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吉林省白山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吉林省白山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吉林省白山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吉林省白山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白山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了1851~1911年英國女性就業(yè)婦女變化情況。此變化情況說明A.婦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升 B.工業(yè)化增加了女性就業(yè)機會C.資本主義貧富差距逐漸縮小 D.婦女知識水平得到普遍提高2.下表為1933—1939年美國參加罷工的工人人數及其所占全國工人總數比重的統(tǒng)計表。對表中變化趨勢解讀正確的是,美國年份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人數(萬)11714711278.918868117比重(%)6.37.25.23.17.22.83.5A.國家干預經濟取得成效 B.階級矛盾十分尖銳C.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 D.貧富差距逐步擴大3.馮夢龍在《警世通言敘》中指出,小說可以“令人為忠臣,為孝子,為賢婦,為良友,為義夫,為節(jié)婦,為樹德之士,為積善之家”;鐘離睿水指出李漁的《十二樓》的創(chuàng)作目的是“今是編以通俗語言,鼓吹經傳;以人情啼笑,接引頑癡?!庇纱丝赏浦髑逍≌fA.深受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B.是封建儒學世俗化的產物C.使人們普遍受到文化熏育 D.有利于強化社會政治功能4.湖南省沅陵縣曾出土兩張元代油漆顏料廣告。廣告宣稱“將油漆試驗,便見顏色與眾不同”,并提醒消費者“認門首紅字高牌為記”。材料反映出A.繁榮發(fā)展的廣告服務業(yè)B.較為激烈的商業(yè)競爭C.私營手工業(yè)地位的上升D.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5.魏氏春秋日:“魏文帝駕崩以后,明帝將送葬,曹真、陳群、王朗等以暑熱固諫,乃止。魏明帝曹睿因天氣酷熱沒有為曹丕送葬的行為受到后代史學家的譏諷?!边@表明A.史家具有經世濟民的擔當精神 B.酷暑天氣影響曹睿的孝德品行C.魏晉時期的正統(tǒng)思想遭到削弱 D.儒家倫理影響史學家價值判斷6.有位思想家以《圣經》中提到的力大無比的海獸“利維坦”比喻一個強大的國家。此人是A.洛克 B.盧梭 C.狄德羅 D.霍布斯7.“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為解決問題,恢復行使香港、澳門主權,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tǒng)一而制定的一項大膽的、創(chuàng)造性的戰(zhàn)略構想。其獲人大通過正式成為國家法律制度是在A.1980年,全國人大五屆三次會議B.1982年,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C.1984年,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D.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8.下表是明代三個時期江蘇吳江縣市鎮(zhèn)數量的變化情況。對這一時期經濟發(fā)展敘述正確的是①白銀普遍流通,區(qū)域性商人群體活躍②政府經濟政策調整促進了市鎮(zhèn)發(fā)展③商品經濟發(fā)展促進吳江市鎮(zhèn)的發(fā)展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吳江市鎮(zhèn)的發(fā)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下列是歷史課本劇《屋大維》中的臺詞,其中符合歷史邏輯的是A.上帝幫助我戰(zhàn)勝敵人B.自由民都是羅馬的公民C.我是共和國的締造者D.我是元老院的首席元老10.史料對比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學在研究先秦農業(yè)發(fā)展時,摘錄了下表材料。比較表格內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論是A.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的出現 B.廣泛使用了鐵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現和逐漸確立 D.農民在田間集體耕作11.南北朝以來,“婚”“宦”關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敗得失。隋煬帝時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舊”的政策,限制勛貴子弟的政治特權;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間聯姻。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B.克服察舉制弊端,確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貴族特權壟斷,加強中央集權D.促使士大夫階層放棄傳統(tǒng)的婚姻觀12.1907年海牙第五公約規(guī)定:“交戰(zhàn)國必須尊重中立國的主權,并避免在中立國領土或領水內,從事任何可能構成違反中立的行為?!庇^察如圖,圖中標識的國家屬于中立國的是二戰(zhàn)時期歐洲和北非戰(zhàn)場示意圖(局部)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13.據外電報道:“波蘭外交部大樓走廊掛滿了自1918年獨立后歷任外交部長的頭像,但1945年至1989年的44年則空缺。”最可能的理由是,該時期A.限于當時條件,外長未留下照片B.波蘭已被美蘇瓜分,其主權未復C.波蘭剛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不要外交活動D.波蘭屈從于蘇聯控制,外交活動不能自主14.南宋時,一定數量的由士大夫、富戶組成的富裕階層因居于鄉(xiāng)村看病吃藥不大方便,生活飲食難以滿足需要,“自村瞳而遷于邑,自邑而遷于那者亦多矣”。材料所述“地主城居”這一現象A.導致了鄉(xiāng)間土地的荒廢B.推動了坊市界限的瓦解C.促進了市鎮(zhèn)經濟的繁榮D.密切了城鄉(xiāng)經濟的聯系15.“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对姟吩疲骸豁╭iān,罪過之意)不忘,率由舊章?!裣韧踔ǘ^者,未之有也?!边@主要表明作者A.反對施行仁政 B.主張禮法并用 C.強調人性本善 D.重視繼承傳統(tǒng)16.20世紀70年代,中國之所以能夠擺脫某些大國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對付蘇聯,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識形態(tài)上沖破了與西方國家交往的障礙,拋棄了非敵即友的陳腐觀念。但是,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卻認為中國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這表明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A.擺脫了蘇聯的威脅B.延續(xù)意識形態(tài)外交C.拯救了美國的衰落D.奉行國家利益至上17.“17世紀西方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給人類帶來從未有過的自信,曾經匍匐在上帝腳下的人類,終于大膽地抬起頭來,開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7世紀自然科學的發(fā)展A.促使人們徹底擺脫神學束縛 B.推動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擴展C.有力挑戰(zhàn)了封建神學創(chuàng)世說 D.為啟蒙運動興起奠定思想基礎18.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推出國防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把公路作為躲避洲際導彈襲擊時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國文學領域出現了公路敘事文體,它們以自由馳騁和漂泊流浪表達對傳統(tǒng)的掙脫,對主流價值觀的逆反。這一文學現象A.具有典型的批判現實主義特征 B.突出了戰(zhàn)后美國民眾的理性思維C.說明民眾對美國干預政策不滿 D.反映了冷戰(zhàn)導致美國社會的焦慮19.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著作是A.《論法的精神》 B.《社會契約論》 C.《人權宣言》 D.《共產黨宣言》20.良渚文化是距今約5000年的長江流域文明。它以稻作農業(yè)為經濟支撐,有明顯的社會分化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古城以宮殿區(qū)為中心向外輻射。它把中華文明起源前推到與古埃及等文明約同的時間。良渚文化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異的格局 B.確立了中央集權的社會體系C.豐富了中華早期文明的內涵 D.說明了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21.據如圖可知A.農村經濟體制失去活力 B.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迅速C.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 D.城鄉(xiāng)差距不斷擴大22.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曾三令五申要加強預防接種和預防注射工作,邊區(qū)衛(wèi)生處于1941年組織注射傷寒、霍亂疫苗200瓶、牛痘苗30打,注射3300余人;1941年3月,邊區(qū)民政廳發(fā)布《陜甘寧民政廳布告》,對傳染病的隔離制度作了初步規(guī)定;1942年,邊區(qū)防疫委員會通過《預防管理傳染病條例》。由此可知,陜甘寧邊區(qū)A.阻止了傳染疫病的流行和蔓延 B.保障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C.逐步建立起現代疫病防控機制 D.貫徹全面抗戰(zhàn)路線方針23.對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共同歷史作用表述正確的是A.都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B.都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C.都促進了盛世局面的出現 D.都是地主階級的杰出政治代表24.有學者研究指出,中國的縣級行政區(qū)劃最為穩(wěn)定,歷朝歷代縣級政區(qū)的數量總體變化不大,如圖所示:這是因為縣級政權的職能是A.“監(jiān)察百官”以緩和社會矛盾B.“提舉市舶”以發(fā)展對外貿易C.“勸農課稅”并維持地方治安D.“總領禁旅”并加強邊疆防御25.下表是中同1977年到1986年高校招生相關數據簡表,這一表格能夠反映出A.該時期的大學完成了教育轉型 B.改革開放促成了高等教育的普及C.恢復高考初期的生源質量最好 D.20世紀80年代的高等教育穩(wěn)步發(fā)展26.下列可供研究古代紅海以西地區(qū)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是A.泥版文書 B.金字塔 C.《羅摩衍那》 D.《吉爾伽美什》27.下列一組圖片,說明雅典民主政治A.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B.維護了奴隸主的統(tǒng)治地位和利益C.只適合小國寡民的城邦D.促進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榮發(fā)展28.中國歷朝奉行不渝的“重農抑商”政策,當農耕經濟轉為繁榮,政治較為清平之世,商品經濟也隨之繁榮;而當農耕經濟跌入低谷,政治腐敗混亂之際,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也受到嚴重的破壞。這種的商品經濟對農耕經濟依附性,可以用來證明A.中國古代商品經濟呈總體上升趨勢B.中國社會經濟既早熟又不成熟特征C.中國農耕經濟純粹自給自足的狀態(tài)D.中國多元經濟形態(tài)相互間腐蝕瓦解29.劉關張?zhí)覉@結義的故事史籍不載,也沒有其他證據表明漢末有異性兄弟金蘭結義的習俗,但明代小說《三國演義》對于桃園三結義著墨甚多,同時期在許多水陸碼頭出現了“三義廟”“結義廟”。這反映出當時A.地域性文學得到充分發(fā)展 B.商品經濟發(fā)展對信義的重視C.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變遷 D.三國歷史受到商人們的推崇30.英國約翰.W.梅森在《冷戰(zhàn)》一書中指出“如果把冷戰(zhàn)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為令人耳目一新的?!蔽闹凶髡邔鋺?zhàn)重新定義的主要依據是A.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推動了歐洲重建B.冷戰(zhàn)期間各國避免了直接武裝沖突C.美蘇冷戰(zhàn)維護了世界的和平D.美蘇不訴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起源早.《禮記》規(guī)定,“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于市”。隨著商業(yè)發(fā)展,食品安全問題逐漸地突顯出來。到了漢代,政府作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漢律規(guī)定,“諸食脯肉,脯肉毒殺、傷、病人者,與盜同法”。唐代是食品安全管理關鍵期:與食品安全法規(guī)建設的同時,唐朝在宮廷中設置尚食局和太官署,專門負責掌管膳食安全,同時在民間設立行會進行管理,行會的管理納入到官員考核范疇。在此期間藥食同源理念得到較大發(fā)展,并涌現出一批藥學著作。例如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北宋對食品安全的治理達到了歷史新高度,對違法亂紀者實行“重刑”。清朝法律在食品安全監(jiān)管上從對人的處罰轉移到問題食品上,并執(zhí)行嚴格的食品安全抽檢制度?!幾在w向豪等《中國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歷史追溯與反思》材料二19世紀前期,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食品安全問題日漸突出。19世紀中期,《柳葉刀》雜志對食品質量衛(wèi)生調查報告,引起英國輿論界的空前支持和響應。在此情況下,英國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摻假問題,并在1860年通過了《食品摻假法》,授權地方當局成立“公共分析師”.但是“沒有建立中央機關,確保食品安全的責任完全是地方性和可選性的”。1875年英國最終通過《食品與藥品銷售法》,擴大了地方委員會權力,增加分析師人數,最重要是擴大中央控制權力。此后經過一系列改革,地方政府委員會終于成為主管英國食品安全的重要機構。在該機構的努力下,到20世紀初英國食品安全監(jiān)管機制初步完善?!幾晕盒沱悺队称钒踩⒎ǖ臍v史考查》(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國和近代英國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異同。(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860年英國《食品摻假法》的背景。并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外國食品安全的啟示。3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加緊搜刮。各級官吏胥役皆視錢糧征收為利藪,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浮收中飽集團。又因銀貴錢賤,完納錢糧須以米易錢,以錢折銀,加上田賦負擔的不均,農民苦不堪言。左宗棠對龔、林、魏等早期改革派人物極為敬仰。他說:“道光朝講經世之學者,推默深與定庵(龔自珍與魏源)。”左宗棠認為,錢糧的“致弊之原”在于“官吏之浮收與銀價之翔賀”。為此他將“錢漕宿弊大加厘剔,嚴禁吏胥衿棍擾索把持”。1864年,他還奏請將紹興、寧波等附屬地區(qū)的“向來流攤各款逐細清查,分別裁減”。他指出:“向來州縣收漕一切陋規(guī)極為繁雜”,應予“分別裁革”。他也提到:“孟子論治,以經界不正、井田不均、谷祿不平為深憂者,因此,他堅決主張“大小戶一律完納”“紳民一律均收”。在錢糧問題上,我們仍可清晰地窺見,左宗棠對當時嚴重的財政經濟問題的深深思索?!幾孕煨l(wèi)崗《咸同時期左宗棠的錢糧改革思想》(1)根據材料,概括左宗棠錢糧改革的主要思想。(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左宗棠錢糧改革的原因。33.(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787年憲法》及修正案材料二1870年2月,美國第15條憲法修正案在國會獲批準。廢奴主義者威廉·格里森贊美它說:“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次行動,能與這個了不起的、靜悄悄的、突然將四百萬人從拍賣場轉移到投票箱前的修正案相比?!钡埠忘h激進派亨利·亞當斯評論說,第15條憲法修正案“更突出的特點在于它過大于功”。——摘編自梅祖蓉《公民權與政治權利的伸張與妥協》(1)根據材料一,與1787年憲法相比,指出美國第15條憲法修正案的進步之處,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得以通過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第15條憲法修正案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1851年后女性職員人數大幅增加,說明工業(yè)化發(fā)展給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B正確;材料中女性職員數量的增加并不能說明婦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升,A排除;材料未體現貧富差距縮小。C排除;女性職員增加不能證明婦女知識水平得到提高。D排除。故選B。2、A【解析】

表格數據反映了美國參加罷工的工人占全國工人總數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依據羅斯福新政可知,羅斯福通過國家干預經濟的發(fā)展手段減緩了階級矛盾,意味著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A正確;表格數據反映了階級矛盾稍有減緩,B錯誤;但從罷工人數所占比例不能反映其政治制度的完善,C錯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美國的貧富差距的變化,D錯誤。故選A。3、D【解析】

根據“令人為忠臣,為孝子,為賢婦,為良友,為義夫,為節(jié)婦,為樹德之士,為積善之家”、“鼓吹經傳……接引頑癡”等內容可知明清小說起到社會教化的作用,故選D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說的社會教化功能,沒有體現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更不能說明使人民普遍受到文化熏育,排除AC項;明清小說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產物,反映的是市民階層的價值觀,不是封建儒學世俗化的產物,排除B項。故選D。4、B【解析】

從材料反映的通過廣告告知消費者產品的優(yōu)點和提醒消費者認清品牌來看,說明這一時期商業(yè)競爭激烈,商家已經知道通過一定的方式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故答案為B項。材料沒有涉及廣告業(yè)的發(fā)展程度,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私營手工業(yè)地位的變化,排除C項;元朝時期還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排除D項。5、D【解析】

題干表明“魏明帝曹睿因天氣酷熱沒有為曹丕送葬"而受到了“受到后代史學家的譏諷”,這是因為魏明帝的行為有悖于儒家的忠孝思想,故D正確;史學家譏諷魏明帝是因為魏明帝的行為,不是由于史學家自身的精神,排除A;曹睿是由于大臣進諫而沒有給魏文帝送葬,不是由于酷暑天氣,B項說法有誤,排除;C項與題意主旨無關,排除。故選D。6、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利維坦》是英國機械唯物主義哲學家霍布斯的代表著作,“利維坦”是《圣經》中提到的一種力大無比的海獸名稱,霍布斯借用這個名稱命名本書,旨在比喻一個強大的國家,借此論證君權至上,因此D選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英國的洛克是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中第一個提出分權學說的人,他并未將“利維坦”比喻一個強大的國家,A選項錯誤;法國的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了人民主權說和社會契約論,他并未將“利維坦”比喻一個強大的國家,B選項錯誤;法國的啟蒙思想家狄德羅是“百科全書派”的精神領袖,他并未將“利維坦”比喻一個強大的國家,C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7、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闡述了“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獲得大會通過,“一國兩制”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基本政策,故C選項正確;排除A、B、D選項。8、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代三個時期江蘇吳江縣市鎮(zhèn)數量增多,受到了白銀普遍流通、商幫活躍、商品經濟發(fā)展和手工業(yè)進步等現象的推動,①③④正確,D項符合題意;明朝政府依然實行重農抑商的傳統(tǒng)政策,②與吳江縣市鎮(zhèn)發(fā)展無關,與之組合的ABC三項錯誤。9、D【解析】

屋大維是羅馬帝國元首,自稱“首席元老”,故D正確;屋大維通過軍事戰(zhàn)爭戰(zhàn)勝敵人,A錯誤;自由民里的外邦人沒有公民資格,B錯誤;屋大維是羅馬帝國的締造者,C錯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屋大維》中的臺詞”,結合所學屋大維的主要事跡分析解答。10、C【解析】

表格信息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確立并取代井田制。由此可知,最合理的推論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現和逐漸確立,故C正確;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基本特點是男耕女織,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故A錯誤;漢代開始廣泛使用鐵犁牛耕,故B錯誤;井田制是集體耕作,故D錯誤。11、C【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隋唐時期對世家大族特權的限制,主要是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服務,C正確;隋唐時期的選官方式科舉制,AB排除;D說法不符合史實,當時的婚姻仍然重視家世,排除。故選C。12、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在二戰(zhàn)中保持中立的國家是①④⑤,即瑞士、西班牙、土耳其,故選B;②③分別是意大利和保加利亞,二者不是中立國,故排除ACD。13、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45年至1989年,波蘭屬于社會主義陣營,其外交受制于蘇聯,難以實現外交自主,選項D正確;選項A、B不符合史實,排除;社會主義國家也需要外交活動,選項C排除。14、D【解析】從題干中可知,地主城居的原因是因為追求生活便利,但是并不代表他們拋棄了在農村的土地,從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來看,地主在農村掌握了大量土地,因此,A選項“荒廢”是錯誤的;“坊市界限的瓦解”也是對題干的曲解。,“坊市界限”是指城市里居民區(qū)和市場界限的消失,而且進入北宋以來,這一現象即已出現,與題干“南宋”時間不符合,故B項錯誤;市鎮(zhèn)經濟的繁榮是明朝的典型現象,在南宋時期,市鎮(zhèn)經濟還未到繁榮階段,故C項錯誤;地主雖然進入城鎮(zhèn)居住,促進了古代中國城市化的進城(盡管這一進程十分緩慢),而其土地又在鄉(xiāng)間,地主生活的基本物資來源于鄉(xiāng)村的供應,因此,“地主城居”密切了城鄉(xiāng)經濟聯系,這是符合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趨勢的,故D項正確。15、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認為要讓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項符合題意;A項,作者并未反對國君的仁愛之心與仁愛之譽,排除A項;題干未體現禮法并用主張,排除B;材料未涉及對人性的探討,排除C項。故選D。16、D【解析】

20世紀7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中國面臨著蘇聯的威脅,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fā),中國和美國關系進行改善,D正確;當時中蘇關系正處于惡化時期,擺脫了蘇聯的威脅的說法有誤,A錯誤;中國當時已經突破意識形態(tài)外交,B錯誤;中國并不能拯救美國的衰落,C錯誤。點睛:中美關系發(fā)展【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17、D【解析】

根據題干“開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結合所學可知,17世紀牛頓力學體系的產生使人們以科學理性的視角認識世界,對科學發(fā)展的進程以及人類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并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產生,故D項正確;“徹底擺脫”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17世紀文藝復興運動進入尾聲,排除B項;1859年達爾論“進化論”的提出有力挑戰(zhàn)了封建神學創(chuàng)世說,排除C項。故選D。18、A【解析】

通過材料“把公路作為躲避洲際導彈襲擊時城市疏散的通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美蘇冷戰(zhàn)的國際背景;通過材料“以自由馳騁和漂泊流浪表達對傳統(tǒng)的掙脫對主流價值觀的逆反”可以看出美國文學體現出對冷戰(zhàn)現象的不滿,說明此時美國公路敘事文體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的特征,A正確;材料信息不能說明美國民眾的理性思考,排除B;材料信息體現的不是民眾對國家干預政策的不滿,而是對冷戰(zhàn)思維的不滿,排除C;材料信息未體現出美國社會焦慮特征,排除D。19、D【解析】

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故選D項;《論法的精神》、《社會契約論》和《人權宣言》都是資產階級的著作,與該口號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20、C【解析】

材料里良渚文化的諸多信息說明其是比較成熟的文明形態(tài),時間比較早,豐富了早期中華文明的內容和特征,這也說明中華文明起源在世界范圍內都比較早,但并不能說明世界早期文明源頭一致,故選C,排除D;南稻北粟的作物格局是從中國早期整體生產格局而言,只材料本身并不能體現,排除A;良渚文化時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權,排除B。故選C。21、C【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來,我國三大產業(yè)的比例調整體現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效顯著,C項正確;1993年以來第一產業(yè)的比重下降,不能說明農村經濟體制失去了活力,A項錯誤;我國產業(yè)結構的變化不僅僅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迅速的結果,B項錯誤;我國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不能說明城鄉(xiāng)差距的不斷擴大,D項錯誤。22、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不但采購疫苗,還對傳染病的隔離制度作了規(guī)定,并且通過《預防管理傳染病條例》,表明陜甘寧邊區(qū)的防疫措施已經達到了現代防疫的要求,故選C;AB說法絕對化,排除;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23、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三者都是古代有名的帝王,他們都在維護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過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B項符合題意。24、C【解析】

縣級政權的職能主要是管理地方行政及地方經濟的相關事務,故C項符合題意;“監(jiān)察百官”是御史大夫的職能,排除A。發(fā)展對外貿易與縣一級沒有關系,排除B;加強邊疆防御主要是軍事上的,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25、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高校錄取考生的比重不斷上升,說明當時的高等教育穩(wěn)步發(fā)展,D正確;當時的大學仍然以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為主,無法得出轉型的結論,A排除;高等教育至今尚未普及,B排除;受文革十年的影響,恢復高考初期的生源質量最好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排除。故選D。26、B【解析】

根據所學,紅海以西是非洲,而金字塔在埃及境內,地理位置相符,故B正確;泥板文書是古代西亞一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記錄,A項不符合題意;《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吉爾伽美什》屬于古巴比倫地區(qū),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27、D【解析】

雅典戲劇及神廟這些的出現都受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影響,故D正確。28、B【解析】

材料“農耕經濟轉為繁榮,政治較為清平之世,商品經濟也隨之繁榮”說明農耕經濟的成熟,而材料“農耕經濟跌入低谷,政治腐敗混亂之際,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也受到嚴重的破壞”又說明其不成熟,故B選項正確;“總體上升趨勢”無從得出,故A選項錯誤;“純粹”在敘述上過于絕對,故C選項錯誤;中國多元經濟形態(tài)應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腐蝕瓦解,故D選項錯誤。29、B【解析】

水陸碼頭多為商品經濟發(fā)展之處,商業(yè)發(fā)展需求使對信義更為重視,故B正確;材料與地域性文學發(fā)展無關,排除A;“義”為我國傳統(tǒng)主流道德觀念,材料未體現主流觀念的變遷,排除C;材料并不能說明三國歷史受到商人們的推崇,排除D。故選B。30、D【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美蘇冷戰(zhàn)開始后,雙方對峙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使世界整體上處于和平穩(wěn)定時期,故D項正確;題干立足于世界看待美蘇冷戰(zhàn),并非僅僅歐洲重建,排除A項;冷戰(zhàn)時期美蘇霸權主義下世界局勢局部緊張,爆發(fā)了局部戰(zhàn)爭,并未避免直接武裝沖突,排除BC。故選D。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相同:充分發(fā)揮政府主體作用;重視法律治理;治理主體呈現多元化;設置機構,重視食品的抽檢管理。不同:中國強調重刑,英國重視輿論監(jiān)督。中國由中央政權主導食品安全治理,英國地方政權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背景:工業(yè)革命后,食品安全問題突出;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對食品安全重視;新聞媒體輿論監(jiān)督影響;民主政治發(fā)展,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啟示:重視多元監(jiān)督;加強食品安全立法;強化食品安全檢查等【解析】

(1)相同:根據“政府作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漢律規(guī)定”、“英國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摻假問題,并在1860年通過了《食品摻假法》,授權地方當局成立‘公共分析師’”等信息可知充分發(fā)揮政府主體作用;重視法律治理;根據“同時在民間設立行會進行管理”、“執(zhí)行嚴格的食品安全抽檢制度”、“地方政府委員會終于成為主管英國食品安全的重要機構。在該機構的努力下,到20世紀初英國食品安全監(jiān)管機制初步完善”等信息可知治理主體呈現多元化;設置機構,重視食品的抽檢管理。不同:綜合上述材料可知,古代中國和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