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2024/4/131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參考文獻焦?jié)櫭髦陡邓鼓陚鳌防钊陡邓鼓陮W術思想評傳》馬亮寬著《傅斯年社會政治活動與思想研究》王汎森著《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德)施耐德著《真理與歷史:傅斯年、陳寅恪的史學思想與民族認同》岳玉璽等編選《傅斯年全集》洪治綱主編《傅斯年經典文存》歐陽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2024/4/132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目錄
CONTENETS一史語所的發(fā)軌二史語所的成就與貢獻三傅斯年所撰《旨趣》之解讀四傅斯年“史學只是史料學”之再析
2024/4/133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一史語所的發(fā)軌1926年冬傅斯年自德國歸來1927年8月創(chuàng)辦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語史所”)
語言學和歷史學在中國發(fā)端甚早,中國所有的學問比較成績豐富的,也應推這兩樣。但為歷史上種種勢力所束縛,經歷了二千余年還不曾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我們生當現在,既沒有功利的成見,知道一切學問,不都是致用的。又打破了偶像崇拜的陋習,不愿把自己的理性屈服于前人的權威之下。所以我們正可忍受了現代研究學問的最適當方法,來開辟這些方面的新世界。語言歷史學也正和其他自然科學同手段,所差只是一個分工。我們要實地搜羅材料,到民眾中尋方言,到古文化遺址發(fā)掘,到各種的人間社會去采風問俗,建設許多的新學問。2024/4/134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1927年5月9日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會議第九十次會議通過決議,成立中央研究院籌備處。隸屬于大學院之下,蔡元培為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籌備委員會《中央研究院組織大綱》理化研究所、地質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所、觀象臺2024/4/135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1928年1月,傅斯年向蔡元培建議在中央研究院中設立歷史語言研究所。在1928年3月,中華民國大學院批準了傅斯年的提議,聘請傅斯年、顧頡剛、楊振聲為常務籌備委員。1928年9月,傅斯年就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并擔任這一職務直至1950年12月20日傅去世。在這22年間,史語所緊緊地與傅斯年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并成為他的化身,其一生志業(yè)的所在。2024/4/136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歷史語言研究所遷徙情況見表(1928-1949)
2024/4/137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二史語所的成就與貢獻史料學、漢語、文籍考訂、民間文藝、漢字、考古學、人類學民物、敦煌材料研究1929年6月劃分為三組,即歷史組、語言組、考古組,后來人們通常稱其為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陳寅恪、趙元任、李濟分任各組組長。2024/4/138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歷史組:新史料的搜集與整理成就:整理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整理??薄睹鲗嶄洝?;敦煌卷子的搜求與整理;漢魏漢簡特別是居延漢簡的整理與研究。語言組:廣泛的語言和方言調查成就:在漢語方面有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福建、廣東等省的全省性漢語方言調查;在少數民族語言方面,有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等地的僮侗語、苗徭語、藏緬語的調查;在南京的北極閣建立了語言實驗室,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對各地語言進行分析。2024/4/139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考古組:以現代科學方法進行田野考古發(fā)掘成就:對安陽殷墟進行了大小15次發(fā)掘,將中國的信史時代向上推進了幾百年。在傅斯年的組織籌劃下,考古組與山東省有關部門合作組成山東古跡研究會,對山東章丘城子崖進行了發(fā)掘;與河南有關部門合作組成河南省古跡研究會,對河南的彩陶文化遺址進行了發(fā)掘。2024/4/1310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一曰積累了豐富的學術資料。
遵照傅斯年提出的“擴張研究的材料”的宗旨,史語所的學者們努力搜求整理新史料,地下埋藏的甲骨、金石、陶瓷的文字刻辭及實物,地上遺存的古建筑、雕塑繪畫,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民物制度、風俗觀念,各地的方言、方音,群經舊籍、檔案、方志、小說戲曲等等,統(tǒng)統(tǒng)被當作研究資料予以搜集整理,為歷史學、語言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積累了豐富的研究資料。二曰開拓了廣泛的學術領域。史語所的學者們致力于使用新工具、新方法研究新材料,破除了千百年來由文獻到文獻的傳統(tǒng)學術研究方式,開辟了歷史學、史料學、文獻學、考古學、甲骨學、古器物學、古人類學、文化人類學、民族學、語言學、語音學等新的學科和研究領域,促進了中國學術事業(yè)的繁榮和發(fā)展。三曰培養(yǎng)了優(yōu)秀的學術人才。傅斯年聘請陳寅恪、李濟、趙元任、李方桂、董作賓、徐中舒等著名學者領導、參加各組的研究,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同時注意培養(yǎng)年輕學者,夏鼐、張政烺、胡厚宣、梁思永、嚴耕望、勞干、何茲全等年輕時都曾在史語所工作過。他們后來成為蜚聲中外的大家,與早期在史語所的專業(yè)培養(yǎng)與訓練不無關系。2024/4/1311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三傅斯年所撰《旨趣》之解讀1928年5月,傅斯年撰寫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歷史學和語言學在歐洲都是很近才發(fā)達的、歷史學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帶點古世中世的意味,且每取倫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歷史學只是史料學,利用自然科學供給我們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著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學所達到的范域,自地質學以至目下新聞紙,而史學外的達爾文論,正是歷史方法之大成。
本來語言即是思想,一個民族的語言即是這一個民族精神上的富有,所以語言學總是一個大題目,而直到現在的語言學的成就也很能副這一個大題目。2024/4/1312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三點標準:(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進步。凡間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創(chuàng)造之系統(tǒng),而不繁豐細密的參照所包含的事實,便退步。上項正是所謂科學的研究,下項正是所謂書院學究的研究(二)凡一種學問能擴張他研究的材料便退步,不能的便退步。(三)凡一種學問能擴張他研究時應用的工具的,則進步,不能的,則退步。三條宗旨:第一條是保持亭林(顧炎武)百詩(閻若璩)的遺訓。
我們覺得亭林百詩在很早的時代已驚使用最近代的手段,他們的歷史學和語言學都是照著材料的分量出貨物的。他們搜尋金石刻文以考證史事,親看地勢以察古地名。亭林以語言按照時和地變遷的這一個觀念看得頗清楚,百詩于文籍考訂上成那末一個偉大的模范著作,都是能利用舊的新的材料,客觀地處理實在問題,因解決之問題更生新問題,因問題之解決更要求多項的材料。這種精神在語言學和歷史學里是必要的,是充足的。本這精神,因行功擴充材料,因時代擴充工具,便是唯一的正當路徑。第二條是擴張研究的材料。第三條是擴張研究的工具。2024/4/1313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三點說明:(一)我們反對“國故”一個觀念。世界中無論哪一種歷史學或哪一種語言學,要想做科學的研究,只得用同一的方法,所以這學問斷不以國別成邏輯的分別,不過是因地域的方便成分工。
(二)我們反對疏通,我們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則事實自然顯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貨,十分材料出十分貨,沒有材料便不出貨。
(三)我們不做或者反對所謂普及哪一行中的工作。史語所的工作不是什么“經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只要一些“書院的學究”把一生的精力用在這個上面就行了,用不著誘導別人愛好它。在《旨趣》中傅斯年還擬定了史語所研究工作計劃和組織機構,同時對設立史語所的意義進行了說明:
歷史學和語言學發(fā)展到現在,已經不容易由個人作孤立的研究了,它既靠圖書館或學會供給它材料,靠團體為它尋材料,并且須得在一個研究的環(huán)境中,才能大家互相補其所不能,互相引會,互相訂正,于是乎孤立的制作漸漸地難,漸漸地無意謂,集眾的工作漸漸地成一切工作的樣式了。2024/4/1314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傅斯年提出破除“讀書就是學問”的風氣,公然宣布“我們不是讀書的人,我們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最后他提出了三個響亮的口號:一、把些傳統(tǒng)的或自造的“仁義禮智”和其他主觀,同歷史學和語言學混在一氣的人,絕對不是我們的同志!二、要把歷史學語言學建設得和生物學地質學等同樣,乃是我們的同志!三、我們要科學的東方學之正統(tǒng)在中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一本第一分,1928年10月)2024/4/1315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四傅斯年“史學只是史料學”之再析1928年《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便是”“本”“即是”中山大學桑兵教授《晚晴民國的學人與學術》傅斯年所講的“史學只是史料學”,是源于對近代歐洲史學新發(fā)展的認識。他認為近代史學的發(fā)展有兩點,一是觀點變化,由于新大陸的發(fā)現等事實,從前上下古今一貫的學說根本動搖,“對于異樣文明,發(fā)生新的觀念、新解釋的要求,換言之,即引起通史之觀念、通史之要求”。二是方法改進,歐洲中世紀以來,各種史料增多,“近代歷史學之編輯,則根據此等史料,從此等史料之搜集與整理中,發(fā)現近代史學之方法——排比、比較、考訂、編纂史料之方法——所以近代史學亦可說是史料編輯之學?!?024/4/1316傅斯年、史語所與20世紀中國史學宋代史學最為發(fā)達,此前只有文學和史法,宋代則趨向于新史學方面發(fā)展,“自此始脫去八代以來專究史法文學之窠臼,而轉注與史料之搜集、類比、剪裁,皆今日之新史學之所有事也?!狈椒ǖ母倪M重在整理史料的方法“史料學便是比較方法之運用”“史學的對象是史料,不是文詞,不是倫理,不是神學,并且不是社會學。史學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藝術的建設,不是做疏通的事業(yè),不是去扶持或推倒這個運動,或那個主義。”近真與頭緒
“歷史的事件雖然一件事只有一次,但一個事件既不盡止有一個記載,所以這個事件在或種情形下,可以比較而得其近真;好幾件的事情又每每有相關聯(lián)的地方,更可以比較而得其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