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三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17個)三_第1頁
2016-2018三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17個)三_第2頁
2016-2018三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17個)三_第3頁
2016-2018三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17個)三_第4頁
2016-2018三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17個)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2018三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三)

專題10交通.............................................................1

專題11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地理信息技術.....................................13

專題12以世界區(qū)域為背景綜合題...........................................60

專題10交通

2018

?【2018北京】2018年4月,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開始鋪軌。讀圖1,回答第1-3題。

?o既*

規(guī)

圖1川藤鐵路沿線區(qū)域筒圖

1.與成都相比,拉薩

A.日出早白晝長B.正午太陽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強D.大氣逆輻射強

2.圖示區(qū)域

A.地處板塊的生長邊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東

C.自然景觀為高寒荒漠D.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

3.川藏鐵路開通后,能夠

A.緩解青藏鐵路運輸壓力B.改善西藏物資供應

C.消除區(qū)域內災害的影響D.促進地域文化交流

【答案】LC2.D3.B

【解析】1-4月份太陽直射北半球,則北半球緯度越高,日出越早,白晝越長。拉薩緯度

較成都低,因此成都日出早白晝長,A錯誤;4月份拉薩較成都離直射緯線近,因此正午太

陽高度角大,B錯誤;拉薩地處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

用弱,日照強,晚上大氣逆輻射弱;而成都地處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多陰雨天氣,太陽

輻射弱,大氣逆輻射強,C正確,D錯誤。故選C。

2.據圖,該區(qū)域為我國西南地區(qū),結合板塊分布可知該區(qū)域地處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

消亡邊界,A錯誤;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據圖可知,圖示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B錯誤;

四川盆地自然景觀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C錯誤;青藏高原為我國第一級階梯,四川盆地

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因此該區(qū)域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D正確。故選1)。

3.據圖可知,川藏鐵路開通后,增加了進藏通道,可以緩解青臧鐵路運輸壓力,改善西藏

物質供應,促進西藏和區(qū)外的文化交流和聯系,正確;但不能夠消除區(qū)域內災害的影響,

錯誤。故選B。

【點睛】本題組主要考查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特征和西南交通建設的意義。青藏高原海拔高,空

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多晴天,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輻射強,晚上大氣保溫作

用弱,氣溫低,晝夜溫差大。我國西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川藏鐵路的

修建可加強區(qū)域對外聯系和交流,對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等有重要意義。

?【2018北京】隨著汽車等工業(yè)產品的廢棄量增加,主要利用廢鋼冶煉的電爐煉鋼技術日

漸普及。圖5示意國外某流域的鋼鐵廠分布,讀圖,回答第8題。

。:鬻就I,

圖5

8.甲、乙兩類鋼鐵廠在區(qū)位選擇上均靠近

A.鐵礦B.大城市C.交通線路D.鋼鐵消費量

【答案】B

XZ

【解析】據圖和圖例分析可知,甲乙兩類鋼鐵廠均沿鐵路和港口布局,且主要布局在大城

市、城鎮(zhèn),即接近消費市場,正確,而不是主要考慮資源,錯誤,故選B。

?【2018海南】22.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圖7示意我國某地區(qū)主要交通線和城鎮(zhèn)的分布。

城?

etn

離■公路

用流

”的m

ISJOkm

圖7

從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角度,概括甲乙兩地間主要交通線的分布特點并簡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點:(主要交通線)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線(河谷平原與山地的過渡地帶)

分布。(3分)

原因:南部為山地,北部為河流。沿山麓等高線修建交通線,工程量較?。海?分)(沿

河谷平原與山地的過渡地帶,)既避洪水,又少地質災害威脅。(3分)

【解析】

本題以某區(qū)域的交通和城鎮(zhèn)分布圖為背景,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解題時需注

意題干中的限定范圍,也是提示性信息--“從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角度”。結合圖例可判斷交

通線南部為山地,北部為河流,因此圖中主要交通線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線分布,地處河谷

平原與山地的過渡地帶。

【點睛】本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專注題干要求“從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角度”。地形對交通選線

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質災害等。

2017

?【2017全國卷H1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令海峽(圖7)寬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峽兩側為山地。在

第四紀冰期全盛時,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相連,印第安人祖先由此進入美洲。冰后期,溫

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峽形成,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間聯系受到阻礙。即使在冬季

白令海峽封凍時,人們仍難以徒步跨越。

圖7

(1)分析目前在封凍時,人們難以徒步跨

越白令海峽的自然原因。(8分)

(2)推測冰期全盛時印第安人祖先從亞歐

大陸進入美洲大陸的季節(jié),并說明理由。

(4分)

(3)有人提議在白令海峽建設跨海大橋,但由于建橋成本高等原因,未獲支持。分析在白

令海峽建設跨海大橋成本高的原因。(10分)

【答案】

(1)白晝短(或近極夜),極為寒冷,(受低壓控制)多暴雪,(海峽狹管效應)風速快。

(2)夏季(暖季)。(當時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陸地相連,夏季(暖季)較溫利,利

于通過。

(3)(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附近,)對橋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響強,對橋梁結構要求高;

大橋長度(跨度)大,施工難度大;(建筑材料等)運輸距離長,基礎設施差,運輸費用

高:氣候極端,施工條件差,施工期短,對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費用高。

【解析】

(1)人們徒步難以穿越白令海峽的自然條件,主要從區(qū)域的氣候寒冷、暴雪、強風等方面

進行分析。

(2)根據材料提示,在第四紀冰期全盛時,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相連,夏季氣溫較高,方

便通過。

(3)本題主要考查交通建設成本高的影響因素。據圖可知,該地處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地

質構造復雜;夏季浮冰多,對橋墩的建設要求較高;東西跨度大,施工難度大;該地人口

稀疏、經濟發(fā)展水平低,建筑材料缺乏,需遠距離運輸;該地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多暴

風雪,自然條件惡劣,建設難度大,成本較高。

【考點】區(qū)域自然特點及影響跨海大橋修建的因素

【點睛】本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受思維定式的影響,認為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不相連,只

有寒冷時結冰,才能從亞歐大陸進入美洲大陸,從而誤判從亞歐大陸進入美洲大陸的季節(jié)。

要善于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而不能從自己的主觀印象出發(fā)。材料中提示亞歐大陸與美洲大

陸相連,該地緯度高,氣溫低,夏季該地氣溫較高,白晝時間長,有利于通行。

?[2017江蘇地理卷】“綠色出行”新理念已為我國許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圖6為

“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變化圖”。讀圖回答1「12題。

11.新理念對市民出行方式產生明顯影響的年份開

70

行60

始于方50

式40

占30

20

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比

(

%

)

12.市民出行方式變化對該城市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優(yōu)化城市空間結構改善城市交通狀況0

A.B.1986200020052007200820112015年

圖6

C.改變城市服務功能D.擴大城市地域范圍

【答案】11.D12.B

【解析】

11.“綠色出行”新理念已為我國許鄉(xiāng)城市市民所接受,是指提倡騎自行車和乘公共交通

出行,減少石化能源使用,減少碳排放,讀圖可知,自行車出行方式從1986到2011年是

逐步下降,2011后開始回升,公共交通也是在2011年后明顯上升,小汽車出行比例則在

2011年后快速下降,所以可知新理念對市民出行方式產生明顯影響的年份開始于2011年。

12.市民出行方式變化,騎自行車比重上升,減少汽車和公共交通比例,有利于改善城市

交通擁堵狀況,但不會擴大城市地域范圍,也沒有改變城市服務功能,對優(yōu)化城市空間結

構沒有產生影響。

【考點】城市交通運輸方式。

【點睛】綠色出行就是采用對環(huán)境影響最小的出行方式,既節(jié)約能源、提高能效、減少污

染,又益于健康、兼顧效率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汽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

車、環(huán)保駕車,或者步行、騎自行車出行等,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

是綠色出行、低碳出行。

?[2017江蘇地理卷】圖9為“上海港口遷移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17~18題。

圖9

17.港口區(qū)位遷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A.門戶港一支流港一深海港一干流港B.深海港一門戶港一干流港一支流港

C.干流港一門戶港一支流港一深海港D.支流港一干流港f門戶港一深海港

18.洋山港建設對上海發(fā)展最重要的意義是

A.促進城市內部功能的變遷B.加速臨港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C.提升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D.推動產業(yè)的全面轉型升級

【答案】17.D18.C

【解析】

17.讀圖可知,上海港口經歷了6次區(qū)位遷移,從最開始位于黃浦江與支流蘇州河的交匯

處,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水港,所以選D。

18.洋山港位于東海,是深水港,洋山港建成增加上海港口運輸能力,提升了上海國際航

運中心的地位。

【考點】港口建設的區(qū)位條件和變化。

【點睛】洋山港區(qū),位于浙江省竦泗縣境內。由大洋山港口區(qū)和小洋山港口區(qū)組成??晒?/p>

開發(fā)的深水岸線4900米,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深水港區(qū)。

?【2017天津卷】14.(15分)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741*

★◎砂城市

原有鐵路

2016年

新通鐵路

圖13京津冀地區(qū)鐵路分布示意圖

(1)結合圖13所示信息,說明京、津兩城市間鐵路線較密集的主要社會經濟原因。請回

答兩項。(6分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鐵路正式開通,使京津冀地區(qū)的鐵路網進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間鐵路修建的工程難度較大。據圖13所示信息說明原因。(3分)

(3)京津冀地區(qū)鐵路網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務功能,對承德市社會經濟發(fā)展有

何促進作用?請回答兩項。(6分)

【答案】

14.(15分)

(1)京、津兩城市是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過境和中轉的客、貨列車多);京、津兩城市

經濟發(fā)達,人口多,客、貨運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樣化);京、津兩城市

資金實力雄厚、技術先進。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質條件復雜)。

(3)增加收入;擴大就'業(yè);完善基礎設施;保護旅游資源。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影響交通密度的因素。主要從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來看,經濟越發(fā)達,人

口越多,區(qū)域之間的聯系越多,對交通的需求量越大;而且,經濟越發(fā)達,區(qū)域的經濟基

礎和技術力量雄厚,利用交通建設和技術條件越有保障;而且從圖示來看,津、京兩市是

重要的交通樞紐,貨物的中轉量大,交通壓力大,因此該區(qū)域的交通密度較大。

(2)本題主要考查影響交通建設的主要因素。從圖示來看,從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

地質條件復雜,工程量大。

(3)本題主要考查交通建設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從題干中可知,京津冀地區(qū)鐵路網的完善,

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務功能,承德旅游資源豐富,通過旅游服務功能的提升,能夠帶動

該地旅游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通過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進而能夠擴大區(qū)域的就業(yè)、促進基礎設施

的完善,增加經濟收入,而且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也能夠提高人們對旅游資源的保護意識,從而

減少旅游資源的破壞。

【考點】影響交通密度的因素、影響交通建設的主要因素、交通建設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

【點睛】本題以京津冀地區(qū)鐵路分布示意圖為背景材料?,考查影響交通分布的因素、影響

交通建設的因素、交通建設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獲取和解讀地

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第(1)

題,要求從社會經濟因素分析交通密度大的原因,主要從需求量和建設條件來分析,同時

注意對圖中有效信息的提取:第(2)題,注意要結合圖示信息進行分析;第(3)題,注

意審題,該題主要是考查的是區(qū)域在交通完善后,旅游服務功能提升后,進而對地理環(huán)境

的影響,分析的前提是旅游服務功能的提升;不要盲目地從交通建設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方

面作答。

2016

?【2016?天津卷】12.(18分)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漢唐時期的北方“絲綢之路”主要經過水草豐美的歐亞草原,沿線有許多古文明中心,是

東、西方物資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來逐漸衰落。

圖5北方古“絲綢之路”路線示意圖圖6新“絲綢之路”路線示意圖

(1)從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角度,說明北方古“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6分)

(2)由高速鐵路和公路運輸、管道運輸、海上運輸、航空運輸、光纜信息傳輸等組成的新

“絲綢之路”,體現出地域聯系方式的哪些發(fā)展趨勢?(6分)

【答案】

(1)自然環(huán)境的惡化;沿線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網絡化;綜合化(立體化;多樣化):高速化;專業(yè)化:大型化(規(guī)模化)(答出3

點即可)

【解析】

試題分析:

<1)從材料信息中看,有“北方絲綢之路主要經過水草豐美的歐亞草原”和“許多古文明中心衰落”的信

息;從圖中信息看,古"絲綢之路''有許多古文明中心分布;從題干看,強調從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角度“來

分析。因此,北方“古絲綢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水草不再豐美,古文明中心

衰落。

(2)根據題干所提供的地域聯系方式看,類型在多樣化,空間分布在立體化,有信息傳輸、高速公路等發(fā)

展?;卮饐栴}時,進行一定的歸納總結即可。

考點: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變化,地理聯系方式。

【名師點睛】該題熱點問題“絲綢之路”為背景材料,考查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地區(qū)自

然環(huán)境變化、交通運輸方式變化和城市發(fā)展。試題難度不大。

?【2016?北京卷[36.(36分)讀圖12,回答下列問題

1140"6。

rei2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難度大的原因,概述該公路對大別山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10分)

【答案】

(3)經過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橋梁。擴大對外聯系;縮短距離,節(jié)約時間;帶動

相關產業(yè);增加就業(yè)。

【解析】

試題分析:第(3)題,影響高速公路施工難度大的主要原因從地形、河流和氣候等角度分析3公路發(fā)展對

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表現在加強聯系、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和增加就業(yè)等角度。

【考點】交通運輸發(fā)展條件及意義。

?【2016?北京卷】41.(26分)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2016年4月至6月,第十

一屆“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國舉行,促進了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法國作家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對馬賽進行了刻畫。圖13為馬賽的地理位置及港區(qū)

舊貌。馬賽三面被石灰?guī)r山丘環(huán)抱,氣候宜人,擁有法國最大的海港。讀圖,回答第(1)

XZ

圖13

(I)簡述馬賽成為法國天然良港的條件。(10分)

【答案】

(1)位于地中海沿岸;為基巖海岸,港闊水深:海灣風浪小,潮差??;靠近羅訥河河口;

腹地廣闊。

【解析】

試題分析:港口發(fā)展的條件從自然條件(港灣條件、氣候條件、地形條件等)和社會經濟條件(經濟發(fā)展

基礎'經濟腹地大小、城市依托及國家政策〉等,來進行綜合分析。

【考點】港口形成條件分析。

【名師點睛】從題干中讀取“三面被石灰?guī)r山丘環(huán)抱,氣候宜人”的信息;從圖中讀取地

理位置、河流入海口附近及海灣分布等信息,結合港口形成條件的地理原理知識,全面回

答闡述即可。

?【2016?江蘇卷】2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

材料一為深入實施區(qū)域協調發(fā)展戰(zhàn)略,加快蘇北振興步伐,2016年5月,江蘇省出臺了

《關于加快蘇北振興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若干政策意見》。

材料二隨著江蘇省沿海高鐵(①)、連淮揚鎮(zhèn)高鐵(②)、徐宿淮鹽高鐵(③)等開工建設,

各省轄市將全面進入高鐵時代。圖17為江蘇已有鐵路與規(guī)劃在建鐵路的空間分布示意圖。

圖17

(1)與規(guī)劃建成后的鐵路網相比,江蘇省現有鐵路網存在的明顯不足

是、,這種不足對江蘇省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是。(4

分)

(2)規(guī)劃在建鐵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運河延伸的有(填序號)?;窗?鹽城段

和淮安-揚州段高鐵工程建設需要克服的有、。(3分)

(3)規(guī)劃在建的高速鐵路網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區(qū)位和經濟區(qū)位發(fā)生的變化分別

是、。(2分)

(4)新的鐵路網對蘇北振興有哪些積極意義?。(4分)

【答案】

(1)部分鐵路標準低布局不合理制約江蘇經濟的協調和均衡發(fā)展

(2)②地勢低洼河網密布路基地質條件較差

(3)多條鐵路交匯,將成為江蘇中部新的交通樞紐密切了與長三角經濟區(qū)的聯系

(4)促進蘇北基礎設施建設發(fā)展提高蘇北產業(yè)發(fā)展水平促進蘇北與蘇中、蘇南生產要

素的交流

促進南北產業(yè)轉移促進區(qū)域經濟均衡發(fā)展

【解析】

試題分析:

注意讀圖,從圖中的信息分析。鐵路線影響要結合當地情況進行回答。

(1)從圖中可以看出現有高鐵主要分布在蘇南,現有的鐵路也是蘇南多,蘇北蘇中地區(qū)鐵路少,從此看出鐵

路布局不合理,蘇北蘇中地區(qū)鐵路標準低,影響蘇北蘇中地區(qū)發(fā)展,制約江蘇經濟的協調和均衡發(fā)展。

(2)可以從圖中讀出規(guī)劃在建鐵路②部分路段沿京杭大運河延伸,淮安-鹽城段和淮安-揚州段主要通過江

淮平原,這一地區(qū)地勢低洼,河網密布,不利于鐵路的路基建設。

(3)從圖中可以看出有多條鐵路在淮安交匯,將成為江蘇中部新的交通樞紐,交通條件改善,

密切了與長三角經濟區(qū)的聯系。

(4)新的鐵路網對蘇北振興有哪些積極意義主要是交通改善,有利于人員的流動,文化的

交流,加強與周邊地區(qū)的聯系,有利于經濟聯系。

【考點】交通運輸

【名師點睛】

回答交通運輸意義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回答。緩解交通運輸緊張狀況,加快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

濟發(fā)展,促進商業(yè)繁榮和對外開放,有利于區(qū)域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和相互交流,縮小地區(qū)經濟差距,促進科

技創(chuàng)新和進步,政治保持穩(wěn)定、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促進區(qū)域繁榮。但是,要注意不能不分清楚,

隨意回答,比如,沒有通過少數民族地區(qū)時就不要回答加強民族團結。

回答影響線路建設的因素時,首先要考慮經濟因素,在特別地區(qū)要具有分析,比如青藏鐵路主要考慮

有利于民族團結;自然方面要主要考慮地勢起伏大小,地質條件(如喀斯特地貌發(fā)育、泥石流、滑坡等),暴

雨、洪水等氣象災害度。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森林遭破壞,水土流失,野生動物生存環(huán)境受到影響。

專題工工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地理信息技術

2018

?【2018全國卷II】1994年,我國M公司(服裝企業(yè))在浙江溫州成立,發(fā)展過程如圖1

所示。據此完成1?3題。

XZ

關閉自有生產廠總部由溫州遷入上海

在浙江溫州建廠1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5200620072008年

笄酸疆糠店II

理笑,你由溫州銷將網藥覆蓋全國

圖1

1.1996年,M公司關閉自有生產廠,主要是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縮小規(guī)模D.加強合作

2.M公司依次將研發(fā)中心和總部遷入上海,主要是因為上海

A.基礎設施好B.交通便利

C.銷售市場大D.信息通達

3.從發(fā)展過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擴大生產規(guī)模

C.產品款式多樣D.增強國際影響

【答案】LA2.D3.A

【解析】本題組以M公司的經營發(fā)展為載體,考查M公司經營重心變化的原因、產業(yè)轉移

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發(fā)展特點,主要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

的能力。

1、根據圖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溫州設廠,1995年有多家生產廠加盟并開設第一家專賣

店,1996年該公司關閉了自有生產廠,整個過程在不斷減少生產廠直至全部關閉,說明M

公司將重心放到了自主設計方面,這種做法能夠提高產品附加值,故A項正確。加工服裝

的人工成本低于設計服裝,B項錯誤;關閉自有生產廠,只是改變了經營重心,規(guī)模不一

定會減少,C項錯誤;企業(yè)發(fā)展主要是為了提高利潤,加強合作是過程,不是目的,D項錯

XZ

2.研發(fā)中心和總部需要及時獲取市場信息,與溫州相比,上海經濟發(fā)達,信息通達,便于

企業(yè)掌握市場信息,故D項正確?;A設施和交通條件對總部的布局有影響,但不是主要

因素,A、B項錯誤;M公司的銷售市場在國內,不只是上海,C項錯誤。

3.結合M公司的發(fā)展歷程,公司在1996年關閉生產廠、開設專賣店,隨后將總部和研發(fā)中

心搬遷到信息通達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項正確。M公司

1996年關閉了自有生產廠,沒有擴大生產規(guī)模,B項錯誤;材料沒有產品款式的信息,C

項錯誤:據圖1,M公司2008年銷售網絡覆蓋全國,其市場并不在國外,D項錯誤。

【點睛】本題組解答的關鍵是根據M公司發(fā)展歷程圖,抓住M公司經營方向的轉變,再推

斷出M公司具體的轉變方向為自主設計服裝品牌。

?【2018全國卷II】地處黃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來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

月,汾川河流域降水異常增多,表1為當月6次降水過程的時長、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

況。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極高。據此完成9?

11題

表1

降水序號降水歷時(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況

1253.0無明顯洪峰

2480.3無明顯洪峰

35100.1無明顯洪峰

4273.2無明顯洪峰

5290.7洪峰流量346m3/s

6254.4洪峰流量1750m3/s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能夠

A.減小降水變率B.減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I).加大河流徑流量

10.第5次降水產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歷時長②強度大③下滲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第6次降水產生的洪水含沙量極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溝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蓋坡面

【答案】9.B10.B11.D

【解析】本題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變化為載體,考查植被對徑流量和含沙量

的變化,主要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9.我國降水變率的大小與植被覆蓋率無關,A項錯誤:植被覆蓋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強,

可以減少河水含沙量,B項正確;植被覆蓋率提高能夠提高區(qū)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

C項錯誤:植被覆蓋率高,涵養(yǎng)水源能力高,河流徑流量會有所減小,D項錯誤。

10.第5次只有兩天,歷時不長,①錯;第5次降水,時間較短,但降水量在幾次降水中接

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強度大,②對;前面連續(xù)的幾次降水,導致地下水含量增加,

達到飽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徑流形勢匯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對;植被對徑流匯聚的作用

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錯。B項正確,A、C、D項錯誤。

11.河流形成洪峰沖刷河床和溝谷的泥沙,能夠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

含沙量小,說明河床和溝谷的含沙量較小,A、B項錯誤。裸露坡面植被覆蓋率低,每次降

水都會出現水土流失,導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較小,說明該流

域裸露坡面少,C項錯誤;經過連續(xù)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徑流將植被覆蓋坡面植株之

間的堆積物沖走,導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徑流沖刷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

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選項正確。

【點睛】森林的生態(tài)效益

①調節(jié)氣候。

濃密的林冠阻擋太陽輻射,使林內呈現巨大的溫室效應。與無林地相比,冬暖夏涼、夜暖

晝涼,溫差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長和動物棲息。在生長季節(jié),森林強大的蒸騰作用有

助于消耗熱能而使溫度下降;空氣濕度的增加,則易形成霧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時對

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響。

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森林的覆蓋、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濺擊和地面徑流的沖刷。而降水滲透到地下,

變成緩慢的地下徑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③減少旱災、洪災、蟲災等自然災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溫度降低,空氣垂直溫差變化減少,上升氣流速度減弱,因而還可削弱形

成雹災的條件。

④改良土壤。

枯枝落葉層經微生物分解變?yōu)橛袡C質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2018全國卷III】】大別山區(qū)某國家級貧國縣農民可分為跨村種田大戶農民、種植自

家承包地農民、本地務工務農兼業(yè)農民和常年外出務工農民等類型,該縣以當地優(yōu)勢資源

為基礎的加工企業(yè)在縣城活力較弱,但在中心集鎮(zhèn)活力較強,圖1示意該縣居民點的等級

結構,據此完成3?5題。

0縣城

。中心集鎮(zhèn)

°村

一主要公路

---次要公路

圖1

3.與縣城相比,中心集鎮(zhèn)以當地優(yōu)勢資源為基礎的加工企業(yè)活力較強的主要原因是

A.基礎設施較完善B.更接近消費市場

C.資金供應較充裕D.更易招募勞動力

4.面向某類型農民的需求,有專家建議在該縣推進“村一中心集鎮(zhèn)雙棲”居住模式,這種

模式旨在方便該類型農民

A.從事商業(yè)活動B.留守子女上學

C.兼顧務工務農D.擴大種田規(guī)模

5.為了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帶領農民脫貧致富,該國家級貧困縣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廣大規(guī)模機械化種植②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③引導傳統(tǒng)農民多種經營④推進中心集鎮(zhèn)房地產開發(f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3.D4.C5.B

【解析】

3.與縣城相比,中心集鎮(zhèn)等級要低,所以基礎設施相對較差,A錯誤;中心集鎮(zhèn)的交通

落后于縣城,人群的消費量和消費能力低于縣城,市場并不優(yōu)于縣城,B錯誤;中心集鎮(zhèn)

的經濟水平落后于縣城,資金較縣城不足,C錯誤;與縣城相比,中心集鎮(zhèn)距鄉(xiāng)村近,以

當地優(yōu)勢資源為基礎的加工企業(yè)可優(yōu)先獲得農民就業(yè)的青睞,從而更易招募農村勞動力,D

正確。故選D。

4.“村一中心集鎮(zhèn)雙棲”居住模式可以滿足本地務工務農兼業(yè)農民的需求,在村務農、在

中心集鎮(zhèn)務工,所以這種模式旨在方便該類農民務工務農兼顧。居住城鎮(zhèn)更易方便從事商

業(yè)活動;為方便留守子女上學,需要就近居住在學校附近;擴大種田規(guī)模需要居住在鄉(xiāng)村。

故選C。

5.該縣位于大別山區(qū),地形條件不適合推廣大規(guī)模機械化種植,①錯;鼓勵外出務工農民

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既能做到“先富起來的帶動后富起來的”,又充分發(fā)揮了當地資源優(yōu)勢,有利

于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帶領農民脫貧致富,②對;多種經營既可以增加農民效益,乂有利

于適應大別山復雜的地形、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③對;由于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落后,采取

推進中心集鎮(zhèn)房地產開發(fā)的措施,來帶領農民脫貧致富,振興鄉(xiāng)村,成效不會太明顯,④

錯。故選B。

【點睛】第1題從工業(yè)選擇的區(qū)位因素和城市等級兩個知識點去分析解答問題。第2題通

過題干中“貧困縣農民可分為跨村種田大戶農民、種植自家承包地農民、本地務工務農兼

業(yè)農民和常年外出務工農民等類型”,可知“村一中心集鎮(zhèn)雙棲”居住模式為務工務農兼

業(yè)農民,其既能在鄉(xiāng)村務農、乂能在集鎮(zhèn)務工。第3題采取的有效措施,需要結合當地實

際一一大別山區(qū)、國家級貧困縣、鄉(xiāng)村振興、農民脫貧致富來進行。

?【2018天津卷】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為減緩全球變曖,發(fā)展低碳經濟

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讀圖文資料,回答第7題。

循環(huán)經濟是低碳經濟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環(huán)經濟旨在生產過程中對物質資源循環(huán)高效利用,

實現無害、減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許多循環(huán)經濟的模式。

7.在下列經濟活動中,不屬于循環(huán)經濟的是

I互找得法菅I

共字單隼消譽片

【答案】7.B

【解析】7.四選項中,ACD分別是人類生活廢棄物的高效利用或無害化生產,只有B選

項是共享單車的使用方式,是綠色出行方式,沒有體現出廢棄物的循環(huán)利用,不屬于循環(huán)

經濟,選B。

【點睛】共享單車是解決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是一種低碳、綠色出行方式,

不是循環(huán)經濟。

【2018海南卷】煤炭占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比例長期在60%以上。近年來,為化解煤

炭產能過剩和石油主要依賴進口等問題,我國大力發(fā)展煤制油技術和產業(yè),成功解決了煤

制油過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轉換效率低等問題。目前已在內蒙古、山西、寧夏、陜西、

新疆、貴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業(yè),規(guī)劃2020年之前形成3000萬噸/年的產能。據此

完成1?3題。

1.我國煤制油企業(yè)布局的區(qū)位指向是

A.市場B.原料

C.交通D.勞動力

2.在地表水匱乏地區(qū),煤制油企業(yè)長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環(huán)用水B.開發(fā)地下水

C.遠程調水D.建地下水窖

3.發(fā)展煤制油產業(yè),可以

A.解決我國能源不足的問題B.減少我國對新能源開發(fā)的壓力

C.促進我國煤炭產業(yè)的綠色轉型升級D.增強我國主導國際石油市場的能力

【答案】1.B2.A3.C

【解析】

1.根據材料提示:我國大力發(fā)展煤制油技術和產業(yè),可以化解煤炭產能過剩和石油主要依

賴進口等問題,可知充分利用煤炭資源,把大量的煤炭轉化成液態(tài)的油,則可知我國煤制

油企業(yè)布局的區(qū)位指向是煤炭資源豐富地區(qū),即為原料,選B。

2.在地表水匱乏地區(qū),水資源不足,煤制油企業(yè)長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循環(huán)用水,提

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長期開發(fā)地下水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遠程調水成本高,

地下水窖的水源來自雨水,在地表水匱乏地區(qū)降水量少,雨水也不充足,所以選A。

3.材料提到,我國成功解決了煤制油過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轉換效率低等問題,發(fā)展

煤制油產業(yè),可以煤炭資源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污染問題,有利于促進我國煤炭產業(yè)的

綠色轉型升級,由于煤制油并沒有增加我國能源總量,因而不能解決我國能源不足的問題,

也不會減少我國對新能源開發(fā)的壓力,我國任然需要大量進口石油,也不會增強我國主導

國際石油市場的能力,所以選C。

[2018江蘇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開的“一帶一路”遙感考古新聞發(fā)布會

上,公布了中國科學家利用遙感技術在突尼斯中南部發(fā)現的10處古羅馬時期遺存,這一發(fā)

現揭示了當時的軍事防御系統(tǒng)與農業(yè)灌溉系統(tǒng)布局。圖10為“突尼斯境內古羅馬遺址遙感

考古影像圖”。讀圖回答17?18題。

+號

突耳斯

、I7

利比受

______MT

17.這一考古成果表明遙感技術可以

A.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田野考古工作

B.確定地表、地下人類活動遺跡的時代

C.探知各種人類活動遺跡曾經的功能與作用

D.幫助分析較大地域范圍內人類活動遺跡間的聯系

18.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遙感考古發(fā)揮其獨特優(yōu)勢,因為這一區(qū)域

A.人類活動較多B.位于沿海地區(qū)

C.森林覆蓋率高D.地處荒漠邊緣

【答案】17.D18.D

【解析】

17.傳統(tǒng)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適合對遙感技術發(fā)現的區(qū)域進行詳盡的具體發(fā)掘考古,這

是遙感技術無法取代的,A項錯誤;遙感技術只能確定地表事物的狀態(tài),無法確定其具體

的時代,時代需要綜合各種資料進行分析、檢測,B項錯誤;遙感技術能夠發(fā)現遺跡位置

和形態(tài),但是無法判斷其曾經的功能與作用,C項錯誤;遙感技術探測范圍廣,借助遙感

技術能夠分析各處遺跡之間的空間關系,分析各處遺跡之間的聯系,故D項正確。

18.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為主,人類活動較少,距海較遠,森林覆蓋率低,故D項正確,A、

B、C項錯誤。

【2018江蘇卷】“十二五”期間,江蘇省累計造林31.5萬公頃。江蘇省人工造林主要有

以用材為主的楊樹林,以防護和綠化功能為主的雜闊林,以果品生產為主的經濟林。表1

為“‘十二五’期間江蘇省造林類型結構表”。據此回答23?24題。

表1

面積比重(%)

類型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楊樹林25.018.718.515.613.7

雜闊林44.748.452.653.655.8

經濟林20.621.521.922.723.4

其它9.711.47.08.17.1

23.“十二五”期間江蘇省林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目標是

A.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D.提高林地生產力

24.“十二五”期間江蘇省造林結構的變化可能導致

A.生物多樣性增加B.森林覆蓋率降低

C.果品供應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答案】23.AC24.AD

【解析】

23.結合材料,“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大面積植樹造林,其種植品種以用材楊樹林、防

護和綠化的雜闊林、果品經濟林為主,能夠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促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故

A、C項正確。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產力是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促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

展的一個過程,不是“十二五”期間江蘇省林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目標,B、D項錯誤。

24.讀圖可知,“十二五”期間,楊樹林面積比重不斷下降,即用材林面積比重減少,可能

導致木材供應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故D項正確。以果品生產為主的經濟林比重升高,果

品供應能力增強,C項錯誤。根據材料,整個江蘇省造林面積較大,森林覆蓋率增加,生

物多樣性增加,故A項正確,B項錯誤。

?【2018全國卷I】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烏裕爾河原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積等影響,烏裕爾河下游排水受阻,成為

內流河。河水泛濫,最終形成面積相對穩(wěn)定的扎龍濕地(圖10)。扎大;濕地面積廣大,積

水較淺。

________12d__________126°

J)J

[齊齊哈本1/0

主要城市

j也廣令一河流、湖泊

產沼澤濕地

圖10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烏裕爾河排水受阻卻形成沼澤濕地。據此推測扎龍濕地

的地貌、氣候特點。(6分)

(2)分析從烏裕爾河成為內流河至扎龍濕地面積穩(wěn)定,烏裕爾河流域降水量、蒸發(fā)量數量

關系的變化。(6分)

(3)指出未來扎龍濕地水中含鹽量的變化,并說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議,通過工程措施恢復烏裕爾河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說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勢平坦、開闊。氣候較為干旱(蒸發(fā)能力強)。

(2)降水量基本不變化,蒸發(fā)量逐漸增大,二者數量關系由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最終變?yōu)榻?/p>

水量等于蒸發(fā)量。

(3)變化:水中含鹽量逐漸增加.

原因:河水不斷為濕地帶來鹽分(礦物質);隨著濕地水分蒸發(fā),鹽分(礦物質)富集

(最終飽和)。

(4)同意,可防止鹽分(礦物質)富集:減少泥沙淤積;擴大魚類種群規(guī)模:減輕水體富

營養(yǎng)化。

不同意,應減少對自然的干擾;保持濕地水量穩(wěn)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食物鏈完整

(保護丹頂鶴);防止?jié)竦丨h(huán)境變化。

【解析】整體分析:該題以烏裕爾河的變遷過程,扎龍濕地的發(fā)展特點為背景,暗含熱點

國家生態(tài)文明的考查,屬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整體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問實際上考查影

響濕地形成的條件,第(2)問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變化,有點難度,第(3)問

考查了影響鹽度的因素,承接上題,第(4)問屬于開放性試題,從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分析即

可。

(1)濕地形成的自然條件主要從地表積水條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暢(蒸發(fā)、地形、

凍土等)方面分析。據圖可知,扎龍濕地地處松嫩平原,地勢平坦開闊,排水不暢;據材

料可知,烏裕爾河下游排水受阻成為內流河,說明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fā)旺盛。

(2)據材料中知,烏裕爾河原本為外流河,降水量應等于蒸發(fā)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

降水量基本不變,且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后成為內流河時,說明蒸發(fā)量逐漸增大;隨著尾

閭扎龍濕地面積的擴大與深度變淺,蒸發(fā)面加大,蒸發(fā)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發(fā)量,

二者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

(3)鹽度高低與蒸發(fā)量和降水量有關。河水泛濫不斷為濕地帶來礦物質,且受全球變暖影

響濕地水分蒸發(fā)加強,鹽分析出;且屬于內流流域,沒有外泄通道,鹽分難以排出;據材

料知泥沙淤積量大,濕地水淺,隨著時間推移,鹽分逐漸積累。因此濕地水中含鹽量逐漸

增加。

(4)該題為開放性試題,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應從外流河的優(yōu)點角度分析。外流

河加快水流速度,促進水循環(huán)和更新,可以防止鹽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減輕水體污染;

同時流速加快,可減少泥沙淤積;以及河流中營養(yǎng)物質增多,會擴大水生生物的種類和

數量。不同意應從保護濕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設會破壞濕地環(huán)境,減少生物多樣性

等。

?【2018天津卷】13.(20分)度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圖9圖10

我國的攀枝花市與俄羅斯的新庫茲涅茨克市都是本國重要的鋼鐵工業(yè)城市。

(1)兩市發(fā)展鋼鐵工業(yè)共同的有利條件是靠近煤、鐵礦產和水源,不同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哪些?請各舉一例。(6分)

(2)新庫茲涅茨克市所在地區(qū)適宜溫帶作物生長,攀枝花所在地區(qū)適宜亞熱帶作物生長。

這種現象體現了地帶性規(guī)律。攀枝花所在地區(qū)還能種植熱帶、溫帶作物,

說明其自然原因。(8分)

二二懺政區(qū)劃界饃

根施力早枝花的人口

1965穿后if人拿植花蚓人口

*<±:萬人(版至2012年7月)

010個朵

圖11攀枝花市人口統(tǒng)計圖

攀枝花市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fā),由鄉(xiāng)村發(fā)展起來的工業(yè)城市。

(3)據圖11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兩個特點。(6分)

【答案】(1)攀枝花市:附近河流水能豐富(靠近鈦礦)。新庫茲涅茨克市:地表相對平

坦開闊。

(2)緯度地表高差大,海拔較高的地區(qū)能種植溫帶作物:北部山地阻擋冷空氣,冬季

熱量條件優(yōu)于同緯度地區(qū),山谷地區(qū)能種植熱帶作物。

(3)特點:人口密度差異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遷入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區(qū)和西

區(qū),其他區(qū)域遷入人口少。

【解析】

本題考查區(qū)域特征比較分析。兩地的自然條件分析從其氣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結合區(qū)域具

體分析;兩地緯度不同導致了種植產品類型的不同。人口分布特點的差異從圖中直接讀取

即可。

(1)鋼鐵工業(yè)發(fā)展需要的自然條件有水源、地形、資源等。除資源條件外,兩城市的自然

條件優(yōu)勢分別體現在:攀枝花市附近有河流,水量豐富,水能豐富;新庫茲涅茨克市位于

新西伯利亞平原,地表相對平坦開闊。

(2)兩地分別種植熱帶、亞熱帶作物是熱量不同導致的,這是緯度地帶性的體現。攀枝花

能種植多類作物甚至熱帶作物是因為緯度低;地表高差大,水熱組合類型多;冬季北部山

地阻擋冷空氣,冬季熱量條件較好。

(3)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兩個特點可從圖中直接讀取,注意整體總結及遷入集中地的說明.

讀圖可知,

遷入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區(qū)和西區(qū),其他地區(qū)遷入人口少。

【點睛】物種豐富區(qū)域的共性特征:緯度較低;海拔高,地表高差大,相對高度大;迎風

坡,水熱組合變化多;外界干擾小等。

【2018江蘇卷】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和第一大粗鋼生產國,2015年粗鋼產量約占全

球產量的50%,但高端鋼材生產不足。圖17為“2015年世界鐵礦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圖”。

材料二有研究顯示,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均粗鋼需求增幅與人均GDP有一定的相關性。

2015年、2017年中國人均GDP分別為7990美元和8836美元。圖18為“人均粗鋼需求增

幅與人均GDP關系示意圖”。

@

Y

圖18

材料三產能利用率是指行業(yè)發(fā)揮生產能力的程度,是實際產量與設計產能的比率。一

般認為,鋼鐵行業(yè)產能利用率處于78%?83%時較為合理,低于75%則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