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24講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考綱明細]1.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Ⅱ)2.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Ⅱ)課前自主檢測判斷正誤并找到課本原文1.拉馬克認為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必修2P110—正文)(√)2.達爾文創(chuàng)立的進化論對生物進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釋,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zhì)做出了科學的解釋。(必修2P111和P112—正文)(×)3.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是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并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必修2P113—正文)(√)4.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衍的基本單位。(必修2P114—正文)(√)5.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必修2P115—正文)(√)6.突變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絕對的,往往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必修2P116—小字)(√)7.突變和重組都是隨機的,不定向的,只提供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進化的方向。(必修2P116—正文)(√)8.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chǎn)生可育的后代,這種現(xiàn)象叫做生殖隔離。(必修2P119—正文)(√)9.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必修2P123—小字)(×)10.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共同進化的過程。(必修2P128—本章小結(jié))(√)11.了解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jù)是化石。(必修2P125—正文)(√)(2018·江蘇高考)下列關(guān)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群體中近親繁殖可提高純合體的比例B.有害突變不能成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C.某種生物產(chǎn)生新基因并穩(wěn)定遺傳后,則形成了新物種D.若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一個隨機交配小群體的基因頻率在各代保持不變答案A解析群體中近親個體攜帶相同基因的概率較高,故子代純合體的比例較高,A正確;各種類型的突變均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B錯誤;生物通過基因突變產(chǎn)生新基因并穩(wěn)定遺傳后,與原種間不一定形成生殖隔離,不一定形成新物種,C錯誤;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種群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都不會發(fā)生改變的前提是種群數(shù)量足夠大,個體間隨機交配,D錯誤。知識自主梳理一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1.拉馬克進化學說(1)內(nèi)容①生物不是神造的,是由eq\x(\s\up1(01))更古老生物進化而來的。②生物是由eq\x(\s\up1(02))低等到eq\x(\s\up1(03))高等逐漸進化的。③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eq\x(\s\up1(04))用進廢退和eq\x(\s\up1(05))獲得性遺傳。(2)意義否定了eq\x(\s\up1(06))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奠定了科學生物進化論的基礎。2.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1)內(nèi)容(2)意義:科學地解釋了eq\x(\s\up1(11))生物進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eq\x(\s\up1(12))多樣性和適應性,有助于人們正確地認識生物界。(3)局限性eq\b\lc\{\rc\(\a\vs4\al\co1(對\x(\s\up1(13))遺傳和變異的本質(zhì)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x(\s\up1(14))個體水平,強調(diào)物種的形成是\x(\s\up1(15))漸變的,不能很好地解釋物種\x(\s\up1(16))大爆發(fā)等現(xiàn)象))二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1.eq\x(\s\up1(0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1)種群:生活在eq\x(\s\up1(02))一定區(qū)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2)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eq\x(\s\up1(03))全部基因。(3)基因頻率: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eq\x(\s\up1(04))等位基因數(shù)的比率。2.eq\x(\s\up1(05))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1)可遺傳變異的來源eq\b\lc\{\rc\(\a\vs4\al\co1(突變\b\lc\{\rc\(\a\vs4\al\co1(基因突變,\x(\s\up1(06))染色體變異)),\x(\s\up1(07))基因重組))(2)生物突變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絕對的,往往取決于生物的eq\x(\s\up1(08))生存環(huán)境。(3)生物的變異是eq\x(\s\up1(09))隨機的、不定向的,只是提供了生物進化的eq\x(\s\up1(10))原材料,不能決定eq\x(\s\up1(11))生物進化的方向。3.eq\x(\s\up1(12))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1)原因:不斷淘汰不利變異的基因,積累有利變異的基因。(2)結(jié)果:種群基因頻率會發(fā)生eq\x(\s\up1(13))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斷進行。(3)生物進化實質(zhì):種群eq\x(\s\up1(14))基因頻率的改變。4.隔離與物種的形成(1)物種: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chǎn)生eq\x(\s\up1(15))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簡稱種。(2)隔離①定義: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eq\x(\s\up1(16))自由交流的現(xiàn)象叫做隔離。②類型地理隔離eq\x(\s\up1(17))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eq\x(\s\up1(18))不同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的現(xiàn)象生殖隔離eq\x(\s\up1(19))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eq\x(\s\up1(20))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chǎn)生eq\x(\s\up1(21))可育的后代的現(xiàn)象(3)新物種形成①三個環(huán)節(jié):突變和基因重組、eq\x(\s\up1(22))自然選擇及隔離。②形成標志: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eq\x(\s\up1(23))出現(xiàn)生殖隔離新物種形成。③形成過程:三共同進化1.共同進化(1)概念:eq\x(\s\up1(01))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2)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的eq\x(\s\up1(02))相互選擇和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eq\x(\s\up1(03))相互影響。2.共同進化的實例共同進化類型包含類型實例eq\x(\s\up1(04))不同物種之間種間互助一種蛾與蘭花種間斗爭捕食獵豹和斑馬寄生黏液瘤病毒和兔子競爭作物與雜草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生物影響環(huán)境,環(huán)境影響生物地球早期無氧環(huán)境→eq\x(\s\up1(05))厭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現(xiàn)→空氣中有eq\x(\s\up1(06))氧氣→出現(xiàn)好氧生物四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內(nèi)容: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eq\x(\s\up1(01))基因多樣性、eq\x(\s\up1(02))物種多樣性和eq\x(\s\up1(03))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2.形成原因:共同進化。3.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jù):eq\x(\s\up1(04))化石。過度繁殖是生物進化的基礎;生存斗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nèi)因;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的結(jié)果。變異在環(huán)境變化之前已經(jīng)產(chǎn)生,環(huán)境只是起選擇作用,不能定向誘發(fā)基因突變。1.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的比較內(nèi)容物種形成生物進化標志出現(xiàn)生殖隔離基因頻率改變變化前后生物間關(guān)系屬于不同物種可能屬于同一物種二者關(guān)系①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不一定會突破物種界限,不一定導致物種的形成②新物種的形成是長期進化的結(jié)果2.種群與物種的關(guān)系(1)一個物種可以包括許多種群,如同一種鯽魚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成一個個被陸地隔離的種群。(2)同一物種的許多種群之間存在地理隔離,長期發(fā)展下去可能形成不同的亞種,進而形成許多個新物種。(3)二者關(guān)系如圖所示:(4)判斷兩個種群是否是同一物種的方法讓兩個種群雜交。若兩個種群不能雜交,或雜交后不能產(chǎn)生可育后代,說明它不是一個物種。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聯(lián)系考點題型突破考點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題型一自然選擇學說與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考查1.(2019·湖南十三校聯(lián)考)下列關(guān)于自然選擇學說和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及其內(nèi)容的敘述,錯誤的是()A.自然選擇學說解釋了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B.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也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C.有性生殖的出現(xiàn)實現(xiàn)了基因的重組,從而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速度D.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答案B解析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但不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fā)展表現(xiàn)在()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②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③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④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⑤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⑥隔離導致新物種形成⑦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答案C解析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沒有從根本上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從基因的角度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①⑤⑥正確;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單位,而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及繁殖的基本單位,所以②正確。對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理解(1)“突變”不是基因突變的簡稱,而是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2)自然選擇是定向的,但也不是說只有一個方向。如常刮大風的海島上昆蟲就向無翅和翅異常發(fā)達兩個方向進化。(3)自然選擇的直接作用對象是生物的性狀(表現(xiàn)型)。題型二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的關(guān)系3.(2019·天水一模)如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A.a(chǎn)表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生物進化的標志C.c表示新物種形成,新物種與生活環(huán)境共同進化D.d表示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答案C解析a表示突變和基因重組,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A錯誤;b表示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B錯誤;大部分物種的形成需經(jīng)過漫長的地理隔離而形成,但并非所有物種都是要經(jīng)過漫長的地理隔離的,D錯誤。4.(2019·南昌模擬)大約一萬年前,某大峽谷中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隔成兩個種群,兩個種群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生了明顯的分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上新物種的形成都必須先經(jīng)歷a過程B.b過程的實質(zhì)就是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C.①~⑥只能表示物種形成過程中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兩種群的基因庫出現(xiàn)了較大差異,立刻形成物種1和物種2答案B解析圖中a過程是地理隔離,多數(shù)新物種形成先經(jīng)歷a過程,但有例外,如用秋水仙素誘導二倍體植物染色體加倍形成的個體是四倍體,此四倍體與原二倍體屬于不同的物種,形成時沒有經(jīng)過地理隔離,A錯誤;b過程是自然選擇,自然選擇可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B正確;①~⑥表示物種形成過程中的變異是不定向的,這些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C錯誤;只有當品系1和品系2之間出現(xiàn)生殖隔離時,才會形成兩個物種,D錯誤。題型三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5.(2019·牡丹江第一高級中學高三期末)如圖表示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中P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C.圖中R表示生殖隔離,它標志新物種的形成D.若兩個動物交配后產(chǎn)生后代,則它們一定屬于同一物種答案D解析圖中P表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A正確;若兩個動物能自由交配且交配后能產(chǎn)生可育后代,則它們屬于同一物種,兩個動物交配后能產(chǎn)生后代,若后代不育,則它們不屬于同一物種,如馬和驢,D錯誤。6.關(guān)于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A.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共同進化的結(jié)果B.捕食關(guān)系對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C.不同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共同進化D.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答案C解析共同進化指不同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C錯誤;生物與生物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共同進化,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D正確。微專題九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相關(guān)計算一常染色體上基因頻率的計算1.已知基因型個體數(shù)(定義法)某基因頻率=eq\f(某基因純合子個體數(shù)×2+雜合子個體數(shù),個體總數(shù)×2)×100%,即:A=eq\f(2AA+Aa,2AA+Aa+aa)×100%a=eq\f(Aa+2aa,2AA+Aa+aa)×100%(A、a為基因,AA、Aa、aa為三種基因型個體數(shù))2.已知基因型頻率(最常用)某基因頻率=某種基因的純合子基因型頻率+1/2雜合子基因型頻率。1.已知人的褐眼(A)對藍眼(a)是顯性。在一個有30000人的群體中,藍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純合子12000人)。那么,在這個人群中A、a的基因頻率各是()A.64%和36% B.36%和64%C.50%和50% D.82%和18%答案A解析因等位基因成對存在,30000人中A、a基因共有30000×2=60000(個),藍眼3600人中含a基因7200個,褐眼26400人,純合子12000人含A基因24000個,雜合子14400人含28800個基因,其中A基因14400個,a基因14400個。則A的基因頻率=(24000+14400)/60000×100%=64%,a的基因頻率=(7200+14400)/60000×100%=36%。2.果蠅長翅(H)和殘翅(h)由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蠅種群數(shù)量為20000只,其中殘翅果蠅個體數(shù)量長期維持在4%,若再向該種群中引入20000只純合長翅果蠅,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的前提下,關(guān)于純合長翅果蠅引入后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h基因頻率降低了50%B.H基因頻率增加了50%C.雜合果蠅比例降低了50%D.殘翅果蠅比例降低了50%答案B解析由題意可知,殘翅由隱性基因控制,在向該種群引入20000只純合長翅果蠅之前該種群長期處于遺傳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公式:h2=4%→h=20%,H=80%,HH=20000×(80%)2=12800。hh=20000×4%=800。Hh=2×20%×80%×20000=6400。引入純合長翅果蠅后,HH=32800,hh=800,Hh=6400H的頻率為eq\f(32800×2+6400,20000+20000×2)×100%=90%,即H=90%,h=10%H:由80%→90%h:由20%→10%,A正確,B錯誤;因Hh、hh基因型的果蠅數(shù)目不變,而該種群個體總數(shù)增加一倍,所以Hh、hh的基因型頻率降低50%,C、D正確。二X染色體上基因頻率的計算1.已知基因型個體數(shù)(定義法)某基因頻率=eq\f(某基因總數(shù),2×女性個體數(shù)+男性個體數(shù))×100%。2.已知基因型頻率計算最簡便、最準確的方法是:將基因型頻率百分號去掉轉(zhuǎn)化成基因型數(shù)量進行計算。3.在一次紅綠色盲的調(diào)查中共調(diào)查男女各200名,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女性紅綠色盲基因的攜帶者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這個群體中紅綠色盲基因的頻率是()A.4.5% B.6%C.9% D.7.8%答案B解析因為女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男性的為XY,紅綠色盲基因(用b表示)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所以基因b共有36(即15×1+5×2+11×1)個,因此,色盲基因的頻率=eq\f(36,200×2+200)×100%=6%,B正確。4.調(diào)查某校學生中關(guān)于某種性狀的各種基因型及比例為: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比例(%)42.327.360.32464則該校學生中XB和Xb的基因頻率分別是()A.6%、8% B.92%、8%C.78%、92% D.8%、92%答案B解析伴性遺傳的基因頻率計算,只計數(shù)等位基因所存在的染色體,即男性只統(tǒng)計一個基因,女性中統(tǒng)計兩個基因,所以該校學生中Xb的基因頻率為eq\f(7.36%+0.32%×2+4%,42.32%×2+7.36%×2+0.32%×2+46%+4%)×100%=8%,則XB的基因頻率為92%。三遺傳平衡定律1.適用條件(1)種群大;(2)種群中個體間的交配是隨機的;(3)沒有遷入、遷出的發(fā)生;(4)沒有基因突變;(5)沒有自然選擇。2.內(nèi)容:在一個有性生殖的自然種群中,當?shù)任换驗橐粚?A、a)時,設p代表A基因的頻率,q代表a基因的頻率,則p2代表AA(純合子)的基因型頻率,2pq代表Aa(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q2代表aa(純合子)的基因型頻率。3.遺傳平衡特點: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在代代遺傳中保持不變。(1)等位基因的基因頻率之和等于1,即p+q=1。(2)基因型頻率之和等于1,即p2+2pq+q2=1。(3)已知基因型AA或aa的頻率,求A或a的頻率用開平方的方法。5.白化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一般為1/10000~1/20000,但在一個長期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白化病的發(fā)病率卻為1/1600,若控制膚色的基因用A、a表示,則該小島上基因A和a的頻率分別是()A.1/2、1/2 B.99/100、1/100C.39/40、1/40 D.無法計算答案C解析白化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題意可知aa的基因型頻率=1/1600,所以a的基因頻率=eq\r(1/1600)=1/40,則A的基因頻率=1-1/40=39/40。6.(2019·合肥一模)某動物種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0.3、0.4和0.3,且種群數(shù)量足夠大、不發(fā)生基因突變、自然選擇不起作用、沒有遷入遷出,則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如果種群中個體間隨機交配,該種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0.25B.如果該種群的子一代再隨機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會發(fā)生改變C.如果該種群個體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間進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0.4D.如果子一代也同樣只發(fā)生相同基因型之間的交配,AA的基因型頻率會發(fā)生改變答案B解析該動物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0.3+1/2×0.4=0.5,a的基因頻率為1-0.5=0.5。如果種群中個體間隨機交配,該種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0.5×0.5,即0.25,A正確;由題意知,該種群數(shù)量足夠大、不發(fā)生基因突變、自然選擇不起作用、沒有遷入遷出,可以認為遵循遺傳平衡定律,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可知,該種群的子一代再隨機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不會發(fā)生改變,B錯誤;如果該種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間進行交配,即發(fā)生自交,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0.3+0.4×1/4=0.4,C正確;如果子一代也同樣只發(fā)生相同基因型之間的交配,AA的基因型頻率會發(fā)生改變,D正確。四隨機交配與自交條件下的基因頻率計算1.自交:種群個體自交時,純合子增多,雜合子減少,基因型頻率發(fā)生改變。自交過程不改變基因頻率。2.自由交配:在無基因突變、各種基因型的個體生活力相同時,處于遺傳平衡的種群自由交配遵循遺傳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間種群的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不變。如果一個種群沒有處于遺傳平衡狀態(tài),自由交配不改變基因頻率,但改變基因型頻率。7.(2019·南昌一模)在一個隨機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種群中,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控制某性狀的基因型只有兩種:AA基因型的頻率為20%,Aa基因型的頻率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頻率為0,那么隨機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個體占()A.1/5 B.1/4C.3/7 D.11/21答案C解析由題意可得出,A的基因頻率=60%,a的基因頻率=40%,隨機交配,繁殖一代后,AA=60%×60%=36%,Aa=2×40%×60%=48%,aa個體致死,因此AA基因型的個體占36%/(36%+48%)=3/7。8.某植物種群中,AA個體占16%,aa個體占36%,該種群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chǎn)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的變化依次為()A.增大,不變;不變,不變 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C.不變,不變;增大,不變 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答案C解析種群中,A基因頻率=16%+1/2×(1-16%-36%)=40%,a基因頻率為60%。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可知,隨機交配后,基因頻率不變。16%AAeq\o(→,\s\up17(?))16%AA;48%Aaeq\o(→,\s\up17(?))48%(1/4AA∶1/2Aa∶1/4aa),即12%AA∶24%Aa∶12%aa;因此自交產(chǎn)生的后代中AA頻率=16%+12%=28%,A基因頻率=28%+1/2×24%=40%。由基因頻率推測基因型頻率易出現(xiàn)的誤區(qū)并不是所有的群體都可以利用基因頻率來推測出基因型頻率。自交的種群,如豌豆等,不能利用基因頻率求出基因型頻率。方向真題體驗1.(2018·海南高考)為判斷生活在不同地區(qū)的兩個種群的鳥是否屬于同一物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了解這兩個種群所在地區(qū)之間的距離后作出判斷B.觀察這兩個種群個體之間是否存在生殖隔離現(xiàn)象C.將兩個種群置于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比較其死亡率D.將兩個種群置于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比較其出生率答案B解析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出現(xiàn)生殖隔離,因此為判斷生活在不同地區(qū)的兩個種群的鳥是否屬于同一物種,可觀察這兩個種群個體之間是否存在生殖隔離現(xiàn)象,若存在生殖隔離現(xiàn)象則不屬于同一個物種,反之,屬于同一個物種。2.(2018·海南高考)甲、乙兩物種在某一地區(qū)共同生存了上百萬年,甲以乙為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乙的進化可能與該地區(qū)環(huán)境變化有關(guān)B.物種乙的存在與進化會阻礙物種甲的進化C.若甲是動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動物D.甲基因型頻率改變可能引起乙基因頻率的改變答案B解析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甲、乙的進化可能與該地區(qū)環(huán)境變化有關(guān),A正確;物種乙的存在與進化會促進物種甲的進化,B錯誤;由于甲以乙為食,甲會對乙進行選擇,因此甲基因型頻率改變可能引起乙基因頻率的改變,D正確。3.(2017·江蘇高考)下列關(guān)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某物種僅存一個種群,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含有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B.雖然亞洲與澳洲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兩洲人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C.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D.古老地層中都是簡單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層中含有復雜生物的化石答案A解析物種的基因是種群內(nèi)所有個體所含基因的種類之和,并非每個個體都含有這些基因,A錯誤;兩洲人屬于同一物種,雖存在地理隔離,但未形成生殖隔離,B正確;選擇作用分為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都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C正確;生物的進化過程由簡單到復雜,在沒有受到破壞的情況下,在古老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二月復雜管網(wǎng)區(qū)樁基施工導改配合協(xié)議
- 托管超市的合同范本
- 旱地保護目標
- 寒假日記200字六篇
- 含羞草變化過程100字
- 海外勞動用工合規(guī)體系
- 氮氣液化壓力和溫度對照表
- 廉政談話、任職廉政談話
- 做賬實操-葡萄種植企業(yè)的全盤賬務處理實例
- 漫畫鑒賞解析課件
- 血管導管相關(guān)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課件
- TSG 23-2021 氣瓶安全技術(shù)規(guī)程 含2024年第1號修改單
- GB/T 17622-2008帶電作業(yè)用絕緣手套
- GB/T 1041-2008塑料壓縮性能的測定
- 高效液相色譜簡介及操作課件
- 江西住建云-建設項目數(shù)字化審圖·項目監(jiān)管一體化平臺-建設單位用戶手冊
- 【計算機應用基礎試題】上海中僑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2022年練習題匯總(附答案解析)
- 中國近代化歷程課件
- 產(chǎn)品防錯措施一覽表
- 氟橡膠基本課件
- 上海市一模二?;蛑锌紨?shù)學答題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