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語文文言文記背及專項訓練文言文03《愛蓮說》文本解析一、作者作品《愛蓮說》選自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北宋哲學家、理學家。謚號“元公”,著有《太極圖說》、《通書》、《周元公集》。他被公認為理學的重要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的“太極”和“無極”等哲學范疇和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了解體裁。本文體裁是“說”,說,是一種古代的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以用來抒發(fā)感情,還可以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三、內容概說。《愛蓮說》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文章共兩個段落:第一段,寫“我”愛蓮的原因和蓮的美好的品格。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四、歸納主題。通過對蓮花的愛慕和贊頌,表現作者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對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時,通過對牡丹的厭惡和鄙棄,表現出對趨附權貴、茍隨時俗及其風尚的不滿。五、蓮之愛(君子形象)。(1)生長環(huán)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后句象征君子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2)體態(tài)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體態(tài),象征君子通達正直、豁達大度、行為端正;“香遠益清”是香氣,志潔行廉,美名遠揚。(3)氣質風度:“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資質,儀態(tài)莊重,令人敬重。六、下面這段話蘊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志潔行廉,儀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七、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蓮又比作什么呢?菊是隱逸者,逃避現實。菊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獨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蓮是君子,高潔典雅。它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為正直,德名遠播的君子。八、本文以“愛”為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寫菊、寫牡丹是為了襯蓮,寫菊為旁襯,寫牡丹為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砭了時俗。
愛蓮說⑴唐
|
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⑵。晉陶淵明⑶獨⑷愛菊。自李唐⑸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⑹而不染⑺,濯清漣而不妖⑻,中通外直⑼,不蔓不枝⑽,香遠益清⑾,亭亭凈植⑿,可遠觀而不可褻玩⒀焉⒁。予謂菊,花之隱逸⒂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⒃!菊之愛,陶后鮮⒄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⒅?牡丹之愛,宜乎眾矣⒆!【教材注釋】⑴選自《周敦頤集》。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⑵[蕃(fān)]多。⑶[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ún)陽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東晉詩人。⑷[獨]只。⑸[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⑹[淤(yū)泥]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⑺[染]沾染(污穢)。⑻[濯(zhuó)清漣(lián)而不妖]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濯,洗。漣,水波。妖,艷麗。⑼[中通外直](蓮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⑽[不蔓不枝]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蔓枝,都是名詞用作動詞。⑾[香遠益清]香氣遠聞更加清芬。⑿[亭亭凈植]潔凈地挺立。亭亭,聳立的樣子。植,堅立。。⒀[褻(xiè)玩]靠近賞玩。褻,親近而不莊重。⒁[焉]語氣詞。⒂[隱逸]隱居避世。這里是說菊花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⒃[噫(yī)]嘆詞,表示感慨。⒄[鮮(xiǎn)]少。⒅[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⒆[宜乎眾矣]應當人很多了。宜,應當?;A訓練一、名句名篇默寫1.用課文中的語句填空。(1)《陋室銘》一文中暗示陋室不陋,點明全文主旨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陋室銘》一文中描寫陋室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愛蓮說》突出了蓮的潔凈、單純、雅致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愛蓮說》總括蓮的品格的句子:___________。(5)《愛蓮說》作者運用感嘆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愛蓮說》文中表現了作者對追逐名利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7)《愛蓮說》文中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隨俗浮沉,又莊重。質樸,不孤高自許。嘩眾取寵(或表現蓮的高潔,概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德和堅貞操守)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愛蓮說》高度概括蓮高貴品質的句子(點明中心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9)《愛蓮說》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或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愛蓮說》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tài),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要求默寫。(1)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比,集中表現蓮的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借蓮表達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借蓮表現君子志潔行廉,儀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他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______,______”。(2)《紅樓夢》中有詩云:“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周敦頤《愛蓮說》一文中表意與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據課文默寫古詩文。(1)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最能體現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2)《愛蓮說》中借蓮的形象寫君子志潔行廉,儀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閱讀【甲文】愛蓮說(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子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文】君子亭記(明)王守仁陽明子①既為何陋軒,復因軒之前營,架楹為亭,環(huán)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虛而靜,通而有間,有君子之德。外堅而直,貫四時而柯葉無所改,有君子之操。應蟄②而出,遇伏③而隱,雨雪晦明,無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風時至,玉聲珊然,中采齊而協(xié)肆夏,揖遜俯仰,若洙、泗④群賢之交集;風止籟靜,挺然特立,不撓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側,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保ü?jié)選自《王陽明散文選譯》)【注】①陽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學家,被貶至貴州龍場,自建居所,命名為何陋軒。②蟄:二十四節(jié)氣之“驚蟄”。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經山東曲阜,孔子與弟子習禮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著上朝的笏板。5.用“/”給乙文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6.下列加點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濯清漣而不妖(洗) B.貫四時而柯葉無所改(四季)C.陶后鮮有聞(新鮮) D.無所不宜(合適)7.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1)香遠益清,亭亭凈植(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8.甲乙兩文都提到了君子,請用自己的語言談一談你心目中的君子應該具備哪些美好品質。(至少提出三點)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克懖菽局?,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乙】吳中梅花,玄墓、光復二山為最勝:入春則游人雜沓①,輿②馬相望。洞庭梅花不減二山,而僻遠在大湖之中,游屐③罕至,故余年來多舍玄墓,光復,而至洞庭。園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氣在襟袖。(節(jié)選自歸莊④《洞庭山看梅花記》【注釋】①雜沓:聚集的樣子
②輿:車
③游屐:指游人。
④歸莊:明末清初文學家,明代學者歸有光曾孫,明亡后抗清。事敗逃亡隱居江蘇昆山一帶。9.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人甚愛牡丹”中的“甚”是很、非常的意思,寫出了牡丹的受歡迎程度。B.“不蔓不枝”中的“蔓”“枝”指生藤蔓,長枝節(jié),寫出了蓮挺拔秀麗的姿態(tài)。C.“陶后鮮有聞”中的“鮮”指少,感嘆愛菊花的人少,實則嘆息真正的隱士大少。D.“玄墓、光復二山為最勝”中的“勝”在這里有盛開的意思,表現了玄墓、光復二山梅花盛開的美景。10.把甲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11.根據甲文段的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君子”應具有的美好品質。12.兩文段都運用了襯托的寫法,請根據兩個文段的內容完成填空。甲文段用陶淵明“獨愛菊”、唐朝以來世人“甚愛牡丹”來襯托作者______,表達了作者______。乙文段用玄墓、光復二山游人如織的場景襯托作者______,表現了作者______。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繍凵徴f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疽摇恐芏仡U傳((節(jié)選)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①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手版②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卞游颍舻妹?。(節(jié)選自《宋史》)[注]①任:被任用。②手版: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項。1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晉陶淵明獨愛菊
故人不獨親其親B.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C.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頤獨與之辯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且焉置土石14.下面對《愛蓮說》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題中的“說”明確了此文為議論性文章,作者借說愛蓮的緣由來表明人生志趣。B.文章以花“可愛者甚蕃”開篇,為下文要說到的對三種花的愛張本,做入題準備。C.作者從自然環(huán)境、色彩形態(tài)、風度氣質等多個角度層層展開,由此塑造蓮的形象。D.本文句式駢散結合,以散句為主,長句、短句相間,讀起來錯落有致,富于變化。15.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2)乃委手版歸,將棄官去。16.【甲】文篇首強調“可愛者甚蕃”,文末分評三花。既然可愛之花甚多,為什么作者特別選中“菊花”和“牡丹”來作襯托呢?17.請聯(lián)系以上兩個文段內容,說說周敦頤是個怎樣的人。18.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完成問題。甲愛蓮說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君子比德于玉①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②,知也;廉③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④,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⑤,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⑥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⑦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对姟吩疲骸阅罹?,溫其如玉?!弊ⅲ孩龠x自《禮記?聘義》,有刪改。題目是臨時加上的。②栗:堅硬。③廉:有棱角。④隊:同“墜”。⑤詘(qū)然:指聲音戛然而止。⑥孚尹:指玉的光彩。⑦圭璋(guīzhāng):一種用做憑信的玉器。(1)請根據表格提示的方法,完成“文言字詞積累卡”。文中加點詞理解詞義的方法釋義廉而不劌字形推斷:“劌”形聲字,從“刂”。意義與刀有關語境推斷:“而”表轉折,與“不”連用。①孚尹旁達,信也聯(lián)系課文: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學而》)②(2)把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北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比較甲乙兩文,周敦頤筆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說的“君子”有哪些相同點?用相關語句加以印證。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克懖菽局?,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ㄖ芏仡U《愛蓮說》)【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論,謂其色其香,去芍藥有幾?擇其絕勝者與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誰手。及睹《事物紀原》,謂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開而牡丹獨遲,遂貶洛陽,因大悟曰:“強項若此,得貶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韓詩“夕貶潮陽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動①以時,茍非其時,雖十堯②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強雞人使晝嗚乎?正面宜向陽,此種花通義也。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處以南面即生,俾③之他向則死,此其骯臟⑤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誰能屈之?(選自李漁《閑情偶寄》,有刪改)【注釋】①動:萌發(fā)。②堯:傳說中上古帝王名。③俾:使。⑤骯臟:讀音kǎngzǎng,意為不屈不厄。19.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濯清漣而不妖”中的“妖”妖艷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的莊重、質樸。B.“不蔓不枝”中的“蔓”是藤蔓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的正直不茍。C.“亭亭凈植”中的“植”是樹立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美好的姿態(tài)和氣質。D.“可強雞人使晝鳴乎”中的“強”是強迫、強令的意思,表達出作者對武則天貶牡丹到洛陽一事的不滿。20.把甲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牡丹之愛,宜乎眾矣!21.甲文對蓮進行形象和品質的具體描寫,有何用意?22.甲乙兩文都提到了牡丹,但寫作目的有所不同,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克懖菽局?,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乙】孟子曰:“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①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庇柚^養(yǎng)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蓋寡焉以至于無。無則誠立、明通②。誠立,賢也;明通,圣也。是圣賢非性生,必養(yǎng)心而至之。養(yǎng)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張子宗范有行、有文,其居,背山而面水。山之麓構亭,甚清靜。予偶至而愛之,因題曰“養(yǎng)心”。(節(jié)選自周敦頤《養(yǎng)心亭說》)【注釋】①不存:存不住,有所失去。②誠立、明通:立真誠,明事理。23.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人甚愛牡丹”中的“甚”是“很”的意思,說明世人很喜愛牡丹。B.“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不染”是指蓮花從淤泥中不沾染任何污穢,表現蓮花的潔身自好。C.“不蔓不枝”中的“蔓”是名詞,意思是“藤蔓”。D.“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中的“莫”是“沒有”的意思,表現了作者堅定地認為節(jié)制欲望才能修心養(yǎng)性。24.把文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5.文段甲中多處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請你結合內容簡要說明。26.“說”作為古代一種議論性文體,是為了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觀點與看法。請結合甲、乙兩個文段的內容,談談你對“說”這種文體的認識。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克懖菽局?,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愛蓮說》)【乙】松之生也于巖之側流俗不顧匠人未識。無地勢以炫容,有天機而作色。徒觀其貞枝肅矗,直干芊眠①,倚層巒則捎云蔽景②,據幽澗則蓄霧藏煙。穹石盤簿③而埋根,凡經幾載;古藤聯(lián)緣而抱節(jié),莫記何年。于是白露零,涼風至;林野慘栗,山原愁悴。彼眾盡于玄黃④,斯獨茂于蒼翠,然后知落落高勁,亭亭孤絕。其為質也,不易葉而改柯;其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葉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節(jié)。若乃確乎不撥,物莫與隆⑥,陰陽不能變其性,雨露所以資其豐。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蓋;流形入夢,十八載而為公。不學春開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亂曰:負棟梁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諒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崴??!罴潯逗少x》【注釋】①芊眠:茂密狀。②捎云蔽景:意為與景物相掩映。③盤簿:牢固狀。④玄黃:指大自然的變化。⑤葉:相合。⑥隆:高。⑦諒:確實。⑧固:鄙視。⑨?。喝》?。27.下列加點字意思都不同的一項是(
)A.宜乎眾矣
事不宜遲
權宜之計B.亂曰
絲竹亂耳
猿鳥亂鳴C.可遠觀
遠走高飛
深謀遠慮D.徒觀其貞枝肅矗
徒勞無益
家徒四壁28.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斷3處)松之生也于巖之側流俗不顧匠人未識。29.翻譯句子。(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彼眾盡于玄黃,斯獨茂于蒼翠,然后知落落高勁,亭亭孤絕。30.甲乙兩文在寫作手法上有相同之處,請指出并結合內容分析其作用?!炯住克懖菽局?,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乙】唐時有書生旅宋州①。時李勉少年貧苦,與此書生同店②。不旬日書生疾作遂至不治,臨絕語勉曰:“某家住洪州③,將于北都④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⑤命也?!币虺瞿尧藿稷甙賰蛇z勉,曰:“足下為余畢死事,余金奉之。”勉許為辦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數年,勉任開封尉⑧,書生兄弟尋問至,詰勉金之所,勉攜之至墓所,出金付焉。(選自《尚書談錄》)【注釋】①宋州:古州名,今河南商丘。②店:客店。③洪州:古州名,在今江西境內。④北都:指開封。⑤其:大概。⑥囊:袋子。⑦金:黃金。⑧尉:官名。3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的含義。(1)濯清漣而不妖
濯:______(2)陶后鮮有聞
鮮:______(3)臨絕語勉曰
語:______(4)因出囊金百兩遺勉
遺:______32.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
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B.出淤泥而不染
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C.將于北都求官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D.足下為余畢死事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魚我所欲也》)3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不旬日書生疾作遂至不治34.甲、乙兩文都提到了君子的美好品德。甲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體現了君子(四字詞語)的傳統(tǒng)美德;從乙文中的“勉攜之至墓所,出金付焉”能看出李勉君子(三字詞語)的好品質。3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時李勉少年貧苦,與此書生同店。[甲]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習慣說(清)劉蓉蓉少時,讀書養(yǎng)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洼,徑尺,浸淫②日廣。每履之,足苦躓③中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來室中坐,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后安之。噫!習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洼適也;及其久,則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注釋]①養(yǎng)晦堂:劉蓉居室名。②浸淫:漸漸擴展。③躓:跌絆。④習之中人:習慣在人身上一旦形成。[丙]秋蓮(元)劉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擬欲青房①全晚節(jié),豈知白露②已秋風。盛衰老眼③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注釋]①青房:指蓮蓬。②白露:節(jié)氣名,這里亦可解釋為露水。③老眼:這里借指閱歷多有經驗。36.[甲]文作者是北宋的。3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益:增加 B.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鮮:少C.每履之,足苦躓中焉
履:踩 D.不堪翠減紅銷際
堪:忍受38.用“/”給《習慣說》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39.[甲][乙]兩文體裁都是“說”,[甲]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志”是;[乙]文通過一件小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是。40.[甲][丙]兩文作者都運用了“蓮"這一物象來表達感情。[甲]文作者通過描寫蓮抒發(fā)對蓮的之情;[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人通過描寫蓮抒發(fā)對蓮的之情。41.請分別賞析下面句中加點詞的妙處。(1)牡丹之愛,宜乎眾矣。(2)噫!習之中人,甚矣哉?。?)瘦影亭亭不自容。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各題。【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大抵松之為物,極地氣不能移,歷歲寒不為改。大類有道君子,顧當其始生,困蓬蒿,阨①牛羊,摧折于斧斤者,往往而是。惟托根深山大壑,蘇之以風雨,照之以日月,籠之以輕煙薄霧,而又飽飫雪霜,延歷歲時,然后翠蕤②摩空,鐵干拂漢,虬③掀鱗射,夭矯④扶疏,為故國偉觀,良亦不易矣。愛松者,當何如珍護耶?(節(jié)選自《愛松說》,有刪改)【注釋】①阨(è):同“厄”,困苦,災難,這里指受牛羊踐踏。②蕤(ruí):草木茂盛的樣子。③虬: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④夭矯(yāojiǎo):屈曲而有氣勢。扶疏:枝葉茂盛的樣子。42.借助方法提示,完成表格。文言字詞方法提示詞義中通外直語境推測法①香遠益清課內遷移法:益慕圣賢之道②43.把【甲】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44.下列對【甲】【乙】兩文的內容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寫蓮花,第二段對蓮、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進行比較和評論。B.【甲】文作者賦予了蓮花豐富的象征意味,“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態(tài)氣質。C.【乙】文中的松樹剛開始生長時的情形是被困在草叢中,受牛羊踐踏,遭受斧子的砍伐。D.【乙】文中松樹遇到極端寒冷的天氣也不改變,借“松”比喻在困厄之中不懂得變通的人。45.【甲】【乙】兩文作者分別依托“蓮”“松”表達了自己怎樣的志向?46.閱讀下面的選段,完成問題。【甲】詠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栗②初開曉更清?!疽摇克懖菽局ǎ蓯壅呱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丙】丹陽顧方③,篤行④君子也?;实v⑤末,登進士第,再調明州象山縣令。視事⑥之初,召邑⑦中父老,詢問民間利害及境內士民之善惡。善者,訪而親勸之,使勿怠;惡者,喻而戒之,使自修。又建學舍,率其子弟之秀者教之。暇日,親為講說,掖誘⑧使進于善。逾年,民大化服⑨。俄而病,邑民相率出錢詣塔廟祈禱者數千百人。方竟不起。百里之內,號泣思慕如失父母。與立祠,以歲時祀方。(選自《澠水燕談錄》,有改動)【注釋】①著:同“著”,附著。②金粟:這里指菊花。③顧方:人名。④篤行:專心踐行。⑤皇祐:宋仁宗趙禎的年號。⑥視事: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⑦邑:縣。⑧掖(yè)誘:扶持引導。⑨化服:感化順從。(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①可愛者甚蕃②濯清漣而不妖③陶后鮮有聞④喻而戒之(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蓮,花之君子者也
策之不以其道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學而不思則罔C.率其子弟之秀者教之
其如土石何D.以歲時祀方
不以物喜(3)下列詩句所反映的季節(jié)與《詠菊》中所反映的季節(jié)相同的一項是(
)A.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B.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C.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D.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善者,訪而親勸之,使勿怠。(5)《詠菊》和《愛蓮說》中都寫到了“蓮”(荷),請結合詩文談談作者的用意有何不同?(6)請結合以上三篇材料,說說君子應具備哪些美好的品質?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題。陋室銘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愛蓮說周敦頤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47.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與“陶后鮮有聞”中“鮮”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鮮艷奪目 B.芳草鮮美 C.寡廉鮮恥 D.屢見不鮮48.結合語境,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甲】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譯: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理解:在孔子看來,諸葛亮的草廬和揚雄的屋舍,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顯得簡陋?!疽摇可徶異郏枵吆稳??翻譯: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理解:周敦頤借世人對三種花的態(tài)度,感嘆愛蓮者少,表達自己的獨立堅守。49.根據兩篇短文及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材料一予嘗圃于叢棘之右,民相與伐木閣之材,就其地為軒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檜①竹,蒔②之以卉藥,琴編③圖史,學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軒者,若觀于通都④焉。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⑤孔子之言。(取材于王陽明《何陋軒記》)材料二夫竹之為物,柔體而虛中,婉婉焉而不為風雨摧折者,以其有節(jié)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葉不易,色蒼蒼而不變,有似乎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之君子。世衰道微,能以節(jié)立身者鮮矣。中立⑥抱材⑦未用,而早以節(jié)立志,是誠有大過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取材于劉基《尚節(jié)亭記》)注:①[檜]檜柏,樹木名。②[蒔]移植。③[編]書。④[通都]四通八達的都市。⑤[信]通“伸”,伸張。⑥[中立]會稽人黃中立。他因喜歡竹節(jié)而修建尚節(jié)亭,劉基看到后很喜歡。⑦[抱材]懷藏才能。君子不為環(huán)境所困。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高雅的情趣:劉禹錫身處陋室,“調素琴,閱金經”,選擇與“①”往來;王陽明居何陋軒,栽樹植竹種花,“②”,引來文人學士聚集。也有人③:周敦頤主張“出淤泥而不染”,黃中立在社會道德風尚衰落時“④”。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各題。【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節(jié)選自周敦頤《愛蓮說》)50.下列加點字注音錯誤的選項是(
)A.嗟夫(jiē) B.微斯人(sī) C.可愛者甚蕃(fán) D.陶后鮮有聞(xiān)51.解釋下列句中的詞語。(1)先天下之憂而憂
(2)微斯人,吾誰與歸(3)濯清漣而不妖:
(4)不蔓不枝:52.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53.范仲淹筆下的“古仁人”和喜愛蓮的周敦頤是否是同類人呢?請根據選文內容,說說理由?!尽渴烙胁畼?,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袛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栗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鳴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n愈《馬說》)【二】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褒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蓮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54.下列對選文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駢死于槽櫪之間”中的“駢”本義為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在這里展示了千里馬悲慘的現狀。B.“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中的“見”,同“現”,意為顯露、表現,這句話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C.“執(zhí)策而臨之“中的“臨”,與“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記》)中的“臨”意思相同,可理解為“居高而下”。D.“不蔓不枝”理解為不橫生枝蔓,不旁生枝莖,其中的“蔓”“枝”,都是名詞用作動詞,與“策之不以其道“的“策”用法相同。55.翻譯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6.兩個語段都是“說”的文體,它們借不同事物各表達怎樣的觀點和情感。57.兩個語段共有三個問句,請解析它們句式運用及表達效果的區(qū)別。參考答案一、名句名篇默寫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之君子者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本題中注意“惟、馨、淤、濯、漣、蔓、植、褻”等字詞的書寫。2.蓮花之君子者也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詳解】理解型默寫題一般都在題干中給出明確要求,這種題目是對平時閱讀背誦能力的巧妙檢測。理解型默寫題比直接型默寫題難度要稍大一些,但答案一般具有唯一性。學生不僅要識記默寫的內容,還要對課文有較好的感知能力,要在對原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題干要求作答。通常情況下,只要熟悉原文,理解其含意和作用,就不難寫出對應的內容。注意“淤泥、濯、漣、妖、蔓、亭亭、植、褻、焉”的書寫。3.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詳解】詩詞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注意:宜、淤、濯、漣。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詳解】詩詞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注意:淤、染、濯、漣、植、褻、焉。二、文言文閱讀5.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6.C7.(1)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2)竹子有這四方面特點,因此命名為“君子”,竹是無愧于這個稱呼的。8.堅定正直;潔身自好;虛心好學;淡泊名利;胸懷天下(任選三點即可)【解析】5.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句意:而我的亭子種了許多竹子,因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無愧于亭名的?!拔嵬び兄裱伞笔峭暾囊粋€短句,焉在句末作語氣詞,故此處后邊應斷開一處,“而”表順承,第一個“名”是動詞,意思是命名,省略了“吾亭”,故在第一處“名”后停頓,第二個“名”是名詞,意思是名字,“名不愧于吾亭”是一個完整的短句,應放在一處,故斷句: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6.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現象。C.有誤,句意: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鮮:少;故選C。7.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1)重點詞:益:更加;清:清香;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樹立;(2)是:這;而:連詞,表順承;其:代詞,它的。8.本題考查拓展延伸。開放性試題。既可以從文中理解分析,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君子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若從文中分析:結合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和乙文中“中虛而靜,通而有間”“外堅而直”可知君子應該堅定正直;結合甲文“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和乙文“清風時至,玉聲珊然”可知君子應該潔身自好;結合甲文“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和乙文“挺然特立,不撓不屈”可知君子應該不屈不撓,莊重典雅。也可以結合課外知識示例:君子應該內心坦蕩。也就是從容的面對外界和自己,做到心中無愧。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應該不苛責,內心豐富。一個人在物質極度匱乏中依然可以保持內心的豐盈和充實,這就是君子,這就是賢能。君子應該和而不同。君子有自己的獨立意識,要求自己融入群體,但也時刻保持警惕,不和那些違背自己意愿和內心的人們同流合污。君子應該自行反思。反省內求,不斷反省自己的言行,從而使自己的道德人格達到完美的境界,這正是君子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军c睛】甲文: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條。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乙文:王陽明建起何陋軒后,又就著軒的飛檐,在其前面的空地上打樁立柱,蓋了所亭子,并在亭子四周種上翠竹,取其名為“君子亭”。因為竹有君子的四種品質:其內部虛極靜篤,互相通透而有間隔,具備君子的德性。其外部堅韌正直,無論春夏秋冬,均不改變顏色,具備君子的操守。驚蟄時節(jié),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暫緩進長,風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調節(jié)適應,具備君子的明睿。清風時來,則如玉佩珊珊聲響,像好聽的音樂,又俯俯仰仰,仿佛孔門弟子在練習禮儀;風停下來,便寂然無聲,挺拔特立,好像虞舜的大臣們整齊莊嚴地列于朝堂之側,有君子的容表。竹子有這四方面特點,因此命名為“君子”,竹是無愧于這個稱呼的。而我的亭子種了許多竹子,因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無愧于亭名的。9.D10.筆直地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啊。11.①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②莊重、質樸,不炫耀自己。③正直不茍,豁達大度。④美好的姿態(tài)、氣質。12.“獨愛蓮”(“愛蓮、對蓮花的喜愛等,大致意思對即可)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不慕名利,或對追名逐利的厭惡”)多年以來遠赴游屐罕至的洞庭山觀梅的習慣超然物外的孤高品質【解析】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D.句意:要數玄墓、光復兩座山最為出名。勝:出名;指玄墓、光復兩座山上的梅花很有名;故選D。10.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亭亭,聳立的樣子;植,豎立;褻玩,靠近賞玩;焉,語氣詞。1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甲文“出淤泥而不染”可知,蓮花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表現其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根據“濯清漣而不妖”可知,經過清水洗滌卻不妖艷,展現自己;表現其莊重、質樸,不炫耀自己;根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表現其正直不茍,豁達大度;根據“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知,蓮花香氣遠播,筆直潔凈;可見其有美好的姿態(tài)、氣質。1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知,甲文段用陶淵明“獨愛菊”、唐朝以來世人“甚愛牡丹”來襯托作者“獨愛蓮”,只喜歡蓮花(對蓮花的喜愛),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作者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姿態(tài)、香氣遠播、拒絕賞玩等角度,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以蓮喻人,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根據乙文“吳中梅花,玄墓、光復二山為最勝:入春則游人雜沓,輿馬相望”“故余年來多舍玄墓,光復,而至洞庭。園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氣在襟袖”可知,乙文段用玄墓、光復二山游人如織的場景襯托作者多年以來遠赴游屐罕至的洞庭山觀梅的習慣,不追求大家喜愛的景致,而失去洞庭湖中觀賞梅花,芳香盈袖,表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孤高品質。【點睛】【甲】參考譯文: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就很多人了!【乙】參考譯文:江蘇吳中的梅花,要數玄墓、光復兩座山最為出名,剛進入春天的時候游人便會紛紛而至,車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洞庭梅花不必這兩座山差,而且又在偏遠的洞庭湖之中,很少有游人到達那里。所以啊,我會避開玄墓、光復這兩個地方,專門到洞庭湖中觀賞梅花?;▓@中有梅花百余株,一眼看去如雪一般,芬芳的花香就飄蕩在袖間。13.A14.C15.(1)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2)周敦頤于是丟下手版回家,打算棄官離開。16.選材上,“菊”“牡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強,與“蓮”更具可比性。內容上,菊花是“隱逸者”,逃避現實;牡丹是“富貴者”,以富貴媚人,從俗從眾;能為“蓮”做襯托。效果上,能凸顯“蓮”的君子品質,寄予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追求。(意對即可)17.周敦頤崇尚蓮之品質,是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高潔君子;他明斷積案,處事公正、果斷,德才兼?zhèn)?;他不愿殺人以媚人,正直不茍。(意對即可)【解析?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A.都是“只”的意思;B.自從/如果;C.助詞,無實義,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代詞,代指王逵;D.語氣助詞/哪里;故選A。14.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C.“作者從自然環(huán)境、色彩形態(tài)、風度氣質等多個角度層層展開”理解分析不正確。結合文章內容可知,作者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氣質方面,寫了蓮的清高。故選C。15.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翻譯時應當注意做到字字落實,尤其是重點實詞的翻譯;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語、賓語需要補全;最后要注意語句的通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句中注意重點字詞“予(我),謂(認為)”要理解正確;(2)句中注意重點字詞“乃(于是,就),委(丟下),去(離開)”要理解正確。16.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與寫作意圖。結合【甲】文“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對三種花象征的不同性格進行了比較和品評,在作者眼里,蓮花近于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實的隱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于污濁現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子。所以,寫菊花和牡丹是為了襯托蓮花,寫菊花是為了正面烘托,以隱士襯君子;寫牡丹是為了對比反映,用世俗之人貪圖富貴、追名逐利,反襯蓮花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17.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結合【甲】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認為蓮是花中的君子,作者以蓮為托物言志的對象,既明確寫出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又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對追名逐利的污濁世風的厭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tài)度;據此可知,周敦頤崇尚蓮之品質,是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高潔君子;結合【乙】文“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可知,周敦頤明斷積案,處事公正、果斷,德才兼?zhèn)洌唤Y合“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手版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可知,周敦頤不愿殺人以媚人,可見他是一個正直不茍的人?!军c睛】參考譯文:【甲】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相互牽連也不長枝節(jié),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τ冢┚栈ǖ南矏?,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應當就很多了!【乙】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縣人。原名敦實,因避諱英宗皇帝舊名而改為敦實。由于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的推薦,做了分寧縣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后,只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h里的人吃驚地說:“老獄吏也比不上??!”部使者推薦他,調任他到南安擔任軍司理曹參軍。有個囚犯根據法律不應當判處死刑,轉運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個殘酷兇悍的官僚,大家沒人敢和他爭,周敦頤一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周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而去,說:“像這樣還能做官嗎,用殺人的做法來取悅于上級,我不做?!蓖蹂用靼走^來了,這個囚犯才免于一死。18.(1)①割傷。②誠信。(2)(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3)示例:對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遺憾(惋惜,慨嘆),對世人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視(批判,嘲諷)。(4)①都有正直的品性。甲文提到“外直”“亭亭凈植”,乙文提到“堅剛”“廉”。②都有美好的聲名。甲文“香遠益清”,乙文“其聲清揚而遠聞”。【詳解】(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它有棱角而不傷人。劌:割傷。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句意: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了呢?信:誠信。(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重點詞語有:通,貫通;直,挺立的樣子;蔓,生蔓;枝,長枝。(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吧徶異?,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的意思是: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通過對蓮的愛人少和對牡丹的愛人多,表達了對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遺憾(惋惜,慨嘆),對世人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視(批判,嘲諷)。(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從【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知,周敦頤筆下的“君子”有正直的品性。從【乙】文“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并見,情也”可知,孔子所說的“君子”有正直的品性。所以,他們都有美好的聲名。從【甲】文“香遠益清”和【乙】文“其聲清揚而遠聞”可知,他們都有美好的聲名。【點睛】參考譯文:【甲】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乙】孔子說:“從前君子將玉的品質與人的美德相比。玉溫潤而有光澤,像仁;細密而又堅實,像智;有棱角而不傷人,像義;懸垂就下墜,像禮;敲擊它,聲音清脆而悠長,最后夏然而止,像樂;玉上的瑕疵掩蓋不住它的美好,玉的美好也掩蓋不了它的瑕疵,像忠;玉色晶瑩發(fā)亮,光彩四溢,像信;玉的光氣如白色長虹,像天;玉的精氣顯現于山川之間,像地;朝聘時用玉制的理璋單獨通達情意,像德;天下人沒有不珍視玉的,像尊重道。《詩經》說:‘每想起那位君子,他溫和的如同美玉。'”19.B20.對于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21.甲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從而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22.甲文提到牡丹,是為了用世人對牡丹的愛與自己對蓮的愛進行襯托,并以世人“甚愛牡丹”來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乙文提到牡丹,是為了通過自己對牡丹感情態(tài)度的變化,突出牡丹堅貞不屈、不屈不厄的品格,以此表現作者堅守高尚情操,堅貞不屈的品格?!窘馕觥?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思及內容理解。B.“不蔓不枝”意思是: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奥?,名詞作動詞,橫生藤蔓;故選B。20.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牡丹之愛,指對于牡丹的愛;宜,應該。2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甲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知:作者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姿態(tài)、香氣遠播、拒絕賞玩等角度,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以蓮喻人,托物言志,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2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甲文的重點在于通過描寫蓮的高貴品質來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態(tài)度?!澳档ぃㄖ毁F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寫牡丹的“富貴”且喜愛的世人眾多,寫“蓮花”有君子的品格,只有作者一人喜歡,目的是以它們作襯托,突出蓮的的高潔,含蓄地表達了作者不愿隱逸、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乙文“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論”“謂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開而牡丹獨遲,遂貶洛陽,因大悟曰:‘強項若此,得貶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正面宜向陽,此種花通義也。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處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則死,此其骯臟不回之本性”,先寫自己不認同牡丹是萬花之王,后來寫讀到牡丹見到武則天也不開花,牡丹被貶洛陽,牡丹向陽生長朝其他方向就會死,來寫戰(zhàn)爭被牡丹堅貞不屈、不屈不厄的品格折服,態(tài)度轉變,通過牡丹來寫自己堅守高尚情操,堅貞不屈的品格,托物言志。【點睛】參考譯文:【甲】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應該就有很多人了!【乙】牡丹能夠在群花中稱王,我開始并不認同這一觀點。要說牡丹的顏色和香味,比芍藥能強多少?選擇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藥來決一雌雄,還不知鹿死誰手呢?直到我看了《事物紀原》一書,說武則天冬天游后花園,看到所有的花都競相開放,只有牡丹遲遲未開,于是將牡丹貶到洛陽,我才恍然大悟說:“牡丹像這樣剛強不屈,被貶謫本來就是應該的,如果不給他以花王的榮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恥辱呢?”韓詩:“夕貶潮州路八千”。植物的生長有一定的時令季節(jié),如果違反時令季節(jié),那么就算有十個像堯那樣的圣賢,也不能讓莊稼在冬天長出穗來。武則天雖為人主,但是她能強令公雞白天打鳴嗎?正面應當向陽,這是種植花卉的共同原理。其他的花還能受點委屈,只有牡丹絕不肯通融。讓它朝南就會生長,讓它朝其他方向就會死,這是牡丹高亢剛直、不可改變的本性,武則天都不能讓它屈服,又有誰能使它屈服呢?23.C24.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里,(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意思對即可)25.①文章開頭把世人甚愛牡丹與自己唯獨喜愛蓮花作對比,突顯不良風尚之盛,為下文贊美蓮花的君子之風做鋪墊。②作者通過對菊、牡丹、蓮三種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寫,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作正襯,就自然而然樹立了蓮花的美好形象。③文章結尾運用擬人化手法,賦予了花兒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對比突出蓮花的君子形象。(意思對即可)26.①文段甲通過對蓮花的描寫,以及對社會現象的表述,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以及對社會上追名逐利者的厭棄;②文段乙直接表達了要想修身養(yǎng)性必須要清心寡欲、克制自己這一觀點。可見這一文體既可說明記敘事物,也可發(fā)表議論,但都是為了明確表達作者的觀點。(意思對即可)【解析】23.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和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現象。C.“不蔓不枝”的意思是:不橫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蔓”是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故選C。24.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益:更加;清:清芬;亭亭:挺直的樣子;植:豎立;褻玩:靠近賞玩;褻:親近而不莊重。25.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結合“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知文中把世人甚愛牡丹與自己唯獨喜愛蓮花作對比,表明自己獨愛蓮花,并描繪蓮花的形象,贊美蓮花的品格,也為下文贊美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做鋪墊;第二段以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為比較對象,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用世人對待蓮和牡丹的態(tài)度襯托作者對蓮的喜愛,其中用菊花來正襯,用牡丹花來反襯。表達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世態(tài)的厭惡;作者將菊、牡丹、蓮擬人化,分別說它們是隱逸者、富貴者、君子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貴、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jié)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tài)度。26.本題考查文章文言文文體和文章內容的理解。甲文:結合“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知描寫蓮花的風姿,隱喻君子的風度,贊美了君子志潔行廉、通達方正。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求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本文運用象征與襯托的手法。結合文章“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以蓮花象征君子,以菊花象征隱士,以牡丹象征富貴者。結合“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上那些趨炎附勢、追求富貴之人的鄙視與批判之意。乙文:結合“予謂養(yǎng)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蓋寡焉以至于無。無則誠立、明通”可知作者表達了要想修身養(yǎng)性必須要清心寡欲、克制自己這一觀點。據此可知:“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的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說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種現象來表述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军c睛】參考譯文:甲文: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乙文:孟子說:“心性修養(yǎng)最重要的是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如果欲望很少,即便天生善良的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欲望很多,盡管還能保存本性,但為數也是很少的了。”我以為,修養(yǎng)心性不僅是節(jié)制欲望,而且要沒有貪欲。能真正沒有貪欲,就能立真誠,明事理。有真誠的本性,就能成為賢人;明事理,就能達到圣人的境界。所以,圣賢不是天生的,必定要努力修養(yǎng)心性才能達到。修養(yǎng)心性能有這樣的良善作用,全在于自己努力而已。張宗范先生品行文采都不錯,他家的房子背靠青山、前臨綠水。山腳下修了座亭子,環(huán)境很是清靜。我偶爾漫步這兒,很是喜歡,把它命名為“養(yǎng)心亭”。27.B28.松之生也/于巖之側/流俗不顧/匠人未識。29.(1)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當中長出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2)別的樹木都黃葉凋零,只有它蒼翠繁茂。然后人們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獨行。30.都運用襯托和托物言志的寫法。借菊和牡丹襯托了蓮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節(jié)操,借春開之桃李、秋落之梧桐襯托寒松卓爾不群的品性;都表現了作者對高潔品質的追求?!窘馕觥?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A.應當/應當/適宜;B.尾聲/擾亂/此起彼伏;C.遠遠地/遠遠地/長遠;D.只/只/只;故選B。28.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會。首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依據語境斷句。可借助標志性詞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分清謂語動詞的界限,注意對稱句式,常見虛詞的位置及詞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斷句。本句意思是:松樹生長在巖石的側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無緣結識它。因此斷句為:松之生也/于巖之側/流俗不顧/匠人未識。29.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重點的詞有“染(沾染污穢)”“濯(洗滌)”“玄黃(黃葉)”“茂(繁茂)”等。30.本題考查寫作手法。甲文,根據“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可知,意思是: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作者寫“菊”“牡丹”是為了襯托“蓮”,突出蓮高潔,賦予蓮花美好的品質;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運用襯托和托物言志的寫法。乙文,寫松樹生于巖側,不被世俗所關心,沒被匠人所賞識,但當天氣寒冷之時,其他樹木都已枯萎,唯獨松樹冒霜停雪,茂盛蒼翠,顯示出其“落落高勁,亭亭孤絕”的奇節(jié)。都表現了作者對高潔品質的追求。運用襯托和托物言志的寫法。【點睛】參考譯文:【甲】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疽摇克蓸渖L在巖石的側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無緣結識它。它沒有寬闊的地勢來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賦予的本色。它枝干偉岸挺拔肅穆茂盛,或高踞于層巖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澗之中,蓄霧藏云。堅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歷經數載;古老的藤蔓纏絡它的軀體,不知多少年。白露飄落,涼風吹來;樹林田野凄慘顫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別的樹木都黃葉凋零,只有它蒼翠繁茂,然后人們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獨行。它的本質是不改變自己的外形,也不改變自己的內心;它的內心甘愿經受霜雪的洗禮。它和隱士君子的志趣氣節(jié)相投。它堅定不拔,超乎萬物,日月不能改變其本性,雨露使它更豐茂。它身影高聳,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動的身影編織成夢,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為公。它不學春天的桃李也不學秋天的梧桐。身為棟梁之材卻不為人知,頂風冒雪,卻沒人為它稱奇叫絕;實在是空為有用之才,有人鄙視它,卻也有人取法它。31.洗少告訴,對……說給,交給32.B33.不旬日/書生疾作/遂至不治34.潔身自好不貪婪35.(1)對于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當時李勉年輕窮困,和這位書生住在同一個客店里。【解析】3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濯:洗。(2)句意: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鮮:少。(3)句意:書生臨死時告訴李勉說。語:告訴,對……說。(4)句意:從口袋里拿出兩百兩金子給李勉。遺:給,交給。3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分析辨別詞義。A.之:助詞,的/助詞,補足音節(jié),無實義;B.而:連詞,表轉折,卻/連詞,表轉折,卻;C.于:介詞,在/介詞,比;D.為:介詞,替/介詞,為了;故選B。3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要根據句意及結構來分析劃分停頓。句意為:沒過多長時間,書生患了病,病情發(fā)展到無法醫(yī)治?!安谎铡笔菚r間狀語,“書生疾作”“遂至不治”是書生得病的兩個過程,因此可斷為:不旬日/書生疾作/遂至不治。3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甲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意思是: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贊美了蓮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可用“潔身自好”“浩身自愛”等來作答。乙文中“勉攜之至墓所,出金付焉”可以看出,李勉把剩余的金子埋在墳墓里,多年后又歸還了書的親人,體現了他不貪財、不貪婪的好品質。35.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重點詞:之,的;宜,應當;(2)重點詞:時,當時;與,和?!军c睛】參考譯文:【甲】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jié)節(jié),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τ冢┚栈ǖ南矏?,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應當就很多了!【乙】唐朝時有書生游學住在宋州。當時李勉年少窮困,和這個書生住在同一個店里。沒過多長時間,書生患了病,病情發(fā)展到無法醫(yī)治。書生臨死時告訴李勉說:“我家住在洪州,我將到北都謀求官職,在這里得病將要死了,這是命啊。”并從口袋里拿出百兩金子給李勉,說:“您為我處理后事,余下的錢送給你了。”李勉答應他為他辦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和書生一同埋葬了。幾年以后,李勉做了開封縣尉。書生的兄弟沿路打聽著來到開封,詰問李勉金子的下落。李勉帶著他們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給了他們。36.周敦頤37.A38.俯而讀/仰而思/思而弗得39.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故君子之學,貴于慎始40.喜愛贊美惋惜悲傷41.(1)“眾”,即多也,貪慕富貴的人極多,表達作者對這種世風的鄙棄。(2)嘆詞,慨嘆習慣對人的作用之大,意在警醒人們重視習慣。(3)“瘦影”二字,寫出了“秋蓮”枯衰的軀形,雖然“亭亭”豎起,卻瘦弱乏力,難以自持。流露出作者自憐自嘆、孤立悵惘的辛酸情緒?!窘馕觥?6.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識記。甲文《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姿態(tài)、香氣遠播、拒絕賞玩等角度,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以蓮喻人,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3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思。A.句意: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益:更加;故選A。38.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他低下頭讀書,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根據句意斷為:俯而讀/仰而思/思而弗得。3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第一空:根據甲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知,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姿態(tài)、香氣遠播、拒絕賞玩等角度,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以蓮喻人,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第二空:乙文首段寫劉蓉有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博營銷經驗分享
- 2024年圖書館數字出版趨勢試題及答案
- 中國自有品牌
- 課題開題報告:周令釗藝術設計研究
- 2025年帶法蘭盤軸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單人超凈工作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沖擊電流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光盤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主被動錐齒輪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系統(tǒng)規(guī)劃與管理師備考流程攻略試題及答案
- 三菱PLC應用技術培訓(講稿)第一部分
- 醫(yī)院感染管理與公共衛(wèi)生培訓
- 中國大學mooc《高級財務會計(暨南大學) 》章節(jié)測試答案
- 第7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和歐洲早期殖民擴張(教學課件)-【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本科《中國當代文學專題》在線形考(形考任務一至六)試題及答案
- RFJ 011-2021 人民防空工程復合材料(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防護設備選用圖集(試行)
- 皮膚病的總論
- 讓改革創(chuàng)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
- 前房積血護理查房
- 【課件】五指活動課程講解
- 采煤機說明書-樣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