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儲層描述常用圖幅編制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精細儲層描述常用圖幅編制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精細儲層描述常用圖幅編制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精細儲層描述常用圖幅編制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精細儲層描述常用圖幅編制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企業(yè)標準Q/SY精細儲層描述常用圖幅編制技術標準整理ppt本標準規(guī)定了已開發(fā)油田開發(fā)中后期油田開發(fā)設計和調整中常用的油〔氣〕層比照剖面圖、油〔氣〕砂體圖、沉積微相分布圖、儲層微型構造圖、柵狀圖、儲層參數等值圖等的編制步驟、方法和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河流-三角洲沉積儲層。適用范圍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術語和定義1.油〔氣〕砂體單砂層中被非儲集層、斷層或原始地層水所分隔的相互獨立的含油〔氣〕砂巖體。2.相對均質單元

在砂巖儲層中,按照巖性和物性的相似性所劃分的相對均質體。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術語和定義3.沉積單元〔單砂層〕依據儲層的多級旋回性,在一定區(qū)域內所確定的可連續(xù)追溯的最小沉積旋回,通常其頂底為泥質巖或沖刷面所分隔。4.儲層微型構造在油田總的構造背景上,由單砂層頂、底面的細微起伏變化所顯示的構造特征,通常其構造幅度和規(guī)模很小。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編圖方向1.正北、北東、正東、南東等方向放在圖的右方;正南、南西、正西、北西等方向放在圖的左方。2.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確定繪圖方向。北南西東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編圖準備項目橫坐標縱坐標井別井類補心海拔沉積類型夾層類型砂巖頂深砂巖厚度有效頂深有效厚度滲透率射孔井段水淹級別含油飽和度含水飽和度孔隙度地層壓力分層界限井斜深度井斜角方位角斷點深度斷失層位斷距測井曲線油(氣)層對比剖面圖√√√√√√√√√√√√√√√√√√√√油(氣)砂體圖√√√√√√√沉積微相分布圖√√√√√√√√√√√√√√√√√√√√儲層微型構造圖√√√√√√√√√√√√√√√√√√√√√柵狀圖√√√√√√√√√√√√√√√√√√儲層參數等值圖√√√√√√√√√√√√√√附錄A〔資料性附錄〕數據準備參考表備注:“√〞表示繪圖所需數據;“井別〞表示油水井類別;“井類〞表示不同時期鉆的生產井。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編圖準備1.井位底圖須使用標準井位數據,圖幅上應有斷層線、油水邊界線等地質信息和標識清楚的井號。2.井位底圖可旋轉一定的角度,旋轉后應在圖幅的左上角或右上角標識出指北方向。3.井位底圖主要分黑白和彩色兩種。彩圖應將不同開發(fā)層系井網的井圈和井號使用不同顏色標注。4.井位底圖采用鉆穿目的層位的全部井。斷層線條帶線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編圖要求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2.油〔氣〕砂體圖3.沉積微相分布圖4.儲層微型構造圖5.柵狀圖6.儲層參數等值圖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1.1編圖原那么1.1.1描述油〔氣〕層在油〔氣〕田某一方向剖面上的砂層號、連通狀況、有效厚度、砂巖厚度、滲透率等的變化。1.1.2單井柱狀剖面要按距目的層段最近的標準層拉齊。1.1.3各井點的單井柱狀剖面位置應一致。1.1.4井號標注在井圈上方,距離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1.1.5標明縱、橫向比例。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編圖方法和步驟

1.2.1確定基準線、井軸線、輔助線。1.2.1.1根據剖面頂部層位的深度設置基準線,位置在井圈下方0.2cm~0.3cm。1.2.1.2在井圈正下方沿基準線垂直向下編繪一條線段作為該井柱狀剖面的井軸線,線段長度依據層位的終結深度確定。1.2.1.3距基準線以下1.5cm處編繪一條輔助線,該輔助線代表剖面頂部層位的上比照界限,以下按比例編繪單井小層柱狀剖面。井1井2

井3基線1.5cm輔助線井軸線900井深0.2-0.3cm整理ppt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B1-51-E61B1-52-E61B1-51-E62B1-53-E62

有效滲透率有效厚度砂巖厚度射孔層段小層層號油層組砂巖厚度射孔井段小層編號油層組1.2.2編制單井柱狀剖面。1.2.2.1在基準線與輔助線之間標注柱狀剖所需各項內容的名稱。井軸線左側依次為有效滲透率、射孔層段、小層層號;井軸線右側依次為水淹級別、砂巖厚度、有效厚度、油層組。水淹級別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2.2在單井柱狀剖面上按順序和所規(guī)定的比例編繪儲層厚度。含有效厚度的儲層頂、底面線使用實線表示,無有效厚度的儲層頂、底面線使用虛線表示。1.2.2.3隔、夾層厚度可不按所規(guī)定的比例編繪,油層組間隔夾層相對厚一些,小層間隔夾層相對薄一些。1.2.2.4鉆遇斷層時,在井軸線右側使用“-F〞標注斷點位置。1.2.2.5未鉆遇層位在單井柱狀剖面中須用“未鉆遇〞表示。北1-51-E62北1-53-E62有效滲透率有效厚度砂巖厚度射孔井段小層編號油層組有效滲透率有效厚度砂巖厚度射孔井段小層編號油層組0.7931.1391.217SIISIISII-F0.44SIISIISII0.7750.775101.20.6未鉆穿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3井間連線1.2.3.1同一期河道或同一類型砂體直接連線。

1.2.3.2同一沉積單元〔單砂層〕或不同沉積單元〔單砂層〕的迭加型、切迭型砂體的連通。整理ppt3術語和定義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3.3同一沉積單元〔單砂層〕或不同沉積單元〔單砂層〕的不同微相砂體的連通。1.2.3.4同一沉積單元〔單砂層〕或不同沉積單元〔單砂層〕,河道砂切割席狀砂的連通。整理ppt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3.5薄層砂與河道砂上部的連通。1.2.3.6廢棄河道砂與河道砂的連通。1.2.3.7同一沉積單元〔單砂層〕或不同沉積單元〔單砂層〕的不同河道砂體的連通。整理ppt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3.8同一沉積單元〔單砂層〕或不同沉積單元〔單砂層〕,河道砂體連通厚度小于1.0m,且主要與層位較低砂巖的頂層微相連通,可不連線。1.2.3.9一個層在某一方向上與鄰井同一沉積單元〔單砂層〕的幾個層連通,且屬同一沉積微相,在兩井間編繪夾層尖滅線,之后合成一個層連線。整理ppt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3.10儲層在某一方向上的鄰井處尖滅,此時兩井點間不連線,但須編繪砂巖尖滅標志。整理ppt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4所有與“未鉆遇〞層的連通關系均不表示。北1-51-E62北1-53-E62有效滲透率有效厚度砂巖厚度射孔井段小層編號油層組有效滲透率有效厚度砂巖厚度射孔井段小層編號油層組0.7931.1391.217SIISIISII-F0.44SIISIISII0.7750.775101.20.6未鉆穿整理ppt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5編繪斷層遮擋示意線。1.2.5.1假設斷層僅在兩口井儲層之間通過,不須編繪斷層遮擋示意線,僅標注漢字“斷層隔開〞,這四個字從斷層遮擋起始層寫到最后一個層,且所有被遮擋的砂層連接線整齊中斷。1.2.5.2在相鄰井點中〔含一口井〕鉆遇斷點,此時不要求反映斷層通過井間儲層的準確位置和斷面的準確傾角。要根據構造圖確定斷點組合及斷層的傾向,并通過井軸線斷點處編繪斷層遮擋示意線。相同層位的小層,同盤的連接;異盤的不連接,但須標注漢字“斷層隔開〞。斷距2.5m斷失層位SII831.00.851.21.280120斷層隔開整理ppt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6編繪油底界限時,應垂直井軸線,居中編繪長3.0cm、粗0.8mm的橫線,在該線左側向上編繪一個離井軸線1.0cm的箭頭,箭頭以上表示純油,在橫線之下標注“油底〞二字。油底1.5cm3cm整理ppt1.油〔氣〕層比照剖面圖1.2.7滲透率可根據實際情況分級,并由高到低分別標注紅色、黃色、綠色、灰色等色標;非滲透層或干層空白;水層為淺藍色;油水同層的上部標注油層同滲透率級別的色標,下部標注水層的色標;同時有2個級別的滲透率,利用顏色相互滲透的方式來過渡。整理ppt2.油〔氣〕砂體圖2.1編圖原那么2.1.1描述控制流體運動相對獨立單元的形態(tài)、分布狀況等。2.1.2按沉積單元〔單砂層〕為追溯比照的單元。2.1.3利用每口井周圍最近井進行連通關系比照,并以表格形式記錄比照結果。整理ppt2.2編圖方法和步驟2.2.1追溯油砂體。2.2.1.1油〔氣〕砂體不跨越所確定的追溯比照單元的界線。2.2.1.2平面上斷層線、砂巖尖滅線等可作為油砂體之間的界線。2.2.1.3成片分布的油砂體,可根據具體情況,在狹窄的連接地帶選擇巖性較差的部位,將該油砂體分為兩個油砂體。2.2.1.4相鄰小層如在某一區(qū)域連通井點相對集中,那么劃為一個油砂體;反之,那么分開。2.2.1.5假設在油層連通區(qū)域以外,油層延伸不超過五口井即尖滅,那么此段油層不單獨分開,仍然劃在一個油砂體內;反之,油層在連通區(qū)域以外延伸超過五口井,那么以緊靠連通井點的部位為分界,劃分另一個油砂體。2.油〔氣〕砂體圖整理ppt2.2.2編制油砂體平面圖。2.2.2.1分析油砂體本身的特點、演變規(guī)律及油砂體之間的關系。2.2.2.2油砂體分布的層位變化較大時,相對次要的零散油砂體在圖上不反映。2.2.2.3按比例標繪各井點的儲層,并標記厚度、有效滲透率等。2.2.2.4按注水井連接各井點油層的比照關系。側向切開處以斜線表示,垂向切開時井點共用,以虛線表示,都須注明與之連接的油砂體號。2.2.2.5油砂體邊界應外推1個開發(fā)井距。2.2.2.6編繪砂巖尖滅線和有效厚度零線。a〕砂巖尖滅線通過外點的二分之一處通過。b〕存在砂巖尖滅線時有效厚度零線在這兩點之間的四分之一處通過,無砂巖尖滅線時有效厚度零線在外點的二分之一處通過。2.2.2.7以砂巖尖滅線為單位對油砂體進行連續(xù)編號。2.2.2.8利用各井點的平均有效滲透率,以勾繪等值線的方法進行滲透率分區(qū),等值距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2.油〔氣〕砂體圖整理ppt2.油〔氣〕砂體圖XX油田薩Ⅱ3油砂體平面圖砂巖尖滅線側向分切線有效厚度零線油砂體編號圖例1:25000編圖單位編圖人審核人日期

整理ppt3.沉積微相分布圖3.1編圖原那么3.1.1以沉積單元〔單砂層〕為根本比照和繪圖單元,精細描述儲層的空間分布和物性特征。3.1.2沉積微相分布圖完成后,應與相鄰區(qū)域沉積微相分布圖進行接圖。整理ppt3.沉積微相分布圖3.2編圖方法和步驟3.2.1確定連通比照剖面井點。3.2.1.1連通比照剖面井點是在同一剖面上描述儲層參數及連通關系的井。3.2.1.2使用具有資料的全部井點。3.2.1.3不規(guī)那么井點按就近原那么串聯到相鄰平行的剖面中。整理ppt3.沉積微相分布圖3.2.2確定單井沉積微相或相對均質單元。3.2.2.1泛濫平原相、三角洲分流平原相應劃分為河道砂、廢棄河道砂、河間薄層砂和河間洼地等沉積微相。有條件的油田可將河間薄層砂進一步劃分為天然堤、河漫灘、決口扇和決口水道等沉積微相。3.2.2.2三角洲前緣相應劃分為水下分流河道砂、砂壩砂、前緣席狀砂和前緣淤泥等沉積微相;當席狀砂面積較大時,可進一步按有效厚度大小和有無有效厚度劃分相對均質單元。3.2.2.3前三角洲相以淤泥為主,有時可劃分濱外壩砂微相。3.2.2.4當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砂層時,沉積微相應以其組合特征確定,而相對均質單元應以其主體砂層確定。整理ppt3.沉積微相分布圖3.2.3編制連通比照剖面。3.2.3.1將各井點某一沉積單元〔單砂層〕的砂巖厚度及其與頂部比照界線的距離〔高度〕按一定比例縮繪到各井點下方,并按一定順序分別標出儲層參數:有效滲透率〔單位:md〕、水淹級別、射孔井段、砂巖厚度〔單位:m〕、有效厚度〔單位:m〕等,無此項參數者該處可為空白。然后,按照各井層顯示的沉積微相類型和相互間的連通關系〔層位對應關系〕繪制成沉積單元〔單砂層〕連通比照剖面〔與油層比照剖面繪制方法一致〕。整理ppt3.沉積微相分布圖3.2.3編制連通比照剖面。3.2.3.2厚砂層劈分位置應表示出夾層類型及上、下連通關系。

I類夾層:上部單元迭加于下部單元的頂層亞相之上,兩單元之間有穩(wěn)定的泥質薄夾層。II類夾層:上部單元切割下部單元的頂層亞相,兩個單元之間沒有泥質夾層,但尚存巖性變差段。III類夾層:上部單元切入下部單元的底層亞相,兩個單元串通為一個單元。一類夾層二類夾層三類夾層242312上下連通上連通下連通整理ppt3.沉積微相分布圖3.2.3編制連通比照剖面。3.2.3.3井間砂體連通關系劃分為一、二、三類連通及不連通。a〕一類連通指層位相互對應的同沉積微相〔單砂層〕砂體間的連通。b〕二類連通指層位相互對應,不同河道砂體間的連通。c〕三類連通指層位相互對應,不同沉積微相砂體間的連通。一類連通二類連通井1井2井3井1井2三類連通示不連通示意圖井1井2井1井2整理ppt3.沉積微相分布圖3.2.4描繪沉積微相分布,應以各種沉積模式和沉積學理論為指導,對砂體的井間連續(xù)性、幾何形態(tài)、井間邊界位置,以及厚度分布形式和儲層物性變化,按一定的沉積模式進行組合,預測性描繪各種沉積微相或相對均質單元的平面分布狀況。整理ppt4.儲層微型構造圖

4.1編圖原那么4.1.1以沉積單元〔單砂層〕為繪圖單元,精細描述砂體頂面或底面細微的構造變化特征。4.1.2通常采用沉積單元〔單砂層〕的砂巖頂面數據編制微型構造圖。鼻狀構造溝槽構造整理ppt4.儲層微型構造圖

4.2編圖方法和步驟4.2.1編制儲層微型構造平面圖4.2.1.1采用線性內插法繪圖。4.2.1.2地表地形起伏變化的區(qū)域,海撥高程校正按公式H校=H測-H補心海拔計算:4.2.1.3斜井海拔高程校正按公式H深=ΣL〔i〕×cos〔α〔i〕〕

該井井深L=L1+L2+L3+L4+…

該井垂深H=H1+H2+H3+H4+…整理ppt4.儲層微型構造圖

4.2編圖方法和步驟4.2.1.4采用不同的等值線間距編制圖幅,一般1m~5m。假設有區(qū)塊間拼接圖幅的需要,應同等值距編制圖幅。4.2.1.5砂巖尖滅區(qū)或剝蝕區(qū)之內,不勾繪等值線。整理ppt4.儲層微型構造圖

4.2編圖方法和步驟4.2.1.6應標注海拔高度數據和局部海拔高點或低點。海拔高度數據標注在圖幅的上下左右,字體大小與井號一致。傾角較大地區(qū),每10m標注一個等高線數據。4.2.1.7將同一沉積單元〔單砂層〕的沉積微相分布圖疊合于其微型構造底圖上。河道砂河間砂尖滅區(qū)西6-P2西丁7-P2西7-P3西7-P4整理ppt4.儲層微型構造圖

4.2.2編制儲層微型構造剖面圖4.2.2.1首先確定一條深度基準線,該基準線代表所描述沉積單元〔單砂層〕砂巖之上某一海拔深度。4.2.2.2應將不規(guī)那么井點垂直投影在距該井最近的一條剖面線上,間距適度,既能描述剖面內容,又留有一定的空間,剖面縱橫向比例要適度。4.2.2.3應在剖面上標注各井點某一單砂層的參數及尖滅區(qū),斷失井點、未鉆穿井點等信息。將砂巖厚度及其與頂部基準線的距離〔高度〕按一定比例縮繪到基準線各井點的下方。薩Ⅰ頂薩Ⅱ頂01234567深度(m)層位89091797010431213110310781005薩Ⅲ頂高Ⅳ頂高Ⅲ頂葡Ⅱ頂葡Ⅰ頂高Ⅱ頂高Ⅰ頂8Km整理ppt4.儲層微型構造圖

4.2.2編制儲層微型構造剖面圖4.2.2.4按各井、層的沉積微相類型和相互間的連通關系編制單砂層的連通比照剖面。4.2.2.5剖面應能夠反映井間斷層遮擋、斷層傾斜方向和井點斷失等情況。整理ppt5.柵狀圖5.1編圖原那么5.1.1以柵狀的形式描述井間油層的連通狀況及砂巖厚度、有效厚度、滲透率等變化。5.1.2以表格形式匯總井間連通狀況。5.1.3井號標注同6.1.1.4。5.1.4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比例尺,注明縱向比例。整理ppt5.柵狀圖5.2編圖方法和步驟5.2.1確定基準線、井軸線、輔助線,同1.2.1。5.2.2編制連通比照剖面,同1.2.2,1.2.3。對比井1主井對比井2對比井3對比井4井軸線基線確定基線,并按井的排列從上到下畫好基線及井軸線,井軸線的長度根據所要畫的油層厚度決定,一般采用1:500或1:200的比例尺。整理ppt5.柵狀圖5.2.3井間單砂層比照連線。對比井1主井對比井2對比井3對比井4油層組有效厚度砂巖厚度小層編號射孔井段有效滲透率油層組有效厚度砂巖厚度小層編號射孔井段有效滲透率油層組有效厚度砂巖厚度小層編號射孔井段有效滲透率油層組有效厚度砂巖厚度小層編號射孔井段有效滲透率油層組有效厚度砂巖厚度小層編號射孔井段有效滲透率7-0.8SII1.141.210784.11.92.080.90.9

0.40581.31.30.7935.2.3.1下壓上,左壓右。先連最下排的井,之后向左上角連線,再向右上角連線;依次連第二排的井,后面的連線與之前的連線相遇處須斷開,防止交叉。5.2.3.2本井為含有效厚度儲層,鄰井為非有效厚度儲層,靠近本井的一段連實線,而靠近鄰井的一段連虛線。5.2.3.3本井為油層,鄰井為水層或油水同層,連實線。整理ppt5.柵狀圖5.2.4斷層線編繪,同1.2.5。5.2.5油底界限編繪,同1.2.6。5.2.6滲透率分級,同1.2.7。整理ppt6.儲層參數等值圖6.1編圖原那么以等值線的形式描述砂巖厚度,有效厚度,滲透率,含油〔或氣、水〕飽和度,孔隙度等參數在平面上的變化,并標注井點數據。XX試驗區(qū)射孔厚度等值圖整理ppt6.儲層參數等值圖6.2編圖方法和步驟6.2.1應根據沉積微相分布圖上砂體的變化趨勢及工作任務的需要確定等值距。6.2.2三角網系統(tǒng)編繪。6.2.2.1數據檢校后,將井點編繪成假設干個三角形的網狀系統(tǒng)。6.2.2.2編繪三角形時,位于較大斷層兩盤的井點不能相連。6.2.3三角形各邊之間,采用內插法求取各自的數值點。6.2.4將等值的點連成圓滑曲線,等值線之間不能出現重疊、交切的現象。6.2.5檢校線條。整理ppt6.儲層參數等值圖6.2.6不同的區(qū)域及等值線可根據具體的需求充填不同的顏色。6.2.7無斷層時,參數等值線連續(xù)、閉合;有斷層時,在等值線圖上應表示斷層線,參數等值線被斷層線錯開。>=6.0m4-<6m2-<4m1-<2m<1m圖例有效厚度等值圖整理ppt7.成圖要求7.1圖名要求圖名為XX油田〔或XX油田XX區(qū)塊〕XX圖,置于圖框外頂部正中。7.2圖幅規(guī)格要求圖幅規(guī)格應便于應用和歸檔。7.3比例尺要求7.3.1使用刻度比例尺。7.3.2置于圖框內上部空白處。7.3.3油田內分區(qū)域編制圖幅時,比例尺應一致。整理ppt7.成圖要求7.4圖例要求7.4.1置于圖框內下部空白處。整理ppt7.成圖要求7.4圖例要求7.4.2常用井標識如圖B.1所示。引用SY/T5615—2004局部條款。整理ppt7.成圖要求7.4圖例要求7.4.3常用沉積微相代碼及顏色標識見表C.1。整理ppt7.成圖要求7.4圖例要求7.4.4常用線標識如圖C.1所示。整理ppt7.成圖要求7.4圖例要求7.4.5常用夾層顏色標識如圖C.2所示。一類夾層二類夾層三類夾層整理ppt7.成圖要求7.4圖例要求7.4.6常用符號標識如圖C.3所示。整理ppt7.成圖要求7.4圖例要求7.4.7圖幅輸出信息見表D.1。7.4.8須注明執(zhí)行標準、編圖軟件、編圖單位、編圖人、審核人、日期,置于圖框外下部。內容標識顏色基礎井網井黑一次加密井紅二次加密井綠三次加密井粉三次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