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禮記二則-雖有佳肴》課件(共28張)2021-2022學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2課《禮記二則-雖有佳肴》課件(共28張)2021-2022學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2課《禮記二則-雖有佳肴》課件(共28張)2021-2022學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2課《禮記二則-雖有佳肴》課件(共28張)2021-2022學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第22課《禮記二則-雖有佳肴》課件(共28張)2021-2022學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禮記》二則作者簡介

戴圣(生卒年不詳),字次君,祖籍梁國甾(zāi)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出生于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chuàng)者。后世稱其為“小戴”。戴圣與叔父戴德曾跟隨后蒼學《禮》,兩人被后人合稱為“大小戴”。漢宣帝時,戴圣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禮記》,即《小戴禮記》傳為圣編?!稘h書》記載成書于漢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趙禥(qí)以其籍貫地詔封戴圣為“考城伯”?!抖Y記》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把孔子的弟子對“經”的解說稱為“傳”或“記”,《禮記》因此而得名,即對“禮”的解釋?!抖Y記》是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與《周禮》.《儀禮》合稱“三禮”。唐朝時第一次取代《儀禮》成為“五經”之一。宋代,朱熹將《大學》、《中庸》從《禮記》中摘出來,與《論語》、《孟子》列為“四書”,進一步鞏固了《禮記》的地位。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抖Y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作品簡介雖有嘉肴《學記》《學記》《禮記》共49篇,《學記》是其中的一篇?!峨m有嘉肴》節(jié)選自《學記》?!秾W記》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學的專著(第一篇系統(tǒng)性的教育學論文)。它對教育目的及作用、學校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方面,都做了比較系統(tǒng)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論的闡述。

雖有嘉肴(yáo)雖有/嘉肴,弗(fú)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雖有佳肴

雖有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指美味的菜。味美。最好的道理。因此困惑。課文翻譯

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自我反思。自我勉勵。強,勉勵。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即《說(yuè)命》,《尚書》中的一篇。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前一個“學”同“敩(xiào)”,教導。表示猜測。課文翻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秲睹氛f:“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文言知識歸納1、通假字

學學半

兌命2、詞類活用

不知其善也

“學”同“敩(xiào)”,教導善,形容詞作名詞,好處。同“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命:古代皇帝發(fā)布的政令。古今異義(1)教然后知困(2)故曰:教學相長也。(3)不能知其旨.(4)雖有至道

(5)教然后知困(6)教學相長古義:教與學

今義:指“教書”或指老師把知識、技能傳授

給學生的過程,大致相當于古代漢語中的“教”古義:這樣以后

今義:關聯(lián)詞(古義:味美。今義:意義)(古義:即使。今義:雖然)(古義:困惑。今義:困難)(古義:促進。今義:增長)一詞多義學①學學半:通假字,同“敩”,教導。②學學半:向別人學習。其①其此之謂乎:表推測,大概,恐怕。②不知其旨也:它的。文言句式判斷句“……也”表判斷教學相長也倒裝句其此之謂乎賓語前置成語積累教學相長:教與學互相增長,指通過教授、學習,不但能使學生得到進步,而且教師本身的水準也可借此提高;表示教與學相互促進。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教學相長”,即“教”與“學”相互促進,“教”是“學”的另一種形式。知識講解2、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1)類比論證。用“佳肴”類比“至道”,用“弗食”“佳肴”“不知其旨”類比“弗學”“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2)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3)使說理通俗易懂,容易被接受。雖有嘉肴類比引入教學能相長實踐出真知“弗食”不知“嘉肴”之旨“弗學”不知“至道”之善層層推進學然后知不足→“能自反”教然后知困→“能自強”得出結論——教學相長引用補證——引《兌命》語印證之3.作者是如何論述“教學相長”這一觀點的?3、作者是如何論述“教學相長”這一觀點的?(寫作思路)先以“佳肴”與“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再論述教與學的關系。指出“學”與“教”的作用與效果,得出“教學相長”的結論。最后以《兌命》“學學半”的話加以佐證。4、引用《兌命》中的話有什么作用?

引用《兌命》中的話進行引用論證,證明論點“教學相長”,增強文章的說服力。5、“教學相長”與“學學半”有何異同?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相同點:講的都是有關與學習的,都是說教學的重要性。不同點:一個是講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另一個是教育是學習的一半。關系:教學相長是學學半的結果討論:說說你對“教學相長”的理解。見解一:“教學相長”是一個人學習成長的過程:一方面“學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強”。學與教相互促進。見解二:“教學相長”是對師生關系的一種描述。教師在教學中受到教益,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對教師的教學有所啟發(fā)。6.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的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能知道困惑。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本文的句式特點是什么?試舉例加以分析。

本文多用對偶句,造成鋪排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選自《孟子》)

這里所說的對偶句式,不同于駢體文和律詩中的嚴格意義上的對偶;只要上下句涉及的內容相對,句式基本一致,皆屬此類。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7、這篇短文多運用對偶句,試從文中舉例并分析其作用。(句式特點)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文多用對偶句式(兩相對舉,結構相同,用詞相對,語氣一致),造成鋪排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強化了說理的效果。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類比論證,引出議題說明“學”與“教”的兩種情境進一步論述教與學的作用課堂小結

本文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2.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3、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玉不雕琢,就不能成為器物;人不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就學年齡過了然后才去學習,那么就勞苦而難有成就。

(強調學習的時效性)人求學,有人失敗是因為貪多,有人失敗是因為務少,有人失敗是因為淺嘗輒止,有人失敗是因為輕易的停止。正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