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與閑情偶寄_第1頁
李漁與閑情偶寄_第2頁
李漁與閑情偶寄_第3頁
李漁與閑情偶寄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李漁與《閑情偶寄》一、李漁小傳1、生平簡介李漁〔1610~1680〕,原名仙侶,字謫凡,中年改名李漁,號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戲曲家。李漁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辛勤筆耕,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主要著作有《風箏誤》、《意中緣》、《蜃中樓》、《凰求鳳》、《巧團圓》等,其中《風箏誤》是其代表作。李漁才名震世。盡管在他生前死后有的人對他也曾有過不同評價,但歷史的真面目卻是明明白白的:李漁不僅是一個戲劇家、戲曲理論家、詩詞作家、小說家、文學評論家,也是一個詩人、畫家、書法家、歷史學家,他還是一位音樂家、出版家、教育家。同時,李漁也是一位園林建筑大師。曾在老家夏李開溝筑壩,引水環(huán)繞里址,現(xiàn)遺跡尚存,村人受益至今,后人稱其為“李漁壩”。不僅如此,李漁還是位杰出的園林藝術(shù)家,具有獨特的園林美學風格。他先后在南京、北京、杭州等地營造過芥子園、惠園、半畝園、層園等等,表現(xiàn)了因地制宜、經(jīng)濟實用、崇尚自然、注重變化的園林美學風格。2、鋒芒微露夏李村李漁祖籍浙江蘭溪夏李村,出生于一個藥商世家。他自幼就十分聰明,通讀四書五經(jīng),全家把光宗耀祖,考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由于封建科舉制的種種弊端,李漁后來幾次鄉(xiāng)試均未能中,便入金華府同知許宸章署為幕客。南明亡,他絕意仕途,歸夏李村建伊山別業(yè)(又稱伊園)隱居,過著“識字農(nóng)”生活。伊園是李漁展示其園林技藝的最初杰作,園內(nèi)經(jīng)他獨具匠心的設(shè)計和安排,構(gòu)筑有廊、軒、橋、亭等諸景,自譽可與杭州西湖相比,“只少樓臺載歌舞,風光原不甚相殊?!辈懴隆兑翀@十便》、《伊園十二宜》等詩篇詠之。李漁非常關(guān)心村上的公益事業(yè),以他為首在村口的大道旁倡建了一座涼亭,取名為“且停亭”,并題聯(lián)曰:“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此亭此聯(lián)一直為后人傳頌,被列為中國十大過路涼亭之一。3、杭州成名由于機緣巧合,順治八年〔1651〕,李漁賣去自己悉心營造、終日游樂其間的伊園,舉家移往杭州,開始了自己的戲曲小說創(chuàng)造生涯。他以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數(shù)年間連續(xù)寫出了《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玉搔頭》等六部傳奇及《無聲戲》、《十二樓》兩部白話短篇小說集。他從明代劇作家遠離舞臺使劇本成為案頭之作中發(fā)現(xiàn)弊病,開始注重聯(lián)系觀眾和舞臺效果,重視研究戲曲的演習工作。而且為了加強舞臺演出效果,李漁十分重視賓白創(chuàng)作和運用,他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重視賓白的劇作家,也是賓白創(chuàng)作成就最高的劇作家。不僅如此,李漁還是是中國戲劇史上第一個、也是惟一專門從事喜劇創(chuàng)作的作家,被后人推為“世界喜劇大師”。李漁在杭州居住數(shù)年之后,隨著作品的不斷問世,“湖上笠翁”成了家喻戶曉的文壇新人。他的作品以驚人的速度向各地流傳,杭州、蘇州、南京等地的一些不法書商千方百計進行私刻翻印以牟取暴利,在缺少交通工具的當時,數(shù)日之內(nèi),三千里外的地方也能見到笠翁新作??梢哉f,李漁是中國最早具有版權(quán)意識的出版家,也是最早保衛(wèi)自己著作權(quán)的作家。然而由于當時社會沒有形成對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法律保護,盜版現(xiàn)象仍防不勝防,屢屢發(fā)生,使李漁忙于交涉,興嘆不已。而其中以金陵〔今南京〕的盜版者為最多,為了便于交涉,李漁索性在1662年左右離開了杭州,舉家遷往金陵。3、金陵芥子園在文人薈萃、虎踞龍盤的六朝古都南京,李漁開始了他文化事業(yè)上的全新時期。李漁先在金陵閘暫居了一段日子,后于康熙八年完成了他的杰作——蜚聲古今中外的芥子園。該園取“芥子雖小,能納須彌”之意。小小園庭經(jīng)他精心設(shè)計,巧妙安排,倒也別有情趣,有棲云谷、月榭、歌臺、浮白軒等諸景,并都題有楹聯(lián)。如書室聯(lián):“雨觀瀑布晴觀月,朝聽鳴琴夜聽歌?!痹麻柯?lián):“有月即登臺,無論春秋冬夏;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西東。”等。芥子園坐落在古城金陵南郊一座虎頭形的小丘上,俗名老虎頭,距奏淮河一箭之地,在文化遺址周處讀書臺、孫楚酒樓附近,是文人隱居讀書的理想場所。其面積缺乏三畝,主要有山石、屋舍和樹木花草組成。芥子園依山傍水,房在山中,石在房下,一泓秋水環(huán)山而過,集山水、屋室、樹林花草于一園,結(jié)構(gòu)嚴謹,各得其所。園中還有來山閣、棲云谷等景點,既具天然之美,又有人工之巧。園內(nèi)石筍林立,家前屋后,山邊石旁,種滿了各種花草,一年四季,萬紫千紅,香氣沁人。令人領(lǐng)略到林中禽鳥啼鳴,秦淮河上歌聲裊裊的無窮韻味。逢上雨天。洪水奔騰而下,瓊飛玉舞,詩意更濃。室內(nèi)陳設(shè)從墻壁、門窗、幾案到匾額對聯(lián),無不自出機杼。風格獨具。僅窗戶就有湖船式、花卉式、蟲鳥式、山水圖式、尺幅式、外推板裝思想的光芒實踐。李漁不僅是高產(chǎn)多能的作家,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出版家。寓居金陵后,為了防止別人私自翻刻他的著作,成立了芥子園書鋪,他的編輯出版事業(yè)由此進入了新的開展階段。他寫的大局部書都是在這里印行的。書鋪同時還印行、銷售他自己精心設(shè)計的各種箋帖,以及其它文化用品。由他倡編并親自作序、女婿沈因伯搜集整理、在中國美術(shù)界影響頗廣、一直被譽為中國畫臨摹范本的《芥子園畫傳〔譜〕》也是在芥子園印行的。后來李漁遷回杭州,芥子園屢換主人,但一直保持李漁優(yōu)良的經(jīng)營作風,成為清代著名的百年老店之一。康熙十六年。他舉家遷離了居住近20年的金陵古城,由于欠債太多,他不得不把芥子園、書鋪及平生著述的書板、妻妾的首飾、衣服抵押償債。李漁生前建于金陵的芥子園,數(shù)百年后,如今已蕩然無存?,F(xiàn)在我們看到的芥子園是在他的故土蘭溪重建的。4、晚年輝煌《閑情偶寄》李漁在六十歲前后,開始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他的經(jīng)驗,使其上升為理論??滴跏辍?671〕《笠翁秘書第一種》即《閑情偶寄》〔又叫《笠翁偶集》〕問世,這是李漁一生藝術(shù)、生活經(jīng)驗的結(jié)晶?!堕e情偶寄》分為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yǎng)八部,共有234個小題,堪稱生活藝術(shù)大全、休閑百科全書,是中國第一部倡導休閑文化的專著。為了便于兒子回原籍應試,康熙十六年〔1677〕67歲的李漁遷回杭州。在當?shù)毓賳T的資助下,李漁買下了吳山東北麓張侍衛(wèi)的舊宅,開始營建“層園”。此園緣山而筑,坐臥之間都可飽賞湖山美景?!胺比唑?qū)人,舊業(yè)盡拋塵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畫圖中?!崩顫O貧中尋樂,準備安享晚年了。可好景不長,由于長期奔波的勞累,李漁再次病倒??滴跏拍辍?680〕農(nóng)歷正月十三,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凌晨,這位奮斗一生、立志創(chuàng)新的老人與世長辭了。李漁死后,被安葬在杭州方家峪九曜山上,錢塘縣令梁允植為他題碣:“湖上笠翁之墓”。二、《閑情偶寄》中的園林藝術(shù)《閑情偶寄》共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yǎng)等八部,論及戲曲理論、妝飾打扮、園林建筑、器玩古董、飲食烹調(diào)、竹木花卉、養(yǎng)生醫(yī)療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內(nèi)容豐富,立論新穎,語言平實,表現(xiàn)出較高的藝術(shù)造詣和生活審美情趣,堪稱為一部中國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書,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實用價值。這里僅就居室部和種植部兩個涉及園林藝術(shù)的局部略加賞析。居室部下有四個小節(jié),分別為“房舍第一”、“窗欄第二”、“墻壁第三”和“聯(lián)匾第四”。分別詳細的闡述了房舍的向背、途經(jīng)、高低、出檐深淺,窗欄的制作、取景,墻壁的裝潢和聯(lián)匾的制作創(chuàng)新等等。全篇突出“儉”、“簡”、“奇”,強調(diào)新穎有趣但又簡約實用。李漁在“房舍第一”的開篇就提到“土木之事,最忌奢靡,”“蓋居室之制貴精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痹谡摰椒可岬摹巴緩健睍r,又言道“徑莫便于捷,而又莫妙于迂?!倍艺J為不僅是園林,房舍也應有的高低之勢,“前卑后高,理之常也”。但對于受地勢限制的地方,也有因地制宜的方法:“高者建屋,卑者建樓,一法也;卑處疊石為山,高處浚水為池;又有因其高而愈高之,豎閣磊峰于峻坡之上,因其卑而愈卑之,穿塘鑿井于下濕之區(qū)?!睂τ诜可醿?nèi)的建筑構(gòu)件,作者也有獨到見解。如房舍的出檐深淺,“故柱不宜長,長為招雨之媒;窗不宜多,多為匿風之數(shù);務使虛實相半,長短得宜?!辈⑶宜€巧妙的創(chuàng)造了“活檐”,“法于瓦檐之下,另設(shè)板棚一扇,置轉(zhuǎn)軸于兩頭,可撐可下。晴那么反撐,使正面向下,以當檐外頂格;雨那么正撐,使正面向上,以撐檐溜?!倍鴮τ谖蓓?shù)某髴B(tài),地板的粗糙,李漁提出了“置頂格”和“甃地”的方法,即現(xiàn)代的吊頂和瓷磚鋪地。李漁曾在北京改建過園林建筑半畝園,但現(xiàn)已不存,只在清代麟慶撰的《鴻雪因緣圖記》里保存了全景圖與局部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根本的設(shè)計意圖和風格,這里就不詳述了。在“窗欄第二”小節(jié)中,李漁不僅描述了幾種窗欄的制法,并繪圖描述,還詳細論述了“取景在借”的觀點。他認為“窗欞以明透為先,欄桿以玲瓏為主,”但“制體宜堅”才是首要的,然后“宜簡不宜繁,以自然不宜雕琢”。隨后描述了“縱橫格”、“欹斜格”和“屈曲體”三種窗欄的做法,并配以插圖。李漁還強調(diào)取景在借,提倡漏窗之法,他描述為“尺幅窗”“無心畫”,而且喜歡“便面窗”,即扇形窗。原書插圖中就畫有“便面窗外推板裝花式”、“便面窗花卉式”、“便面窗蟲鳥式”“尺幅窗圖式”“梅窗”等各種形式新穎美觀的漏窗圖畫。“墻壁第三”小節(jié),李漁列舉論述了界墻、女墻、廳壁、書房壁四種。他提出“廳壁不宜太素,亦忌太華。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須濃淡得宜,錯綜有致。”“書房之壁,最宜瀟灑。欲其瀟灑,切忌油漆?!倍鴮τ诼?lián)匾的制作,他“此君聯(lián)”、“碑文額”、“手卷額”、“冊頁匾”、“虛白匾”和“石光匾”七種風格各異但都新穎獨特的聯(lián)匾做法。蕉葉聯(lián):“其法先畫蕉葉一張于紙上,授木工以板為之,一樣兩扇,一正一反,即不雷同;后付漆工,令其滿灰密布,以防碎裂;漆成后,始書聯(lián)句,并畫筋紋?!薄按素翌~懸之粉壁,其色更顯,可稱‘雪里芭蕉’?!庇秩纭按司?lián)”〔此君是竹子的代稱〕:“截竹一筒,剝而為二,外去其青,內(nèi)鏟其節(jié),磨之極光,務使如鏡,然后書以聯(lián)句,令名手篆之,摻以石青或石綠,即墨字亦可?!贝素衣?lián)不僅外觀清新自然,而且假設(shè)掛在圓柱之上,和柱恰好契合,看去渾然天成。再有“冊頁匾”:“用方板四塊,尺寸相同,其后以木綰之。斷而使續(xù),勢取乎曲,然勿太曲?!贝素抑瞥珊笸庑嗡乒糯臅鴥皂撁妫f不出的雅致巧妙。山石從來就是園林中必不可少的點睛之筆,使人們能在城市中思慕山林之樂。李漁在“山石第五”中,列舉了“大山”“小山”“石壁”“石洞”幾種假山石的配置,并別出心裁的講述了“零星小石”的妙用。李漁認為“山之小者易工,大者難好?!睂τ凇按笊健?,“用以土代石之法,既減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委曲之妙?!薄按朔ú还苁嗍伲嗖槐囟ㄇ笸潦喟?,土多那么是土山帶石,石多那么是石山帶土?!痹谡撌觥靶∩健睍r,他還提出“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假設(shè)有道路可行,所謂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瓏,所謂漏也;壁立當空,孤峙無倚,所謂瘦也?!痹谶@一節(jié)的最后,李漁有言:“王子猷勸人種竹,予復勸人立石;有此君不可無此丈。”《閑情偶寄》中還有一《種植部》,作者挑選了自己喜愛的園林植物加以評述。分別為“木本第一”“藤本第二”“草本第三”“眾卉第四”及“竹木第五”。但李漁并不是純粹地描述該怎樣種草養(yǎng)花,而是對草木賦予了人的秉性,以一種人性化的描寫手法給花木立傳。如他寫牡丹“處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那么死,此其骯臟不回之本性,”“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所以他是以信服“牡丹得王于群花”。在描述各種花卉時,李漁往往是就此花卉最吸引人的一點或最聞名于世的一點加以評說,隨性而發(fā),隨性而止?;蚱吩u一種花的顏色,或評價一種草木的性情,或闡述應該怎樣欣賞一種花木的美,才能不辜負花神的眷顧,當然還會涉及應該怎樣栽培花草才能花繁葉茂。如他評述梨花:“雪為天上之雪,此是人間之雪;雪之所少者香,此能兼擅其美?!睂懞L牡南悖叭晃嵊种^海棠不盡無香,香在隱躍之間,又不幸而為色掩?!睂懹裉m“世無玉樹,請以此花當之?;ㄖ渍弑M多,皆有葉色相亂,此那么不葉而花,與梅同致。千干萬蕊,盡放一時,殊盛事也。但絕盛之事,有時變?yōu)楹奘?,眾花之開,無不忌雨,而此花尤甚?!狈泊朔N種,不一而言。寫到“竹”時,李漁還對舊傳的種竹之方“種竹無時,雨過便移,多留宿土,記取南枝”加以了批判,他指出:“三者之內(nèi),惟一可遵,‘多留宿土’是也?!比绻旰笠浦?,那么根系粘泥帶水,很不方便,且雨后日出,竹葉很容易萎蔫變卷。對于“記取南枝”,他更是言道:“然移草木就人,當隨人便,不能盡隨草木之便?!薄笆褂浤现Χc人相左,猶娶新婦進門,而聽其終年背立,有是理乎?”從中可看出,李漁并不是專業(yè)的在描述一種植物的形狀特性,而是直抒胸臆,用生動自然的語言介紹花草樹木之美和給人帶來的樂趣。在李漁的著作中,《閑情偶寄》是他最為滿意的一種。他在與朋友的信中曾提到:“弟以前拙刻,車載斗量,近以購紙無錢,每束高閣而未印。獨《閑情偶寄》一書,其新人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