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詩鑒賞:杜甫《恨別》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詩鑒賞:杜甫《恨別》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詩鑒賞:杜甫《恨別》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恨別①杜甫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②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③,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④急為破幽燕。[注]①這首詩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所寫。②胡騎,指安史之亂的叛軍。③劍外,劍閣以南,這里指蜀地。④司徒,指李光弼,他當時任檢校司徒。解讀:這首詩是杜甫在經歷戰(zhàn)亂,被迫來到成都之后所作。在離別了家鄉(xiāng)和中原地區(qū)之后,詩人的內心始終有著一股不可泯滅的離別之恨,本詩就著力抒發(fā)這一情愫。全詩言近意遠,辭淺情深,雖無一字言及“恨”,卻句句實實在在地包含無限“恨”意?!奥宄且粍e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從空間、時間兩個維度展開,點明詩人內心“恨“意之緣由。就詩歌的題旨而言,明確地抒發(fā)了詩人自己流落他鄉(xiāng)的思家憂國之情,在全詩的結構上,起到總領的作用?!八那Ю铩庇械陌姹咀鳌叭Ю铩?。其實我們完全無此必要去糾纏于洛陽、成都間路程數(shù)字的多寡,在詩中這只是用以言其離家之“遠”也。隨著空間距離的增加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也越來越深。在一般人那兒伴隨著時間的流逝痛苦的記憶也會漸漸淡忘,因為時間是最好的忘憂藥和鎮(zhèn)痛劑,然而在詩人杜甫的內心深處,“五六年”的時間積聚反而使他對國家的前途、命運愈發(fā)擔憂不已。在詩人眼里,自從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fā),到而今已經有整整有五、六年的時間,可是時卻并沒有一絲好轉的跡象,這怎不令人憂心忡忡呢?頷聯(lián)的出句和對句分別承首聯(lián)中的空間、時間維度,來寫自己在蜀中的生活狀況?!皠﹂T”和“洛城”對應,也就使首句中的“四千里”有了具體指對?!袄稀迸c“五六年”相對,充分表現(xiàn)安史之亂對詩人產生的巨大影響,在這“五六年”中,幾乎每天都是與哀痛悲慨為伴,度日如年,因而詩人早已經變得白發(fā)蒼蒼,成為一個老者了?!氨曜杞^”與“胡騎”遙相呼應,指明自己歸鄉(xiāng)之途被叛軍所占據(jù),重返故園也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而已,現(xiàn)在也就只落得“游人只合江南老”了。“兵戈阻絕”斷絕了詩人的回鄉(xiāng)之夢,阻隔了他與親人的聯(lián)絡,但兵戈卻終究隔不開一份永恒的親情。頸聯(lián)之意由“兵戈阻絕”逆折而來,寫盡詩人魂牽夢縈的思念。詩歌通過“清宵反立,白日反眠”這兩個生活細節(jié)“曲盡憂懷”。但詩人并沒有展開細致的描述,只是為我們勾勒出這樣兩個動作、神情——“步月”“看云”。所謂“步月”就是在夜月下不斷地來回踱步徘徊,若有所思。“看云”則是舉頭望天,由浮云變化聯(lián)想到自己和家人的飄蕩無依。誠如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所說:“若說如何思,如何憶,情事易盡。'步月’'看云’,有不言神傷之妙?!本驮谠娙藧濄駛臅r候,忽然從劍外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說是不久前,檢校司徒李光弼先后在懷州、河陽等地大敗安史叛軍。詩人希望王師能夠乘勝追擊,直搗叛軍的老巢。倘如此,叛亂也將徹底的平定。詩人也就能夠回到故土,與家人團聚,一解心頭五六年以來所經歷的“四千里”的離別相思之苦!末聯(lián)中的“乘勝”“急為”又與詩歌第二句中的“長驅”形成鮮明與對比當年的“胡騎”長驅直入攻占兩京和劍門,而現(xiàn)在“我”也可以急切地“疾飛”回鄉(xiāng)了,當然這只是詩人的強烈期盼之辭,然而人生的喜悅又孰有逾此事者乎?全詩在此高潮處結束,給人以希望和無限的企盼。全詩是一首“情至氣郁,律細工深”“格老氣蒼”的佳作,清代學者邵長衡將它視為“律家上乘”。關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鞏縣人。其十三世祖杜預,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稱“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遜,東晉時南遷襄陽,故或稱襄陽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長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祖父杜審言,武后時膳部員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詩之形成起過積極作用。其父杜閑,曾任兗州司馬,奉天縣令。杜甫七歲開始學詩,十四時其詩文便引起洛陽名士之重視,被譽為“似班揚”。青年時代正值唐玄宗開元全盛時期,經過前后三次、歷時十年之漫游生活。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舉進士,不第。天寶六載,公元747年,玄宗“詔天下,有一藝,詣轂下”,由于中書令以“野無遺賢”而無人一人中舉,杜甫應是屆制舉,又落第。天寶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廟和天地,杜甫獻《三大禮賦》,得玄宗贊賞,命待制集賢院,而終無結果。十四載,方任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親,安史之亂爆發(fā),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長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鳳翔,授左拾遺,故杜甫又稱杜拾遺。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華州司功。次年秋,棄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肅天水)、同谷(今甘肅成縣),決計入蜀。從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時間,用杜甫的話是“漂泊西南天地間”。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與成都故人尹平武時有詩歌唱和。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亂,流亡梓州(今四川三臺)和閬州(今四川閬中)。廣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嚴武幕,任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郞,故世稱“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嚴武去世,杜甫攜家離開成都,途經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歷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滿兩年,作詩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最為豐收和旺盛的時期。大歷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峽,輾轉江、湘之間,大歷四年,杜甫居無定所,往來岳陽、長沙、衡州、耒陽之間,大歷五年冬,在長沙去往岳陽一條小船上,一代詩人杜甫病死。杜甫生平新舊《唐書》皆有傳,現(xiàn)存詩歌1440余首,《全唐詩》編為19卷。明人對杜甫的詩歌評價極高,譽為“詩圣”。且杜甫的詩歌在思想藝術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過渡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其憂世憫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足為后世楷模,故杜詩一直以來有“詩史”之稱,所謂“少陵為詩,不啻少陵自為年譜?!睂>?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點明了思家、憂國的主旨?!八那Ю铩笔钦f離家之遠,而“五六年”是說戰(zhàn)亂之久。B.詩人以“草木變衰”來暗喻自己年老多病,以“兵戈阻絕”點出了不能重返故土的原因。C.尾聯(lián)寫聽到乘勝追擊敵人的消息,詩人盼望國家復興,自己也可還鄉(xiāng),表達了歡快之情。D.這首詩言近旨遠,辭淺情深,蘊含豐富的內涵,詩人把個人遭際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寫。16.清人沈德潛評論這首詩的頸聯(lián)說:“若說如何思,如何憶,情事易盡?!皆隆丛啤?,有不言神傷之妙?!闭埥Y合這一評論簡要賞析這首詩的頸聯(lián)。(6分)解析:15.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霸娙艘浴菽咀兯ァ瘉戆涤髯约耗昀隙嗖 崩斫忮e誤,應是詩人以“草木變衰”來暗示自己入蜀已有多年,暗喻自己的飄零憔悴。16.①詩人不是抽象地言情,而是用具體生動的形象言情,讓讀者體會形象中蘊含的憂傷之情,有含蓄雋永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