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調研測試歷史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9/33/wKhkGWYbJMKAUSu-AAKCKqstEzw013.jpg)
![廣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調研測試歷史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9/33/wKhkGWYbJMKAUSu-AAKCKqstEzw0132.jpg)
![廣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調研測試歷史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9/33/wKhkGWYbJMKAUSu-AAKCKqstEzw0133.jpg)
![廣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調研測試歷史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9/33/wKhkGWYbJMKAUSu-AAKCKqstEzw0134.jpg)
![廣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調研測試歷史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9/33/wKhkGWYbJMKAUSu-AAKCKqstEzw01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廣西示范性高中高一3月調研測試歷史學科(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20題,6頁。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班固《漢書》載:“諸子(百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浇瘛裟苄蘖囍g,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據此可知班固()A.批評百家學說異常混亂 B.主張“百家”思想趨向統(tǒng)一C.以奴隸主立場評判百家 D.肯定“百家”思想的治國價值2.陳勝起義后,表現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其次是齊地和趙地,再次是韓、魏、燕地,至于關中秦地,完全沒有發(fā)生反秦暴動。據此可知()A.楚人受秦暴政迫害最深 B.地域差異影響對秦統(tǒng)治的認同感C.各地經濟形態(tài)差異很大 D.郡縣制的治理模式缺乏有效性3.故宮博物院組織了一場名為“何以中國”的文物展覽,甘肅省博物館館藏“晉歸義羌侯”官印入選其中(見下圖)。印為金質,駝鈕。印文小篆字體方正,布局嚴謹。這一文物入選此次主題展,主要原因是()A.展現了制印技術的精美 B.體現出篆書藝術的魅力C.象征著西晉國力的強盛 D.是民族交融的歷史見證4.唐初、政府對逃散浮寄人戶追索回原籍,實行城鄉(xiāng)一體的戶籍管理制度。憲宗元和五年(810年)政府將附郭而居、以城市為生活和工作場所的浮戶統(tǒng)一納入城市戶籍管理體系。這一轉變主要基于()A.居住地落籍的實施 B.中央集權強化的需要C.兩稅法改革的推行 D.坊市分置界限的打破5.南宋末年,浙江嘉興魏塘鎮(zhèn)的佃農帶著自產的米,到市場上交易香燭、油鹽、藥餌之類的日常用品。當地米肆(店鋪)將米運至杭州、蘇州等地出售,出售后用所得收入在當地購買貨物,再回到浙江市場上銷售。由此可知,該時期的魏塘鎮(zhèn)()A.商人群體大量涌現 B.農產品商品化趨勢明顯C.自然經濟出現解體 D.坊市制度界限已被打破6.下表公元3世紀前后南北方人口變動統(tǒng)計表。這些變化說明這一時期()區(qū)域北方南方地區(qū)關中揚州荊州變動前240萬320萬359萬變動后50萬433萬820萬A.人口變化受政局形勢影響 B.南方生產力水平已超過北方C.政治經濟中心產生了分離 D.荊州是全國經濟最發(fā)達地區(qū)7.明代內閣雖有“票擬”權,但面見皇帝的機會不多,故難以理解皇帝的旨意,票擬也往往不合圣意,于是便出現皇帝強制大學士再擬、三擬,甚至“留中不報”“徑發(fā)中旨”的現象。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票擬權基本失效 B.內閣的非正式性C.內閣地位的下降 D.君主專制的強化8.清王朝規(guī)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區(qū)的民事、行政和命盜刑事案件都歸理藩院的直屬機構理刑清吏司管轄。在案件的執(zhí)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罰牲畜來代替懲罰,對無力繳納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頂佛經入誓,做出保證,則可免罪。這一做法旨在()A.完善邊疆司法體制建設 B.促進佛教事業(yè)發(fā)展C.強化對邊疆的治理效能 D.因俗而治因地制宜9.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新陳代謝》中寫道:“在人間天國里,天堂畢竟只能是一種影子。太平天國曾試圖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來改造世界……但現實使他們重重地碰了壁。”“重重地碰了壁”根源于()A.階級斗爭的殘酷性 B.中外反動勢力的強大C.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D.天京變亂事件的影響10.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買辦作為洋務企業(yè)中的“督辦”、“總辦”、“幫辦”等,他們往往因“官”、“商”兩種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產生一系列沖突,結果造成官辦企業(yè)中封建國家利益及官督商辦企業(yè)中資產主體利益的承載者被虛化了,企業(yè)的主體性泯滅了。這說明()A.洋務運動的失敗具有必然性 B.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受官府壓制C.洋務企業(yè)生產經營模式亟待革新 D.洋務運動踐行了中體西用主張11.關于辛亥革命的發(fā)生,部分學者提出了下列觀點。由此可見()學者觀點張鳴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場意外。以后來的歷史來看,立憲的變革,就是非革命的變革對中國顯然更好。姜義華辛亥革命的真正動力,其實是作為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天下國家責任倫理。楊銀權科舉制的廢除與辛亥革命的發(fā)生有著必然的內在關系。沈渭濱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別是最后十年“漸進的改革”,為辛亥革命的醞釀與準備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A.歷史真實面貌無法被認識 B.歷史評述并沒有客觀標準C.研究者立場影響歷史解釋 D.歷史事實存在著多元解釋12.下圖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上一份重要文獻原本。文獻中有“中央局”、“全力組織全國鐵道工會”、“明年七月前,必須出書(關于純粹的共產主義者)二十種以上”的詞句。據此推斷該文獻可能出現于()A中共成立初期 B.土地革命時期 C.全面抗戰(zhàn)時期 D.解放戰(zhàn)爭時期13.1940年年初,國民政府在桂林舉辦昆侖關大捷戰(zhàn)利品展覽會共計2萬余件,展品有各類軍用品、圖書、文件、書信等;1941年4月,又在肇慶(廣東)舉辦戰(zhàn)利品展覽會,展示中國軍隊在戰(zhàn)役中繳獲的敵軍制服、勛章、文件、照片及其他軍用品。這些展覽()A.利于鼓舞民眾抗戰(zhàn)決心 B.使中國抗戰(zhàn)獲得了廣泛的支持C.打擊了日本的侵略氣焰 D.促進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14.1953年,第一次全國普選中很多農民把選民證稱為“當家作主證”,和土地證一起放到箱子里保存;還有婦女主動向村干部索要選民證;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因未能參加選舉而埋怨村干部。這次普選()A.推進了人民民主制度的發(fā)展 B.完善了基層民主自治制度C.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 D.使婦女社會地位普遍提高15.從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浙江、安徽等地一度出現包產到戶等形式的試驗。此外,黨的八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改進工業(yè)、商業(yè)、財政管理體制的三個規(guī)定草案決定,按照八大要求適當向地方和企業(yè)下放管理權力,這期間自由市場一度活躍。這些調整()A.響應了國民經濟“八字”方針 B.適應了國內主要矛盾變化C.是對市場經濟體制成功探索 D.體現了以發(fā)展生產力為中心16.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建交國總數增加到181個,建立了110對伙伴關系,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我國簽署合作文件,成功主辦了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峰會,創(chuàng)設了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等。這反映了我國()A.注重與發(fā)達國家合作 B.主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C.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D.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多邊外交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個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所謂早期國家,指的是一種不成熟的國家狀態(tài)。具體到中國而言,早期國家大致為夏、商、西周時期。當時,雖然出現了以王室為代表的公共權力,但社會組織中的地域關系尚不成熟,還無法取代血緣關系的影響。因此,血緣關系的瓦解是早期國家向成熟地域國家轉型的關鍵?!幾渣S明磊《族群遷徙推動中國早期國家轉型》材料二秦以后,中國就開始有一個統(tǒng)一的政府,其政治領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襲的。封建(指封邦建國)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襲的,這已是中國政治上一項絕大進步。組織政府的是一個一個人,不再是一個一個家?;实酆驼欠珠_的,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是國家元首,象征國家統(tǒng)一;宰相是政府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早期國家的基本特征。(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秦漢時期“政治制度上一項絕大進步”指的是什么?這是否意味著“家天下”制度的結束?請說明理由。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絕不是偶然的。魏晉以來,門閥士族壟斷主要仕途,九品中正制成為維護其統(tǒng)治特權工具。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順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實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地主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庶族地主勢力更為加強;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各級官僚機構更加健全,封建官僚隊伍迅速擴大。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迫切需要廢除九品中正制,代之以一種新的選官制度,以便通過較為公平的競爭,進入仕途,躋身統(tǒng)治者行列。科舉制度在隋朝萌發(fā)了。——摘編自梁程勇《論中國歷史上的官員選拔制度——以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為視角》材料二明宣宗開始實行各直省鄉(xiāng)試按定額錄取、會試分卷區(qū)按比例錄取制度;清代又進而實行鄉(xiāng)、會試皆按直省定額錄取制度。無論鄉(xiāng)試解額,還是會試定額,都體現了對邊遠落后地區(qū)的照顧。清政府在治理邊遠土司地區(qū)的過程中,也推行了科舉制。科舉制以考試內容為導向,把以儒學為主的主流文化持續(xù)不斷地輸送和普及到全國各地?!幾怨噘F《科舉制及古代國家治理之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不是偶然的”。(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分析科舉制度的意義。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國的危機與反應鴉片戰(zhàn)爭新思想萌發(fā)、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瓜分中國狂潮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辛玄革命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五四運動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圍繞“危機與反應”自擬一個具體論題,并結合中國近代史知識予以闡述。(要求:明確列出信息,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2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在上海創(chuàng)辦福新面粉公司,開工不到一年即獲利3.2萬元。到1921年,榮氏兄弟經營開設的面粉廠共有12家。后又創(chuàng)辦申新紗廠獲得巨額利潤,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與“紡織巨子”之稱。迄1922年因外國資本卷土重米,榮氏企業(yè)開始虧損,向日商借貸350萬日元。1927年因不愿認購國民黨政府發(fā)行的公債,被通緝。由于世界經濟危機及國民黨政府的苛捐雜稅,民族經濟備受摧殘,榮氏企業(yè)負債達4000余萬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資本乘機滲入?!幾躁愋衤粗骶帯吨袊吩~典》材料二1952年3月,中央書記處書記、政務院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主任陳云第三次視察鞍鋼(位于遼寧的鞍山鋼鐵公司)時指出,“國營工業(yè)不發(fā)展,資本主義就發(fā)展,我們就沒有辦法建設社會主義了”。1952年7月14日,無縫鋼管廠工程率先嗚響了施工的“第一槍”。1952年8月1日和1953年2月27日,大型軋鋼廠和煉鐵七號高爐破土動工。近5萬名建設者投身到這場偉大的工程建設中,他們中有從抗美援朝前線凱旋的復員軍人,有從遼南地區(qū)農村抽調的村屯干部,也有從省內外各地工廠選調的技術工人,還有中央軍委總參謀部派來的一個測繪大隊。1953年“三大工程”均提前竣工投產。這標志著新中國的第一座鋼鐵基地誕生為新中國的工業(yè)化道路莫定了第一塊基石,也為順利實現以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為中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創(chuàng)了一個良好開端?!幾园颁摷瘓F黨委《新中國工業(yè)化道路的第一塊基石——“一五”期間鞍鋼建設發(fā)展情況》材料三近年來,鞍鋼著眼于建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鋼鐵集團的戰(zhàn)略目標,制定實施了“四個轉變”戰(zhàn)略,積極“走出去”拓展國際化經營,在海外投資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如與全球最大的獨立鋼鐵貿易公司英國斯坦科集團共同出資建立了鞍鋼西班牙和英國控股公司。隨著國際化經營進程的不斷推進,鞍鋼的競爭實力不斷增強,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日漸提升,一個跨區(qū)域、多基地、國際化的鞍鋼正日益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實施境外投資戰(zhàn)略是一把“雙刃劍”,有機遇也有風險。——摘編自吳桂梅等《鞍鋼境外投資所面臨的風險及對策》(2016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民國時期榮氏企業(yè)的發(fā)展特征,并分析影響其發(fā)展的根本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初期鞍鋼建設對我國實施工業(yè)化戰(zhàn)略的意義。(3)根據材料三,指出21世紀鞍鋼集團公司的新發(fā)展,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獲得新發(fā)展的有利條件。2024年廣西示范性高中高一3月調研測試歷史學科(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20題,6頁??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班固《漢書》載:“諸子(百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浇瘛裟苄蘖囍g,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據此可知班固()A.批評百家學說異常混亂 B.主張“百家”思想趨向統(tǒng)一C.以奴隸主立場評判百家 D.肯定“百家”思想的治國價值【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班固認為諸子百家的主張雖然不同,但就像水與火,相互對立也彼此相通,如果能夠修習六經中的方法,參考諸子百家的言論,舍棄短處取用長處,那就能通曉天下一切的道術了。也即班固認為諸子百家的思想各有其價值,應該兼采眾長,結合起來使用,D項正確;班固主張“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也即肯定“百家”思想的治國價值而非批評,排除A項;根據材料“方今……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百家”思想各有特點與主張,“思想趨向統(tǒng)一”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班固是東漢史學家、文學家,代表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不是“奴隸主立場”,排除C項。故選D項。2.陳勝起義后,表現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其次是齊地和趙地,再次是韓、魏、燕地,至于關中秦地,完全沒有發(fā)生反秦暴動。據此可知()A.楚人受秦暴政迫害最深 B.地域差異影響對秦統(tǒng)治的認同感C.各地經濟形態(tài)差異很大 D.郡縣制的治理模式缺乏有效性【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在反秦起義中,楚國人的氣勢最盛,其他國家皆不如楚國人,說明楚國舊地對秦缺乏認同感,對秦滅其國積怨較深,體現了地域文化差異對反秦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并不是強調楚人是受秦暴政迫害最深的地區(qū),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各地經濟形態(tài)差異很大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題干信息與郡縣制的治理效果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3.故宮博物院組織了一場名為“何以中國”的文物展覽,甘肅省博物館館藏“晉歸義羌侯”官印入選其中(見下圖)。印為金質,駝鈕。印文小篆字體方正,布局嚴謹。這一文物入選此次主題展,主要原因是()A.展現了制印技術的精美 B.體現出篆書藝術的魅力C.象征著西晉國力的強盛 D.是民族交融的歷史見證【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晉(中國)。解讀材料可知,題目情境是主題為“何以中國”的文物展覽,該金印制作精美,是西晉王朝頒給內遷的西北羌族首領的印信,是中國古代民族交融的實物見證,D項正確;“制印水平的高低”不是這一文物入選此次主題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項;入選原因與“篆書藝術的魅力”無關,排除B項;“西晉國力的強盛”不是這一文物入選此次主題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4.唐初、政府對逃散浮寄的人戶追索回原籍,實行城鄉(xiāng)一體的戶籍管理制度。憲宗元和五年(810年)政府將附郭而居、以城市為生活和工作場所的浮戶統(tǒng)一納入城市戶籍管理體系。這一轉變主要基于()A.居住地落籍的實施 B.中央集權強化的需要C.兩稅法改革的推行 D.坊市分置界限的打破【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唐代的城市戶籍管理制度發(fā)生了變化,且這一變化主要和附郭而居、以城市為生活和工作場所的人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史之亂之后,唐朝實行兩稅法改革,對居民征稅不再分主戶和客戶,一律以現居為簿,這進一步影響到了城市戶籍管理,C選正確;材料主旨為“唐朝的兩稅法”后人身依附關系松弛的變化,而“居住地落籍的實施”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無法得出“中央集權強化的需要,排除B項;“坊市分置界限的打破”在宋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5.南宋末年,浙江嘉興魏塘鎮(zhèn)的佃農帶著自產的米,到市場上交易香燭、油鹽、藥餌之類的日常用品。當地米肆(店鋪)將米運至杭州、蘇州等地出售,出售后用所得收入在當地購買貨物,再回到浙江市場上銷售。由此可知,該時期的魏塘鎮(zhèn)()A.商人群體大量涌現 B.農產品商品化趨勢明顯C.自然經濟出現解體 D.坊市制度界限已被打破【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南宋時期。根據材料“佃農帶著自產的米,到市場上交易香燭、油鹽、藥餌之類的日常用品”可知,南宋時期,該地的農民帶著農產品到市場上交易其他商品,米肆也將米出售,說明農產品進入市場流通的現象比較普遍,這體現了農產品的商品化趨勢,B項正確;材料僅涉及佃農和米肆的相關信息,無法得出商人群體大量涌現的結論,排除A項;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開始緩慢解體,排除C項;北宋時期,坊市制度界限已被打破,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6.下表是公元3世紀前后南北方人口變動統(tǒng)計表。這些變化說明這一時期()區(qū)域北方南方地區(qū)關中揚州荊州變動前240萬320萬359萬變動后50萬433萬820萬A.人口變化受政局形勢影響 B.南方生產力水平已超過北方C.政治經濟中心產生了分離 D.荊州是全國經濟最發(fā)達地區(qū)【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公元3世紀前后的中國。據材料可知,公元3世紀前后,北方關中地區(qū)人口減少,南方揚州、荊州人口增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3世紀中國正處于三國兩晉時期,北方社會環(huán)境動蕩,南方社會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導致北方人口南遷,表明人口變化受政局形勢影響,A項正確;材料僅反映局部地區(qū)情況,無法得出南方生產力水平已超過北方的結論,且南方生產力水平已超過北方發(fā)生在宋朝,排除B項;此時中國的經濟中心與政治中心在北方,沒有產生分離,排除C項;僅從局部地區(qū)的人口來看,無法得出荊州是全國經濟最發(fā)達地區(qū)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7.明代內閣雖有“票擬”權,但面見皇帝的機會不多,故難以理解皇帝的旨意,票擬也往往不合圣意,于是便出現皇帝強制大學士再擬、三擬,甚至“留中不報”“徑發(fā)中旨”的現象。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票擬權基本失效 B.內閣的非正式性C.內閣地位的下降 D.君主專制的強化【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明代內閣雖有“票擬”權,但內閣是皇帝的內侍機構,內閣大學士的升降、職權的大小都由皇帝決定,因此內閣大學士往往不敢擅自更改皇帝的旨意,導致皇帝強制大學士再擬、三擬,甚至“留中不報”“徑發(fā)中旨”等現象的出現,說明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君主專制的強化,D項正確;“票擬權基本失效”并不是造成該現象的根本原因,而是材料現象,排除A項;內閣的非正式性是造成該現象的直接原因,排除B項;內閣地位的下降并非該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8.清王朝規(guī)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區(qū)民事、行政和命盜刑事案件都歸理藩院的直屬機構理刑清吏司管轄。在案件的執(zhí)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罰牲畜來代替懲罰,對無力繳納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頂佛經入誓,做出保證,則可免罪。這一做法旨在()A.完善邊疆司法體制建設 B.促進佛教事業(yè)發(fā)展C.強化對邊疆的治理效能 D.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在案件的執(zhí)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罰牲畜來代替懲罰,對無力繳納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頂佛經入誓,做出保證,則可免罪”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朝時期,對于邊疆地區(qū)民事、行政和命盜刑事案件的處理,國家治理方式較為柔和,對百姓相對寬容,這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和增強對遼闊帝國的治理效能,C項正確;“完善邊疆司法體制建設”并非材料所述做法的最終目的,排除A項;“頂佛經入誓,做出保證”,體現清政府處理案件的靈活和以民為本,這一做法并非為了促進佛教事業(yè)發(fā)展,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方式,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強調根據不同地區(qū)的特定條件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9.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寫道:“在人間天國里,天堂畢竟只能是一種影子。太平天國曾試圖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來改造世界……但現實使他們重重地碰了壁?!薄爸刂氐嘏隽吮凇备从冢ǎ〢.階級斗爭的殘酷性 B.中外反動勢力的強大C.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D.天京變亂事件的影響【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太平天國曾試圖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來改造世界……但現實使他們重重地碰了壁”可知,太平天國的制度建設具有一定理想性,且最終失敗,其根本原因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C項正確;據材料“試圖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來改造世界”可知,太平天國受限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按照農民階級的思想去構建社會制度,必然會失敗,這種失敗與階級斗爭的殘酷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中外反動勢力的強大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外部原因,排除B項;天京變亂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是農民階級局限性的表現,排除D項。故選C項。10.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買辦作為洋務企業(yè)中的“督辦”、“總辦”、“幫辦”等,他們往往因“官”、“商”兩種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產生一系列沖突,結果造成官辦企業(yè)中封建國家利益及官督商辦企業(yè)中資產主體利益的承載者被虛化了,企業(yè)的主體性泯滅了。這說明()A.洋務運動的失敗具有必然性 B.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受官府壓制C.洋務企業(yè)生產經營模式亟待革新 D.洋務運動踐行了中體西用主張【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據材料“造成官辦企業(yè)中封建國家利益及官督商辦企業(yè)中資產主體利益的承載者被虛化了,企業(yè)的主體性泯滅了”,結合所學可知,這說明洋務企業(yè)“官督商辦”等生產經營模式存在嚴重弊端,洋務企業(yè)生產經營模式亟待革新,C項正確;材料主旨為“官督商辦的不足”,而“洋務運動的失敗具有必然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洋務企業(yè),不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材料與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受到官府壓制無關,排除B項;“中體西用”主張,主張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科技,其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11.關于辛亥革命的發(fā)生,部分學者提出了下列觀點。由此可見()學者觀點張鳴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場意外。以后來的歷史來看,立憲的變革,就是非革命的變革對中國顯然更好。姜義華辛亥革命的真正動力,其實是作為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天下國家責任倫理。楊銀權科舉制的廢除與辛亥革命的發(fā)生有著必然的內在關系。沈渭濱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別是最后十年“漸進的改革”,為辛亥革命的醞釀與準備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A.歷史真實面貌無法被認識 B.歷史評述并沒有客觀標準C.研究者立場影響歷史解釋 D.歷史事實存在著多元解釋【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辛亥革命時期(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同一歷史事實,即辛亥革命,不同學者提出了不同解釋,由此可見,歷史事實存在著多元解釋,D項正確;“歷史真實面貌無法被認識”的說法絕對化,排除A項;歷史評述并沒有客觀標準(歷史評述要堅持唯物史觀)這一說法錯誤,排除B項;從材料看不出研究者立場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12.下圖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上一份重要文獻原本。文獻中有“中央局”、“全力組織全國鐵道工會”、“明年七月前,必須出書(關于純粹的共產主義者)二十種以上”的詞句。據此推斷該文獻可能出現于()A.中共成立初期 B.土地革命時期 C.全面抗戰(zhàn)時期 D.解放戰(zhàn)爭時期【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921年的中國。根據材料“中央局”、“全力組織全國鐵道工會”、“明年七月前,必須出書(關于純粹的共產主義者)二十種以上”及所學可知,這是1921中國共產黨關于建立與發(fā)展工會組織、發(fā)動工人運動的指示,符合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工作中心,A項正確;土地革命時期(1927年至1936年),黨的工作重心是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排除B項;全面抗戰(zhàn)時期(1937年至1945年),黨的工作重心是反抗日本侵略,排除C項;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年至1949年),黨的工作重心是爭取解放戰(zhàn)爭勝利,排除D項。故選A項。13.1940年年初,國民政府在桂林舉辦昆侖關大捷戰(zhàn)利品展覽會共計2萬余件,展品有各類軍用品、圖書、文件、書信等;1941年4月,又在肇慶(廣東)舉辦戰(zhàn)利品展覽會,展示中國軍隊在戰(zhàn)役中繳獲的敵軍制服、勛章、文件、照片及其他軍用品。這些展覽()A.利于鼓舞民眾抗戰(zhàn)決心 B.使中國抗戰(zhàn)獲得了廣泛的支持C.打擊了日本的侵略氣焰 D.促進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01941年(中國)。國民政府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舉辦戰(zhàn)利品展覽會,有利于鼓舞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決心,從而激發(fā)民眾抗戰(zhàn)熱情,A項正確;當時太平洋戰(zhàn)爭尚未爆發(fā),中國抗戰(zhàn)處于比較艱苦的時期,戰(zhàn)利品展覽會不能改變某些投降派和不愿意公開反對日本侵略的國家的立場,“使中國抗戰(zhàn)獲得了廣泛的支持”說法夸大,排除B項;參加戰(zhàn)利品展覽會的主要是中國民眾,不能直接對日本的侵略氣焰造成打擊,排除C項;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1937年9月就已經正式建立,排除D項。故選A項。14.1953年,第一次全國普選中很多農民把選民證稱為“當家作主證”,和土地證一起放到箱子里保存;還有婦女主動向村干部索要選民證;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因未能參加選舉而埋怨村干部。這次普選()A.推進了人民民主制度的發(fā)展 B.完善了基層民主自治制度C.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 D.使婦女社會地位普遍提高【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時空是1953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對于第一次全國普選,農民由最初的積極性不足到積極參與選舉,這種變化主要是由于國家在社會動員方面做了有效的工作,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這有助于推進人民民主制度的發(fā)展,A項正確;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還沒有建立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排除B項;社會主義制度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建立起來,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無法得出婦女社會地位普遍提高的結論,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A項。15.從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浙江、安徽等地一度出現包產到戶等形式的試驗。此外,黨的八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改進工業(yè)、商業(yè)、財政管理體制的三個規(guī)定草案決定,按照八大要求適當向地方和企業(yè)下放管理權力,這期間自由市場一度活躍。這些調整()A.響應了國民經濟“八字”方針 B.適應了國內主要矛盾變化C.是對市場經濟體制的成功探索 D.體現了以發(fā)展生產力為中心【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61957年(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起來,此時國內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為了適應國內主要矛盾變化,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提出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材料所述包產到戶等形式的試驗、適當向地方和企業(yè)下放管理權力,是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有益探索,適應了國內主要矛盾變化,B項正確;“八字”方針的開始實施是在1960年冬,排除A項;材料所述屬于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改革開放后才正式提出的,排除C項;當時尚未提出“以發(fā)展生產力為中心”,排除D項。故選B項。16.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建交國總數增加到181個,建立了110對伙伴關系,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我國簽署合作文件,成功主辦了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峰會,創(chuàng)設了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等。這反映了我國()A.注重與發(fā)達國家合作 B.主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C.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D.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多邊外交【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根據材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建交國總數增加到181個,建立了110對伙伴關系。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我國簽署合作文件,成功主辦了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峰會,創(chuàng)設了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等。”可知,我國謀求積極的外交關系,參與國際組織,并為國際問題積極貢獻中國智慧,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進程,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C項正確;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為發(fā)展中國家參與,并非拓展與發(fā)達國家的合作領域,排除A項;我國并非主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排除B項;材料中的外交活動并非以聯(lián)合國為范圍開展,排除D項。故選C項。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個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所謂早期國家,指的是一種不成熟的國家狀態(tài)。具體到中國而言,早期國家大致為夏、商、西周時期。當時,雖然出現了以王室為代表的公共權力,但社會組織中的地域關系尚不成熟,還無法取代血緣關系的影響。因此,血緣關系的瓦解是早期國家向成熟地域國家轉型的關鍵?!幾渣S明磊《族群遷徙推動中國早期國家轉型》材料二秦以后,中國就開始有一個統(tǒng)一的政府,其政治領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襲的。封建(指封邦建國)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襲的,這已是中國政治上一項絕大進步。組織政府的是一個一個人,不再是一個一個家?;实酆驼欠珠_的,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是國家元首,象征國家統(tǒng)一;宰相是政府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早期國家的基本特征。(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秦漢時期“政治制度上一項絕大進步”指的是什么?這是否意味著“家天下”制度的結束?請說明理由。【答案】17.特征: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組成政治集團;統(tǒng)治者沒有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神權與王權結合。18.進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結束世卿世祿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不是。理由:皇位世襲,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統(tǒng)治全國,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員實際上是皇帝的奴才,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先秦的中國。根據材料一“雖然出現了以王室為代表的公共權力,但社會組織中的地域關系尚不成熟,還無法取代血緣關系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統(tǒng)治者沒有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根據材料一“因此,血緣關系的瓦解是早期國家向成熟地域國家轉型的關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組成政治集團;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神權與王權結合。【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類與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秦朝的中國。第一小問進步,由材料二“封建(指封邦建國)制度早已推翻”得出,其指的是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由材料二“組織政府的是一個一個人,不再是一個一個家”得出,結束了世卿世祿制度;由材料二“皇帝和政府是分開的,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是國家元首,象征國家統(tǒng)一;宰相是政府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得出,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第二小問理由:本題是開放型題目,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考生可以持肯定或者否定,再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證明。如:秦漢時期“政治制度上一項絕大進步”不意味著“家天下”制度的結束。再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根據材料二“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是國家元首,象征國家統(tǒng)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皇位世襲,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統(tǒng)治全國,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員實際上是皇帝的奴才,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絕不是偶然的。魏晉以來,門閥士族壟斷主要仕途,九品中正制成為維護其統(tǒng)治特權工具。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順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實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地主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庶族地主勢力更為加強;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各級官僚機構更加健全,封建官僚隊伍迅速擴大。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迫切需要廢除九品中正制,代之以一種新的選官制度,以便通過較為公平的競爭,進入仕途,躋身統(tǒng)治者行列。科舉制度在隋朝萌發(fā)了。——摘編自梁程勇《論中國歷史上的官員選拔制度——以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為視角》材料二明宣宗開始實行各直省鄉(xiāng)試按定額錄取、會試分卷區(qū)按比例錄取制度;清代又進而實行鄉(xiāng)、會試皆按直省定額錄取制度。無論鄉(xiāng)試解額,還是會試定額,都體現了對邊遠落后地區(qū)的照顧。清政府在治理邊遠土司地區(qū)的過程中,也推行了科舉制。科舉制以考試內容為導向,把以儒學為主的主流文化持續(xù)不斷地輸送和普及到全國各地。——摘編自郭培貴《科舉制及古代國家治理之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不是偶然的”。(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分析科舉制度的意義。【答案】18.“不是偶然的”:地主經濟的發(fā)展;士族沒落,庶族勢力壯大;封建中央集權加強的需要;國家官僚機器完善的需要;九品中正制存在不足,無法繼續(xù)。19.意義: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有利于擴大官吏來源;使官員選拔變得更加公平和公開;有利于提高官員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儒學的傳播。
【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隋朝。根據材料一“地主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庶族地主勢力更為加強”和“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迫切需要廢除九品中正制,代之以一種新選官制度”可知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在經濟和制度上有其必然性,地主經濟的發(fā)展,士族沒落,庶族勢力壯大,九品中正制存在不足,無法繼續(xù),同時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創(chuàng)立還受到加強封建中央集權和完善國家官僚機構的需要影響?!拘?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取代了依門第為選拔標準的九品中正制,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就,有利于擴大官吏來源,使官員選拔變得更加公平和公開;科舉考試將讀書、考試、做官緊密結合,有利于提高官員文化素質;科舉制將選官權力從世家大族手中收歸中央,有利于加強了中央集權。根據材料二“科舉制以考試內容為導向,把以儒學為主的主流文化持續(xù)不斷地輸送和普及到全國各地”可得出,有利于儒學的傳播。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國的危機與反應鴉片戰(zhàn)爭新思想萌發(fā)、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瓜分中國狂潮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辛玄革命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五四運動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圍繞“危機與反應”自擬一個具體論題,并結合中國近代史知識予以闡述。(要求:明確列出信息,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信息:甲午中日戰(zhàn)爭、瓜分中國狂潮:戊戌變法;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辛亥革命。論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的加深推動民族資產階級開展了救亡圖存的斗爭。闡述: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署《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此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為挽救民族危亡,發(fā)展資本主義,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fā)起維新變法運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推動了中國政治近代化進程;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署《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綜上所述,隨著近代民族危機的加深,民族資產階級開展了一系列反侵略,求民主的斗爭,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示例二:信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辛亥革命;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何逅倪\動。論題: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的加深推動中國各階級開展了救亡圖存的斗爭。闡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境。為挽救封建統(tǒng)治危機,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創(chuàng)辦近代企業(yè)、近代海軍和新式學堂,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署《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國家主權受到嚴重威脅,激發(fā)國內掀起五四愛國運動;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并發(fā)揮了主力軍的作用,最終迫使北洋軍閥政府作出讓步,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綜上所述,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中國社會各階層開展了一系列救亡圖存的斗爭,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示例一根據題干信息“甲午中日戰(zhàn)爭、瓜分中國狂潮:戊戌變法;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辛亥革命。”可知反映的是甲午戰(zhàn)后的抗爭與探索,為此可擬定論點為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的加深推動民族資產階級開展了救亡圖存的斗爭。關于闡釋需要分為兩條主線,一條是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變化,突出民族危機加深;另外一條主線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對中國政治體制的探索。最后歸納總結,突出對中國社會近代化的推動作用。如示例二根據題干信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辛亥革命;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何逅倪\動?!笨芍从车氖区f片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加深的背景下,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探索,為此可擬定論點為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的加深推動中國各階級開展了救亡圖存的斗爭。關于闡釋可從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表現、地主階級興辦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的辛亥革命、工人階級進行的五四運動等角度進行分析,突出中國社會各階層對社會近代化的助推作用。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2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在上海創(chuàng)辦福新面粉公司,開工不到一年即獲利3.2萬元。到1921年,榮氏兄弟經營開設的面粉廠共有12家。后又創(chuàng)辦申新紗廠獲得巨額利潤,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與“紡織巨子”之稱。迄1922年因外國資本卷土重米,榮氏企業(yè)開始虧損,向日商借貸350萬日元。1927年因不愿認購國民黨政府發(fā)行的公債,被通緝。由于世界經濟危機及國民黨政府的苛捐雜稅,民族經濟備受摧殘,榮氏企業(yè)負債達4000余萬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資本乘機滲入。——摘編自陳旭麓主編《中國近代史詞典》材料二1952年3月,中央書記處書記、政務院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主任陳云第三次視察鞍鋼(位于遼寧的鞍山鋼鐵公司)時指出,“國營工業(yè)不發(fā)展,資本主義就發(fā)展,我們就沒有辦法建設社會主義了”。1952年7月14日,無縫鋼管廠工程率先嗚響了施工的“第一槍”。1952年8月1日和1953年2月27日,大型軋鋼廠和煉鐵七號高爐破土動工。近5萬名建設者投身到這場偉大的工程建設中,他們中有從抗美援朝前線凱旋的復員軍人,有從遼南地區(qū)農村抽調的村屯干部,也有從省內外各地工廠選調的技術工人,還有中央軍委總參謀部派來的一個測繪大隊。19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合作協(xié)議書
- 完整版幼兒園大班加減混合運算
- 公司之間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模板
- 2025年鄉(xiāng)村山地承包合同標準版本(三篇)
- 2025年個人貸款保證合同(2篇)
- 2025年產學研校企合作協(xié)議標準版本(4篇)
- 2025年個人汽車抵押合同樣本(2篇)
- 2013-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物理試題匯編:電流與電阻關系的探究實驗
- 2025年二手車汽車買賣合同常用版(2篇)
- 2025年個人車庫轉讓協(xié)議(2篇)
- 2025-2030年中國納米氧化鋁行業(yè)發(fā)展前景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新版
- 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要點解讀(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
- 2025年度正規(guī)離婚協(xié)議書電子版下載服務
- 2025年貴州蔬菜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煤礦安全生產方針及法律法規(guī)課件
- 2025年教科室工作計劃樣本(四篇)
- 2024年版古董古玩買賣合同:古玩交易稅費及支付規(guī)定
- 幼兒園費用報銷管理制度
- 【7歷期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 春節(jié)后安全生產開工第一課
- 2025光伏組件清洗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