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實驗教材四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人教版實驗教材四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人教版實驗教材四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人教版實驗教材四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人教版實驗教材四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shè)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睜大眼睛看世界設(shè)計理念:本組教材中的兩首古詩和三篇課文都是圍繞“觀察和發(fā)現(xiàn)”這一主題編排的,文章的形式多樣,內(nèi)容都是關(guān)于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fā)現(xiàn)大自然奧秘的。所以在教學時要著力體現(xiàn)“觀察和發(fā)現(xiàn)”這個訓練重點,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幫助學生認識觀察的重要性、學會觀察的方法、形成觀察的能力和習慣”這個目的去展開。本組課文中描寫的自然景物,學生并不陌生,但認認真真地做過觀察的人并不會多,尤其是堅持長期觀察同一種事物的人會更少。持久的觀察力需要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濃烈情感來支持,這一點一定要讓學生深切的體會到,同時還要通過教學促使學生在感受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觀察自然、體味生活的興趣。設(shè)計說明:這一組文章文筆清新、結(jié)構(gòu)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僅以擬人的筆調(diào)向我們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蟲的美好生活,而且還向我們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在本組文章中作者并沒有直接告訴大家他作了長期的觀察,而是通過語言文字來體現(xiàn)這一些,所以品析語言、體會文章里的重點詞語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活動。為了完成本組的訓練任務(wù)、達到訓練目的,教材中的“閱讀鏈接”“資料袋”等內(nèi)容必須和每課時的教學活動有機的整合在一起。1.學會多角度觀察事物,感悟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在教學《古詩兩首》時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內(nèi)容、欣賞品析古詩文的語言美,而且還要在讀誦中感受語言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古詩教學除了理解、讀誦、品析這幾種手段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學習手段就是感悟和想象,所以教學時要讓學生體驗并學會這些方法。2.品析語言,感悟方法,練習運用。教學《爬山虎的腳》時,首先要通過詞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然后再體會使用這些詞句的好處,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到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學會觀察方法后自己再試著去觀察和描寫一種事物也要同步進行。3.深入領(lǐng)悟觀察和寫作的方法,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扼暗淖≌愤@篇課文大量的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想象非常豐富,語言非常風趣,教學時要讓學生在讀中抓住這些富有情趣的語言,體會使用它們的妙處,并由此引申到對觀察方法的感悟,同時要激發(fā)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4.睜大觀察的眼睛,述說感悟的心靈。教學《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xiàn)》時,要求學生利用學過的方法解決疑難問題,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獲,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5.多角度體驗觀察的重要性?!墩Z文園地二》為學生提供了一次檢驗學習成果的機會,學生通過表達見解、交流感受、展示作品、對比競賽、親身實踐等活動更加明確了觀察的重要性,同時這些活動也為演練和展示自己學到的觀察方法提供了一個平臺。學會多角度觀察事物──《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1.完成并檢查預習任務(wù)。2.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學到的觀察方法與他人交流。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并認真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詩句。教學過程: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預習任務(wù)設(shè)計:1.查找有關(guān)資料或工具書,了解蘇軾、陸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2.嘗試自讀,理解兩首詩。(1)借助字典讀準字音。(2)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試著講一講每首詩的意思。(3)有不理解的地方記錄下來,準備上課質(zhì)疑。(4)朗誦自己查找的課外古詩。總結(jié)、評價學生自學檢查的情況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激勵學生自己讀書的積極性。根據(jù)理解朗誦兩首古詩1.學生試讀,注意把詩的節(jié)奏和對詩的理解讀出來,師生評價。2.采用齊誦、唱誦、表演誦、輪誦等方式讀古詩。讀后理解、學生質(zhì)疑1.讀完后再說一說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問題。2.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有的問題師生即時解決;有的可在學習中解決。欣賞詩句、體會意境、品味情感1.看圖想象,這兩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說一說。3.把自己想象到的內(nèi)容畫出來,然后到講臺前作展示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4.師生共同評價,看學生是不是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朗讀古詩、體驗情感1.把自己的想象和體會融入到誦讀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默誦古詩、談讀后的感受1.談讀誦的方法和體會。2.說對詩句內(nèi)容的獨到見解和感悟。相互交流、介紹自己查閱的詩1.小組交流蘇軾和陸游的詩并說一說自己的理解。2.摘抄其他同學找到的好詩。第二課時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采用“古詩接龍”的方式,復習以前學過的描寫景色的詩。學習《題西林壁》設(shè)問置疑、思考哲理1.詩人的觀察地點和觀察角度有哪些變化?你認為詩人所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可先讓學生找出“橫”“側(cè)”“遠”“近”“高”“低”這幾個表示地點轉(zhuǎn)換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變化。2.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3.結(jié)合學過的《畫楊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組交流匯報。變換角色、交流認識1.扮演蘇軾,可問其他同學“讀了這首詩有什么感受?”2.做一次采訪者,可問蘇軾“為什么寫這首詩?”3.老師引導:在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怎樣看待同學和身邊的事物呢?結(jié)合生活實際回答。學習《游山西村》朗讀古詩、升華情感1.陸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達了什么?看到“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感受到農(nóng)人純樸、田家盛情,表達詩人對農(nóng)村生活的真摯感情。2.你是通過那個字感受到農(nóng)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用優(yōu)美的語言具體描繪想象到的情景1.美酒加盛情讓人沉醉;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柳蔭深深,鮮花簇簇讓人迷戀;前行的路就在這美景之中。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陸游眼中的景色。2.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產(chǎn)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舉例子說一說。配樂朗誦《題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課外寫景的詩。1.老師范讀、指名試讀,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布置作業(yè)1.自己出一期手抄報。要求:選取學過的兩首寫景古詩,為其配上合適的圖畫,同時還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內(nèi)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現(xiàn)在手抄報上。品析語言感悟方法練習運用《爬山虎的腳》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孔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教學重點:通過詞句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教學過程:交流圖片、認識爬山虎1.組織學生交流觀看自己在課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畫面上爬山虎的樣子,并說一說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2.鼓勵學生介紹爬山虎,并說一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朗讀課文、認字解詞1.讀準字音,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閱工具書解決。2.交流學習成果,指名讀幻燈片上的字詞。默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1.再讀課題,說說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2.默讀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討論解決部分疑問,再梳理問題。(1)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它的葉尖為什么一順朝下?(2)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寫了幾部分內(nèi)容?說一說,畫一畫爬山虎腳的樣子。1.讀相關(guān)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詞語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腳的樣子。2.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動手畫一畫,看看誰畫得最正確。3.同桌互相看看畫得是不是像課文所寫的那樣。4.再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齊讀第4自然段,并練習背誦。引導學生把課文背誦下來,有意識地進行語言的積累。課后作業(yè)利用課余時間觀察學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記錄下來。第二課時導入:上節(jié)課老師要求大家觀察爬山虎并作記錄,下面就請幾位同學讀一讀自己的觀察記錄。1.讀記錄并說一說和作者的觀察有何相同和不同。2.對比作者的描寫,集體評議大家的描寫。體會詞語、品讀句子、演說特點句子一:(爬山虎的葉子)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1.反復朗讀,找出能展現(xiàn)爬山虎葉子特點的詞語。2.講一講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說一說這些詞為什么用得恰當。3.帶著理解和感悟仔細品讀。句子二:(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狀的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1.討論回答:這三句介紹了爬山虎的腳哪幾方面的特點。2.從“葉柄、六七根”等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觀察仔細認真,描寫準確生動。)3.以“我是爬山虎的腳”為題,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畫一畫、演一演爬山虎爬墻的過程。1.邊讀邊畫出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并試著換一換這些詞語,然后集體評議、對比優(yōu)劣。2.指名在班上說一說,可以邊說邊在黑板上圖示。3.同位之間把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按順序說一說,感悟作者是怎樣把意思寫清楚的。聽讀思考1.聽老師范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思考后回答。爬山虎的腳在觸墻前后有什么變化?爬山虎的生長與墻有什么關(guān)系?2.小組交流探討。讀“閱讀鏈接”讀一讀“閱讀鏈接”,說說自己的體會。談啟示、說方法1.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從這一課中受到的啟發(fā)。(可提示學生從作者的觀察順序、作者的觀察方法、文章圍繞一方法和時時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這些方面去談。)小練筆1.觀察一種植物,按一定的順序?qū)懴聛怼I钊腩I(lǐng)悟觀察和寫作的方法──《蟋蟀的住宅》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毫不可惜、隨遇而安、選擇、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隱蔽、傾斜、平坦、扒土、寬敞”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3.積累好詞佳句體會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了解蟋蟀是怎樣建成住宅的,通過重點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小昆蟲嗎?你們捉過蟋蟀養(yǎng)過蟋蟀嗎?你聽到過蟋蟀的鳴叫嗎?哪位同學能把自己了解的情況說一說。自由讀文、了解內(nèi)容1.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2.在讀課文時還要圈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詞。小組交流、集體修正1.利用查字典或詢問同學的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詞,也可把自己圈畫出來的生字、詞讓小組的同學認讀和理解,有爭議的或不會得再問老師。2.小組內(nèi)的同學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3.選取兩名同學匯報小組的交流所得,然后集體修正和補充。分段朗讀課文、明確文章層次1.分別朗讀“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是怎樣建造自己住宅的”兩部分。2.把自己作為蟋蟀,向同學們介紹自己住宅的特點和建造過程。3.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讀一讀。細讀課文、提出問題1.邊讀邊思考,在讀懂的文字旁邊寫上見解和感悟。2.標記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問題。小組交流并解決問題、老師歸納關(guān)鍵疑問。1.根據(jù)小組交流的情況,老師歸納出具有共性的重點問題。如:法布爾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稱作“巢、洞、窩”,而是把它稱作“住宅”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是怎樣選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點?蟋蟀是怎樣挖的?他的住宅為什么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2.小組交流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老師隨時介入討論,和學生共同解決問題。整理問題、留作預習任務(wù)。1.記錄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找一個合作伙伴,利用預習時間共同解決這些疑問。2.觀察一種小動物,記錄它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第二課時復習導入上節(jié)課同學們提出了幾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老師要求兩個同學合作解決,大家遇到困難了嗎?那么請大家回答下面的問題。問:住宅一般指誰居住的地方?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稱作“住宅”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見過這樣的寫法嗎?你使用過這種寫法嗎?問: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過程艱辛、工具簡單)讀課文、畫“住宅”1.帶著問題讀課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點?畫出重點詞句加以體會,在體會的基礎(chǔ)上反復的讀一讀。2.老師出示一張有錯誤的蟋蟀住宅圖,讓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兒。3.拿起畫筆,畫出正確的住宅示意圖,注意體現(xiàn)蟋蟀住宅的特點。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課文里的重點詞,以“我的家”為題說一說自己畫出的內(nèi)容。4.師生進行評議,并把最好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品味重點詞語的作用1.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這一點和大多的昆蟲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蟲又是如何做的呢?(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關(guān)鍵詞進行體會)2.誰能聯(lián)系上下文并結(jié)合自己讀課文的體會說一說“隨遇而安”的意思?3.反復讀“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边@一句,你還能體會到什么?品讀句子、體味情感、領(lǐng)略文章內(nèi)涵出示句子。假如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1.先體會這一句該怎樣讀,然后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教師范讀。(讀出贊美)2.根據(jù)這句話提出問題:(1)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樣的?(2)為什么說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3)作者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寫的那樣形象、具體呢?3.解決問題步驟:(1)讀課文畫出描寫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說一說這些工具的作用。(2)把自己當作蟋蟀,想象是怎樣建造住宅的,小組內(nèi)說一說。(3)聽完了介紹,交流一下感受。(4)體會朗讀,讀出對蟋蟀不辭勞苦建造住宅的贊美之情。4.用作者的話和自己的話分別贊美蟋蟀。步驟:(1)找出文中三個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讀給大家聽。(2)用自己的話表達對蟋蟀的評價。學習“資料袋”讀“資料袋”的內(nèi)容,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和收獲。小練筆借鑒擬人化的寫法,寫一篇有關(guān)小動物或小昆蟲的短文。睜大觀察的眼睛述說感悟的心靈──《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2.了解課文內(nèi)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zhí)著精神,并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感受。教學重點:了解魏格納發(fā)現(xiàn)大陸漂移的過程,并了解相關(guān)的地理知識。教學過程:引入: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巨著《昆蟲記》。那么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通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發(fā)現(xiàn)什么呢?自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1.邊朗讀課文邊查閱工具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小組內(nèi)可進行交流、探討。2.簡單的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默讀導讀和課文,質(zhì)疑問難1.通過閱讀提出疑難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2.師生共同歸納問題,老師指導解決。問題:(1)魏格納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樣產(chǎn)生的?有了這個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納發(fā)現(xiàn)了什么重要證據(jù),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3)魏格納重大的發(fā)現(xiàn)靠的是什么?細讀課文,解決問題,交流所得1.老師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nèi)亞灣的位置,由此體會魏格納產(chǎn)生這種想法的原因。2.反復讀第5自然段,理解“大陸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魏格納是如何仔細端詳?shù)貓D的。3.默讀第7自然段,記錄下作者進行推理的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4.師生共同交流讀書體會,論證魏格納成功的原因。復述故事指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復述故事,其余學生評議、補充。交流地理知識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關(guān)“大陸漂移”的知識。多角度體驗觀察的重要性──《語文園地二》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1.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合理的表達出觀圖后想到的內(nèi)容和觀察后的感受。2.在口語交際中,回顧和總結(jié)在課文中學到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習慣。3.在習作中,學會對某一事物進行連續(xù)的觀察和記錄。4.練習品評自己的和別人的習作。5.通過學習《胸有成竹》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重要性。第一課時(口語交際)觀圖畫,比眼力。1.指名觀察教材的左圖,說一說樹上隱藏著多少圖像。2.小組比賽,看誰發(fā)現(xiàn)的塊,發(fā)現(xiàn)得多,然后再班上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3.指名觀察教材右上圖和右下圖。4.說一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并由圖想到了什么內(nèi)容。5.大家都說一說自己觀察后的感受。6.共同回顧前面的幾篇課文,再深入體會學過的觀察方法,感受細心觀察的重要性。講自己、談體驗1.自由發(fā)言,說一說自己平時細心觀察過的事物。2.介紹自己觀察后的收獲和體會,并相互交流經(jīng)驗。舉事例、激情感1.向大家講述自己了解的和觀察有關(guān)的中外名人故事。2.說一說自己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進行觀察的打算。第二、三課時(習作指導與評改)擦亮觀察的眼睛、描述心中的精彩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每雙眼睛里都有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同學們用自己明亮的眼睛認真觀察過周圍的事物嗎?現(xiàn)在就請你把自己獨特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吧。1.按提示有序地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最近你觀察過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觀察的?怎么觀察的?觀察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新奇的事情?觀察對象的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到有趣?2.引導全班學生相互交流和啟發(fā),老師做適當?shù)狞c評。3.老師對觀察日記的寫法和格式作一下指點。4.題目可以用《觀察日記X則》,也可自擬。學生凝思試寫略作思考,即可動筆;也可先列提綱,再寫內(nèi)容。自讀自改、加工潤色要求:1.寫完后無聲細讀,改正文中的錯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