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導學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2_第1頁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導學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2_第2頁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導學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2_第3頁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導學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2_第4頁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導學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高中統(tǒng)編版歷史新教材選擇性必修《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課時教學案學案編訂人審核人使用時間班級姓名教學內容第16課時主題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1課時教學目標課程標準了解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了解關稅、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產生及其在中國的實行。學習目標時空觀念通過對賦稅制度的背景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賦稅制度的變化與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息息相關,從而培養(yǎng)學生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從歷史解釋角度把握秦漢賦稅制度、租庸調制、兩稅法、募役法、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等制度,認識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的特征。史料史證通過對賦稅制度史料的解讀,使學生歸納出賦稅制度的演變趨勢,提高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學習目標唯物史觀運用唯物辯證史觀及有關理論,知道中國古代的賦稅制度的演變歷程,認識到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學習目標家國情懷從家國情懷角度并結合近代列強的侵華史和中國人民的抗爭探索史掌握中國近代關稅權的得與失。教材分析重點租庸調制,兩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近代中國關稅自主權喪失。難點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趨勢和特點。學情分析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自主學習歸納提升學生依照教學目標參照課本歸納,完成基礎再現部分。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積極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核心主干知識,啟發(fā)誘導學生思考探究,從而達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繞疑深入的目的,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第一學習時間:自主學習、歸納提升(30分鐘)網一、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1.秦漢時期秦漢時的賦役,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賦、人頭稅和徭役田賦①秦朝田賦稅率極高,史稱“收泰半之賦”。②漢初統(tǒng)治者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田賦稅率大大降低人頭稅①秦朝征收極重的口賦,即人頭稅。②漢朝人頭稅分口賦、算賦,商人和奴婢的算賦錢還要加倍。漢朝還征收財產稅徭役①更卒:法定服務期限是一個月,服役地點是在本郡或本縣,承擔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宮室、陵寢,以及運輸糧食等繁重勞動。②正卒:指到郡國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兩年。③戍卒:指到邊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2.隋唐時期(1)隋朝主要向民眾征收租調役。(2)唐朝前期:實行租庸調制。①內容:針對21—59歲之間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調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繳納一定的絹或布來替代徭役。②基礎:均田制。(3)唐朝中期以后:改行兩稅法。①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導致均田制遭到破壞。②內容:以國家財政支出確定賦稅總額,然后將總額分解到各地,按田畝征收地稅,按人丁、資產征收戶稅,分夏、秋兩次征收。3.宋代(1)宋承唐制:征收兩稅,但附加稅繁雜多變,且經常再派發(fā)各種徭役。(2)募役法:因為徭役擾民嚴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繳納免役錢、助役錢,官府募人代役。4.元朝(1)基本上沿襲唐朝的租庸調與兩稅法,分別施行于北方和南方。(2)在稅糧外又有前朝沒有過的“科差”。5.明朝(1)明初:賦稅分夏稅、秋糧兩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麥實物。正統(tǒng)年間,江南部分稅糧折銀征收送赴北京,稱“金花銀”。(2)一條鞭法①背景:明朝后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與白銀流通量的增加。②內容: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即不但賦稅折銀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擔,折成銀兩,統(tǒng)一征收。③意義:一條鞭法是中國賦役制度上的重大變革。6.清朝(1)康熙時期:1712年,規(guī)定以前一年的丁銀作為定額,不再增加,稱“滋生人丁,永不加賦”。(2)攤丁入畝①時間:雍正帝即位后。②內容:將丁銀分攤到田賦中。③意義: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約2000年的人頭稅徹底廢除,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史料史證能力訓練訓練一】租庸調制、兩稅法、一條鞭法與攤丁入畝材料一凡賦役之制……課戶每丁租粟二石。其調隨鄉(xiāng)土所產綾絹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者錦三兩,輸布者麻三斤,……凡丁歲役二旬,無事則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洞筇屏洹凡牧隙舶僖壑M,一錢之斂,先度其數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見居為薄,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不居處而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度所取與居者均。居人之稅,夏秋兩入之,……夏稅盡六月,秋稅盡十一月?!缎绿茣?楊炎傳》材料三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丁糧畢輸于官……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留存、供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并為一條,皆知計畝征銀,折辦于官……?!睹魇?食貨志》材料四“田畝起丁,田多則丁多,田少則丁少,計畝科算,無從欺隱,其利一,民間無包賠之苦,其利二,編審之年,照例造冊,無須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無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浙江《嘉興府志》材料五到雍正末年,國家?guī)齑驺y兩由康熙末年的800萬兩增加到6000多萬兩。全國人口更是由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1913萬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3.01多億人。中國封建社會由此出現了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1)根據材料一,歸納材料中賦稅制度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兩稅法的征稅標準是什么?影響是什么?(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一條鞭法中收取租稅的內容有什么變化?有何影響?(4)據材料四、五,回答攤丁入畝有哪些作用?二、關稅與個人所得稅制度的起源與演變1.關稅的起源與演變(1)定義:海關依據國家的關稅政策、稅法及進出口稅則,代表國家對進出關境的物品征收的稅。(2)起源:中國的關稅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當時貨物通過邊境的“關卡”就要被征稅。(3)發(fā)展演變①在關稅出現后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里,存在著國內關稅與國境關稅并立的現象,中國直到1937年正式宣布廢除國內關稅,實行統(tǒng)一的國境關稅。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掌管中國國境關稅的海關大權也長期把持在外國人手中。③南京國民政府宣告關稅自主,發(fā)表“改訂新約”的對外宣言等,在關稅自主權上取得了進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稅率。④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才真正收回關稅自主權,政務院頒布了第一部獨立的專門的海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及其實施條例,統(tǒng)一了全國關稅制度。⑤改革開放后,198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強化了關稅制度的法制化建設;1987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國務院重新修訂發(fā)布了關稅條例,進一步完善了關稅的基本制度。2.個人所得稅的起源與演變(1)定義:以納稅人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征收對象的稅種。(2)起源與演變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稅條例,其中包括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內容,但并沒有實施。②1936年,國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稅暫行條例,隨之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征收個人所得稅。④198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確立。⑤此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經數次修訂完善,愈加符合中國社會發(fā)展實際,對調節(jié)個人收入和實現社會穩(wěn)定發(fā)揮了積極作用?!臼妨鲜纷C能力訓練二】海關管理權的喪失與收回關稅自主權材料一:清康熙時解除海禁,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設立四處海關,管理對外貿易。海關設置后即制定稅則不分進出口,往來貿易統(tǒng)一征稅,包括正稅和雜稅,稅率總計10%左右。乾隆時期對浙海關稅率提高兩倍,試圖“寓禁于征”,但效果不顯著,之后實行粵海關一口通商?!幾皂f慶遠、葉顯恩主編《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關稅則》規(guī)定,進出口貨物按值百抽五交納關稅。根據這個稅則,一些主要進口貨物的稅率較原來粵海關實征的稅率大幅降低,出口稅率一般也比過去降低。此后,列強利用協定關稅權,一再壓低中國進口稅率,使其長期低于出口稅率?!幾栽S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等材料三:1950年,政務院確立改造海關的基本方針,海關稅則“必需保護國家生產,必需保護國內生產品與外國商品競爭”。在海關稅率方面,根據國家經濟情況和國內需要予以調整,“使其較能適合于發(fā)展國內生產護國內工業(yè)的要求”。同年,中國對外貿易出現了70余年來未有的出超?!幾晕淞χ骶帯吨腥A人民共和國經濟史》等(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代海關稅率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950年中國海關稅率調整的特征和意義。合作探究知識升華第二學習時間:合作探究、高分跨欄——知識技能系統(tǒng)化老師指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完成本節(jié)的知識結構及探究本課重點難點:【認知深化】攤丁入畝的進步性(1)首先,攤丁入畝順應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使地賦和丁役合二為一,此后勞動人民與封建國家之間的人身隸屬關系有很大松弛,特別是城鎮(zhèn)工商業(yè)者免除了丁銀客觀上有利于工商業(yè)的發(fā)展。(2)其次,按土地的單一標準收稅,即以土地占有和占有多少作為賦稅征收的依據,基本上取消了縉紳地主優(yōu)免丁銀的特權,這對于均平賦稅、減輕自耕農和一般無地貧民的負擔起到了一定作用。(3)第三,攤丁入畝取消了按丁和地分別征收賦稅的雙重標準,進步簡化了稅收的程序,這不僅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防止官吏的貪污舞輕農民的負擔,而且對于保證“國賦無虧”也有實際作用?!菊J知深化】中國古代賦役制度演變的趨勢和特點1.趨勢:(1)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逐步向以土地財產為主轉變(以兩稅法為標志),直至取消人頭稅(以攤丁入畝為標志),反映了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弛。(2)農民由必須服徭役逐漸發(fā)展為納絹代役(以“庸”為標志)。(3)賦稅由實物為主到貨幣為主轉變(以一條鞭法為標志),反映了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fā)展。(4)征稅時間由不定時逐漸發(fā)展為基本定時(以兩稅法為標志)。(5)稅種由繁雜多項逐漸演變?yōu)楹喕瘑我?以一條鞭法為標志)。上述演變體現了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這種演變說明,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與進步,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銀兩收稅則是封建社會后期商品經濟活躍及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相應反映。2.特點:(1)循序性賦役制度改革步步相接、前后相承,很少有移植外國制度而驟然轉折的現象,完全根據政治、經濟形勢的發(fā)展變化而變化。(2)反復性:賦役制度演變不是直線式的,在某個時期、某一稅種方面,尚有消失之后復出的現象,這是因為社會動亂、軍閥割據、少數民族統(tǒng)治者入主中原等造成了舊的賦役制度沉渣泛起、僵而不死。(3)差異性:中國各地區(qū)自然條件差別很大,反映在賦役征納上就是任土作貢”原則和征納期限不同;由于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也引出賦役負擔不平衡問題?!練v史解釋】中國近現代收回關稅自主權的原因(1)收回關稅自主權的意識不斷提高。(2)群眾性收回關稅自主權運動不斷高漲。(3)歷屆政府收回關稅自主權的不懈努力。(4)一戰(zhàn)后國際格局有利于中國收回關稅自主權。(5)一戰(zhàn)后民族解放運動推動中國收回關稅自主權。(6)美、英、日對華政策的調整客觀上有利于中國收回關稅自主權。默寫過關知識深化高效訓練不練不講高效訓練、不練不講——知識題目化、能力具體化當場訓練、同步測控:一、選擇題1.商鞅變法時,“舍地而稅人”,征收賦稅,不稅田畝而稅人??;唐朝中期,宰相楊炎改革,“舍人而稅田”,征收賦稅,不稅人丁而稅田畝。推動賦稅征收標準變革的主要因素是()A.改革者的個人意愿B.土地所有制的變更C.社會形勢的變化D.彌補財政的虧空2.西漢王朝建立不久,朝廷將田賦從秦時“泰半之賦”減至十五稅一,之后又減至三十稅一,甚至一度“除田之租稅”。漢初實行輕徭薄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農民生活極貧困B.漢初財政較寬裕C.統(tǒng)治者開明政策D.鑒于秦滅亡教訓3.漢武帝時期,政府頒布了算緡令,即對工商業(yè)者和高利貸者征收財產稅,每2000錢納稅一算(120錢),同時實行告緡令,即鼓勵告發(fā)工商業(yè)者和高利貸者隱產漏稅的違法行為,告發(fā)者可得到沒收財產的一半作為獎賞。政府的這項舉措()A.引發(fā)了統(tǒng)治危機 B.導致吏治嚴重腐敗 C.加強了中央集權 D.導致國家財政收入銳減4.漢武帝實施嚴密的編戶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戶口都必須按姓名、年齡、籍貫、身份、相貌、財富情況等項目載入戶籍。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促進經濟的發(fā)展 B.增加國家稅收C.打擊土地兼并 D.消除割據基礎5.780年,宰相楊炎奏請?zhí)频伦趯嵭匈x稅制度改革,收稅“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fā)展。這種新的賦稅制度是指()A.租調制B.均田制C.租庸調制D.兩稅法6.公元780年,唐朝實行兩稅法,規(guī)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納稅,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并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國家財政收入明顯增加。據此可知,兩稅法的實施()A.加重了農民的賦稅負擔B.減輕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C.有效抑制了土地的兼并D.使征稅依據不再包括人丁7.湖南蠶桑業(yè)原本比荊(州)、襄(陽)落后,在五代時有了一定的發(fā)展?!顿Y治通鑒》記載:“湖南民不事蠶桑,(高)郁令輸稅者皆以帛代錢,未幾,民間機抒大盛?!边@一變化表明()A.賦稅改革促進民間手工業(yè)發(fā)展B.手工業(yè)專業(yè)化趨勢加強C.手工業(yè)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D.經濟重心已經完成南移8.漢文帝時,算賦(漢代對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稅)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徭役則減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時,把秦時17歲傅籍(秦漢時適齡男子必須在專門的名冊登記,并開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為20歲始傅。上述措施()A.利于農業(yè)經濟的恢復發(fā)展B.拓寬了農民的收入來源C.抑制了民間工商業(yè)的發(fā)展D.推動了征稅標準的重大變革9.《新唐書》在評論唐朝賦稅制度時說:“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為本。自開元以后,天下戶籍久不更造,丁口轉死,田畝賣易,貧富升降不實,……而租庸調法弊壞。……至德宗相楊炎,遂作兩稅法。”該評論()A.分析了兩稅法實施的主要原因B.指責租庸調導致社會貧富分化C.認為租庸調制增加了百姓負擔 D.主要強調了兩稅法的征稅標準10.湖南蠶桑業(yè)原本比荊(州)、襄(陽)落后,在五代時有了一定的發(fā)展?!顿Y治通鑒》記載:“湖南民不事蠶桑,(高)郁令輸稅者皆以帛代錢,未幾,民間機抒大盛?!边@一變化表明()A.賦稅改革促進民間手工業(yè)發(fā)展B.手工業(yè)專業(yè)化趨勢加強C.手工業(yè)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D.經濟重心已經完成南移11.明朝中后期,政府不斷頒布流民復業(yè)令,三令五申禁止隱瞞人口和田地,并在山西、河南、山東、南直隸等處設置“撫民佐貳官”,專門撫輯流民,迫使逃戶回歸故鄉(xiāng)。明朝政府此舉旨在()A.加強中央集權 B.控制人口規(guī)模C.穩(wěn)定賦役征派 D.推行社會救濟12.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諭令“廣東所屬丁銀,就各州縣地畝攤征,每地銀(田賦銀)一兩攤丁銀一錢六厘四毫不等”。這一舉措()A.有效緩解了土地兼并現象B.擴大了人丁稅的征收范圍C.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戶負擔D.刺激了廣東海外貿易的發(fā)展13.《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記載:“1928年,國民政府修改了過去的單一稅率,改為十二級稅率,最高關稅為50%;后又改為十四級稅率,最高關稅增至80%?!边@在一定程度上 ()A.促進了商業(yè)貿易的繁榮B.維護了國際國內市場的穩(wěn)定C.保護了民族經濟的發(fā)展D.推動了關稅自主運動的開展14.1993年底,中國大幅度地調整了進口關稅,降幅為8.8%,即將進口關稅水平由39.9%降至36.4%。以后又陸續(xù)調低關稅,到1997年10月1日,進出口總稅率已調低到17%多一點。這一調整()A.標志著國有企業(yè)改革進入新階段B.表明民族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C.是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必然要求D.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15.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實行累進稅率,納稅人收入越多,稅率也就越高?!岸嗍杖攵嗉{稅,少收入少納稅”是個人所得稅的顯著特點。這說明()A.個人所得稅就是國家對居民個人征收的稅B.我國居民的個人收入差距在逐漸擴大C.國家對個人之間的收入差距進行適當的調整D.防止出現過高的個人收入是我國現在的一個重要任務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開始,控制自耕小農,據以征收賦稅、調發(fā)力役,成為國家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資產為宗”的兩稅法。在此之前,歷代的賦稅征收,或據田畝,或按人口,或據戶頭,收取糧食、絲絹等實物,有時亦收取錢幣,名目與內容時有變化,稅額也各有不同,但無不以個體農戶為基礎。清查戶口、人丁,盡可能抑制豪強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農破產,均是歷代一以貫之的政策。兩稅法實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資產收稅,收取貨幣,成為賦稅變化的主流。這也是明代“一條鞭法”、清代“攤丁入畝”等制度的主要內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資產、征收賦稅的首要依據,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關注的主要問題,對土地實際占有狀況的清查與登記成為政府經濟管理的重要活動?!幾岳顒r《中國經濟史稿》材料二新中國建立后,針對全國各地稅制極不統(tǒng)一的情況,為了盡快恢復國民經濟,保障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財力需要,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關于統(tǒng)一全國稅制的決定》,加強稅收工作,建立新稅制。各稅在全國統(tǒng)一實行以后,全國稅政得以統(tǒng)一,這也標志著新中國社會主義稅收制度的建立。1953年起,我國進入“一化三改進”的過渡時期和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為了使稅收制度適應新形勢,依據“保證稅收,簡化稅制”的精神,國家對原來的工商稅收制度作了若干修正?!幾圆绦懔帷缎轮袊闪?0年我國稅制的沿蘋與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稅法實施前后中國古代賦稅征收有何變化,并且分析變化產生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在過渡時期稅制改革的積極作用。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康熙時解除海禁,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設立四處海關,管理對外貿易。海關設置后即制定稅則,不分進出口,往來貿易統(tǒng)一征稅,包括正稅和雜稅,稅率總計10%左右。乾隆時期對浙海關稅率提高兩倍,試圖“寓禁于征”,但效果不顯著,之后實行粵海關一口通商?!幾皂f慶遠、葉顯恩主編《清代全史》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規(guī)定,進出口貨物按“值百抽五”交納關稅,根據這個稅則,一些主要進口貨物的稅率較原來粵海關實征的稅率大幅降低,出口稅率一般也比過去降低。此后,列強利用協定關稅權,一再壓低中國進口稅率,使其長期低于出口稅率。——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材料三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在低關稅條件下受到世界市場的制約和沖擊作用開始凸顯出來。低關稅導致了大量商品進口,形成對國內的巨大沖擊,一些與洋貨直接對抗的手工業(yè)先后衰落,甚至破產。在國外商品沖擊及高額利潤的刺激下,中國實業(yè)界開始探索抵御洋貨、不讓利益外流的振興之道,因而,進口替代工業(yè)在競爭中相繼興起。近代狀元企業(yè)家張謇提出的棉鐵主義就是進口替代的體現。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內棉紡織業(yè)紛紛籌建或擴建紗廠,而張謇興辦的大生紗廠規(guī)模尤大。——摘編自馮楊《低關稅與近代中國經濟發(fā)展研究》(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海關稅率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形成低關稅的主要原因和特點。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教學案參考答案【史料史證能力訓練訓練一】租庸調制、兩稅法、一條鞭法與攤丁入畝(1)特點:按丁征稅,交納實物,以庸代役。影響:租庸調制保障了國家的賦稅,保障了農民的生產時間,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但是隨著均田制的破壞,土地兼并的加劇,租庸調制也宣告失敗。(2)標準:以資產和土地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影響:按土地和財產多少征稅,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封建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農民的負擔相對減輕;貴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納稅,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3)變化:由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轉變。影響: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合并,折成銀兩,減少了農民被盤剝的可能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產物,有利于農業(yè)的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雖然由于大地主的反對,不久就停止實行,但改用銀兩收稅的辦法卻保留下來。(4)作用:人口欺瞞現象消失,人口大量增加,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徇私舞弊的現象大大減少,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標志著延續(xù)了數千年的人頭稅的廢除。【史料史證能力訓練二】海關管理權的喪失與收回關稅自主權答案:(1)變化:從不區(qū)分進口稅率與出口稅率,到區(qū)分進口稅率和出口稅率,并且出口稅率高于進口稅率;晚清海關稅率較鴉片戰(zhàn)爭前降低。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貿易,鴉片戰(zhàn)爭后國門被打開;協定關稅,海關主權喪失;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2)特征:完全自主;稅率靈活,根據國家需要調整。意義:維護國家關稅主權;有利于結束外貿入超的局面;保護了本國民族經濟,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靖咝в柧殹繀⒖即鸢?.【答案】C?!窘馕觥扛鶕牧峡芍瑧?zhàn)國時期重在征收人丁稅,而唐朝則側重征收田稅,導致征稅標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形勢的變化,故選C項;改革者的意愿是主觀因素,不是賦稅征收標準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從商鞅變法到唐朝中期,土地所有制并未發(fā)生根本變化,排除B項;彌補財政虧空是目的而非原因,排除D項。2.【答案】D?!窘馕觥繚h初農民生活貧困是推行輕徭薄賦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漢初社會經濟極端貧困,皇帝出駕配不齊四匹純色馬,將相只能乘牛車上朝,故B項錯誤;輕徭薄賦是漢初統(tǒng)治者開明政策的表現之一,統(tǒng)治者開明政策并非主要原因,故C項錯誤;題干“西漢王朝建立不久”說明統(tǒng)治者一再減輕農民田租是鑒于秦滅亡的教訓,意在維護統(tǒng)治,故D項正確。3.【答案】C?!窘馕觥繚h武帝通過算緡令和告緡令打擊了工商業(yè)者和高利貸者,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為其在政治和軍事上的諸多舉措提供了物質保證,起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故選C項,排除D項。漢武帝此舉旨在抑商,而小農經濟在國家中占據主導地位,故“引發(fā)了統(tǒng)治危機”的表述與史實不符,故排除A項。材料中的舉措針對的是工商業(yè)者和高利貸者,與官吏無直接關聯,故排除B項。4.【答案】B?!窘馕觥坎牧象w現的是漢朝時期的編戶齊民制度,這主要是為了增加政府控制的編戶數量,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B項正確。A、C兩項不屬于主要目的,排除;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排除D項。5.【答案】D?!窘馕觥啃碌馁x稅制度收稅“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結合材料涉及的人物可知,這是唐代兩稅法,D項正確。租調制、租庸調制依然按照人丁征稅,排除A、C項;均田制屬于土地制度,排除B項。6.【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兩稅法改變了自戰(zhàn)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以資產為宗,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故選B項;兩稅法簡化了稅收的種類和項目,減輕了農民的賦稅負擔,排除A項;兩稅法的推行減少了對土地買賣的限制,加劇了土地兼并,排除C項;據材料“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可知D項錯誤。7.【答案】A。【解析】材料“郁令輸稅者皆以帛代錢,未幾,民間機抒大盛”體現的是賦稅制度變革對民間手工業(yè)的影響,故A項正確;B項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是雇傭關系,C項排除;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項。8.【答案】A?!窘馕觥扛鶕牧稀八阗x……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徭役則減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時,把秦時17歲傅籍……改為20歲始傅”,結合所學可知,漢代賦役的減輕,有利于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yè)的恢復發(fā)展,故選A項;材料與農民的收入來源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政府對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視,不涉及民間工商業(yè),排除C項;推動了征稅標準的重大變革的是唐朝兩稅法,排除D項。9.【答案】A?!窘馕觥坎牧稀白蚤_元以后,天下戶籍久不更造,丁口轉死,田畝賣易,貧富升降不實,……而租庸調法弊壞”說明了兩稅法實施的主要原因,故A正確;材料主旨不是強調租庸調制導致社會貧富分化、增加了百姓負擔,故B、C錯誤;材料未涉及兩稅法的征稅標準,故D錯誤。10.【答案】A?!窘馕觥坎牧稀坝袅钶敹愓呓砸圆X,未幾,民間機抒大盛”體現的是賦稅制度變革對民間手工業(yè)的影響,故A項正確;B項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是雇傭關系,C項排除;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項。11.【答案】C?!窘馕觥扛鶕牧虾退鶎W知識可知,政府頒布流民復業(yè)令、禁止隱瞞人口和田地、設置“撫民佐貳官”,都是為了穩(wěn)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