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學案第6單元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_第1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學案第6單元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_第2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學案第6單元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_第3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學案第6單元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_第4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學案第6單元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課標解讀時空坐標1.從史料實證的角度理解萬里長城、故宮、京劇等文化遺產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意義。2.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理解科學傳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利與弊。知識點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1.背景(1)文化遺產一直受到嚴重威脅。(2)針對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各國采取了不少措施,留下了寶貴的經驗。(3)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有保護及研究文物的傳統(tǒng)。國外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從藝術珍品開始;歐洲各國的皇室、貴族和教會,收藏藝術珍品和宗教遺物之風頗為盛行中國中國歷代帝王等也十分重視收藏各種器物、字畫、書籍等;針對古代器物進行分類、著錄的金石學還發(fā)展成為專門之學2.措施(1)國外①大約從19世紀開始,一些國家通過立法進行現(xiàn)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②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圍內出現(xiàn)了保護文物古跡的高潮。③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有著深遠的意義。(2)中國①中央政府對文物古跡進行保護始于1906年清政府頒布的《保存古物推廣辦法》。②1930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公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古物保存法》。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起專業(yè)化的文物保護體系,并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文物普查。④1961年3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⑤1982年通過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知識點二《世界遺產公約》1.制定:197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這一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2.宗旨: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3.內容(1)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2)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重點保護。(3)確定了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種類型。4.發(fā)展(1)世界①199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條例》,正式提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②2003年10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又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這不僅完善了對文化遺產的認識,而且表明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著重要意義。(2)中國①1985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②2004年8月,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③2006年審議通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④2011年,中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5.影響(1)1978年,確定的首批12處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截至2017年1月,共有193個國家加入《世界遺產公約》,這是目前擁有締約國最多的公約之一。(3)截至2019年7月,列入的遺產數(shù)量達到1121處,分布在167個國家。(4)保護遺產、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發(fā)展。(5)中國成為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體現(xiàn)出一個文明大國守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擔當知識點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1.古代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遺跡主要包括雅典衛(wèi)城、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2.近代時期:佛羅倫薩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這里有眾多的歷史建筑和藏品極為豐富的博物館,堪稱包羅萬象的藝術之城。3.中國遺跡(1)代表①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②截至2018年底,中國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已達40個。③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國務院批準命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截至2014年共有1372項。(2)意義:表明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又意味著傳承與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任重道遠。1.閱讀教材P84“史料閱讀”,思考:《保存古跡推廣辦法章程》的擬定有何意義?提示:這部由調查和保護兩部分構成的“法律”是“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影響下制定的,說明人們對文物價值逐漸有了正確認識,意識到了保護文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批注:2.下面是敦煌莫高窟圖片,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你認為這有何重大意義?提示:(1)有利于對敦煌莫高窟這一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2)有利于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3)有利于進一步開展對中國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批注:3.閱讀教材P85“思考點”:為什么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提示:(1)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fā)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2)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接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實現(xiàn)經濟社會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3)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對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的基礎。(4)有利于強化文化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有利于促進世界的合作與交流、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有利于推動構建和諧世界。批注:4.閱讀教材P86“學思之窗”:故宮博物院為什么把養(yǎng)心殿的修復定位為“研究性保護項目”?提示:(1)定位于“研究性保護項目”,可以保留這里的古建筑所包含的歷史信息。(2)定位于“研究性保護項目”可以保留這里古建筑的原狀,有利于對文物的研究。(3)定位于“研究性保護項目”可以使古建筑傳統(tǒng)的修繕技藝得以傳承。批注:[思維導圖]文化遺產對傳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材料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長城保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先后頒布了《長城保護條例》和《長城保護總體規(guī)劃》。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會上正式審議通過了《長城、長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根據(jù)這一方案——中國新聞網(wǎng)材料二愛因斯坦曾說過:“物理給我知識,藝術給我想象力,知識是有限的,而藝術所開拓的想象力是無限的?!眹庾鳛橐环N藝術,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國家如此重視對長城的保護?提示:長城蘊含著團結統(tǒng)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歷經歲月錘煉,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保護好長城,就是保護了歷史文化、保護傳承。(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國粹”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方面有何特征?提示:“國粹”就是京劇藝術,它是積淀了民族審美習慣和文化傳統(tǒng)的藝術瑰寶,這種習慣和傳統(tǒng)是華夏兒女的血脈。中國人含蓄、穩(wěn)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劇藝術里有著最豐富、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xiàn)。傳承傳統(tǒng)文化離不開京劇這門華麗的藝術形式。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1)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祖先智慧的結晶,它直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這一重要過程,具體有歷史的、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和審美的價值,是我們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物證。因此,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傳承,培植社會文化的根基,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保護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2)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全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3)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fā)展的前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4)保護文化遺產能夠幫助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yǎng)分;文物對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歷史根基;文化遺產在擴大對外交流、保護旅游業(yè)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北京故宮和京劇分別屬于()A.文化遺產、自然遺產B.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文化遺產C.自然遺產、文化遺產D.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D[北京故宮屬于建筑群類的文化遺產,京劇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故D項正確。]2.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游覽長城(下圖),他感嘆地說:“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睂﹂L城的說法,正確的是()A.第二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B.其修筑的歷史可上溯至戰(zhàn)國時期C.擋住了少數(shù)民族對中原民族的進攻D.促進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D[長城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排除A項;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至西周時期,排除B項;C項與史實不符,排除;長城對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D項正確。]全面認識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的歷史演進1.清末的文化遺產保護政策(1)我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觀肇始于對西方圖書館和博物館的介紹,較早出現(xiàn)的博物館以上海徐家匯自然博物院(1868年)、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1874年)、京師同文館博物館(1876年)以及上海格致書院博物館(1877年)等為代表。(2)1909年,由清廷民政部擬定、憲政編查館核議的我國歷史上首部“文物保護法”,即《保存古跡推廣辦法章程》頒布,人們對文物價值逐漸有了正確認識,意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政策(1)中華民國成立后不久,南京臨時政府就在中央教育部下設立社會教育司(1912年),并專設一科負責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動植物園以及文物收集等事宜。(2)1913年由河南民政長張鎮(zhèn)芳簽發(fā)的《河南保存古物暫行規(guī)程》是中華民國成立后最早頒行的“文物保護法”。1930年6月,民國政府頒布了第一個“國家文物法”——《古物保存法》。1947年1月1日《中華民國憲法》施行,其內就賦予文化遺產保護以法律地位做了說明。3.民國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遺產保護政策(1)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頒行《中國工農紅軍優(yōu)待條例》,其內容主要是針對烈士遺物的搜集、整理及展陳。(2)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其第九條丙款即是針對古跡和古物保護的。(3)1949年1月,中共中央特聘梁思成等清華大學建筑系和中國營造學社人員編制了《全國重要文物建筑簡目》。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文化遺產保護政策(1)1961年3月4日正式公布《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且《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指示》也于此日發(fā)出。(2)1982年11月19日,我國頒行第一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3)1992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經國務院批準施行。(4)2006年11月2日文化部發(fā)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5)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