所以王蒙、王誦在錢唐縣又仗著自己勇力欺凌別
人。以后,又與土豪丁伯等人結(jié)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縣居住。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時候,跟同輩搭檔一起玩,不喜歡隨便打鬧。小搭檔們都喜歡捉
鳥、捕蟬、猜錢、爬樹,只有王充不愿玩這些。王誦對此感到驚奇。王充六歲時,家里就教他認第21頁字寫字,王充恭厚、友愛、孝順,很懂禮貌,莊重寡言,有成年人氣派。父親沒有打過他,母親沒
有責備過他,鄉(xiāng)鄰沒有指責過他。八歲進書館學習,書館里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為有過失
而脫去衣服受責打,或者因為字寫得難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書法日見進步,又沒有什么過
失。學完了識字書寫課程,就離開了教寫字老師,去學習《論語》和《尚書》,天天能背誦一
千字。讀通了經(jīng)書,品德也涵養(yǎng)好了,就又告別經(jīng)師而去自己專門研究,(王充)一寫出文章,就得
到許多人好評。所讀書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雖高但不喜歡隨便寫作,口才很好可是
不好與人談論對答。不是志同道合人,他能夠整天不說話。他論說初聽似乎與大家看法
相違反,但聽到最終,大家就會認為他觀點是正確。王充寫文章也是如此,行事為人和侍奉尊
長也是如此。王充不圖在社會上知名,不為個人利害去求見長官。經(jīng)常說他人優(yōu)點,極少說
他人缺點。能夠原諒他人大錯,也惋惜他人細小過失。喜歡隱蔽自己才能,不好自我炫
耀。盡力把涵養(yǎng)操行作為做人根本,而羞于靠才能來沽名釣譽。眾人聚會坐在一起,不問到自
己便不說話,被長官接見時,不問到自己就不作聲。受到污蔑中傷也不愿自我辯解,官位不升遷
也不懷恨。窮得連蔽身簡陋住宅都沒有,但心情比王公大人還要舒暢;卑賤得連斗石俸祿都
沒有,而心情卻與吃萬鐘俸祿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興,丟了官也不尤其悔恨。處于逸樂
之中時不放縱自己欲望,處于貧苦時候也不降低自己氣節(jié)。沉迷于閱讀古文,樂于聽聞不第22頁同言論。當初流行書籍和世俗傳說,有許多不妥當?shù)胤?于是就深居簡出,考查論證它們
虛實真?zhèn)?。王充為人清高穩(wěn)重,結(jié)交朋友很注意選擇,從不隨便與人結(jié)交。認識人地位雖卑微,年紀雖輕,
但只要他品行不一樣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結(jié)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人,不喜歡濫
交一些庸俗之輩。所以,有些庸俗之輩,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過失,匿名攻擊陷害他,但王充始
終不去辯白,也并不所以而怨恨那些人。二、(山東,9—13,22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安九世孫也。父藺,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貞幼聰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風眩,每發(fā)便一二日不能飲食。貞時年七歲,祖母不食,貞亦不食,親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貞《論語》《孝經(jīng)》,讀訖便誦。八歲,嘗為《春日閑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奇其
有佳致,謂所親曰:“此兒方可大成,至如‘風定花猶落’,乃追步惠連[注]矣?!蹦晔?略通《五
經(jīng)》大旨,尤善《左氏傳》,工草隸蟲篆。十四,丁父艱,號頓于地,絕而復蘇者數(shù)矣。父藺居母阮
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乃謂
貞曰:“孝子既無弟兄,極須自愛,若憂毀滅性,誰養(yǎng)母邪?”自后少進饣亶粥。太清之亂,親屬散亡,貞于江陵陷沒,暠逃難番禺,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禪,暠還鄉(xiāng)里,供養(yǎng)第23頁貞母,將二十年。太建五年,貞乃還朝。及始興王叔陵為揚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辟貞
為主簿。貞度叔陵將有異志,因與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輒辭以疾,未嘗參預。叔陵雅欽重之,
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連逮,唯貞與卓獨不坐。后主乃詔貞入掌中宮管記,遷南平王友。府長史汝南周確新除都官尚書,請貞為讓表。后主覽而
奇之,嘗因宴席問確曰:“卿表自制邪?”確對曰:“臣表謝貞所作?!焙笾饕螂飞崛耸┪膽c曰:
“謝貞在王處,未有祿秩,可賜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憂去職。頃之,敕起還府。貞累啟固辭。敕報曰:“雖知哀煢在疚,而官俟得才,可
便力疾還府也?!必懓з?終不能之官舍。時尚書右丞徐祚、尚書左丞沈客卿俱來候貞,見
其形體骨立,祚等愴然嘆息。吏部尚書姚察與貞友善,及貞病篤,察往省之,問以后事。貞曰:“弱
兒年甫六歲,情累所不能忘,敢認為托耳?!笔且棺洹:笾鲉柌煸?“謝貞有何親屬?”察因啟曰:
“貞有一子年六歲?!奔从须烽L給衣糧。(節(jié)選自《陳書·列傳第二十六》,有刪改)[注]
惠連:謝惠連,南朝宋文學家。第24頁1.對以下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B.工草隸蟲篆工:擅長C.唯貞與卓獨不坐坐:受株連而獲罪D.貞累啟固辭啟:稟告第25頁2.以下各組語句中,加點詞意義和使用方法相同一項是(3分)
()A.
B.
C.
D.
第26頁3.以下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一項是(3分)
()A.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
師為貞說法B.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
為貞說法C.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
師為貞說法D.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
為貞說法第27頁4.以下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確一項是(3分)()A.謝貞天性聰慧,小時候讀過不少典籍,有讀過就能背誦,有粗通大意;他八歲時寫詩就深
得長輩稱贊。B.謝貞受府長史周確委托,為他撰寫辭讓都官尚書表文。陳后主讀過之后,懷疑該表文不是周
確親筆所作。C.謝貞非常孝順,小時候祖母因病難以進食,他便也不進食;父親逝世他悲痛欲絕,之后,奉養(yǎng)母親
未曾間斷。D.母親逝世后,謝貞一心守喪,極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嘆息。他憂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長久供他
兒子吃穿。5.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當代漢語。(10分)(1)貞度叔陵將有異志,因與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輒辭以疾,未嘗參預。叔陵雅欽重之,弗之罪
也。(6分)(2)吏部尚書姚察與貞友善,及貞病篤,察往省之,問以后事。(4分)第28頁二、1.答案
A奇:形容詞意動使用方法,對……感到驚奇。2.答案
BA.句末語氣詞,表示判斷和必定語氣,不譯;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B.均為連
詞,假如。C.副詞,才;副詞,于是,就。D.連詞,于是,就;動詞,依靠,憑借。3.答案
B可先通讀所給語句,明確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或者說了什么話;然后分析四個選項
不一樣點斷之處;最終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初讀文句確定,“父藺”在為母親阮氏服喪期間,
“不食泣血而卒”,據(jù)此排除A、C兩項。“華嚴寺”做“共往”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據(jù)此排
除D項。4.答案
C“之后,奉養(yǎng)母親未曾間斷”錯誤。自“太清之亂”至“太建五年”,謝母先出家
于宣明寺,后得到謝貞族兄謝暠快要二十年供養(yǎng)。第29頁5.答案(1)謝貞猜度叔陵會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遠叔陵,每當有宴飲游樂,總是稱病推
辭,不曾參加。叔陵一向(或:非常)欽敬他,不怪罪他。(2)吏部尚書姚察和謝貞交好,到謝貞病重時候,姚察去探望他,問他身后之事。解析
(1)異志:叛變或篡逆意圖。輒:副詞,總是。雅:一向或非常。欽:欽敬,敬重。弗之罪:賓
語前置句式,即“弗罪之”,不怪罪他。(2)及:到,等到。篤:特指病重。省:問候,探望。問以后事:狀語后置句式,即“以后事問”,問他后
事。第30頁[參考譯文]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是晉朝太傅謝安九世孫。父親謝藺,是正員外郎,兼任散騎常侍。謝
貞小時候聰敏,有淳厚性情。祖母阮氏先前苦于中風眩暈,每次發(fā)病便一兩天不能吃東西。謝
貞當初七歲,祖母不吃,他也不吃,親戚族人無不為此驚奇。母親王氏,教授謝貞《論語》《孝
經(jīng)》,他讀完便能背誦。八歲時,曾作五言詩《春日閑居》,從舅尚書王筠驚奇他有尤其才能,對
親戚說:“此兒未來可成大器,至于‘風定花猶落’一句,能夠追步謝惠連了?!笔龤q時,大致
通曉《五經(jīng)》要旨,尤其擅長《左氏傳》,擅長草書、隸書、蟲篆書。十四歲時,為父親守喪,在
地上號啕大哭,以頭叩地,幾次氣息斷絕又恢復過來。當初,父親謝藺為母親阮氏守喪,不吃東西,
哭泣出血而死,家人賓客怕謝貞也會如此,叔父謝洽、族兄謝暠于是同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
謝貞說法。禪師對謝貞說:“你這個孝子已經(jīng)沒有弟兄,非常需要自己珍惜自己,假如憂傷過分
而危及生命,誰來贍養(yǎng)你母親呢?”今后謝貞才稍微吃了一些稠粥。第31頁太清之亂,親屬離散逃亡,謝貞在江陵陷沒,謝暠逃難到番禺,謝貞母親在宣明寺出家。等到高祖
受禪,謝暠回返鄉(xiāng)里,供養(yǎng)謝貞母親快要二十年。太建五年,謝貞才還朝。等到始興王叔陵任揚
州刺史,推薦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征召謝貞為主簿。謝貞猜度叔陵會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
行疏遠叔陵,每當有宴飲游樂,總是稱病推辭,不曾參加。叔陵一向(或:非常)欽敬他,不怪罪他。
很快高宗駕崩,叔陵叛逆,官府中許多人都被牽連逮捕,唯獨謝貞與阮卓沒有受株連而獲罪。后主于是下詔令讓謝貞入宮執(zhí)掌中宮管記,改任南平王友。府長史汝南周確新被任命為都官尚
書,請謝貞撰寫讓表。后主覽表后感到驚奇,曾在宴席間問周確:“你讓表是你自己寫嗎?”
周確回答說:“我讓表是謝貞所作?!焙笾鞅忝崛耸┪膽c:“謝貞在王處,沒有俸祿,能夠賜
給他一百石米?!敝恋氯?謝貞因為為母親守喪離職。很快,詔令還府。謝貞屢次啟奏果斷辭去任命。詔令說:
“雖知你哀痛在心,但官府需得人才,可便勉力快速還府?!敝x貞哀痛徹骨,身體瘦弱,最終還是
不能到官府。當初尚書右丞徐祚、尚書左丞沈客卿都來問候謝貞,見他身體似骨而立,徐祚等人
悲傷著嘆息。吏部尚書姚察和謝貞交好,到謝貞病重時候,姚察去探望他,問他身后之事。謝
貞說:“小兒年剛六歲,情寄不能忘,敢請為托?!敝x貞當夜死去。后主問姚察道:“謝貞有什么
親屬?”姚察便稟告說:“謝貞有一個六歲兒子?!庇谑窃t令長久給予衣服、糧食。第32頁三、(江蘇,6—9,1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汪容甫先生行狀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學。貧不能購書,助書賈鬻書于市,因遍讀經(jīng)史百家,過目成
誦。年二十,應提學試,試《射雁賦》第一,補附學生,詩古文詞日益進。儀征鹽船阨于火,焚死無
算,先生為《哀鹽船文》,杭編修世駿序之,認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顯。當世通儒如朱
學士筠、盧學士文弨,見先生所撰,咸嘆賞認為奇才。年二十九,始顓治經(jīng)術。謝侍郎墉提學江左,特取先生為拔貢生。每試,別為一榜,列名諸生前。
侍郎嘗謂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則予于容甫當北面矣。”其見重如此。朱文正公
提學浙江,先生往謁,答述揚州割據(jù)之跡、死節(jié)之人,作《廣陵對》三千言,博綜古今,天下奇文字
也。畢尚書沅總督湖廣,招來文學之士。先生往就之,為撰《黃鶴樓銘》,歙程孝廉方正瑤田書
石,嘉定錢通判坫篆額,時人認為“三絕”。先生于六經(jīng)、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罔不綜覽。乃博考三代儀式,至于文字訓詁、名物象
數(shù),益以論撰之文,為《述學》內(nèi)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學,著《春秋述義》,識議超卓,論者謂
唐以下所未有。為文根柢經(jīng)、史,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于古,故卓然成第33頁一家言。性質(zhì)直,不飾容止,疾當初所為陰陽拘忌、釋老神怪之說,斥之不遺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
一詩之善,則稱之不置。事母以孝聞,貧無菽水,則賣文以養(yǎng),左右服勞,不辭煩辱。其于知友故舊
歿后衰落,相存問過于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學其行,竊聞于趨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說《尚書》訓詁,極
獎勵,認為可讀父書,則又有知己之感焉。雖不能文,尚欲揚榷而陳之,以告后之君子。(選自《王文簡公文集》,有刪節(jié))第34頁1.對以下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助書賈鬻書于市鬻:賣B.先生往謁謁:拜見C.稱之不置置:置辦D.尚欲揚榷而陳之陳:陳說2.以下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講解,不正確一項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域。古人敘地理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江左即江東。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古人參加科舉考試須如實填報三代履歷。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飯。多形容清貧者對長輩供養(yǎng),如成語“菽水承歡”。D.趨庭:《論語》中有孔鯉“趨而過庭”記載,后世將子承父教稱為“趨庭”。3.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當代漢語。(8分)(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則予于容甫當北面矣。(2)其于知友故舊歿后衰落,相存問過于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4.依據(jù)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學、為文方面特點,不超出30個字。(4分)第35頁三、1.答案
C置:棄置,放棄。2.答案
B“三代”在文中應指“夏商周三代”。疑難突破單純看選項內(nèi)容,“三代”指曾祖、祖父、父親沒有錯,“古人參加科舉考試須如實
填報三代履歷”也沒有錯,但只要聯(lián)絡語境“乃博考三代儀式”就能夠知道是錯誤?!安?/p>
考”是廣泛考證意思。顯然是不可能考證祖父三代履歷。3.答案(1)我超出容甫,是憑借官位;假如論學問,那么我應以容甫為老師。(2)他對那些老友舊交逝世后家道衰落,關心慰問超出朋友生前,因為他本性就是這么忠實
厚道啊。解析(1)“之”取消句子獨立性?!跋取焙竺媸÷粤恕坝凇薄5谝惶帯耙浴笔恰皯{借”
意思,第二處“以”是“按照,依照”意思。“北面”是“尊人為師”意思。(2)“相”,偏指一方?!按鎲枴?慰問,問候?!昂V厚”,忠實厚道?!叭弧?這么。4.答案治學:范圍廣泛,學有專精。為文:取則于古,自成一家。解析題中提醒明確而詳細,“第三段”通知答題區(qū)域,“治學、為文”明確了答題指向,“不
超出30個字”則是硬性要求。依據(jù)“先生于……不綜覽。乃博考……。又深于……”不難得
出“治學”特點;依據(jù)“為文根柢……,陶冶……,而取則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不難得出“為
文”特點。第36頁[參考譯文]先生名叫汪中,字容甫,是江都人。年少時喪父,喜愛學習。家貧買不起書,幫助書商在集市上賣
書,于是讀遍了經(jīng)史百家之書,而且看過就能記下來。二十歲時候,參加提學官主持考試,寫
《射雁賦》被評為第一,補錄為附學生員,所寫詩詞和古文一天比一天有進步。儀征運鹽
船失火,燒死人無法計算,先生寫了《哀鹽船文》,編修杭世駿為它寫序,認為這篇文章驚心動
魄,一字千金,汪中所以名聲大著。當代通曉古今、學識淵博儒者如朱筠學士、盧文弨學士,
看見先生撰寫文章,都贊嘆稱揚,認為他是個奇才。先生二十九歲時,才開始專門研讀經(jīng)書之類書籍。侍郎謝墉到江東擔任提學官(掌管江東學政
并主管考試官),特意選拔先生為拔貢生。每次考試,另外貼一張榜,侍郎名字排列在眾位生員
前面。侍郎曾經(jīng)對他人說:“我超出容甫,是憑借官位;假如論學問,那么我應以容甫為老
師。”先生就是像這么被人看重。文正公朱筠到浙江擔任提學官,先生前往拜見,回答敘述揚州分割占據(jù)一方土地事跡、為守節(jié)而死人士,創(chuàng)作三千字《廣陵對》,(《廣陵對》)博通古
今,是天下奇文字。尚書畢沅在湖廣擔任總督,招攬精通文學讀書人。先生前往應職,為之
撰寫了《黃鶴樓銘》,此文和安徽歙縣孝廉程瑤田書石、嘉定通判錢坫篆書匾額,被當初
人稱為“三絕”。第37頁先生對于六經(jīng)、諸子百家、史家和詩文、金石學問,沒有不通曉。于是廣泛地查考夏商周
三代制度禮儀,至于對古書中字句解釋、名號物類事物吉兇,他用自己敘述做了補充,寫
了《述學》內(nèi)外篇。(他)又深入研究了《春秋》,寫了《春秋述義》,看法和議論超然非凡,評論
人認為這是自唐朝以來從未有過。寫文章以經(jīng)史作為根基,又為漢魏風骨所影響,不沿襲歐
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流派,卻取法古人,所以高遠獨立地形成一家之言。先生天性樸實直率,不修飾儀容舉止,痛恨當初所為都要考究陰陽禁忌、聽從佛道神仙鬼怪說
法,不遺余力地指責它們。而每當碰到美好一行、一文一詩,便不停地稱頌。他侍奉母親因為
孝而聞名,貧窮而沒有食物供養(yǎng)長輩,就賣掉自己文章來供養(yǎng),在長輩身邊伺候勞作,不嫌麻煩,
不覺恥辱。他對那些老友舊交逝世后家道衰落,關心慰問超出朋友生前,因為他本性就是這
樣忠實厚道啊。先生五十一歲時,在杭州西湖邊逝世。先生,是我父親推崇佩服人。他學問和品行,私下從我父親那里聽說很久了。而先生對我講相關《尚書》解釋很是贊賞勉勵,認為能夠讀(我)父親書,(我)就又有了知己感覺。我
即使不擅長寫文章,還是想略舉大要地陳說一下,來告訴后代君子。第38頁四、(天津,8—13,2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6題。李臺州傳[宋]楊萬里李臺州名宗質(zhì),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質(zhì)而罹靖康之亂,母子相失。宗質(zhì)以父
蔭,既長,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馬季思官蜀,宗質(zhì)曰:“吾求母,東南無之,必也蜀
?”從
之西。舟所經(jīng)過州,若縣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聲號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歸,不食。司
馬家人哀之,必寬譬之,
飲泣強食。季思秩滿東下,所經(jīng)復然,竟不得。至荊州,復然。日旦夕
號呼,嗌痛氣憊,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頃之,一乞媼至前,揖曰:“官人與我一文兩文?!弊谫|(zhì)起揖之坐,禮以客主。既飲茗,問其里若
姓。媼勃然怒曰:“官人能與我?guī)族X,何遽問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質(zhì)起敬,謝曰:“某皇恐,
上忤阿婆。愿霽怒,試言之,何害?恐或鄉(xiāng)鄰或親族也,某倒囊錢為阿婆壽?!眿嬒苍?“老婆姓異
甚,不可言?!弊谫|(zhì)力懇請,忽曰:“我姓展?!弊谫|(zhì)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眿?/p>
曰:“官人勿誤,吾兒有驗,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弊谫|(zhì)拜曰:“然?!庇姨皇局?于是母子相持第39頁而哭。觀者數(shù)十百人,皆嘆息泣下。宗質(zhì)負其母
歸,季思與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輿孝養(yǎng)者十余年,母以高年底,宗質(zhì)亦白首
矣。宗質(zhì)乾道庚寅為洪倅,時予為奉新縣令,屢謁之,不知其母子間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質(zhì)造朝,除知
臺州。朝士云:“李臺州,曾覿姻家也。覿無子,子臺州之子?!庇枰灰姴桓以?/p>
,亦未知其
孝。后十七年,臺州既沒,予與丞相京公同為宰掾。談間,公為予言李臺州母子事。予生八年,喪先太
夫人,終生飲恨。聞之,泣不能止,感而為之傳。贊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臺州,生而不知失母,壯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
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東坡先生頌朱壽昌,至今詠歌認為美談。若李臺州,其事與壽
昌豈異也,茲不謂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為士大夫言
之,聞者必泣。人誰無母?有母誰無是心哉?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
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選自《楊萬里集箋?!?第40頁1.對以下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3分)
()A.生宗質(zhì)而罹靖康之亂罹:遭遇B.愿霽怒霽:停頓C.除知臺州除:罷免D.終生飲恨飲:含著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處虛詞,最恰當一項是(3分)
()①東南無之,必也蜀
②必寬譬之,
飲泣強食③宗質(zhì)負其母
歸④予一見不敢再
A.焉乃于者B.乎其以者C.乎乃以也D.焉其于也第41頁3.文末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最合理一項是(3分)
()A.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B.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C.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D.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4.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李臺州“至孝”一組是(3分)
()①既長,仕所至必求母②舟所經(jīng)過州,若縣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聲號呼③某倒囊錢為阿婆壽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輿孝養(yǎng)者十余年⑥覿無子,子臺州之子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⑤⑥D(zhuǎn).②④⑥第42頁5.下面對原文了解與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李宗質(zhì)出生后因戰(zhàn)亂母子失散,長大后曾四處尋訪母親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飯不思,黯然神
傷。B.作者楊萬里素來仰慕李臺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臺州逝世之后,才寫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傳
頌其事跡。C.為一位官員作傳,不重視其政治事功,卻記敘其尋母盡孝之事,楊萬里有褒揚孝道、勸戒世風
之意。D.文章記李臺州事跡,以尋母、認母、侍母為線索,集中筆墨描寫認母場景,詳略得當,主次分
明。6.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當代漢語。(8分)(1)季思秩滿東下,所經(jīng)復然,竟不得。(2分)(2)宗質(zhì)起揖之坐,禮以客主。(3分)(3)若李臺州,其事與壽昌豈異也,茲不謂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第43頁四、1.答案
C除:授;拜(官職)。2.答案
C①“必……乎”為固定句式,表揣度語氣。②“乃”是承接連詞,表示前后兩事在
情理上順承或時間上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從語意上看前后有順承關系,
故選“乃”。③“以”表示修飾關系,相當于“而”,作連詞,連接動詞“歸”,而介詞“于”后
只能跟名詞,故選“以”。④“也”用在句末,表示感嘆;“者”普通用在句中表停頓。此為句
末語氣詞,故選“也”。3.答案
B“未嘗失母”為完整表述,后面斷開;“不待求母”為動賓短語,后面斷開;“或忽而
不敬”與“或悖而不愛”形成對偶,中間要斷開;“獨……歟”為固定句式,前面要斷開。4.答案
A③是兩人未真正認識之前李臺州說話,不能表現(xiàn)“至孝”;④寫知道彼此為母子
后兩人痛哭,不能表現(xiàn)“至孝”;⑥是寫曾覿,不能表現(xiàn)李臺州“至孝”。5.答案
B
“素來仰慕李臺州至孝之名”錯,原文是“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臺州既沒…
…聞之,泣不能止,感而為之傳”。6.答案(1)季思任期已滿,向東而下,所經(jīng)過地方李臺州依然這么,一直沒有找到。(2)宗質(zhì)站起來向她作揖請她坐下,用主客之禮禮待她。(3)像李臺州,他事跡莫非和朱壽昌有什么不一樣嗎?這不就是所說至孝和神明相通嗎?第44頁解析翻譯句子,需要注意以下關鍵點:①重點詞,如秩(任期)、東(名詞作狀語,向東)、竟(始
終)、揖(名詞作動詞,作揖)、異(不一樣)、茲(這);②特殊句式,如禮以客主(以主客之禮對待)、
茲不謂之(這不是叫作,這不是所說)等;③語句要通順。[參考譯文]李臺州名宗質(zhì),字某,是北地人,但不知在什么郡里。母親姓展,是父親妾,生下宗質(zhì)后,遭遇靖康
之亂,母子失散。宗質(zhì)因為父親功勛取得入仕權利,長大后,做官所到之處必定尋找母親,但終無
所獲。他姻親司馬季思到蜀地做官,宗質(zhì)說:“我尋找母親,找遍東南一帶都沒有,會不會在蜀
地呀?”(于是)跟隨司馬季思到西面去。船只經(jīng)過各州,若是郡縣、村市,他一定登岸,遍地大
聲呼號,喊“展婆,展婆”。到天黑,哭泣著回來,也不愿吃飯。司馬家人也為他哀痛,必設法寬慰
勸解他,他才一邊抽咽一邊勉強吃點東西。季思任期已滿,向東而下,所經(jīng)過地方李臺州依然
這么,一直沒有找到。抵達荊州,又是這么。天天早晚哭號,直至咽喉疼痛,氣息虛弱,才在茶樓休
息一下,哭泣流淚。坐了一會兒,一個老年女乞討者走到他跟前,躬身作揖說:“大人給我一兩文錢吧。”宗質(zhì)站起
來向她作揖請她坐下,用主客之禮禮待她。喝過茶后,問她居處、姓氏。老人卻勃然大怒說:
“大人能給我?guī)讉€錢,何須急忙問我姓名?我并非乞丐。”宗質(zhì)站起來恭敬地道歉說:“我內(nèi)心第45頁惶恐,觸怒了阿婆。希望你平息怒氣,不妨說說,有什么壞處呢?恐怕是鄰里或者親戚,我愿傾其所
有為您祝福。”老人面露喜色說:“我姓氏尤其,不可對他人說?!弊谫|(zhì)極力哀求,她突然說:
“我姓展?!弊谫|(zhì)詫異地站起來,抱著她大哭,說:“您是我母親啊?!崩先苏f:“大人不要誤
會,我兒子有胎記,右邊腋下有顆紫痣,大小若杯口?!弊谫|(zhì)起身拜了拜說:“對?!碧宦队冶?/p>
讓她看,于是母子兩人拉著手哭了。觀看有上百人,無不感嘆哭泣。宗質(zhì)背著他母親回來,季思與家人子也哭了。從此邊做官邊奉養(yǎng)母親十多年,母親以高齡壽
終,宗質(zhì)也老了。宗質(zhì)在乾道庚寅時在洪州任副職,當初我做奉新縣令,屢次造訪他,不知道他們母子分離事。
第二年,我在中都做官,宗質(zhì)抵達朝廷,被授予臺州知州。朝中大臣說:“李臺州,是曾覿親家。
曾覿沒有孩子,就把李臺州孩子當成自己孩子?!睕]有再見面,我也不知道他孝跡。十七年后,李臺州已經(jīng)逝世,我與丞相京公同朝輔政。談話間,京公為我說起李臺州母子事。
我八歲時,母親逝世,終生飽含遺憾。聽到他事,我哭泣不止,內(nèi)心觸動,為他作傳。稱贊說:孔子說:“對父母至孝、對弟兄至愛能夠與神明相通?!本拖窭钆_州,生下來不知有失
散母親,長大后知道尋找母親,尋找而不得,找不到又不停頓,走遍大半天下,到老才找到母親。
當年蘇東坡頌贊朱壽昌,至今詠嘆,傳為美談。像李臺州,他事跡莫非和朱壽昌有什么不一樣嗎?第46頁這不就是所說至孝和神明相通嗎?若不是至孝怎能與神明相通,若非與神明相通怎能找到母
親?我每次對士大夫說起這件事,聽到人必定哭泣。誰沒有母親?有母親誰沒有這個心呢?那
不曾失去母親,有母親在無須尋找母親,對母親存在疏忽或不孝敬母親,或是悖逆不關愛人,
又居心何在?五、(江蘇,6—9,1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祖諱汝霖,號雨若。幼好古學,博覽群書。少不愿臨池學書,字丑拙,試有司,輒不利。遂輸粟入太
學,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館,家難漸至。大父讀書龍光樓,輟其梯,軸轤傳食,不下樓者三年。江
西鄧文潔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郵亭,文潔對大父邑邑不
樂,蓋文潔中忌者言,言大父近開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見大父輒欷歔。是日將別,顧大父曰:“汝
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yè)?!贝蟾钙?“侄命蹇,特耕而不獲耳,藨蓘②尚不敢不
勤?!蔽臐嵲?“有是乎?吾且面試子?!蹦四椤傲槨鳖},大父走筆成,文不加點。文潔
驚喜,擊節(jié)曰:“子文當名世,何止科名?陽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讀書雞鳴山,晝夜不輟,病目眚,下幃靜坐者三月。友人以經(jīng)書題相商,入耳
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輒塞耳不敢聽。入闈,日未午,即完牘,牘落一老教諭房。其所取牘,上大主考
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牘且盡矣,教諭忿恚而泣。公簡其牘少七第47頁卷,問教諭,教諭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資耳?!惫?“亟取若笑資來!”公一見,撫掌稱大妙,
洗卷更置丹鉛?!兑捉?jīng)》以大父擬元,龔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進士,授清江令,調(diào)廣昌,僚寀多名下士。貞父黃先生善謔弄,易大父為紈袴子。巡方下疑
獄,令五縣會鞫之。貞父語同寅曰:“爰書例應屬我,我勿受,諸君亦勿受,吾將以困張廣昌。”大
父知其意,勿固辭,走筆數(shù)千言,皆引經(jīng)據(jù)典,斷案如老吏。貞父歙然張口稱:“奇才!奇才!”遂與
大父定交,稱莫逆。滿六載,考卓異第一。(選自張岱《家傳》,有刪節(jié))[注]
①文恭:張元汴,號陽和,謚文恭;張汝霖父親,張岱曾祖父。②藨蓘:耕耘。第48頁1.對以下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3分)
()A.不事文墨久矣事:從事B.病目眚病:疲憊C.詈不佳詈:責罵D.令五縣會鞫之鞫:審訊2.以下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張汝霖早年雖博覽群書,但在科舉方面并不順利,直至他父親逝世都沒有考取功名。B.鄧文潔公聽信他人傳言,認為張汝霖已難以造就,后經(jīng)過當面測試才改變了看法。C.張汝霖參加科考時差點因老教諭昏聵而名落孫山,幸賴主考官慧眼才榜上有名。D.黃貞父斷案時碰到難題,無法處理,張汝霖下筆千言,精準斷案,黃稱贊他為奇才。3.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當代漢語。(8分)(1)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yè)。(2)友人以經(jīng)書題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輒塞耳不敢聽。4.依據(jù)文中張汝霖科舉經(jīng)歷,概括當初科舉考試相關特點。(4分)第49頁五、1.答案
B病:這里是名詞作動詞,意為“患病”。2.答案
D黃貞父并非碰到難題無法處理,而是“將以困張廣昌”,即有意為難張汝霖。3.答案(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兒子讀書,希望能保持住先人事業(yè)。(2)朋友用經(jīng)書中考題彼此商議,(考題)一傳入他耳漢字章馬上就形成了,以后再有談到(考題)
,他就堵住耳朵不敢聽了。解析(1)已,算了;還,回家;以,連詞,表目標;期,期望,希望;墜,損害、毀掉、墮落;先業(yè),祖先事
業(yè)。(2)經(jīng)書題,即經(jīng)書中考題;相商,即相互商議;文立就,即文章馬上就形成了;言及者,指談到此
事。4.答案考生書法優(yōu)劣對考試成績有影響;可捐納財貨進入太學;考題出自經(jīng)書;考官喜好
直接決定考試結(jié)果。第50頁解析從文章第一段中“少不愿臨池學書,字丑拙,試有司,輒不利”能夠看出書寫優(yōu)劣對
考試成績有影響;從“輸粟入太學”可知可捐納財貨進入太學;從鄧文潔面試張汝霖“六十而
耳順”(出自《論語》)題目以及“友人以經(jīng)書題相商”,可知考題出自經(jīng)書;從張汝霖考試前
后不一樣遭遇可知考官喜好直接決定考試結(jié)果。[參考譯文]祖父名叫汝霖,號雨若。幼年興趣古學,博覽群書。年輕時不愿學習書法,字體粗拙難看,到官府
應試,總是考不中。于是交納錢糧進入太學,滯留困厄二十年。他父親文恭公逝世后,家中災難
漸漸到來。祖父在龍光樓讀書,撤走梯子,經(jīng)過軸轤傳遞食物,三年不曾下樓。江西鄧文潔公到
越地來,憑吊文恭公,文恭公墓地上樹木已經(jīng)有兩手合圍粗細,(文潔公)拉著樹枝泫然淚下,悲
傷嗚咽著離開。祖父送他送到郵亭,文潔公面對祖父愁悶不樂,大約因為文潔公聽信忌恨祖父
人話,說祖父違逆祖訓開酒店,不從事文墨之事很久了,所以見到祖父就嘆惜。這天將要分別,
(文潔公)看著祖父說:“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兒子讀書,希望能保持住先人事業(yè)?!弊娓缚奁?/p>
著說:“侄子命不好,只是努力但沒有收獲罷了,耕耘還是不敢不勤奮?!蔽臐嵐f:“有這回
事嗎?我姑且當面考考你?!庇谑请S手拿出“六十而耳順”題目,祖父提筆成文,不加刪改。
文潔公驚喜,擊節(jié)而嘆說:“你文章應該在世間聞名,何止是登科留名啊?陽和子大約能夠瞑目第51頁了!”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到南都,在雞鳴山讀書,日夜不停息,患了眼疾,臥床靜休三個月。朋友用
經(jīng)書中考題彼此商議,(考題)一傳入他耳漢字章馬上就形成了,以后再有談到(考題),他就
堵住耳朵不敢聽了。參加考試時,沒有到正午,就完成試卷,試卷落到一個老教諭手中。老教諭
拿著試卷,呈給大主考九我李公,被責備不好,命令再呈上,呈上后又認為不好,再呈上,一直到四五
次,房間里試卷快沒有了,教諭憤恨地哭泣。李公搜揀他試卷少了七卷,責問教諭,教諭說:“那
七卷文筆很不通,留下作為笑料吧?!崩罟f:“快把你那笑料取來!”李公一看到(那七卷),拍
手稱贊,整理收藏好試卷以待校勘。《易經(jīng)》科考試,便準備把祖父確定為第一,龔三益第二,其
余全都歸入高等。乙未年,祖父考取進士,授予清江令官職,調(diào)到廣昌任職,同僚中官吏大多有名而謙恭待人。黃
貞父先生喜歡開玩笑,輕視祖父為富家子弟。上級正下發(fā)疑難案件,命令五縣一同審理。黃貞父
對同僚說:“按通例這案子應該交付給我,我不接,你們也不要接,我將要拿這個來使張廣昌困
窘?!弊娓钢浪馑?也不果斷推辭,便下筆寫幾千字,引經(jīng)據(jù)典,斷案像老練官吏。黃貞
父吸著氣張著嘴說:“奇才!奇才!”于是和祖父結(jié)為朋友,成為莫逆之交。祖父任職滿六年,考評
卓異名列第一。第52頁六、(四川,8—12,2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祕,為偏將軍,鎮(zhèn)隴西。溥從父之官,專心墳籍??げ煨⒘?除郎中,
補尚書都令史。稍遷公車司馬令,除鄱陽內(nèi)史。大修庠序,廣招學徒,移告屬縣曰:“學所以定情理性而積眾善者
也。情定于內(nèi)而行成于外,積善于心而名顯于教,故中人之性隨教而移,善積則習與性成。唐虞
之時,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廢也,而云可誅,豈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漢氏失御,天下分崩,江
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訓,廢而莫修。今四海一統(tǒng),萬里同軌,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
崇尚道素,廣開學業(yè),以贊協(xié)時雍,光揚盛化。”乃具為條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誥以
獎訓之,曰:文學諸生皆冠帶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學庭,講修典訓,此大成之業(yè),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
寡味,故始學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觀彌博,所習彌多,日聞所不聞,日見所不見,然后心開意朗,
敬業(yè)樂群,突然不覺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學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見其久而渝矣,
未見久學而渝者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質(zhì),后事其色,質(zhì)修色積,而染工畢矣。學亦有質(zhì),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內(nèi)
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文質(zhì)彬彬,然后為德。夫?qū)W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第53頁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又曰鍥而舍之,朽木不知;鍥而不舍,金石可虧。斯
非其效乎!今諸生口誦圣人之典,體閑庠序之訓,比及三年,能夠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譽日新,朋友欽而
樂之,朝士敬而嘆之。于是州府交命,擇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揮翰流離,稱述世務,探
賾究奇,使楊、班韜筆,仲舒結(jié)舌,亦惟才所居,固無常人也。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
匪志匪勤,理無由濟也。諸生若絕人間之務,心專親學,累一以貫之,積漸以進之,則亦或遲或速,或
先或后耳,何滯而不通,何遠而不至邪!溥為政嚴而不猛,風化大行,有白烏集于郡庭。注《春秋》經(jīng)、傳,撰《江表傳》及文章詩賦數(shù)
十篇。(節(jié)選自《晉書·虞溥傳》)第54頁1.以下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一項是(3分)
()A.自漢氏失御御:控制B.未見久學而渝者也渝:違反C.夫工人之染染:著色D.朝士敬而嘆之嘆:贊嘆2.以下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使用方法,都相同一項是(3分)
()A.豈非化以成俗始以強壯出B.咸休息乎太和之中相與枕藉乎舟中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D.朋友欽而樂之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3.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當代漢語。(8分)(1)夫?qū)W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4分)(2)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匪志匪勤,理無由濟也。(4分)4.虞溥在獎訓學人時對學習目標、態(tài)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簡明概括。(5分)第55頁5.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線部分斷句。(限畫8處)(4分)楚有賢臣屈原,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言己離別愁思申杼其心自明無罪因以
諷諫冀君覺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羅死焉。(選自《隋書·經(jīng)籍志四》)第56頁六、1.答案
B渝:改變。2.答案
BA.前者是表目標連詞;后者是介詞,表時間,“在……時候”。B.介詞,相當于
“于”。C.前者為介詞,表示比較,相當于“比”;后者是介詞,表對象,對于。D.前者為連詞,表并
列;后者為連詞,表轉(zhuǎn)折。3.答案(1)學習人不擔心才智趕不上(他人),而擔心不能立志,所以說羨慕駿馬馬,也就能成
為駿馬這一類馬;仰慕顏淵人,也就能成為顏淵這一類人。(2)然而積聚一勺勺水而成為江河,堆集細微塵土而使極高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奮,按道理沒
有方法成功。解析(1)患:擔憂,憂慮。之:這么?!巴健焙汀皞悺痹谡n文《過秦論》中出現(xiàn)過,意為“同一
類人”。由此也可推斷“乘”和“馬”是一個意思。(2)匪:通假字,不,沒有,課文《詩經(jīng)·衛(wèi)風·氓》中有“匪來貿(mào)絲”句,能夠借鑒。理:名詞作狀語,按
道理。由:方法,路徑。濟:成功。第57頁4.答案(關鍵點)①學習目標:立業(yè),立德。②學習態(tài)度:立志,勤奮,執(zhí)著,專心。③學習方法:正心修
行,循序漸進,積累,貫通。解析虞溥“獎訓學人”內(nèi)容集中在“文學諸生……不至邪!”:“文學諸生……渝者也”
主要提出學習目標,“夫工人之染……效乎!”主要提出學習態(tài)度,“今諸生……不至邪!”主要
提出學習方法?!拔膶W諸生……渝者也”關鍵句為“學之染人”?!胺蚬と酥尽?/p>
乎!”關鍵句是“內(nèi)正其心,外修其行”“鍥而不舍”?!敖裰T生……不至邪!”關鍵句為
“匪志匪勤,理無由濟”“累一以貫之,積漸以進之”。依據(jù)這些關鍵句概括即可。5.答案(楚有賢臣屈原)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言己離別愁思/申杼其心/自明無罪/因以諷諫/
冀君覺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羅死焉解析要注意以下三點:其一,注意句中一些常放于句首關鍵虛詞,如“乃”“因”“遂”,以
及常表言說、希望、結(jié)果用來引出下文文言實詞,如“言”“冀”“卒”等;其二,注意題
中要求“限畫8處”;其三,要通讀幾遍材料,確保語意貫通。第58頁[參考譯文1]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父親虞祕,當過偏將軍,鎮(zhèn)守隴西。虞溥跟隨父親到其為官之地隴
西,專心于研究古代典籍。郡守以孝廉舉薦他,授予他郎中之職,后又補為尚書都令史。很快虞溥升遷為公車司馬令,又被任命為鄱陽內(nèi)史。虞溥大力興辦學校,廣收學徒,以公文知會
下轄各縣說:“學習是用來定情理性、積累更多善行。情感在內(nèi)心確定下來,并表現(xiàn)在外部
行動上,在內(nèi)心積累善德,而聲譽顯于教化之中,所以普通人品性跟隨教化而改變,善東西積
累多了,那么習俗和品性就形成了。堯舜那個時候,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賜德行;等到教化
被廢棄,家家又都有能夠被殺人,這莫非不是教化而成習俗,教化改變?nèi)诵某尚?自從漢朝
廷對天下失去控制,天下分崩離析,江表被仇寇阻隔,長久停頓了朝廷教化,學校教誨,也廢棄
不興?,F(xiàn)在天下統(tǒng)一,萬里同軌,普天下黎民百姓,都在太平盛世中休養(yǎng)生息,應該(引導民眾)
崇尚淳樸道德,廣開學業(yè),來應太平之世,光大昌明教化?!庇谑窃敿毜刂朴喠藯l規(guī)制度。
在這種情況下,來到這里學習有七百多人。虞溥就寫了一篇文章來勸勉獎訓他們,文章說:第59頁各位都是戴冠束帶之人,年輕而志向遠大,剛才步入學校,學習典籍,這是成就理想事業(yè),樹立品
德根基。圣人之道淡泊而乏味,所以初學者不是很喜歡。等到學滿一個月,所看越來越廣,
所學習也越來越多,天天聽到不曾聽過,天天看到不曾看過,然后心里便豁然開朗,敬于學
業(yè),樂于群學,自己不知不覺地就被深廣教化陶冶培育了,至深道理也就進入自己精神中
了。所以,學習比畫畫對人影響更大。我看到過畫出畫久了后就會褪色,不曾看到人學習得
久會變壞。工匠(給布料)著色,先處理好布料底色,然后才給它上色;底色打好了,新色料積于其上,著色
工作才算完成。學習也有自己底色,孝悌忠信就是底色。君子于內(nèi)要使自己心正,于外要注
意自己行為,行為有一定進步了,就來學習文化,文質(zhì)彬彬,這以后就成其品德了。學習人
不擔心才智趕不上(他人),而擔心不能立志,所以說羨慕駿馬馬,也就能成為駿馬這一類馬;
仰慕顏淵人,也就能成為顏淵這一類人。又(有些人)說,雕刻一個物件而輕言放棄,即使朽木也
不會雕成;雕刻一個物件一直不放棄,即使是金屬也會刻成。這不就是學習效果嗎?第60頁現(xiàn)在各位學子口中念著圣人典籍,身體嫻習著學校教誨,等到三年之后,就能夠小有所
成。且美好名聲處處流傳,雅致聲譽天天都有新改變,朋友欽佩而為你高興,朝廷官員對
你敬仰和贊嘆。就這么,州郡府縣都來給你任命,你能夠選擇職位來做官,不也是一件美事嗎?至于寫出美文,展現(xiàn)文采,揮毫書寫,稱揚述說天下事務,探索研究深奧道理,讓楊雄、班固藏起自
己筆寫不出文章,董仲舒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也就是身懷大才,原來就不是普通人了。然而
積聚一勺勺水而成為江河,堆集細微塵土而使極高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奮,按道理沒有方法
成功。各位學子假如斷絕俗世瑣事,專心學習,用一點點積累小來逐步進步到大,那么也
只是有遲緩,有快速,有走在前頭,有落在后面問題,又有什么堵滯不會被疏通,什么遠
方不能抵達呢?虞溥處理政務嚴格但不魯莽,風尚教化盛行,還有白色祥瑞之鳥在郡府庭院棲息。虞溥還為
《春秋》經(jīng)、傳寫注解,撰寫了《江表傳》以及其它文章詩賦幾十篇。[參考譯文2]楚國有位賢臣叫屈原,遭受小人讒言而被流放,于是寫下了《離騷》等八篇詩文,述說自己離
別和思念愁苦,申述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情感,表明自己清白,憑借這些文章來委婉地諷諫君王,
希望君王能覺悟過來,但最終君王也沒有反省覺察過來,于是屈原投汨羅江而死去。第61頁七、(四川,8—12,2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王筠字元禮,一字德柔,瑯邪臨沂人。筠幼警寤,七歲能屬文。年十六,為《芍藥賦》,甚美。及長,
清靜好學,與從兄泰齊名。陳郡謝覽,覽弟舉,亦有重譽,時人為之語曰:“謝有覽、舉,王有養(yǎng)、炬。”炬是泰,養(yǎng)即筠,并小字也。起家中軍臨川王行從軍,遷太子舍人,除尚書殿中郎。王氏過江以來,未有居郎署者,或勸逡巡不
就,筠曰:“陸平原東南之秀,王文度獨步江東,吾得比蹤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職。尚書令
沈約,當世辭宗,每見筠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卷
- 陜西省咸陽市秦嶺中學2025年5月份初三第二次聯(lián)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
- 黑龍江省哈爾濱香坊區(qū)五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初三階段性測試(二模)生物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2025屆初三沖刺中考模擬語文試題(五)含解析
- 湖北大學《工程基礎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美術手工制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黑兩省九校2025年高三語文試題第二次模擬考試試題含解析
- 浙江省紹興市陽明中學2024-2025學年中考生物試題模擬試卷(4)含解析
- 重慶藝術工程職業(yè)學院《通信原理C》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科技學院《公司治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線束培訓計劃方案模板
- 2025年第三方支付行業(yè)市場分析報告
-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知識清單:八年級下冊古詩詞梳理(原卷版+解析)
- 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組織機構(gòu)設置,部門及崗位職責
- 《混凝土及檢測》課件
- 三秦出版社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全冊教案
- 村衛(wèi)生室規(guī)范化管理
- 基礎工程課程設計-低樁承臺基礎設計(樁徑1.5m)
- 機械加工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應急預案樣本(2篇)
- 耳穴壓豆治療便秘
- 2023年長江產(chǎn)業(yè)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