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初級(師)臨床免疫學及檢驗-試卷3_第1頁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初級(師)臨床免疫學及檢驗-試卷3_第2頁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初級(師)臨床免疫學及檢驗-試卷3_第3頁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初級(師)臨床免疫學及檢驗-試卷3_第4頁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初級(師)臨床免疫學及檢驗-試卷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初級(師)臨床免疫學及檢驗-試卷3

(總分:74.00,做題時間:90分鐘)

一、A2型題(總題數(shù):1,分數(shù):2.00)

L實驗:將痰液直接涂在載玻片上干燥固定,將熒光標記的兔抗結核桿菌抗體滴加到標本表面,37℃溫育

1小時,洗片晾干,熒光顯微鏡觀察可見著色的桿菌。此方法為

(分數(shù):2.00)

A.間接法

B.直接法J

C.夾心法

D.補體結合法

E.雙標記法

解析:解析:免疫熒光直接法是用特異熒光抗體直接滴加于標本上,使之與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是用熒

光抗體染色技術直接檢測抗原的方法。

二、B1型題(總題數(shù):2,分數(shù):16.00)

A直接法B間接法C夾心法D補體結合法E雙標記法(分數(shù):8.00)

(1).用FITC和RB200標記不同的抗體,對同一標本做熒光染色為(分數(shù):2.00)

A.

B.

C.

D.

E.V

解析:

(2).用特異熒光抗體滴加在標本上,與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是(分數(shù):2.00)

A.V

B.

C.

D.

E.

解析:

(3).實驗中由針對抗原的第一抗體和用熒光標記針對第一抗體的第二抗體相繼作用的是(分數(shù):2.00)

A.

B.

C.

D.

E.J

解析:

(4).在抗原和抗體反應時加入豚鼠血清,用熒光標記的抗補體抗體示蹤的是(分數(shù):2.00)

A.

B.

C.

D.V

E.

解析:解析:直接法是用特異熒光抗體直接滴加在標本上使之與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方法;間接法由針

對抗原的第?抗體和用熒光標記針對第?抗體的第二抗體相繼作用的方法;補體結合法是在抗原和抗體反

應時加入豚鼠血清,用熒光標記的抗補體抗體示蹤的方法:雙標記法是用FITC和RB200標記不同的抗

體,對同一標本做熒光染色,同時可見到橙紅和黃綠兩種熒光色彩的方法。

A藻紅蛋白B四甲基異硫靴酸羅丹明C四乙基羅丹明D異硫氯酸熒光素E亮綠(分數(shù):8.00)

(1).呈現(xiàn)橙紅色熒光的是(分數(shù):2.00)

A.

B.V

C.

D.

E.

解析:

(2).呈現(xiàn)明亮黃綠色熒光的是(分數(shù):2.00)

A.

B.

C.

D.J

E.

解析:

(3).呈現(xiàn)明亮橙色熒光的是(分數(shù):2.00)

A.V

B.

C.

D.

E.

解析:

(4).呈現(xiàn)橘紅色熒光的是(分數(shù):2.00)

A.

B.

C.V

D.

E.

解析:

三、A1型題(總題數(shù):28,分數(shù):56.00)

2.熒光色素中呈現(xiàn)明亮黃綠色熒光的是

(分數(shù):2.00)

A.藻紅蛋白

B.四甲基異硫氟酸羅丹明

C.四乙基羅丹明

D.異硫鼠酸熒光素J

E.亮綠

解析:解析:異硫氟酸熒光素呈明亮的黃綠色熒光;四乙基羅丹明呈橘紅色熒光:四甲基異硫氨酸羅丹明

呈橙紅色熒光;藻紅蛋白呈明亮的橙色熒光。

3.下述間接法描述不確切的是

(分數(shù):2.00)

A.第一抗體為針對抗原的特異性抗體

B.第二抗體為熒光標記抗體,是針對一抗的抗抗體

C.可用于檢測抗原,也可用于檢測抗體

D.操作簡便,特異性高V

E.可以用于多種抗體的檢測

解析:解析:直接免疫熒光法具有操作簡單、時程短、特異性高的優(yōu)點。

4.下列何種方法的靈敏度最高

(分數(shù):2.00)

A.熒光法

B.磷光法

C.分光光度法

D.比濁法

E.化學發(fā)光法V

解析:解析:化學發(fā)光法是將發(fā)光系統(tǒng)與免疫反應相結合,以檢測抗原或抗體的方法,它既具有免疫反應

的特異性,更兼具有發(fā)光反應的高敏感性。

5.口前公認的最有效的檢測抗核抗體的方法

(分數(shù):2.00)

A.EUSA

B.放射免疫技術

C.直接熒光法

D.間接熒光法J

E.補體法

解析:解析:由于抗核抗體(ANA)的復雜性及多樣性,故測定方法繁多。目前ANA常用的方法有免疫熒光

法、放射免疫法、EIJSA、免疫雙擴散、對流免疫電泳及免疫印跡技術等。常用間接免疫熒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作為總的ANA篩選試驗。

6.作為熒光抗體標記的熒光素必須具備的條件中,哪項與提高觀察效果有關

(分數(shù):2.00)

A.必須具有化學上的活性基團能與蛋白穩(wěn)定結合

B.性質(zhì)穩(wěn)定不會影響抗體活性

C.熒光效率高,熒光與背景組織色澤對比鮮明V

D.與蛋白質(zhì)結合的方法簡便迅速

E.與蛋白質(zhì)的結合物穩(wěn)定

解析:解析:用于標記抗體的熒光素應符合一系列的要求,其中為了觀察方便熒光色澤與背景應當對比鮮

明。

7.熒光免疫技術中,間接法中所使用的第二抗體可以是

(分數(shù):2.00)

A.抗種屬特異性IgA熒光抗體

B.抗種屬特異性IgG熒光抗體

C.抗種屬特異性IgM熒光抗體

D.以上都正確J

E.以上都不正確

解析:解析:間接法中所使用的第二抗體是針對第一抗體的抗抗體,可以是抗種屬特異性IgA、IgG、IgM

抗體。

8.實驗本身即可避免內(nèi)源性非特異性熒光干擾的檢測方法為

(分數(shù):2.00)

A.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測定J

B.熒光偏振免疫測定

C.熒光酶免疫測定

D.直接熒光抗體染色法

E.間接熒光抗體染色法

解析:解析: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測定利用熒光壽命較長的洞系元素,延長熒光測量時間,待壽命短的自然

本底熒光完全衰退后再行測定,從而有效地消除非特異性熒光。

9.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有

(分數(shù):2.00)

A.熒光免疫技術不宜做培養(yǎng)細胞染色

B.可對標本切片中組織或細胞表面抗原進行定量和定位V

C.其主要步驟為標本制作、熒光抗體染色、熒光顯微鏡檢查

D.標本的制作直接影響檢測結果,是成功的關鍵步驟

E.熒光免疫技術不宜做組織細胞染色

解析:解析:免疫熒光技術可以定性和定位,不能定量。

10.免疫熒光技術的基本原理是

(分數(shù):2.00)

A.將特異性抗體標記上熒光檢測抗原

B.將特異性抗原標記上熒光檢測抗體

C.將特異性抗體標記上熒光檢測抗原或抗體J

D.將特異性抗原標記上熒光檢測抗原或抗體

E.以上都不對

解析:解析:免疫熒光技術中,直接法可以用于檢測抗原,而間接法除了可以檢測抗原外,還可以檢測抗

體,如抗核抗體的檢測。

11.下列哪項方法不屬于免疫熒光細胞化學

(分數(shù):2.00)

A.直接法

B.夾心法

C.間接法

D.補體法

E.捕獲法V

解析:解析:用免疫熒光技術顯示和檢查細胞或組織內(nèi)抗原或半抗原物質(zhì)等方法稱為免疫熒光細胞(或組

織)化學技術。免疫熒光細胞化學分直接法、夾心法、間接法和補體法。

12.FITC在紫外光激發(fā)下,所產(chǎn)生的熒光為

(分數(shù):2.00)

A.灰藍色

B.黃綠色J

C.橙色

D.橙紅色

E.黃色

解析:

13.波長200—400nm的光稱為

(分數(shù):2.00)

A.紅外光

B.可見光

C.紫外光V

D.無線電波

E.微波

解析:解析:紫外光的波長范圍是200—400nmo

14.熒光壽命是指

(分數(shù):2.00)

A.熒光物質(zhì)被一瞬時光脈沖激發(fā)后產(chǎn)生的熒光隨時間而衰減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時間V

B.非熒光物質(zhì)被一瞬時光脈沖激發(fā)后產(chǎn)生的熒光隨時間而衰減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時間

C.熒光物質(zhì)被一瞬時光脈沖激發(fā)后產(chǎn)生的熒光隨時間而增強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時間

D.非熒光物質(zhì)被一瞬時光脈沖激發(fā)后產(chǎn)生的熒光隨時間而增強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時間

E.以上都不是

解析:解析:熒光壽命是指熒光物質(zhì)被激發(fā)產(chǎn)生熒光后隨時間衰減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時間。

15.熒光抗體染色技術中,特異性最高,非特異性染色最低的方法是

(分數(shù):2.00)

A.直接法V

B.間接法

C.補體結合法

D.雙標記法

E.電泳法

解析:解析:熒光抗體染色技術中,直接法的特異性最高,非特異性熒光染色因素少。

16.熒光抗體試驗所沒有的類型是

(分數(shù):2.00)

A.直接法

B.間接法

C.補體結合法

D.間接抑制法J

E.雙標記法

解析:解析:免疫熒光顯微技術實驗的類型包括直接法、間接法、補體結合法和雙標記法。

17.在熒光素標記抗體技術中,熒光素的抗體之間的結合是靠

(分數(shù):2.00)

A.范德華力

B.氫鍵

C.離子鍵

D.共價鍵J

E.靜電引力

解析:解析:作為標記的熒光素應具有能與蛋白質(zhì)分子形成共價鍵的化學基團,與蛋白質(zhì)結合后不易解

離。

18.用于標記抗體的熒光素應符合下列要求,除外

(分數(shù):2.00)

A.與蛋白質(zhì)分子形成離子鍵V

B.熒光效率高,與蛋白結合后仍能保持較高的熒光效率

C.熒光色澤與背景組織色澤對比鮮明

I).與蛋白質(zhì)結合后不影響蛋白質(zhì)原有的理化性質(zhì)

E.與蛋白質(zhì)結合后不影響蛋白質(zhì)原有的免疫學性質(zhì)

解析:解析:許多物質(zhì)都可產(chǎn)生熒光現(xiàn)象,但并非都可用作熒光色素。只有那些能產(chǎn)生明顯的熒光并能作

為染料使用的有機化合物才能稱為免疫熒光色素或熒光染料。

19.溫度對熒光分析影響的正確描述是

(分數(shù):2.00)

A.溶液溫度降低,熒光效率增加,熒光強度增加J

B.溶液溫度升高,熒光效率不變,熒光強度不變

C.溶液溫度降低,熒光效率不變,熒光強度不變

D.溶液溫度升高自熄滅現(xiàn)象減少

E.溶液溫度升高,熒光效率增加,熒光強度增加

解析:解析:影響熒光強度的因素包括:①溶劑增大溶劑的極性,將使熒光強度減弱;②熒光物質(zhì)的濃

度:熒光物質(zhì)濃度太高時,會發(fā)生自熄滅現(xiàn)象;③溫度:溫度升高時熒光效率降低;④溶液的pH值改變

也會造成影響。

20.反應結束時,對照管的成色最強,此情況常見于哪種ELISA

(分數(shù):2.00)

A.雙抗體夾心法ELISA

B.競爭法ELISAJ

C.間接法ELISA

D.捕獲法ELISA

E.ABS—EUSA法

解析:解析:競爭法ELISA的原理為標本中的抗體和一定量的酶標抗體競爭與固相抗原結合。標本中抗體

量越多,結合在固相上的酶標抗體愈少,因此陽性反應成色淺于陰性反應。

21.下列對血清中酶活力的測定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分數(shù):2.00)

A.可測定產(chǎn)物生成量

B.可測定底物消耗量

C.需最適pH

D.需最適溫度

E.與底物濃度無關V

解析:解析:酶促反應中需要最適pH、溫度及過量的底物,反應速度可用一定時間內(nèi)產(chǎn)物生成量或底物

消耗量來反映。

22.HRP酶促顯色反應中的供氫體(DHz)習慣上是指

(分數(shù);2.00)

A.底物4

B.過氧化氫

C.HRP分子中的輔基

D.H0

E.抗體

解析:解析:HRP酶促顯色反應中的供氫體(DHz)習慣上是指底物,如鄰苯二胺、四氨基聯(lián)苯胺。

23.酶免疫技術中將抗原抗體包被后再用下列何種物質(zhì)進行封閉可以消除非特異性顯色導致的本底偏高

(分數(shù):2.00)

A.1%—5%牛血清白蛋白J

B.1%—10%牛血清白蛋白

C.10%牛血清白蛋白

D.10%—15%牛血清白蛋白

E.15%—25%牛血清白蛋白

解析:解析:封閉采用的物質(zhì)是1%?5%牛血清白蛋白。

24.酶免疫技術中的酶結合物是指

(分數(shù):2.00)

A.酶標記抗原

B.酶標記抗體

C.酶標記抗原或抗體-J

D.結合在固相載體上的酶

E.酶與底物的結合

解析:解析:酶結合物是指用酶標記后的抗原或抗體。

25.酶免疫技術中最佳工作濃度的選定常采用

(分數(shù):2.00)

A.抗原稀稀法

B.抗體稀釋法

C.酶標記物稀釋法

D.棋盤滴定法-J

E.A+B

解析:解析:最佳工作濃度的選擇通常通過將抗體、抗原作一系列的稀釋,即棋盤滴定。

26.不影響酶活性測定的因素為

(分數(shù):2.00)

A.底物濃度

B.樣品杯直徑4

C.溫度

D.pH值

E.緩沖液的離子強度

解析:解析:底物濃度、溫度、pH值、緩沖液的離子強度均可影響酶促反應的速度。

27.酶免疫技術用于樣品中物質(zhì)的定量測定(EI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