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桐城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_第1頁
安徽省安慶市桐城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_第2頁
安徽省安慶市桐城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_第3頁
安徽省安慶市桐城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_第4頁
安徽省安慶市桐城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桐城中學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學考試高一地理試卷第Ⅰ卷選擇題(60分)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給出的答案中,只有一項符合要求)太陽黑子數量具有周期性變化,活動周期為相鄰兩個波峰或者波谷的間隔時間。下圖為2006—2028年太陽黑子數量的變化(2023年之后為預測值)。完成下面小題。1.太陽黑子實質是()A.色球層上的相對高溫區(qū) B.光球層上的相對低溫區(qū)C.日冕層上的物質拋射區(qū) D.日珥噴射氣體的區(qū)域2.與2020年相比,2023年地球上()①極光現(xiàn)象增加②電網受沖擊強度較弱③磁暴現(xiàn)象減少④航空電子設備受輻射影響較強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推測下一次太陽黑子數量谷值可能出現(xiàn)在()A.2020年 B.2031年 C.2042年 D.2053年【答案】1.B2.C3.B【解析】【1題詳解】太陽黑子發(fā)生在光球層,是光球層上的相對低溫區(qū),B正確;色球層上會出現(xiàn)耀斑和日珥,AD錯誤;日冕層上的物質拋射指的是太陽風,C錯誤。故選B。【2題詳解】讀圖與2020年相比,2023年黑子數量更多,說明太陽活動更強烈,極光現(xiàn)象與太陽風有關,因此會增加,①對;電網受氣象災害、地質災害的影響大,與太陽活動相關性不大,②錯;耀斑增強,磁暴現(xiàn)象會增多,③錯;電離層受太陽活動的干擾,航空電子設備受輻射影響較強,④對。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題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相鄰兩次波峰或波谷的間隔時間。結合圖中信息可以看出,最近的波谷年是2020年,所以下一個波谷年為2031年,B正確;ACD錯誤。故選B?!军c睛】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影響地球氣候;太陽活動發(fā)射出的強烈射電和高能粒子,到達地球后會引起大氣電離層中強烈的電磁擾動,產生磁暴,影響短波通信,干擾電子設備,威脅宇航器安全;太陽活動發(fā)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到達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場的作用,偏向極地上空,在那里轟擊高層大氣,使大氣電離,產生極光現(xiàn)象?!皾O光互補”式光伏電站是在水面上架設太陽能電池板發(fā)電,水域用于水產養(yǎng)殖,實現(xiàn)“一地兩用”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經濟價值。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我國下列地區(qū)中,最適合大范圍建“漁光互補”式光伏電站的是()A.塔里木盆地 B.長江中下游平原C.內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5.“漁光互補”式光伏電站可能會()A.提升大氣溫度 B.提高水面溫度C.加快水面植物生長 D.降低水體溫度【答案】4.B5.D【解析】【4題詳解】由材料可知,“漁光互補”式光伏電站是在水面上架設太陽能電池板發(fā)電,水域用于水產養(yǎng)殖。所以適合大范圍建“漁光互補”光伏電站的地方需要有大面積的水域,并且太陽輻射較強,長江中下游平原水域廣闊,太陽輻射強,最適合布局,B正確。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以及內蒙古高原均沒有大面積水域,所以不適合布局,ACD錯誤。故選B。【5題詳解】“漁光互補“式光伏電站吸收了太陽輻射,減少了到達水面的太陽輻射,使水體溫度降低,D正確。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減少,水面溫度降低,地面輻射減弱,會降低大氣溫度,AB錯誤。到達水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光合作用減弱,水生生物生長減緩,C錯誤。故選D?!军c睛】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緯度:低緯地區(qū)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強;地勢:海拔高的地區(qū),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輻射強;天氣:晴天多的地區(qū),大氣的透明度高,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輻射強。從6600萬年前至今,楚科奇半島一直位于北極圈附近??茖W家在楚科奇半島同一區(qū)域的不同沉積地層中分別發(fā)現(xiàn)了原始海洋魚類化石和鴨嘴龍類化石。鴨嘴龍類化石形成于6600萬年前。如圖為“楚科奇半島位置、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楚科奇半島地層中()A.鴨嘴龍類化石的地層形成于新生代 B.原始海洋魚類化石的地層形成于新生代C.原始海洋魚類化石的地層形成于冥古宙 D.鴨嘴龍類化石的地層形成于中生代末期7.原始海洋魚類生存的地質年代()A.聯(lián)合古陸形成 B.被子植物大繁盛 C.鐵礦形成時期 D.爬行動物的時代8.原始海洋魚類化石的存在,說明該地()A.存有多次噴發(fā)過的火山 B.曾經歷寒冷冰期C.原來為面積遼闊的平原 D.曾經為溫暖海域【答案】6.D7.A8.D【解析】【6題詳解】魚類屬于脊椎動物,魚類存在于原始海洋,魚類化石的地層形成于古生代,BC錯誤;鴨嘴龍類化石形成于6600萬年前,屬于中生代,存在鴨嘴龍類化石的地層形成于中生代末期,D正確,A錯誤。故選D?!?題詳解】原始海洋魚類生存的地質年代,在古生代末期,聯(lián)合古陸形成。A正確;被子植物大繁盛在新生代,B錯誤;古生代不是鐵礦形成的主要時期,C錯誤;爬行動物的時代為中生代,D錯誤。故選A。【8題詳解】原始海洋魚類生活在溫暖的海洋環(huán)境,根據所學知識,脊椎動物最早出現(xiàn)在晚古生代,而此時期地球較為溫暖,D正確,BC錯誤;無法判斷該地存有多次噴發(fā)過的火山,A錯誤。故選D?!军c睛】所謂化石是指保存于地層中的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體(動物的骨骼、硬殼)或遺跡(生物的足跡、洞穴、糞便、蛋等)。地層中的化石指示古生物的存在,保留了古生物的某些特征(如形態(tài)、構造、紋飾等),反映了史前時期的地質環(huán)境。2023年12月18日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fā)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圖為四川某市民收到的地震預警信息(圖中90秒為倒計時時間)。右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①層 B.②層 C.③層 D.④層10.預警信息中倒計時時間越短,說明()A震級越大 B.距震中越近 C.震源越深 D.烈度越小11.預警信息中還包括必要的避震措施,最不可能出現(xiàn)在其中的是()A.沉著冷靜,迅速避險 B.遠離懸掛物,不乘電梯C.選擇就近的生命三角區(qū)躲避 D.向地勢高的地方逃生12.地理信息技術在此次積石山抗震救災過程中的應用有()①遙感技術——獲取災區(qū)道路受損情況②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統(tǒng)計受災人員的數量③地理信息系統(tǒng)——確定掩埋人員的位置④地理信息系統(tǒng)——提供救災物資調配的最佳路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9.A10.B11.D12.B【解析】【9題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本次地震發(fā)生在積石山縣,震源深度為10千米。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941千米,故可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殼中,即圈層①中,A正確;②是軟流層,③是地幔,④是地核,BCD錯誤。故選A。10題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圖中90秒為地震橫波即將到達的倒計時時間,而根據地震波傳播原理,地震波傳播速度與震源深度、地表地質等因素有關,因此倒計時時間越短,說明震源深度越淺,距震中越近,B正確,C錯誤;震級每次地震只有一個,圖示中顯示本次地震震級為6.5級,A錯誤;地震烈度不僅與震級、震源深度有關,還與震中距、地表地質等因素有關。烈度大小與倒計時時間沒有直接關系,因此不能通過倒計時時間來判斷烈度大小,D錯誤。故選B?!?1題詳解】在地震發(fā)生時,向地勢高的地方逃生可能會遭遇倒塌建筑物或者山體滑坡、崩塌的危險,增加被壓埋的風險,D符合題意。相反,選擇就近的生命三角區(qū)躲避是更為安全有效的避震措施。在生命三角區(qū)中,可以找到結實的遮蔽物,如床沿下、堅固的家具附近;墻根、墻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空間小的地方,排除C。此外,預警信息中還會提醒人們遠離懸掛物和不要乘電梯等危險區(qū)域和行為,以避免增加被懸掛物砸傷或被困電梯等風險,排除B。在避震時要冷靜地采取避震措施時,人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避難所,并采取正確的姿勢來保護自己,排除A。故選D。【12題詳解】遙感技術可以獲取災區(qū)道路受損情況,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可以提供救災物資調配的最佳路線,但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不能確定掩埋人員的位置,①④正確,③錯誤。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可以定位,但不能統(tǒng)計受災人員的數量,②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军c睛】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對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響的強弱程度。一個地區(qū)的烈度,不僅與這次地震的釋放能量(即震級)、震源深度、距離震中的遠近有關,還與地震波傳播途徑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關。北京氣象臺的天氣預報中,常有“白天風向北轉南,夜間風向南轉北”的語句。圖示意北京市及周邊地區(qū)地形地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天氣預報中出現(xiàn)的晝夜風向轉變現(xiàn)象,主要產生于()A.城市風 B.山谷風 C.海陸風 D.湖陸風14.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材料中北京風向特征的是()A. B.C. D.15.若考慮北京城市風影響,與北部郊區(qū)相比,南部郊區(qū)()①白天風速較大②夜晚風速較大③偏北風比偏南風明顯④偏南風比偏北風明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3.B14.A15.C【解析】【13題詳解】據圖可知,北京北部地勢更高,市區(qū)地勢較低。白天北部地勢相對偏高,接受太陽輻射更強,氣溫升溫更快,盛行上升氣流,近地面為低壓,南部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為高壓,近地面風由南吹向北,為偏南風。同理,夜間,北部地勢較高,降溫較快,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為高壓,南部氣溫相對較高,盛行上升氣流,近地面為低壓,近地面空氣由北吹向南,為偏北風。“白天風向北轉南,夜間風向南轉北”主要產生于山谷風,B正確; 空氣在城市上升,在郊區(qū)下沉,在城市與郊區(qū)之間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huán)境,由此形成的風稱為城市風,城市風風向一般不發(fā)生變化,A錯誤;圖中沒有海洋,也沒有湖泊,不存在海陸風和湖陸風,CD錯誤。故選B。【14題詳解】據材料可知,北京市“白天風向北轉南,夜間風向南轉北”。北京北部地勢更高,市區(qū)地勢較低。白天北部地勢相對偏高,接受太陽輻射更強,氣溫升溫更快,等溫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盛行上升氣流,近地面為低壓,等壓線向海拔低處凸出;南部氣溫低,等溫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為高壓,等壓線向海拔高處凸出,近地面風由南吹向北,由市區(qū)吹向北部山區(qū),為偏南風,A正確,D錯誤;同理,夜間,北部地勢較高,降溫較快,等溫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為高壓,等壓線向海拔高處凸出,南部氣溫相對較高,等溫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盛行上升氣流,近地面為低壓,等壓線向海拔低處凸出,近地面空氣由北吹向南,為偏北風,BC錯誤。故選A?!?5題詳解】空氣在城市上升,在郊區(qū)下沉,在城市與郊區(qū)之間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huán)境,由此形成的風稱為城市風,風向由郊區(qū)流向市區(qū);據材料可知,白天北京市風向為南風,由城市吹向北部山區(qū),風向與城市風相反,所以北部郊區(qū)的風力較小,南部郊區(qū)風力風速較大,①正確,②錯誤;白天為南風,夜晚為北風,城市風由郊區(qū)吹向市區(qū),所以北部夜晚的偏北風明顯,南部郊區(qū)偏南風比偏北風明顯,④正確,③錯誤。綜上,C正確,ABD錯誤。故選C?!军c睛】太陽輻射能的緯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緯度間的熱量差異,引起大氣運動。近地面空氣的受熱不均,引起氣流的上升或下沉運動,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的差異和大氣的水平運動都會影響熱力環(huán)流的變化。在寒冷的冬天,室外停放的汽車玻璃上會起一層厚厚的霜,嚴重影響司機的視線,如不及時處理,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下圖為一玻璃起霜的汽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冬季的夜晚,車霜容易形成的有利天氣條件及最易起霜的位置是()A.陰天無風的車外 B.陰天有風的車內C.晴朗有風的車內 D.晴朗無風的車外17.車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下圖中()A.a強 B.c弱 C.b強 D.e弱18.下列防止車窗起霜的措施,可行的是()A.開啟雨刮進行除霜 B.開暖風不停吹玻璃C.打開車窗通風散氣 D.玻璃上蓋一層棉布【答案】16.D17.B18.D【解析】【16題詳解】由圖文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冬天,車內溫度高于室外,溫度較低的車外與外界水汽接觸,造成水汽凝結在車身上形成霜,晴朗無風的夜晚,大氣保溫作用弱,地面降溫快,無風使水汽不易散失,易形成霜,D正確。故選D。【17題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車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夜晚氣溫低,水汽易凝結上霜。讀圖可知,a是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b是大氣反射太陽輻射,都是白天狀況,也夜晚車霜形成無關,AC排除;c是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弱,車易上霜,B正確;e是地面輻射的散失,夜晚溫度低,大氣保溫作用弱,地面輻射散失多,e應強,D錯誤。故選B?!?8題詳解】由圖文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開啟汽車除霜模式、開暖風不停地吹玻璃都可以在結霜后,汽車啟動用于除霜,不是防止車窗起霜的措施,A、B錯誤。玻璃上蓋一層棉布,水汽凝結形成霜會附著在棉布面上,防止車窗起霜,D正確;打開車窗通風散氣不能防止車窗起霜,C錯誤。故選D?!军c睛】大氣的熱力作用: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于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塵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強。例如多云的白天溫度不太高。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于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等。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①地面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增溫,產生地面長波輻射②大氣中的CO2和水汽強烈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而增溫③大氣逆輻射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下圖為同一降水過程形成的自然狀態(tài)的洪水過程線、自然狀態(tài)的地下徑流過程線、城市化后的洪水過程線和修建水庫后的洪水過程線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19.人類活動影響下形成的洪水過程線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0.城市化對水位過程線的影響有()①洪峰降低②洪峰增高③洪峰出現(xiàn)時間推遲④洪峰出現(xiàn)時間提前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1.防治城市內澇的措施有()①興建污水處理廠②疏浚河道③加強道路建設④完善排水系統(tǒng)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19.B20.D21.B【解析】【19題詳解】通過分析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曲線洪峰徑流量最大且時間提前,為城市化后的洪水過程線;②曲線為自然狀態(tài)的洪水過程線;③曲線徑流變化小于②曲線為自然狀態(tài)的徑流量,為修建水庫后的洪水過程線;④曲線徑流量小于平均洪水位,為自然狀態(tài)下的地下徑流過程線;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0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城市化發(fā)展,路面硬化使得城市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徑流洪峰出現(xiàn)的時間提前,且流量加大即洪峰增高,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1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城市發(fā)生內澇主要是由于城市硬化面積增加,導致降水下滲減少,形成地表徑流增多,排水設施規(guī)劃不到位導致的,因此防治措施主要從完善排水系統(tǒng)和疏浚河道方面入手。興建污水處理廠只是使水質變好,與排水無關;加強道路建設是提高了交通通達度,與防治內澇關系不大,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军c睛】人類對水循環(huán)的不利影響有:(1)植被破壞削弱了降水到達地面后的入滲過程,減小了土壤的庫容,導致了水土流失及江河下游的季節(jié)性旱澇。(2)圍湖造田以及排干沼澤、冬水田、低濕地等,使地表的蓄水、調洪、供水功能減弱,引起地區(qū)性的旱澇加劇。(3)興建大型的截流、蓄水、引水、灌溉工程,同時,由此引起局部地下水位升降,可使流域不同部分鹽漬化、沼澤化和干旱化同時出現(xiàn)。(4)過度開采地表和地下儲水庫,使江河干涸,地下水位出現(xiàn)“漏斗”、海水入侵等異?,F(xiàn)象。下圖為“我國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小題。22.圖中A地和C地的最大相對高度可能是()A.195米 B.363米 C.457米 D.521米23.圖中居民點甲所在地的地形屬于()A.盆地 B.平原 C.丘陵 D.山地24.若想俯瞰甲、乙兩村莊的全貌,觀測點應選在圖中的()A.A地 B.B地 C.C地 D.D地【答案】22.C23.B24.A【解析】【22題詳解】山脊上A的高度在400500米,小橋的高度在0100米,兩者間的相對高度在300500米,只有B、C符合,又因為題干要求選擇最大相對高度,457米更接近,C正確,ABD錯誤,故選C?!?3題詳解】讀圖可知,圖中村莊位于海拔100米以下地區(qū),地面平坦開闊,為平原,B正確;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丘陵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和緩,ACD錯誤。故選B?!?4題詳解】A處海拔高,視野開闊,可俯瞰甲、乙兩村莊的全貌;B、D處均有遮擋;C處地勢低,不能俯瞰全貌。A正確,CBD錯誤,故選A。【點睛】等高線地形部位的判讀:(1)山頂:也可稱山峰、山嶺。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中部高四周低,則中部為山嶺。(2)山脊: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中部低四周高,則中部為盆地。(5)鞍部:等高線地形圖中,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處。(6)陡崖: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相交的地方。圖為地球表面四大圈層物質交換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代表四大圈層。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5.圖中()A.①圈層物質存在三態(tài)變化 B.②圈層上部生命活動活躍C.③圈層由堅硬的巖石組成 D.④圈層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26.地球圈層的物質交換()A.僅存在于某兩個圈層之間 B.能量主要來白太陽活動C.影響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 D.與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無關【答案】25.A26.C【解析】【25題詳解】根據圖示各圈層的物質交換關系可知,①圈層向其他圈層提供水、無機鹽和水蒸氣等,是水圈;②圈層產生降水,是大氣圈;③圈層產生有機物、氧氣等,是生物圈;④圈層向其他圈層提供塵埃和無機鹽、礦物質,故是巖石圈。水圈即①圈層的物質存在固液氣三態(tài)變化,A正確;大氣圈即②圈層底部生命活動活躍,B錯誤;③圈層是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構成,C錯誤;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的是②大氣圈,D錯誤。故選A。【26題詳解】圈層之間之間存在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各圈層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A錯誤;外部各圈層物質運動的能量來自太陽輻射能,內部圈層物質運動的能量來自地球內部,如巖漿活動與太陽輻射無關,B錯誤;地球圈層的物質交換影響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C正確;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巖石圈四大圈層的物質交換有關,D錯誤。故選C?!军c睛】地球的圈層結構包括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其中內部圈層包括地殼(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之間)。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并沒有明確的界線。家住南寧的小明利用暑假到各地旅行,旅行線路如下左圖所示,下右圖是典型的土壤剖面圖。據此下面小題。27.小明在南寧、蘇門答臘島、長白山山麓、烏魯木齊看到的當地典型自然植被類型依次是、()A.熱帶雨林、熱帶雨林、針闊混交林、溫帶草原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針闊混交林、溫帶荒漠C.熱帶雨林、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荒漠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草原28.結合所學知識,對上右圖中的②、③土層的說法正確的是()A.呼倫貝爾的②厚度較小,該地溫度較高,有機質分解較快B.呼倫貝爾的③厚度較大,該地草類茂盛,提供的有機質多C.南寧的②厚度較大,該地植被豐富,歸還的有機質多D.南寧的③厚度較大,該地降水豐富,雨水淋溶作用強【答案】27.B28.D【解析】【27題詳解】南寧為亞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蘇門答臘島為熱帶雨林氣候,自然植被類型為熱帶雨林;長白山位于吉林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由于海拔較高,長白山地區(qū)主要的植被類型是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組成的針闊混交林;烏魯木齊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自然植被類型是溫帶荒漠,B正確,ACD錯誤。故選B?!?8題詳解】讀圖可知,②是腐殖質層,③是淋溶層;呼倫貝爾草類茂盛,提供的有機質多,②層厚度較大;降水較少,③層厚度較小,AB錯誤;南寧氣溫較高,有機質分解較快,②層厚度較小;降水豐富,雨水淋溶作用強,③厚度較大,D正確,C錯誤。故選D?!军c睛】土壤剖面是自地表向下直到土壤母質的垂直切面,這些土層大致呈水平狀,是土壤成土過程中物質發(fā)生淋溶、淀積、遷移和轉化形成的。土壤剖面分為枯枝落葉層、腐殖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等?!罢饜灷滓勺饔?,忽看倒海欲浮山。萬人退卻如兵潰,濁浪高于閱景壇?!边@是一句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句,錢塘江大潮號稱“天下第一大潮”。讀“杭州灣至錢塘江口位置示意圖”和“日、地、月三者運動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9.圖2中,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繞地球運動的位置,當錢塘江出現(xiàn)大潮時,月球的位置位于()A甲、乙位置 B.甲、丙位置 C.丙、丁位置 D.乙、丁位置30.若僅考慮潮差因素,圖1中四個潮水站最適合建潮汐發(fā)電站的是()A.七堡 B.鹽官 C.澉浦 D.乍浦【答案】29.D30.C【解析】【29題詳解】當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位于同一直線上時,會形成天文大潮。由圖可知,當月球位于乙、丁處時,太陽、地球和月球處于同一直線上,出現(xiàn)大潮,D正確;當月球位于甲、丙位置時,太陽、地球、月球呈直角三角形,形成小潮,ABC錯誤。故選D。【30題詳解】讀圖可知,七堡的潮差為6.03-5.63=0.40;鹽官的潮差為6.01-2.71=3.30;澉浦的潮差為5.19-(﹣0.62)=5.81;乍浦的潮差為6.01-2.71=3.30,若僅考慮潮差因素,圖中四個潮水站澉浦的潮差最大,最適合建潮汐發(fā)電站,C正確,ABD錯誤。故選C?!军c睛】潮汐是發(fā)生在沿海地區(qū)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主要由于天體(尤其是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導致海水產生的周期性運動。習慣上,白天發(fā)生的海水漲落被稱為“潮”,而晚上發(fā)生的海水漲落則被稱為“汐”,兩者合起來統(tǒng)稱為“潮汐”。第Ⅱ卷非選擇題(40分)31.讀地球大氣熱量傳遞與平衡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冬半年的霜凍災害多發(fā)生在晴朗的夜間,這一原因與圖中甲、乙、丙中的____過程有關。(2)對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原因是____,這一原因與圖中甲、乙、丙中的____過程有關。(3)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氣溫升高,產生溫室效應。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解釋其原因?!敬鸢浮?1.丙32.①.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②.乙33.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能力增強,大氣增溫幅度大,大氣輻射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增強,溫室效應增強?!窘馕觥俊痉治觥看箢}以地球大氣熱量傳遞與平衡示意圖為材料,設置三道小題,涉及大氣受熱過程、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小問1詳解】冬半年的霜是因地面冷而出現(xiàn)的凝華現(xiàn)象。冬半年的霜凍災害多發(fā)生在晴朗的夜間,其原因是晴夜少云的天氣,大氣逆輻射弱,大氣對地面保溫作用弱,地面氣溫下降快,容易產生霜凍。讀圖可知,圖中甲表示反射作用,乙表示地面輻射,丙表示大氣逆輻射作用,因此冬半年的霜凍災害多發(fā)生在晴朗的夜間的原因與圖中甲、乙、丙中的丙過程有關?!拘?詳解】對流層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吸收能力弱,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能力強,因此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離地面越近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越多,氣溫越高,隨高度的增加,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越少,氣溫越低,因此對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由此判斷,對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的原因與地面輻射有關,圖中甲、乙、丙中的乙表示地面輻射?!拘?詳解】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氣吸收地面紅外線長波輻射的能力增強,大氣升溫,從而使大氣輻射增強,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增強,即大氣逆輻射增強,大氣逆輻射體現(xiàn)了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保溫作用增強,故溫室效應增強。32.下圖為三種典型地貌景觀圖。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從河流地貌類型上看,甲圖是____,該處沉積物顆粒較____,適宜農耕。甲圖河谷呈現(xiàn)出____(“V”形/槽形)。(2)乙圖海岸地貌是因海水____作用形成。該地貌繼續(xù)發(fā)展后,可能會形成____、____等海岸地貌。(3)讀圖丙,簡述牛軛湖的成因?!敬鸢浮浚?)①.三角洲②.細③.槽形(2)①.侵蝕②.海蝕柱③.海蝕平臺、海蝕崖、海灘等(3)地勢平緩地區(qū),形成“S”形彎曲的河曲;洪水泛濫時,河水可能沖斷河曲的頸部,使彎曲部分與河道分離,形成牛軛湖。【解析】【分析】本題以三種典型地貌景觀圖為背景,設置3小題,涉及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及牛軛湖等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yǎng)?!拘?詳解】讀圖甲,該河流地貌位于河流入??冢嗜切螒B(tài),為三角洲;地形平坦及海水的頂托作用,流速緩沉積物的顆粒小,適宜農耕;流速緩,流水的側蝕作用強,河谷呈槽形?!拘?詳解】讀圖乙海岸地貌高大,為海蝕拱橋,因海水侵蝕作用形成,該地貌繼續(xù)發(fā)展后,拱橋的上部受重力坍塌,拱橋向海一側形成海蝕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