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檢測- 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0/37/wKhkGWXy5KqAQa9eAAMUmaNqeQw806.jpg)
![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檢測- 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0/37/wKhkGWXy5KqAQa9eAAMUmaNqeQw8062.jpg)
![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檢測- 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0/37/wKhkGWXy5KqAQa9eAAMUmaNqeQw8063.jpg)
![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檢測- 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0/37/wKhkGWXy5KqAQa9eAAMUmaNqeQw8064.jpg)
![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檢測- 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0/37/wKhkGWXy5KqAQa9eAAMUmaNqeQw80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檢測卷(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從殷商時期的“惟天監(jiān)下民,典厥(道)義”,到西周時期的“遵王義”,再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人一義”,即思想家們共用“義”的概念名稱,均從“義”之“親親尊尊”內核入手進行理論改造,使“義”的性質及內涵發(fā)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這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A.士人的民本意識正在形成B.諸子思想具有同源異流特征C.人本文化的會通精神流行D.儒家思想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2.商代青銅器上常用紋飾是以饕餮紋、夔龍紋、虎紋、云雷紋為主,體現(xiàn)了猙獰之美。春秋戰(zhàn)國時代青銅紋飾的內容則以現(xiàn)世生活的寫實場面為主要題材,如采桑、宴樂、射禮、水陸攻戰(zhàn)等。青銅紋飾的這一變化反映了()A.鑄造工藝的進步B.禮樂制度的崩潰C.生產(chǎn)關系的變革D.人本觀念的凸顯3.明清時期,“善書”在民間廣為流行,這類書籍多由士紳編撰,內容側重倡導忠孝友悌、濟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飭攻詰宗親、凌逼孤寡等,以奉勸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吧茣钡牧餍?)A.確立了理學思想的主導地位B.強化了社會主流的價值觀C.阻礙了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推廣D.沖擊了儒家經(jīng)典的神圣性4.道家認為悟道必然伴隨著德行的積累,而德行的積累需要在社會生活中由近及遠、從身到家,再到鄉(xiāng)、邦國與天下的過程中進行,《道德經(jīng)》載:“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边@表明道家學說()A.強調堅持個人獨特的性格B.蘊含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精神C.具有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D.孕育了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理念5.漢朝以前,端午節(jié)習俗主題為祈福禳災。南北朝時期,荊楚地區(qū)已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的活動。唐代,競渡成為規(guī)模盛大的祈福和娛樂活動,唐詩有“大夫沉楚水,千祀國人哀……標隨綠云動,船逆清波來”。據(jù)此可知()A.龍舟競渡源于漢代紀念屈原的活動B.唐代社會有推崇競爭與力量的風尚C.荊楚文化發(fā)展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D.端午節(jié)習俗演變豐富了傳統(tǒng)文化內涵6.《易傳·系辭上》說,圣人行事的準則,是“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材料反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主要是()A.民本思想B.崇德尚賢C.道法自然D.和而不同7.下圖是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打造的首款官方周邊“團圓春碗”,寓意著中華兒女心連心,天涯海角若比鄰,春節(jié)團圓一家親?!皥F圓春碗”的寓意主要反映了()團圓春碗A.儒家家國同構思想的影響B(tài).宗法觀念成為春晚的指導思想C.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認同D.古代精湛的瓷器制作工藝水平8.古代中國史學家左丘明在《左傳》中記錄了齊國上大夫晏子的一段話:“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薄奥曇嗳缥?,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薄叭粢运疂l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這些話反映的主要思想是()A.“民以食為天”B.“和而不同”C.“無為而治”D.“崇尚禮樂教化”9.有人說,在近代中華民族危難之際,“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男兒不展風云志,空負天生八尺軀”等語言能激勵仁人志士不斷前行。這體現(xiàn)的是()A.歷史人物提前預警的作用B.中華文化內在的精神動力C.歷史是不斷重復演進的D.古詩詞振聾發(fā)聵的作用10.隨著歷史的進展,中國文化的內容和空間都有不斷的變化:由黃河流域為核心的“中國”,走向世界文化中的“中國”。每一個階段,“中國”都要面對別的人群及其締造的文化,經(jīng)過不斷的接觸與交換,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那些鄰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別人”融合為一個新的“自己”。這一論述表明中華文化具有()A.起源與發(fā)展的本土性B.博采眾長的包容性C.傳承與發(fā)展的連續(xù)性D.共同特質的凝聚性11.唐代朝廷經(jīng)常舉行儒釋道三教講論,由皇帝擔任主持人,參與辯論的是三教中最有聲望和學問的“通人”。參與各方為了攻擊對方、樹立本教威望,莫不廣引對方經(jīng)典以資辯駁,許多人因此開始兼明三教。這()A.反映了唐代開放包容的文化風氣B.鞏固了唐代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C.導致了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混亂D.說明統(tǒng)治集團統(tǒng)治思想動搖12.南宋中期以后,出現(xiàn)了大量專心于理學而放棄科舉的士人。如徐子儀,將理學要義用之于現(xiàn)實,不以“窮達易其志”,能夠“事親孝,為兄友,處族義,與鄉(xiāng)和”,迎合了下層百姓的需要。這些士人通過講學、授徒、著述和道德示范,使理學思想深入民間,取得了“化俗鄉(xiāng)里”的效果。這些舉動()A.鞏固了理學的正統(tǒng)地位B.完成了儒學的理論化C.開創(chuàng)了儒學的樸實學風D.推動了理學的世俗化13.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了古希臘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部分內容。對于這本書,徐光啟說:“此書為用至廣……竊意百年之后必人人習之,即又以為習之晚也?!边@表明徐光啟()A.否定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成就B.預感到近代中國的落后C.高估了西學東漸的作用D.注意到中國科技的滯后14.儒學講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氣象”,宋明理學以“平淡自攝”“無欲故靜”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學“知其不可而為之”“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的氣象。由此可知,宋明理學()A.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張B.強調堅持人格的獨立性C.開始注重人的自身修養(yǎng)D.追求脫世離俗的自由觀15.法國學者戴密微在《中國和歐洲最早在哲學方面的交流》一書中指出:“從17世紀開始,歐洲就開始了文藝批評運動,而發(fā)現(xiàn)中國一舉又推動了這一運動的蓬勃發(fā)展?!蔽闹小鞍l(fā)現(xiàn)中國”的準確含義是()A.啟蒙思想家從中國文化中尋求精神資源B.中國四大發(fā)明推動了歐洲歷史文明進程C.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D.文藝復興運動受到了中國文化積極影響16.以下兩幅圖片用于研究性學習,與之最契合的主題是()A.清代建筑風格的全盤西化B.八國聯(lián)軍的侵華罪行C.西歐歷史上的“中國熱”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17.伏爾泰在其《風俗論》著作中第一次把整個中國文明史納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從而打破了以歐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歐洲中心主義”的史學觀,認為“如果中國的歷史紀年是真實的,基督教的紀年就是假的,梵蒂岡就是在騙人,歐洲的歷史也就是一部謊言的歷史”。這反映出()A.中國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領先地位B.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興起C.世界各地文明開始匯合交融D.中國文化傳播影響歐洲社會發(fā)展18.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進行大化改新;7世紀末,新羅初步統(tǒng)一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隋唐時期的科舉制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fā)明”,在近代被介紹到了西方,對西方文官制度的確立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材料表明()A.隋唐時期的中國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B.隋唐科舉制度對世界的影響非常深遠C.隋唐時期中國的各個方面都領先于世界D.中華文明為世界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9.“西學東漸”經(jīng)歷了一個漸進過程,古代以傳播宗教與科技知識為主;進入近代,學習西方以科技、政治內容為主;民國初則由制度轉向文化。由此得出()A.傳播者的身份影響傳播的內容B.整個過程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C.西學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D.整個過程完全由中國政府主導20.2015年2月到6月,貴陽孔學堂與國際多媒體文化協(xié)會合作,發(fā)起面向全球漫畫藝術家征集“孔子與中國”漫畫大賽活動。短短的四個月內,“孔子與中國”漫畫大賽組委會就收到了來自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120幅作品。這反映出當前()A.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B.世界文化的趨同化趨勢加強C.儒學引領世界藝術發(fā)展價值走向D.世界科技文化發(fā)展日新月異二、非選擇題(40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6年5月21日,廣東省博物館邀請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姚崇新教授進行了主題名為《陸道還是海道?——佛教初傳中國路徑問題再探討》的講座。他指出,據(jù)文獻顯示,幾乎所有早期入華的佛教信徒都沿陸上絲綢之路自西北而來集中在洛陽,而非海道說者所認為的江淮地區(qū),且佛教在西域的傳播雖晚于內地,卻仍較南海地區(qū)為早;此外,雖然廣州和交州為佛教自海上登陸的首選地點,但于文獻所見最早傳入的時間也僅在東漢年間,因此海道說并不可取。為支持陸道說,姚崇新教授還將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qū)的早期佛像造型進行了對比,得出的結論是南北方的佛教造型風格都受到了中亞犍陀羅造型藝術的影響,且南方佛教藝術來源于中原北方的可能性更大。最后,姚教授通過對敦煌懸泉東漢浮屠簡的分析,進一步充實了陸道說的證據(jù)。——摘編自《姚崇新:陸道還是海道?——佛教初傳中國路徑問題再探討》材料二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至今已2000余年,它深刻影響著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歷史上真實的佛教絕不是一種孤立的信仰,它一直與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各種哲學思想、民間的風俗習慣、社會道德乃至政治經(jīng)濟、文學藝術等結合在一起?!幾浴斗鸾虃鬟M中國后帶來的影響》(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姚教授對佛教傳入中國路徑的看法及其具體史料依據(jù)。若要進一步論證佛教傳入中國的路徑,還可以收集哪些材料?(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佛教傳入中國的影響。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儒家人文精神的積極內涵強烈的人本精神孔子的人本關切不僅是把人當作人看,尊重人格,而且注重如何做人,關懷人的內在道德修養(yǎng)。孟子堅持國家管理要以天下人民的生存生活為念,修行仁德,實現(xiàn)仁政以求道、得道為快樂的精神孔、孟雖都肯定心理、生理的快樂體驗,但重心逐漸轉向精神的、道德的、理性的層面,追求樂道和“樂心”。樂道和“樂心”就是要塑造真善美和合境界,這是樂道精神所追求的終極境界中庸以及和合精神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既高揚人的能動性,又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關于人際、群際之和,孔子強調“和為貴”。在治理國家方面,主張“善人為邦”,以“寬猛相濟”實現(xiàn)政通人和。對國與國之間的爭端,反對擅動干戈;認為“天下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篤行精神孔子主張聽言觀行,重視對行為的考察,“君子不以言舉人”,選拔人才不能只聽言??鬃涌吹搅搜耘c行、知與行的沖突,主張轉知為行、知行統(tǒng)一的篤行精神——摘編自黃瑋《論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現(xiàn)代價值》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jù),論證充分,表達清晰)第一單元檢測卷1.答案:B解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義”的性質及內涵在思想家們的改造下,從商周時期的“親親尊尊”發(fā)展成為“一人一義”,反映出當時諸子思想具有同源異流特征,B正確;材料不能說明民本意識正在形成,A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人本文化的會通精神,C錯誤;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直到西漢時期才得以確立,D錯誤。2.答案:D解析:先秦時期,我國的青銅紋飾從以商代的饕餮紋、云雷紋為主,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展現(xiàn)生產(chǎn)、生活和戰(zhàn)爭場面等,反映出人本觀念的凸顯,D正確;材料不能說明青銅器鑄造工藝的進步,A錯誤;“禮樂制度的崩潰”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B錯誤;材料與生產(chǎn)關系的變革無關,C錯誤。3.答案:B解析:由題干材料的關鍵詞句“士紳編撰”“忠孝友悌”“戒飭攻詰宗親”“眾善奉行”等可以看出,“善書”宣揚的就是儒家倡導的價值觀念,而廣泛流行于明清時期,說明是在強化主流價值觀,故選B;理學是儒學的進一步發(fā)展,理學早在宋代就成為官方哲學,故A錯誤;儒家思想在漢武帝“尊崇儒術”后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儒家思想就是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故C錯誤;“善書”有利于將儒家的忠孝仁義觀念傳播到民間,并沒有沖擊儒學經(jīng)典,故D錯誤。4.答案:B解析:據(jù)題干信息可知,道家強調道要靠“悟”,即要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并與“德行的積累”“在社會生活中由近及遠、從身到家,再到鄉(xiāng)、邦國與天下的過程中進行”相連,與人文精神強調人的價值相合,故選B項;題干未提及堅持個性發(fā)展的信息,排除A項;“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是儒家的主張,且題干未提及重民、愛民、恤民的信息,排除C項;辯證法即矛盾、對立統(tǒng)一思想,題干未提及諸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等信息,排除D項。5.答案:D解析:材料“南北朝時期,荊楚地區(qū)已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的活動”“唐代,競渡成為規(guī)模盛大的祈福和娛樂活動”體現(xiàn)的是端午節(jié)習俗演變豐富了傳統(tǒng)文化內涵,D正確;由材料可知,漢代的端午節(jié)主要祈福禳災,與紀念屈原無關,A排除;B與材料無關,排除;漢以后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C排除。6.答案:C解析:材料“與天地相似,故不違”“樂天知命”“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強調的是順應自然,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關系,體現(xiàn)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C項正確;材料和民本思想無關,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德”“賢”,排除B項;“和而不同”強調處理人際關系,而材料強調人和自然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7.答案:C解析:材料中“團圓春碗”寓意著中華兒女心連心,天涯海角若比鄰,春節(jié)團圓一家親。所以其寓意在于中華民族對于春節(jié)團圓的向往,是一種共同的文化心理認同,故選C項;家國同構指家庭、家族與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有共通性,與“團圓春碗”的寓意無關,排除A項;“團圓春碗”對春節(jié)家族團聚的向往,有受到宗法觀念的影響,但不能說宗法觀念是春晚的指導思想,排除B項;“團圓春碗”是現(xiàn)代瓷器制作,反映不了古代制瓷工藝水平,排除D項。8.答案:B解析:材料中“和如羹焉”“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的大意是像羹湯一樣調和多種滋味,只有一種味道的羹湯難以下咽,應該有多種滋味調和。說明既要和,又要有不同,即“和而不同”,故B符合題意。9.答案:B解析: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是民族的精神根本,民族在危機時刻需要這種精神,需要傳統(tǒng)文化孕育出的精神動力,故選B項。10.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每一個階段,‘中國’都要面對別的人群及其締造的文化,經(jīng)過不斷的接觸與交換,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那些鄰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別人’融合為一個新的‘自己’”可得出,中國的文化吸收了外來文化,在不斷的交融中發(fā)展,體現(xiàn)了博采眾長的包容性,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起源,排除A項;材料沒有強調連續(xù)性,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凝聚性,而是強調包容性,排除D項。故選B項。11.答案:A解析:儒學是統(tǒng)治者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而唐代的皇帝卻在朝廷上舉行儒釋道三教講論,說明當時開放包容的文化風氣盛行,故選A項。12.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南宋中期以后,出現(xiàn)了大量專心于理學而放棄科舉的士人。其中以徐子儀代表的士人,扎根民間,身體力行,從事理學傳播和普及工作,讓理學思想深入民間,迎合了下層百姓的需求,有助于理學的世俗化,D項正確;南宋末年理學才成為官方哲學,材料中“鞏固”的說法不合邏輯,排除A項;完成儒學理論化任務的是王陽明心學,排除B項;開創(chuàng)了儒學樸實學風的是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排除C項。故選D項。13.答案:D解析:由徐光啟認為“百年之后必人人習之,即又以為習之晚也”,說明他注意到了中國科技與西方的差距,中國落后于西方,故選D;題干僅僅提到徐光啟對西方的《幾何原本》的態(tài)度和看法,與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成就無關,排除A;徐光啟認為《幾何原本》“百年之后必人人習之,即又以為習之晚也”,結合他生活在明朝這一史實可知,百年之后還不會進入近代,排除B;徐光啟是根據(jù)古希臘的數(shù)學著作《幾何原本》看到了西方科技的研究方法與中國不同之處后做出的預測,所以不是高估了西學東漸的作用,排除C。14.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宋明理學以‘平淡自攝’‘無欲故靜’的境界”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宋明理學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張,A正確;宋明理學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注重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B說法不全面;早在先秦時期儒學就注重人的自身修養(yǎng),如孔子的“仁”“義”“禮”等觀點就是強調人的自身修養(yǎng),C錯誤;宋明理學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注重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D錯誤。15.答案:A解析:啟蒙運動中不少啟蒙思想家試圖從古老的中國文化中尋求思想和精神資源,“發(fā)現(xiàn)中國一舉又推動了這一運動的蓬勃發(fā)展”說明啟蒙思想家從中國文化中尋求精神資源,故選A;中國四大發(fā)明推動了歐洲歷史文明進程,但時間不符合“17世紀開始”,排除B;材料并非強調傳統(tǒng)思想的內涵,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啟蒙運動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排除D。16.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的建筑樣式可以看出,這些建筑分別融入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因此能夠反映出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故D正確。17.答案:D解析:伏爾泰對中國文明史采取了肯定態(tài)度,并且對歐洲的文明進行了批判,說明中國的文化傳播對歐洲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影響,故選D;伏爾泰肯定中國文明史不代表中國的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排除A;伏爾泰所處的時期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宗教改革在此之前已經(jīng)興起,排除B;材料內容無法體現(xiàn)世界各地文明開始交融,排除C。18.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隋唐時期中國制度對日本和朝鮮產(chǎn)生深遠影響,并影響到了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這些都是中華文明為世界發(fā)展作出的突出貢獻,故D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全面比較、分析當時世界上各國的發(fā)展情況,無法得出A、C兩項;B項對材料解讀不全面,故排除。19.答案:A解析:在古代中國,傳播西學的主要是以利瑪竇為代表的傳教士;進入近代,傳播西學的主要是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傳播的內容主要是科技和政治制度;民國初期,傳播西學的主要是陳獨秀等知識分子,傳播的內容是西方文化,傳播主體影響了傳播內容的選擇,故A項正確;啟蒙思想傳入中國是在19世紀,因此古代的“西學東漸”并沒有受其影響,排除B項;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西學并沒有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排除C項;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并不是都由政府主導,排除D項。20.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大賽組委會就收到了來自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120幅作品”可知中國文化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A項正確;世界文化是多元的,趨同化趨勢不符合史實和現(xiàn)實,排除B項;孔子和中國文化具有世界影響力,但是不能說明儒學引領世界藝術價值走向,排除C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科技的發(fā)展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21.答案:(1)看法:佛教通過陸道傳入中國。史料依據(jù):早期入華的佛教信徒都集中在北方;佛教在北方的傳播比南方早;南北方的佛教造型風格同源,且南方佛教藝術很可能來源于中原北方;敦煌懸泉東漢浮屠簡的記載。材料:中外文書檔案;個人著述與書信;早期寺廟遺跡、碑刻等實物資料。(2)影響: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為文學和藝術發(fā)展提供新題材和靈感;影響中國傳統(tǒng)主流思想和文化;影響中國倫理觀念;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解析:(1)看法:據(jù)材料一“幾乎所有早期入華的佛教信徒都沿陸上絲綢之路自西北而來集中在洛陽”可知,佛教通過陸道傳入中國。史料依據(jù):據(jù)材料一“幾乎所有早期入華的佛教信徒都沿陸上絲綢之路自西北而來集中在洛陽”可知,早期入華的佛教信徒都集中在北方;由材料一“且佛教在西域的傳播雖晚于內地,卻仍較南海地區(qū)為早”可知,佛教在北方的傳播比南方早;據(jù)材料一“得出的結論是南北方的佛教造型風格都受到了中亞犍陀羅造型藝術的影響,且南方佛教藝術來源于中原北方的可能性更大”可知,南北方的佛教造型風格同源,且南方佛教藝術很可能來源于中原北方;據(jù)材料一“姚教授通過對敦煌懸泉東漢浮屠簡的分析”可知,敦煌懸泉東漢浮屠簡的記載。收集材料:可結合所學知識,從檔案著述、書信、報刊等角度作答。(2)影響:據(jù)材料二“它深刻影響著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它一直與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各種哲學思想、民間的風俗習慣、社會道德乃至政治經(jīng)濟、文學藝術等結合在一起”可知,可從佛教對中國的文化、文藝、倫理、思想及對中外之間關系等方面概括作答,如文化方面,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文藝方面,為文學和藝術發(fā)展提供新題材和靈感;思想方面,影響中國傳統(tǒng)主流思想和文化;倫理方面,影響中國倫理觀念;中外方面,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22.答案:論題一:儒家重視道德修養(yǎng)。闡釋:儒家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指導人們進行自我道德修煉??鬃犹岢觥叭省钡乃枷耄献犹岢鋈收?,荀子主張“仁義”“王道”,這些都要求統(tǒng)治者加強道德修養(yǎng)。董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4角邊角說課稿 (新版)華東師大版
- 2024年四年級品社下冊《怎樣到達目的地》說課稿2 蘇教版
- 2025鋼質門小型鋼結構制作及安裝合同
- 2025個人電路出租合同書
- 2025公司經(jīng)理勞動合同
- 道路邊坡加固維修施工方案
- 交通圍欄銷售合同范本
- 農(nóng)業(yè)營銷合作合同范本
- 保溫鋼結構合同范本
- Sara's Medicine(說課稿)-2023-2024學年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四年級上(江蘇版)
- 2025年中國陪診服務行業(yè)現(xiàn)狀、發(fā)展環(huán)境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 第七講推動構建新時代的大國關系格局-2024年形勢與政策(課件)
- 2025年高考作文備考:議論文寫作的論證手法
- 2024年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及財務分析全套計算表格(含附表-帶只更改標紅部分-操作簡單)
- 數(shù)獨6宮格300試題
- 24年注安-管理的題
- 2024至2030年中國心理咨詢行業(yè)市場預測與投資規(guī)劃分析報告
- 國際貿(mào)易地理 全套課件
- 廣西2024年高考物理模擬試卷及答案1
- GB/T 20878-2024不銹鋼牌號及化學成分
- 某房屋建筑工程監(jiān)理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