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ICS43.020
T4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XXXXX—XXXX
重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測量方法
Fuelconsumptiontestmethodsforheavy-dutycommercialvehicles
(征求意見稿)
2019-08-06
GB/TXXXXX—XXXX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GB/T27840—2011《重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測量方法》。與GB/T27840—2011相比,
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shù)變化如下:
——修改了標準適用范圍,由“本標準適用于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大于3500kg的燃用汽油和柴油的商用
車輛”修訂為“本標準適用于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大于3500kg的燃用汽油和柴油的商用車輛,包括
貨車、半掛牽引車、客車、自卸汽車和城市客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可參照自卸汽車相關(guān)測量
方法,其他專用運輸車可參照貨車相關(guān)測量方法執(zhí)行?!保ㄒ姷?章,2011版本的第1章)。
——修改了術(shù)語和定義,增加引用GB/TXXXXX.2—XXXX界定的術(shù)語和定義,刪除術(shù)語“C-WTVC
循環(huán)”(見第3章,2011版本的第3章)
——修改了試驗循環(huán)。試驗循環(huán)由C-WTVC循環(huán)變更為中國重型商用車輛行駛工況(CHTC)(見
4.3、5.3.1.2,2011版本的3.3、5.3.1.2)。
——增加了底盤測功機法試驗時試驗車輛提交及排放狀況要求(見4.4)。
——增加了行駛阻力系數(shù)推薦值作為行駛阻力確定的替代方法(見5.2、6.3、附錄F,2011版本的
5.2、6.3)。
——修改了試驗室環(huán)境條件、試驗燃料、試驗裝置要求(見第5.3.1~5.3.3,2011版本的5.3.1~5.3.3)。
——修改底盤測功機試驗、模擬計算換擋策略規(guī)定(見第5.4.6~5.4.7、6.6,2011版本的5.4.6~5.4.7、
6.6)。
——刪除了市區(qū)、公路和高速部分的特征里程分配比例及綜合燃料消耗量計算公式(見2011版本的
5.6.3.3及表1)
——修改了碳平衡法燃料消耗量計算公式(見5.6.2.1,2011版本的5.6.2.1)。
——修改了質(zhì)量法、容積法燃料消耗量計算基準溫度,由20℃修改為15℃(見5.6.2.2、5.6.2.3,2011
版本的5.6.2.2、5.6.2.3)。
——刪除了模擬計算法中滾動阻力、空氣阻力計算公式,修訂了總行駛阻力計算公式(見6.3,2011
版本的6.3)。
——增加了第7章輸出結(jié)果。除型式試驗以百公里燃料消耗量(L/100km)作為輸出結(jié)果外,可參
考7.2~7.3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百噸公里燃料消耗量及百座公里燃料消耗量(見第7章)。
——刪除了C-WTVC循環(huán)數(shù)據(jù)(見2011版本的附錄F)。
——增加了采用行駛阻力系數(shù)推薦值時滑行阻力文件的構(gòu)建方法(見H.1.2)。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SAC/TC114)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汽車技術(sh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
本標準起草人: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GB/T27840—2011。
II
GB/TXXXXX—XXXX
重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測量方法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重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的測量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大于3500kg的燃用汽油和柴油的商用車輛,包括貨車、半掛牽引車、
客車、自卸汽車和城市客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可參照自卸汽車相關(guān)測量方法,其他專用運輸車可參照
貨車相關(guān)測量方法執(zhí)行。
本標準不適用于專用作業(yè)汽車,包括廂式專用作業(yè)汽車、罐式專用作業(yè)汽車、專用自卸作業(yè)汽車、
倉柵式專用作業(yè)汽車、起重舉升專用作業(yè)汽車及特種結(jié)構(gòu)專用作業(yè)汽車等。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413系列1集裝箱分類、尺寸和額定質(zhì)量
GB/T1884石油和液體石油產(chǎn)品密度測定方法(密度計法)
GB/T3730.1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shù)語和定義
GB/T12534-1990汽車道路試驗方法通則
GB/T15089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GB/T17350專用汽車和專用掛車術(shù)語、代號和編制方法
GB17691—2018重型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
GB/T18297-2001汽車發(fā)動機性能試驗方法
GB18352.3-2005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III、IV階段)
GB18352.6-2016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
GB/TXXXXX.2-XXXX中國汽車行駛工況第2部分:重型商用車輛
3術(shù)語和定義
GB/T3730.1、GB/T15089及GB/TXXXXX.2—XXXX界定的以及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基本型車輛basicvehicletype
由車輛生產(chǎn)企業(yè)作為基本型申請的車輛。
3.2
變型車輛variantofavehicletype
在已批準基本型基礎上修改設計或變更結(jié)構(gòu)配置形成的新車型。
3.3
1
GB/TXXXXX—XXXX
燃料消耗量模擬計算方法fuelconsumptionsimulationmethod
以發(fā)動機試驗為基礎,通過計算機模擬車輛在中國重型商用車輛行駛工況(CHTC)下的運行來確
定車輛燃料消耗量。
3.4
當量慣量equivalentinertia
車輛行駛過程中移動部分和轉(zhuǎn)動部分所對應的慣性質(zhì)量。
4總體要求
4.1基本型車輛應采用底盤測功機法確定燃料消耗量,并在附錄A規(guī)定的試驗報告中注明為基本型。
4.2變型車輛可由車輛生產(chǎn)企業(yè)選擇采用底盤測功機法或模擬計算法確定燃料消耗量,在附錄A或附
錄B規(guī)定的相應試驗報告中注明其基本型并提交基本型車輛的燃料消耗量試驗報告。
4.3按照GB/TXXXXX.2—XXXX中附錄A規(guī)定的中國重型商用車輛行駛工況(CHTC)測量車輛的
燃料消耗量。其中,貨車(不含自卸汽車)采用CHTC-LT(GVW≤5500kg)或CHTC-HT(GVW>5500kg)
行駛工況;客車(不含城市客車)采用CHTC-C行駛工況;半掛牽引車采用CHTC-TT行駛工況;自卸
汽車采用CHTC-D行駛工況;城市客車采用CHTC-B行駛工況。
4.4采用底盤測功機法確定燃料消耗量時,車輛生產(chǎn)企業(yè)應將一輛代表被試車型的車輛提交給負責型
式試驗的檢驗機構(gòu)。在試驗期間,檢驗機構(gòu)應確認車輛排放狀況符合GB17691—2018表4的限值要求。
5底盤測功機試驗
5.1車輛準備
5.1.1磨合
試驗車輛應經(jīng)過至少2500km、不超過10000km的磨合。
5.1.2輪胎
試驗輪胎應為該車型廠定原裝輪胎;如果該車型可選裝幾種不同規(guī)格的輪胎,則從中選擇滾動阻力
最大的一種進行試驗。試驗開始前,對照輪胎最大試驗載荷和最高試驗車速按車輛生產(chǎn)企業(yè)的建議對輪
胎進行充氣。
輪胎花紋深度應為初始花紋深度的90%-50%,也可采用與車輛同時磨合過的新輪胎。
5.2行駛阻力的確定
按附錄C測定車輛等速行駛阻力,按附錄D的規(guī)定記錄試驗用車輛參數(shù)和試驗數(shù)據(jù)。作為替代方法,
若車輛生產(chǎn)企業(yè)同意,可采用附錄F規(guī)定的行駛阻力系數(shù)推薦值。
5.3底盤測功機法
5.3.1底盤測功機及相關(guān)試驗裝置
5.3.1.1底盤測功機應能準確模擬車輛的道路行駛阻力、加減速工況和試驗車輛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狀態(tài)
下的當量慣量。底盤測功機技術(shù)特性應符合附錄E的規(guī)定。
注:對于半掛牽引車,本標準中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指汽車列車最大質(zhì)量。
2
GB/TXXXXX—XXXX
5.3.1.2測量系統(tǒng)應能分別測量CHTC行駛工況各速度區(qū)間的燃料消耗量。CHTC行駛工況數(shù)據(jù)見
GB/TXXXXX.2—XXXX附錄A。
5.3.1.3根據(jù)燃料消耗量計量方法的不同,相關(guān)的計量設備應滿足下述精度要求:
a)采用流量計(質(zhì)量法或容積法)測定燃料消耗量時,測量精度不低于0.5%;
b)采用質(zhì)量法測定燃料消耗量時,應通過滿足下列要求的裝置向發(fā)動機供應燃料:
1)測量精度不低于0.5%;
2)車輛燃料記錄裝置不能對發(fā)動機正常工作造成影響;
3)對燃料溫度的影響不超過±5℃。
為方便試驗操作,可設置燃油管路切換系統(tǒng),通過專門的閥門使燃油從正常的供油管路迅速流入測
量管路。改變?nèi)加头较虻牟僮鲬?.2s內(nèi)完成。
c)采用碳平衡法計算燃料消耗量時,排放物測量要求應符合GB17691—2018附錄C的規(guī)定。
5.3.2試驗室環(huán)境條件
5.3.2.1環(huán)境溫度應在5℃~35℃之間,推薦環(huán)境溫度為23±5℃;實際環(huán)境溫度應在試驗報告中注明。
5.3.2.2相對濕度應小于95%。
5.3.2.3大氣壓力應處于91kPa~104kPa之間。
5.3.3試驗燃料
5.3.3.1試驗用燃料應符合車輛生產(chǎn)企業(yè)規(guī)定,采用符合GB18352.6—2016附錄K要求的基準燃料
或符合相關(guān)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市售車用燃料。
5.3.3.2按GB/T1884測定燃料密度。
5.3.3.3采用碳平衡法計算燃料消耗量時,假定汽油和柴油的氫-碳比分別為1.85和1.86。
5.4試驗規(guī)程
5.4.1按C.2.2.1放置車輛并連接燃料流量計、排氣取樣系統(tǒng)等測試設備,確認燃油管路無泄漏并充
分排氣。
5.4.2按C.2.2或C.3.2調(diào)整底盤測功機。
5.4.3試驗時,車輛載荷狀態(tài)應確保車輛在試驗過程中不打滑。對牽引車,應在鞍座位置垂直加載。
如試驗部門能證明不會出現(xiàn)明顯影響測量結(jié)果的打滑現(xiàn)象,經(jīng)車輛生產(chǎn)企業(yè)同意后可不加載。
5.4.4將底盤測功機設置為道路阻力模擬模式,并連接好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和司機輔助駕駛系統(tǒng)。
5.4.5試驗時,同步運行道路模擬冷卻風機、車速和時間記錄儀等相關(guān)設備。正式試驗前,宜進行
1~2個完整的CHTC行駛工況或采用其他方法對試驗車輛和底盤測功機進行充分預熱。
5.4.6減速行駛時,應完全放開加速踏板,繼續(xù)保持離合器接合狀態(tài),直至試驗車速降至該檔位最低
穩(wěn)定車速時再分離離合器、降檔或停車。必要時,可使用車輛的制動器及輔助制動裝置進行減速。
5.4.7車輛試驗應運行三個完整的CHTC行駛工況,并在每個完整的CHTC行駛工況結(jié)束后分別記錄
試驗結(jié)果。
5.4.8在相鄰的兩個完整CHTC行駛工況之間,車輛及相關(guān)設備應繼續(xù)運行或采用其他方法以保持熱
機狀態(tài)。
5.5試驗偏差
5.5.1試驗過程中,車輛實際運行狀態(tài)應盡量與CHTC行駛工況一致,其速度偏差不應超過±
3km/h,每次超過速度偏差的時間不應超過2s,累計不應超過10s。
3
GB/TXXXXX—XXXX
5.5.2當試驗車輛不能達到CHTC行駛工況要求的加速度或試驗車速時,應將加速踏板完全踩到底;
當試驗車輛不能達到CHTC行駛工況規(guī)定的減速度時,應完全作用制動踏板直至車輛運行狀態(tài)再次回
到CHTC行駛工況規(guī)定的偏差范圍內(nèi);以上操作不計超過速度偏差的單次或累計時間。任何超過行駛
工況偏差的狀況都應在試驗報告中注明。
5.6數(shù)據(jù)處理與試驗結(jié)果
5.6.1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
5.6.1.1數(shù)據(jù)記錄可通過自動采集系統(tǒng)或以手工方式進行。如采用自動采集系統(tǒng),應能以不小于1Hz
的采集頻率實時連續(xù)記錄燃料消耗量、燃料溫度和燃料壓力。
5.6.1.2每個完整的CHTC行駛工況結(jié)束時,應存儲車速等運行結(jié)果,并按5.6.2所述的方法計算各
速度區(qū)間的燃料消耗量以及CHTC行駛工況燃料消耗量。
5.6.2燃料消耗量的計算
5.6.2.1采用碳平衡法確定燃料消耗量Q
按下列公式計算燃料消耗量,單位為升每100千米(L/100km):
a)對于裝備汽油機的車輛:
0.1155..................................(1)
Q[(0.866HC)(0.429CO)(0.273CO2)]
ρg
b)對于裝備柴油機的車輛:
0.1156..................................(2)
Q[(0.866HC)(0.429CO)(0.273CO2)]
ρg
式中:
Q——燃料消耗量,單位為升每100千米(L/100km);
HC——測得的碳氫化合物排放量,單位為克每千米(g/km);
CO——測得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單位為克每千米(g/km);
CO2——測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為克每千米(g/km);
ρg——15℃下的燃料密度,單位為千克每升(kg/L)。
5.6.2.2采用質(zhì)量法確定燃料消耗量Q
M
QFC100.................................................................(3)
Dg
式中:
Q——燃料消耗量,單位為升每100千米(L/100km);
MFC——燃料消耗量測量值,單位為千克(kg);
D——試驗期間的實際行駛距離,單位為千米(km)。
ρg——基準溫度15℃下的燃料密度,單位為千克每升(kg/L)。
5.6.2.3采用容積法確定燃料消耗量Q
VL[1(TT)]
Q0F100.........................................................(4)
D
式中:
Q——燃料消耗量,單位為升每100千米(L/100km);
VL——燃料消耗量(體積)測量值,單位為升(L);
4
GB/TXXXXX—XXXX
α——燃料容積膨脹系數(shù),10-3/℃;
T0——基準溫度,15℃;
TF——燃料平均溫度,單位為攝氏度(℃):采用手工記錄時,應為每次試驗開始和結(jié)束時在容積
測量裝置上讀取的燃料溫度的算術(shù)平均值,采用自動采集系統(tǒng)記錄時,應為記錄結(jié)果的算術(shù)
平均值;
D——試驗期間的實際行駛距離,單位為千米(km)。
5.6.3綜合燃料消耗量的確定
5.6.3.1按公式(5)計算3次試驗結(jié)果的第95百分位分布的標準差σ,并將3次測量結(jié)果中最大燃
料消耗量與最小燃料消耗量之差(△Qmax)與σ值進行比較:
a)如△Qmax不大于σ,則視為通過重復性檢驗;
b)如△Qmax大于σ,則視為沒有通過重復性檢驗。
0.063Q…………………(5)
式中:
σ——第95百分位分布的標準差,單位為升每100千米(L/100km);
Q——3次試驗所測得燃料消耗量的算術(shù)平均值,單位為升每100千米(L/100km)。
5.6.3.2按5.6.3.1對三個完整的CHTC行駛工況的燃料消耗量進行重復性檢驗:如能通過重復性檢
驗,則計算3次試驗結(jié)果的平均值分別作為CHTC行駛工況各速度區(qū)間和綜合燃料消耗量;如沒有通
過重復性檢驗,則應采用燃料消耗量較高的兩個完整的CHTC行駛工況試驗結(jié)果的平均值,分別計算
CHTC行駛工況各速度區(qū)間和綜合燃料消耗量。
6模擬計算法
6.1算法
模擬計算法以汽車發(fā)動機萬有特性試驗數(shù)據(jù)為基礎,將整車、變速器、輪胎等關(guān)鍵參數(shù)輸入計算機
程序,通過計算機程序模擬試驗車輛在CHTC行駛工況下的運行狀態(tài),計算試驗車輛的燃料消耗量。
模擬計算法的流程圖參見附錄G。
6.2輸入?yún)?shù)
6.2.1需要輸入的整車參數(shù)包括:
a)車輛類型;
b)整車整備質(zhì)量;
c)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
d)最大設計載質(zhì)量;
e)最大設計牽引質(zhì)量(僅適用于半掛牽引車);
f)額定載客人數(shù)(含駕駛員);
g)驅(qū)動型式;
h)軸數(shù)(對于半掛牽引車指汽車列車軸數(shù))。
6.2.2需要輸入的發(fā)動機參數(shù)包括:
a)發(fā)動機萬有特性,應按GB/T18297-2001中8.5進行測定。試驗時,應在發(fā)動機正常轉(zhuǎn)速范圍
內(nèi)、從不超過最大扭矩的10%開始至最大扭矩之間盡可能均勻地選取至少81個數(shù)據(jù)點測定燃料
5
GB/TXXXXX—XXXX
消耗量;額定轉(zhuǎn)速、怠速轉(zhuǎn)速及怠速轉(zhuǎn)速以上200r/min為必取轉(zhuǎn)速,各轉(zhuǎn)速下不超過最大扭矩
的10%和最大扭矩是必取點;
b)發(fā)動機反拖扭矩,應按GB/T18297-2001中8.5進行試驗準備、按8.7進行測定。試驗時,應
在發(fā)動機怠速轉(zhuǎn)速至最高轉(zhuǎn)速之間盡可能均勻地選取至少9個數(shù)據(jù)點測量反拖扭矩;怠速轉(zhuǎn)速
和最高轉(zhuǎn)速是必取點。在測量反拖扭矩時,對沒有安裝調(diào)速器的發(fā)動機,最高轉(zhuǎn)速應為最大功
率轉(zhuǎn)速的1.05倍或超過最大功率轉(zhuǎn)速且扭距下降3%時的轉(zhuǎn)速;取二者中的較小值。對裝有調(diào)速
器的發(fā)動機,最高轉(zhuǎn)速為帶負荷最高轉(zhuǎn)速;
注:反拖扭矩指車輛行駛過程中出現(xiàn)的車輛拖動發(fā)動機曲軸旋轉(zhuǎn)的工況下,發(fā)動機給車輛的阻力矩。
c)發(fā)動機外特性扭矩,應按GB/T18297-2001中8.3的規(guī)定,在發(fā)動機正常轉(zhuǎn)速范圍內(nèi)盡可能均
勻地選取至少9個數(shù)據(jù)點進行測定;額定轉(zhuǎn)速是必取點;
d)發(fā)動機怠速轉(zhuǎn)速及怠速燃料消耗量;
e)發(fā)動機額定轉(zhuǎn)速;
f)發(fā)動機最高轉(zhuǎn)速。
6.2.3需要輸入的傳動系參數(shù)包括變速器的類型(AT、MT、AMT)、主(副)變速器檔位數(shù)及變速
比、主減速比等。
6.2.4除上述參數(shù)外,還需要輸入輪胎規(guī)格;如采用滑行能量變化法確定行駛阻力,還應按H.1.2的
格式提交相應的試驗數(shù)據(jù)。
6.3行駛阻力的確定
6.3.1按附錄C進行滑行試驗確定行駛阻力。數(shù)次滑行速度對應的時間平均值序列格式如H.1.2所示,
作為模擬程序的讀入文件。
6.3.2作為替代方法,若車輛生產(chǎn)企業(yè)同意,可采用附錄F規(guī)定的行駛阻力系數(shù)推薦值,滑行阻力文
件構(gòu)建方法如H.1.2所示。
6.4輪胎滾動半徑計算
按公式(6)計算滾動半徑:
Fd
r................................................................................(6)
2
式中:
r——輪胎滾動半徑,單位為米(m);
d——輪胎設計總直徑,單位為米(m);
F——系數(shù),數(shù)值見表3。
表1F值選擇表
輪胎類別F
5°輪輞3.03
15°輪輞(45、50、55、60及65系列)3.03
其他輪胎3.05
多用途貨車寬底輪胎(子午胎)3.00
多用途貨車寬底輪胎(斜交胎)2.94
6.5發(fā)動機轉(zhuǎn)速及扭矩計算
6
GB/TXXXXX—XXXX
6.5.1按公式(7)計算發(fā)動機轉(zhuǎn)速:
1000ii
Ne(t)mfV(t)........................................................(7)
120r
式中:
Ne(t)——發(fā)動機轉(zhuǎn)速,單位為轉(zhuǎn)每分鐘(r/min);
im——變速器傳動比;
if——主減速比;
r——輪胎滾動半徑,單位為米(m);
V(t)——車速,單位為千米每小時(km/h)。
6.5.2按公式(8)、(9)計算發(fā)動機扭矩:
a)當阻力R大于0時:
r
Te(t)R.........................................................(8)
mfimif
b)當阻力R小于0時:
rmf
Te(t)R.............................................................(9)
imif
式中:
Te(t)——發(fā)動機扭矩,單位為牛頓·米(Nm);
r——輪胎滾動半徑,單位為米(m);
im——變速器傳動比;
if——主減速比;
ηm——變速器傳動效率;
ηf——主減速器傳動效率。
6.6換檔策略
6.6.1采用二檔起步。
6.6.2計算換檔瞬間的實時扭矩,按公式(10)計算扭矩富裕率;通過判定升檔后的扭矩富裕率是否
大于估測值,確定是否則進行升檔。
Temax
TM....................................................................(10)
Te
式中:
TM——扭矩富裕率;
Temax——相應轉(zhuǎn)速下的最大扭矩,單位為牛頓·米(Nm);
Te——實時扭矩,單位為牛頓·米(Nm)。
6.6.3減速時不換檔。
6.7燃料消耗量計算
7
GB/TXXXXX—XXXX
6.7.1按6.5計算CHTC行駛工況下每一秒對應的發(fā)動機轉(zhuǎn)速和扭矩;
6.7.2根據(jù)發(fā)動機萬有特性數(shù)據(jù),查詢或插值確定每一秒的燃料消耗量;
6.7.3對6.7.2確定的每一秒的燃料消耗量進行累加并除以對應的行駛里程,分別得到CHTC行駛工
況各速度區(qū)間和綜合燃料消耗量。
6.8輸出
6.8.1在每個CHTC行駛工況結(jié)束時顯示對應的瞬態(tài)車速、瞬態(tài)燃料消耗量曲線、平均車速和百公里
燃料消耗量并自動保存。
6.8.2按附錄B格式輸出模擬測量結(jié)果報告。
7輸出結(jié)果
7.1一般要求
型式試驗應以5.6.3或6.7確定的百公里燃料消耗量(L/100km)作為輸出結(jié)果;除型式試驗外,可參
考采用7.2~7.3方法確定其他輸出結(jié)果。
7.2二氧化碳排放量
7.2.1若采用5.6.2.1確定燃料消耗量,可將試驗過程中測試得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輸出結(jié)果。
7.2.2若采用5.6.2.2、5.6.2.3或模擬計算法確定燃料消耗量,可采用以下公式計算相應二氧化碳排放
量參考值:
E=K×Q/100……………(11)
式中:
E——車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參考值,單位為克每千米(g/km);
K——轉(zhuǎn)換系數(shù),對于燃用汽油的車型為2.37×103,燃用柴油的車型為2.60×103,單位為克每升(g/L);
Q——車型燃料消耗量,單位為升每100千米(L/100km)。
7.3其他燃料消耗量
7.3.1可采用以下公式計算百噸公里燃料消耗量(L/100(t·km)):
Qt=Q/(M-CM)…………(12)
式中:
Qt——車型百噸公里燃料消耗量,單位為升每100噸千米(L/(100t·km))。
Q——車型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單位為升每100千米(L/100km)。
M——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對于半掛牽引車指汽車列車最大質(zhì)量),單位為千克(kg);
CM——整車整備質(zhì)量,單位為千克(kg)。
7.3.2對于客車、城市客車等,可采用以下公式計算百人公里燃料消耗量(L/100(passenger·km)):
Qs=Q/P………………(13)
8
GB/TXXXXX—XXXX
式中:
Qs——車型百人公里燃料消耗量,單位為升每100人千米(L/(100passenger·km))。
Q——車型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單位為升每100千米(L/100km)。
P——載客人數(shù)。
9
GB/TXXXXX—XXXX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試驗報告(底盤測功機法)
(最大尺寸:A4(210mmx297mm))
A.1整車參數(shù)
A.1.1車輛型號:………………
注:本車輛型號為基本型;1)
本車輛型號的基本型為……………
A.1.2車輛名稱:………………
A.1.3商標及生產(chǎn)單位:………………………..
A.1.4底盤型號及生產(chǎn)企業(yè)2):………………
A.1.5生產(chǎn)日期:……………….
A.1.6車輛類型:……………….
A.1.7車輛識別代號(VIN):………………….
A.1.8里程表讀數(shù)(km):……………………….
A.1.9最高設計車速(km/h):………………..
A.1.10整備質(zhì)量及軸荷(kg):………………..
A.1.11最大總質(zhì)量及軸荷(kg):………………
A.1.12列車最大總質(zhì)量(kg)3):…………….
A.1.13外廓尺寸:長×寬×高(mm)3):………………………
A.1.14迎風面積(m2)2),3):……………………
A.1.15空氣阻力系數(shù)2),3):………………….
A.1.16變速箱型號、型式及生產(chǎn)企業(yè):………………………
A.1.17檔位數(shù)及各檔速比:……………………
A.1.18主減速比:……………..
A.1.19輪胎型號、個數(shù)及生產(chǎn)企業(yè):…………
A.1.20輪胎氣壓(前/后)(kPa):………………
A.1.21驅(qū)動型式:……………..
A.1.22半掛車輪胎型號、個數(shù)及生產(chǎn)企業(yè)3):………………
A.1.23半掛車輪胎氣壓(前/后)(kPa)3):…………………….
A.1.24燃料類型及標號:……………………..
A.1.25燃料箱容積(L):……………………..
A.2發(fā)動機參數(shù)
A.2.1型號及生產(chǎn)企業(yè):……………………….
1)刪除不適用者。
2)無參數(shù)的可以不填。
3)半掛牽引車試驗時,填寫與之配合的列車參數(shù)。
10
GB/TXXXXX—XXXX
A.2.2型式:…………………….
A.2.3編號:……………………..
A.2.4進氣方式:……………….
A.2.5供油方式:………………
A.2.6排量(L):………………..
A.2.7凈功率/轉(zhuǎn)速(kW/(r/min)):……………
A.2.8最大扭矩/轉(zhuǎn)速(N.m/(r/min)):………………………..
A.2.9怠速轉(zhuǎn)速(r/min):………………………
A.3行駛阻力
A.3.1行駛阻力的確定方法:………………..
A.3.2行駛阻力測試相關(guān)報告(有/無):……………………..
A.4行駛工況:CHTC-LT/CHTC-HT/CHTC-C/CHTC-TT/CHTC-D/CHTC-B1)
A.5試驗結(jié)果
A.5.1CO2排放量
A.5.1.1CO2排放量(1部):..........................................................g/km
A.5.1.2CO2排放量(2部):..........................................................g/km
1)
A.5.1.3CO2排放量(3部):..........................................................g/km
A.5.1.4CO2排放量(綜合):..........................................................g/km
A.5.2燃料消耗量
A.5.2.1燃料消耗量(1部):..........................................................L/100km
A.5.2.2燃料消耗量(2部):..........................................................L/100km
A.5.2.3燃料消耗量(3部):..........................................................L/100km1)
A.5.2.4燃料消耗量(綜合):..........................................................L/100km
A.6負責進行試驗的檢驗機構(gòu):………………
A.7試驗地點:………………….
A.8試驗日期:………………….
A.9試驗報告日期:……………
A.10試驗報告編號:………………………….
A.11簽名:………………………
11
GB/TXXXXX—XXXX
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
試驗報告(模擬試驗法)
(最大尺寸:A4(210mmx297mm))
B.1企業(yè)信息
B.1.1企業(yè)名稱:……………
B.1.2通訊地址:……………
B.1.3注冊地址:……………
B.1.4生產(chǎn)地址:……………
B.1.5企業(yè)法人及聯(lián)系方式:………………
B.1.6聯(lián)系人及聯(lián)系方式:…………………
B.2車型參數(shù)
B.2.1整車及性能參數(shù)
B.2.1.1車輛型號:…………………………
注:本車輛型號為基本型;1)
本車輛型號的基本型為…………
B.2.1.2車輛品牌:…………………………
B.2.1.3車輛名稱:…………………………
B.2.1.4整車整備質(zhì)量(kg):………………
B.2.1.5最大設計裝載質(zhì)量(kg))4):…………
B.2.1.6最大設計牽引質(zhì)量(kg)4):…………
B.2.1.7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kg):……………
B.2.1.8半掛牽引車鞍座最大設計承載質(zhì)量(kg)4):………
B.2.1.9載質(zhì)量利用系數(shù)4):…………………
B.2.1.10額定載客(含駕駛員):……………
B.2.1.11駕駛室準乘人數(shù):…………………
B.2.1.12貨箱內(nèi)部尺寸(長×寬×高(mm))4):………………
B.2.1.13外廓尺寸(長×寬×高(mm)):……………………
B.2.1.14前輪距(mm):………………………
B.2.1.15軸距(mm):…………………………
B.2.1.16前懸/后懸(mm):…………………
B.2.1.17后輪距(mm):………………………
B.2.1.18接近/離去角(°):…………………
B.2.1.19鋼板彈簧片數(shù)4):……………………
B.2.1.20最高設計車速(km/h):……………
4)不適用者可以不填。
12
GB/TXXXXX—XXXX
B.2.2發(fā)動機參數(shù)
B.2.2.1發(fā)動機型號:…………………………
B.2.2.2發(fā)動機生產(chǎn)企業(yè):……………………
B.2.2.3排量(mL):……………
B.2.2.4凈功率(kW):…………………………
B.2.3底盤參數(shù)2)
B.2.3.1底盤型號:……………
B.2.3.2底盤類別:……………
B.2.3.3底盤生產(chǎn)企業(yè):………………………
B.2.4其他參數(shù)
B.2.4.1燃料種類:……………
B.2.4.2排放標準:……………
B.2.4.3輪胎數(shù):………………
B.2.4.4輪胎規(guī)格:……………
B.3模擬計算參數(shù)
B.3.1整車及性能參數(shù)
B.3.1.1當前車輛所屬類別:…………………
B.3.1.2車輛型號:……………
B.3.1.3車輛名稱:……………
B.3.1.4最大設計牽引質(zhì)量(kg)4):…………
B.3.1.5計算質(zhì)量(kg):……………………
B.3.1.6整車整備質(zhì)量(kg):………………
B.3.1.7額定載客(含駕駛員):………………
B.3.1.8外廓尺寸(長×寬×高(mm)):………………………
B.3.2發(fā)動機參數(shù)
B.3.2.1怠速轉(zhuǎn)速:……………
B.3.2.2額定轉(zhuǎn)速:……………
B.3.2.3最高轉(zhuǎn)速:……………
B.3.3底盤參數(shù)
B.3.3.1主減速比:……………
B.3.3.2滾動半徑:……………
B.3.3.3主副變速器檔位數(shù):…………………
B.3.3.4變速器各檔位傳動比:………………
B.4行駛阻力
B.4.1行駛阻力的確定方法:………………..
B.4.2行駛阻力測試相關(guān)報告(有/無):……………………..
B.5行駛工況:CHTC-LT/CHTC-HT/CHTC-C/CHTC-TT/CHTC-D/CHTC-B1)
B.6燃料消耗量
13
GB/TXXXXX—XXXX
A.6.1燃料消耗量(1部):..........................................................L/100km
A.6.2燃料消耗量(2部):..........................................................L/100km
A.6.2燃料消耗量(3部):..........................................................L/100km1)
A.6.2燃料消耗量(綜合):..........................................................L/100km
B.7負責進行模擬的機構(gòu):……………………
B.8模擬地點:…………………
B.9模擬日期:…………………
B.10模擬報告日期:……………
B.11模擬報告編號:……………
B.12簽名:………………………
14
GB/TXXXXX—XXXX
附錄C
(規(guī)范性附錄)
行駛阻力測定及在底盤測功機上的模擬
C.1試驗準備
C.1.1試驗道路
C.1.1.1道路滑行試驗應在清潔、干燥、平直的瀝青混凝土或混凝土路面上進行。
C.1.1.2試驗路面長度應滿足試驗要求,縱向坡度在±0.1%以內(nèi)。
C.1.2環(huán)境條件
C.1.2.1試驗應在無雨、無霧的天氣下進行;
C.1.2.2相對濕度小于95%;
C.1.2.3大氣溫度在0℃~40℃之間;
C.1.2.4在高出路面1.6m處測量的平均風速不大于3m/s,陣風不大于5m/s。
C.1.3裝載質(zhì)量
C.1.3.1無特殊規(guī)定時,應使試驗車輛處于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狀態(tài)。
C.1.3.2按GB/T12534-1990中3.1對車輛加載。
C.1.4試驗車輛
C.1.4.1對貨車進行試驗時,應采用迎風面積最大的上裝。
C.1.4.2對半掛牽引車進行試驗時,半掛車應裝載GB/T1413-2008第4章規(guī)定的1AA型集裝箱。
C.1.4.3試驗時應關(guān)閉車窗和駕駛室通風口。
C.1.5試驗設備精度
C.1.5.1采用滑行能量變化法時,時間測量精度應不低于0.1s;車速測量儀器精度應不低于0.5%。
C.1.5.2采用等速扭矩測量法時,應使用適當?shù)臏y量儀器測量扭矩,測量儀器精度不低于2%;車速儀
器精度不低于0.5%。
C.2滑行能量變化法
C.2.1行駛阻力測量
C.2.1.1道路行駛阻力測量
C.2.1.1.1道路試驗前,車輛應在試驗路段上以中高速行駛不少于40分鐘。
C.2.1.1.2將車輛加速至表C.1規(guī)定車速(V)以上,將變速器置于“空檔”位置進行滑行直至車速小
于15km/h。如車輛性能和場地條件允許,應在盡可能高的車速下滑行;如試驗中無法達到表C.1規(guī)定
車速,則在車輛所能達到的最高車速下滑行;如因試驗道路長度限制無法一次完成滑行試驗,可采用分
段滑行法。
15
GB/TXXXXX—XXXX
表C.1行駛阻力測定車速
車輛類別V/(km/h)
半掛牽引車90
自卸汽車75
貨車(不含自卸汽車)90
城市客車70
客車(不含城市客車)100
C.2.1.1.3測量車輛從V2=V+ΔV減速至V1=V-ΔV所需時間t1;式中,ΔV≤5km/h。
C.2.1.1.4在相反方向重復該操作,得到t2。
C.2.1.1.5計算時間t1和t2的平均值,即耗用時間Ti。
C.2.1.1.6重復上述試驗不少于3次(即滑行試驗總數(shù)不少于4次)。
C.2.1.2阻力和功率的計算
1n
C.2.1.2.1按公式(C.1)計算平均耗用時間TTi的統(tǒng)計準確度(p)。統(tǒng)計準確度(p)在30km/h~
ni1
70km/h的速度點范圍內(nèi)不應大于4%,在其他速度點不應大于5%。如果統(tǒng)計準確度不能滿足要求,則按
表C.1的要求的滑行初速度增加試驗次數(shù)。
統(tǒng)計準確度(p)的定義為:
ts1
p....................................(C.1)
nT
式中:
t——表C.2給定的系數(shù);
n(TT)2
s——標準偏差,si;
i1n1
n——試驗次數(shù)。
表C.2系數(shù)
n456789101112131415
t3.22.82.62.52.42.32.32.22.22.22.22.2
tn1.61.251.060.940.850.770.730.660.640.610.590.57
C.2.1.2.2按公式(C.2)計算道路等速行駛阻力
M2V
F...............................................................(C.2)
3.6T
式中:
F——道路等速行駛阻力,單位為牛頓(N);
M——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單位為千克(kg);
16
GB/TXXXXX—XXXX
?V——與車速V的速度偏差,單位為千克每小時(km/h);
T——n次試驗汽車從V+?V減速到V-?V的平均耗用時間,單位為秒(s)。
C.2.1.2.3按公式(C.3)計算道路等速功率
MVV
P..........................................................(C.3)
3.63.6500T
式中:
P——功率,單位為千瓦(kW);
V——試驗車速,單位為千克每小時(km/h);
M——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單位為千克(kg);
?V——與車速V的速度偏差,單位為千克每小時(km/h);
T——n次試驗汽車從V+?V減速到V-?V的平均耗用時間,s。
C.2.1.2.4在道路上測定的阻力(F)和功率(P)應分別按公式(C.4)、(C.5)校正至基準狀態(tài)下的
阻力和功率:
F校正=KF測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核電用鋼管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鋼制垂直推拉門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微孔織物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半導體電鍍前處理劑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熱水箱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手機支付安全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超高壓HPP滅菌設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液氨運輸合同模板
- 2025員工入股合同(美容美發(fā))
- 外墻保溫勞務分包合同
- Unit6AtthesnackbarStorytimeDiningwithdragons(課件)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2023年四川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第5章-特性分析
- 2025年高考物理復習壓軸題:電磁感應綜合問題(原卷版)
- 雨棚鋼結(jié)構(gòu)施工組織設計正式版
- 醫(yī)院重點監(jiān)控藥品管理制度
- 2024尼爾森IQ中國本土快消企業(yè)調(diào)研報告
- 2024年印度辣椒行業(yè)狀況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報告
- 骨科醫(yī)院感染控制操作流程
- 鑄鋁焊接工藝
- 《社區(qū)康復》課件-第六章 骨關(guān)節(jié)疾病、損傷患者的社區(qū)康復實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